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離別的話范文

離別的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離別的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離別的話

第1篇:離別的話范文

1、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凄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么堅強。只有分離,讓時間去忘記這一份默契。

2、許多年前也是在離別之際,一個朋友送給我這樣一句話“人生是一場緣份,相識是緣現(xiàn),相知是緣定”那時我有點不理解這句話的意義,現(xiàn)在才深有感觸,希望我們珍惜這段共同的度過的日子,以后的生活多一份快樂,少一份煩惱和憂愁。最后道一聲“朋友珍重”。

3、不要把生活和理想看得像十五、十六的月亮那么圓,它是由陰、晴、圓、缺組成,做人要實際些,愿大家“晴”時多些。

4、我們不得不分離,輕聲地說聲再見;心里存著感謝,感謝你曾給我一份深厚的友誼。

5、我們在輕霧繚繞之際分別。露,瑩瑩的,像你純真的眼睛;霧,蒙蒙的,像我濃濃的離愁。

6、留不住的時光把我們分離,請把我的情意留在你心里。白云悠悠朝飛暮渡,我會時刻托它問候你。

7、無論時光如何改變,讓真誠永遠;無論世事如何變遷,讓善良永遠;無論眼前還是天邊,讓美好永遠;無論距離是近是遠,讓朋友永遠!此文章是由祝福語大全網(wǎng)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希位網(wǎng)友能夠喜歡,并支持我們,我們會做的更好!

8、那個花季,我送你離去,小路靜靜地向前伸展,偶爾也有太陽雨飄起。

9、花開花落,四年的時間,并不長。此時的我們,又佇立在十字路口,也只有此時的我們,才真正嘗到別離的滋味。

10、希望大家別忘了從天崖海角來的天崖麗人。歲月流逝,音容老去,()但我希望我們?nèi)匀荒贻p的心能永遠記得我們共有的飛揚的青春!

11、離別時,希望你能記住我。不要問,善變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12、揮手告別,遠航,忘不了的,是你拋出的那根友誼的纜繩,無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13、無論茶水是濃是淡,讓清香永駐心間;無論距離是近是遠,讓記憶彼此相連;無論聯(lián)系是多是少,讓祝福永遠不變!

14、藍天上縷縷白云,那是我心頭絲絲離別的輕愁;然而我的胸懷和天空一樣晴朗,因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15、大家多說離別是憂傷,但從某些方面來說,我去很高興,因為我得到了一份寶貴的財富,那就是四年的美好時光,我想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憶起這段時光,心中就會充滿幸福,因為你們就在我眼前對我微笑,一如當年。

16、愿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事業(yè)有成。朋友當你們事業(yè)有成時,只覺得離分別的時候越近,時間就越顯得寶貴,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一起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時光是我感到最快樂,最充實的時間,愿這分友誼長存,祝大家在未來的日子里夢想和生活同行。

第2篇:離別的話范文

1、你怎樣對別人,別人怎樣對你,將心比心。

2、朋友是用來捧的,不是用來互相貶低的。

3、記得對身邊的人好些,有一天終將分開。

4、除了你我心里不會再有別的男人了,我等你,一直等到我做你伴郎的那天。

5、相識不僅僅是為一時的相知,而是為一世的友誼,所以短暫的分離是為下次更美好的相聚。

6、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小,別人必須照顧你,你要是覺得你是小孩,那么你永遠長不大。

7、我也并不是總舍不得你走,只是總想看見你的笑容,聽你的笑聲。

8、命運給予我們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希望之杯我們雖沒有能力考個好大學但不要畏懼,只要滿心希望的把握它就足夠了。

9、對待朋友不能遷就,要理性的對待他。

10、你太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雖然有的時候會克制自己,但是多數(shù)還是控制不住希望你在日后新的環(huán)境里能做的更好。

