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熱污染的防治措施范文

熱污染的防治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熱污染的防治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熱污染的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水資源;現(xiàn)狀;煤炭對地下水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TV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煤炭中含有大量的元素,其在開采和加工過程中,會對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面對當前水資源匱乏的現(xiàn)狀,如何加強煤礦開采和加工過程中對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

二、當前我國地下水污染現(xiàn)狀

地下水占中國水資源總量的1/3,也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2011 年,全國共200 個城市開展了地下水質監(jiān)測,其中“較差”、“極差”水質監(jiān)測點比例為55%;與2010 年相比,15.2%的監(jiān)測點水質變差。全國90%的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60%污染嚴重。地下水污染與地表水污染有明顯的不同:一是地下水的污染源不易確定;二是在排除地下水污染源之后,進入其含水層的污染物仍將長期產生不良影響。

三、地下水中的污染源

我國地下水開采以每年25 億立方米的速度遞增,由于地下水占到水資源總量的1/3,全國近70%的人口飲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是重要的飲用水源。但地下水正在面臨污染加劇,我國大約有90% 的地下水正在遭受著不同程度的污染。進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有人為因素,也有自然過程。我們常說的地下水污染是人為因素造成地下水水質惡化的現(xiàn)象。

質種類繁多,一般根據物質成分及其對人體的影響劃分為地下水細菌污染與地下水化學污染兩大類,也有人把地下水的熱污染單獨劃分一類,而成為三種類型劃分。細菌污染與熱污染的時間與范圍均有限;而化學污染則常具有區(qū)域性分布特點,時間上長期穩(wěn)定,難以消除。地下水污染源具體包括:

1、自然源:無機物、痕量金屬、放射性元素、有機物、微生物。

2、農林業(yè)污染源:化肥、農藥、禽畜糞便、灌溉回歸水、秸桿殘余、造林與砍伐。

3、城市污染源:生活固體廢物處置、生活廢水排放、廢水集中排放、廢物堆場、其他城市污染源。

4、工礦業(yè)污染源:尾礦、采礦排水、采礦廢水、工業(yè)固液廢物、廢水回注井、傾泄與滴漏。

5、管理失誤造成的污染源:地下水源地選址失誤、咸水入侵、海水入侵、成井失誤、廢棄鉆孔、無序土地開發(fā)和灌溉。

四、造成地下水污染主要的因素

根據分析,管網建設滯后、污水直接排放、固體廢棄物滲濾液、開采活動、土壤污染物淋溶、地表水污染等因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1、管網建設滯后:城市快速擴張,管網維護保養(yǎng)不及時,污水外滲進入地下水體。

2、污水直接排放:部分工業(yè)企業(yè)通過滲井、滲坑和裂隙排放、傾倒工業(yè)廢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3、固廢滲濾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尚存較大缺口,垃圾滲濾液對地下水形成巨大威脅;監(jiān)管不嚴,2008 年新的滲濾液標準尚未全面實行,國內大量垃圾填埋場需改造;全國超過2 億噸工業(yè)廢棄物待處置,滲漏污染地下水。

4、開采活動:石油化工行業(yè)勘探、開采及生產等活動顯著影響地下水水質。

5、土壤污染物淋溶:國內土壤污染問題相當嚴重,其中一些污染物易于淋溶,對相關區(qū)域地下水環(huán)境安全構成威脅

6、地表水污染:在地表水污染較嚴重地區(qū),因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連通,地下水污染十分嚴重。

五、采煤與煤加工對地下水的污染

1、采煤

煤的采掘生產活動需排放各類廢棄物,如礦坑水、廢石和尾礦等。這些廢棄物的不合理排放和堆存,對礦區(qū)及其周圍地下水環(huán)境構成了以下危害:

一是礦坑充水。礦坑充水使處于封閉狀態(tài)的煤系地下含水層與空氣接觸, 由于煤層中含有大量的黃鐵礦及其他金屬硫化物, 礦坑充水可在較短時間內使地下水形成酸水。

二是廢石、尾礦。廢石經過雨水的沖泡之后所形成滲濾液會對礦區(qū)地下水帶來危害,具體情況根據廢石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影響程度也不相同。

煤矸石和粉煤灰滲濾污染地下水。在煤礦區(qū),煤矸石分布廣泛,粉煤灰在灰場區(qū)內排放堆存,在雨水和灑水作用下,煤矸石和粉煤灰中有毒有害元素可滲濾進入土壤,并向淺層地下水遷移,污染淺層地下水。

2、煤燃燒

煤在燃燒時會釋放出重金屬。在高溫燃燒時難以氣化的重金屬元素在燃燒過程中被飛灰和底渣所吸附, 存留灰和底渣中,再經沖灰渣水排至貯灰場?;以械牟糠挚扇艿奈⒘恐亟饘僭貢蛴晁疀_洗、滲透等原因滲入地下水中,對地下水體造成污染。

