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禹治水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第1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課前:教材解讀與兒童理解合二為一

教材解讀與兒童理解合二為一的關鍵,是在兒童的世界和教材的世界中找到關聯之處。

為了準備全國蘇教版課堂教學大賽,我選上《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研究組齊力斟酌,就是難以跳出“教師主控”這樣一個怪圈。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張老師支了一招,熟能生巧,這個“熟”不僅是文本,更重要的是對兒童的“熟讀”。熟讀兒童,是要了解孩子對文本的理解,尋找孩子自己的世界與文本世界之間的鏈接。

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學性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如何突破這一難點,張老師提醒我,“讓學生來總結評價大禹父親‘鯀’的治水方法”是兒童經驗與文本語言的鏈接點,因為兒童有關于“疏”與“堵”的具體生活經驗。這樣,我就準確地尋得了這樣一個切合點。

師:課文學到這兒,我想起了“鯀”這個人。他是禹的父親,用了“堵”的辦法。大禹為什么不用這種方法?

生:不行,因為土會變松,還會被沖走的,會引起更大的洪水。

生:因為他看到父親用“堵”的方法失敗了,他如果也用這種方法,也會失敗的。

師:(追問)那么大禹用的是怎樣的方法?

生:他用“疏”的方法。

生:他疏通,讓水從高的地方流向更低的地方。

生:(突然,一個清瘦的男孩站了起來)堵的方法不是完全錯誤的,得在“堵”的基礎上進行疏通,要疏堵結合。

師:(舉起他的手,揮向大家)真是個金點子。(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課堂就應該超越“唯師范式”,讓教材解讀與兒童理解合二為一,基于兒童的生活經驗就突破了教學難點,也使兒童與文本真正相遇,學生成了真正的探索者,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這讓我真正觸摸到了“學生有無限可能性”的實際意義,教學只有從這里開始,才會成為一種藝術,才會充滿生命的氣息。

課中:兒童的表達是教學的第二文本

此處兒童的表達是指兒童與文本對話后的感受、理解、困惑或思考。只有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讓兒童的表達成為教學的第二文本,課堂才有可能從需要走向教學目標,課堂才可能展現精彩的一幕。

如何讓兒童的表達成為教學的第二文本?看張老師執(zhí)教《牛郎織女》的片段。

生:七月七的時候,牛郎織女為什么不趁機帶著兒女回到人間去生活,還要回到原來的地方?

師: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專業(yè),如果你樂意接受的話,給你取個外號叫“牛郎織女研究專家”。(眾笑)

生:我知道為什么七月七的時候,牛郎織女相會了卻不“私奔”的原因,(哄堂大笑)因為王母很厲害,再跑,王母娘娘會再劃幾條銀河,說不定以后再也見不到了。(眾笑)

師:每年能見一次總是比沒得見要好?。〉@里有個問題,“私奔”是什么意思?現在,喜鵲,甚至天上的王母、天兵天將等都看著、都知道的情況下,這叫不叫“私奔”?

生:不叫“私奔”,叫“公奔!”(大伙笑得前俯后仰)

師:你創(chuàng)造了一個詞,但為了表達得更清楚,我建議再換個詞。

生:公開地私奔,公奔。(眾笑)

師:這樣說也行,不過要在私奔這兩個字上打個雙引號,這表示不是真正的“私奔”,而是逃跑。我們就要像他這樣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探索,這就是學習,這就是研究。我們再來研究一下:他們可以逃跑,為什么不跑呢?

兒童為本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兒童與文本相知相遇的基礎上。之所以孩子說到“私奔”,是對文本的理解不到位,而追問“私奔”,讓兒童的表達成為教學的第二文本,這是為了進一步還原文本,讓兒童成為發(fā)問、表達和思想的主體,把語言以及意義的建構還給兒童,讓兒童成為課堂的建設者、開發(fā)者、實踐者。

課后:兒童的評價是教學反思的依據

一堂課成功與否,我們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孩子的評價與建議是我們課堂教學反思的關鍵。逐漸成熟的課堂就應該踏上全面傾聽兒童、理解兒童之旅,在不斷發(fā)現與改進中生長。

張老師三上《九色鹿》,兩次傾聽孩子的心聲。第一次,引進課外名人名言與《農夫和蛇》的故事,制造矛盾沖突——你救不救調達?深入地探討了人性,課講得很深。上完后教師們議論紛紛,貶褒不一。而張老師卻是請孩子來座談,結果有一半孩子喜歡,一半孩子搞不懂。張老師只說了一句話:“一半孩子說不行,這課就不行?!?/p>

于是,張老師在梳理孩子們意見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教學。第二次試教,以“讀出表情、讀出心理、讀出見解”為基本方法,抓住“慚愧”“斥責”“懲罰”“下令”這幾個詞聯系生活,展開想象,最后也在不同的角色身上得到了不同的啟發(fā)。但遺憾的是,盡管學生學得快樂,語言落實也比較到位,但想象出來的諸如吊死調達、鞭刑等“酷刑”卻成了張老師心中的隱憂。

他再次反思,請教學生,和學生座談,有一個孩子提醒他,九色鹿肯定不會像我們這樣想。在孩子的啟發(fā)下,張老師2008年在廣東又一次展示了這一節(jié)課。很自然,在討論中還是觸及了“酷刑”,但有了多次和孩子課后的交流,有了對文本的深入研究,張老師胸有成竹地反問學生:“如果你是九色鹿,你希望國王怎樣懲罰調達?”孩子們用睿智的語言總結課堂:“我希望國王能給調達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我是九色鹿,我就懲罰他為每一個人做一件好事;我讓他跟著九色鹿,洗刷靈魂?!闭n堂上妙語連珠,掌聲不斷。我們需要不斷地向兒童學習,不斷地發(fā)現兒童,讓兒童引領我們建構、完善自身的教學。

第2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水文化 高校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20-02

一、引言

水不僅是繁衍萬物的生命之源,也是孕育人類智慧和文明的天然搖籃。水作為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生命要素[1],貫穿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始終[2],并將其內在涵育的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人類的思想意識中[3],錘煉民族性格,呼喚情感共鳴,凝聚共同記憶,形成一個觀照全人類的水文化圖騰。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文明史也可以視為一部水文化的發(fā)展史。

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與水有關的文化內容更是豐富多彩。比如,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長江作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成就了絢麗繽紛的楚國文化。因此,水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來源之一。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水文化,即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從物質層面的角度來說,水文化主要記錄了人類對于水的認識與改造,屬于人類活動實踐范疇。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對大自然的不斷認知與探索,對水文化的認識也由物質的表層提升到一種更高的精神意境,即水文化的精神層面,它主要包含了人類對水及其變化的認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種哲學思辨和審美意識[2]。