11、細細訴說,勿忘我?祝君美好,勿忘我。我愛你,請別拒絕,關(guān)懷、思念永恒,這是離別的一種甜蜜。

12、學著對所有人大氣些,你可以沒錢,但不要讓別人說你小氣。

13、即將分開一千一萬個不愿意,但是美好的回憶只能留在內(nèi)心深處用

14、我們不得不分離,輕聲地說聲再見;心里存著感謝,感謝你曾給我一份深厚的友誼。

15、有人居然說,愛情在分別時就會減退,其實心愛之物得不到時滋味更甜美。

16、敵人可以只有一種,朋友卻要分三六九等,不是所有朋友都是好朋友,也不是所有好朋友都會在你困難時幫你。

17、愿我的臨別贈言是一把傘,能為你遮擋征途上的烈日與風雨。

18、不管是父母還是朋友,在一起時記得多些寬容,多些分擔,少些計較。

19、朋友有缺點記得當面說,不要私底下議論,更不要當著面說給其它朋友,()這樣其它朋友也會覺得是不是你經(jīng)常說自己的缺點。

20、相逢又告別,歸帆又離岸,是往日歡樂的終結(jié),未來幸福的開端。

21、夕陽無語燕歸愁,離人淚眼心上秋。斷腸送君從此去,一生憔悴獨倚樓。

22、如果連你都不愿去做的事情,別人一定也不愿意去做。即便是別人去做了,一定是事情不得不做,而你又不去行動,那是被-迫無奈。

23、學會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這樣很多矛盾其實自己可以想明白的。

24、要學會付出,不要總是讓別人付出。

25、如果我不聯(lián)系你,別以為是我忘了你,那是我再為我們的約定而努力。

26、別人做過的事情記得多贊美少批評,哪怕他做得不好。沒有人會喜歡總批評自己的人。

27、沒有人會活的完美,那樣太累,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足夠。

28、永遠不要去計較自己付出的多與少,如果去計較了,那么以前所有的付出將一文不值。

29、如果你覺得一個人會過得很好就好好一個人過。

30、如果不想老的太快就不要抽煙,熬夜,想得太多。

第3篇:離別的話范文

1、過去可能我也是你這樣子時間真的可以改變一切要學會堅強。

2、陌生的空氣七拼八湊就成了我的呼吸。

3、最起碼也要得到認同,其實情況很明確只是你不去面對。

4、煩惱皆是因為自己過分的執(zhí)著,即使你在這樣子下去,更不就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為什么我們就一味的付出呢?沒有人是無私的,每個人都想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回報。

5、忘記只是需要一段時候,去釋懷。

6、我只想簡單的活著,即使沒有愛情,還有親情讓我可以依靠。

7、在、真的不在乎。你是否她。()我你是我的事、你是你的事。

8、想念歸想念,記憶復活了又如何,太多事情一去不復返。

9、情人變成敵人彼此互相憎恨,愛情的離去對他不留一絲痕跡。

10、看到你離去的背影、我更想說你可以留下來嗎。

11、你不愛我,這不要緊,可是我還愛你,這永遠不會變。

第4篇:離別的話范文

1、黃花梨為黃檀屬香枝木類,學名降香黃檀,而花梨木屬于紫檀屬,市場上為了把花梨木和昂貴的“黃花梨”區(qū)分,也稱作“草花梨”。

2、花梨木類的具體樹種都是叫做“某某紫檀”,業(yè)外人士很容易聯(lián)想到俗稱小葉紫檀的檀香紫檀。檀香紫檀為紫檀屬紫檀木類,而花梨木為紫檀屬花梨木類,二者同屬不同類。

3、黃花梨木家具制作產(chǎn)地以蘇州為代表,做工規(guī)范,精工細做,是典型的蘇式家具。另外南方兩廣及海南島等地明清時期也生產(chǎn)黃花梨木家具,稱之為廣作或廣式家具,其做工略粗,不及蘇式家具精細。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5篇:離別的話范文

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吃到的普通的蛤蜊,一般外殼的長度基本上都是在兩三厘米或者是十幾厘米左右,并且外殼的形狀看上去更偏向于三角形,最主要的是外殼的顏色一般都是黑褐色的,并且外殼的中間部分會有一些凸起的地方,但是花蛤一般外殼的長度基本上都是在兩厘米到6厘米之間,從形狀大小上就要比蛤蜊小很多,并且外殼的形狀會更加的圓潤一些,更像是橢圓形,外殼的表面顏色都是暗紅色的,并且紋路之間的顏色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2、分布地方的區(qū)別

