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與策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與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與策略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含義就是教師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發(fā)現(xiàn)個別小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問題,借助一些有效的途徑,有針對性地給小學生灌輸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并使小學生形成自我保健和自我認識的意識,除此之外,若是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個小學生有心理問題,就應該及時對其進行開解,從而保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也是小學生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就是幫助小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讓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有所了解,并在最后成為一個身心都健康發(fā)育的人。

一、小學生健康教育的原則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表明,這項工作具有較強的科學性與實踐性,它的完成需要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教師作為這項工作中的一個關鍵角色,必須熟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從而使這項工作取得實際的效果。下面分別對三個應遵循的原則進行仔細說明。

(一)以學生為主原則

本文中所研究的對象當然是小學生了,所以,在教導的時候,應特別注意心理教育的實施應將學生作為教導的主體。教師應做到兩點:第一點,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應盡可能采取小學生所感興趣和喜愛的方式,使學生易于接受;第二點,學校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當將學生作為出發(fā)點,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應當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形式。

(二)差別化的原則

因為每個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性格也是千差萬別,因此,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都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化(個體差異),有的學生活潑開朗,性格外向,有的寡言少語,性格內向,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不能盲目、一成不變地對待,而應了解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根據(jù)其不同性格特點進行差別化的教育。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心理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個體間的差別,另一方面就是群體差別。不同年級的小學生,不只是智力上有些差別,心理上也有差別。而在相同的年級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比較相近,呈現(xiàn)出群體性的差異,因此,教師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應當仔細分辨學生整體的心理狀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教育。

(三)參與性原則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必須謹記一點,就是雙方都要參與。這一點,教師應始終保持住,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心理教育課堂上來,教師才能根據(jù)其行為舉止判斷出該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自己對學生的了解認識,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引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采用講故事或者表演的方法使年齡小的學生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來,比如教師可以講孔融讓梨的故事,為了調動學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學會謙讓的美德,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

人與人之間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彼此理解,教師要想了解自己的學生,就必須近距離地接觸學生,了解學生,與學生溝通。教師應該將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聆聽學生的訴說,用心引導學生。教師應當多組織課外活動,教師自己也參與到活動中,這些“親密接觸”會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讓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感,這樣,學生在遇到一些問題時才能和教師傾述,才能不感到生疏和別扭,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好好地為學生解開心結,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尊重愛護學生

在學校里面,師生關系是最主要的一種關系,維持好師生關系,會使學生對教師的信賴感進一步提升,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師生關系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成長環(huán)境,反之,不和諧的師生關系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給學生的成長之路帶來陰影。所以,教師在保持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切不可因為某個學生學習好就格外偏愛,或者因為某個學生的成績特別不好,就對其特別冷淡。尊重學生,就必須將學生看做是一個同自己一般的一個人,在教學行事上,教師應該從心底對學生的勞動、學生的成績、學生的隱私給予足夠的尊重,不能因為學生的年齡小,就對其產(chǎn)生輕視之心。教師只有付出足夠的耐心和尊重,進行正面的教導,尊重和關愛會使學生打開心扉,這樣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提高教師的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是由教師實施的,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在很多學校中,擔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往往是兼職的,其主要的人物是教授學生某一門課程,而不是心理教育,這也就導致教師的心理教育專業(yè)知識以及技能不健全。所以對小學生心理的了解程度遠遠不夠,這使得教師實施的心理教育總是事倍功半,有時甚至因為對學生的心理理解錯誤而對學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因此,學校應當重視教師素質的提高,提高聘請心理教師的標準,定期組織學校所有的心理教師進行交流經(jīng)驗,或者聘請名師給在校教師培訓等。另外,學校應鼓勵教師參加夜校培訓等,提高心理咨詢能力,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提供保證。

(四)學校重視心理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組織學生參加心理課程的學習,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帶入到其他的課程當中,或者是在班會上,對小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陶行知先生提出:“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的出發(fā)點?!苯】凳敲總€人都追求的目標,而“健康的另一半則是心理健康”。具體的做法,對于社會上某一現(xiàn)象進行剖析,告知學生正確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認知是非的能力,以及以健康的心態(tài)看待事物。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借助一些有效的途徑和方式給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將一些人物的英雄事跡講述給學生等,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其進取心,使心理教育取得良好成果。

(五)家長配合進行家教

在一個家庭中,小孩子第一個學習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由此可見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并且在孩子以后的成長中會一直受到影響,孩子心理的最初形成時期也是在這個時候。但是,如今,父母因為一點小事就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的事隨處可見,這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傷害和陰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特別是在農村,由于家長都是農民,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認識有限,根本不懂得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一些家長只知道使用武力強迫孩子學習;一些家長對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前者導致孩子心生恐懼心理,性格內向,后者導致孩子懶惰成性,滿身惡習。教學僅僅依靠教師是不能完的,家長也應當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部分,它既是實現(xiàn)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人才質量和人才水平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在小學生的成長中,心理健康教育所發(fā)揮的作用無法估量。學校應更加重視,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也應該使用正確的方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與學生家長積極配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質量,為實現(xiàn)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王君秋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