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 小學三年級體育與健康《持輕物擲遠》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
依據體育課程標準中“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本課以《持輕物擲遠》(水平二)技術教學為載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教學內容,發(fā)展學生的投擲能力、反應能力、奔跑能力。采用學校部分體育器材,創(chuàng)設大自然,讓學生在“秋游”的情境中輕松地玩耍和游戲,掌握持輕物擲遠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思維創(chuàng)新的能力,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身體上得到鍛煉,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優(yōu)良品質,從而更好地發(fā)展學生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四班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文化成績優(yōu)異,身體素質普遍較好,該班班風活躍,班級凝聚力、榮譽感強、學生守紀樂學,愛好體育活動。學習的重難點就在于逐漸體會和掌握身體協(xié)調用力的技術,使身體上肢力量優(yōu)勢得以充分發(fā)揮,再進行動作技術指導,提高持輕物擲遠的運動能力。
三、教學內容
1、持輕物擲遠2、消滅“害蟲”
四、重點:肩上屈肘,自燃揮臂
難點:蹬地轉體的動作協(xié)調、連貫
五、課的安排與特色
本課根據大巴山特色,選取主題式情景教學法,使學生在大巴山自然風景中產生濃厚的興趣,采用誘導觀摩法來揭開課的帷幕,讓學生覺得好奇,有趣味地進入課的形式中去,使學生從單一的體育課中走出來,讓學生在無心理壓力的情況下主動參與活動練習,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圍繞教材做各項輔助聯(lián)系,激發(fā)興趣,能更好地讓學生進入狀態(tài)中去。全課以“秋游”為核心,運用“鉆山洞”——“穿樹林”——“爬山”——“草坪活動”——“消滅‘害蟲’”——下山返校等情景,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去體驗樂趣,感受與同伴團結互助共同完成任務,提高運動能力。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快樂為主題,使學生身體不知不覺地在“秋游”活動的情景中得到鍛煉,情操得到陶冶。
本課時緊時松,體、智結合,將體育技術的教學過程和創(chuàng)編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融合貫通,環(huán)境緊扣,自然流暢。
六、教學設計
情灑風雨操場、領略迤邐風光、享受秋日暖陽
《持輕物擲遠》教學設計
班級:三年級四班人數:40人執(zhí)教:侯興明
教學內容
1、持輕物擲遠
2、消滅“害蟲”
重點:肩上屈肘,自燃揮臂
難點:蹬地轉體的動作協(xié)調、連貫
教
學
目
標
1、運動參與目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
2、運動技能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80%的學生能做到肩上屈肘、肘關節(jié)向前的正確動作,發(fā)展投擲能力。
3、身體健康目標:發(fā)展學生的上肢力量,提要學生的靈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
4、心理健康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勇敢的品質和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5、社會適應目標:在活動過程中懂得關心幫助他人。
課的結構
授課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組織
調
動
情
緒
(3ˊ)
1、整隊
2、上課、師生問好
3、安排見習生
4、指定小組長
5、宣布課的內容,布置任務
1、整隊
2、精神飽滿、聲音洪亮、儀態(tài)大方
1、整隊
2、快、靜、齊
3、師生問好
4、精神飽滿,一切行動聽指揮。
×××××××
×××××××
×××××××
×××××××
激
趣
熱
身
(8ˊ)
一、“秋游”路線
“鉆山洞”—“穿樹林”—“爬山”—“草坪”
1、講解、示范
2、教育遵守規(guī)則
1、一路縱隊向目的地出發(fā)。
2、隊形整齊,步調一致。
二、草坪活動(象形操)
A、企鵝步、鴨步、兔跳
B、打氣、射擊、揚場、挑擔
C、擲手榴彈
1、講解、示范,提出要求
2、口令指揮,關注全面
3、發(fā)現(xiàn)問題,個別指導
一、步驟
1、觀察理解
2、模仿練習
3、自我表現(xiàn)
二、要求:
1、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嘗試
2、模仿一定象形
運
動
技
能
(18ˊ)
一、持輕物擲遠
動作:面對投擲方向兩腳前后開立,左(右)腳在前,右(左)手握輕物,屈肘于肩上,肘關節(jié)向前,眼看前方,接著后腳蹬地,向前自然揮臂,將輕物朝前上方遠處擲出。
1、講解、示范
2、激情提示
3、巡視指導
4、公正評價
1、觀察理解
2、徒手練習
3、持輕物練習
4、分組練習
×××××××
×××××××
×××××××
×××××××
愉
悅
身
心
(6ˊ)
一、消滅“害蟲”
方法:教師將學生平均分成四組并排站立于害蟲標識物對面,第一排隊員將沙包投向害蟲標識物(害蟲),迅速回到最后一排,第二排隊員繼續(xù)投,依次類推。打中害蟲標識物多的隊獲勝。
1、激情提示
2、講解示范
3、評價
1、觀察理解
2、集體練習
要求:發(fā)揮想象,大膽嘗試,打擊目標:穩(wěn)、準、狠
∏ ×××××××
∏ ×××××××
∏ ×××××××
∏ ×××××××
放松恢復
(5ˊ)
一、舞蹈放松
二、引導下山
三、布置回收器材
四、小結
五、師生再見
1、指導學生隨音樂動作放松
2、小結
3、宣布下課
1、學生練習
2、隨“歌聲與微笑”翩翩起舞
×××××××
×××××××
×××××××
×××××××
器材:籃球場一片、壘球40個、山洞標示、樹林標示、“害蟲”標示、音響一臺
生理指標:練習密度(30±5)﹪平均心率(120±5)次∕分
一、以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構建新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情境的設置,可起到明確主題、活躍思維、集中注意力、激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等多種作用。每一個學習者都是基于知識和經驗的背景而整體地構建知識。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行為給學生帶來真實感,激勵著兒童在他的心靈留下愉快、振奮、精力充沛的情感時,知識才會轉變?yōu)樾拍?。”因此,情境設置應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和“誘惑力”,而以“問題”的形式來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既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懸念,還利于挖掘教材中的情理、情趣、情志,激發(fā)學生的情思,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其“欲罷不能”。
