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

第1篇: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1、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

寫說明文,一定要對說明對象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即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標志,即該事物所特有的個性。它往往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外顯特征,如事物的顏色、質(zhì)地、空間位置、形狀、溫度等;二是內(nèi)隱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變化過程、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習性、性能、風格等方面。

怎樣把握事物的特征呢?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認真觀察。通過細致、反復、深刻的觀察,用眼、耳、口、鼻、體、膚等感覺器官,對要說明的事物進行看、聽、嘗、嗅、觸等,必要時,還可以做實驗,以準確、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二要深入思考。將說明對象和類似的事物進行多方面比較,對掌握的在關信息進行篩選,深入分析其異同,抓住了“異處”,就把握了該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說明的重點。三要重視積累、擴大生活視野,閱讀范圍,不斷豐富知識,積累寫作材料,注意間接經(jīng)驗的獲得,提高理性認識水平。

2、要合理地安排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主要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寫作說明文時,往往以一種順序為主,當然在具體運用的時候,有時出現(xiàn)了說明順序的并用與交叉的現(xiàn)象。如《向沙漠進軍》,介紹綜合治理沙漠采用了邏輯順序,而在說明如何抵御風沙襲擊、沙丘進攻的方法時,又采用了空間順序(高→低)。

合理地安排說明順序,一要考慮所說明的事物的結(jié)構(gòu)特點和事理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二要考慮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順序;三要考慮說明的中心與材料的關系。

(1)如果是說明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進程的,就采用“時間”順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如《從甲骨文到縮放圖書》

(2)如果是解說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間”順序??捎山斑h,由遠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度嗣裼⑿奂o念碑》

(3)如果為了闡明某些操作過程,就以“程序”為序,即按操作行為的先后標明序號逐一加以解說,便于讀者按部就班,準確無誤地進行操作。如一些家用電器的說明書。

(4)若說明的目的是闡釋事理,就要采用“邏輯”順序:一般按因果、主次關系來安排順序。如《日本平家蟹》

3、要采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

采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能把事物說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讀者理解。恰當?shù)剡\用說明方法,是衡量說明文寫作水平的重要標志。比如要說明南極風大,說“風速常常達到55.6千米每秒,因此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風極’。再有”1960年,在南極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隊員福島,走出基地樓房沒幾步,便被咆哮而來的大風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后,人們才在很遠的地方發(fā)現(xiàn)他的尸體。前者通過列數(shù)字、打比方準確形象說明了南極風大這一特點,后者更是通過舉例強調(diào)了南極風力驚人。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寫作中應根據(jù)要求靈活地選用。

4、語言要準確、簡潔、通俗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事物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shù)量、范圍、程度、性質(zhì)、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

說明文語言準確,并非一定得用確數(shù),也可以用約數(shù)。比如“大約”“左右”“可能”“估計”,這些也同樣能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第2篇: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同學們在小學階段就接觸過說明文,那么,什么是說明文呢?我們又該怎么寫好說明文呢?說明文,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它是對客觀事物的性狀、特點、功能和用途等作科學的說明。說明文既不像記敘文那樣重在記敘、描寫和抒情,也不像議論文那樣,重在闡明主張,批駁謬論。說明文通過說明客觀事物,使人增長知識和技能。說明的目的就是要讓人接受,而枯燥乏味、條理不清的文章,怎么能讓人提起閱讀的興趣呢?所以,寫說明文除基本要求如準確、簡明外,還要講究生動形象。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不少同學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寫說明文應該不帶任何感彩。其實不然,如果你能把說明對象當作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去對待,你介紹它,就猶如介紹你的一個朋友一樣,你說,這樣去寫文章,你還會感到困難嗎?

所以,我們要寫好說明文,必須首先從感情上入手。對說明對象賦予自己強烈的情感,這樣,讀者讀來就會感覺親切,仿佛是在聽一位陌生朋友的自我介紹。其次,就是要把自己擬物化,即自己在寫說明文時不要把自己當作常規(guī)的“人”,而要把自己當作被說明的對象的“物”,并以物為角色,體會一下它們的特征有些什么優(yōu)勢,體會一下它們假設要自我介紹該如何找到突破口。最后,我們還需要講究說明的“藝術(shù)”,如采用合適的說明順序、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等。在教材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并掌握了不少說明方法,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說明的語言上進行挖掘,比如在記敘文寫作中經(jīng)常用到的記敘、描寫和抒情,其實也可以用在寫說明文上。當然,說明中的生動形象與記敘、抒情中的生動形象是有原則區(qū)別的,記敘文的生動形象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目的是要通過生動的形象去感染、影響讀者的思想感情。而說明文的生動形象只是為了把說明對象描述得更通俗、更淺顯、更容易懂。我們要在文章中體現(xiàn)我們的思想感情,但表達思想感情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目的是讓讀者看得更明白,更愛看。

初學說明文寫作的同學往往比較容易犯兩個錯誤:一是對說明對象的特性把握不準確,說明目的不明確,缺乏對事物需要說明的方面進行認真全面的思考。具體表現(xiàn)是,對事物的某方面進行說明的時候,文章沒有緊緊圍繞該方面的特征來寫,致使這方面的特征不清晰,不突出。二是對事物的特征說明不清楚,主要體現(xiàn)在說明順序不清晰,說明方法不恰當。有的同學在說明事物特性的時候,有意無意地會不講究說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幾個方面放在一起說,或者事物的一個方面還沒說清楚又去說另一個方面,結(jié)果使得哪一個方面也沒有說清楚。想要寫好說明文,同學們要牢記五點:第一,抓住特征說明事物;第二,要選好說明角度;第三,合理安排說明順序;第四,恰當?shù)厥褂酶鞣N說明方法;第五,運用準確、簡明、生動的語言說明。