蛤蜊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遼寧地區(qū)和海南三亞地區(qū)等等,一般吃起來味道非常的鮮美,但是花蛤分布地方就非常的廣泛了,不止在我國遼寧大連地區(qū),有在長興島地區(qū)或者是北戴河地區(qū)以及山東地區(qū)都都有售賣并且捕撈花蛤的。

3、口味的區(qū)別

第6篇:離別的話范文

1、回味你對我的真誠,感受你對我的真情,曾經(jīng)的我們同甘共苦,曾經(jīng)的我們歡樂與共,我愿與你竭力合作,共同走向事業(yè)的最高峰。祝你工作順利!

2、做個勤奮的人:想做,你會找一個理由;不想做,遍地都是借口。做個實干的人:上半生不猶豫,下半生不后悔。做個成功的人:不看潮流,只看發(fā)展的趨勢。祝你工作順利!

3、心情不好,就靜一靜。運氣不好,就等一等。身體不好,就養(yǎng)一養(yǎng)。臉色不好,就樂一樂。腿腳發(fā)麻,就站一站。心情不順,就唱一唱。祝你工作順利!

4、事業(yè)無須驚天地,有成就行;金錢無須取不盡,夠花就行;朋友無須形不離,想著就行;兒女無須多與少,孝順就行;壽命無須過百歲,健康就行!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7篇:離別的話范文

一、倫理與道德的差別

羅國杰教授認為:“漢語中,‘倫理’和‘道德’這兩個概念,在一定的詞源意義上也是相通的,而且與英語中的Ethics和Morale的詞源涵義暗合?!?注:羅國杰等.倫理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因此,“不論在中國還是外國,‘倫理’和‘道德’這兩個概念,在一定的詞源涵義上,可以視為同義異詞,指的是社會道德現(xiàn)象?!?注:羅國杰等.倫理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北京大學魏英敏、金可溪在對中西關(guān)于倫理和道德兩詞的運用分析后認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道德’與‘倫理’都是一個意思。因此道德現(xiàn)象又可叫做倫理現(xiàn)象,道德行為又可稱為倫理行為,道德判斷又可以叫做倫理判斷,道德學又可稱為倫理學?!?注:魏英敏、金可溪.倫理學簡明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筆者同意上述觀點,但是,作為一種分析中西文化差異的工具,筆者寧愿將二者區(qū)分開來。

其實在上述觀點中,作者在肯定“倫理”與“道德”的相通之時,也承認二者在某種程度上的差別。羅國杰教授認為:“倫理”和“道德”又有所不同,道德較多的是指人們之間實際的道德關(guān)系,倫理則較多的是指有關(guān)這種關(guān)系的道理。(注:羅國杰等.倫理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魏英敏、金可溪兩位教授則認為:“就西方而論,‘倫理’和‘道德’兩個詞,意義基本相同,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都是互相通用的,直到黑格爾才明確地把它們加以區(qū)別,前者指社會道德,后者指個人道德?!?注:魏英敏、金可溪.倫理學簡明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華東師范大學楊國榮教授在其《倫理與義務》一文中也提出:“黑格爾曾對道德與倫理作了區(qū)分,在他看來,道德主要與‘應當’相聯(lián)系,并展開于良心等形式中;倫理則涉及家庭、市民社會、國家等社會結(jié)構(gòu)?!?注:楊國榮.倫理與義務[J].上海:學術(shù)月刊社.學術(shù)月刊,1996.6)

同樣,筆者也同意這種對道德與倫理的區(qū)分,特別是黑格爾的區(qū)分,體現(xiàn)了他思想的深刻明晰和獨到之處,對筆者的思考與寫作具有直接的啟發(fā)意義。本文試想在黑格爾區(qū)分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中西文化的特點,將倫理與道德作進一步的厘定。

在此必須指出,儒家倫理是從現(xiàn)實的社會、現(xiàn)實的人出發(fā)去表述自己的倫理思想,并以此去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這種現(xiàn)實的本源即是家庭,由家庭人倫推而廣之,形成了家與國的難解難分。歷史進入20世紀90年代,盡管受到多年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道德文化的沖擊,盡管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在中國已轟轟烈烈,但是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謝遐齡在中國最具影響的社會學雜志《社會學研究》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認為:中國社會依然是倫理社會。(注:謝遐齡.中國社會是倫理社會[J].北京:社會學研究雜志社.社會學研究,1996.6)