3、 煤氣化

煤的地下氣化。是通過直接對地下蘊藏的煤炭進行可控制性的燃燒產生煤氣后,輸出地面的一種能源采集方式。煤的地下氣化對地下水產生的有機污染物是酚類化合物且主要是石炭酸。在煤的地下氣化帶附近:一是煤層高溫分解的有機污染物向周圍巖層的擴散和滲透; 二是有機污染物通過地下水的滲透向含水層四周遷移;③逸出的氣體如氨氣、硫化物在溶解后會改變地下水的pH、Eh 值, 進而影響地下水的BOD 和COD。

六、煤炭開發(fā)對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充分利用矸石山

要消除矸石山災害, 最好的辦法是使其變廢為寶進行綜合利用。煤矸石的利用途徑,分為以下三類:一是煤矸石的熱能利用。利用煤矸石中含有一定數量煤炭的性質進行回收;二是煤矸石的建材利用,煤矸石作為建筑材料,是當前煤矸石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技術相對比較成熟;三是煤矸石的其它方面利用。

2、地下含水層保護措施

消除地下水污染源和切除污染物滲入地下含水層的途徑。如禁止用滲坑、滲井方式排放廢水;嚴格控制污水灌溉水質;采礦過程中注意矸石及尾礦堆放點的選擇;酸性礦井水、高礦化度礦井水經處理后方可外排;建立地下水動態(tài)監(jiān)測網,及時發(fā)現(xiàn)水量、水質變化,找出影響因素。

3、煤燃燒前凈化技術

一是清潔的加工技術。指在減少污染和提高利用效率的煤炭洗選加工、燃燒轉化、煙氣凈化和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新技術的總稱,是使煤炭釋放的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達到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的技術。

二是洗選煤技術。煤炭洗選是潔凈煤的源頭技術,煤炭通過先進的物理選煤技術可降低原煤灰分50%——80%,脫除黃鐵礦硫60%——80%。洗選煤是降低燃煤煙塵和SO2,直接有效的潔凈技術。采用先進的洗選技術可使煤中重金屬元素含量明顯降低。

三是型煤技術。是利用一定比例的粘結劑或固硫劑將一種或數種煤粉, 在一定壓力下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狀和一定理化性能的煤加工技術。使用型煤的環(huán)境效益和節(jié)能效果非常明顯。

4、煤燃燒后凈化技術

采用高效除塵器脫除亞微米顆粒, 使重金屬與煤灰塵一同減少; 如濕式煙氣脫硫技術能有效地控制易揮發(fā)重金屬元素;煙道后處理系統(tǒng),采取能同時凈化多種污染物的多段凈化裝置。

5、 礦區(qū)廢水的控制技術

在礦區(qū)采取各種措施,嚴格控制廢水的排放量,減少廢水對地下水的污染。包括:

(1)改革生產工藝,盡量減少廢水排放量。如選礦廠可采用無毒藥劑代替有毒藥劑,選擇污染程度小的選礦工藝,減少選礦廢水中的污染物質。

(2)循環(huán)用水,一水多用。開展水采礦井煤泥水處理技術的研究, 使水采煤泥和洗煤廠洗煤煤泥經浮選后全部廠內回收。

七、結束語

世界能源的緊張,需要加大對我國煤炭資源的開采和利用。水資源的匱乏,需要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這兩個方面是同等重要,不能只抓一面而放棄另外一面。因此,在煤炭開發(fā)利用的過程中,就要在各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地下水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 燃煤污染現(xiàn)狀及其治理技術綜述[J]煤炭資源,2012

[2] 李曼,我國地下水污染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J]環(huán)境保護,2011

第2篇:熱污染的防治措施范文

調查顯示

80%疾病由飲用水污染導致

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UNEP)的《全球環(huán)境展望》綜合報告中指出,從全球范圍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類致病、致死的最大單一原因。

水源污染分為好幾類,有微生物污染、有機物污染,還包括有毒物污染、化學物質類污染、熱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UNEP)的《全球環(huán)境展望》綜合報告中指出,從全球范圍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類致病、致死的最大單一原因。

報告顯示,由于全球人口的膨脹,地球的生態(tài)承載力已經超支1/3。人類農田灌溉已經消耗了70%的可用水。預計到2025年前,發(fā)展中國家的淡水使用量還將增長50%,發(fā)達國家將增長18%。報告稱:“水需求量的日益增長將成為缺水國家無法承受的負擔”。同時,水質的下降趨勢仍在繼續(xù)。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80%的疾病與飲用被污染的水有關。全世界50%兒童的死亡是由于飲用水被污染造成。

溫馨提示:

都市中正常飲用的水都是經過若干道程序消毒過的,所以人們不必擔心。而一旦水源突遭污染,市民們應鎮(zhèn)定面對。第一,觀察水的感官性狀,如濁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見物等,如發(fā)現(xiàn)水確實被污染,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第二,在接到政府正規(guī)渠道的水源被污染的通知后,應立即停止使用被污染的水,無論是通過管線,還是自取的各種水。第三,不要相信小道消息或傳言,應保持鎮(zhèn)靜。第四,在接到確切的水源被污染通知后,家中可以購買確定沒被污染的大小桶裝水、瓶裝水。第五,應有自覺的節(jié)水意識,在水源污染警報沒有解除前,應保證飲用水,停止一切諸如洗澡、洗車等耗水量大的活動。第六,接到政府部門的正式通知,水源污染問題被解決后,再繼續(xù)使用原來的供水系統(tǒng)。

關鍵詞之二

肥胖是癌癥的種子

21位世界著名科學家用5年的時間綜合評估了17種癌癥與肥胖的關系。這次新的報告明確指出,肥胖能夠增加患食管癌、胰腺癌、結直腸癌、腎癌和絕經后的乳腺癌的危險。

由中國癌癥基金會主持,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出版的專家報告《食物、營養(yǎng)、身體健康與癌癥預防》日前在中國。21位世界著名科學家用5年的時間綜合評估了17種癌癥與肥胖的關系。這次新的報告明確指出,肥胖能夠增加患食管癌、胰腺癌、結直腸癌、腎癌和絕經后的乳腺癌的危險。

新西蘭埃德加國立糖尿病研究中心人類營養(yǎng)學和醫(yī)學教授Jim Mann代表專家團發(fā)表了該報告針對個人的建議:應通過各種預防手段確保在童年期到青春期,體重呈正常增長趨勢,直到21歲時體重最好處于正常身高體重指數(BMI)的低端。之后在整個成年期繼續(xù)避免體重增長和腰圍增加,那么患癌癥的幾率就會小很多。

中國成人正常BMI的范圍是18.5~23.99[BMI=體重(kg)/身高(m2)]。報告指出,在21歲時,人的身體發(fā)育比如脂肪細胞的數量已經恒定,身高和體重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也趨于穩(wěn)定。如果這個時候你的BMI處于最低端18.5,說明整個身體狀況基本上處于最佳狀態(tài),也說明你21歲前的生活方式能夠讓你保持正常體重。還有一項關于腰圍和結直腸癌的研究發(fā)現(xiàn),腰圍每增長1英寸,患癌癥的幾率就會增加8倍。

此外,報告還指出,如果兒童時期超重,則成年后也更容易超重和肥胖,在控制體重方面有著更多的困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營養(yǎng)研究所陳君石院士說,等孩子們長胖了再去維持正常體重,恐怕就需要終生與肥胖做斗爭了,何況肥胖還會埋下癌癥的種子。

溫馨提示:

癌癥預防的10條建議:在正常范圍內盡可能地減重;每天至少用30分鐘活動身體;不喝含糖飲料;限制攝入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全麥和豆類;限制紅肉攝入;限制飲酒;限制鹽腌食品;不用膳食補充劑預防癌癥;母親對嬰兒最好進行出生后6個月的完全母乳喂養(yǎng)。

關鍵詞之三

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手段

我國大陸地區(qū)的流感疫苗接種率每1000人中尚不足10人,與歐美一些國家相比相差太遠,與我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qū)相比亦有很大差距。這種狀況與我國是流感多發(fā)地的情況反差甚大。

流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疾病,流行時的快速傳播及極高的發(fā)病率,很少有其他傳染病可以與之相比。流感大流行的病毒株一旦形成,可以在數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傳遍全球,在很短時間內會導致20%~30%甚至更多的人被感染,給正常的社會秩序及人民生活帶來極大混亂,如果事先缺乏必要的準備,其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至今,我們對流感病毒的變異規(guī)律尚難以掌握,還不能完全解釋其流行特點。但是人類也并非沒有辦法對付流感。數十年的經驗證明,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力武器,特別是對于兒童、老人及慢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疫苗可以明顯減少流感流行期的就診率,降低流感發(fā)病率,減少因流感引起的超額病死率,疫苗預防流感的效果是肯定的。

遺憾的是,我國使用流感疫苗的量處于相當落后的水平。從使用流感疫苗的情況來看,按每1000人中接種流感疫苗人數相比較,加拿大為350人,美國為256人,英、荷、德、澳等25國為100~197人,瑞典、挪威等9國為51~97人。而我國大陸地區(qū)的流感疫苗接種率每1000人中尚不足10人,與歐美一些國家相比相差太遠,與我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qū)亦有很大差距。這種狀況與我國是流感多發(fā)地的情況反差甚大。

WHO根據近些年來流感病毒變異更加活躍的現(xiàn)象,要求各國重視對流感的預防,并做好流感大流行的準備;要求各國加強監(jiān)測,增進對流感疾病的了解,提高流感疫苗覆蓋率,加快對流感大流行的準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