第3篇: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關鍵詞:事理說明文 邏輯順序

事物說明文重在介紹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說明文則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所謂“事理”,就是與事物有關的某種道理。如何寫好事理說明文呢?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握好事理的說明對象

首先要弄清是寫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弄清說明對象可以從審題入手。如《中國石拱橋》,從題目可以看出,它要介紹的對象是中國的石拱橋,并不需要我們闡明什么深刻道理,只需將它們的特點說明即可,是事物說明文。而《奇妙的克隆》從標題可以知道,文章必須給我們講解清楚克隆技術(shù)的本質(zhì)及克隆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將帶來的影響幾個問題。它向我們闡明的是一種事理,是事理說明文。

確定中心思想時,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是正確,即解說的事物本質(zhì)及規(guī)律性要有科學的根據(jù),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其次是深刻,即說明事物要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zhì),反映事物內(nèi)部的規(guī)律性。要使讀者不僅了解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明白“為什么是這樣的”。第三是集中,即重點突出,中心明確。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豐富的,但在確定中心時不能沒有重點,沒有中心,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面面都講得不深不透,反而會把中心思想給湮沒了。

二、掌握說明的邏輯順序

事理說明文,按照事物內(nèi)部的聯(lián)系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來安排材料,可以用邏輯順序。因為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總是由整體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所以在寫事理說明文時,我們必須將文章思路與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保持一致,才能適應讀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賞習慣。如《大自然的語言》一文的結(jié)構(gòu)順序是:描述物候現(xiàn)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這是按照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邏輯順序組織全文的。在寫作時,究竟使用哪種說明順序,主要是根據(jù)說明對象的自身規(guī)律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來確定,沒有固定的格式。

三、選擇恰當?shù)恼f明方法

1.列數(shù)字。用準確的數(shù)據(jù)說明事物的某些方面,這種方法叫列數(shù)字。如:“僅在美國,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就高達兩千多億美元,面對這樣的天文數(shù)字,人們豈能無動于衷?”(《生物入侵者》)這里的數(shù)據(jù)具體說明了“生物入侵者”造成的重大經(jīng)濟損失。

2.舉例子。舉出實例進行說明,使內(nèi)容具體化,叫舉例子?!洞笞匀坏恼Z言》第五段從反面舉例子說明物候?qū)τ谵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性。如1962年北京的物候比1961年遲10天左右,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仍是按往年的日期播種的,結(jié)果受到低溫的損害。

3.分類別。把被說明對象按一定的標準分成不同的類別,逐類加以說明,叫分類別。如《大自然的語言》,在講物候現(xiàn)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時,就從緯度、經(jīng)度、高下等方面進行分類說明。

4.作比較。就是通過比較說明事物和事理。例如《奇妙的克隆》中“克隆鯽魚出世前后”的1、2段就對中外科學實驗進行了比較,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

5.打比方。利用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之間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打比方。如“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運動?!?《恐龍無處不在》)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深奧的科學道理說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四、使用準確的說明語言

第4篇: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一、語言美

說明文的語言科學性強,準確精密,如我們在說明文中常常遇到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副詞,起準確表達作用的數(shù)字,它們都準確地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征,說明文語言在平實中表現(xiàn)出準確之美。這是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我們在教學中是會重視的,我在這就不展開了。

另一方面,不少說明文的語言變枯燥為有味,淺顯生動,很少使用晦澀艱深的專門術(shù)語,而是運用明白易懂的語言,新穎別致的詞匯加以說明,同時適當?shù)剡\用打比方、摹狀貌、引用、比擬等修辭和說明方法,說得生動而形象,讓人產(chǎn)生一種美感,說明文中的語言美比比皆是,比如《說“屏” 》等文章也運用得特別形象、可愛。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有目的引導學生加以品味、欣賞,以此來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興趣。

二、藝術(shù)手法美

說明文要把說明對象說明清楚,主要是靠運用說明方法來實現(xiàn)的。但除此之外,為了能更好地說明事物的特征,作者往往會運用形式多樣的藝術(shù)手法,使之更加的形象、生動。如《橋之美》一文:“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xiàn)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作者在此既運用了環(huán)境描寫,巧妙地突出了橋所在的背景之美,同時又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惟妙惟肖地說明了橋的形象及具有生命感的特點。

這樣的例子也是舉不勝舉,為此我們在分析說明文的時候,也不應該忽視作者采用藝術(shù)手法來表現(xiàn)事物的特點,讓學生在說明文學習中感受藝術(shù)的魅力。

三、結(jié)構(gòu)美

結(jié)構(gòu)是文章形式的首要因素,是文章各個部分的組織安排和布局方式的總體設想,是作者寫作思路的體現(xiàn)。文章的結(jié)構(gòu)美主要體現(xiàn)在形式上,對說明文結(jié)構(gòu)加以欣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說明文的美的能力。