勿庸置疑,在中國社會,“倫理”是一個現(xiàn)實的概念,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是一個最能體現(xiàn)中國人道德思想和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概念。中國的道德是倫理,是倫理道德。

道德一詞在我國古代的解釋是:“道”,即道路,引伸為原則、規(guī)范、規(guī)律、道理的意義。在老子看來,“道”是宇宙的本體。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德”,就是實行某種原則,心中有所得?!暗抡?得也”。按莊子的理解,“物得以生為之德”,強調(diào)天地萬物的自然本性。

在古代中國,這種建立在內(nèi)心規(guī)則、信念基礎(chǔ)之上的道德理解,體現(xiàn)了對道德的形而上思考。但是由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道家的思考失卻了主導社會的機會。在儒家,雖然其道德思考具有某種程度的形上性,但其道德從根本上來說是從家庭人倫出發(fā)的,再加上其道德實踐中注重人倫之“禮”,因此,儒家的道德從本質(zhì)上說是注重現(xiàn)實社會的倫理道德。

與此不同,在西方從古希臘到中世紀,再到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以希臘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為標志的西方文化,要么對人進行類的抽象,以理性作為建立道德大廈的基礎(chǔ);要么對個體作“超越的突破”,將上帝作為個體永世追求的道德目標。因此與古代中國以儒家道德為主體的倫理性道德不同,西方的道德是建構(gòu)在對人性的抽象和超越的基礎(chǔ)之上的,它是抽象的,是形而上的。這種缺乏以家庭為背景的人倫之理的道德,形成了與中國倫理性道德的明顯分野,也構(gòu)成了西方道德的實質(zhì)和核心,是西方社會發(fā)展至今的原始動力,也是解釋現(xiàn)今西方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主流和種種社會矛盾的最本源性的、最權(quán)威的典章。

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徑

(一)中西道德價值文化的不同發(fā)源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化來自人們對現(xiàn)實的思考和回應。而對現(xiàn)實的不同思考,則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文化上的差異,特別是價值文化上的差異,會形成人們不同的行為取向及其行動結(jié)構(gòu)。中西價值文化的差別,最集中地體現(xiàn)在“倫理”與“道德”的差別。很顯然,這種差別來自于不同的思考著的“現(xiàn)實”。

中國的“倫理”性道德價值,來自于對人類生活的最基本的最初級的群體——家庭,及由此構(gòu)成的現(xiàn)實社會的思考。在傳統(tǒng)中國社會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人們主要的經(jīng)濟活動。由于經(jīng)濟活動的簡單化,使絕大多數(shù)百姓一生基本生活在家庭中。由此家庭構(gòu)成了社會的基本細胞。人們面對的主要社會活動場所——村落,實質(zhì)上基本是一個擴大了的大家庭。人們?nèi)粘5闹饕鐣袆邮羌彝バ缘男袆?人們面對的社會關(guān)系主要也是大家庭的關(guān)系。因此從家庭出發(fā),以血緣關(guān)系為依據(jù)的倫理性道德,就成了人們?nèi)粘P袆拥闹饕獌r值取向。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正是立足于對這種現(xiàn)實的思考,從而創(chuàng)立了儒家倫理思想。儒家倫理從其產(chǎn)生一直到今天可以說已變成了中國價值文化的基因,在意識或潛意識中左右著中國人基本的行動,構(gòu)成了現(xiàn)實中國社會行動結(jié)構(gòu)的基本面貌。

在西方,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臘人,也許天生他們就不屑于家庭的存在,也許天生他們就善于思辯和理性的哲學思考,在“道德”價值的判定中,他們把個體從家庭和現(xiàn)實社會中抽取出來,進行“原子”性的分析和類的抽象,從而

