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朝鮮戲劇小品的發(fā)展探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朝鮮戲劇小品的發(fā)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朝鮮戲劇小品的發(fā)展探討

任何一種藝術樣式都不可能始終保持其巔峰狀態(tài),都會有起有伏。朝鮮戲劇小品也是如此。進入21世紀,朝鮮族戲劇小品沒有以前那么紅火了,在電視或舞臺上,越來越少見能使觀眾感到興奮的戲劇小品。伴隨著文化產品的市場化,在激烈的文化市場競爭中,朝鮮族戲劇小品逐漸喪失了原有的戲劇市場。過去主動接受戲劇這一文化產品的觀眾越來越遠離戲劇市場,戲劇小品漸漸失去了演出舞臺。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朝鮮族戲劇小品的公演幾乎都要靠政府的扶持。朝鮮族戲劇小品出現了下滑趨勢,開始面臨創(chuàng)作瓶頸。

朝鮮戲劇小品徘徊的原因

市場經濟的變化、傳播途徑的單一、電視晚會的自身局限性、創(chuàng)作隊伍的變化以及觀眾審美心理的變化等都嚴重影響了戲劇小品的發(fā)展。小品進入徘徊期的重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娛樂項目的增多,如歌廳、迪廳、夜總會、茶吧以及各種健身運動場所等,將許多原來坐在家里看電視的觀眾領出家門,進行別的娛樂項目,使人們不再看或是很少看小品。再有,互聯網以其快捷、覆蓋面廣等優(yōu)勢給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造成巨大沖擊。與電視相伴并發(fā)展的小品卻沒有積極地去開辟網絡這一戰(zhàn)場,沒有主動拓展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依然以電視晚會為其生存舞臺,這樣,只能使它的前路越走越窄。

第二,電視晚會的自身局限性對電視小品的發(fā)展造成了影響。雖然小品一度以其特有的短小、明快、貼近群眾生活而贏得廣大觀眾的叫好,但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電視晚會節(jié)目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并且更為新興的電視節(jié)目不斷出現搶走了一批綜藝晚會的觀眾。同時由于電視晚會的主題限定,如“春晚被定義為關乎民心和社會穩(wěn)定的第一炮,小品也就必須以祥和、歡樂為主?!庇谑浅霈F在春晚的具有諷刺現實、針砭時弊的小品也就越來越少了。

第三,朝鮮族戲劇小品題材的庸俗化及創(chuàng)作的貧乏。小品的劇本要求很高,需要創(chuàng)作者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厚實的生活積淀,要求做到在短時間里突出主題,塑造形象,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調動觀眾的情緒,還要避免將小品變成單純的鬧劇。但由于“小品熱”來得太快,使社會文化消費對小品的需求突然膨脹起來,出現了“求”大于“供”的矛盾,小品創(chuàng)作者們?yōu)榱耸惯@種矛盾得以緩解,就更多地注意“量”的生產而忽視了“質”的提高。作品內容距大眾生活愈來愈遠,逃避現實,閉門造車,情節(jié)虛假。還有,目前的小品出現了庸俗乏味的現象,朝鮮族戲劇小品深受群眾歡迎的原因在于它的通俗化,即戲劇小品所要說的、要演的、要表現的,皆為群眾所熟悉、關心且就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人和事,因而小品的情節(jié)構思、立意內涵,大都能使觀眾易于明了,即便有寓意深刻之作,也大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然而,通俗決非就是庸俗,真正有保留價值的精品,大都是單純而不單薄,簡練而不簡陋,輕盈而不輕飄,通俗而不庸俗。但從目前某些朝鮮族戲劇小品來看,不能不說存在著一些庸俗化的傾向。如有的小品為了取悅觀眾,獲取廉價效果,故意搞噱頭,出洋相;有的小品以演員的長相為內容說長道短,沒有實質意義;有的甚至搞一些低級趣味。他們忽略了小品寓教于樂的功能和提高觀眾審美趣味及藝術鑒賞力的藝術使命。低級庸俗的小品缺乏與觀眾的坦誠相待,即便一時換得笑聲也只能構成對觀眾自尊心的傷害,使觀眾大倒胃口,不同程度地產生厭煩心理。久而久之,觀眾在接受此類小品的過程中就逐漸麻木,這種麻木對小品而言就是危機,也正是目前小品難以超越自身求得發(fā)展的障礙。同時,劇作者作為幕后英雄是默默無聞的,與臺前巨大的成功相比,他們所獲得的經濟回報是低微的,成功的小品捧紅了眾多笑星,而幕后英雄們卻得不到鮮花和掌聲,觀眾往往將成功的戲劇小品與該作品的演員聯系在一起,而忽視了劇本的創(chuàng)作者。在經濟利益和知名度的驅動下,許多小品創(chuàng)作者將目光轉向了其它體裁的創(chuàng)作,小品的創(chuàng)作人才不斷流失,出現了創(chuàng)作上的貧乏。目前,無論是小品的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

