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籍證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延時評價;及時評價;思維
1.學生有怪問時,延時評價可提供一個敢于釋疑的環(huán)境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提出某些古怪、幼稚、甚至是荒誕的“怪論”時,常引來教師迫不及待的否定,無形中撲滅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千萬不要及時評價,而應通過延時評價的方法,鼓勵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與眾不同、敢于發(fā)現和挑戰(zhàn),然后及時轉換角色、轉換角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來解決問題.
22
xy
例1.1在學習“雙曲線的幾何性質”時,總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當x=0時,方程-=1
22
ab
沒有實根,為什么還要將點B1(0,-b),B2(0,b)在y軸上表示出來,并稱B1B2為虛軸?”等等。
這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是多么富有創(chuàng)意!從教學實踐看,怪問就是一顆創(chuàng)造的種子,它埋在學生的心里。這顆珍貴而嬌嫩的種子,只有在教師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下才會生根發(fā)芽。
2.問題有多解時,延時評價可提供一個敢于質疑的環(huán)境
在數學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解決的問題.解決這樣的問題時,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要采用延時評價,不能過早地給予及時的終結性的評價,否則會扼殺其他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2222
例2.1已知實數a,b,x,y滿足a+b=4,x+y=9,求ax+by的最大值.
生:令a=2cosα,b=2sinα,x=3cosβ,y=3sinβ,則ax+by=6(cosαcosβ+
sinαsinβ)=6cos(α-β)。故當cos(α-β)=1時,ax+by的最大值為6
教師一聽,答案完全正確,情不自禁地說:“非常正確!和老師想得一模一樣.其他同學呢?”哪知道
剛才舉起的那些手“唰”地不見了!頓時,教師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
正常情況下,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新穎、獨特的見解常常出現在思維過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頓悟”和“靈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過早地給予評價以對其他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勢,而應該靈活地運用延時評價,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馳騁想象,使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
3.思維受挫時,延時評價可提供一個敢于析疑的環(huán)境
案例3.1在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時,有這樣一個思維受挫的教學片段:
sinx2
求函數y=+〔0<x<π〕的最小值.
2sinx
sinx2
生:利用平均不等式,y≥2.=2
2sinx師:以上不等式能取到“=”嗎?
生:因為sinx≠2,所以等號取不到,這樣解錯了.
師:說明用不等式不能解決此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關鍵詞] 中醫(yī)學基礎理論;學術爭鳴;綜述
[中圖分類號] R0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9-42-03
近20年來,中醫(yī)學基礎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發(fā)展,據報道,僅國家“973”計劃中醫(yī)理論基礎研究專項5年共投入近3億元科研經費,171個參研單位、超過2000名參研人員攜手攻關,在中醫(yī)理論基礎研究領域展開深入研究[1]。在這個過程中,中醫(yī)學學術爭鳴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本研究就近20年的學術爭鳴進行了歸納整理,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基本資料
1.1 時間
文獻資料搜集時間從1990年1月1日起,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1.2 文獻來源
公開發(fā)表的期刊、報紙、碩士、博士論文和會議資料。
1.3 文獻檢索工具
知網、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檢索系統(tǒng)。
2 入選標準
只要涉及中醫(yī)學理論的唯心與唯物、科學與偽科學、解構與反解構、繼承與創(chuàng)新、標準化與泛化、中西醫(yī)結合與純中醫(yī)爭鳴的論點都納入本綜述。
3 方法
運用關鍵詞搜索法及主題搜索法。關鍵詞或主題有但不限于詞語:唯心、唯物、科學、偽科學、解構、反解構,搜集相關文獻進行分類處理,將作者的觀點按照爭鳴的歸類,不限文章出處和內容。同類文獻選取有代表性的文獻摘錄,觀點涉及到多個爭鳴分類的,分別納入相關類別。
4 結果
本研究共檢索了300篇相關文獻,引用文獻18篇次,涉
及中醫(yī)學理論的唯心與唯物、科學與偽科學、解構與反解構爭鳴的主要論點。三個方面引文觀點分布均勻,觀點明確。結果如下。
4.1 中醫(yī)學理論的唯心與唯物之爭
近20年來,關于中醫(yī)學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的爭鳴始終是中醫(yī)學學術的核心問題。在這個爭鳴的過程中,主張中醫(yī)學是唯物主義的占大多數,主張唯心的占少數。典型的唯物主義的主張集中觀點是:有學者[2]主張“用哲學思維方式,點擊五行學說,脈象、經絡、六、七情、疫毒學說、心主神明等,其中的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薄皥猿钟脷v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審視中醫(yī)學。提出了中醫(yī)也要充分利用現代設備,注重微觀辨證?!庇袑W者認為[3]:“中醫(yī)學理論以實踐為基礎,理論和實踐密不可分;陰陽五行學說是對客觀物質世界規(guī)律性的認識;中醫(yī)研究具有可復制性、規(guī)范性,對疾病的解釋是有量化的傾向;中醫(yī)是辨證法和實踐論的最好體現。中醫(yī)學是唯物主義的形象已經確定了下來,是進行時而不是將來時,是客觀邁進而不是主觀邁進?!庇袑W者認為[4]:“明末大醫(yī)張介賓的太極命門論,在歷史上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學唯心主義的太極說轉化為醫(yī)學中的唯物主義太極說,對中醫(yī)基本理論和臨床實踐的發(fā)展都起過積極影響。也有當時難以避免的迷誤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認識?!