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范文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黃山奇石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第1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范文

如在上“黃山奇石”一課時,課文中對黃山奇石的描繪惟妙惟肖,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用語言去進行簡單的說教,還是容易使部分學生難以去感知文章描繪的意境的。然而如果可以利用電教媒體的特點,將黃山上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通過圖片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當那些栩栩如生的圖片搭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音樂,學生就會在一瞬間被吸引,當學生產(chǎn)生去了解的興趣,就能進一步的去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更會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當然,通過的電教媒體教學也能很直觀地把黃山奇石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遵循“為教學目標而服務”的原則去選擇媒體教學,不然很容易造成一部分資源浪費的現(xiàn)象。

二、樹立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原則

在當前的一些現(xiàn)代化的電教媒體對教學方法的輔助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電教媒體不再是輔助作用,反而成為教師演示或者裝裱課堂的工具。在課堂上,一些教師為了展示自己備課時精心制作的一些“精美”的課件,便將整節(jié)課的時間用來展示課件,虛耗掉大量的時間,學生則成了觀看軟件展示的觀眾。教學不是匯報演出,我們要做的是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如果只是完全依賴課件去展示,而沒有與學生交流學習,則永遠不會實現(xiàn)“多媒體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原則”。我在設計PPT時有一些小技巧,如設計完PPT時向自己發(fā)問:還可以刪掉哪些部分?哪些部分過于花哨?什么內(nèi)容能夠幫助學生去思考?通過這些反思能夠有效地減少不需要的部分,減少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內(nèi)容對學生注意力的干擾。在課堂上,我會控制PPT的切換速度,盡量不讓學生有眼花繚亂的感覺,讓PPT成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因此,在設計總體的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要正確處理“媒體、教師以及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教師的控制下,要充分利用媒體的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

三、為達最佳教學效果服務

在很多事情上的基本原則都是手段要為目的和效果服務,這一原則對選擇現(xiàn)代教學媒體同樣適用。一般的電教媒體其實仍然屬與現(xiàn)代媒體的范疇,雖然它已經(jīng)使用了很多年,看上去已經(jīng)逐漸落伍了,但其實從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來看,它反而更甚于現(xiàn)代的多媒體。如在學習“瀑布”一文時,學生可以在通讀全文,了解了瀑布的壯美景色之后,再播放一些關于瀑布的影像,直觀地感受瀑布的形、聲,領略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只有讓學生聽其聲,見其形,學生才會對瀑布的形象理解更加深刻,也會在觀看到瀑布時喜愛贊嘆之情油然而生。因此,當我們在使用一些先進的現(xiàn)代媒體去輔助教學的同時,還要結合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考慮到:無論是“一般的電教媒體”,還是“現(xiàn)代的多媒體”,只要其能在教學中發(fā)揮出最好的作用,達到最優(yōu)秀的教學效果,我們就應該使用它。

第2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效;策略

一、實施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現(xiàn)教育意識的轉(zhuǎn)變

隨著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網(wǎng)絡越來越發(fā)達,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在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已經(jīng)成為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它將成為改革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實現(xiàn)教師教育思想意識向現(xiàn)代化轉(zhuǎn)變。教育思想意識的現(xiàn)代化,是指利用較先進的教育觀念以及科學技術,將教育的思想觀念、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學校的設備與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保持同步,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新型人才和高素質(zhì)的人才的過程。教育思想意識作為課堂教學的靈魂,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思考與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潛能,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使用最普遍的現(xiàn)代化多媒體設備就是FLASH動畫、幻燈片、視頻。首先,教師要學會做課件,還要學習現(xiàn)代教育技術相關理論知識,讓這些理論知識為教育服務。其次,教師還要轉(zhuǎn)變教育意識,需根據(jù)實際教學內(nèi)容設計相關課件,教學時引導小學生關注教學內(nèi)容,抓住教學重點。例如,在教學《春》這一課,教師利用視頻播放,設計春天來了的場景,小燕子回來了,柳樹發(fā)芽了,嫩芽破土而出,用小燕子嘰嘰喳喳的叫聲以及春天滿眼的綠色,充分吸引小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把文字變成生動且真實的圖像,讓小學生直觀感受春的含義。

二、實施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已深入人心,成為了新形勢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已從幕后走到臺前,由最初的“配角”逐漸成為“主角”,大闊步走進了小學語文課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有效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通過網(wǎng)絡平臺查閱資料,共享資源,進行電子備課,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備課是實施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熟悉教材、鉆研教材、選擇教法、學法,提高教學實效的基礎。教師可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實際,上網(wǎng)查閱優(yōu)秀教師的備課資源,結合自己多年來教學的感悟和見解,有的放矢地完成課堂教學前的備課任務。比如,我在教學《觸摸春天》這課時,就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從百度文庫里下載了多種教學設計,結合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對教材的鉆研,備出了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設計。導入用插圖,朗讀用錄音,在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題和作者表達的感情,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這樣,通過實施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不但提高了教師對文本教學設計的水平,做好了課堂教學的準備,而且為課堂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實施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3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二年級 課內(nèi)閱讀 寫話 整合實踐

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各個語文教師都在不斷探索,爭取研究出更好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二年級課內(nèi)閱讀與寫話

二年級的學生身心發(fā)展均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程度、看法等都會有所不同。同時,他們才剛剛接觸到“作文”這個詞的含義,對于作文的具體寫作方法還不是那么了解。因此,我們不能將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方式應用于二年級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而這個時期,看圖寫話是二年級的學生寫作文的主要方式。幾乎所有的二年級的語文教師都會采取看圖寫話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拓寬他們的寫話思路。這對于學生們未來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所謂課內(nèi)閱讀,就是教師組織學生們對課本教材內(nèi)的文章進行仔細研讀,體會文章的主體精神,領會其主旨大意。就我國目前二年級的語文教材內(nèi)容來看,所有的文章都是相關專家、高級教師等精挑細選出來的。教材內(nèi)容的學習,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意義重大。