《大自然的語言》一文,其思路就十分的清晰,層次也十分的分明。全文分為四部分,這四部分的內(nèi)容有著密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而且材料之間是按照邏輯順序來安排的:第一部分說明物候研究的對象:第二部分話題轉(zhuǎn)到農(nóng)業(yè)上,以具體的事例說明物候?qū)W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性,這一部分還與文章的結(jié)尾形成了照應;第三部分接著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條理也非常的清楚;第四部分是說明物候?qū)W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意義,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語言”與文章開頭相照應。全文條理分明地介紹了物候?qū)W的知識,通俗易懂,構(gòu)思巧妙,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說明文的結(jié)構(gòu)是非常有特色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品嘗賞析,這樣就必定能讓學生感受到說明文的結(jié)構(gòu)美。

四、感情美

有人認為,說明文嘛,只要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事理說清楚,就完成教學任務了。其實不然,說明文也在字里行間透露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充滿著奔放的愛國主義熱情。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

請看茅以升的《這個石拱橋》,全文都貫穿著一條感情線:為中國石拱橋在世界上占有的地位而感到自豪。從題目中就可看出,作者在石拱橋前面特意加了“中國”一詞加以限制,說明了作者對祖國的石拱橋情有獨衷。再看文章的開頭部分,作者引用《水經(jīng)注》里提到的“旅人橋”來驕傲地說明中國石拱橋的歷史悠久。接著在例舉趙州橋之后,用議論句“趙州橋高度的技術(shù)水平和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高度地贊頌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然后在具體聲明盧溝橋的特征之后,引用了馬可波羅的贊語,自豪地說明了盧溝橋的形式之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作者在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介紹了解放以后中國的橋梁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目的就是為了贊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愛國主義思想躍然紙上。

第5篇: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可概括為兩種:一種是準確、嚴密,可稱之為“準確性”;一種是生動、活潑,可稱之為“生動性”。

針對說明文的語言,中考中常見的題型主要有三種:

1. 體會加點字的表達效果:如加點字能否刪去;在同一語境下加點字能否替換成其他近義詞;或是直接說說加點字的表達效果。

答題技巧這三種題型在中考說明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是最高的,三者其實是一種類型的題目,所要考查的點大多是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答題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即:先表態(tài),加點字不能夠刪除(或替換);再釋詞:加點字表示什么含義;再比較:加點字刪去后句子表示什么含義(或替換的詞語表示什么含義);最后下結(jié)論:若去掉(或替換掉)與原意不符,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 分析所選語句或段落的語言特點。

答題技巧此類題型近年來在各地中考卷上越來越頻繁地出現(xiàn),不得不引起重視。他更偏重于考查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考生可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寫作手法、句式變換等角度來著手賞析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和感染力,具體會在下文中會分析到。

3. 分析比較兩段話的語言特點。

答題技巧此類型題目的設置大多旨在讓你區(qū)分準確平實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的特點,具體分析可參照文章上面兩點來思考。

對于說明文語言的分析,要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既要了解某個詞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還要體會它在段與篇中的特殊作用,這樣才能理解語言準確對突出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4. 分析某兩個或多個加點詞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

答題技巧此類題型的解答一般是較為容易的,一般都不能隨意調(diào)換詞語順序??忌恍鑿膬蓚€角度來加以考慮:一是詞語間是否有固定的邏輯關系,如由淺入深、由主到次、層層遞進等;二是加點詞語是否暗合文章結(jié)構(gòu),或是文章的說明順序。

以上只是思考答題的切入角度、技巧和套路,這只是一個框架和指引。要想在考場上自如應對千變?nèi)f化的考題,光有這些還不夠,還需要對說明文的語言有更深刻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細細地賞析說明文的語言。

一、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說明文最主要的用途是傳播知識。要使傳播的知識準確無誤,就必須使用準確的語言來客觀地解說事物、闡明事理,否則便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準確”是說明文的語言最重要的特征,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所謂準確性,最本質(zhì)的要求就是符合客觀事實,抓住事物的特點,用準確、簡明、平實的語言,對事物的形狀、結(jié)構(gòu)、性能、成因、功能等加以解說,不必修飾或描寫,只需要明白清晰地表達出來即可。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往往體現(xiàn)在文中一些表示時間、數(shù)量、程度、范圍等的詞語上,這些詞語往往起到修飾限制的作用,研讀體會這類詞語的表達效果,將有助于我們對被說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也將幫助我們在面對相應中考題時游刃有余。

1. 關注表示修飾、限制性的詞語

(1) 表示程度上的限制:如十分、很、比較、幾乎、相當、僅僅、最、一定、尤其、稍微、更加……

中考示例2010年河北省語文中考說明文閱讀《淘米水的妙用》中,有這么一句話被出成了考題:“淘米水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笨吹竭@樣的題目,考生們應該敏銳地察覺到考官所要考查的正是考生對于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把握,題中的加點詞語“一定”在程度上對淘米水的藥用價值起了限制作用,說明了淘米水藥用價值是有限的,不能無限放大,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 表示范圍上的限制:如大多、大部分、全、都、主要、之一……

中考示例2009浙江溫州語文中考說明文閱讀《“綠色產(chǎn)業(yè)”完美轉(zhuǎn)身――迅速崛起的溫州森林旅游業(yè)》中要求考生說說畫線句中加點詞的作用:“溫州森林公園前身大都是位于窮山僻壤的國有林場,當初,這些國有林場一方面面臨以消耗森林資源為代價的困局,另一方面卻擁有良好的旅游吸引物――森林?!奔狱c詞“大都”是絕大部分的意思,在范圍上起到了限制的作用,說明溫州森林公園的前身大部分是位于窮山僻壤的國有林場,但這并不是絕對的,不排除有例外的情況存在,這也正是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 表示數(shù)量上的限制:數(shù)字有確數(shù)與約數(shù)兩種。