痹谒蚊鲿r期,中醫(yī)學的確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涌現了一批中醫(yī)學名家。這些名家對那個時代的先進思想和科學成就進行了繼承和發(fā)揚,但具體到中醫(yī)學本身,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邏輯和說理工具沒有改變,中醫(yī)學仍然在認識疾病的工具上沒有大的突破。為此,有學者[5]認為,“中醫(yī)學是治病救人的科學。屬應用科學范疇,是具有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特點的自然科學。”這種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定位,也是一種認識中醫(yī)學的思路。還有學者[6]認為,中醫(yī)藥理論和實踐的哲學思想,包括“實踐第一”“辨證地看問題”“整體地看問題”“實事求是”等都是辨證唯物主義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由于其思想和方法正確,就確保了中醫(yī)藥理論和實踐的經久不衰及必然昌盛。但是,在唯心和唯物的爭鳴中,有學者認為[7],中醫(yī)學基礎理論體系是建立在客觀唯心思辨的基礎上學科,有顯著的時代特征和歷史特征??陀^認識和評價中醫(yī)學理論基礎體系,不僅不會傷害到中醫(yī)學的生存和發(fā)展,而且會促進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現代化。有學者認為[8]:中醫(yī)學之所以發(fā)展緩慢,原因之一就是“崇古遵經、求同排異抑遏著實事求是、勇于批判、大膽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同時,“認識不能超越歷史。最初的有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的中醫(yī)理論體系,在其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同時代的成果,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摻進了封建、迷信、宗教和唯心主義思想,理應隨著歷史的進步而更新或棄之?!庇袑W者[9]認為:“哲學式中醫(yī)理論如一口雙刃劍,其強大的解釋能力和取類比象的推演能力迅速地豐富了中醫(yī)理論,使中醫(yī)理論能夠脫離實際自成一體,后來的醫(yī)者可以完全不懂生理解剖,也能游刃有余地看??;另一方面,過度推演使中醫(yī)學最終演變成為神秘莫測的玄學,反而阻礙了人們掌握它。中醫(yī)是哲學,講述普遍原理,因此具有高瞻遠矚的指導能力,但缺乏現代科學的精確,需要用現代科學從新解釋、形成全新的理論體系?!币虼?,中醫(yī)學理論的唯心唯物之爭,重點放在應用和實踐上,在理論基礎不易分辨的情況下,在實踐過程中的唯物特征還是相當明顯的,但是,在理論基礎上,客觀唯心思辨的觀點值得引起關注。
一、讀題
1.讀題要細心,有些學生一看到某一題前面部分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就直接寫答案,這種還沒有弄清楚題目講的是什么意思,題目讓你求證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這非常不可取,我們應該逐個條件的讀,給的條件有什么用,在腦海中打個問號,再對應圖形來對號入座,結論從什么地方入手去尋找,也在圖中找到位置.
2.要記.這里的記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要標記,在讀題的時候每個條件,你要在所給的圖形中標記出來.如給出對邊相等,就用邊相等的符號來表示;第二層意思是要牢記,題目給出的條件不僅要標記,還要記在腦海中,做到不看題,就可以把題目復述出來.
3.要引申.難度大一點的題目往往把一些條件隱藏起來,所以我們要會引申,那么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時的積累,平時在課堂上學的基本知識點掌握牢固,平時訓練的一些特殊圖形要熟記,在審題與記的時候要想到由這些條件你還可以得到哪些結論,然后在圖形旁邊標注,雖然有些條件在證明時可能用不上,但是這樣長期的積累,便于以后難題的學習.
對于讀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之所以要求這么復雜,是因為在實際證題的過程中,學生找不到證明的思路或方法,很多時候就是由于漏掉了題中某些已知條件或將題中某些已知條件記錯或想當然地添上一些已知條件,而將已知記在心里并能復述出來就可以很好地避免這些情況的發(fā)生.
二、分析
指導學生用數學方法中的“分析法”,執(zhí)果索因,一步一步探究證明的思路和方法.教師用啟發(fā)性的語言或提問指導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思考、探究,小組內討論、交流、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而對于分析證明題,有三種思考方式:
1.正向思維.對于一般簡單的題目,我們正向思考,輕而易舉可以做出.
2.逆向思維.顧名思義,就是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問題.運用逆向思維解題,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探索解題方法,從而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這種方法是推薦學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數學中,逆向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在證明題中體現的更加明顯,數學這門學科知識點很少,關鍵是怎樣運用,對于初中幾何證明題,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維法.如果學生已經上九年級了,證明題不好,做題沒有思路,那一定要注意了:從現在開始,總結做題方法.有些學生認真讀完一道題的題干后,不知道從何入手,建議從結論出發(fā).例如:可以有這樣的思考過程:要證明某兩個角相等,那么結合圖形可以看出,有可能是通過證兩條邊相等,等邊對等角得出;或通過證某兩個三角形全等即可;要證三角形全等,結合所給的條件,看還缺少什么條件需要證明,證明這個條件又需要什么,是否需要做輔助線,這樣思考下去……我們就找到了解題的思路,然后把過程正著寫出來就可以了.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
3.正逆結合.對于從結論很難分析出思路的題目,我們可以結合結論和已知條件認真的分析,初中數學中,一般所給的已知條件都是解題過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從已知條件中尋找思路,比如給我們某個角的角平分線,我們就要想到會得到哪兩個角相等,或者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會得到哪兩條線段相等.給我們梯形,我們就要想到是否要做輔助線,是作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對角線,或補形等等的輔助線.正逆結合,戰(zhàn)無不勝.
三、書寫過程
分析完了,理清思路了.就要根據證明的思路,用數學的語言與符號寫出證明的過程.
證明過程的書寫,其實就是把證明的思路從腦袋中搬到紙張上.這個過程,對數學符號與數學語言的應用要求較高,在講解時,要提醒學生任何的“因為、所以”在書寫時都要符合公理、定理、推論或與已知條件相吻合,不能無中生有、胡說八道,要有根有據!證明過程書寫完畢后,對證明過程的每一步進行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是防止證明過程出現遺漏的關鍵.