2.二年級課內(nèi)閱讀與寫話的關系

正如哲學上所講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其周圍的事物、環(huán)境等方面息息相關。從學生的學習方面來說,不同學科之間、學科內(nèi)的知識都具有某些想通之處。對于二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課內(nèi)閱讀會對學生的寫話能力產(chǎn)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首先,課內(nèi)閱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為了便于學生理解,現(xiàn)在大部分低年級教材中都會加入一些插圖。生動活潑的插圖形象,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要點。例如,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坐井觀天》一文,學生們在學習課本內(nèi)容之前,就能想到這是一個“青蛙”的故事。之后,學生們邊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思考和拓展。因此,課內(nèi)閱讀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看圖寫話過程意義重大。

第二,課內(nèi)閱讀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和優(yōu)美的句子。課內(nèi)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接觸到更多優(yōu)美的句子或者相對高級的句式。另外,對于某些較好的文章,教師往往讓學生背過。這對于學生日后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學生看圖寫話能力的提高也會對其課內(nèi)閱讀能力產(chǎn)生較大的促進作用。

3.二年級課內(nèi)閱讀與寫話的整合實踐研究

為了進一步驗證二年級課內(nèi)閱讀與寫話之間的相互促進的關系,尤其是課內(nèi)閱讀對于學生寫話能力提高的作用,筆者對自己所教的二年級學生進行實驗驗證。

3.1課內(nèi)閱讀材料的選定

筆者選取了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的《黃山奇石》一文,并以此作為自己實驗的內(nèi)容之一。筆者選取這篇文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該文章配備插圖,且圖畫生動形象,與看圖寫話的性質(zhì)相類似;第二,該文章屬于描寫文,更易于學生理解。

3.2具體的實驗步驟

首先,筆者讓所有的學生找到這篇文章,然后觀察教材中的幾幅圖片,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憑借第一印象描述一下圖畫內(nèi)容。

其次,筆者又講解了一些關于這篇文章的主要事物“黃山”的知識,主要表達出黃山之美,以此激發(fā)學生們進行課內(nèi)閱讀的興趣。

再次,筆者帶領所有的學生通讀課文內(nèi)容,將一些生詞、生字都劃出來,并將這些生詞、生字的具體含義和讀音告訴學生。

第四,筆者將所有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分給他們具體的閱讀問題。每個小組的成員先自己進行閱讀,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找出教師布置問題的答案。

第五,待答案訂正之后,教師們可以進行相關的寫話練習。這一階段是整個實驗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步驟之一。首先,在看圖寫話內(nèi)容的選擇上,筆者選取與《黃山奇石》最相近的寫作話題“泰山之美“。其次,筆者通過多媒體技術,向?qū)W生們呈現(xiàn)了關于泰山美景的各種圖片,圖片的內(nèi)容非常逼真。而后,筆者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寫話字數(shù)不多,在50個字左右,要求用到課內(nèi)閱讀內(nèi)的相關句子)。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貫徹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必須注意一點,教師必須在適當時機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3.3實驗結果分析

課后,筆者對所有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幾乎所有學生的看圖寫話字數(shù)都超過了50字,并且寫作內(nèi)容中都用到了課堂上學過的句子,文章質(zhì)量相對較好。由此可見,二年級的課內(nèi)閱讀對于其看圖寫話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總結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不同,其身心發(fā)展的水平都會有所不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取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實驗驗證,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課內(nèi)閱讀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其看圖寫話能力,對于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zhì)的提高意義重大。因此,二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課本教材教學時,最好將其與看圖寫話聯(lián)系起來。

參考文獻:

[1]張萍.《小學課文系列閱讀》實踐研究[J].語文天地,2013(12):69-71.

[2]劉明勝,張彩鳳. 新課程下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新視角[J].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1(09) :56-59.

第4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說話訓練 表達能力

說話是人們在生活中交流感情、傳遞信息的工具,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情感的橋梁。所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他們今后學好各門功課、提高學習能力、開發(fā)智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人的思想與情感必須通過說話才能表達出來,如果對學生缺乏良好的口語交際方面的訓練,就會使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受到阻礙,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說話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讓學生在說中展示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其實就是口語交際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是指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一種傾聽、表達、與人交流自己思想的一種能力。語文新課標對口語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利用語文教學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交際情境,讓所有學生有口語交際的機會?!苯處熢谡n堂教學中,要營造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huán)境,營造和諧、融合的交際氛圍,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交流欲望,樂于交際,游刃有余地交流。在教學《黃山奇石》這課時,我將各種奇石制作成課件,投放到屏幕上。當文中的“仙桃石”、“猴子觀?!薄ⅰ跋扇酥嘎贰钡让谰氨普娴卦佻F(xiàn)在學生眼前時,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個個舉手說出課文中每一句話所寫的景物,當然也贏得了其他同學的一片掌聲。教學實踐證明,要經(jīng)常設計一些主題鮮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相互間進行交流,使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圍繞主題,無約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當小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時,學習效果也非同一般。所以,我們應該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與口語交際教學的實際情況,激發(fā)學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的興趣。

二、創(chuàng)造各種說的機會,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意愿

教學時要運用多樣的方法讓學生練習說話。如,經(jīng)常開展普通話演講比賽,說說你聽到的、看到的事情,說說廣播里或電視里的新聞,等等。這時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了,爭先恐后地說自己知道的事。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不但能啟發(fā)了學生思考,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還能利用課本中的插圖,讓學生在認真的觀察后說說插圖的意思。例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jié)》時,我就讓學生借助插圖展開想象的翅膀,理解與傣族群眾互相潑水、相互祝福的生動場景,抓住“潑呀、灑呀”、“說啊、跳呀”等詞語,讓學生連起來說說。在教學《雷鋒》時,我就用多媒體制作一幅天空降下雨、河邊被風吹彎的蘆葦及被河水漫過的小橋的圖畫,畫中的雷鋒卷著褲子正在背小同學過橋的圖畫,先請學生用一句簡短的話說明圖意,再引導學生具體說說插圖的具體內(nèi)容,提示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有的說:“下雨天,雷鋒卷起褲子把小同學背過橋?!庇械恼f:“天正下著大雨,刮著大風,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橋?!苯又指鶕?jù)插圖按“天,風,雨,河水,雷鋒”的敘述順序,讓學生看插圖,完整地敘述圖中的內(nèi)容。這樣逐步增加表達的難度,學生從中提高表達能力。