我在進行《祝福》(蘇教版必修二)一課中人物形象分析教學設計時,課前經過了反復的琢磨,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祥林嫂在小說中分別擔當了哪些角色?這些角色分別是怎樣的命運?二是祥林嫂最后淪為乞丐并寂然死去,難道真的是命運不公?還是另有原因?因為本文是傳統(tǒng)名篇,分析人物時很容易犯架空分析和貼標簽的錯誤。如此設計的目的是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特征,采取逆向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挖掘潛藏在教材背后的內容,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意識,讓學生更深刻地去認識這個悲劇人物的意義。在課上,圍繞話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從效果看,“以生為本”這個新課程核心理念和“合作探究”這個方法理念也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正是得益于設計問題的趣味性,情境創(chuàng)設的鼓勵性,才激發(fā)了學生更多的屬于自我的思維火花!
二、以語言激活夢想,挖掘潛能
“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叫?!边@就是語言的力量。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關鍵在于積極挖掘和有效發(fā)揮。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總是高高在上,儼然以知識的擁有者和真理的掌握者自居,對學生發(fā)號施令并加以訓斥,而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這樣,學生的主體性永遠得不到發(fā)揮。有這樣一個教育實驗:實驗者對兩個成績、能力、水平一樣,授課老師一樣的班級甲、乙,采用不同的語言教學。在甲班,老師經常用欣賞的目光夸獎學生優(yōu)秀、聰慧,而在乙班,老師經常用辱罵的語言訓斥學生。一學期后兩個班差別很大,甲班不但成績領先,而且每個學生精神振奮,信心百倍;而乙班同學不但成績不如甲班,而且每個同學精神不振,自卑感很強。因此,潛能要靠偉大的夢想催生,夢想要靠欣賞的語言激活。
三、以合作轉變角色,探究新知
用問題巧設情境,再用語言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以挖掘潛能,但這還不夠,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最關鍵的還是師生角色的轉換,要充分發(fā)揮師生的雙主體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說:“好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不僅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必須從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主演”變?yōu)椤皩а荨?,變“灌輸”為“引導”,起到“服務”“參與”“引導”“點撥提升”的作用。我在上“和平的祈禱”這一專題時,針對文章涉及的時代背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分組,以多種方式、多種渠道搜集資料,主動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用充分的證據來說明自己對戰(zhàn)爭與和平的認識與理解。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與反思,在討論中傾聽與吸收,在相互爭鳴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關鍵詞:春酒;以人為本;生本課堂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以人為本”成為當前中學語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我校一直以來所倡導并踐行的教學理念。作為我校一名年輕語文教師,我深知要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在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中切實抓好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創(chuàng)新,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入豐富多彩的語文天地,享受語文的無窮樂趣,感受語文的精彩魅力,體驗學習語文的自信成功,發(fā)展自己的獨特個性,完善自己的獨立人格,提高語文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兩年,我深刻地體會到在生本教育中構建有效、高效的語文課堂是很重要的,真正的高效課堂是要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變化程度??唇虒W效果是否實現(xiàn)了少教多學,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否是愉悅的。本文主要結合我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以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9課《春酒》為例,談談我對于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及看法。
一、精心備課,正確引導
作為語文教師,上每一節(jié)課前,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定要閱讀文本數遍,從而得到自己對文本最真實的閱讀感悟。然后,還要廣泛地查閱資料,搜集各種教學資源、參照各種教學參考資料(教學參考、優(yōu)秀教案、課件、教學實錄),汲取其他資源的優(yōu)秀之處,廣采博納,取其精華,從而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
在上課前,還要再次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學等,并結合學生所學內容及已有的知識、理解能力,還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需求、思想狀況、學習方法及習慣等,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比較合理、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當代信息技術十分發(fā)達,獲得信息的渠道也多種多樣。如果讓學生有一杯水,老師就要是一條河,這樣才能夠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作出迅速而準確的解答,只有站在另一種高度,才能夠對學生作出正確的引導。
例如,本學期在教授琦君的散文《春酒》時,學習的重點是通過學習關于童年家鄉(xiāng)過年喝春酒的幾幅圖畫,賞析精美語言,體會深厚的情感。為此,我準備了《品讀》關于作者琦君的動態(tài)視頻介紹、《春酒》課文朗讀精美視頻、《舌尖上的中國》關于海外華僑對故鄉(xiāng)味道的癡迷與依戀、學生自繪的圖片以及閱讀文章的感悟。在上課時,用作家琦君的傳奇經歷導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有這樣一位作家,1917年生在溫州,1949年遷至臺灣,50多年間,都沒有回過家鄉(xiāng)溫州。