在古代漢族的神話傳說故事中,就流傳著大禹治水的傳說,記錄了大禹率領民眾,與洪水斗爭,最終戰(zhàn)勝洪水的故事,其治水的精神也受到后人的頌揚??梢哉f,大禹治水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的“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chuàng)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標志與象征。另一方面,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文明歷史發(fā)展進程中,農業(yè)生產一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水又對農業(yè)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農業(yè)灌溉需要水,而洪旱災害的頻繁發(fā)生又會給農業(yè)生產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興水利、除水害的歷史。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治水實踐中,形成了十分豐富的水文化,包括與水相關的科學、人文等方面的精神與物質水文化遺產,從一定意義上講,水文化已成為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

當今社會,水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愈發(fā)尖銳。頻繁發(fā)生的洪澇災害仍是心腹大患(即“水多”的問題),水資源短缺仍然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即“水少”的問題),日益惡化的水環(huán)境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即“水臟”的問題),水土流失和生態(tài)退化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即“水渾”的問題)。2006年,聯合國確定第14個“世界水日”的主題為“水與文化”,試圖引導各成員國認識到提高水文化知識、開展水文化教育等在解決當前水資源問題與危機中的重要性。然而,水文化在解決當前面臨的水問題方面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深入探索和研究水文化與社會發(fā)展、經濟發(fā)展等的內在關系,探討水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為解決我國目前日益突出的水問題尋求文化的支撐,這方面的工作已經越來越受到學界和業(yè)界的關注和重視。而高等院校,尤其是為水利改革和發(fā)展提供支撐的水利院校,作為水利學科發(fā)展的重鎮(zhèn)和該領域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開展專門針對水文化的宣傳和教育更是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水文化教育的內容

水文化作為一個文化體系,涵蓋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諸多方面[1]。因地域、氣候、環(huán)境等區(qū)位因素和自然稟賦的差異,世界各地所具有的水文化特征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我國開展水文化教育時,必須緊密結合我國的水情、國情和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發(fā)展進程,綜合考慮水的社會經濟屬性、哲學屬性、政治屬性、民俗屬性、藝術屬性等要素[5],深入挖掘水文化在水利改革和建設、社會經濟發(fā)展、文明進程演化等方面的影響和意義,尋找水文化在社會發(fā)展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和外部延展,這不僅能夠使得民眾可以接觸水文化、熟悉水文化、理解水文化,進而可以傳承水文化,最終能夠“以點帶面”,使得全社會逐漸認識并重視水文化在當前水利工程開發(fā)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性。

關于“水文化”的定義,學界觀點不一,因此對于“水文化”內容也沒有明確界定。但百變不離其宗,都是圍繞“人”、“水”和“自然”關系的探討??傮w來講,筆者認為,我國的水文化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水文化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意味和人生啟迪。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關于水的傳說與故事。既有廣為流傳的“大禹治水”,也有家喻戶曉的“李冰治水”,這些傳說故事得以延續(xù),不僅因為他們對水的治理有功,更歸功于他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在我國古代從春秋戰(zhàn)國到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一些詩詞歌賦中,也充斥著諸多關于水的元素,其中也可以折射和反映出水文化的發(fā)展和演化。比如,《管子:水地篇》中的“是以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談也?!薄八?,萬物莫不以生”,均將水當做萬物的本源。老子的《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痹诘兰覍W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有滋養(yǎng)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fā)生矛盾、沖突?!盾髯?勸學》說:“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薄对娊?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薄白孕湃松倌?,會當水擊三千里”等等。這其中,既有水之治理、水之道、水之德、也有水之哲學、水之精神。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加強思想教育和成長引領是大學教育不可回避的議題之一。思想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結合實際事物的講授方式,才最深入人心。在這方面,水文化教育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

(2)近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科技文明的不斷進步,我國對于水文化有了更加科學、合理和全面的認識,無論是從水文化的概念與內涵的角度,還是水文化與社會、經濟等的關系,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和高度。這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包括對水資源的認識、水法規(guī)、節(jié)水知識、水生態(tài)、水利科技等相關的諸多方面。水是人類生存發(fā)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它和其它自然資源一樣,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也同樣具有資源的“不可逆”性。尤其是支撐人類大部分生活用水的淡水資源,正呈現出一種驟減的態(tài)勢。在“節(jié)約用水”的全球呼聲中,人類開始審視自己的行為,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理念。

(3)水文化產品。這個方面可以說是以上兩類水文化內容的具體形式,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既涵蓋了以水文化為主題,開發(fā)的文學、藝術、紀念品等新的文化產業(yè)內容[5],也有在不同地區(qū)和風景區(qū)的開發(fā)中融入和結合水文化內涵,例如在諸如城市景觀設計、居民區(qū)景觀設計、碼頭改造與設計當中重視和體現水的特色,圍繞水文化,設計一些水文景點等等,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品位和藝術格調。另外,在我國古代的一些音樂、繪畫與古典園林中,也有與水文化相關的知識可供研究與宣傳,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大有裨益。

三、水文化教育的形式

水文化的教育涉及到學校、社會和水利行業(yè)3個層面的教育[6],然而,綜合來看,目前關于水文化的教育相對滯后。因此,需要整體布局、綜合考慮、統(tǒng)籌規(guī)劃,立足于前文提到的水文化教育的內容,從多個渠道、多個角度、多個方位發(fā)展水文化教育的形式,這其中既包括堅持既有的傳統(tǒng)的水文化教育方式,也要適應當前形勢,開發(fā)與發(fā)展一些新的水文化教育方法和手段。具體來說,水文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重點考慮:

(1)編撰“水文化教育”教材,開發(fā)“水文化教育”特色課程。目前,專門針對“水文化教育”的教材,尤其是專門針對高等院校學生的教材尚不是很多,需要加強對于這類教材的編撰。在全國水利專業(yè)高等院校需要開設專門介紹水文化的公共選修課程甚至是必修課程,如“水利史”課程、“水文化”課程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其它高等院校也應該開設此類課程。高等院校中也應該專門設置一些針對“水文化”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課題,通過課題項目的帶動和引領,用以激勵學生自主的學習水文化、認識水文化、弘揚水文化等。

(2)開展“水文化教育”特色實踐活動。只有將水文化教育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將水文化根植到每個人的心中。目前,在水利高等院校中,水利實習已經比較普及,在其它非水利高等院校中,也應該逐步的開展和推廣與水文化教育相關的特色實踐活動,比如參觀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工程等)、水利景觀等等,或者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等事件,組織開展水文化主題活動,以此為契機,深化人們對水的認識。在高等院校中,也可以定期開展一些與水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吸引全體師生參與,營造水文化教育的氛圍。

(3)打造特色“水文化教育”的新媒體平臺。要充分利用報紙雜志、廣播影視、網絡電信等大眾傳媒資源,注重宣傳的針對性、廣泛性、多樣性,使先進的水文化進城市、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yè)、進社區(qū)[7]。當前,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新興媒體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較之“單向直線式”的傳統(tǒng)傳播路徑,新媒體“點對點”式的網狀傳播方式,體現出超強交互力、廣泛傳播力和形象表現力。這一技術特性使新媒體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教學工具。因此,水文化教育除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外,還可以融入一些新媒體教學手段。