對客觀事物的了解達到全面而又精確的地步,應用具體準確的確數(shù)予以說明,這樣可使模糊的概念變得清晰,使讀者對事物的了解更為真切具體。

中考示例2009貴州黔東南語文中考說明文閱讀《綠色技術(shù)》中有這樣一道考題:“我國綠色食品行業(yè)發(fā)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業(yè)開發(fā)出389種綠色食品。”句中便是通過具體而精確的數(shù)字來說明我國綠色食品行業(yè)發(fā)展速度之迅猛,從而讓讀者對此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如果對客觀事物的了解和認識尚未達到全面、精確的地步,則應用約數(shù)加以說明,如約、多、幾、有余、很少、近等。中考時常將考點放在約數(shù)的使用上。

中考示例2010年黑龍江省雞西市語文中考說明文閱讀《我們身邊的碳排放》中的考題:“美國公共交通聯(lián)合會稱,公共交通每年節(jié)省近53億升天然氣,這意味著能減少1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奔狱c字“近”就是約數(shù),因為公共交通每年節(jié)省的天然氣只是接近53億升,所以文章用一個“近”字加以數(shù)量上的限制,表示并非確指。如果沒有這個“近”字,反而會使文章的說明顯得不可信。

(4) 表示時間上的限制:如當時、原來、目前、已經(jīng)、一直、一向、漸漸……

中考示例2010年陜西省中考說明文閱讀《秦嶺》考題:“秦嶺自古以來就是皇家園林和離官別館的首選之地?!边@里的“自古以來”從時間上加以了限定,說明秦嶺作為皇家園林和離宮別館首選之地由來已久。如果去掉便顯示不出這種從古到今的歷史上的淵源關系了。

(5) 表示估計、猜測:如大約、左右、大體、可能、也許……

中考示例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說明文閱讀《霜葉紅于二月花》中的考題:“一般上部年幼的葉子比下邊老葉先變色,有時葉脈先變色,有時葉肉先變色,都可能與糖分有關?!奔狱c的“可能”一詞同樣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因為花青素的形成過程還不十分清楚,變色與糖分的關系還是一種猜測,用“可能”一詞將分析的原因解釋得更為客觀。

(6) 表示信息來源:如據(jù)說、據(jù)介紹、據(jù)考證、據(jù)調(diào)查……

中考示例2010年四川眉山中考說明文閱讀《閑話白菜》中的考題:“據(jù)考證 ,自從有人類以來,它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加點字“據(jù)考證”是指根據(jù)資料考核證實并作出了一定的結(jié)論,說明“白菜栽培歷史悠久”,不是憑空捏造。若去掉,就有可能讓人覺得是杜撰的。以上六種是在中考說明文語言題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加點字的類型,當然表示修飾、限制的詞語遠不止以上的六種,如表示頻率上的限制:屢次、常常、偶爾、往往、經(jīng)常、總是、有時等,表示質(zhì)地的限制:軟、硬等,此處便不再一一詳細列舉了。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相信各位考生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便能從容應對各種考題。

2. 關注關詞語的合理運用

留心關聯(lián)詞語在表意準確性上的特殊作用,恰當?shù)厥褂藐P聯(lián)詞語,可使語言表達更連貫、更嚴密,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中考示例2010年湖北宜昌中考說明文閱讀《園林建筑的空間美感》中有一題:“頤和園還有個亭子叫‘畫中游’。‘畫中游’,并說這亭子本身就是畫,說,這亭子外面的大空間好像一幅大畫,你進了這亭子,也就進入到這幅大畫之中?!笨碱}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劃線處填充一組對應的關聯(lián)詞。

答案應該是“不是……而是……”。這組關聯(lián)詞層次清楚地說明了亭子之所以被稱之為“畫中游”的原因,否定了前者,肯定了后者,即在亭中便可將亭外如畫的風景盡收眼底,從而更進一步地印證了前文所說的,中國園林建筑的藝術(shù)是處理空間的藝術(shù),一切樓、臺、亭、閣,都是為了“望”,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美的感受。

二、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葉圣陶先生說:“說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帶一點風趣?!币虼耍跍蚀_的前提下,為了把事物的特點說得更加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啟發(fā)性和感染力,說明文要適當?shù)夭捎蒙鷦有蜗蟮恼f明語言。

所謂生動性,就是借助描寫、記敘等表達方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事物進行形象的描寫,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這就是說明文的生動性。“科學小品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語言大多體現(xiàn)出這種風格。

說明文在保證語言準確性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種方式,使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不僅能增強文章內(nèi)容表達上的形象性、可感性和文學色彩,還能使讀者獲得不同程度的美感體驗,受到美的陶冶,同時有助于加深讀者對說明內(nèi)容的感知和理解。

1. 修辭方法的綜合運用使語言活潑清新

為了把人們不易看見的事物和現(xiàn)象、不易理解的過程事理闡述清楚,作者多會巧妙地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和說明方法,如比喻、擬人、引用、排比等,使讀者讀來更輕松,更容易理解。如《蜘蛛》一文將蜘蛛不同的腺體叫做“壺狀腺”“葡萄狀腺”等。腺體這種事物通常很難描摹,但作者形象的比喻,不僅清楚地說明了各種腺體的形狀特征,又說明了它們不同的功用,給人深刻的印象,也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