有這樣一位作家,一生寫過很多思念家鄉(xiāng)的作品,直到她90高齡才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
有這樣一位作家,故鄉(xiāng)是她魂牽夢繞的地方,但她沒有吟詩,沒有作畫,也沒有唱歌,只是斟上了一杯故鄉(xiāng)的“春酒”。
她就是臺灣女作家琦君。今天,讓我?guī)е瑢W們一起來細細品嘗這杯故鄉(xiāng)的“春酒”吧。
在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我精心準備了幾個閱讀步驟,制作了精美課件,層層深入:
(一)酒醒落花風里,夢回啼鳥聲中――開懷暢飲,美讀春酒
(二)開君一壺酒,細酌對春風――細酌慢飲,品味春酒
(三)醉心造佳釀,溫情還舊香――精心醅制,釀造春酒
詩意引導,帶給學生美的享受。由美讀到品味,由初品到細品,由細品到創(chuàng)造,讓學生深入體會、認知,并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和再創(chuàng)造的欲望。
在初讀課文時,我請學生通過合作回答:“我”泡的八寶酒與兒時喝的味道相同嗎?不同在哪里?從而抓住文章的主要線索,初步感受“春酒”的不同:
時間――童年
人物――母親
地點――故鄉(xiāng)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眼光與篩選能力以及課前預習都很重要,學生勤于閱讀、敢于發(fā)現(xiàn),才能在課堂上突出主體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了充足的準備,老師才敢于放手,多給時間讓他們去展現(xiàn)自我,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二、精準設計問題,深入領悟
精準設計問題,符合學生實際,合理引導,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課程教學中,一個好的問題,勢必將成為溝通教師、教材和學生的橋梁,成為挖掘學生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催化劑。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先認真去解讀文本。有些課文中有些字或句是此篇課文的“根”。抓住了這一個“根”,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體,悟透文本。
通過對文章細節(jié)的品味,很容易得出結論:我們看到的節(jié)日里孩子的快樂里蘊藏著原汁原味的童真童趣;母親是一個勤勞的人,善良的人,溫柔的人,慈愛的人,質樸的人,賢淑的人;作者懷念的家鄉(xiāng)是一個處處充滿溫馨的、充滿融洽的、充滿快樂的故鄉(xiāng)。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童年的趣味、母親的情味、家鄉(xiāng)的人情美和風俗美。這才是春酒的真正味道――琦君永遠懷念的母親的味道、家鄉(xiāng)的人情和風俗的味道。
對于本文的結尾,很多教學設計都粗略地匆匆?guī)н^,而筆者認為,本文結尾深意十足,非常值得讓學生好好品味,這恰恰才是進一步領會作者蘊含在文字當中款款深情的鑰匙。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生閱讀、問答、討論、評判等學習活動,給予精心指導,巧妙引領。對一些當前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告訴學生留待以后適當的時候再研究,力求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都能發(fā)揮最大的效益。
三、以生為本,合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投入實踐活動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與完善。要從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出發(fā),抓住教學中的興奮點,真正實現(xiàn)對話,不斷幫助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使課堂上有盡可能多的精彩生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充分發(fā)展。
隨著自媒體的爆發(fā),個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及技術迭代的越來越快,企業(yè)更需要營造“人人為師、人人為學”的培訓氛圍,員工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理念、新的技術,并運用于日常工作來適應時代的需要?!叭巳藶閹煛笨梢宰層袃群说膯T工走出來,激發(fā)企業(yè)內驅。筆者去年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主題為“七步成師”的內訓師培訓,現(xiàn)將所學知識與大家分享。
言之有志——內訓師定位與聚焦。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有兩件: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里,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內訓師就是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課程,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里。好的內訓師是企業(yè)知識經驗的提供者和組織者,正向的培訓可以引導激勵他人、傳授專業(yè)知識、傳遞正能量。內訓師需要有一股敬業(yè)勁頭,這個是可以通過找準個人興趣或者提高培訓課時費來激勵大家的。
言之有道——破解認知密碼。成人學習記憶的特點是利用他們豐富的生活、工作經驗,產生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從而理解知識,最終形成記憶。由于相對豐富的人生經歷與成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使成人具備較穩(wěn)固的認知框架,所以成人學習需要以問題為導向、以突破認知框架為目標,達到觸發(fā)行動 的目的。學習是為了賦予行動的能力、克服行動的恐懼、創(chuàng)造積極情緒。
言之有理——場景化課程設計與開發(fā)。貝爾納曾說過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在實際或虛擬的特定環(huán)境或特定時刻,學習者在需要應用某些知識或技能時,針對所需知識或技能進行的即時學習,達到即學即用的效果。
言之有趣——教學設計與課程演繹。設計一個有吸引力的開場白。設計有價值的問題?當老師停止說話,學員開始思考。營造氛圍:一個有智慧的導師不是帶領你進入他的思想寶庫,而是引領你開啟自己的思想潛能。設計一個令人回味的結尾(寓言、故事、名言……),充滿激情鼓動學員去實踐。
言之有例——案例開發(fā)與撰寫。案例教學是管理者分析決策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形式。案例教學的核心優(yōu)勢在于場景化和故事性,反映了典型工作場景,并且是喜聞樂見的故事形
式。圍繞一個主題、用記敘形式描繪的一個事件真實的信息,可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出對話、分析問題和模擬決策的機會。相信案例的力量!