例如,可以專門建設水文化網站,開發(fā)特色水文化教學平臺;搭建水文化教育的微信公共平臺,專門負責維護,不定時推送與傳播有趣的水文化知識;播放關于水文化的影音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給他們留下直觀、深刻的學習印象;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辦“水文化”電子雜志、微視頻等,讓他們主動思考、主動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一味追求新媒體的“短”、“平”、“快”,而忽視了傳統(tǒng)媒體的經典和深刻??梢赃m當引導學生閱讀水文化相關的書籍和報刊。例如,曾經風靡一時的《水知道答案》,通過水不同的結晶形狀,感化人向上向善。盡管這本書的科學性備受詬病,但不可否認,它確為水文化教育帶來了新的思路。

(4)推動和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不僅要學習和熟悉中國的水文化,也要了解國外的水文化,如水政策、水法規(guī)、水治理等方面的信息,緊跟時事、與時俱進。另一方面,鼓勵老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國際活動,進一步擴大國際交流,借鑒國外水文化傳播的形式和手段,同時增強中國水文化的國際影響力[7]。

四、總結

總的來看,水文化教育影響重大,意義深遠。構建水文化教育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在觀念、體制、方式等多方面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更是應該要在水文化教育中發(fā)揮主動作用和帶頭作用,營造良好的氛圍,推動建立水文化教育,實現水文化教育的發(fā)展繁榮,提高水文化在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培養(yǎng)人們親水、愛水、節(jié)水、護水的意識,共同助力“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艾菊紅.傣族水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

[2]王海波.水文化視角下洪湖體育旅游開發(fā)與推廣的研究[D].湖北大學,2014.

[3]王娟.城市居住區(qū)景觀水文化研究[D].南昌大學,2014.

[4]羅湘萍,王偉英.水文化傳播教育新媒體平臺的構建[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4,26(4):9-12.

[5]古蘭.生態(tài)美學視域下的水文化建設[J].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第3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理念;高中老師;違紀

一、明確治班理念、目標與底線

1.理念:教會學生追求高境界做人、高品位生存,并付諸行動。這是所有市級重點高中教師共同的使命。為國家儲備科技生力軍,為社會延續(xù)與發(fā)展提供必備人才,我們責無旁貸。

2.目標:所有學生100%達二類線;力爭完成20%一類線目標;讓每一名學困生堅持不懈,考上理想職校。

3.底線:安全零事故;大型考試,班級得分不連續(xù)年級靠后;高考一類線有人;學校量化管理每月不連續(xù)低于95分;學校重大事件零失誤;給師生留下良好印象。

二、學生違紀使用關鍵詞:高壓、堵、疏

1.對“小事”高壓。班主任的主要職責是什么?能使班級全體師生正常、有序、高效地投入到教學中去。不要認為處理差生,培養(yǎng)優(yōu)生是重中之重。課堂內外學生說小話、教室吃東西、寢室違紀、值日生不認真值日,衛(wèi)生一團糟、課代表收繳作業(yè)不及時等遠比學生個人上網、打架等更為惡劣。前者影響整個團隊,擾亂正常教學秩序。后者只是個人行為。如果教室里連安靜、衛(wèi)生等都不能保證,何談求學、升學。針對小事,鐵腕政策、高壓為主。

2.個人違紀堵、疏相結合。學生有幾種主要違紀現象:玩手機、看小說、抽煙、男女同學不正常交往。如果剛性懲罰對處于叛逆期的中學生不一定能治本。他們需要的是自我反省與矯正,排除極個別學生,重大違紀堅決執(zhí)行學校違規(guī)處理辦法。對玩手機、看小說的大禹治水疏導為主,讓其主動認識到學習更重要。抽煙、不正常交往的停課,反思后寫出承諾書。

三、自己所任學科確保“中庸”

班主任的德育主陣地,從時間來看不僅是在讀報、團隊活動和晚自習時間偶爾講話,還要通過自己任教學科的課堂教學滲透來詮釋自己的各種管理理念。很難想象自己所帶學科落后而學生會相信你引導的學法;作業(yè)經常遲遲未改,學生會相信你言必行,行必果;課堂效率低下學生會相信你引領風潮,追求卓越;板書雜亂無序,學生會相信你規(guī)范書寫的言論;擠占別的學科時間,學生會相信你合理安排時間的高談。因此我堅決做到了以下幾點:(1)平和心態(tài),換位思考。從心里尊重各個層次學生,想想自己讀書時的層次,在學生作業(yè)、考試不理想時就會少一些抱怨,多一份思考;少一點批評,多一點反省。(2)備課中多備學生。學生會的讓學生講;學生不會的,可能不會的,重點講,深講。(3)講解時反映自己的“原生態(tài)”。對學生而言最難的是審題不清、不準,敢于講出自己思考該題的全貌。

四、班級管理“成人化”

1.寢室長負責制。半學期一次學生測評,結合量化管理成績,能者上。新寢室長負責挑選成員,無人選的學生,老師和家長教育后簽訂承諾書,經寢室長同意方可入住,否則家長陪讀。

2.班干部一月至少開一次民主生活會。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深層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若有違紀情況,當月解決,不留尾巴。

3.座位調整“自選”為主。

4.值周組輪換班級值日。

5.正確看待體育課與班團隊活動的作用。

五、調動班級所有任科教師的積極性

“一個好漢三個幫”,片面強調班主任的地位而忽略所有任科教師的共同打造是不合實際的,因為一天的絕大部分時間是掌握在非班主任教師手中,再好的班級構想如心態(tài)、理想、學法、習慣、人文建設……若沒有任課教師的積極參與都是紙上談兵。要正確認識學生反映出教師的課堂問題,強調學生的問題是核心,要能站在一定高度認識到這些問題是教師個人成長歷程中的必修課,多一份幫助,少一份責怪,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同時每次大型考后質量分析會開到實處,力爭化解這些問題。

六、學會欣賞鼓勵自己的學生

汽車需要加油,人的心靈更需要加油,孩子最需要的是精神財富,而不是物質財富。班主任只有發(fā)自內心地愛學生,尊重學生,欣賞學生,才能成為一個精神財富的給予者。只有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才能成為學生真正的朋友和導師。學生才愿意為你創(chuàng)造奇跡。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尋找值得贊揚的地方,哪怕在我們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時也要堅信這一點。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卑嘀魅喂ぷ?,千頭萬緒,各有高招,每個班主任都在兢兢業(yè)業(yè)中尋找各自的支點,“求”為可知也。

參考文獻:

[1]郭毅.班級管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5.