中考示例2010年江蘇省鹽城中考說明文閱讀《沙漠荒涼的真正原因》中的考題:

畫線句子“今天如果我們不能有效遏制氣候變暖的發(fā)展趨勢,代表著沙漠未來希望的零星綠色將越來越少,直至完全絕跡,沙漠的擴張也將變得氣勢洶洶而且肆無忌憚。那樣令人絕望的未來,并非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什么特點?請任選一處加以分析。

答:采用了生動的語言來說明。如“氣勢洶洶”和“肆無忌憚”兩個成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沙漠人格化,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土壤沙漠化的嚴重,警示人們保護環(huán)境。

其實,說明文中修辭手法的運用,其表達效果與其在記敘文中是差不多的,如比喻,是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擬人,是使事物人格化;夸張、對比,是強調(diào)突出了……;排比,是增強語勢,強化情感等,這些都是考生們在平時閱讀中經(jīng)常訓練到的。所謂一通百通,這些答題的技巧用在說明文中也是同樣適用的。

2. 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使語言生動詩意

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同時可以結(jié)合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來介紹描畫事物的特點,既生動形象,又可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如《蜘蛛》一文中:蜘蛛見它被網(wǎng)粘住,趕到前面,用絲向飛將身上繞一下,轉(zhuǎn)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標槍投著。但走不多遠,又轉(zhuǎn)回來,再繞一下,又走開。隨后是接連地繞幾轉(zhuǎn),跑開一次,等到看看那飛將掙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邊,把它細細捆縛。有時捆縛得細密到像一個布袋。

本段生動的描寫恰當?shù)剡\用了“見”“趕”“繞”“轉(zhuǎn)”“走”“轉(zhuǎn)”“繞”“走開”“接連地繞”“跑開”“看到”“靠近”“細細捆綁”等一系列極其細膩的動作描寫。這樣寫就不僅是在介紹蜘蛛的習性,更像是在刻畫一個小小的生命。使枯燥的昆蟲知識顯得生動活潑,又使讀者獲得形象的感知,從而具體地了解蜘蛛的生活習性。

中考示例2009年山東淄博中考說明文閱讀《絢麗的蝴蝶》中有這么一段話:“擬態(tài)是一種自我防衛(wèi)的方式,枯葉蝶是世界著名的擬態(tài)昆蟲。它的前后翅合起來,極像闊葉樹的枯葉,翅上的斑紋,更像一張枯葉上的主脈、支脈和真菌斑點,混雜在枯葉堆中,極難發(fā)現(xiàn)?!?/p>

這段話可以說是非常典型地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原本讀者對于什么叫“擬態(tài)昆蟲”還是概念模糊的,聰明的作者沒有在這里加入大量的術(shù)語解釋和枯燥的說明,而是巧妙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描寫的表達方式,生動而細膩地描寫了枯葉蝶的形態(tài)。經(jīng)過了作者的描述,讀者頭腦中的概念立刻清晰了起來。

3. 寫作手法的綜合運用使語言充滿美感

我們常見的寫作手法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襯托、多感官結(jié)合、形色結(jié)合等,寫作手法的靈活運用能使文章充滿美感,引起讀者的興趣。如《蘇州園林》中的選段:“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边@段話虛實結(jié)合,想象、烘托,讓我們感受到了蘇州園林設計精巧及美麗,似乎身臨其境。

中考示例2008年湛江中考說明文閱讀《美麗港城的標志性公園――漁港公園》中的片段: “海之戀”入口廣場后面是題為“漁港船歌”的休閑景區(qū),景區(qū)設計成一個半月形的小港灣,簡直是一個天然的漁船文化實物展覽館。展品之豐富,設計之巧妙,令人稱絕。景區(qū)里面停泊著從湛江各處漁港搜集來的各式各樣的漁船,小的是僅能容兩人的舢板,大的有幾百噸的遠洋拉網(wǎng)漁船。有的橫在寬闊的草坪上,猶如在海中飄蕩;有的依靠在觀光碼頭,正歸航休憩;有的擱散在沙灘中,似等待漲潮時再度起航……明月當空的夜晚游園,坐在船上,無論是小憩還是暢飲,都自然的會生發(fā)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贊嘆。

此段運用了寫實和想象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并綜合運用了排比、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法,使得說明對象形象鮮明,同時引發(fā)了讀者的豐富想象,充滿了詩情畫意。

4. 句式變化的綜合運用使語言多變靈動

句式的變化包括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語句式和書面語句式等。如《生物入侵者》運用了大量的成語或四字句,準確而簡明。如“安家落戶”“在劫難逃”“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為所欲為”“無動于衷”等成語運用得恰到好處,使文章語言生動活潑。

中考示例2009湖北恩施中考說明文閱讀《恩施民居――吊腳樓》中寫道:吊腳樓具有悠久的歷史?!杜f唐書》載:“士氣多瘴疬,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樓居,登梯而上,是為干欄”。吊腳樓襲古“干欄”建筑遺風,多懸于高崖陡坎,或河岸溪谷之上。遠遠望去,更顯險奇。平地吊腳樓則講究花樣精工,往往雕梁畫棟,古色古香。故吊腳樓或精塑細刻,或走馬轉(zhuǎn)閣,或凌空飛架,或險掛峭壁,與秀麗山川相映成畫,妙不可言。