過去的集體備課活動是按學校要求舉行了,但無非就是例行公事式的閑聊聊教學的內容、進度,抽象地讀一些理論知識,說一些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真正坐下來談有關備課內容的倒是很少,也就是說這樣的集體備課活動流于形式,是無效勞動。
在我看來,信息技術教育現(xiàn)在所面臨的尷尬也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更何況這種狀況或許只有我們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在職教師才能親身體驗得到其中的酸楚;有時借機發(fā)發(fā)牢騷,實際上牢騷不能代替我們的努力和奮爭。大家既然已經踏上了這條航船,那么無論風霜雪雨都得向著目標前進,或許我們由于種種的挫折困難步履維艱,但是我相信堅持一定會讓我們收獲幸福的,哪怕要在下一代的信息技術教育者身上才能真正開始收獲碩果的喜悅,然而我們也是美麗的,這就需要從有效的集體備課開始。
有效的集體備課不僅要有制度作保證,而且更要講究策略。在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概括總結了信息技術集體備課要抓住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確定主備,研制初稿
現(xiàn)在的完全中學或高級中學每年級一般都有十多個教學班,二至三名教師執(zhí)教,每班每周一節(jié)至兩節(jié)課,同年級的平行班,每周上課內容基本一樣,根據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這一特點,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一般設定為下周的教學內容,按教材的內容設定課時,每章都要落實一名主備課人,每一堂課都由主備課人進行初備,然后在集體備課時拿來交流,最終形成教學案。這樣做有兩個優(yōu)點,其一,主備課人輪流擔任,可以培養(yǎng)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備課能力;其二,主備課人按章設立,可以更好地理清知識結構,整體把握教學目標,為教學評價和教學理論研究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二、明確目標,集體交流
正常情況下,每周要進行兩次交流,第一次交流定在周一的第一節(jié),作為集體備課時間,第二次定在周五的下午,作為“碰頭會”,內容有兩項,由主備課人主持,一是主備課人圍繞討論提綱逐一拋出自己的理解、觀點、主要的設計以及有關理論依據。其他老師隨時加以補充、完善。二是主備課人組織大家就備課時的困惑或上周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選擇一到兩個話題,組織大家討論交流。通過集體備課要對新課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要有全面認識,并明確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方法。同時,要對學生的現(xiàn)行狀況進行全面分析,考慮教學過程中可能要用到的分層教學及實施方法。
三、集中整理,形成定稿
集體備課的價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信息溝通,資源共享,在交流中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吸取。集體交流之后,由主備課人綜合大家的意見和智慧,在個人前期初備的基礎上形成較完善的教學案定稿。教學案是教學設計的具體體現(xiàn),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要貫徹新課標精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垃。圍繞教學案的編寫,同時組織相關資源來制作課件。制作的課件較復雜時,可由大家共同分擔,再由主備課人整合。教學案的電子文檔將分發(fā)給全備課組成員,以供教學或參考。
四、個性設計,教學反思
以往的集體備課,往往有兩大薄弱環(huán)節(jié)。一是教師個體共同參與熱情不夠,交流深度不夠;二是形成教案后,一統(tǒng)天下,忽視了自身的教學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忽視了個性化的設計,甚至于懶得對集體的設計進行反思和對自我實踐進行反思。因此,強調個性設計與反思可以說是關系到集體備課能否成功,能否達到預期目的得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好的個性設計或深入的課后反思,比單獨備一節(jié)課的教案更能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我們習慣的做法是拿到教學案后都要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和本班學生的情況,對集體備課的教學案再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加入個性化因子。
如今,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我感覺得到這也是信息技術教育普及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契機。如果我們抓住了這一機遇,開拓思路,創(chuàng)新舉措,讓大家的觀念里不再固執(zhí)地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計算機課,就是上網課,就是學軟件課,就是老師演示學生模仿課;而要讓大家驚奇地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課與我們的切身生活是如此之近,讓我們對信息時代的感悟是那樣的真實,信息技術課也讓我們把所有的課程都融合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如此,信息技術教育者應該是最自豪和最光榮的。
當然,任何美麗的夢想和目標都需要艱苦長期的努力的,對信息技術教育的旅程來說,這個時期似乎要更長一些,特別是在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的校園里,要真正搞好信息技術教育,所要花費的心血和精力是無法估量的。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真的愿意,也有熱情和希望為這個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或者我所做的所想的,所要去實現(xiàn)的,在別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仍要堅持,我相信堅持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如果我們自己對信息技術課看得重了,我相信信息技術學科的集體備課也會自然而然地走到正軌上來。也許是新課程給我的啟發(fā)吧,我在想,信息技術學科的備課會議可不可以一改和其它學科一樣圍坐在辦公室一起討論的模式,而是坐到機房中去;我們可以讓發(fā)表意見的老師直接像在課堂上一樣邊說邊演示自己的教學設計,當然過程可以簡單概要些。這樣一來其他老師可以很快理會其設計的精髓或目的所在,同時還可以在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紕漏或疏忽的地方,以加改正。
我認為,這樣的備課活動,其實就像一個很小型的聽課、評課活動,一方面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相互切磋、學習,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各位老師的課堂表達能力,真的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這樣的集體備課會議既正式又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我想每個人都會很渴望這樣的形式,既是學習的機會,又是表現(xiàn)的機會,那么大家在備課前肯定是會用心準備一番的。如此從態(tài)度到操作,信息技術課程備課會議的學科特點體現(xiàn)出來了,質量自然也會有所改善,作為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又何樂而不為呢?