四、鞏固提高
學校恪守“文化育人,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遵循“讓特殊教育在每個特殊學生身上獲得最大成功”的辦學理念,確立了網絡教育、藝術教育、勞技教育、康復教育、雙語教育、畫信教育六大特色教育。以特色樹品牌,以科研促發(fā)展。
學校先后獲得了江蘇省“特殊教育現代化示范學?!?、xx市“第十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新事集體”、江蘇省“英雄中隊”、xx市“信息化先進學?!?、xx市“德育先進集體”、首屆全國“百優(yōu)中小學英雄團隊集體”等榮譽稱號,還被確立為“中挪(sigam)雙語實驗學?!?、“中德合作促進基礎項目示范學?!?、“中日畫信交流項目”成員單位及“江蘇省書法繪畫考級培訓基地”,在XX-XX年度,又獲得了xx市教育系統(tǒng)“五四紅旗團總支”,“xx市優(yōu)秀教科研單位”。
在市政府和教育局的悉心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聾部形成了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職業(yè)高中教育的教育體系。學校現有在職教工42名,黨員9人,團員13人。其中35歲以下青年教工有25人,占總人數的60%,具有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超過4/5,是一支年輕有戰(zhàn)斗力的青年集體。
學校課題組緊緊圍繞爭創(chuàng)市級“青年文明號”的工作目標,以“服務學生、服務社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倡導“打造陽光學生”為核心,以團隊建設為基地,大力開展各項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使我們這支年輕的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同時也正在為爭創(chuàng)“青年文明號”而努力。
一、建立創(chuàng)建領導小組,提高員工思想教育
為便于對創(chuàng)建活動進行有計劃的指導、組織、監(jiān)督和實施,課題組成立了“爭創(chuàng)‘青年文明號’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對廣大課題組成員,特別是黨團員進行思想教育,引導教職員工立足本職、愛崗敬業(yè)、銳意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全面提高團員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質,在立足本職、放眼未來的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中取得了很大收獲。
二、制定工作計劃和方案,全面啟動隊伍建設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份切實可行的計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領導小組組織團員青年認真學習教育局團委關于創(chuàng)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的主要文件精神,明確創(chuàng)建活動的目的及意義、基本要求等;結合課題組實際制定創(chuàng)建規(guī)劃和工作安排,召開動員會,具體進行部署和動員,在學校形成人人關心支持、積極參與創(chuàng)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創(chuàng)建活動力度
爭創(chuàng)“青年文明號”活動是一項科學系統(tǒng)的工程,應該從立足本職工作的角度落實各項活動。學校課題組以“陽光學校、陽光教師、理想柴園”的工作思路,進一步細化了活動措施,強化保障機制,保證創(chuàng)建活動正常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形成全方位、齊抓共管的創(chuàng)建格局。
1、完善創(chuàng)建機制,增強組織保障
為更好地規(guī)范管理、有效廣泛地開展“青年文明號”的創(chuàng)建工作,課題組開展有關“青年文明號”創(chuàng)建工作的重要批示和文件精神的學習力度,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提高全體組員的創(chuàng)建意識和文明意識,有效地激發(fā)了組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了主人翁精神,做到工作有標準、操作有規(guī)范、考核有依據,“愛崗盡心,業(yè)務專心,教育熱心,團結一心,共建柴園”,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實現了學校運轉無故障,人員無違紀,家長無投訴,保證了爭創(chuàng)文明號活動的順利進行。
2、加強學校管理,提高創(chuàng)建水平
課題組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按“陽光學生、陽光教師、理想柴園”的工作要求,充分發(fā)揮團員青年的工作積極性和業(yè)務潛力,加強備課反思的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防為主,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加強崗位技能培訓,積極參加校內外教師業(yè)務培訓,改善課題組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課題組隊伍的業(yè)務水平;在志愿服務社會方面,做到有求必應,有報必回,有事必到,服務熱心,以規(guī)范的行為、優(yōu)質的服務充分展示了“青年文明號”的風采,實現“創(chuàng)號”規(guī)范化,塑造了“窗口單位”良好的形象。XX年-XX年,課題組成員共向社會提供志愿服務10多場次,100多人次。圓滿完成了如《千手觀音》劇組xx演出的志愿服務任務,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四、選好創(chuàng)建載體、提升服務質量,實現創(chuàng)建工作的晉檔升級
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開展了具有自身特點的創(chuàng)建活動,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創(chuàng)建工作奠定了基礎。
1、加強團支部建設,積極開展文明創(chuàng)建團支部班子成員團結互助,攜手作戰(zhàn),全面提高團員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質;帶領團員青年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提高職工的文化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組建了籃球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豐富員工業(yè)余文化生活,培養(yǎng)團隊意識,增強凝聚力,讓全體員工感到中心既是我們工作的場所,又是我們成長、成才的學校。
2、拓展服務項目,全力推進形象建設
作為爭創(chuàng)“青年文明號”的主力軍,團員青年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和豐富的畫信知識技能,走進社區(qū)向群眾提供有關畫信藝術方面的教授指導服務;充分發(fā)揮嫻熟的手語技能,為市殘聯系統(tǒng)、周邊中小學、社區(qū)居民提供手語培訓服務30余場次,200余人次;組織開展“3·5”“弘揚雷鋒精神、發(fā)揮先鋒作用”活動,慰問社區(qū)孤寡老人;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給教育系統(tǒng)的患重大病師生募捐多次,款項達兩萬余元;與武警二大隊四中隊、市殘聯舉辦籃球友誼賽,展現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加強與兄弟單位的互訪交流活動,討論和交流特殊教育的工作體會和經驗,相互取長補短,增進了友誼。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崗位延伸服務,增強了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單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實現“創(chuàng)號”社區(qū)化和規(guī)?;行У卮龠M窗口單位職業(yè)文明建設。
3、加強宣傳和監(jiān)督,充分展示青春風采
幾何證明題要抓住結論得出需要的所有前提及原因,在書寫過程中必須把需要的大小前提一并闡述清楚,方可得到結論。
一、例如:在證明線面平行時若前提是:“平面外的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蹦敲丛谧C明過程中必須闡明三點:(一)平面外;(二)平面內;(三)平行
例:(2011年北京文)如圖,在四面體PABC中,PCAB,PABC,點D,E,F,G分別是棱AP,AC,BC,PB的中點.
