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海市蜃樓文言文范文

海市蜃樓文言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市蜃樓文言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海市蜃樓文言文

第1篇:海市蜃樓文言文范文

關鍵詞 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誦讀作用

初中時學生就開始接觸文言文了,也了解了一些文言文的知識,但由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于文言文考查的不是很多,所以不少文言文教學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如何在文言文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如何提高中職文言文教學的效率等一系列問題,擺到了突出的位置,而當前中職文言文教學普遍存在以講代讀現(xiàn)象,這就背離了文言文學習的初衷。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人的這條經(jīng)驗是寶貴的。讀是文言文學習的入門之徑。宋人朱熹說過:“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爾?!保ㄖ祆洹蹲x書之要》)然而,現(xiàn)在置身于絕大多數(shù)的語文課堂,聽到的是教師們慷慨激昂的講解,看到的是學生們埋頭奮筆記錄,而少了莘莘學子的瑯瑯讀書聲。

老師逐字逐句翻譯,學生逐字逐句記下來卻缺少朗讀的教學現(xiàn)象,目前越來越普遍。當然,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有很多原因:

其一,受考試制度的影響。其二,一般而言,學生學習文言文普遍存在障礙。面對古今差異,學生學習文言文難免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而教師的繁瑣講解和文言文助讀資料的詳細注釋,更使得學生疏于思考,人云亦云。以上提到的這些障礙使得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也導致了學生在朗讀、背誦上不愿多花時間?!皾M堂灌”、“一言堂”等現(xiàn)象在課堂中難以改變,朗讀教學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文言文的朗讀教學始終被冷落在一旁。然而,對于學生而言,文言文的朗讀卻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學生不斷積累材料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和提高語言能力還會是件難事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代的文人墨客,像三國七步成詩的曹植,南朝倚馬可待的袁虎,若非平時讀得多背得多,學富五車,能文思泉涌,才高八斗嗎?對私塾持批判態(tài)度的魯迅先生,其古文基礎恰恰是在私塾里打下的;聽說巴老十二三歲時就能背《古文觀止》,茅公能背《紅樓夢》等等,想必并非子虛烏有。不多讀多背,能寫得出那些劃時代的扛鼎之作?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有音義結合,信息量大,構詞能力強,簡練達意等優(yōu)點。延用幾千年的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書面語言,它言約意豐,表現(xiàn)力強,有著獨特的魅力。沿用至今的成語、典故、名言警句大多出自文言文。學習文言文,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美深邃,豐富典雅,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而且能更好地繼承人文傳統(tǒng),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母語,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現(xiàn)代漢語,更好地提高自身修養(yǎng)。

例如:教學《岳陽樓記》時,注意指導駢讀法,讀駢句節(jié)奏必須整齊劃一,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銜/遠山,吞/長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等。通過正確朗讀,培養(yǎng)審美情趣。又如《醉翁亭記》全文中連用21個“也”字,讀起來只覺得神采飛揚、搖曳生姿卻無單調重復之感。層次分明,抒情淋漓盡致,“也”的反復運用,形成回環(huán)往復的韻律,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指導朗讀時重點要讓學生知道“也”字表達的幾種語氣:有陳述(用于描繪景物);有肯定(用于介紹人名);有感嘆(用于直抒胸臆),讓學生通過語氣體會作者情感。

三、有利于加強學生記憶力

中職生的記憶力正處于巔峰狀態(tài),大量的朗讀、記憶可以讓學生快速進行知識儲備,所以要抓住這一契機,大量朗讀以至熟讀成誦,加強記憶。

文章不是無情物,而蘊含在文中深遠的意境、高妙的立意、細致的刻畫等往往需要反復誦讀才能領會。文言文教學中更應注重誦讀,有些文章學生初看不懂,講解會使句子變得淺白、淡而無味,削弱了文章的意境美。只有通過指導后反復誦讀,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出作者所表達的意境,領悟到雪后初霽,雨后彩虹,海市蜃樓等佳境,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記憶力。

四、有利于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潛心學習,定會有較好的收獲,文言文采用誦讀法教學也正是符合學生這種心理。中職語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質兼美、人文性強的好文章,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文中意境和神韻先聲奪人地渲染給學生,同時通過學生涵泳誦讀,逐漸品味文中獨特情味,激發(fā)美感從而引發(fā)對文本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項脊軒志》這篇文言散文,當讀到“余泣,嫗亦泣”的時候,同學們深深地為那種洋溢著的親情所感動,整堂課都緊緊跟隨作者體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復雜感情。