一、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學必須考慮的三個要素:速度可看做學習時間,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越少,效率就越高,即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收益可看做學習結果,指學生經過學習產生的變化,獲得進步和取得的成績。每節(jié)課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學習結果不僅表現(xiàn)在雙基上,而且表現(xiàn)在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fā)展上。安全可看做學習體驗,即學生的學習感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的情緒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有效性的表現(xiàn),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的內在保證。因此,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就得綜合考慮這三個要素――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
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
1、加強備課研究,克服“無的放矢”。
備課是教育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1)貼近學生生活。一是了解學生生活,寓教于需。多渠道接觸學生,盡量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始終讓學生圍著教師轉。二是關愛學生生活,寓教于情。一般來說,學生對某位教師情感越深,就越愛聽他的課。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深入體會才能夠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因素去叩擊學生情感的閘門,而后因勢利導,得到學生的支持,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三是感受學生生活,寓教于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興趣不高已成為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障礙,因此教師更應該深入學生生活,重視學生興趣,注意學生的關注點,這樣才能在教學設計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緊扣社會生活。讓思想政治充滿時代信息,這是思想政治課本身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能及時把國內外發(fā)生的大事和社會上普遍關注的焦點引入課堂,使學生投入到絢麗多姿的現(xiàn)實生活中,在社會環(huán)境及其周圍事件的互動中獲得完善和發(fā)展。在備課中,一要注意選擇熱點的貼近性,教師要積極挖掘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使學生備感親切,有感染力、說服力;二要注意選擇熱點的時效性,力求在時間上接近學生,在情節(jié)上貼近生活,增添教材的時代氣息,激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悟、理解。
2、聚焦有效教學,決戰(zhàn)在于課堂。
有效教學是關注學生成功的活動,應當研究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并不是全部知識的源泉,教師不包辦代替,而是要使學生學習變得容易,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1)營造民主氣氛,引發(fā)學生情趣。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教與學之間的傳遞與互補,也是教師和學生作為完整人格的一種交流。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政治課教學若能處在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情境中,將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2)展示教師魅力,激發(fā)學生情趣。高質高效,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的教學,要求教師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教師不僅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教師把教材鉆得深,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講起課來就簡單,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于平凡中見新奇,展示教師魅力,發(fā)揮教師的個性特長,追求教學技藝的精益求精。
(3)精心設計,提高課堂討論實效。要提高課堂討論實效,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準確把握課堂討論的目的,精心設計課堂討論的題目,盡量讓每個學生在討論時都有發(fā)言的機會,盡可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為保證課堂討論有序地進行,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及時地對課堂討論過程加以調控。當學生在討論中對某一問題出現(xiàn)畏難情緒時,教師就要及時進行點撥和引導;當學生在討論中出現(xiàn)偏差時,教師要審時度勢,加以糾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持正確觀點的一方力量稍弱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各組討論的情況加以評價,對討論的觀點給予概括,澄清學生認識上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和鞏固課堂討論的實際效果。
3、面向全體學生
【關鍵詞】 特色美術教育;教育改革;美術教育
高中美術特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體現(xiàn)整體性、基礎性、又要體現(xiàn)適應性、現(xiàn)實性、超前性,還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師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還要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意識和藝術素養(yǎng)。
1 改善教學方式,保障教學目的的實施
1.1 在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指引下,在高中教學中,美術教育要與社會與時代與周圍生活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深對藝術的社會價值的理解,從現(xiàn)實的角度思考藝術的問題,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運用科學性與現(xiàn)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在時間和空間上得以拓展開來。
1.2 通過基礎教學發(fā)現(xiàn)興趣,通過專修課教學培養(yǎng)特長,以課外活動輔導實現(xiàn)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和諧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使美術教育與人文學科與時代內容相融合。
1.3 實施“合格加特長”的培養(yǎng)策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實行分類教學。堅定“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許學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勵學生某一方面冒尖帶動和諧發(fā)展。
2 實施目標教育,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
在注重綜合素質和基本能力相結合的前提下,結合美術專業(yè)的特點和招生入學考試方式的連貫性及相關要求,并總結近年來全國藝術院校美術專業(yè)招生入學試題的基本特點和總體要求,為美術高長班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制定了嚴格的教學計劃。
2.1 如何認識或看待美術為原則而選擇有效的教學課題和教學內容,高中美術課程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廣泛的美術文化,使得美術教育所具有認識技能、情感創(chuàng)造等價值系統(tǒng)得以回復。教學設計在課堂實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和當前形式發(fā)展的需要靈活地改變教學設計與實施,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與發(fā)展規(guī)律,對學生采取分類教學,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2.2 以幫助學生如何試圖用美術表達自己的理解、希望和夢想為原則而選擇有效的教學課題和教學內容,并重視促進學生在美術文化表達過程中,對美術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對藝術感覺的陶冶,在針對具體的培養(yǎng)目標中,我制定了一個相對活躍的教學思路。