(Ⅰ)求證:DE∥平面BCP;
證明:(Ⅰ)因為D,E分別為AP,AC的中點,
所以DE//PC。(平行)
又因為DE 平面BCP,(平面外)且PC 平面BCP(平面內)
所以DE//平面BCP。(結論)
(此題中平面內這個條件可以省略,原因是平面是用點P及點C命名的)
二、 同樣,在證明立體幾何中的線面垂直時,常有兩種方法:
方法1、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
在用這個定理證明的過程中必須闡明兩個方面問題:(1)兩個線線垂直;(2)兩條線在平面內且相交。
例:(2011全國卷)如圖,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平行四邊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證明:PABD;
證明:(Ⅰ)因為 , 由余弦定理得
從而BD2+AD2= AB2,故BD AD(一個垂直)
又PD 底面ABCD,可得BD PD(兩個垂直)
又因為AD PD= D (相交)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一、 運用全等三角形
設法證明兩線段所在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其對應邊就相等,這是證明線段相等的最基本的思路.
例1 (北京卷)如圖1,點A、C、B、D在同一條直線上,BE∥DF,∠A=∠F,AB=FD. 求證:AE=FC.
思路和證明 欲證AE=FC,只需證ABE?艿FDC. 已知∠A=∠F,AB=FD,只需再找一組對應角相等. 已知條件BE∥DF,則∠D=∠ABE(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故可證明AE=FC.
二、 運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
設法證明兩線段所在的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或兩線段所在梯形的兩底角相等.
例2 (山東臨沂卷)如圖2,ABC中,AB=AC,AD、CD分別是ABC的兩個外角的平分線. 求證:AC=AD.
思路和證明 欲證AC=AD,只需證明∠ACD=∠D. 又CD是∠ACE的平分線,則只需證∠DCE=∠D,即要證AD∥BE,也就是需證∠DAC=∠ACB(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AD是∠CAF的平分線, ∠CAF=2∠DAC. (1)
又已知AB=AC, ∠B=∠ACB,又∠CAF是ABC的外角, ∠CAF=∠B+∠ACB=2∠ACB. (2)
由(1)、(2)兩式得∠DAC=∠ACB. 故可證明AC=AD.
三、 運用平行四邊形
設法證明兩線段為平行四邊形(含矩形、正方形、菱形)的對邊或為矩形、正方形的對角線.
例3 (浙江衢州卷)如圖3,ABC中,AD是邊BC上的中線,過點A作AE∥BC,過點D作DE∥AB,DE與AC、AE分別交于點O、點E,連接EC. 求證:AD=EC.
思路和證明 欲證AD=EC,只需證四邊形ADCE是平行四邊形,即證AE與CD平行且相等.
因為AD是邊BC上的中線,則CD=BD,即只要證AE=BD. 已知DE∥AB、AE∥BC, 則四邊形ABDE是平行四邊形. 故可證明AD=EC.
四、 運用圓的相關知識
圓外一點所引圓的兩條切線相等. 同圓或等圓中兩相等弧所對的弦相等,或兩弦相等則弦心距相等,等等.
例4 (陜西省卷)如圖4,在ABC中,∠B=60°,O是ABC的外接圓,過點A作O的切線,交CO的延長線于點P,CP交O于點D. 求證:AP=AC.
思路和證明 要證AP=AC,只需證∠P=∠ACP. 連接OA, AP是過點A所作O的切線, PAOA,即∠OAP=90°,又已知∠B=60°,而∠AOC為圓心角, ∠AOC=2∠B=120°, ∠AOP=60°,∠P=30°. 顯然∠OAC+∠OCA=180°-120°=60°,又OA=OC, ∠ACP=30°, ∠P=∠ACP, AP=AC.
該題運用了圓的相關知識:切線、圓周角、圓心角等.