如果我們采用“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老師喋喋不休的串講,對號入座的翻譯,搞得學生昏昏欲睡,興趣索然,又怎能體會出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呢?又怎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朗讀是言志傳神、負載思想的一種語言表達藝術,是文學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教師有表情的朗讀,必然使學生對作品“臨其境,聞其聲,睹其貌,見其行”,醉心癡情,進入角色,進而針對作品的有關描寫,充分調動記憶倉庫中的表象積累與生活經(jīng)驗儲備,廣闊地展開相似、相近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出活靈活現(xiàn)新的形象。現(xiàn)代接受美學也告訴我們,讀者不僅是藝術作品的被動、消極的欣賞者,而且也應該成為作品藝術形象的主動參與者及積極的再創(chuàng)造者。師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必然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情態(tài)進行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和提高。教師講授《促織》中成名捕蟋蟀一節(jié),用輕聲朗讀“側聽徐行”,“如尋草芥”,“冥搜未已”,用急促聲朗讀“逐而得之”,學生就會隨著老師輕重緩急、高低長短地朗讀,結合自己捕捉蟈蟈兒的情景產(chǎn)生聯(lián)想,再現(xiàn)出成名捕蟲難,失蟲心焦,復得而喜的人物形象。

第2篇:海市蜃樓文言文范文

文言文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歷了上千年錘煉。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民族精神內(nèi)涵的源頭活水,深沉的思想,誠實的品德,寬宏的懷抱,所以我們需要去學習繼承。文言文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依綱據(jù)本,牢固掌握課內(nèi)學過的文言文基礎知識,靈活運用已知信息去解決未知的問題,提高文言文的整體閱讀能力,是文言文閱讀學習中貫穿始終的指導思想。同時,學習文言文是陶冶情操,歷練品質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有效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激情,更好地把握文言文基礎知識呢?

一、美讀入境,閱讀方法多樣化

1 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語言的美感給人的高尚精神享受常常使人樂此不疲。語文教師如果不善于朗讀,怎么能帶領學生進入文學作品的佳境,去領略文學作品的意味,去追求語言表達的完美呢?教師范讀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打動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首先,教師要以嫻熟的朗讀技巧“示范”朗讀課文,以期開啟學生的心扉,將其率先帶入特定的境界。師生共同營造一種情感上的“和諧共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情境,為朗讀做好情感上的準備。其次,教師在布置朗讀前對課文的講析盡量講究語言的抑揚頓挫,語調的變化,以便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只有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才能讓學生直接體會到文言文所具有的藝術美,增強學生對文言文的美學感染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情。

2 配樂朗誦,情感渲染,領略文言文的音樂美

好的音樂,總給人余音繚繞的美感。古今中外好的詩文有急切舒緩、起承轉合的律動的特點。學生也只有通過恰當?shù)剡M行朗讀,才能從語調的高低、節(jié)奏的急緩、語速的快慢感受到詩文的旋律美。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萬不可忽視音樂的存在。文言文的風格多種多樣,異彩紛呈。有的豪邁奔放,有的含蓄婉約;有的瀟灑飄逸,有的沉郁頓挫;有的輕快明麗,有的慷慨悲歌。如能給這些美文配以風格相似的音樂,則如紅花配以綠葉,藍天點綴以白云,相互彰顯,互為襯托。精美的配樂朗誦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聽者在音樂的渲染中更好地感知作品意境,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接受語言美、音樂美的雙重熏陶。例如給《石鐘山記》配以古箏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舒緩恬美的旋律對表現(xiàn)石鐘山自然山水的意境起到了烘托渲染作用,山水般的旋律與石鐘山的風光,二者互為襯托,能引起聽者強烈的共鳴。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配樂朗誦比賽,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融入文章的境界中,讓文學與音樂一起提升學生的思想審美境界。

3 情境設置,意象積累,利用多媒體化抽象為具象

文言作品中涉及到大量的文化、文學常識,都直接影響到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這些內(nèi)容也是學生不太熟知的部分,比如《琵琶行》中學到關于琵琶女彈奏技巧高超的段落時,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動畫形式播放一段琵琶獨奏曲的VCD,讓學生通過聽覺和視覺來觀察“輕攏慢捻抹復挑”的指法,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盤”、“冰泉冷澀弦凝絕”、“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嗚”的琴聲。

當然,朗讀的形式還:肓多種多樣,除了范讀、配樂朗讀、誦讀,還有齊讀、單讀、接力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讀、表演讀等等,這些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要重視整體閱讀,弄清文章大意