使個體獨立化、抽象化,理性化,并把理性和獨立性認定為個體的基本道德價值?;浇唐髨D超越個體的“理性”和“獨立性”,設定一個抽象的全智全能的完美無缺的上帝,作為人們永生永世的價值追求。也可以說,古希臘和基督教的道德文化,從其產(chǎn)生一直到今天,成了西方價值文化的基因。這兩種基因?qū)а葜鞣饺说姆N種社會行動,形成了西方社會人們行動的基本結(jié)構(gòu),從而也就形成了與中國人社會行動結(jié)構(gòu)的清晰差別。 (二)中西社會行動結(jié)構(gòu)的差別

由于價值文化或者道德文化的差別,導致了中國人和西方人的社會行動的差別。這些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受家庭性倫理道德的影響,中國人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群體(倫理群體)中來看待自己,從而確定自己行動的“差序格局”。盡管按教授所說,在這種差序格局中,個體的行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這只能說明個體行動的出發(fā)點。其實這種行動出發(fā)點的依據(jù)從根本上說是倫理性的道德。所以在中國,個體基本上是消解在群體之中的。群體是個體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手段。群體的倫理道德命令,或者說群體的宗法倫理命令就是絕對命令。受到抽象性人格及由此形成的理性和獨立性道德的影響,在西方人們總是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為了自己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而結(jié)合起來建立群體,并參與群體的活動。個體與群體是對立的,是一種契約關(guān)系。個體雖然結(jié)合于群體,但依據(jù)契約個體可自由出入群體。當然為了實現(xiàn)個體的利益,個體在享受群體賦予權(quán)利的同時,必須對群體負責,履行個體對群體的義務。

第二,在以家庭為出發(fā)點的差序行動結(jié)構(gòu)中,血緣關(guān)系成了行動的主要參照系,由此中國人的社會行動被賦予了濃郁的感彩。

在社會互動或交往中人們首先考慮的是感情上的親近性,考慮的是對他人的感情上的關(guān)心、體諒、和愛護,即要講人情。情感與中國人是難舍難離,成了人生第一需要。中國人最不適應的是,人情關(guān)系的淡漠。在交往中人們不僅重視情感,也特別相信情感,只要有了情感關(guān)系,再難的事情也會變得好辦多了。中國人拐彎抹角套感情,成了日常交往的貫用方式。生活中的感情化,使中國社會形成了一個富有人情味的社會,但由此也給社會發(fā)展中的公正和效率帶來了無窮的變數(shù)。在中國人眼里無論是私人或公家的事情,在情感面前都是可以融通或變通的。法律、規(guī)則是人制定的,當然也應具有人情味。在西方,由于古希臘哲學家對人的抽象化,或由于基督教對人的超越,人們在社會行動中要么以理性為指針,要么聽從上帝的召喚。在那里家庭關(guān)系、血緣關(guān)系、感情關(guān)系不是人們社會行動的首要的、唯一的、全部的思考。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感情與非感情之間劃出了一道明確的界線,而且界線兩邊是不具有替代性的。實質(zhì)上在西方感情被壓縮到了一個非常狹窄的范圍里,主要表現(xiàn)在家庭生活中。

第8篇:離別的話范文

1、鋼化玻璃強度高,很難打碎;非鋼化玻璃一碰就碎。

2、當鋼化玻璃受到外力的破壞的時候,碎片會成類似蜂窩狀的小顆粒不易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非鋼化玻璃呈尖銳大塊,不是安全玻璃。

3、非鋼化玻璃非常平整;鋼化玻璃有小的變形。

4、鋼化玻璃有彩虹斑塊(特別角部),非鋼化玻璃沒有;戴上偏光眼鏡觀察:鋼化玻璃有黑白斑塊,非鋼化玻璃沒有。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9篇:離別的話范文

第一,合作原則。禮貌體現(xiàn)在很多方式中,語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合作原則(henceforthCP)是影響非常廣的一種關(guān)于禮貌的理論。一般來講,交流有兩種方式:口頭和書面。語言學家對口頭交流更感興趣,因為大多數(shù)的交流是通過直接的會話來完成的。人們交談的時候,總是努力讓談話順利。那么人們在交流的時候,是不是總是直接表達他們的意思呢?答案是否定的。人們經(jīng)常使用暗示。他們說的話通常有些言外之意。語言學家格萊斯(P.Grice)認為,人們在交談的時候,都希望談話順利進行,所以他們都會按照一定的原則來說話,這種原則讓他們相互配合,使談話雙方都能更好地表達自己和理解對方。

