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手風琴文化論文:手風琴的多元化文化探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手風琴文化論文:手風琴的多元化文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手風琴文化論文:手風琴的多元化文化探討

作者:桂 彬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1、多元音樂文化中的手風琴

對于一件僅有百余年歷史、卻能在世界多元音樂文化中得到普遍使用的樂器,手風琴基于不同文化的需求及使用功能,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構成相異的文化特性。

1.1手風琴樂器的多元化發(fā)展。手風琴這個樂器本身就是一個多元音樂文化下的產物,1777年,法國傳教士彼爾?阿莫依特(PereAmiot)把中國的笙帶到了歐洲,利用笙中固定簧片通過氣流發(fā)音的原理,制造了口琴和手風琴。第一架真正的手風琴于1821年出自一個名叫弗里德里霍姆•布什曼偌姆(DhristianFriedrichBuschman)的柏林樂器工匠之手,他在手提式鍵盤的基礎上又安裝了一個可伸展的風箱,并將可顫動的自由簧片裝置在樂器內部,他將其稱之為handaeoline,并與1828年帶著它離開柏林,巡演于世界各地。1829年,威尼斯人CyrillusDannian研制出一種右手類似鋼琴鍵,左手有固定低音系統(tǒng),中間用風箱連接起來的樂器,稱之為手風琴,通常他被認為是第一個制造真正手風琴的人,也是第一個為這種樂器命名的人。在日后不斷的演變和改進中,衍生出很多不同種類的手風琴,目前傳入我國并廣泛使用的手風琴大致分為鍵鈕式手風琴、鍵盤式手風琴、雙系統(tǒng)可變換自由低音手風琴、班多鈕琴、MIDI手風琴。

1.2手風琴演奏形式的多元化發(fā)展。樂譜只是一種符號,它并不是音樂,只有經過人們用某種樂器將其變成音響后,才成為音樂,才能喚起表演者與觀眾心靈的共鳴。隨著樂器制造的改進和演奏技能的增長,手風琴的藝術空間得到了拓展,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其演奏形式也逐漸朝著多元化發(fā)展。

獨奏是手風琴演奏中的主要形式,二十世紀中葉,這一大眾化的演奏形式一直活躍在舞臺上,但是在表演形式上有了創(chuàng)新,比如近年來法國流行手風琴演奏家們,幾乎都是一人或兩人站立表演,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配以節(jié)奏明快的旋律,以全新的面貌帶給觀眾新的藝術享受,如樂曲《哥斯達黎加人》、《繆賽特風格》等。

作為伴奏樂器,隨著中國革命的歷史發(fā)展,手風琴與歷史的命運有著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箲?zhàn)時期,到處都能聽到鼓舞人心、斗志昂揚的革命歌曲,手風琴以其自身的優(yōu)勢,作為伴奏救亡歌曲的重要樂器,頻頻出現在各種宣傳演出中。在時期,手風琴作為一種便于攜帶的和聲樂器,同樣擔任起了伴奏樂器的角色,不論是在田間還是在工廠,哪里需要它,它就出現在哪里。

除了獨奏、伴奏,還有多種多樣的重奏、合奏、協(xié)奏、現代流行手風琴與電聲樂隊組合等,尤其是手風琴室內樂的發(fā)展,更加讓人耳目一新。事實上,手風琴室內樂的概念較為寬泛,通常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演奏者組成,至少包含有一架手風琴在內的小型器樂組合,其中包含手風琴重奏或手風琴與其他樂器合作的多種演奏形式。其演奏規(guī)模大于獨奏,小于交響樂隊,每一個演奏者擔當一個聲部,要求聲部織體清晰精細。由于手風琴室內樂發(fā)展歷史較短,目前其配器形式多樣,樂器組合靈活,因此在命名上有其獨自的方式,如:手風琴二重奏(兩臺手風琴);手風琴與小提琴;手風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等。隨著手風琴專業(yè)化和藝術化水平的提高,手風琴室內樂的演奏風格也正如手風琴獨奏曲所涉及的多種風格一樣,有著逐漸多元化的趨勢,幾乎涵蓋了古今中外各個時期的音樂風格,主要有民族風格,如樂曲《中國風》——為五臺手風琴、二胡而作;古典風格,如樂曲《回旋曲》(選自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現代風格,如樂曲《盤絲纏》——為手風琴、大提琴而作,《韻》——手風琴、長笛、大提琴三重奏;流行風格,如樂曲《巴黎天空下流動的塞納河水》——手風琴四重奏、《神秘賦格》——為手風琴、小提琴、大提琴、鋼琴所作。

1.3手風琴音樂應用的多元化。手風琴的活動范圍很廣,大到音樂會舞臺,小到街頭場所,都是它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它所具有的音色優(yōu)美、攜帶方便等特點,使其具有良好的社會基礎,受到專業(yè)的、業(yè)余的、院校師生、社會愛好者各方面的重視,其能量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因此,我們不能忽視社會的力量,要努力拓寬手風琴市場,走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風格。手風琴音樂在電影領域中的使用有很大的發(fā)掘空間,前景也十分廣闊。比如電影《天使愛美麗》,其主題曲便是由手風琴全程演繹的,音樂中3/4拍的節(jié)奏表現了女主角一顆堅強、熱情、善良、樂觀的心靈。在蘇聯(lián)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以手風琴悲壯持續(xù)性的頓風箱表達了對英雄女戰(zhàn)士的敬仰。另外,在一些電視廣告或者宣傳片中,也大量運用了手風琴音樂,比如上海電視臺天氣預報、中央電視臺的《第十放映室》片尾曲等等。通過挖掘手風琴自身特色,和其他各種藝術形式融合起來,使手風琴發(fā)展范圍多元化,這是今后的必經之路。