為了把學生視野放大到閱讀整體上面,為了熟讀成誦,就必須尋找文章線索。所以必須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如《赤壁賦》,從情感的角度看,它的文章線索是喜悲樂。沿線讓學生去感知喜的畫面,悲的景象,樂的情境,然后讓學生明確因何而喜,因何轉悲,因何而樂。這樣作品輪廓在學生心目中就明朗了。

文言文整體閱讀主要包括三點:一是“篩選文中的信息”,二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文言文是“文”,應該按照文章閱讀的規(guī)律和方法去“解讀”。由于語言的古今演變,讀文言文必須面對的就是語言的疏通理解問題。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夠積累一定的文言詞匯和文言知識,為以后自己能獨立進行課外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不能忽視整體閱讀,弄清文章大意。

比如在教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時,引導學生篩選信息,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到歸有光把自己滿腔的思念掩藏在亭亭如蓋的枇杷樹里,滲透在字面之后的滄桑之感和懷舊之情就坦露在了讀者面前。

三、含英咀華,指導學生體會文章意境

文章不是無情物,而蘊涵在文中深遠的意境、高妙的立意、細致的刻畫等往往需要反復朗讀才能領會。文言文教學中更應注重朗讀,有些文章學生初看不懂,講解會使句子變得淺白,淡而無味,削弱了文章的意境美。只有通過指導后的反復朗讀,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出作者所表達的意境,領悟到雪后初霽、雨后彩虹和海市蜃樓等佳境,從而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如在學習王勃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時,作者的思想感情經(jīng)歷了“喜-悲-壯”的變化。前兩段寫山川秀色的壯美意境,在誦讀時應讀出作者飽覽美景時的欣喜之情。而到了“山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一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時,作者的情緒便開始從“喜”的高峰跌至“悲”的低谷,因此應用緩慢的節(jié)奏和低沉的語調,讀出王勃空有報國志而無報國門的悲涼之感。到了第四段,王勃的思想感情又發(fā)生了變代,他在悲哀和豪情的矛盾中最終完成了由“悲”到“壯”的飛躍,吟誦出了“窮且益堅,不附青云之志”的壯歌,因此誦讀由低沉到激昂,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的流程表現(xiàn)出來。

四、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把討論交流與對比鑒賞相結合

討論交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風格等方面的疑問進行切磋、探討、交流的過程。而鑒賞是一個感覺與理解、感情和認識相統(tǒng)一的活動。課本上所選的文言文,無論從立意、寫法還是語言風格上都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它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讓學生多讀多體會,并用讀后感的形式將其表現(xiàn)出來。這種感悟能將學生的思維導入更深更遠的境界。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學生在誦讀試譯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語言風格、寫作方法、立意等已經(jīng)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為每個人的閱歷不同,切入的角度也不同,他們的見解往往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互相交流,培養(yǎng)他們積極思考和交流的習慣。

第3篇:海市蜃樓文言文范文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感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闭Z文教學離不開情,離不開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電教媒體精心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增強對學生的感官刺激,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學生的主動思維。

如七年級下冊《土地的誓言》一課,作者在文字中所飽含對失去的土地的強烈感情,那種在文字中奔騰的思緒,對于對那段歷史已不甚了解的初中生,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感染力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課時,通過東北的美麗富饒與日軍鐵蹄之下的生靈涂炭二組畫面進行對比,并且配上悲壯的音樂《松花江上》,在強烈的視聽結合的情境之下,通過最直接的感知,喚起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在這種情境之下,學生已能與課文的語言文字產(chǎn)生較為強烈的共鳴。在課上,有的學生泣不成聲,甚至連聽課老師都為之動容。在這種氛圍之下,學生各種感官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成功地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的感知。

二、結合課文,加強體驗,促進學生整體感知

多媒體為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它通過提供圖片、視頻、聲音等多種媒體,構建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把需要學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識,變?yōu)闊o意注意并輕松獲得,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上《土地的誓言》一課中,激情洋溢的課文朗讀、觸目驚心的圖片展示與雄渾悲壯的背景音樂的完美結合,使學生完全融入到了課文語言文字所展現(xiàn)出來的語境之中。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波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痹诼犝n文朗讀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緒始終十分高漲,有的同學已不自覺地輕聲讀著。在多媒體這個媒介的輔助下,課文的語言文字產(chǎn)生了巨大的張力,這時學生的主體學習性得到極大的體現(xiàn),語文教學過程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要求獲得。