三、加強讀寫結合,抓好平時的小練筆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和他人溝通與交流。表達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讓學生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歸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其表達能力,讓其能夠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若僅僅依賴每學期6-8次的大作文,必然不能滿足需要,所以應根據(jù)課文提供的語言特點,設計小型多樣的小練筆,進行擴寫、縮寫、改寫、續(xù)寫、仿寫、聽寫等,從而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后,設想假如小女孩來到你的周圍,你會怎樣對待她。學習《窮人》這篇文章,最后沒有寫完,你可以續(xù)寫他們怎樣度過。這些訓練,可以結合生活積累的體驗和感悟,可以是發(fā)散性思維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這些訓練中,①注意小練筆的內(nèi)容要多種多樣,只要抓住事物的某個方面、某種特征,就可以作為小練筆的材料。②小練筆要與培養(yǎng)觀察能力結合起來訓練,循序漸進,學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寫生活中的見聞和感受。③把大作文與小作文配合起來進行,有助于搞好從段到篇的過渡。

四、通過課外實踐,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的教學新理念,讓小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用語文。通過不斷拓展語文口語實踐空間,學生不僅可以提升語文素養(yǎng),而且可以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小學生個體的口語實踐活動是提升口頭表達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著力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語文語口實踐活動,真正讓口語交際訓練走出課堂。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要組織口語交際訓練活動,這就要求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積極與人接觸,主動大膽地與人交流。例如:孩子們剛入校時,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走上講臺做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個人愛好及就讀的幼兒園,自己家住哪里,家里有幾口人,等等;也可以讓小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人物或者事情。在學生演講時,教師可以適當進行點評,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從而引導學生有條有理、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為了使學生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鍛煉、提升口頭語表達能力,教師應該定期、不定期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情況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從而確保有的放矢地開展針對性訓練,引導孩子在提升口語交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說話”訓練,學生參與到具體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使課堂快樂起來。通過“說”的訓練,學生提高了表達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明沅.小學綜合性學習設計特點與實施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0(9).

第5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范文

我謹記老師“教學設計要一線串珠”的教誨,抓“神奇”一詞來設計教案,整堂課通過品詞品句的方法去引導學生感悟金蟬脫殼的“神奇”。正當我自信滿滿地將“作品”交與吉老師時,她卻意味深長地對我說:“芳芳,教學設計一線串珠固然能使課堂思路清晰,但是不能只著眼于分析文本的內(nèi)容,還要去關注文本的表達。讓學生習得表達方法去運用?!睆倪@一刻開始,我對語文 “本真”一詞有了初步的認識:語文不僅要關注“內(nèi)容”,更要關注“形式”,要讓語文教學回歸到“語言文字運用”這一本位上來。吉老師每堂語文課都密切關注著文本的表達方式,實踐著多角度、多渠道地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追尋著她“本真”“實效”的綠色語文課堂。

一、本真理念――表達和運用的認識

為了進一步去感知“本真”的含義,我讀著吉老師著的《“語文味”課堂》《優(yōu)課,凸顯語文本真》等書,有醍醐灌頂?shù)母杏X。吉老師在書中這樣說:“言語形式是語文教學的立足點,為特定的教學對象。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不僅反映在引導學生通過讀文,在認識上、情感上習得和積淀語感,而且表現(xiàn)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思考這樣的思想感情為什么用這樣的語言文字,而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理由,從而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

她不僅讓我明白了什么是表達,還讓我明白了什么是運用。吉老師常說:“教材是個例子,你們要學會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學生不僅需要學會表達方式的運用,即用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還要學會學習方法的運用,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通過文本的學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思想認識、感性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如果不用語言去表達它們,它們只是學生精神空間中零散的、漂浮不定的煙云。只有用語言去表征它們的時候,它們才是完整的、可觸摸的精神之花。另外,學生在閱讀中學到了新的語言和表達方法,但如果不給學生提供運用的機會,這些語言的因素就很難成為學生主體內(nèi)在的東西。只有運用它去表達主體的思想情感,它才可能成為學生精神的使者、心靈的細胞?!毖韵轮饩褪俏覀兘處熞獙W會用教材教,學生要學會運用學法和寫法。

二、本真行動――各年段對表達和運用的不同要求

“本真”理念是吉老師一貫的教學信仰,不僅在吉老師的書中可以感受到,在她的課堂中更能真切地體會到。吉老師對各年段表達和運用的要求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她常常跟我們這樣說,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要關注年段特點。

1.低年級關注“詞語句式”

吉老師告訴我:“低年級語言文字運用的特點是:識好字,寫好字,學好詞,讀好文,寫好話。字詞、句式的理解與運用,要打開學生的思路,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p>

聽了吉老師上二年級《黃山奇石》一課,我真切地明白了對低年級學生表達和運用的要求。課上她先讓學生讀讀幾塊有趣石頭的名字,接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石頭名字的秘密就是要和文字內(nèi)容一致,然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石頭名字在句子中不同的位置,緊接著圈出一些連詞讓學生發(fā)現(xiàn)表達的不重復,最后出示黃山奇石多幅照片,讓學生先給石頭取名,再運用書中表達方式練習說話。有的學生說:“兩只灰色的貓都用爪子抓住了一只老鼠。那只老鼠被壓在下面不能動了,這就是有趣的‘雙貓捕鼠’”。有的說:“‘仙女彈琴’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天上飛來的仙女坐在山峰上,前面的山峰就像琴鍵,她彈著彈著,似乎發(fā)出了美妙的聲音。”有的說:“早上,陽光照在巨石上閃著金光,一只石龜把頭伸向大海,兩只前爪撐著地面,不知道它想干什么。不用說,這就是‘金龜探海’了。”還有的說:“最有意思的是‘巨人踩高蹺’了。一位巨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腳下的山峰就像是高蹺,他踩在高蹺上穩(wěn)穩(wěn)的,一動也不動?!?/p>

