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小學教育審美化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教育審美化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學教育審美化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

一、正確認識審美化教學

審美化教學的審美屬性決定了其教育功能是建立在人的情感世界上的拓展。

1.訓練人的感知能力。一個人沒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就會變得對社會變化反應遲鈍,無法做出及時的應對措施。審美化教學以大量的直接感知形象為載體,充分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使感知覺敏感程度得到提高,從而達到感知覺能力提升的目的。

2.豐富人的想象能力。人類社會的變革依賴于個體想象力的共同匯聚。想象力的缺乏,使人的精神世界變成一片沙漠,社會發(fā)展變得乏力,毫無生機。在審美化教學中,豐富多彩的審美活動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活躍,在想象過程中滿足了學生學習需求,提高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社會的進步的動力。個體個性的充分發(fā)展直接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審美化教學屬于開放式教學,重視學生個性差異,促使學生在學習上,不拘泥于常規(guī),敢于求異變新,是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好的溫床。正確認識審美化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化教學技能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審美化教學性質、功能和特點的學習,能夠有效避免教學意識和教學行為在認知上的偏差。例如,學生在學習審美化教學技能時,如果沒有正確理解審美化教學是內外部審美轉化,很容易忽略教學內部結構的邏輯審美,過分強調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美化,使審美化教學變得“花拳繡腿”,成為形式上的審美化教學,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教學的價值意義。

二、教學內在結構邏輯審美技能訓練

培養(yǎng)學生審美化教學技能的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對教學內在結構邏輯審美技能的訓練。教學內在結構邏輯審美技能應用于審美化教學的設計系統(tǒng),是將教學內部結構進行邏輯清晰化,達到美化效果。教學內在結構邏輯審美技能就好像將教學內部結構設計成一個房屋模擬結構模型:模型的整體面貌應呈現(xiàn)出干凈利落的感覺,符合簡潔美;模型內部各組成部分,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構成因素就像房屋的各個房間,是緊密銜接在一起,符合縝密美;模型的整體形象體現(xiàn)出高雅別致的品味,美而不俗,符合雅致美;模型結構內部空間并不是一成不變,有著一定的百變空間,根據(jù)實際情況需求進行改裝,符合自由度美。教學內在結構邏輯審美技能,根據(jù)審美化教學引申的視點結構教學理論,

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訓練:

(一)教學內部關系邏輯清晰化

教學內部關系,包括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關系、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之間的關系等,進行關系之間的邏輯清晰化處理。邏輯清晰化從教師和學生兩條關系主線出發(fā):教師以教學目標的確定起點,連接以視點教學解析了的教學內容,隨后是延伸教學,用于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最后是用于評價教學目標達成程度的檢測教學。學生主線是以學習活動開展,從認識訓練活動,到遷移活動,最后是達標測驗活動。教師教學目標對應于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預期效果,教學內容的解析對應于學生的認識訓練活動,延伸教學對應于學生的遷移活動,檢測教學對應于學生的達標測驗活動。

(二)教學內容邏輯清晰化

教學內容邏輯清晰化是教學內在結構邏輯審美技能的核心部分,是根據(jù)教學目標作為指向,通過視點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進行解析,形成知識點、技能點和審美點三個方面的教學視點。知識點和技能點所形成的智能點是學科科學知識所解析出來的視點,一般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提煉成關鍵詞形式。審美點是以美感詞的形式出現(xiàn),是支撐教學結構審美系統(tǒng)。知能點和審美點是相互對應,相互聯(lián)系的。例如:小學語文《鳥的天堂》,其中的一個教學目標是初步體會景物動態(tài)和靜態(tài)描寫的方法。學生的初步體會是通過閱讀文章,對大榕樹的靜態(tài)和眾鳥紛飛的動態(tài)情境進行想象獲取。因此,文章中體現(xiàn)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描寫詞語作為知識點的關鍵詞,體會和想象兩個詞作為技能點關鍵詞,審美點是自然美,從自然美中分解出形象美,色彩美,動態(tài)美,聲響美,與知識點的描寫詞語相對應,如歌聲對應聲響美,應接不暇對應著動態(tài)美等。

(三)教學過程邏輯清晰化

教學過程邏輯清晰化是教學設計思路流程的步驟清晰化。整體思路主要圍繞著教學內容解析出來的教學視點進行導入、揭示、延伸、檢測和回歸五個步驟進行。作為第一階段的導入,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教學視點引出;接下來是第二階段的揭示,通過認識和訓練活動對教學視點進行強化,使學生能夠清楚明了地認知和掌握這些視點;進入到第三階段的延伸,是對教學視點進行拓展,以點引線成面構體的形式進行知識構建,從某一知識點開始,通過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延伸到另一知識點,從點與點的相連,形成知識線,再到線線相連,形成知識面,最后構成知識體;第四階段的檢測,是根據(jù)教學目的達成的程度和學生知識技能發(fā)展的程度,進行對教學視點的過程性評價,用于及時修正教學效果;第五階段的回歸,教學視點的回歸是將知識提升到理性層面,使教學設計思路呈現(xiàn)動態(tài)的循環(huán)圈,以此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教學外在形式審美技能訓練