第二,禮貌原則。會話隱義理論被認為是語言使用研究的突破點??墒桥c此同時,語言學家利奇(Leech,1983:80)指出,合作原則無法解釋人們經(jīng)常使用間接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意思。根本上說,格萊斯(P.Grice)的合作原則理論是邏輯向?qū)У?。會話合作也是一種社會行為,語言編碼的選擇也受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響。除了合作,對話人也要考慮禮貌。禮貌的作用就是用間接的方式讓聽話人明白其中的隱含含義。這么做可以避免傷害對方的感情或者使某一方丟臉。根據(jù)這個發(fā)現(xiàn),利奇(Leech,1983:132)提出了禮貌原則。

二、漢語禮貌原則

提到漢語禮貌原則的研究,最值得注目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顧曰國教授。他追溯中國文化源頭、聯(lián)系中國現(xiàn)代,也構(gòu)建了一套更適應中國環(huán)境的禮貌準則。顧曰國教授指出,漢語的“禮貌”是由四個觀念組成的,即:恭敬、謙虛、熱情和文雅。然后,他根據(jù)禮貌原則歸納了漢語禮貌原則的四個準則:

第一,自謙準則。自謙準則包括兩方面:貶低自己,抬高別人。這是顧教授的禮貌原則中最典型和突出的準則。自謙準則的兩個方面,其中抬高別人這方面,在利奇的禮貌原則里也有這一條;而貶低自己則是獨特的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顧教授認為,“貶低自己和抬高別人”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原則。中國古代的稱謂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古人把自己的名字叫做“賤名”,妻子叫做“賤內(nèi)”,自己的見解稱為“愚見”,自己的家則被稱為“寒舍”,以此貶低自己;另一個方面,則把對方的名字稱為“貴姓”,對方的見解稱為“高見”,以此抬高別人。

第二,稱謂準則。稱謂準則是指交談中的雙方互相都要給對方、自己甚至是談話提到的所有人一個稱謂。這個準則有些類似利奇的圓滑準則和謙虛準則。因為中國人在稱呼對方的時候,總能體現(xiàn)出謙虛來。以兩個年齡相仿的人的初次見面為例,他們并不知道對方的精確年齡,那么他們就會自稱“小弟”來表示自己的謙虛和對對方的尊敬。這些稱謂用語可以反映出對話雙方的長幼、親疏、社會地位差距等等談話雙方的信息。

第三,措辭準則。措辭準則包括兩個方面:使用推敲過的語言,避免失當;使用委婉語,避免直接。這個準則大致可以對應利奇禮貌原則中的圓滑準則和慷慨準則。東西方文化在這個層面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委婉語。在漢語里,談論死亡、懷孕、性或者一些身體器官是不禮貌的。英語里,也不常使用die,而是使用passaway的委婉說法。而在漢語里,表達“死”時,通常使用“升天”“、仙逝”來表達。然而,有些禮貌原則也并非顯而易見。顧教授就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他的一位英國同學Christie懷孕了,Christie對他說:“Gu,Itellyousomething.I’mpregnant.Wouldyouliketotouchit?”看到這個例子,中國讀者一定會忍俊不禁,而西方讀者則習以為常,這就是交際中的典型差異。

第四,同意準則。同意準則是指尋求和諧,迎合別人的需求。中國人非常注重面子,這個準則和利奇的同意準則基本是一致的。不論東方還是西方,同意別人的觀點都是一種禮貌的行為。即使是想要表達不同意見,也最好先表示同意或者夸獎,然后再說出不同意見,這樣能夠保住對方的面子,這就是顧教授的同意準則。