在這節(jié)課上,吉老師抓住低段的表達和運用特點,很好地關注了句式的表達。首先,關注了句子表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那就是名字的秘密要和文字內(nèi)容一致,名字與動作要密切相關,不是隨便寫的。其次,關注了句子表達的外在區(qū)別。待學生知道句子內(nèi)在聯(lián)系后,吉老師又再一次引導學生,從句子的外在觀察發(fā)現(xiàn)石頭的名字,有的在句子開頭,有的在句子結尾。她還適時圈出“就說”“就更有趣了”“不用說,這就是”等詞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詞語用得不重復。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句子表達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再次,關注了句式表達的模仿運用。通過對句子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外在區(qū)別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習得了這種造句方法,吉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隨即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著文本的句式來模仿表達。學生在學習和運用中,不僅收獲了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還收獲了語言表達的技巧,更收獲了豐富的情感體驗。

2.中年級關注“段式結構”

中年級語言文字運用的特點又是什么呢?吉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中年級語言文字運用的特點是:開始以段為重點,逐步向篇章過渡,滲透篇章的寫法。重視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挖掘語言表達的現(xiàn)象來訓練。加強語言積累,促進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提升教師的課堂語言質(zhì)量,為學生提供典范的語言?!痹瓉碇心昙壉磉_和運用的重點要求是要關注“段式結構”啊。

聽了老師一席話我還是一知半解,但聽了她上三年級《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后,豁然開朗。在上這節(jié)課時,吉老師先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填空形式讓學生自由背誦;接著出示總分總的段落結構幫助學生記憶,隨后引導學生看著或者想著畫面背誦四個“有的”,最后吉老師讓學生仿照這一段的結構來改寫課文第六自然段。有的學生這樣寫:“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棲息著各種各樣的鳥。有的頭頂上長著灰色的羽毛,有的胸脯上有一撮珍珠似的小圓點,有的背上還有黃色的斑紋,有的腳上像涂上了紅色的顏料。鳥兒生活真快樂?!庇械倪@樣寫:“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棲息著各種各樣的鳥。有的鳥在樹上不停地唱著歌,有的在樹上歡蹦亂跳,有的在喂著可愛的小鳥寶貝……”還有的這樣寫:“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棲息著各種各樣的鳥。有的五顏六色,有的快樂地嘰嘰喳喳唱歌,有的飛來飛去,在做追跑的游戲,鳥兒們無憂無慮真自在?!?/p>

在這段教學中,吉老師很好地關注了中年級的構段方式。亮點之一在背誦中發(fā)現(xiàn)構段方式。吉老師以十分新穎的背誦方式直接入手,引導學生在尋求最快的記憶方法的同時尋得作者構段的方式,即總分總。一旦理清構段的方式,那么背誦的大致輪廓就已經(jīng)在學生腦海中勾勒好了。亮點之二在看想畫面中突破難點。最難背誦的就是分寫部分中的四個“有的”,吉老師巧妙地讓學生們看著或想著畫面來背誦記憶,讓抽象的文字變得形象直觀,便于記憶。亮點之三在練筆中遷移運用。學生明白了這一自然段的構段方法后,吉老師讓學生用上這樣的構段方法將鳥多這一自然段進行改寫。這樣既對文本空白處做了補充,體現(xiàn)了重視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挖掘語言表達的現(xiàn)象來訓練,又加強了語言文字運用,促進了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了運用總分總這樣一種構段方式。

3.高年級關注“篇章結構”

我們不禁要問:“那高年級表達和運用的要求又是什么呢?”吉老師這么回答:“高年級語言文字運用的特點是:挖掘、提煉文本蘊含的核心價值內(nèi)容,找準語言文字運用的切入點,學會取舍,一課一得。加強揣摩文章表達方法的學習,注重讀寫結合。不斷增強篇章意識,注重文本的整體性。語文學習要‘言’‘意’兼得。在開放的語文活動中綜合運用小學階段掌握的閱讀、習作的方法和能力?!?/p>

這是吉老師上六年級《藏戲》一課時的一段實錄:

師:從老師讀開頭的問句、你們讀的相關語句中,發(fā)現(xiàn)文章在寫法上的精妙特點了嗎?

生:后面部分都是圍繞開始的反問句來寫的。

師:那中間部分呢?

生:中間部分寫了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

師: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開頭提出的問題在后半部分課文中得到解答,中間去寫的是藏戲的形成和特色。

師:我們的單元作文是介紹風俗人情,假如是介紹江南越劇的,是不是就可以模仿這種手法呢?江南越劇有三個特點:沒有男演員,都是才子佳人,每部戲都有很多駙馬的戲份。把這三個特點融進去,仿照課文樣子表達,你們討論討論。

生:世界上有幾個劇種沒有一個男演員?世界上哪一個劇中演的都是才子佳人?世界上哪一個劇種每一部都有駙馬的角色?告訴你吧?就只一個,是浙江越劇。

師:繼續(xù)像課文一樣布局,接下來可以寫什么?