五、運用勾股定理
一、學校危機事件的頻發(fā)急需加強危機管理
所謂學校危機事件,是指由學校內外因素引起的、干擾學校正常運行的、嚴重損害或可能嚴重損害學校組織功能及成員利益的突發(fā)事件、意外事故或演變趨向。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困惑的時代,是一個多事之秋。一方面,社會經濟、政治得到了突出的發(fā)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另一方面,各種災難和危機事件又頻頻發(fā)生,給人們帶來深重苦難。人們己經感受到學校并不永遠是一塊平靜的港灣,而更像是社會海洋中一葉扁平的小舟,其命運與整個社會緊緊相連。尋常時看似安寧和平的校園,在災難襲來時也難于平靜,甚至也無法幸免。同時,近幾年一些學校內部發(fā)生的事故也不少見,如校舍倒塌、踩踏事件、食品中毒、校園暴力、學生自殺、交通事故、疾病傳染等。這些危機事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突發(fā)性傷害事件近年來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頻發(fā),給一些活潑天真的孩子帶來了肉體和精神傷害,也給一些家庭帶來無盡的痛苦。教育部《2006年全國中小學安全事故總體形勢分析報告》統(tǒng)計數字顯示:2006年,全國各地上報的各類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毆占10.71,校園傷害占14.29%,中毒占2.68%,學生踩踏事故占1.79%.[1]另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兒童意外傷害每年導致9萬人死亡、75萬人傷殘。更令人心驚的是,我國中小學在校生意外傷害的發(fā)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遞增。
(二)師生心理危機
2007年5月23日某報報道:2002年大學生自殺案是27起,2004年是68起,2005年是116起,2006年是130起,大學生自殺事件有逐年增多的趨勢。有數據顯示,自殺己成為中國全國人口第5位、15至34歲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2]濟南某高校一名大四學生半年內應聘52次未果,患上了精神分裂癥,三次試圖自殺?!痆3],前不久,研究生楊元元自殺事件引起國人的普遍關注。中小學生自殺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在南京,因老師生氣地批評了在課堂上開手機的一男生,并找來家長,家長暴怒之下,對孩子拳腳相加,這孩子便從四樓一頭跳下;在上海,一初二女生被老師嚴厲批評之后,回家從11樓一躍而下,瞬間便天人永隔,[4]青春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處于人生的迷惘期,是心理危機的高發(fā)期。心理問題導致學生中自殘、自殺、殺他與其他攻擊行為的人數日漸增多,令人擔憂。教師心理危機也時有發(fā)生。高考壓力、教學失敗、智能不足、職稱難評、婚姻解體、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子女教育極端不良等對教師的心理都有重大影響,都可能成為危機源。特別是每年中學的高考,每次高考變化都讓教師恐慌。“因為不知道會怎么考,因為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高考模式,想到學生的期待和自己對高考模式的迷惘,教師的心理壓力實在難以言表,有時甚至夜半難寐。[5]而教師心理問題又總會給學生帶來影響。鑒于學校內外危機事件頻發(fā)的嚴峻現實,我們深感加強學校危機管理的重要性、緊迫性。并認為加強危機管理是現代學校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作為學校領導,應該把關注生命、保障師生的安全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而常抓不懈,應該高度重視對各種可能發(fā)生或己經發(fā)生的危機事件的管理。如果不進行危機管理或者放松對危機的管理,這是一種嚴重的不作為或失職。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我們所說的學校危機管理是一種全員參與的,基于對學校內外環(huán)境以及相關因素的認識而進行的危機防范和應對活動,它并非等同于危機干預。危機干預的主要職能在于對危機現場的應對與排除,而危機管理不僅指對危機現場的對付,還包括危機未發(fā)時在日常生活中對危機的防范及對危機現場處理后對有關人員的持續(xù)關心和幫助,并且著重于日常對可能引起危機發(fā)生的各種因素的防微杜漸。因此,學校危機管理具有全程性、全員性和全面性的特點。
二、學校危機管理應凸顯生命教育的特色
生命教育是學校危機管理的重要內容,開展生命教育是學校危機管理的內在要求。學校危機管理應該把生命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所謂生命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人們認識、理解生命,關心、熱愛生命,注重生命質量與發(fā)展生命價值的教育。因生命教育有其獨特的價值、深邃的涵義、豐富的內容與重要的目的,我校歷來重視對全校師生的生命教育,并力圖使生命教育成為我校的一種特色教育。同時我們也認為,在廣大師生員工中積極地開展生命教育,也應該成為所有學校不同于其他非教育機構進行危機管理的一種特色。
(一)生命教育能更好地體現學校危機管理的本質特征
學校危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人、教育人,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顯然,這與整個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一致的,與生命教育主要在于使人們認識生命現象,感悟生命境界,提升生命質量,凸現生命價值的理念是相通的。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是學校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生命不存或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無論是知識的傳授,還是能力的培養(yǎng),一切都將喪失意義。而要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就必須形成良好的保障機制。一般來說,這種機制的建立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建立科學、完善的外部環(huán)境保障體系,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在這里,人是第一位的因素,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具有自我意識與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在應對危機的挑戰(zhàn)中,學生是自我保護、自我與危機與災難抗爭的主體。只有通過生命教育,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自身力量,培養(yǎng)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自我保護的技能,并充分調動他們對危機防范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危機事件頻發(fā)的狀況,并減少那些可能使我們遭受的巨大災難與痛苦。同時,生命教育也不是教學生一味地求生避死甚至貪生怕死,而是讓學生理解與洞悉生與死的真義與價值,讓他們懂得既要熱愛和保護自己的生命,又能在祖國面臨危險的關頭,在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生命教育與學校安全教育、價值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通過生命教育,使學生人格健康、意志堅強、自身強大起來,使他們具備防范與應對危機與災難的知識、技能、智慧與力量,才能在危機發(fā)生時化危險為機遇,在災難中獲得重生與發(fā)展。更何況,學校本身就是教育人、培養(yǎng)人的專門機構,是造就那些勇于與自己的不幸命運抗爭,善于操握自己的生命之舵的具有健全人格者的地方,是師生追尋人生意義和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園。加之一般學校都有著較其他機構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與施教條件,加強對學校師生的生命教育,是學校的優(yōu)勢與強項,能收到更好的教育與管理效果。因此,開展生命教育既是學校的本職工作,也能更好地體現學校危機管理的本質特征。
(二)生命教育的要義、內容與目的
1、生命教育的要義