第6篇: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說明文是運用范圍極為廣泛的一種常用文體。不過,一提起說明文,人們一般都會認為,說明文天生就是一副呆板的面孔,無非就是把說明對象“說明”,不像記敘文那樣有“文采”,似乎說明文向來就與“文采”無緣。其實,同學們在寫作說明文時,只要善于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在說明過程中融入適當?shù)挠洈?、描寫、議論和抒情等,說明文也一樣能出新出彩。

技法指導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但它并不排斥表達方式的多樣性。要想寫出文質(zhì)兼美的說明文,同學們也可以在說明中適當?shù)厝谌胗洈?、描寫、議論和抒情,這樣寫出來的說明文就會更生動,更精彩。

一、說明文中的記敘可以使說明對象更加具體可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記敘是表現(xiàn)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的一種表達方式。事物的某些特征常常體現(xiàn)在它的發(fā)展過程中,因而記敘這種過程就成了一種說明方式,即記敘性說明。它的著眼點不在于巨細無遺地展現(xiàn)發(fā)展過程的細節(jié),而在于介紹過程的概況及其特點。如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中記敘了趙州橋的發(fā)展歷史,說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xiàn)在的最古的石橋”,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老和使用時間之久。

二、說明文中的描寫為的是更具體、清晰地顯示說明對象的特征,它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給人以栩栩如生之感。

如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一文中開頭一段作者就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于描寫之中,生動形象地說明花草鳥蟲的變化規(guī)律和氣候的密切關系,為下文進一步說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三、說明文中的議論著眼于說明特征,意在深化人們對說明對象特征的認識,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葉圣陶的《蘇州園林》一文中作者在說明蘇州園林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和“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后,作者又這樣議論道:“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弊h論簡潔明了,意在告訴讀者蘇州園林中為什么沒有“像寶塔那樣的松柏”

和“閱兵式似的道旁樹”的原因,提高了讀者對蘇州園林特征的認識。

四、說明文中的抒情具有教育、鼓舞的作用,但主要還是為了進一步強化人們對說明對象的認識。

如黃傳惕的《故宮博物院》最后一段作者寫在故宮北門對面的景山高處望故宮,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對這“宏偉的建筑群”“和諧統(tǒng)一的布局”發(fā)出驚嘆,這是對古代勞動者的歌頌和古代文明的贊美。這種感情的抒發(fā)是建立在對故宮博物院準確周密的說明基礎之上的,有助于讀者進一步認識故宮的建筑特征和建筑布局。

誤區(qū)警示

在說明中融入適當?shù)挠洈?、描寫、議論和抒情時,同學們需要注意的是,說明文中的記敘,一般為概括記敘,并不宜展開,其著眼點不在說明對象發(fā)展過程中的細節(jié),而在于介紹其過程的概況及其特點;說明文中的描寫,只是起輔助說明的作用,是更具體、清晰地顯示說明對象特征,這種描寫十分簡潔,必須在力求真實的前提下進行,不能夸張、渲染,也不能含蓄、隱晦;說明文中的議論,是對說明對象、內(nèi)容作扼要的概括、簡明的評說,內(nèi)容上要求高度概括,要求字約詞精,句短意明;說明文中的抒情,應該是建立在對事物準確周密的說明基礎之上的,要求惜墨如金,不求以濃郁的感情打動讀者,而是要有助于讀者進一步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

范文示例

趣說電子手表

馬玉華

電子手表的誕生,是在集成電路出現(xiàn)之后,如果把她看成一位女子,她正處于青春妙齡之際。

說她是個女子,她可不是一個樸實憨厚、身體健康的農(nóng)家女,她正像一個嬌氣的富家女。

首先,她追求時髦。從外表來說,她已不滿足于機械手表的不加修飾、樸素莊重地保持本色,她用紅、藍、黃、綠等各種顏色來修飾自己。她的形狀,既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菱形的。型號大的有水杯口那么大,小的卻只有紐扣那么小。她的軀殼,既有金屬的,也有塑料的。當然,這些時髦還都只是外在的,真正的時髦,還在于她的腹內(nèi)。當集成電路剛一出現(xiàn)后,她便立刻用來做了自己的心臟。要知道,當時集成電路可是電子領域的高精尖技術(shù)啊。

電子手表的性格中還有另一面,那就是守時。據(jù)說胎教的效果是極好的,這一點從電子手表這里得到了有力的證明。她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守時定為自己品德的一個方面,把守時作為自己終生的信條。要是因為某些原因,她比預定的時間晚到了幾秒鐘,她會感到十分羞愧的。當然,如果你要是要求她提前幾秒鐘,她也不樂意接受。對于那些不守時的朋友,她是很看不上眼的。你看,這位富家小姐的性格,多可愛呀!

既然是個富家女,有時就不免要發(fā)一發(fā)脾氣。如果你洗手洗臉,忘記把她摘下來了,或者在下雨時,你讓她淋了雨,“對不起,”她說,“我不工作了。”如果讓她受了熱,比如說讓她過于靠近了爐火,“對不起,”她說,“我不工作了?!比绻悴恍⌒?,讓她從高處跌落下來,“對不起,”她說,“我不工作了。”問她為什么,她說她的心臟太脆弱,她的心臟怕潮濕,怕熱烤,怕震動。

時髦、守時,有時發(fā)點小脾氣,這就是電子手表的性格。如果你認為適合你的話,不妨把她帶回家吧!