生:接下來就是寫浙江越劇的來歷,用故事的方式。

師:第三部分,也學習課文的表達特點。

生:針對上面的三個反問句,一個一個地回答。

這段實錄中吉老師向我們展示了高年級如何去關注篇章結構。學生在讀中發(fā)現(xiàn)文章的構篇方法:先排比反問句開頭,然后引出傳說故事;接著圍繞反問句進行逐個回答;緊接著吉老師創(chuàng)設了介紹江南越劇這一語用情境,讓學生口頭編寫寫作提綱。真是獨具匠心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已經(jīng)有了一個美麗的轉(zhuǎn)身,不只是從中體會到什么,而是在引導學生關注文章布局謀篇的方法,發(fā)現(xiàn)作者行文的規(guī)律,將讀與寫有效結合起來,以讀促寫,并且與單元作文緊密結合。由“教教材”變成“教材教”由“教課文”變成用課文學語言,用語言。

三、本真追求――言意兼得的教學境界

吉老師有著她自己的教學理念,有著她獨特的教學實踐,也同樣有著她自己追求的教學境界――言意兼得?!把浴保粋€是文本中的外在語言形式,另一個是文本中的內(nèi)在語言素材。所謂“意”,一指文本語言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涵、思想、情感,二指學生口語和書面語言表達中展現(xiàn)的精神世界。

吉老師的語文教學打破了一味追尋“意”的解讀,構筑起在文本語言文字叢林中走進走出、走一個來回的框架。“尋找言意兼得落腳點,設計言意兼得路線圖,展開言意兼得閱讀場,實現(xiàn)言意兼得最優(yōu)效?!薄把砸饧娴谩钡拈喿x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得知文本內(nèi)容含義,得見文本形式秘密,且運用于新的場景表達自己的心聲,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這是吉老師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所運用的事例、來加以證明觀點的主體部分學習過程。

1.舉一學習。請四位學生朗讀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事例。學生讀后發(fā)現(xiàn)四部分的內(nèi)容分別是“現(xiàn)象―質(zhì)疑―探究―真理”。

2.反三學習。從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fā)現(xiàn)鹽酸會使花瓣變紅、奧地利醫(y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zhuǎn)動的現(xiàn)象……,學習發(fā)現(xiàn)也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

3.思考為什么這三個段落都這樣寫?

學生討論后得知“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fā)現(xiàn)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成就”。而且這些事例很典型,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度。

4.學生整理說明偉大科學精神的資料。按照“現(xiàn)象―質(zhì)疑―探究―真理”這樣的順序進行組合。

如:在60多年前,魏格納發(fā)現(xiàn)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的地區(qū)都有一種蚯蚓,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是為什么?經(jīng)過反復研究,魏格納認為,那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越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情況正好說明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后來裂開分成了兩個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第6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低段;語文;有效;有趣;童心課堂

21世紀是一個關注兒童的世紀,這種關注尤其體現(xiàn)在對兒童成長過程的重要性被重新認識、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先,今天的兒童比之于過去,有濃厚的參與意識,他們熱愛自由的學習生活。今天的兒童,知識比之于過去時代的兒童,要豐富得多、現(xiàn)代得多。其次,從年齡特點看,低年級學生因年齡尚小,注意力不易穩(wěn)定、集中,意志力比較薄弱,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全神貫注,不感興趣的則心不在焉。從心理特點看,他們渴望學習知識,但感覺與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很明顯,極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nèi)容所吸引。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讲簧俳處煕]有從兒童的需要、興趣來組織學習內(nèi)容,不太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常常以自己貫有的思維,以自己的需求代替兒童的需求,最終以犧牲兒童為代價實現(xiàn)自己的預定教學目標,使得教育過程存在“成人化”的現(xiàn)象。介于以上因素,我們需要對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重新進行審視、認識,對課堂進行全面的革新,從兒童的視角挖掘、架構一種在兒童文化視野下的“新課堂”,打造一種能喚起兒童天性,回歸兒童本性的“童心課堂”。

何謂童心課堂?童心課堂就是尊重兒童的天真、純樸、活潑的生命自然狀態(tài),依歸童心,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愛,富有童趣、自由、和諧的教育情境,把屬于兒童的生活、童年幸福還給兒童的課堂,使兒童的身心在屬于他們的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釋放、張揚。

筆者以低段的教學課例為載體,就“多一些童心視角,多一些情境創(chuàng)設,多一些激勵評價,多一些趣味游戲”四方面對低段語文構建“童心飛揚”的語文課堂進行了實踐探索,力求把語文課上得“好玩”而“有效”。

一、多一些童心視角

盧梭在《愛彌兒》一文中才曾說過:“兒童是有他特有的想法、看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想法、看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想法、看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

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與我們有著巨大的差異,決定了他們對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解讀與我們的推想相差十萬八千里。因此,作為學生學習引領者的教師,為了讓每個學生從教材中最大限度地吸取營養(yǎng),就非常有必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讓孩子們來讀這個文本 ,哪些地方是他們自己可以讀懂的?估計他們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誤讀嗎?……

“用學生的身份去解讀教學內(nèi)容”,在這種意識指引下,我們會從學生的角度解讀文本,決定教學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會從學生的角度想想怎樣學才會興趣盎然,從而思考教學設計;會從學生的角度思索怎樣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與引導,讓每一個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會從學生的角度去細細地揣摩學生通過怎樣自主的言語實踐,潛心讀懂文本,去體味作者的心境……只有我們把自己當作學生,用“童心”去探知學生的想法和情感,懷著“童心”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我們才能找到適合兒童學習的最有趣、最簡便、最有效的“教”和“學”,這也應該成為我們上好課的第一步。

二、多一些情境創(chuàng)設

童心課堂是情境化的課堂。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說:“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因此,我們要從兒童生態(tài)的角度出發(fā),利用符合低段學生特點的教學手段,以圖、文、聲、像并茂的形式,向?qū)W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把學生帶進一個生動的、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中,激活童心。

1.巧用多媒體創(chuàng)情境

自從“多媒體”闖入語文課堂以來,語文課堂就變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采用直觀形象的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適時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極易吸引學生的知覺好奇,激發(fā)其內(nèi)在探求心理,激起學生的童心。