第4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思維,探究,轉變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忧笾?這樣才能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益。

    近年來,縣教育局推行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學生先學(自主探究)到教師后教(點撥)”,教學過程分為“讀(學生預習)——議(學生討論)——問(學生設計問題)——導(教師點撥)——練(學生訓練強化)”五個環(huán)節(jié),簡稱“先學后教”。希望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此教學方式固然科學有效,但在農村高中的推行卻大打折扣:“議,問”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很難實施?;谵r村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校歷史教學在教法上仍是傳統(tǒng)的單一型,即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結合為主,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這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相違背的,因為課是講給學生聽的?;诖?筆者又試用了一種對話教學:師說生思——師問生答——生答師補——師評生思的一個過程。在師生之間,在生生之間進行對話,進行交流,甚至進行片段的非正式的討論,而不必為了形式刻意地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此種對話教學對于農村的學生很適用,對提高課堂效益也是大有裨益的,同時對課堂上教師用語提出很高要求,教師用語運用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益。本文欲從教學用語視角來談談歷史教學的效益觀,也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

    H???L?霍林沃思提出的“典型的聽眾分類”。他把聽眾分為以下五個類型:⑴行人型;⑵討論—被動型;⑶精選型;⑷一致型;⑸組織型。這種聽眾分類與目前流行的三種理論流派相似:一是行為主義理論;二 是認知主義理論;三是建構主義理論。綜合上述兩種分類,可以發(fā)現,教師奉行的課程理論不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也不同,學生所經歷的思維過程和所掌握的思維方法必然也就完全不一樣?!暗湫偷穆牨姺诸悺敝械奈宸N分類和三種理論流派并不存在遞進的關系。理論上講,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群體,應設計不同的方法。以下就“典型的聽眾分類”教學用語的運用分解如下:

    一、課堂教學(教學演講)的聽眾基本上屬于一致型聽眾,同時兼有組織型聽眾的某些特點。從表面上看,這種類型的聽眾對教師來說似乎比較容易“對付”,而實際上,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之間在學習動力、自覺意識、自我約束力以及知識起點和接受能力上都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因而作為一個群體,他們實際上又帶有討論—被動型聽眾以及精選型聽眾甚至行人型聽眾的某些特征。這是需要教師特別加以注意的。首先,必須根據對學生的熟悉程度采用針對性的教學用語;其次,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隨時注意學生聽課時情緒的變化和狀態(tài)的生成,借以隨機調整自己的教學用語

    二、要使教學用語言簡意賅,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⑴抓住教材內容的實質。

    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教材內容有透徹的理解,否則,口語表達必然會重復、羅嗦,讓學生接受多余的信息,無疑加重學生的聽課負擔,增加教學的無效性。因此,言簡意賅的教學用語體現了教師對教材內容把握的深度。

    一般說來,教師抓教材內容的實質要經歷兩個階段:①對教材內容各方面的體會較為零亂,還沒有使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②將各個方面的體會聯系起來加以分析,明確教材內容的主次,去粗取精,把精要之處貫穿起來。教師在課堂上應把握教材內容的主旨,簡明扼要地交待清楚,并把自己經過反復思考才理解透徹的地方作為難點,著重提出來引導學生思考,這便是“少而精”。

    言簡意賅要求說話簡單明了,但問題的關鍵并不完全在于說得少,而在于說得精,這就要在教學中把握關鍵詞,才能抓住教材的實質。

    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錘敲打,使其中飽含的思想情操濺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

    總之,抓住教材內容的實質,講得集中,講得緊湊,引起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啟發(fā)學生圍繞教材的實質去聽講,即使說得稍長些,也不是違反言簡意賅的原則的。恰恰相反,如果離開教材內容的中心,漫無邊際地東拉西扯,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即使話語不多,那也是一種多余的信息。

    ⑵力求避免無意義的重復。

    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便于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或者對知識重點、難點重復講解說明,或者對關鍵句加以重復,這種重復起到強調重點或加深記憶的作用,這是必要的重復。

    另一種重復是毫無必要的重復,這往往造成教學用語的堆砌、繁冗和臃腫,成為用語的累贅。毫無意義的重復有兩種常見的情況,一是相同詞句的重復;二是使用不同的語句重復表現一個相同的意思。

    ⑶剔除口語雜質。

    教師用語中的口語雜質主要是指濫用語氣詞以及使用口頭禪。

    綜上所述是筆者教學過程中的不成熟的想法與點滴教學反思。歷史教學反思就是歷史教師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對教學過程與環(huán)節(jié)的思想和行為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思考和判斷,使學生獲得更充分的發(fā)展。教學反思不是簡單地回顧教學情況,而是教師對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理性思考,以尋找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并在隨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使課堂教學活動不斷趨于優(yōu)化,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法國牧師納德?蘭塞姆說過這樣一句話,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確實,如果有人能把反思提前幾十年,那他有可能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美國學者波斯納把教師的成長歸納為經驗加反思。一個人或許工作幾十年,但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幾十次重復而已。可見,反思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教學反思對于一個教師的成長,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故反思之。

    參考書目:1、《中學歷史教學法》,     于友西,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走進高中新課改》,     朱  煜,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5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 初中生;歷史教學;主動性

通過近年來,我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實踐和參與課改的反思,尤其是對如何發(fā)揮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這一主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都是以教師講為主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歷史教學顯得沒有生機、缺乏活力。要改變這樣的現狀,要首先從諸多方面做出改變,按照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要求,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原則、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等。歷史教學原則的內容具有多層次、多方位聯系性的特征,它包括:歷史發(fā)展的縱向聯系;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系;歷史發(fā)展的因果聯系;中國歷史和 世界歷史之間的聯系;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系,等等。這些聯系可以拓寬學 生的視野,使學生能更好地認識井分析歷史。

歷史教學理念要創(chuàng)新 ,理念是行為的靈魂,是創(chuàng)新的先導,教學理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tǒng)帥的作用。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尚未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應試教育沒有真正轉化為素質教育。然而,新的課程標準的人文性強調歷史教學要致力于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除了教學理念要改革創(chuàng)新之外,還要在課堂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出改變,精心設計導學案 導學案的設計要符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不需面面俱到,但要抓住重點難點,簡明 扼要, 便于學生通過預習, 對所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在合作交流、 探討新知時能知無不言, 并盡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科學分組,彰顯合作意識 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合作交流,是每堂課的重頭戲,是學生通過已學知識來探究未知 知識的關鍵所在,一要把時間還給學生,二要充分保證時間,切不能圖形式,跑過場,為了 激發(fā)學生興趣就讓學生東拉西扯,或讓學生一笑了之,或動不動就讓學生鼓掌,造出十分熱 烈的氣氛。要讓學生緊緊圍繞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關) ,認真思考,深入討論,突破重點,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達到這個目的,把全班學生 進行科學分組非常關鍵,組數不宜過多,每組八人左右為宜,根據知識底子,學生宜好壞搭 配,根據個性差異,以相投為宜,這樣便于相互幫助,合作交流。因此教師對全班學生分組 前,還有一項課外的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教師應該對班上的每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習 慣、知識底子、行為個性,甚至家庭背景都要一一了解。要想全面了解學生,教師就得平時 關心、關愛學生,多與學生平等交流,最好能與學生成為忘年之交。拓展教材內容,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化“死”的歷史為“活”的知識 橫跨各科,拓寬知識來源的渠道。