技巧解密

作者通過“自述”的形式,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向讀者介紹了電子手表的出身、愛好和性格。行文中,作者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介紹電子手表的歷史,運用了記敘;介紹電子手表的外形,運用了描寫;說電子手表追求時髦時,又運用了議論。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不僅拓寬了本文的表達方式,同時也讓本文更加出彩。

片段演練

1.請任選一生物,通過自述的形式介紹給大家,注意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不少于200字。

第7篇: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關鍵詞】中考語文;答題策略;說明文

很多初中生做說明文題目時,心存畏懼心理,也知道說明文語言具有準確性特點,但讓其分析語言怎么準確?卻答的不夠全面;知道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但讓其分析這些說明方法所起的作用,又是無從下手,特別是近幾年中考考察的,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篩選信息出的選擇題,得分率是更低等等。針對這些現(xiàn)象,本文就以江蘇徐州2014年的中考語文,關于《黑匣子在,希望就在》的說明文為例進行闡述。

一、說明文的答題技巧及語言特點

我們常說,說明文的相關答題技巧和語言特點非常重要,尤其是語言特點,幾乎在每年的中考中都會考查較準確的語言描述特點。

(一)第一種題型

通過分析做題進行考察說明文的較準確的語言。例如文章中,分析“目前的飛行數(shù)據(jù)記錄器還不能完全保證記錄所有的可用數(shù)據(jù)”的語言特點。

這種答題格式為了體現(xiàn)說明文的語言準確性通常選擇下面這些詞:“目前的”“完全”“所有的”等是從時間,范圍來準確的說明了“黑匣子”的特點。

(二)第二種題型

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不能替換成別的詞語?并且簡單地說明原因。

這種答題格式一般是:1.不能;2.加點詞語在原來的句子中是什么意思;3.要替換的詞語是什么意思;4.如果替換了加點的詞語,這句話的意思也會發(fā)生變化,造成事物脫離實際的情況。5.加點的詞語能體現(xiàn)這句話的嚴密性和準確性。

(三)第三種題型

能否刪除限制及修飾性的詞語?

解答這種題目一般是:1.能或不能;2.找出修飾詞語。例如:表示程度關系的有“非?!薄皫缀酢钡仍~語,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有“有余”“多”等詞語,那么表示估計關系的有“左右”“大約”等詞語;3.如果刪去了這些詞語,這句話的意思就發(fā)生了改變,脫離了實際;4.這也詞語讓說明文更能體現(xiàn)出內(nèi)容的科學嚴謹。

(四)第四種題型

請說出不能刪去某幾個字或詞的理由。

這些字或詞往往都有固定的一些語法作用出現(xiàn)在句子中,例如在句子中充當賓語或者主語以及下面句子中某個現(xiàn)象的結(jié)果或原因,如果刪去,既不符合句子的語法,讓句子少了一些成分,導致語句意思不通順;還會造成句子沒有完整的內(nèi)容,在邏輯上缺乏關聯(lián)性。同學們要特別重視這種題型,最近幾年中考語文中常常出現(xiàn)的題型。

二、說明方法及作用

下面介紹幾種??嫉恼f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

(一)列數(shù)字

通過數(shù)字的列舉來說明,具有說服讀者對要說明的事物相信無疑,保證內(nèi)容準確無誤的作用。例如文章中,“密封盒異常堅固,壁厚約為0.64厘米?!本褪沁\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用具體數(shù)字準確地說明了密封盒異常堅固的特點,讓讀者對說明的事物相信無疑。

(二)打比方

運用暗喻、明喻等修辭方法進行詳細生動的說明,以增加讀者對文章的閱讀興趣。例如文章中“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關鍵‘證人’”。就是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飛行記錄器的重要性,通俗易懂,以增加讀者閱讀興趣。

(三)摹狀貌

經(jīng)過詳細的描寫突出事物的體貌特征及特點,不僅能對事物形象進行生動說明,還能讓說明文的閱讀價值更高。

(四)引用

把以前的資料原話或某些名人名言引用到現(xiàn)在的文章中,作用是強調(diào)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真實可考的。

(五)作比較

把兩個事物進行對比,以此突出說明對象的影響、地位等特點

三、說明順序及結(jié)構(gòu)

在說明文的說明順序中運用邏輯順序比較多。一般來說,出現(xiàn)在說明文中的各種順序都有自己獨特的標記性語言,同學們可以通過出現(xiàn)的這些詞語去辨別是運用哪種說明順序。

說明文具有“總-分-總”式、“總-分”式、“分-總”式、遞進式、并列式這幾種并不復雜的結(jié)構(gòu),找出文章結(jié)構(gòu),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說明內(nèi)容。

說明文的順序和結(jié)構(gòu)互相鋪墊,關系緊密,我們可以同時對順序和結(jié)構(gòu)進行理解分析。

四、中考中常見的說明文考點

最近幾年最常見的中考語文考點包括:考察語言準確性的特點;概括說明對象特征;分辨說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選擇以及最近幾年常在最后出現(xiàn)的開放性題目等。關于“黑匣子在,希望就在”的說明文中,就比較全面的對我們提及的這些考點進行了概括,比如,分析語言特點,概括黑匣子特征,根據(jù)自己推斷和文章內(nèi)容選擇關于黑匣子介紹不正確的選項等。

五、結(jié)語

總而言之,說明文在教學中,需要從內(nèi)在規(guī)律開始入手,老師要起到引導作用,讓他們在閱讀的同時要想到語言特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以及答題技巧等問題。經(jīng)過長時間的這種有意識練習,不僅讓同學們對說明文了解、熟悉了寫作規(guī)律,還讓同學們掌握了說明文的各種答題技巧,以致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靜.中考語文說明文答題策略之我見[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9):64