2.3 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與不同層次階段的學生的情境和認知特征相適應,同時讓學生完成一定的課業(yè)量,以摸清學生的美術表現(xiàn)水平。對后進生實行個別輔導,做到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明確,雙基與能力目標清楚,重視做好教學質量的反饋和課后的教學小結,加強基礎教學,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xiàn)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
2.4 通過研究型學習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的學習探究環(huán)境,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人才培養(yǎng)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及終身發(fā)展的需要。
2.5 培養(yǎng)學生感覺美術文化的能力和美術文化感覺能力的涵育,是有助于個體人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2.6 針對歷年來美術高考課目及學生報考專業(yè)制定教學計劃,并實施因材施教的法則,關注每一個成長中的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學業(yè)傾向及經驗判斷進行個別調整。
2.7 做好學生的成長檔案記錄和追蹤記錄,課業(yè)考核;等級評定,逐層推進。它不以“分數”和“升學”為唯一目的,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考核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能較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水平,使考核的結果能成為推動教學發(fā)展的層次目標體系。
3 以情動人,追尋“樂趣”
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動學生,關心和愛護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而使學生親近自己所教學科。尤其要有力的調動學生個體,包括他們的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如:需要、動機、目標、態(tài)度等方面。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內容,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靈活、開放的呈現(xiàn)方式,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或設置思維荒漠,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樹立榜樣,群體同“樂”
善于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在每班樹立和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有些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技術能力達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邊的榜樣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因他們看得見,信得過,說服力強。這樣,整個教學氛圍活躍起來,使群體振奮,共享成功的喜悅。
5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意識的能力
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隙▽W生的一切努力,隨著老師的引導,他們思維從表層到深層,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思維狀態(tài)。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誘發(fā)學生主動參與。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教師指導
一.教學設計與策略
1.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及依據
課標對文言文教學提出了“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的要求,因此,本著這樣的思想,本課以翻譯課文、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為訓練重點,課文內容與情感分析擇其要而講。課堂上積極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言文自學能力,并在合作、交流、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最終學會獨立閱讀。
2.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前半部分采用“自主-合作-發(fā)現(xiàn)-交流-鞏固強化”的教學策略,以期達到積累文言詞匯和獨立翻譯課文的能力。后半部分采用“學生生成問題,教師追問”的形式水到渠成的完成文章內容分析與對主旨的把握。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與合作學習結合的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重點進行學法指導。通過此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真正將課堂變成學生需要的課堂,而不是教師假想的學生需要的課堂。
3.教學目標: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②學會翻譯文言文的方法,能準確地翻譯課文,并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③把握文章的結構,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④了解晉代社會的黑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4.教學內容: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本課重點研讀課文2至5段,掌握重要詞語,能流暢地翻譯課文;并整理文章的結構,理解作者借文章表達的感情;最后熟讀成誦。
5.教學重點:掌握方法,準確譯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實錄
1.激趣入課
屏幕顯示謎面如下:
“四個小房結構巧,拳頭大小似紅桃,日日夜夜供血忙,時時刻刻咚咚跳”――打一器官
“日日開箱子,夜夜關箱子,箱里一面小鏡子,鏡里一個小影子”――打一器官
“右有,左無;后有,前無;哭有,笑無;高有,矮無”――打一器官
教師逐個出示謎面,學生搶答。(心、眼、口)
師:這三個器官在我們學習中非常重要,朱熹就曾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中國還有一句俗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希望大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看屏幕)
生:齊讀“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2.復習提問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走進陶淵明的夢想家園,學習《桃花源記》(板書標題)“源”怎么寫?(生描述),由本文衍生出一個成語是――(生齊答“世外桃源”)(師板書)。本文作者是誰?(生答)朝代(生答)名(生答)字(生答)世稱(生答)自號(生答)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熟讀了課文,分析了第一段,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余下的段落。
師:學習文言文,我們應重點把握哪些方面?