文史一家,咬文嚼字,深入淺出解讀課題也算一著?!〗滩闹械臉祟},一般涵蓋了該課的知識點,特別是有些標題中的字眼還突出了該課的重點?!∪纭断膫髯樱姨煜隆返摹凹摇薄 度龂αⅰ返摹岸Α薄段拿鞯臎_撞與交融》的“沖撞” , ,編寫歌謠,以歌導趣, “一個老太 婆殺了一只狗(犬) ,腦袋(首)拖著走(陀羅) ”的歌謠,說明印度的種姓制度,也很有趣 味,便于學生記憶。精讀詩詞,以詩牽趣,聲請并茂地朗讀蘇軾的《赤壁懷古》導入《三國 鼎立》“憶昔開元盛世時,小邑猶萬家室”導入《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在學習“寧為戰(zhàn)死鬼,不作亡國奴”時,可讓學生唱“我 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 以上種種都是好的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的方法?! 敖z綢之路”“新航道的開辟” 、 “鄧和下西洋”等可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識記歷史知識。利 用數學方面的圖表知識、統(tǒng)計知識,設置圖表,增家歷史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知識的 綜合分析能力。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日本、歐盟的經濟變化,用表格的形式向 學生說明就能讓學生一目了然,興趣倍增。至于古今中外的許多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很自然 地就會聯系到學生所學過的物理、化學等知識。縱聯生活,拉近“歷史”的距離感。

歷史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一門學科,今天的 中藥新聞也許就是明天的歷史,再遙遠的歷史也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找到縮影,一聯系現實生活,學生很自然會產生熟悉感、親切感,既便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也可讓學生悟出 做人的道理。四、開展活動,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說典故、講故事的活動能寓教于樂。成語典故蘊涵的歷史內容最為豐富。在《商鞅變法與社會革新》 這一課中涉及的典故如“負荊請罪” 、“臥薪嘗膽”“完璧歸趙” 、“徙木取信” ,如學習“史前時期的人類”可讓學生講“女媧造人”“該亞” 等神話故事,在學習“夏傳子,家天下”時,可聯系“大禹治水”的故事。演歷史小劇以戲帶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中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知識搶答賽、正反辯論賽能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臨場應變及語言表達的能力。當然這些活動的開展,可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可適當運用于課堂教學,也可單獨進行競賽活動以代替題海會戰(zhàn)?!‘斎?,歷史高效課堂的構結,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備課(最好是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教 研組集體備課),離不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更離不開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嫻熟,離不開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

第6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 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傳統(tǒng)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問題也不斷涌現出來,高中歷史課堂存在諸多的教學誤區(qū)。這些教學誤區(qū)的存在讓學生不能真正享受歷史學習的樂趣,不能扎實掌握歷史學科的基礎內容。找出高中歷史教學誤區(qū)所在,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對優(yōu)化高中歷史課堂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誤區(qū)

誤區(qū)一:本本主義,有板有眼

這一問題是當前高中歷史課堂中最為普遍的。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嚴格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敢突破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張每一節(jié)課教師都嚴格按照“組織教學--復習舊課--新課導入--內容講解---總結復習”這樣五個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很多學生都反映這樣的歷史課堂完全知道教師下一步要干什么,沒有任何的新鮮感可言。另外,這一教學方式的核心理念還是“我教你學”教師始終占據著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學習,自我個性得不到發(fā)展。

誤區(qū)二:知識為主,忽視情感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強調知識與技能的結合,強調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自己的人道主義精神。然而,這一教學理念的突破在實際歷史課堂中并沒有得到體現。很多師生依然以通過考試,獲取高分為教學的教學目標,將大量的課堂時間花費在知識講解和習題練習和記憶背誦上,學生的在技能和學習和情感培養(yǎng)上完全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和提高。

誤區(qū)三:單一評價,注重結果

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也是目前高中歷史課堂中存在一個突出問題。教師以簡單粗暴考試結果評定學生們歷史學習的表現。很多教師為了激勵學生積極學習歷史,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安排測驗,通過課堂測驗成績評定學生最近的學習表現,對學生進行賞罰。學生們因為繁重的學習和測驗苦不堪言,對歷史學習喪失了興趣,享受不到學習的喜悅。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優(yōu)化策略

策略一:豐富教學方式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傳統(tǒng)五步教學法只是前人根據當時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特點總結出來的較有普遍適應性的一種教學方式,絕不是唯一的有效教學法。尤其是面對新課程改革,各種信息技術引入課堂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就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是應當在教學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針對不同課程專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近代史一章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將現代化教學設備引入課堂,緊緊依靠教師講解學生們對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可能還不會印象深刻,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音像設備播放一些有關、的視頻,讓學生們真切感受清政府的懦弱與腐敗,外國勢力的囂張氣焰。

除了采用多媒體技術以外,教師還可以多樣化現有的教學模式,例如在教學西方各種政治制度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多段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材料找出君主立憲制和總統(tǒng)制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各個方面的區(qū)別,并且通過小組討論來完善自己的問題,最后教師組織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成果,并進行課堂總結。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策略二:注重情感培養(yǎng)

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以史為鑒,反照自身;另一方面就體現在學習歷史能夠啟迪人的心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凈化自己的心靈。因此高中歷史教學的人文絕不能僅限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而是應當注重對學生情感道德的培養(yǎng),充分體現人文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引導。例如歷史學習中經常會接觸到很多名人事跡,教師在教學這些名人名事的時候不能讓學生以了解其人了解其事為目標,而是要通過這些名人名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人。例如教師向學生介紹西漢大將軍霍去病的時候就可以把他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都不入的故事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何真正做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在教學近代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中犧牲的幾位將軍和戰(zhàn)士的感人事跡來感化學生,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最終失敗的原因在于什么,近代中國為什么會有屈辱的戰(zhàn)爭史,學習這些歷史對當今的借鑒意義何在,我們應當從中吸取什么樣的教訓等等問題。讓學生把抽象的歷史知識和人生感悟結合起來,學生才能更深感悟歷史、體會人生。

策略三:實現多樣評價

合理的評價方式能有效促進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評價方式的選擇。傳統(tǒng)的考試評價已經不適用當前教學背景。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班級的評價方式,在這過程中要尤其注意對過程和結果評價的雙向結合。例如教師在新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們更深入了解知識,就推薦學生們去看相關的歷史著作,在檢查中教師發(fā)現有的同學只是匆匆瀏覽,而有的學生看了教師推薦的書目以后收獲頗多,在課堂中大膽發(fā)表自己閱讀感受,教師就要把這些行為都納入考量范圍。除此以外,評價方式還應當對學生進步和努力做出肯定,把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課堂表現和最后的歷史測驗成績結合起來,對學生做出一個綜合的測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歷史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結束語

高中歷史教學誤區(qū)絕不僅限于筆者提到三類,很多教師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會走入一個教學誤區(qū),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歷史教師就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及時糾正教學偏誤,讓學生們真正享受歷史課堂,愛上歷史學習。

參考文獻:

[1] 房莉. 淺談歷史課堂中的“熟悉化”現象及對策[J].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09(12)

第7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王維;《輞川集》;《九歌》

王維中《輞川集》多次引用《九歌》中的詞語甚至化用其中的詩句。從這些詩歌來看,王維顯然是受到了屈原《九歌》的影響,《輞川集》與《九歌》的承繼關系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人神同一的意境模仿。