[2]于書杰.中考說明文閱讀解答策略[J].成才之路,2012,(4):76-77

[3]高紅梅.中考說明文語言的答題技巧[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3):216

【作者簡介】

第8篇: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習作題目 讀了本組課文,你一定體會到了說明性文章的一些特點,學到了一些說明方法。本次習作,我們就練習寫。

你可以選擇一種物品介紹給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是電器。在習作之前,通過觀察、參觀、訪問、閱讀說明等方式,盡可能多地了解這種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從哪些方面、按照怎樣的順序來介紹,能用上哪些。

寫完后讀給同學聽,看看介紹清楚了沒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

解釋說明 [1]說明性文章:說明文是客觀的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

[2]說明方法:說明文是客觀的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

第9篇:介紹一種事物說明文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說明文 教學設計 數(shù)學思考

說明文,要教什么?如何確定它的教學內(nèi)容?對此,老師們最熟悉的、固有的說明文知識就是:抓特征、講方法、理順序、語言準。說明文的閱讀目的主要是獲取信息,說明方法是次要的。知道了說明方法,并不代表讀懂了文章,準確獲取了信息。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引導學生輕松學習說明文?

一、注意課堂教學導語的設計,因勢利導進入課文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好奇心是產(chǎn)生興趣的先決因素,說明文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能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研究的興趣,使學生很輕松地進入學習境界,教學效果會更好。

如教學《奇妙的克隆》一文時,可設置這樣的導語: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喬丹;假如你是書法愛好者,你當然愿意再擁有一個王羲之。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說:“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睋Q句話,以上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但是,現(xiàn)在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shù)“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

再如教學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時可這樣激趣導入:首先放映《侏羅紀公園》片段,在學生陶醉于恐龍世界時,教師適時提問,你們知道恐龍是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動物,為什么卻在6500萬年前滅絕了呢?恐龍的化石會告訴我們一些什么秘密呢?請看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是怎樣為我們揭開謎底的。

二、注意課堂教學的拓展生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

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東西,就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所謂“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這些套話,他們一點就熟了,何需老師喋喋不休。是否可采用生發(fā)和拓寬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上《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在理清該文內(nèi)容,對物候?qū)W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所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語言或收集的包含了物候知識的農(nóng)諺。另外,還可組織討論物候?qū)W的意義除了課文所介紹的外,還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這樣便引導學生思考,查找資料,激發(fā)他們主動研究的興趣。

三、注重課堂教學的時空界限,留足學生學習思考的空間

1.心理空間。教師語言要親切平和,縮短師生距離,營造良好的求知心理空間。即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敢于質(zhì)疑,敢于表達觀點。

2.學生自主空間。即課堂上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內(nèi)容和思考空間,踐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時以問題為主線,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善于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步步深入,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內(nèi)容和思考空間。

3.生成空間。必須明白,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獲得了哪些知識與能力及情感、價值觀的教育。無論是引導學生理解、歸納說明文的準確性,還是引導學生概括要說明的物質(zhì)的特點,抑或是對物質(zhì)人文內(nèi)涵的挖掘,都要把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巧妙地融于其中:一方面要根據(jù)說明文的文體特點,著重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學法指導和說明文閱讀技巧、規(guī)律的總結(jié),把人文精神滲透其中。

四、注重教學提問的方法,幫助學生準確把握信息

提問是一門語言邏輯上的藝術(shù),它是學生記憶中的第一印象,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趣和效果。

1.引證提問法。說明文為了把被說明事物的特點解說清楚,一般先作概括性的說明,提出一個科學性的論斷,然后通過舉例加以印證。教學中應準確地抓住課文中概括性的句子或詞語設問,把學生的視線引到下文的舉例上。

例如,《中國石拱橋》在介紹中國石拱橋時,教師可先對石拱橋“形式優(yōu)關、結(jié)構(gòu)堅固”的特點作概括性的說明,教學時設問:課文中選舉了哪些例子印證“形式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這一特點的?通過設問,引導學生對下文舉例的分析,學生通過自讀思考后就答出:以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和北京附近的盧溝橋為例,分別從它們的結(jié)構(gòu)巧、周圍的景色美、雕刻的不同姿態(tài)等方面加以證實,這種引證提問的方法,既能讓學生對文章先概括后具體的說明方法有深刻的認識,又能讓學生對被說明事物的特征認識得更具體,更明確。

2.逆向提問法。為了讓學生對說明文順序完全掌握,提問學生,文章如果不這樣安排那么順序行不行?這種從相反的方面發(fā)出疑問的逆向提問法可以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例如,《蘇州園林》這篇課文,為了說明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這個特征,作者分別從園林的布局、配合、映襯、層次四個方面加以說明。這里采用逆向提問:把這四個方面倒過來說行嗎?使學生分析鑒別,得出結(jié)論,學生說不行,因為主體部分先說明,次要部分后說明,這樣主次分明,說明順序井井有條。

說明文滲透在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的各方面?,F(xiàn)代科學技術(shù)日新月異,科技知識成了時代的寵兒,社會發(fā)展的基石。努力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識,是迎接新技術(shù)革命挑戰(zhàn)的需要。傳播和學習科技知識很大程度上依賴讀寫說明文的能力,我們必須重視說明文教學。

參考文獻:

[1]朱紹禹,主編.中學語文課程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