在學習第二冊《識字1》時,我將春天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景色,通過一組圖片,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展現(xiàn)在小朋友的眼前。在潺潺的流水聲中,在一張張美麗春景的欣賞中,孩子們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麗景色中。

這時,我讓小朋友們用自己積累的或者書本上的詞語來說說所看到的春天景色,孩子們的情緒馬上就調(diào)動起來。

看著柳樹發(fā)芽,桃花紅了的圖片,有孩子叫道:“柳綠花紅”。

聽著泉水“丁冬丁冬”的滴水聲,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嚷著:“泉水丁冬”……

就這樣,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的想象力被激活了,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課堂氣氛頓時也活躍了起來。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暢所欲言春天的美麗景色。

這樣的教學實踐,再次證實了贊可夫的名言:“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p>

2.事先布局創(chuàng)情境

語文課堂是充滿活力的課堂,許多讓人回味的課,正是教師善于為學生搭建平臺,喚醒了學生的體驗,才使得課堂充滿靈性,創(chuàng)意迭出。

在教學《菜園里》一課,我把各具特色的蔬菜搬到了課堂,在課堂里觸手可及。學生通過看一看、聞一聞以及摸一摸,親眼發(fā)現(xiàn)“豆角像一根繩子”、“包心菜就是卷心菜呀!”…… 在上完《菜園里》一課后,我還開展了語文活動課――“評選最受歡迎蔬菜”,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正因為我調(diào)動學生通過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文本,不僅使學生有所知,更使學生有所感。有人曾經(jīng)說過:“學生的眼睛不會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會他們學會看、聽、感覺?!币虼耍庇^形象的實物展示,把學生帶到了“菜園里”,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讓我們的課堂產(chǎn)生了活力,充滿了童趣。

3.走進生活創(chuàng)情境

課堂教學,是對課本所記錄的生活和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進行闡釋。學生要在學習中體會生活的苦與樂,感受生活的悲與喜,從中獲得生活的間接經(jīng)驗和直接經(jīng)驗。從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生活體驗越豐富,他能感悟到的語文內(nèi)涵也就越豐富。我們應當推開窗戶,讓語文課堂蕩漾著生活的氣息。在《影子》一課的教學中,我就嘗到了這樣教學的甜頭。

《影子》描寫的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但低年級的孩子對于生活現(xiàn)象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沒有別人的提醒和引導,更多的時候是視而不見。于是,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就帶著孩子們來到了操場玩一系列“影子”的活動――在“踩影子”游戲中,一群活潑的孩子在互相奔跑追逐著;在“誰的眼睛亮”觀察影子的中比賽,孩子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不少秘密――“影子有時長有時短”,“影子總是跟著我”……

這樣的語文學習是多么有趣呀!在這里,沒有了老師講解,沒有了學生正襟危坐的沉悶,讓生活的情景伴隨著語文的學習。我們感受著孩子們張揚的個性和鮮活的思維,收獲著孩子們多彩的想象和靈動的語言。

4.語言描述創(chuàng)情境

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并配上合適的音樂,創(chuàng)設出故事情境或者生活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入文本。

如在《四個太陽》引導學生朗讀“金黃的太陽送給秋天”一節(jié)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多美的果園啊。一輪金黃的太陽掛在了果園的上空,金燦燦的陽光灑在了累累的果實上,金色的落葉在微風中翩翩起舞。你能通過朗讀把這幅美麗的情景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嗎?”然后,讓學生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齊讀,很快,學生仿佛走進果實累累的秋天中,仿佛成了“那一片片落葉”,在飛舞著,在忙著邀請人們來品嘗水果的香甜。

根據(jù)兒童文化理論,“兒童文化是整體性的,兒童對同一種事物,只要有可能,他總是會調(diào)動自己所有的感官去認識和體驗。其中既有視覺的,又有聽覺的,還有動覺的。對于兒童來說,各種感覺是一體的?!庇纱丝梢姡榫车膭?chuàng)設必須是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滿足兒童需求,能激發(fā)兒童學習積極性,喚起兒童天性的,這樣才能使課堂回歸于兒童的本性。

三、多一些激勵評價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由此可見,如果能發(fā)揮好“評價”這一教學手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巧用肢體語

在課堂中,當學生的思維游離課堂學習之外時,教師就應給予適當?shù)奶嵝?。一開始,教師可以用目光告訴他上課要專心了。有的學生能察言觀色,他能讀懂教師目光中的含義,馬上能自覺聽課了。如果學生對老師的目光熟視無睹,或者根本沒有接觸到你的目光。這時老師就需要用肢體語言,敲敲他的桌子或者碰碰他的肩膀。除了對沒有認真聽講的學生需要關注之外,正在認真聽講的學生也需要老師的關注。比如老師做一個贊許的動作(豎起大拇指、摸摸學生的小腦袋……),露出一個淡淡的微笑,給予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都是在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這在無形中就吸引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課堂效率也就高了。

在文本學習過程中,我常常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帶領學生走入文本,悄然無息中影響和感染著孩子。

在《小壁虎借尾巴》中,當學到“小壁虎失去了尾巴”一段時,我便成了那只難過的小壁虎,耷拉著腦袋,皺著眉頭,一副傷心的樣子。

在學習《兩只小獅子》一文,當談到懶惰的獅子時,我夸張地、懶懶地靠在墻上,讓孩子們明白了了什么是“懶洋洋”。

美國作家門肯說過:“兒童最好的老師是本質(zhì)上富有童心的人。”在語文教學的征途上,我們都應做一個擁有童心的教師。因為只有教師融入學生的世界,用孩子的目光去解讀文本,才能用智慧呼喚童心,真正以童心關照童心。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要讓自己富有童心,就要做一位童心未泯的教師。

童心未泯的教師,仿佛是一位出色的演員,在教態(tài)上,充分發(fā)揮眼神、表情、手勢的作用,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引起孩子的共鳴,從而心領神會;童心未泯的教師,手舞足蹈、又“話”又“表”的帶領學生走入文本,悄然無息中影響和感染著孩子,使其迅速加入到愉悅而富有童趣的教學活動中來。教師的“童心未泯”就像陽光雨露,在無聲中滋潤著孩子的心田。