古希臘神話認為人神同源,所以在西方神話中天神即具有神的智慧又帶有人的私欲,人與神可以通婚甚至是生子,如《荷馬史詩》中的阿喀琉斯。這一在古希臘神話中常見的文學現象在我國文學源頭中卻很少見到?!渡胶=洝?、《淮南子》等典籍中,諸如女媧補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一類的神話中的人物,往往集所有美好的因素于一身?!毒鸥琛分械纳衽c我國古代的其他神話中的人物相比上是一個特例,《九歌》祭神之辭多是借巫師之口降神娛神,詩辭中時而是娛神的巫師,時而又是降下的神。即便是神降臨,也如世間的女子一般,或是等待赴約的情人,或是與凡人嬉戲玩耍,神充斥著人欲,是人性與神性的結合。同時,在《九歌》中,祭奠場面往往被屈原用香草美人裝飾的富麗華貴,“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疑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湘夫人》)百草裝飾飾的庭院,芳馨設置的廡門,鋪設出湘夫人降臨后熱鬧而美好的場面,既是人間的真實之景,又是帝子降臨的虛幻妙境。人神同一的現象在《九歌》中幾乎隨處可見。

《椒園》一詩是《輞川集》中的最后一首,也是與《九歌》聯系最為密切的一首。從題目來看,這首詩是寫一個種植花椒的園子。古人有用花椒浸酒的習慣,椒漿就是以椒浸制的酒漿,古代多用以祭神,《漢書?禮樂志》:“勺椒漿,靈已醉?!薄肮鹱鹩圩?,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欲下云中君?!泵恳粚嵲~都與《九歌》有關。其中據陳鐵民先生《王維集校注》中指出:“帝子”出自《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與佳人一起指貌美的女神;“杜若”出自《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是香草的一種;“椒漿”、“瑤席”均出自《東皇太一》“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瑤席兮玉,盍將把兮瓊芳”;云中君既是《云中君》中的云神,名豐隆。除花椒樹是眼前的實景以外,其他都是作者由椒樹引起的聯想,而“椒漿”是將椒園這個地方和《九歌》聯系起來的關鍵。詩人由椒漿聯想到祭祀神是十分順理成章的,但是這僅僅是作者無端的聯想嗎?椒園只不過是輞川之地一個小小的園子,王維在詩中對椒園的地理位置、形狀大小并未做任何描述,詩人筆下的椒園卻是如此的不同尋常。詩人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找出一系列符合情境及詩詞章法的詞語來組合成新的意境,以一種觀賞者的角度看待田園生活,顯示出超脫的文人氣息。一些詩歌中王維善于把眼前之景變換為想象之景似真似幻。這種意境的創(chuàng)造可以說是對《九歌》的有意模仿。

第二,浪漫主義手法的傳承。

王維對《九歌》意境的模仿得益于其對屈原詩歌中浪漫主義手法的傳承。楚辭是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源頭,《九歌》中充滿了大膽的夸張和離奇的想象,絢爛鮮麗。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在韻言則有屈原起于楚,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詞,卓絕一世。后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產,故曰《楚辭》。較之于《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眎文思奇幻,文采炫麗是楚辭的突出特點?!毒鸥琛贩眮y炫目濃重熱麗的景象是詩人浪漫主義想象和夸張的結果,這種手法背后世傳承。

正如劉須溪評價王維《輞川集》“首首素凈”,并不盡是平淡之語,其中不乏奇特富有氣勢者,這與《九歌》大有關聯。《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颯颯秋雨中”的“颯颯”出自《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淺淺石溜瀉”中“淺淺”出自《湘君》“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石瀨兮淺淺”則是寫沙石間流水急濺奔騰之貌。從《惘川圖》上看,輞川別業(yè)其實是一個規(guī)模不大的莊園,而其中的一條通往欹湖的小路,王維都能生發(fā)出如“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的慨嘆,可見詩人用筆之奇。所謂瀨,就是指從石沙灘上急急溜瀉的流水,欒家瀨僅是輞川欒家一地山谷的溪水,應不具有“颯颯”“淺淺”之勢,但是詩人在此的化用卻偏使其波瀾壯闊起來,顯得煞有氣勢,涌動出如楚辭中的壯麗雄渾之美。詩人流動的詩思傳承著由古而今的浪漫主義。

第三,理想與現實的精神困境。

屈原一生經歷坎坷。王維的政治熱情也曾覆滅。王維對自己的仕途曾這樣做過評價“少年識事淺,強學干名利。徒聞翟馬牛,苦無出人志。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既寡遂性歡,恐招附時累?!保ā顿洀牡芩編靻T外》)言及自己年少時躊躇滿志的求名利,久經宦海后認為做官違背自己的性情,但又害怕受到政治上的牽累,所以與屈原一樣心中矛盾重重,而這種矛盾的困境就隱藏于對《九歌》化用的詩歌之中。

《輞川集》創(chuàng)作于天寶三年到天寶十五年賊陷前,當他政治熱情減退寄情山水田園之時,看似平靜的湖面下面總是暗藏著起伏的波瀾。如《辛夷塢》一詩: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木末芙蓉”并不是王維的首創(chuàng),在屈原《九歌?湘君》中有“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一句,“木末芙蓉”應該是出自此句。據馬茂元先生在《楚辭選》中說“湘君和湘夫人為配偶,是楚國境內所專有的最大的河流之神”,《湘君》“通篇到底都是湘夫人思念湘君的語氣”。ii薜荔本是生在木上,芙蓉生在水中,楚辭中“采薜荔于水中,搴芙蓉于木末”是說在水中采薜荔,在木末摘芙蓉,暗含因所求地方不對所求未遂,愿望不能實現之意,與下面一句“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決”一道是湘夫人等不到湘君的哀怨之詞。那么再來看此時的王維,他為何單單在詩中說“木末芙蓉花”呢?李林甫事件之后,如同湘夫人久等湘君未至般絕望的王維認識到自己的政治理想破滅。如今詩人只想過如辛夷花一樣寂靜安逸的生活,可是即便是這樣的愿望,也因一些對政治的恐懼變得遙不可及,處在理想與現實交錯困境中的詩人,無法排解自己的憂愁,只能隱藏在詩歌中,因此詩歌中洋溢著一種淡淡感傷的色彩。

從文化角度來反思《輞川集》和《九歌》有深刻意義。其一,從優(yōu)美到崇高。西方學者溫克爾曼曾經評價古希臘藝術“高貴的冷漠,靜穆的偉大”?!毒鸥琛泛汀遁y川集》做到了這一點?!毒鸥琛返拿朗菑脑紭闼厍楣?jié)中積淀出來的有意味的形式。輞川諸詩也是作為典型個體的文人對自由生命意識的追求。其二,人神同一的遺落。隨著儒學的興盛,神話在這種主流思想的控制下更趨于教化的功用。古代神話是民間創(chuàng)作的匯集,像屈原這樣能夠在民間文學的基礎上改創(chuàng)民間文學并使之流傳下來的人不多見。從《輞川集》中看到《九歌》千年之后投射的影子,讓人欣慰。