我們認為,人的生命包括兩部分內容:生理生命與精神生命。生理生命是精神生命的基礎,而精神生命是生理生命的靈魂。人的生理生命消亡了,他的精神生命還可能長存于世;人的生理生命還存在,他的精神生命也可能早已消亡。這正如著名詩人減克家所說“有的人活著,他己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憋@然,這里的生理生命與精神生命之說,是賦予了生命更多的哲學睿思與倫理學道義,其“生命教育”的內涵也因此更為豐富與深邃,它不僅包括對人的身體安全教育,而且包括對人的精神生長的促進。因此,生命教育的第一要義是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使其免遭各種不良因素對身體的器質性傷害。第二要義是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生命教育可以而且必須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使他們對生與死、利與義、是與非、榮與辱、真善美與假惡丑有正確的認知,這也有利于他們健康的情感與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形成,以及樹立起堅定的信念與遠大的理想,從而促進其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因此,學校教師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應參與學生生命的成長。然而,目前許多學校和教師較少開展生命教育的教學與研究活動,學生對于生命的價值意識多半處于沉睡狀態(tài)。
2、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與目的
“在新形勢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很多煩惱,迫切需要通過生命教育予以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處理‘生命與自我、生命與他人、生命與社會、生命與自然’的關系,形成健康人格”,[6]這可謂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根據這些內容,學校應開展系列生命教育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生與死的意義,從而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這可謂生命教育的基本目的。生命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人們積極的生命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要培養(yǎng)人的生存意識與生存能力,這對于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自我防范.與自我發(fā)展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關愛他人、關注社會、關心自然等的品格,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梢娚逃幕疽笤谟谑箤W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避免個體作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社會的行為,而最終目的是使生命價值得到充分的展現。開展生命教育,不僅對學生是適應的,對教師來說也是必要的,事實上,對于生命的認知、理解和如何正確對待,不少教師也是一個盲點。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自身也會受到熏陶和教育。這與學校危機管理的目的在于防范危機發(fā)生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學校財產安全并提升人的生命品質等是息息相通的。
三、學校危機管理及生命教育的實施
學校危機管理一定要以預防為主,以教育為重。近幾年,我校在探索危機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達州特大洪災抗洪搶險、緩解學生心理危機、"5.12”災后重建與創(chuàng)傷醫(yī)治、甲型HIM防治等方面受到上級領導與社會的好評。特別是在甲型HIN1的防治中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并多次受到市領導的表彰。對此我們有以下一些認識:
(一)要重視學校危機管理的思想建設與組織建設
1、在思想建設方面,我們首先要消除幾種錯誤觀念:第一,在管理時空上,危機管理僅是一種短期對危機現場的干預,‘在平常無須杞人憂天;第二,在管理對象上,危機管理僅是對涉及嚴重危機事件的事或人進行管理,對一般有問題的情況不予干預;第三,在管理人員上,危機管理僅是學校領導與少數專業(yè)人員的工作職責而與己無關;第四,在管理系統(tǒng)中,學校危機管理僅是學校內部的事,與學生家庭和社會的關系不大。事實上,這些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與模式,與新時期危機發(fā)生的普通性、復雜性、嚴重性的特點是不相適應的。學校領導應幫助學校全體人員樹立危機意識,除對已發(fā)生的危機要將其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在平時還要防患未然,加強對危機苗頭的及時排查及有關情報的收集與處理工作;在危機后要對相關人員持續(xù)關注。
2、在組織建設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視專業(yè)人員的配備與作用。在構成立體化的管理體系中應以專業(yè)人員為核心,以他們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為重點,并采取措施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二是要構建危機管理體系,以形成高效的管理機制。這個體系應包括危機管理工作系統(tǒng)、危機管理制度系統(tǒng)、危機管理宣教系統(tǒng)三個子系統(tǒng)。危機管理工作系統(tǒng)又由危機管理行政系統(tǒng)及相關支持系統(tǒng)(由校領導、學校中層干部等組成)、危機信號發(fā)現與預防系統(tǒng)(由專職人員、學校其他教師、心理委員、班級與宿舍的同學等組成)、危機后修復與支持系統(tǒng)(包括家庭的監(jiān)護、班主任與學生及其家長的交流、專家對危機學生的輔導和治療等)三個部分組成。危機管理制度系統(tǒng)主要為危機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如實施“周末晚點名制度”“、學生問題報告制度”、"24小時危機值班制度”、“危機管理責任簽訂制度”、“學生信息檔案及危機管理跟蹤日志的建制”等。危機管理宣教系統(tǒng)主要負責學校危機的宣傳教育工作。預防是最有效的危機管理。這種預防性的管理應包括培養(yǎng)人們的危機意識、擬定危機預案、構筑危機預警系統(tǒng)。危機預案應包括危機事件預案(如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食品應急預案、火災應急預案、傳染病應急預案等)與心理危機預案兩部分。
(二)創(chuàng)設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安全的校園物理環(huán)境
學校人口密度很大,一旦遭受突發(fā)性自然災害的侵襲,往往會產生嚴重后果。但是如果能從已有案例中汲取經驗教訓并積極研究對策,通過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以及注重防災設施的修繕等措施,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例如,在“5.12”地震發(fā)生后,同樣在強震沖擊下的安縣桑棗中學的教學樓卻依然矗立、庇護學生安全地逃離險境,這是因為這些教學樓并非“豆腐渣”工程。設計者、建設者除了有灼見之外,歸根到底是心中有“以人為本”的理念。所以學校領導者在負責修建校舍樓房時,一定要嚴把質量關,把學校建成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事實上,學校物理環(huán)境安全的保障,需要非常細致的工作,學校管理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如在用電防火方面,為防止電線的老化和短路,要使用高質量的器材,依托專業(yè)人員進行安裝、檢修;教室和辦公室的電腦、充電器和其他電器用品不能長時間持續(xù)通電,使用后要隨時切斷電源。學校對煤氣、天然氣的使用同樣要異常小心,一定要讓工作人員受到專業(yè)的培訓,科學正確地使用各種灶具和廚具。抽煙也可能是火災的巨大隱患,校車使用時間過長而未檢修也存在危險,當雨季到來,房屋倒塌、洪澇、山泥傾瀉等危害學生安全的現象時有發(fā)生,這都應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作為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定期、不定期地對校舍、教學設備進行排查,如查看學校陽臺防護欄的焊接處是否松動,電線是否有的地方,體育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下水道井蓋是否破損,樓梯扶手是否光滑,學生上下樓是否排了隊,教室內電器是否結實,戶外活動的防護措施是否到位,學生飲用水和牛奶是否無毒、清潔或衛(wèi)生等,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有這樣逐一排查,才能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2、創(chuàng)設安全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