生: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熟練地背誦
生:解詞,翻譯句子
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你們總結得非常到位,老師也這樣認為。
3.讀文知意
(1)朗讀課文2至5段
師:讀是一切的基礎。關于朗讀,朱熹給我們一點建議,誰為大家服務讀一下?
生:讀(朱熹的話:“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
師:下面讓我們放聲自由朗讀課文2至5段
生:自由讀
(2)以自主合作式學習2、3段
師:先獨立解詞、翻譯,有疑惑的小組交流研討,時間5分鐘。
生活動、師巡視
師:(在屏幕上打出文言文翻譯方法)當大家有翻譯不通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翻譯方法。(文言文翻譯方法:保留、加字、替換、補充、調序、刪除)
師:經過大家的合作交流,還有不理解的詞,不會翻譯的句子嗎?
生:“設酒殺雞作食”中“設”如何理解,“作食”是“作為食物”還是“做飯”
師:問題表述非常清楚。
師:誰能幫助解答一下?
生:這里的“設”可以用現(xiàn)代漢語的“擺”替換,“擺了酒殺雞做飯”。雞殺了就是要吃的,所以沒有必要說“作為食物”,而且承前面的意思也應該是“做飯”。
師:解釋得非常透徹。你們小組理解了嗎?
生:點頭
師:還有不理解的詞句嗎?
生:沒有。
師:借助團隊的力量我們完成了這樣艱巨的任務,看來集體的力量真大。
師:我有幾個重點詞想特別強化一下,熟練掌握這些詞對我們學習文言文非常有幫助。下面對照學案,快速解詞。
生:組長提問,組員齊答。組員遇到不熟悉的詞,同組人幫他弄會。
師:下面讓我們在翻譯句子中再次檢測詞句的掌握情況。
生:翻譯學案的六句話。
師:適當強調翻譯方法。
(3)以發(fā)現(xiàn)交流式學習4、5段
師:經過合作我們高效地完成了2、3段的翻譯工作,4、5段我們換個學習方式??雌聊唬?/p>
找出翻譯有錯誤的地方并改正(四處)
原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譯文:立即出來,找到他的船,便順著向前的路(劃回去),處處做標記。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兒說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隨漁人前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漁人)尋找以前所做標記,終于還是迷路了,沒有再找到(去桃花源的)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
南陽的劉子驥,品德高尚, 聽說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
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沒有實現(xiàn),不久病逝了。后來就沒有問路的人了。
師:我們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你發(fā)現(xiàn)一處錯誤舉起一根手指,發(fā)現(xiàn)兩處舉兩根。
生:(看屏幕,參照書下注釋,思考判斷。)
師:根據學生舉手指情況叫停。組織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的錯誤并改正。
生:交流
師:你們舉起了四根手指,老師要為你們舉起一根手指,(豎起大拇指)你們是最棒的!
師:看學案,采用剛才的方式,識記解詞。
生:組長組織識記重點詞。
4.主題探究
(1)理清文章結構
師:我們已通譯一遍文章,下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段內容。
生:概括、完善
師:板書(發(fā)現(xiàn) 進入 訪問 辭別 再尋)
師:我可否在這些詞之間畫箭頭?
生:可以。
師:我們用一句話概括,這叫做漁人的(生補充)行蹤。本文即以什么為線索?
生:漁人的行蹤。
(2)理解作者的情感
師:在記敘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什么內容?
師:詳寫了這些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界。你覺得這個社會美在哪?結合文中語句回答。
生:這里沒有戰(zhàn)亂,人們生活幸福,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可以看出。
生:這里人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從“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
師:在學生回答時摘重要詞語板書。
師:這就是陶淵明心中的“世外桃源”(完善板書)
這個理想社會在當時是真實的嗎?
生:不是
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從“尋向所至,遂迷,不復得路”可以看出,他已經作了詳細的標記,但還是沒有找到去的路。這就暗示讀者這個社會是作者虛構的。
師:作者為什么虛構這個社會?
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生:其實,這也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擺脫戰(zhàn)亂剝削,追求安定生活的愿望。
師:陶淵明勾勒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我想我們心目中也有自己的理想生活,讓我們共同為之努力。
5.作業(yè)及寄語
師:回顧文言文學習重點,我們還有哪一項任務沒有完成?