注釋:

第8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改革;課堂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5-0217-02

當今社會已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大力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是時代賦予教育者的崇高使命。主席強調指出"今天,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提到關系到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yǎng)民族創(chuàng)新精神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也就是說,挖掘、強化、提高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在學會做事、做人的同時,更要學會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的需要。

教學實踐中,筆者依據現代化教育科學理論,改革傳統(tǒng)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構造出"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現代課堂教學模式,即"激趣、探究、內化、反思"等四個環(huán)節(jié)作為主要操作程序的課堂教學模式。

1.模式的含義

"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是以自主創(chuàng)新性教育理論為指導,從歷史學科特點和學生的需要出發(fā),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能力。

2.模式的特征及基礎原理的闡述

2.1構建"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現代課堂教學模式的目的,就是課堂中,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主動去探索知識,尋找規(guī)律,歸納結論,以此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獲取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經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該模式應具備以下特征:(1)從教學目標看,是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2)從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看,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統(tǒng)一"的原則,則側重于學,教學生學會學習,從而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3)從教學策略方面看,重在提倡開放性。這包括在教學方法、目的、途徑等方面都要體現出多樣性、豐富性和開放性。(4)從教學對象學生方面看,全體學生自主參與。(5)從教學關系看,民主、和諧、合作、創(chuàng)新。(6)從評價方式看,強調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評價。

2.2"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基礎原理的闡述?,F代教育理論認為,樹立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新教學觀,關注學生精神生活和發(fā)展需要,確定適合于學生主動和諧發(fā)展的活動目標;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實踐性、自由性活動為基礎的動態(tài)、開放的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新型教學環(huán)境,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具有自主性。

創(chuàng)新性學習理論認為,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兩個基本觀念是:預期性和參與性。預期性是思維超前的表現,著重引導學生為面向未來而學,使學生能有目的、獨創(chuàng)性的學習,而且能在學習上進行自我調控,積極面對人生。參與性是化個體思維為創(chuàng)造性的社會化功能的實踐,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它使學生具有人際交往的意愿和能力,能主動適應群體生活,能和集體成員相互協作、互相尊重、主動學習,能對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創(chuàng)造性學習心理學認為,要使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必須具備以下的心理品質:要有"不信"和敢于否定的精神,對傳統(tǒng)的觀念不滿足,對現成的結論不輕信;要富于幻想,敢于大膽假設;要有廣泛的興趣,對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充滿熱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高度的概括力,準確的判斷力,良好的記憶力;要有自信心、自尊心和責任心,有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

3."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策略

3.1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題)。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歷史活動是在知識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是激化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實踐證明,富有啟發(fā)的故事,聯系緊密的生活實例等,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理想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這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起重要作用。特別指出的是: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十分注意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開課就使學生入情入迷。

3.2探究(閱讀教材,探究研討)。學生既是教學對象,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本和其它資料,自我吸取,初步感知。同時,運用大量實物、圖片、模型等課程資源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打破時空界限,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問題給學生在小黑板上或投影屏幕上呈現出來。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自學教材,漸漸的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和自學能力的提高,教師應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激勵學生通過熟讀、精讀自學教材,自行提出問題。來自于學習者自身的明確目標性,會成為觸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問題提出后,依據學生情況不同分成異質自學小組,每組民主推舉一名同學負責,課題組內進行適當分工,組織答辯交流,進行過程評價。

3.3內化(鞏固練習、強化理解)。"內化"是學生理解地掌握知識的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創(chuàng)造內化的條件,加快內化的進程,提高內化的效果,是教學中必須重視并認真解決的問題。理解是內化的核心,應用是內化的深化。本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在應用中深化和擴展,掌握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練習題一般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基本題到發(fā)展題再到創(chuàng)新題,讓知識在基本題中得到鞏固,

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游帥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鐵門一中河南新安471800)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4-0218-01

新課程提倡探究學習,鼓勵學生在探究發(fā)現活動中學習,從而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fā)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思考、質疑、批判、發(fā)現、求證的過程,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發(fā)揮,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得到培養(yǎng)。

探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式的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知識的課堂教學形式,它要求教師應有很好的知識整合能力和良好的教學技巧,才能對于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適應這種開放式課堂。這一新的教學模式也說明,課程改革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性學習立足于學生是歷史學習的主體。因為沒有學生的參與,沒有師生的互動,沒有師生間共同主體意識的注入,歷史課程中的研究與探索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民主的位置,成為探究性學習活動中的一員;只有通過這種學習活動,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尊重,學生的意志才能得到體驗;只有學生從自由選擇的過程中,在獲得的學習成果中,提高了觀察力、注意力、感知能力時,探究性學習才能成為可能。

筆者抓住這次課程改革的契機,把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貫穿在歷史教學中,按照"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原則,使探究性學習真正進入了歷史課堂。

1.常規(guī)課中的探究學習

按照《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轉變教學方式,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課堂討論、辯論、編排課堂歷史劇等形式,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知識、方法和情感教育。

由于初中學生具有好動、好問、好強的心理特征,對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如大禹治水、商鞅變法、、等)、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等)、和相關史實(如唐詩宋詞元曲等)都略知一二,但還不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我結合課本上的相關內容,鼓勵他們把自己所知道的內容用討論、辯論等方式表達出來,其他同學給予補充,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秦始皇、唐太宗、武則天等一些歷史人物時,我都先鼓勵他們就自己從電視、或網絡、或課外書上所了解到的與這些人物有關的一些事來談談對歷史人物的看法,然后帶著不同的觀點進行新課程學習,最后再結合所學的知識對這些人物進行辯論評價。就在他們討論、辯論的過程中,將零散的、尚未具體化的內容形成比較完整、較全面的認識。這種盡量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進行的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最大限度上讓他們的新舊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

2.學習與探究課中的探究學習

學習與探究課是新教材中專門增加的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如在"了解身邊的歷史"一課中,我請學生對自己身邊(家庭、學校、社區(qū))的歷史進行調查,運用觀察、列表、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分析、研究、處理有效信息,從而形成對歷史的真實感受。

在學習歷史"社區(qū)歷史小調查"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從自己最熟悉和最親切的生活社區(qū)入手,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社區(qū),而每一個社區(qū)都有自己的歷史。調查的對象可以是社區(qū)的全部,也可以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如社區(qū)的幼兒園、小學,同時也可以調查自己的母校等等,建議他們通過細致的調查,了解它們對社區(qū)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從而形成對社區(qū)過去、現在、將來的認識。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從生活中體會社會的發(fā)展,也使他們在學習歷史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倡導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的過程。

3.課外活動的探究學習

第9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須充分汲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在揚棄的基礎上傳承創(chuàng)新,從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而傳統(tǒng)文學又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密不可分,目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可注重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的嵌入。傳統(tǒng)文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有其優(yōu)秀的部分,也有其糟粕之處。其中優(yōu)秀的部分是珍貴的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有效地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強大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感等方面有重要價值。合理挖掘、擷取傳統(tǒng)文學中的優(yōu)秀因子,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傳統(tǒng)文學具有深刻性、高雅性等特點,容易引起共鳴,能夠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明顯效果。