學校危機管理除了對學校物理環(huán)境的管理外,還包括對人的心理衛(wèi)生的管理。因此,在保證物理環(huán)境安全的同時,還要加強對良好心理環(huán)境的構建,其中包括對師生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通過教育提高人的素質,使每一個學校成員在危機管理中都能成為防微杜漸的主體。對此,管理者首先要有正確的管理觀念,要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學生及學校其他成員。每個人都渴求肯定和贊揚,渴望鑄就一生自信、自尊的基石。尊重師生是學校管理者的必修課,即使對他們的懲戒也需要愛心與技巧。
(三)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或生命教育活動
有必要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或生命教育活動,或將這些課或活動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中。通過專門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體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具體地說,一是引導學生體驗生命的神圣,讓他們深刻思考“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關于生命的哲學追問,了解生命的歷程,認識生命的獨特性、有限性、不可再生性、豐富性、創(chuàng)造性等基本特征:二是幫助學生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學會欣賞生命的美麗與可貴;三是激勵學生學會在挫折中選擇堅強,立足現實,做最好的自己:四是教導學生牢記祖國人民的恩情與囑托,高揚生命的風帆,讓生命放射光芒。學校領導要和教師一起解決青少年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具體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學生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大部分青少年學生營養(yǎng)攝入過度、生理成熟度明顯提高、心理成熟度相對滯后的問題:對生命現象和生命價值認識模糊的問題;面對競爭壓力心理素質不強的問題;代際差異日益加大,學生對理解與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的問題;消極亞文化和網絡虛擬生活的負面影響,使學生不能正確地認識生命和現實世界的問題。[7]學校特別要對那些高危人群,如對勸其退學的學生、家庭特困生、就業(yè)特困生、在“5.12”大地震中親人傷亡的學生、考試多科不及格的學生、身心有較為嚴重疾病或障礙的學生、情緒與行為異常改變的學生等進行持續(xù)關心與幫助。需要強調的是,在專門的生命教育課或生命教育活動中,要讓學生掌握危機發(fā)生時求生的基本技能,不要形成純粹的知識教育和“應試教育”。在危機發(fā)生后如何自我拯救和助人自助,學校有必要組織師生開展一些情境模擬演練。如演練火災發(fā)生時如何靈巧地使用身邊的消火栓,地震發(fā)生時如何在強震的短時間里進行有效的自我防護,從高樓逃生時怎樣扎出結實的逃生結,洪水暴發(fā)時怎樣選擇安全的路線逃跑,校園暴力發(fā)生時如何應對,在重大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發(fā)生時怎樣急救和處理。同時還應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應對心理危機的方法和救助渠道。如在高恐怖、高焦慮時怎樣進行自我放松或脫敏訓練,在遭遇重大挫折或失敗時怎樣正確審視自我,舒解情緒或尋求社會支持。心理學家經過測試證明,一個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必然產生恐懼和.驚慌,是很難逃過一劫的。
(四)把生命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活動中
患者,男性,77歲3月,因“反復咳嗽、咳痰12+年,加重2+月,意識障礙2+月”于2015年4月21日入住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入院診斷:①雙肺肺炎;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入院后給予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抗感染,祛痰,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等治療后肺部感染控制,但患者住院期間出現腹脹便秘,行腹部CT提示積氣明顯,予以通便灌腸、胃腸動力藥物治療改善不明顯,于6月11日加用養(yǎng)樂多1瓶 bid調節(jié)腸道菌群治療?;颊哂?月31日開始出現發(fā)熱,最高體溫達39℃,復查血常規(guī):WBC 15.24×109/L,N 91.6%。復查胸片較前未見明顯變化,給予反復血培養(yǎng)檢查,8月3日、8月6日、8月7日血培養(yǎng)結果:乳明串珠菌,對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于8月7日改為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療,并停用養(yǎng)樂多,患者體溫逐漸下降,期間復查血培養(yǎng)陰性,于8月14日患者體溫恢復正常。
2 討論
健康人體腸道內生活著大約300~500種細菌,有1×1014個細菌,包括厭氧菌、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而人體卻不致病。但患者在使用廣譜抗生素、機體抵抗力降低或遭受嚴重刺激情況下可導致菌群失調,出現腹瀉、便秘、腹脹等癥狀,從而增加住院日,導致醫(yī)療資源浪費[1]。許多在體外和體內研究表明,異常的腸道菌群在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針對這種情況,臨床上常使用益生菌進行治療。益生菌是一類能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與有利于宿主健康的腸道生理細菌。益生菌可以對定植微生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使用益生菌是改善人類健康的有效措施[3]。
益生菌應用廣泛,目前已知的益生菌益處包括:①調節(jié)腸道菌群,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②產生營養(yǎng)物質并幫助其代謝和吸收;③提高機體免疫力[2];④抗腫瘤作用;⑤調脂、降壓、防止腹瀉、抗過敏、降低與酒精中毒性肝病相關的內毒素、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雙歧桿菌、芽孢桿菌及部分丁酸梭菌、枯草芽孢菌等微生物[4]。乳酸菌是應用最早、最常用,種類繁多的益生菌[5,6]。乳酸菌是指能利用糖進行發(fā)酵、主要產出乳酸的一類細菌總稱,為耐酸的兼性或專性厭氧、不運動、無芽孢的革蘭氏陽性菌,乳酸菌又分為:乳桿菌、鏈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雙歧桿菌等菌屬[4]。
乳明串珠菌屬于明串珠菌屬,在食品生產中用途廣泛,如泡菜和果酒及乳制品發(fā)酵。而人體感染此類細菌較罕見[7]。本病例中患者血中乳明串珠菌感染考慮為食用養(yǎng)樂多所致可能。在臨床中幾乎所用益生菌所致感染和菌血癥都與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慢性疾病或機體功能衰退有關。在本病例中,患者為老年男性,明顯衰竭,長期臥床住院,免疫力低下,在加上患者腹脹明顯,腸道粘膜屏障受損,易致菌群移位,致病力弱的益生菌類細菌亦可造成樂氐陌苧癥。經過及時停用養(yǎng)樂多及使用抗生素后患者很染控制。
在臨床中益生菌的使用雖然可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預防腸道感染,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患者康復,目前認為是一種較安全的制劑,臨床上益生菌所致敗血癥在國內極少報到。國外學者Lee,Kodak等報到了多例乳明串珠菌所致感染,幾乎均發(fā)生在腫瘤及危重癥患者及嬰幼兒[8]。故對于老年、嬰幼兒及免疫力低下者,尤其合并明顯腹脹的重癥患者使用益生菌應重視其安全性,謹慎使用,防止其危害發(fā)生,只有這樣才能使患者得到真正的益處[9]。
參考文獻:
[1]I Lenoirwijnkoop,MJ Nuijten,J Craig,et al.Nutritio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probiotic in the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J].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14,5:13.