培養(yǎng)學生審美化教學技能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外在形式審美技能訓練。教學外在形式審美技能是對教學內在結構邏輯審美以后通過外部審美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也就是將教師的整體教學設計構思由內到外以感性的方式表達,讓人可以通過感知器官得以感受,并得到情感上的滿足。教學外在形式審美技能主要應用于審美化教學的操作系統(tǒng)。外在形式審美在美學上稱之為形式美。形式美的對象要素主要指感性材質,如色彩、線條、形體和聲音等。教學外在形式審美技能就是通過形式美的構成因素和規(guī)律使審美化教學從外部呈現(xiàn)出形象、生動、豐富,自由的美學特質。

(一)創(chuàng)造和諧的審美氛圍

在教學中,如果沒有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再好的教學設計也難以有效地實施,因此,創(chuàng)造和諧的審美氛圍是審美化教學外在形式審美的必須要求,在技能的訓練上也應從這里開始。

1.師生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和諧的審美氣氛的人際關系基礎,教與學之間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良好的師生關系表現(xiàn)為相互的平等、尊重、信賴和友好,需要教師正確地傳達相關信號進行溝通。微笑是最有效的傳達方式。澳大利亞教師委員會在教師手冊的封面標上“歡迎進入一個微笑的職業(yè)”,由此可見,微笑對于教師的重要性。教師的微笑不僅讓學生感到愉悅,而且能拉近師生的心靈距離,使教師的權威強制性軟化。

2.語言。聲音是形式美的構成因素之一,教師的聲音主要通過語言方式表現(xiàn)出來。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和抑揚頓挫的聲調使教師的言語充滿著美感,讓學生在聽覺上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學生要加強普通話口語練習,并且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技巧。

3.手勢。在課堂上,教師利用手的動作和姿勢,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效對知識點強化。手勢是根據(jù)美的節(jié)奏韻律變化規(guī)律,配合語言的表達,傳遞思想感情,進行情感體驗。審美化的手勢可以使教學變得活潑生動,形象具體,感情豐富,氣氛自由,增加了形式美的表現(xiàn)張力。

4.儀表。教師的外在形象在審美教學氛圍中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審美強調和諧統(tǒng)一,在教學各元素的審美化下,假如教師的儀表是蓬頭垢臉、矯揉造作和奇裝怪異,整個教學審美氛圍將被打破,變得極為不協(xié)調,失去美感。教師儀表的形式審美要結合自身特點和場合規(guī)范,表現(xiàn)出適宜得體的個人風格。

(二)構建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

教學外在形式審美并不是獨立于教學內在結構的形式審美,必須緊扣教學設計進行,具體落實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審美讓人感到快樂和滿足,愉悅是審美最終體驗,結合小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學習活動應該是寓學于樂。游戲是以直接獲得生理和心理愉悅為主要目的的活動,因此,教學外在形式審美技能訓練以游戲為活動形式,根據(jù)學生學習的認識訓練活動、遷移活動和達標測驗活動進行。

1.認識訓練游戲活動。認識訓練活動是學生學習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活動。游戲可以使認識訓練活動擺脫傳統(tǒng)教學僵硬、缺乏生氣的重復性機械操作,讓活動更加形象、生動、豐富和自由,突顯教學外在形式審美特點。例如,小學生認識生字,可以用拼圖游戲,需要重點注意的筆畫以鮮艷顏色標出,如紅、綠和黃等,剩余筆畫以其他顏色代替,學生通過顏色的對比,加深了學習重點的認識,隨后教師將字的筆畫拆分成不同顏色的小模塊,學生再將模塊重新拼起來,達到認字訓練的效果。

2.遷移游戲活動。在審美化教學中,學生的遷移活動是以點引線成面進行知識的拓展。教學外在形式審美技能可以通過游戲活動表達出這種構思。例如,小學語文《冬天是個魔術師》中描寫冬天的情境,通過貼花瓣游戲開展,教師在黑板上畫幾個圈,圈中寫上冬天詞語,將紙質花瓣發(fā)給學生,學生在花瓣上填寫于冬天有關的詞語,比如雪、冷、白、風等,然后貼在黑板上,組成多個雪花形狀的圖案。在這個游戲中,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知識和經(jīng)驗,以冬天為點進行開放性想象,擴大知識視野范圍,使知識得到進一步延伸。

3.達標測驗游戲活動。大部分留學歐美的中國小學生對國外小學教育的共同感受就是“有好多游戲玩,沒有考試,很輕松”。其實并不是這些國家沒有“考試”,而是他們在游戲中完成了對學生的考核。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性評價形式正是審美化教學外在形式審美化的具體表現(xiàn)。比如,檢測小學生對等邊三角形的認知程度,可以借鑒找數(shù)字的網(wǎng)絡小游戲,在一幅畫中隱藏著25個等邊三角形,學生可以在限定時間找出后進行下一關,以三關為限。學生在玩游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完成了測驗,教師也通過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評價出學生的達標程度。

小學教育本科生審美化教學技能培養(yǎng)先從正確認識審美化教學開始,以此指導教學意識和教學行為,避免認知上的偏差;隨后將教學技能分為兩部分,一是從教學內在結構邏輯審美技能,二是教學外在形式審美技能。教學內在結構邏輯審美技能從教學內部結構邏輯清晰化包括教學內部關系、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訓練;而教學外在形式審美技能是從創(chuàng)造和諧的審美氛圍以及構建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進行訓練,從而達到審美化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

本文作者:高茹 單位:梧州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