三、突出難點,品讀課文,加深課文理解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過程中的障礙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這一特有的功能,就能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理解與表達方面的困難,從而降低難度,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借助計算機多媒體軟件的開發(fā)平臺,教師就由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灌輸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學生自主活動過程的指導者和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取代了主要靠教師講授、板書的灌輸式的陳舊的教學模式。

如在上《山市》一課時,所有的學生都沒有見過海市蜃樓,很難從較晦澀的文言文中感受到這種自然現(xiàn)象的神奇,本來很有趣的課文就會變成一節(jié)單純的釋義課,上得十分的無味。我在上課時,用多媒體把山市變化“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xiàn);發(fā)展階段:城郭的出現(xiàn);階段:危樓的出現(xiàn)。”的圖片展示出來,再配上課文朗讀,使本來較難理解的文言文變成生動形象的圖片,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熟讀課文,到最后成誦。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保持著十分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更可貴的是,他們能通過圖畫與課文進行對比,并能主動找到文中較難理解的句子,要求老師進行分析,表現(xiàn)了極強的求知欲望。又如在上《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課中,學生很難把握文中細致、生動、準確的人物描寫。我在上課時,先展示出各個作家的肖像畫,先請同學進行描述,再由學生找到文中描寫的語句,然后進行對比,他們自然而然地發(fā)現(xiàn),同學的描述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進而了解人物描寫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培養(yǎng)興趣、主動探索、提升審美能力

現(xiàn)在初中語文課本所選的范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較多地增加了語言優(yōu)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的文章。學習這些文章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時也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語言。但教這些文章時,如果僅靠老師的一張嘴、一支筆,往往是教師口干舌燥,學生一頭霧水,關鍵是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不夠。

如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xiàn)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體現(xiàn)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審美能力。

第4篇:海市蜃樓文言文范文

唐詩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唐詩教學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藝術想象力,為其以后的多元生活打下基礎;唐詩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唐代是一個人文昌瑞的年代,無論是在開元盛世的繁榮下,還是在天寶流亂的昏暗下,詩歌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優(yōu)秀的作品源源不斷地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學生閱讀唐詩時會被其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高超的藝術技巧所深深感染,從而激發(fā)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縱觀本人13年的初中語文教學以及參與的各級語文教研活動,我們現(xiàn)階段的初中唐詩教學主要還是從字詞句的講解到篇章結構,中心思想以及寫作特點的賞析,形成了較為刻板的教學模式。一、主要問題

1.重分析,輕誦讀

在初中唐詩教學的課堂中,大多教師將教學的重難點設定為分析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寫作特點或表達技巧等,對于學生的誦讀并沒有提出很高的要求。雖然在一開始或最后會給予學生時間去朗讀詩歌,但是這樣的朗讀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解決詩歌中字詞的讀音問題,或使學生通過誦讀達到背誦的目的,而并沒有真正發(fā)揮誦讀的作用。學生誦讀唐詩的真正意義并不僅僅借此來讀準字詞的讀音,而在于了解詩歌中的內(nèi)涵與精華,體味詩歌的音韻之美、節(jié)奏之美和形象之美。這些精華部分往往不是走馬觀花般的朗讀就能體會,而是需要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通過不同方式的誦讀才能讀出對詩歌的整體感覺,才能達到如陶淵明般的精益求精。

2.重釋義,少感悟

在初中唐詩教學課堂中,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還會選擇運用“字字落實,全詩串講”的教學方法。具體的教學情況就是教師先把唐詩當成文言文,進行字詞解釋,將唐詩的內(nèi)容以及整體含義全部解釋出來,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全詩翻譯一遍。唐詩之所以能讓人心曠神怡,心靈陶醉,那是因為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的結果。詩歌的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具有它的獨特性,它不像散文那樣對事物做詳盡的描寫,也不像小說那樣對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做具體的敘述,而是通過“意境”來構建自己的藝術形象體系并抒發(fā)自己的主觀感情的?!耙饩场敝械摹耙狻笔窃娙耸惆l(fā)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所以意境是主觀情感和客觀景物相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形象。詩中豐富的情感和優(yōu)美的意境是需要感悟的,如果在唐詩的賞析過程中只注重解釋詩句的含義,忽略對詩歌情感和意境美的感悟,那么唐詩教學根本就不能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審美情趣的作用。

對初中唐詩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后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我們?nèi)ジ倪M的地方:

二、改進策略

1.重誦讀教學,以讀促學

針對之前唐詩教學“重串講,輕誦讀”的問題,本人認為在唐詩教學中應該重視誦讀教學。并且新課標也指出,初中的唐詩教學應當更加重視“讀”,因為誦讀是整體感知的基礎?,F(xiàn)代人常常嘲笑古代私塾先生在教習時的死記硬背和搖頭晃腦,但這樣的教學方法不無道理,詩句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需要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誦讀中去慢慢領會、想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唐詩的誦讀教學。但需要注意的是,誦讀不光是讓學生簡單重復朗讀唐詩,還需要分階段,多樣式的誦讀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目的。

(1)讀準字音,讀懂文義

這是為接下來的唐詩教學掃清文字障礙,有利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請學生朗讀全詩或者教師范讀,幫助學生確定字詞的正確讀音。

(2) 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

在這一階段,教師須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教師應當在節(jié)奏、語調、語速、情感等方面給學生一些明確的指導,比如適當?shù)亟榻B一些唐詩的平仄聲韻知識,或者一些與朗讀相關的知識。教師要根據(jù)詩的節(jié)奏、旋律、感情的起伏指導學生誦讀,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加深對詩歌藝術美的感受。

(3) 讀出詩歌的情感

有時須要加入音樂元素來配合朗誦,創(chuàng)設情境。以音樂營造氛圍,通過音樂傳達情感,為學生學習唐詩營造氛圍,讓學生進入狀態(tài),體會詩人的情感,把握詩歌的意象。例如在教學李白的《行路難》這一課時,教師就特意找出了演員濮存昕朗誦的《行路難》的視頻跟學生們分享,學生們都被他的朗誦震撼了,學生們邊聽邊欣賞,陶醉于詩歌營造的氛圍之中,融入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這首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情不自禁地模仿朗誦。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誦讀,學生才會進入詩歌的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詩歌,這樣所取得的效果絕不是喋喋不休的講解能達到的。

2.善于對比聯(lián)系,深化詩歌意境

(1)注重同一詩人不同作品的比較

初中階段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唐詩很多,其中有兩位詩人的作品不止出現(xiàn)過一次,那就是李白和杜甫。教材所選錄的杜甫的詩歌雖然表達的都是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但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是不同的。而李白的兩首詩雖然傳達的思想感情不同,但在表現(xiàn)手法上卻有相似之處。這時便可以采用對比教學。

在學完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后,教師可以把《渡荊門送別》和《行路難(其一)》做一個比較,讓學生自我總結兩者的異同點。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一個相同之處便是無論是短篇《渡荊門送別》還是長篇《行路難(其一)》,讀來都帶給人一種磅礴壯闊之感,這也是李白一貫的寫作風格。第二個相同之處便是兩者都運用了比喻手法,在《渡荊門送別》中“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生動描寫了明月倒映在流速緩慢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天上的云彩重重疊疊好像海市蜃樓一般美麗迷蒙?!缎新冯y(其一)》中“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兩句詩運用比喻手法將仕途道路中的艱難險阻比作阻礙前進的冰、雪,表現(xiàn)出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那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兩首詩的不同之處也很明顯。

在思想感情上,前者抒發(fā)的是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而后者表達的則是受壓迫后的豁然開朗,積極樂觀,頑強堅持理想的品格,表現(xiàn)出了李白思想境界的提升。在表達手法上,前者還運用了對偶,擬人的寫作手法,后者則更多運用了比興,象征等藝術表現(xiàn)手法。通過這樣一種對比聯(lián)系,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已有的知識,還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意蘊。

(2)注重不同詩人同類作品的比較

初中唐詩教學中,也可以把不同詩人的同類作品進行比較。例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同屬于邊塞詩,雖然兩者思想感情不同,但在描寫邊塞風光時都氣勢磅礴,意境雄偉闊大,有異曲同工之處。

《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稱為是“千古壯觀”的名句?!肮隆弊直緦懗隽司拔锏膯握{,但緊接著的“直”字,卻又賦予了它勁拔、堅毅之美?!奥淙铡北緛斫o人的是感傷的印象,但作者卻用一個“圓”字讓人頓感親切和溫暖。詩人巧用一個“圓”字和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特有的景象,而且把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對廣闊自然景象的描繪中,顯示出詩人的功力。而《白雪歌武判官歸京》中的“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則用夸張的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結合前句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將雪景刻畫得壯觀非凡,獨有韻味。這也是這首邊塞詩的獨特之處。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