1.4教學內容多元化。

1.4.1技能教學。技能教學一般是各大院校手風琴教學的重點內容,老師們大多以一對一的授課形式教授學生技能知識,比如音色的選擇,風箱的控制,觸鍵的感覺,旋律節(jié)奏與呼吸的結合等。手風琴是簧片樂器,由于變音器的設置,手風琴在音色上變化極為豐富,變音器的使用,要根據樂曲內容和音樂風格而定,根據樂器音色而用不同的變音器以求基本接近原來的樂器音色。在推拉風箱時,左手手臂應該始終保持必要的內控力,這樣才能奏出強而不炸、弱而不虛的聲音,才能達到一種飽滿、圓潤而又剛柔相濟的音色。手指觸鍵時手腕呈圓形突出,指關節(jié)抬起,手指自然彎曲,大拇指向內自然彎曲。手指和手臂要絕對放松,自然,不能有半點僵硬,手指要堅強有力,富有彈性。除此之外,無論是普及教育還是專業(yè)化教育,手風琴教師都應該教授學生一些最基本的學琴常識,比如演奏時背部一定要挺直,不能駝背;推拉風箱時風箱呈現的是扇形,而且要保證在演奏時風箱平穩(wěn)進行;左右手的肩、臂肌肉要放松,腕部和手指要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和彈性等。

1.4.2理論教學。完備的理論知識可以讓我們在將來的實踐教學以及創(chuàng)作中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可是在現在的中國市場,手風琴的資料并不多,尤其是關于手風琴教學理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方面的書籍更是少之又少。理論與實踐應該是相結合的,兩者相輔相成,都是必不可缺的。筆者認為,手風琴理論課可以根據具體學生的人數進行安排,在高校內,可以以年級為單位,集中上課,內容上主要講授手風琴理論基礎知識,包括手風琴的發(fā)展史,發(fā)音機制,手風琴基本內部結構等。

手風琴作為伴奏樂器,在中小學課堂以及課外文娛活動中也被廣泛運用著。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適當的留出時間向學生介紹有關即興編配方面的知識,比如:常見的和弦功能、和弦的選擇、和弦的連接、常用伴奏織體、調式等等。編配理論內容可以采用集體教學的方式,將樂理、和聲、曲式分析等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相互滲透,讓學生全方位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為編配伴奏打好基礎。同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現成的伴奏譜,從中歸納總結出一些實用的規(guī)律,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培養(yǎng)學生實際綜合運用的能力。

另外,很多學生在演奏樂曲時,只是機械的完成了樂曲,其中技巧和強弱等標記都做的挺好,但就是難以打動觀眾,可是同樣的作品,有些學生卻能夠演奏的生動流暢,極富感染力。這時候教授一些表演心理學、觀眾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音樂打動別人。

1.4.3表演與實踐教學。音樂表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手風琴樂曲是需要演奏出來的,“演奏”也就意味著先“演”后“奏”,所以表演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在處理音樂情感時,要給予學生生動形象的語言,努力讓學生去理解去感受作曲家的意圖,讓學生在腦海里能浮現出各種各樣的音樂畫面,在此基礎上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音樂修養(yǎng)和表演技巧。

演奏心理素質問題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家都有同感。在琴房練琴或者面對一群非專業(yè)的同學和老師,非常放松,發(fā)揮自如,一旦登臺演出或者面對一群本專業(yè)的同學或老師,就不停的出冷汗,手指不聽使喚,甚至大面積錯音或忘譜。事實上,適度的緊張反而能讓演奏表現變佳,只怕超過緊張的“臨界點”,演奏表現則會急劇失常。演奏時,必須愛藝術遠勝于愛自己,也就是說,不怕丟臉、不怕失去尊嚴,以“把好東西分享出來”的心態(tài)演奏,并且完完全全地投入音樂就可以了。俗話說“藝高膽大”,要想有好的上臺演出能力,平日需要多準備、練習,不要只是私下偷偷練,要在人前光明正大地練,大方地邀請同學、朋友給自己回饋,甚至請他們?yōu)樽约轰浺?、錄像,這樣可以更有效客觀地評估自己,做出有利的修正。

2、結語

手風琴專業(yè)多元化的發(fā)展,對于手風琴及整個音樂藝術領域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它改變了手風琴市場的格局,滿足了人們在物質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時對文化建設的迫切需求,并且成為了當今我國手風琴事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和重心。發(fā)展手風琴多元化不僅豐富和拓展了手風琴藝術本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為整個音樂藝術增添了新的活力。盡管當前手風琴多元化還處于探索和開發(fā)階段,然而隨著手風琴演奏水平的不斷提高,手風琴專業(yè)終將成為一個系統(tǒng)的、科學的、完整的、音樂體系。我們相信,在未來的音樂發(fā)展過程中,手風琴專業(yè)多元化發(fā)展,將成為國內手風琴發(fā)展的一項偉大成果,成為展現人類智慧和心靈的藝術之窗,中國手風琴學科一定會闖出一條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具有競爭力的新路。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