生:背誦。
師:熟能生其巧,精能通其妙,課后作業(yè),背誦全文。最后以兩句詩作為本課結語: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希望大家以書為伴!
三.課后反思
1.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1)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時間真正去讀、去思考、去交換意見。
(2)把問題的提出權及處理權交給學生。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后,教師給予學生時間再提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并找其他小組的同學給予解答,教師不做出直接的解釋。鼓勵學生質疑,并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2.對文章主旨的把握環(huán)節(jié)簡潔不拖沓,問題的生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水到渠成,很自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難點,提高了本課的效率。
3.潛移默化地進行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
4.恰當運用鼓勵性、引導性的評價語。如“問題表述非常清楚”、“借助團隊的力量我們完成了這樣艱巨的任務,看來集體的力量真大”,恰當的評價語言,既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認可,同時指明好在哪,今后要怎樣做。
但作為施教者,我覺得本課在以下兩方面還應多下一點工夫:
1.預習。學生預習的情況直接影響著課堂學習效果。預習做得好與不好也直接決定著學生的自學能力。所以教師要把指導學生預習做為一項重要教學任務,落實好,完成好。
“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當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標簽,它已經上升為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符號,與我們的情感深深相系,表達了我們的渴望和期待。
曾幾何時,由于社會風氣的不正,社會誠信的缺失,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作為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也廣受社會詬病、批評,甚至謾罵。學校的教師一方面要忍受社會群眾、教育管理者要求提高教育質量的壓力;另一方面,又要嚴格自己的行為,變得謹小慎微。教師們的心里苦不堪言,在這種生命的狀態(tài)下,教師就無法在教育中,以生命感動生命,以生命激活生命。因此,當下我們的學校管理急需充分釋放正能量。
陳怡安教授曾提出:點亮人性的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共創(chuàng)繁榮和幸福。我們不能把教師只是當作一種教學的工具,以嚴格的制度和教學要求去約束教師,純粹進行量化考評,勢必會嚴重挫傷教師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想盡一切方法,激發(fā)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更加熱愛工作,熱愛生命,讓他們感到活得有樂趣、有意義、有價值。
一、溝通――學校管理中管理者要同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本世紀2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梅奧說過:“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紀人’”。人們的行為并不單純出自追求金錢的動機,還有社會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求,教師也同樣如此。領導親善的溝通方式,不僅可以了解到員工的需求,更可以改善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員工更加自愿地努力工作。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充分發(fā)揮角色作用,獲得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
二、尊重――教師是學校的主體,要發(fā)揮其主導作用
每個人都通過他人的尊重、欣賞、鼓勵、期望來感受自尊,而每個教師因為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有獨特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在道德水準、人格修養(yǎng)、心理素質、學業(yè)水平、工作能力乃至個好上都千差萬別,教師是最有個性、特長的群體。教師具有極強的自尊心,在中學教師管理中,我們要承認教師的這種差異,尊重他們的個性,尊重他們的工作,尊重他們的方法,尊重他們的成績,最大限度地張揚其個性,促進其個人潛力的挖掘和自由發(fā)揮。
三、理解――讀懂教師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提倡要研究學生,讀懂學生,并以此作為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的前提和基礎,對教師、校長也應同樣如此,讀懂教師。我們不僅要讀懂老師的個性,讀懂其教學行為,還要讀懂其教育行為背后的東西,讀懂他們的心理需求和發(fā)展需求與潛能,而要真正讀懂教師,必須要做到:其一,我是你的知音;其二,我助你走向彼岸;其三,你我一起趟過生命的河流。懂是了解、是培養(yǎng)、是關愛、是引領、更是同性共進。
四、激勵――形成推動力,促進教師隊伍協(xié)調發(fā)展
“激勵”,指的是持續(xù)激發(fā)人們動機的心理過程,將“激勵”用到學校管理,就是要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正確的激勵可以激發(fā)全體教師不斷攀登的工作動機,自覺地去完成奮斗目標,從而滿足教師“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我校每學年都要邀請知名校友來校為師生作報告,以具體的人物激勵師生創(chuàng)優(yōu)爭先。每個學年都要對學校里最優(yōu)秀的教職工進行評選,給予學校榮耀的桂冠,并陳列在校宣傳櫥窗,進入校史陳列室。
五、創(chuàng)新――學校管理的原動力
目前,學校所處的內外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整個社會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fā)生著巨變,可以說變化是這個時代的特征,教育改革的步伐之大,觸及問題之深入也同樣令人吃驚。學校再想抱著以不變應萬變的心理進行管理,只能為時代所拋棄。而創(chuàng)新的關鍵就是要充分尊重人、調動人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也即實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充分發(fā)揮才能、政策、制度為人服務的功能,并創(chuàng)造民主、自由、和諧的環(huán)境,為人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條件。
六、信任――產生凝聚力,促進教師個體的主動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