2.藝術來點評

如果說學生的童心是一種天真執(zhí)著的純凈,那么教師的童心則是一種教育的智慧。課堂教學是情感經(jīng)驗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過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著豐富情感和個性的人。低年級學生尤其是需要“哄”的,在教學時,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兩點:

(1)生動幽默。當個別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說:“獎他一個小鞭炮!”同學們邊拍手邊說:“砰――啪”。學生回答有創(chuàng)意時,老師說:“獎他一串小鞭炮!”同學們邊拍三次手邊說:“砰啪!砰啪!砰啪!”。當學生有進步時,老師說:“布谷鳥向你祝賀!”同學們也齊聲說:“布谷!布谷!”這樣的評價方式,形象生動,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課堂氣氛活躍,可謂一舉兩得。

(2)恰如其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既不能吝嗇自己的表揚,也不要一味為學生的回答唱贊歌。切忌對所有學生的朗讀都是以“很好!”“棒極了!”“你真行!”這樣的評價語言,學生聽多了,缺少新鮮感。尤其是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應該圍繞著教學內(nèi)容恰到好處、不露痕跡的評價,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學習《四個太陽》 “金色的太陽送給秋天”一節(jié)中,我還常常用這樣的“語言”來教學:

“生字寶寶你們都認識了,讓我們跟著生字寶寶,去秋天的果園逛一逛吧?!薄拔覐哪愕谋砬樯隙伎闯鰜砹?,你是多么喜歡金色的太陽呀!”

“轉(zhuǎn)眼間,秋天來了。一片片落葉從樹上飄下來,對我們說著:‘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小落葉們,讓我們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舞起來吧!“(配樂朗讀)

“聽了你的朗讀,我已經(jīng)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童心課堂,就要把濃濃的童趣和童真,充盈在教師所說的每句話中,流淌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每句教學評價中,課堂教學因此而變得童趣盎然,魅力難擋。

(3)童語“話”童趣。在課堂上,我還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用上這么一些話:“我能加入你們的行列嗎?”“你讀得真好,能教教我嗎?”“我們來比賽,好不好?”“哇,你的朗讀真動聽,我仿佛都看到……”在我的課上,我就是“兒童”,就是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的“同學”。

游戲進行中,我也常?!拜敗苯o他們,卻又裝作不服氣的樣子:“誰來幫幫我?”當我“反敗為勝”后,我會要求孩子們“來點掌聲呀”。

有時我還也會向?qū)W生“撒嬌”。有一次,我正在和學生們分角色朗讀課文。 其中有一學生搶讀了我的話。我就故意把嘴一撅,說:“你們搶讀我的話了,不來了!”學生馬上靜了下來,有幾個同學趕緊安慰我,“那重新來一次?!睋屪x的還不好意思地捂著嘴,偷偷笑了,我也笑了。

當一位老師用“童言”和孩子們在“互動”中學習,昭示的是一種平等、民主的教學理念,師生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彼此感受著心靈契合的愉悅,這樣 的課堂教學會顯得何等輕松!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童心課堂!

(4)合理“施”綠卡。值得一提的激勵性作法是“綠卡制度”的實施。每一次去上語文課之前,我都要檢查一下自己的口袋有沒有裝上“智多星卡”和“朗讀精彩卡”。因為,孩子們都期待獲得這兩張激勵卡。因為只要在課堂中得到有5張“精彩發(fā)言卡”或5張“智多星卡”,孩子們就可以獲得一張語文綠卡。而一張語文綠卡,可以免做一次自己認為不必要的作業(yè),或者免掉一次考試成績家長簽名,或換取一份禮物(橡皮、鉛筆、語文課外讀物),還可以換成單元測試的加分,由學生自己選擇。

“綠卡”,因為能讓孩子得到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而變得魅力四射!小小的一張“綠卡”,已經(jīng)成為打造“童心課堂”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

四、多一些趣味游戲

打造“童心課堂”的核心是游戲精神。游戲精神是一種自由創(chuàng)造的精神,游戲追求的是一種過程的快樂,它成為兒童快樂的本質(zhì)。它所關照的是兒童內(nèi)心的自由、愉悅、釋放、本真,追求的是讓兒童像兒童那樣在課堂中真實地生活。

在40分鐘的課堂學習中,低段學生是很難做到自始至終專心聽講的。而游戲化的教學過程,讓兒童在獲得愉悅感的同時,又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老師隱性的學習任務,可謂是一舉兩得。

1.識字游戲例舉

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便是識字教學。因此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許多的識字游戲,使學生玩得痛快,學得扎實。

(1)開火車。這個小游戲用于檢查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師拿生字卡,學生讀,一生一個字。游戲開始時師說:“誰的火車開起來?”;生齊說:“開起來”。 有時,還可以換一種說法,如“開飛機、開輪船、開火箭”“用眼睛開火車(老師看著誰,就由誰來讀生字)”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保持新鮮感。

(2)送卡片。學習生字時,把生字寫在用各色卡紙剪成的花、水果等形狀上(可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來剪,如《四個太陽》中,就可以把卡片剪成太陽形狀,如《兩只鳥蛋》,就把卡片做成蛋形)當學生讀正確,或者組的詞語很精彩等等,老師就可以把“生字詞語的卡片”做為獎品送給學生。

(3)編謎語或順口溜。識字教學中可以根據(jù)生字的規(guī)律、意思適當?shù)鼐幰幌马樋诹锘蛑i語?!昂套蛹尽薄叭俗谔柹稀笔恰按骸薄笆率铡本褪恰俺薄?這樣的識字游戲,讓學生能牢牢記住這些字。

(4)師生角色反串。在教學生字新詞一環(huán)節(jié)時,先讓學生自主準備,然后,請一位同學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帶著大家學。而老師,則可以坐到“小老師”的位置上,這樣的“師生反串”,激發(fā)孩子們的成就感與上進心。

