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嚴寒地區(qū)保障性住房內部空間優(yōu)化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設計上還存在設計理念不完善、參考戶型缺失、不注重地域性設計等諸多問題。因此,深化保障性住房內部空間優(yōu)化設計對提高保障性住房居住品質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東北嚴寒地區(qū)保障性住房設計有其自身的地域性特征,本文以長春市保障性住房為例,對其內部空間進行設計研究,為嚴寒地區(qū)保障性住房內部空間設計提供了相關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嚴寒地區(qū);保障性住房;內部空間;優(yōu)化設計
引言
目前,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規(guī)模日益擴大,但由于保障性住房自身的特殊性,使保障性住房設計存在諸多難點,導致保障性住房內部空間設計速度過為緩慢,居住品質無法保障。保障性住房屬于小面積戶型,多為一梯多戶,普遍存在通風差、朝向差的問題。其受眾人群屬低收入家庭,居住需求具有特殊性,對住房內部空間的需求有別于其他家庭。同時,因嚴寒地區(qū)氣候環(huán)境、地理位置的差異,保障性住房內部空間設計有所不同,設計中應考慮到地域性對居住空間的影響。
1長春市保障性住房設計控制因素
1.1長春市保障性住房面積限定
目前,長春市保障性住房設計按照《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建設導則(試行)》中規(guī)定的標準執(zhí)行,其中對各套型總建筑面積及套內基本空間最小使用面積進行了限定。要求30型總建筑面積為每戶30~39m2,居住空間1-2個;40型總建筑面積為每戶40~49m2,居住空間2~3個;50型總建筑面積為每戶50~59m2,居住空間3個;60型總建筑面積為每戶60~65m2,居住空間3個。對于套內基本空間最小使用面積的規(guī)定為:30~60型均為雙人臥室≥9m2,單人臥室≥5m2,起居室≥10m2;30型廚房≥3.5m2,40~60型為≥4m2;30型、40型衛(wèi)生間≥2.5m2,50型和60型為≥3.5m2。
1.2地域性對居住需求的影響
長春市地處中國東北平原腹地,四季變化明顯,溫差大,居民家中保暖衣物多,對存儲空間需求大。作為典型的嚴寒地區(qū),長春市冬季寒冷,保障性住房普遍采用暖氣片進行采暖。因地域性,長春居民有冬儲菜和腌漬咸菜的習慣,冬儲菜和腌漬會散發(fā)難聞氣味且要求低溫保存,所以居民多將其放于陽臺或走廊。
2設計原則
長春市保障性住房是面向低收入家庭的,根據家庭構成可將入住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家庭劃分為三種,核心家庭、殘疾人家庭和老年人家庭。保障性住房因面積有限,在設計中受諸多局限,然而為了讓受眾人群切實體會到居住的愉悅感和舒適性,設計中必須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此,在設計中不但要考慮到嚴寒地區(qū)對空間設計的影響還要充分考慮到各類家庭構成對居住的需求,從實際出發(fā)精準的把握有限的空間尺度。
2.1舒適性設計原則
2.1.1空間性與舒適性
保障性住房多為一梯多戶,對室內采光和通風都有一定的影響,設計中應保證每戶至少有一個房間的日照是充足的,同時門窗洞口的開洞位置要保證室內有穿堂風。另外,應多采用像推拉門、矮墻等軟性隔斷、增強私密性。
2.1.2生活行為與舒適性
在保證使用空間基本尺度的基礎上,盡量使空間能滿足家具的多樣化布置。在有限的范圍內合理壓縮空間,增加室內儲存空間,使空間利用率達到最大,更好的滿足住戶的居住舒適度。
2.2無障礙設計原則
入住長春市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家庭中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有老年人或殘疾人,因此要充分考慮無障礙設計,建造時為安裝無障礙設施預留空間??臻g尺度要便于居住者使用拐杖和輪椅、電源和插銷的安裝要便于使用、室內照明要充足且盡量不設置地面高差。對于客廳應保證面積,對于臥室要保證南向,尤其在受光面不足時,至少保證臥室有好朝向[1]。
2.3節(jié)約性設計原則
空間的節(jié)約性設計主要從空間整合、組合式家具及零散空間利用三個方面進行。①套內空間盡可能多的賦予空間功能,為家庭功能的可拓展性提供方便;②充分利用零散空間進行收納,達到節(jié)約空間的目的。
2.4可持續(xù)性