三、英語禮貌原則和漢語禮貌原則的比較

1英語和漢語禮貌原則的相同點

第一,英語“贊許準則”“謙虛準則”對比漢語“自謙準則”贊許準則和謙虛準則可以概括為評價準則,和顧教授的自謙準則有一些相同點。當稱贊別人的時候,要不吝贊美之詞;別人稱贊自己的時候,要有禮貌地接受。例(1)A:YourEnglishisexcellent.Youalwaysgetfullmarks.B:Thankyou.Ihaveverygoodteachers.在例1中,充分使用了贊許準則和謙虛準則。A夸大地稱贊B,而B則把對自己的稱贊縮到最小,把稱贊轉(zhuǎn)而送給他的老師們。這樣,對話雙方都感到滿意,關(guān)系就更靠近了。例(2)A:項目那么順利地得到。首先應該稱贊您。B:不,沒有,是領(lǐng)導的正確教導,不是我。

在例2中,就體現(xiàn)了自謙準則。A稱贊B在工作上的貢獻,B卻把功勞歸功于領(lǐng)導。第二,英語“同意準則”“同情準則”對比漢語“同意準則”同意準則和同情準則可以概括為一致準則,與顧教授的同意準則相一致。他們都是在談話中讓彼此最大化保持觀點一致,把惡感和分歧最小化。

第三,“措辭準則”。利奇的禮貌原則中沒有“措辭準則”,但是西方人在說話的時候也遵守這條準則。例(3)A:Youcouldbemorecarefulintheexam.B:Herperformancewasnotasgoodasitmighthavebeen.在例3中,沒有直接批評,但是他們的內(nèi)涵意義都暗指情況可以更好,其實就是一種批評。另一個典型的措辭準則的例子是委婉語。當我們說話或者寫作中遇到尷尬或者不愉快時,我們使用委婉語。比如,一些醫(yī)院有專門為性病患者準備的“特殊診所”。

2英語和漢語禮貌原則的不同點

英語和漢語的禮貌原則存在很多相同點。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英語和漢語在對禮貌的看法上也有很多的不同觀點。因此,兩種不同文化的禮貌原則也有很多不同點。

第一,圓滑準則的不同。在英語文化里,圓滑準則是最重要實用的準則。許多學者認為這是禮貌原則中的最高準則。圓滑準則通常用于表示一些指示功能。由于歷史文化的關(guān)系,英語國家高度重視個人主義。他們崇尚個體的自由、權(quán)利和獨立。因此,指示行為被認為是對別人的打擾,就算是上下級、長輩和晚輩、老師和學生也不能例外。所以,他們在與人交談的時候,遵從圓滑準則,避免給人強加的感覺。而對于受了一千多年封建社會壓迫的中國人,個人主義是很難理解的。指示行為在中國非常普遍。他們在說話和做事的時候考慮的是對方的身份,嚴格遵守尊敬長者的規(guī)矩。

第二,謙虛準則的不同。謙虛是一種表示禮貌的方式。利奇的謙虛準則基本內(nèi)容是“讓對自己的稱贊最小化;讓對自己的指責最大化”。但是,在實際遵循這個準則的時候,不同文化中的程度是不同的。下面通過例句來理解一下:例(4)A:Oh,howbeautifulyourdressis!B:Thankyou.例(5)A:YourEnglishisverygood.B:Notatall.MyEnglishisverypoor.上面的兩個例句,是典型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對稱贊的回答。英語中,表示謙虛的程度是接受稱贊并表示感謝;而漢語中,表示謙虛的程度是出于漢語文化自我貶低的核心觀念,否定被稱贊的事實或者轉(zhuǎn)移稱贊。

第三,稱謂準則的不同。為了表示尊敬,中國人經(jīng)常使用某人的職位來稱呼對方。如李教授、張老師、孫院長,等等。不管是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是這樣稱呼。如果對方的社會地位比較低,如理發(fā)師、清潔工、技術(shù)工人、廚師、管道工人或者大多數(shù)服務行業(yè),人們通常不稱呼他們的職位,而是稱呼他們“師傅”,來表示禮貌;西方人則不然。他們通常在正式場合稱呼社會地位較高者的職位,如Profes-sorGreen,ChairmanJohnson,等等。但是他們從來不稱呼別人teacher或者manager。在非正式的場合,即使是教授或者主管也喜歡別人叫他們的教名來表示和對方的親密。但是,如果有不熟悉的人這樣和中國人打招呼,中國人肯定會不高興。

四、結(jié)語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