(5)創(chuàng)意無極限。復習鞏固生字新詞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結合課文內(nèi)容設計出形形的游戲:如《兩只鳥蛋》中,我們帶領學生去“尋找彩蛋”(每讀出一個生字,就能找到一個彩蛋);《小熊住山洞》中,復習詞語成了“搭橋”游戲,(每讀出一個詞語,就出現(xiàn)一塊石頭,等所有的詞語都能讀出,橋就由一塊塊的石塊搭建而成)……

枯燥的復習字詞,在老師的創(chuàng)意中,常常成了學生喜歡的活動。這樣的語文課堂,無疑注入了“童心”的元素。

2.閱讀游戲例舉

當然,語文課堂上還要學習字詞句段篇的知識,體會作者的思想,內(nèi)容繁多,相對來說也較枯燥。結合低段學生的特點,將教材內(nèi)容置身于一個個游戲背景中,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學習,自我體驗,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使課堂成為兒童真正的“樂園”。

(1)當一當――“小導游”。如學習《黃山奇石》一文,在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當導游,讓小導游挑選一個景點來介紹。從“小導游”們表達清晰、語言得當?shù)慕榻B中,在孩子的一片歡笑聲中,孩子們輕輕松松地增長了知識,體驗了快樂,享受了語文學習的快樂。

(2)演一演――“角色”。例如在《數(shù)星星的孩子》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孩子們體會張衡善于觀察、刻苦鉆研的品質(zhì)。當學習到這句話的時候: “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起頭,指著天空數(shù)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shù)到了幾百顆?!?/p>

我問道:“同學們,張衡是怎樣數(shù)星星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把“坐、靠、仰、指、數(shù)”幾個表示動作的詞在課件中變成了紅色。

然后,我對學生說:“來,讓我們來學學小張衡的樣子,也來數(shù)一數(shù)星星,怎么樣?”

學生一聽,眼睛頓時一亮:“好呀!好呀?!?/p>

于是,孩子們紛紛靠在椅子背上,(或者靠著同桌)仰起頭,指著“天空”開始數(shù)“星星”:1、2、3、4、5……

數(shù)到10,有的孩子開始覺得脖子有點酸了,看看我,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只好繼續(xù)跟這同學們數(shù):“11、12、13、……”

一直數(shù)到20,我才示意停止?!巴瑢W們,你有什么感受?”

“好累呀!”“脖子都酸了。”“眼睛都快看花了?!薄?/p>

僅僅這么一“數(shù)”、一“玩”,孩子們通過切身的感受,既體會到了“坐、靠、仰、指、數(shù)”這幾個動詞的意思,又與張衡一對比,就很容易感受到張衡對星空的入迷。我想,這就是有效而有童趣的教學吧。

又如《四季》一文描寫冬季的一個句子:“冬天到了,雪人大肚子一挺說:“我就是冬天?!币荒昙壭∨笥鸦顫姾脛?,我就讓喜歡冬天的小朋友來做一做雪人大肚子一挺的樣子,從形象上感知語言的生動性,體會雪人的頑皮與神氣,再讓小朋友站起來邊做動作邊讀出雪人的頑皮與神氣。孩子們各自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體驗,讀得非常投入,非常有感情,課堂的效果妙趣橫生。

(3)做一做――課中操。每節(jié)課的中間,我們都要設計“課中操”這個環(huán)節(jié)。

如《兩只鳥蛋》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編了這樣一則兒歌:

小鳥蛋,涼涼的,

拿在手上真好玩.

小鳥蛋,不見了,

鳥媽媽,真焦急!

飛到東,飛到西,

哎呀呀,我的寶貝哪去了?

輕松有趣的課中操,巧妙地結合了課文內(nèi)容,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復習了本課所學內(nèi)容,可謂一舉兩得。

(4)玩一玩――“ 訓練點”。如《兩只鳥蛋》中有一個語言訓練點:

鳥蛋涼涼的――涼涼的鳥蛋

鳥蛋小小的――( )

小路長長的――( )

蘋果圓圓的――( )

( )――( )

我把這個訓練點通過包裝,變成了有趣的“超級變變變”的游戲,讓學生搖身一變,都成了魔術師,在興致盎然的游戲中,孩子們扎扎實實地達成了語言訓練的目標。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游戲,學生們玩得有滋有味,玩得不亦樂乎,更在趣味中探索了語文王國的奧秘,在“潤物細無聲”中享受了語文的學習。

在童心課堂的實踐過程中,在“當一當、演一演、動一動、玩一玩……”的諸多游戲中,“把游戲進行到底”這句話,我們都會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解讀。

五、成效與反思

筆者經(jīng)過這幾年的探索,力求把語文課上得“好玩”而有實效。事實表明,筆者所在班級的孩子普遍喜歡上語文課,在語文學科的競賽中,成績喜人;家長反響好,認為孩子的學業(yè)負擔輕,而學習興趣濃厚。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些七八歲的娃娃,他們用一種游戲的、童真的眼光看世界,他們最大的需要就是健康、快樂地成長,享受求知的幸福!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做一名智慧的老師,要學會融入學生的世界,從孩子的心靈,用孩子的目光共同解讀文本,用智慧呼喚童心,讓童心在課堂中飛揚。

把語文課上得“好玩”一些,不是追求課堂表面的“熱熱鬧鬧”。真正的“好玩”,是在兒童學習語文的需求真正得到滿足之時的一種愉悅感受,它是直抵心靈的,是對語文發(fā)自內(nèi)心的癡迷和激賞,是沉浸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中流連忘返的一種沉醉狀態(tài)?!昂猛妗?,它是一種境界,需要我用一生來追求。

參考文獻:

[1]劉曉東.《兒童文化與兒童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

[2]《現(xiàn)代教學》.上海教育雜志社

[3]《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

[4]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