可持續(xù)性的提出主要針對的是核心家庭。這種家庭構成基本每20~30年變換一次生命周期,從成家、養(yǎng)育、瓦解或聚合到年老至少要經歷四個變化周期。每個周期的變化都會影響核心家庭生活模式及居住需求的不同。入住保障性住房的核心家庭往往沒有更換住房的能力,這就要求保障性住房在有限的面積中能夠適應入住者家庭結構的變化。保障性住房的適應性主要是由空間的靈活性來體現的??臻g的平面布置應根據家庭各周期生活方式和家庭構成的多樣性進行調整,從而滿足居住家庭的個性化需求[2]。
2.4.1平面多樣性
為達到空間平面的多樣化,保障性住房可選用框架體系,套內空間能根據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進行適當調整,在降低建筑成本的同時也滿足了居住者的需求且便于保障房后期向商品房的轉型。
2.4.2空間分割
借助結構形式對空間多樣性的調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變更空間施工周期相對較長、便捷性相對較差,不便于短期、快速的對空間進行調整,這時就需要配合更靈活的分割空間方式??啥ㄎ粡N衛(wèi)空間,其余空間采用開敞式大空間,住戶可根據需要用隔墻、家具、簾幔來實現空間的分割。
2.4.3中性空間
相鄰空間可預留多門洞,作為拓展空間,根據居住者實際需求調整空間用途。
3設計方法
3.1合理組織內部交通空間
保障性住房因面積限制,常出現流線交叉和流線穿插空間兩種問題。在設計時應注意避免主人流線與客人流線重疊及流線設計不利對私密性的影響。同時,應避免流線對空間的分割,保證空間的完整性。
3.2合理設計門窗洞口
對于保障性住房的洞口設計不單單只滿足通風、流線的需求,還要考慮家具的擺放及空間的靈活分割。另外,可借助在墻體上開設高窗來連通空間、增加采光、加強視線。
3.3強化無障礙空間設計
3.3.1門廳
門廳空間不易設置高差,應安裝無障礙扶手且近地處要有充足照明。
3.3.2廚房、衛(wèi)生間
廚房和衛(wèi)生間應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安全性,安裝足夠的扶手和坐凳、外露直角做倒角處理、地面做好防滑、地面不設高差??臻g尺度應便于輪椅回轉,縮短操作距離。
3.3.3起居空間
起居室、臥室、餐廳內的家具擺設均應便于輪椅者使用,居室內要有充足的照明、通風,地面材料安全防滑。各空間在平面布局時,應加強各起居空間聯系,便于護理人員觀察、照顧。
3.4強化服務
陽臺設計受地域性影響,居民對服務陽臺的需求十分迫切。設計時應盡可能多的設置服務陽臺來滿足居民晾曬、冬儲、腌漬的生活需求。3.5設置多功能空間低收入家庭多帶同住情況較多,不同年齡的居住者都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為更好的滿足家庭各成員的居住需求,應在空間內設置多功能空間。然而,因保障性住房受到了面積的限制,因此在解決多功能空間的問題上,可多采用飄窗、陽臺、拉門等方式來擴張功能區(qū),從而更好的滿足家庭不同年齡、不同家庭周期對空間的需求。
4套型設計
4.1套型一
為適應在不同家庭周期中家庭成員對居住需求的改變設計出套型一。該套型可根據居住需求的變化衍生出多種平面形式。平面形式一為一室一廳,適用于家庭周期中的成家階段,家庭結構以夫妻二人為主,如圖1(a)所示。隨著家庭周期的改變,家庭成員增加,此時家庭周期發(fā)展為養(yǎng)育階段,家中對臥室的需求增加。為滿足多人口對多衛(wèi)生間的需求,可將平面形式一內的獨立衛(wèi)生間改為干濕分離式衛(wèi)生間將北面的餐廳分割為小臥室和餐廳。隨后,家庭周期將進入成長和擴張階段。此時,子女需要有獨立學習和休息的空間。為此,擴大北面臥室面積,將餐廳功能與客廳功能進行合并,從而為子女提供獨立空間。擴大后的北向臥室既可作為單人臥室兼書房如圖1(b)所示也可作為子女成家后的雙人臥室。部分家庭還存在戶代際數大的情況,此時可將南面改為兩個臥室,為多人口家庭提供多床位,并滿足家庭成員的私密性需求。
4.2套型二
該套型適用于老年人家庭和殘疾人家庭。多數老年人和肢體有殘疾的殘疾人都需要借助拐杖、輪椅等輔助工具才能行走、活動,輪椅是對使用空間要求最高的一種,因此,該套型以居住者使用輪椅為前提進行設計。設計中主要滿足輪椅使用的回轉空間,設置直徑1.5m的輪椅轉彎空間及850m的過道空間(圖2)。設置單一流線、室內無障礙設施(包括扶手、燈光、語音提示、零地面高差等),便于居住者行動?;痦椖浚杭纸ㄖ髮W城建學院教學研究課題項目(院教字20160011;GH170943)。
參考文獻
[1]催東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宅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19~26.
[2]聶兆征.當前我國新式院落住宅研究[D].統(tǒng)計大學,2006:32~42.
作者:王喬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