第四,朝鮮族戲劇小品應該有強烈的藝術審美特征,但現在有些小品完全是為了滿足晚會需要而侃出來的,很多作品主題先行,內容空洞,讓人難以產生共鳴。小品要回到生活中去不斷汲取營養(yǎng),反映大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如小品《打嗝》就是為了愉悅觀眾,只熱衷于廉價的噱頭,并強行添加笑料,讓人看后一笑了之,使觀眾難以產生共鳴。像《烈士證問題》這樣極具諷刺性、能夠真實反映社會不良現象的小品已經很難再看到。還出現了許多宣傳小品,為獲取利潤創(chuàng)作的一些小品。這種以中心意圖命題、人物的行為和關系單純是為中心主題服務的小品,無疑流于淺陋平庸,就事論事,過于直露,缺少內涵,就像一篇干巴巴的宣傳稿彌漫舞臺,使小品失去了應有的生氣和靈氣,盡管劇中人物慷慨激昂,但觀眾心如死水,難與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第五,朝鮮族戲劇小品產生、興盛、滯后的現象取決于觀眾的審美需求和期待視域。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知識面的拓寬,信息量的增大,人們的文化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其審美心理也產生了很大變化,加之現在有些戲劇小品總給人以平庸、單調甚至乏味的感覺,有些小品的作者缺乏生活基礎,難以開掘新的角度,創(chuàng)作的小品只是簡單地演繹一個概念或是講述一件事情,并且有些作品格調十分低俗,與人們的審美需求和期待極不相符。如2003年延邊電視臺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小品《桑拿浴》,其內容膚淺,沒有引人深思之處,更沒有體現出小品精致、簡練、鮮活、以小見大等特點,因此,觀眾現在對戲劇小品越來越失望,以至于現在小品的創(chuàng)作只是有目的的臨時創(chuàng)作,脫離了小品真正的意義。

朝鮮族戲劇小品的未來走向

當前朝鮮族戲劇小品出現滯后,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不能就此對其前景喪失信心。朝鮮族戲劇小品的滯后現象,并不意味著觀眾不喜歡小品這一藝術樣式,而是對小品有了更高的審美要求。正因如此,小品創(chuàng)作必須超越過去的創(chuàng)作模式,以嶄新的面貌亮相于觀眾面前。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下的徘徊期是小品發(fā)展的新機遇。如果要使朝鮮族戲劇小品走出困境,開創(chuàng)新的生存之路,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要建立小品創(chuàng)作隊伍。要想開展小品改革,必須有高水平的戲劇小品藝術人才。尤其作家、導演、演員是小品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當下最迫切的問題是留住既有的作家、導演和演員,防止現有人才的流失。其次就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創(chuàng)建小品創(chuàng)作隊伍,定期組織召開小品研討會和小品展演會。通過研討會對所展演的小品進行理性層次上的藝術探討,分析其優(yōu)劣,指明改革的方向;通過展演不斷探索新的小品創(chuàng)新之路;同時要定期聘請相關專家組織講座和小品創(chuàng)作座談會,不斷更新陳舊的觀念,及時了解藝術發(fā)展前沿動態(tài),努力使自己的審美觀念、戲劇觀念與當前的審美文化同步發(fā)展。只有當這個創(chuàng)作隊伍的整體水平發(fā)生質變時,戲劇小品的創(chuàng)新才有可能。此外,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年輕的小品創(chuàng)作隊伍,他們是朝鮮族戲劇小品未來的希望。

第二,創(chuàng)作精品小品。小品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已決定它的世俗性和大眾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就不能生產精品,如趙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俗得很,但它仍不失為精品。面對通俗性較高的小品,當下小品創(chuàng)作往往忽視“小中見大”。小品力求篇幅、場面、開口小,同時也要求角色數量、場次轉換少。所以選擇素材應注意選擇“平凡中見偉大”的事件和人物,而且要著力反映生活的“現在時”。其次就是要追求“平中見巧”,朝鮮戲劇小品不缺少“平凡”,但缺少“巧”,也就是說切入點選擇得不夠巧,因而造成小品平白直率,缺少迂回曲折的品味。再一個就是缺乏解決問題的巧妙手段,目前很多小品的問題是有手段不巧妙。最后要追求“俗中見雅”,當前朝鮮族小品“俗”的夠味,甚至造成小品的庸俗、媚俗,但嚴重缺乏俗雅相容的小品。小品因其小,創(chuàng)作起來比較順手,但真正創(chuàng)作符合小品美學特征的作品不亞于創(chuàng)作大型戲劇。小品創(chuàng)作不僅要研究小品的種種特征,更要研究小品獨具的創(chuàng)作技巧。只有充分掌握小品全方位的美學特征,才有望創(chuàng)作出精品。

第三,發(fā)展電視小品。隨著朝鮮族戲劇小品的衰竭,它也漸漸失去了表演舞臺,但它小巧玲瓏的藝術形態(tài)仍受電視藝術的青睞。事實上朝鮮族戲劇小品通過電視“火”起來以后才開始走紅,尤其當下戲劇小品喪失表演舞臺的狀況下,小品的今后發(fā)展首先應看好電視這一大眾媒體,創(chuàng)作精品小品通過電視媒體重新煥發(fā)大眾對小品的熱愛和關注,在與觀眾的互動中不斷完善和豐富自身。最終使小品通過暢快的笑,貼近現實生活,敢于針砭時弊,揭示人們普遍的社會心理,告別空洞無味的低廉的笑。(本文作者:韓英姬)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選范文推薦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