1.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人文精神的塑造是當代大學生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除了知識的學習,也需要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F今一部分大學生出現了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意識淡化、團結協作觀念差等問題。而文學具有熏陶、啟迪、塑造、促人反思的作用。文學即人學,是具有人文關懷的學問。傳統(tǒng)文學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作家作品,汲取其中的營養(yǎng)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有裨益的。首先,傳統(tǒng)文學中有憂患、進取、創(chuàng)新意識等,對加強大學生自我修養(yǎng)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盵1]其次,詩賦、詞曲、小說等傳統(tǒng)文學樣式蘊含了精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對正確人生觀的樹立有一定的影響。再次,傳統(tǒng)文學能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面對困難、挫折并戰(zhàn)勝困難、挫折的信心和勇氣。如《孟子•告子下》中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讓人明白成大事者必然要經過一番歷煉。一些文學作品滿含生存奮斗的堅毅。最后,傳統(tǒng)文學中蘊藏著豐厚的德育資源,有一定的影響力。傳統(tǒng)文學的教學與傳承,有助于學生追求真善美和誠摯的感情。尤其是對經典的感悟,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素質方面作用很大。文學“展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社會最先進分子的命運”[2],傳統(tǒng)文學富有美感,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適合隱性教育的方式。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夠開闊大學生的文化視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促進傳統(tǒng)文學研究成果的轉化、推動跨學科研究、加強學科間的有機聯系也有著一定作用。

2.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傳統(tǒng)文學包括詩歌、辭賦、詞曲、散文、駢文、小說、戲劇等。具體還包括許多小類,如詩歌有古詩、律詩、絕句、近體詩等。在傳統(tǒng)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有神話、詩經、楚辭、樂府民歌、唐傳奇、歷代詩詞、元明清戲劇、明清小說等?!拔膶W與現實生活和社會政治是密切聯系的,抒發(fā)現實所感是文學的生命?!盵3]傳統(tǒng)文學是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的產物,有些思想理念有其消極之處,這就需要批判地選擇與繼承。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彼^“詩言志”、“文以載道”,指的就是文學的啟迪功能。優(yōu)秀文學作品所關注的正是人的價值觀念和精神理念。傳統(tǒng)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摒棄說教、逐漸滲透的方式。文學作品通過描寫人的活動和情感,將行為背后的善惡與動機展現出來,最終歌頌的是崇高的情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使學生在藝術感染中接受精神的洗禮,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上古神話表現了中華民族的集體主義、艱苦奮斗、勇于抗爭等精神,如“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經典故事。屈原《離騷》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了自己的貞潔品行和崇高抱負,表達了對當時楚國的無限熱愛。《論語》有對為學、修身、立志的闡釋,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修身原則?!吨芤住酚小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進取精神,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詩歌寄寓了不同流合污的理想。曹植《白馬篇》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高尚情操。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表達了“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身處世態(tài)度。岳飛有“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深切忠告,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度龂尽酚小拔鹨詯盒《鵀橹?,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做人道理。諸葛亮有“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人生態(tài)度,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主義,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等故事蘊涵著為人處世的道理。

3.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汲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的資源,可整合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一部分。將傳統(tǒng)文學精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需要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注重挖掘人文精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1)注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是每所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傳統(tǒng)文學是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一個有效角度。加大傳統(tǒng)文學課在高校的設置比例,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傳統(tǒng)文學的教學與講授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傳統(tǒng)文學的教學,可采擷其中的經典名篇進行分析、鑒賞和解讀,充分挖掘、宣揚其中的優(yōu)秀民族精神和美德。分析傳統(tǒng)文學經典名篇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作者情感,能陶冶學生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將傳統(tǒng)文學的一些優(yōu)秀精神理念與學習、工作、生活、責任等方面聯系起來,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傳統(tǒng)文學中關于精神世界的關照、真善美的思考方面的闡釋能升華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要提倡和鼓勵學生主動閱讀和鑒賞經典,而非教條式的知識傳授?;羲闪窒壬J為:“作為中華文化精華部分的古典文學,其名著名篇凝聚著中華民族精神,閃耀著愛國主義光芒,通過研讀古典文學名著名篇以提高國民素質,實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4]在擷取傳統(tǒng)文學優(yōu)秀營養(yǎng)的過程中,要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諧的處世觀念、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審美情趣和品位。如《論語》中“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對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yǎng),養(yǎng)成理解他人、講求誠信的優(yōu)良品行有著重要作用。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情懷;周敦頤《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潔身自好的人生態(tài)度;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中崇高的民族精神,這些文學精華及其精神內核的教學,能提升學生的道德認識,提高各方面素質。傳統(tǒng)文學中蘊含明禮、誠信、慎獨、博愛等優(yōu)秀理念的作品很多。將傳統(tǒng)文學中的孝義、仁愛、誠信、平等、尊重等內核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的精粹融入到大學生的活動中,以深刻的內容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求,在校園活動中達到育人的效果。傳統(tǒng)文學所呈現的美豐富多樣,蘊含著意境的美、心靈的美等,可凈化人的心靈。將傳統(tǒng)文學的形式和要素融入到大學生的日?;顒又?,可使大學生體會到傳統(tǒng)文學所蘊含的美好內涵,激發(fā)大學生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熱情,體察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人倫親情。在校園活動中,注重以傳統(tǒng)文學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吸引和感染大學生。在演講、辯論、寫作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傳統(tǒng)文學的要素,可讓學生審視自己的人生,培養(yǎng)良好的修養(yǎng)。另外,傳統(tǒng)文學的優(yōu)秀部分可靈活地融入到其他文藝形式中進行傳承。在其中注重滲透優(yōu)秀的道德文化精神,努力營造一個有道德感染效果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讓對學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3)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注重汲取傳統(tǒng)文學的營養(yǎng)。傳統(tǒng)文學具有審美性、形象性和感染力的特質,其所蘊涵的優(yōu)秀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準則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鑒的精髓。思想政治教育分為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傳統(tǒng)文學的優(yōu)秀作品往往是文學家生活經歷、情感信念、人文情懷等的藝術化,使人能更深切地體會到自身的生命價值,引發(fā)深刻的思考,升華人的精神境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通過自然、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產生感染力,契合了隱性教育的涵義。有的經典文學作品展現了真善美的形象,能使人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對未來充滿了憧憬與期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可靈活運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學資源,致力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用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和精神感染學生,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與人為善,學會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等。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學書籍推薦給學生,使他們在閱讀中不斷體會其中的思想內涵與美好情感,達到育人的目的。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發(fā)展和演變是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基礎之上。傳統(tǒng)文學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情感表達方式、道德標準、價值理念等,是民族精神、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載體。理性與辯證是我們正確對待傳統(tǒng)文學必須采取的態(tài)度。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也是認識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并繼承這份珍貴文化遺產的自覺。

參考文獻:

[1]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聯書店,1991:4.

[2]葛蘭西.論文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23.

[3]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