[2]YH Chiu,SL Lin,JJ Tsai,et al.Probiotic actions on diseases: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s[J].Food&Function,2014,5(4):625-634.
[3]ME Sanders,I Lenoirwijnkoop,S Salminen,et al.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prospects for public health and 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14,1309(1):19.
[4]李軍訓,羅學剛,高潔,等.益生菌的分類、生理功能與有效性評價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10,12(6):49-55.
[5]史亦麗,張鵬霄,楊陽.腸道微生態(tài)藥的合理使用及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4):436-439.
[6]MZ Iqbal,MI Qadir,T Hussain,et al.Review:probiotics and their beneficial effects against various diseases[J].Pakist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4,27(2):405-415.
[7]吳艷,呂火烊,胡慶豐.乳酸明串珠菌感染一例并文獻復習[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6(5):455-456.
本節(jié)課雙向細目表
學習內容
學習水平
2.3二氧化碳
2.3.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B
3.2 酸
3.2.3 鹽酸的化學性質
B
3.3 堿
3.3.3 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B
3.4 鹽
3.4.3 常見鹽的化學性質
B
11.5 物質的檢驗
11.5.3 溶液酸堿性的檢驗
B
11.5.5 碳酸鹽的檢驗
B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在實驗中應用到壓強差的原理;學會利用指示劑來證明反應前后酸堿性改變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幾個課本上常見的無現象反應的證明,構建證明無現象反應的一般思路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方案設計,體會到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
形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二、 教學重點:利用已知識,解決通過滴加試劑證明產生生成物時遇到的“干擾”問題。
提煉證明無現象反應的一般思路方法。
三、 教學難點:利用壓強差分析化學實驗中出現的不同的現象來證明反應的發(fā)生。
四、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回顧幾個常見的化學反應,書寫方程式并描述現象
學生回憶書寫并回答
過渡
我們看到有些化學反應有明顯的現象,有些沒有。如何設計實驗證明無現象的化學反應發(fā)生呢?
思考
引入課題——無現象反應的證明
舊知識回憶
無現象反應證明實例1
回顧:
如何證明CO2與H2O的反應?
用石蕊,觀察顏色的變化證明
回顧舊知,提煉方法
歸納:通過反應前后,酸堿性的改變來判斷,通常用酸堿指示劑來證明生成物存在
舊知識回憶
無現象反應證明實例2
如何證明NaOH與CO2反應
氣球漲大的原因是由于壓強差(反應物消失引起的
回顧舊知,提煉方法
歸納:通過反應過程中氣體壓強改變來顯形(通常需要一個顯示壓強現象的裝置,如小氣球、軟塑料瓶等)
方法提煉總結
以上實驗共同點都是通過什么角度證明無現象的反應發(fā)生的?
思考、討論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提煉總結的能力
方法1:通過證明反應物的消失來證明反應的發(fā)生
舊知識回憶
無現象反應證明實例3
借助滴加_____試劑也能證明NaOH與CO2反應
討論:
鹽酸、氯化鈣等
分析原因
引導學生提煉新的證明方法
方法提煉總結
方法2:通過證明有新物質生成來證明反應的發(fā)生
設疑
NaOH與HCl反應能否用AgNO3證明反應發(fā)生?為什么?
討論
學生表達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注意事項:滴加試劑證明生成物時,若反應物對檢驗生成物有干擾,則滴加試劑不可行
總結與提升
證明無現象反應發(fā)生的一般思路:
方法一:通過證明有新物質生成來判斷
方法二:通過證明反應物的減少來判斷
具體方法:1、通過反應前后,酸堿性的改變來判斷,(通常用酸堿指示劑來使反應顯現)
2、通過反應過程中氣體壓強改變來顯形
(通常需要一個顯示壓強現象的裝置,如小氣球、軟塑料瓶等)
3、通過滴加試劑,產生現象(現象差異)
師生歸納
總結提升
課堂檢測
課堂練習1、2、3
練習反饋
實踐應用
五、板書設計
主板書:
證明無現象反應發(fā)生的一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