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西方文化論文范文

西方文化論文全文(5篇)

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西方文化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西方文化論文

英語閱讀理念中西方文化論文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閱讀的影響

文化背景與英語閱讀理解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換句話來說,是否具有相應的文化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都將會影響到自身對閱讀的理解。本文簡單舉三個例子,來闡述一下中西方文化對英語閱讀的影響。例一,在英語當中“Runalresidents”,用中國文化背景下理解,就會認為這單詞指的是在偏遠地區(qū)的經濟不富裕人。但是對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是知道住在郊區(qū)的一般都是有錢富人,因此這個單詞不可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進行翻譯。其在西方當中,這詞意思為運行居民。例二,以“LastnightIwenttovisitJohntwice”為例,這句話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昨天我去了兩趟廁所。但是如果不具備相應的西方文化背景,就很難理解“John”的意思就是“廁所”。從這也可以看出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是能夠影響到英語閱讀翻譯的。例二,“房東”這個詞在中國文化當中,是指那些將自己房屋出租給其他需要居住的人,并且從中獲得相應的報酬。但是由于中國歷史的原因,就造成對“房東”這個詞理解成指那些擁有土地然后去壓榨勞苦大眾。在西方國家,對于這個詞理解是沒有其他什么意思,就只是單純指一種身份狀態(tài)。通過上述三個例子的研究,不難知道英語背景知識是對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有著比較強影響。所以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需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對西方文化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二、加強文化背景知識來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文化知識的作用就是能夠使得閱讀理解更加方便。簡單來說,文化背景知識學習是能夠幫助學習者在閱讀理解當中提取所需的信息。這也就需要英語教學者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來加強英語閱讀理解方面訓練。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下述三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一)引導學生對西方文化的學習

想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就需要結合英語現(xiàn)有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閱讀材料本身相關的資料,將其進行合理的輸入與輸出,這樣就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理解印象。這也就需要英語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對西方文化進行學習,并且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行對比,從而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樣,這也需要英語教學者,能夠結合自己教學實踐經驗,抓住閱讀訓練當中的重點,從其閱讀中的重點來引導學生對西方文化進行學習。

(二)增加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意識

點擊查看全文

高校英語翻譯中西方文化論文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語翻譯方面的差異性

宗教文化也是眾多文化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其也會因信仰的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差異。中國的宗教門派眾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為道家、佛家和儒家這三個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義,如中國道家主張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佛教則主張佛祖則是至高無上的神,其法力無邊,這也可以從我國古代語言中明顯看出。漢語中有“天命不可違”、“借花獻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語言表達。而西方則主要以基督教為主,他們只承認上帝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其無所不能,這在西方語言中也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無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為了達到翻譯忠實原意的目的,我們必須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異性。

二、提高高校英語翻譯質量的策略

(一)導入異國文化

中西翻譯的差異性。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翻譯的認識度和理解度,教師需要在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們導入到量的異國文化。通過將英語翻譯與文化學者進行有機地結合來提高學生們英語翻譯的水平。但是特別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教師在導入異國文化的過程中要始終本著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此外,教師除了要為學生們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識外,還需要為學生們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習俗的來源。例如,英語中有“raincatsanddogs”的習語,這句話用漢語可以表述為“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譯就會理解為“下貓跟狗”,這樣就明顯偏離了翻譯的本意。這句習語主要來源于北歐的神話傳說,傳說貓跟狗對于風和雨等天氣具有很強的預測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壯如牛),但是如果單純的按照意思來理解則成了“壯如馬”了等。如果學生對于這個文化背景不了解,則會出現(xiàn)上述可笑的誤譯現(xiàn)象。

(二)介紹英漢語言結構上的差異性

英語結構區(qū)別于漢語結構,其重視主題句和主體結構的構成以及句子結構連接過渡詞的作用,并且側重用介詞和連詞來表示句子和詞組之間的邏輯關系,這種現(xiàn)象在漢語中則很少用或幾乎不用。另外,英語表述中特別忌諱重復,如果出現(xiàn)重復的問題,通常用省略、替換或代詞的形式來加以表示,但是我們漢語中常用重復來表示強調。

點擊查看全文

禮儀差異看中西方文化論文

1集體主義認同差距產生的中西方文化禮儀差異

對比中西方發(fā)展的歷史,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是鑒別中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時也是產生中西方文化禮儀的重要基礎。西方人認為:每個人有著自己的獨特身份和個性,而千萬個個性和身份獨特的人才能構成豐富多彩的世界,在西方看來,只有尊重每個人的利益,發(fā)揮每個個體的優(yōu)勢,才能夠有社會的發(fā)展,特別經常用“天助自助者”來闡述個人主義,這成為西方專有的文化符號,也成為西方文化禮儀的重要出發(fā)點。特別是在基督教的傳統(tǒng)中,對個人更是突出和強調,在不斷傳承和發(fā)展中尊重個人隱私成為西方文化禮儀中一個公允的價值觀念和基礎,而這一點也經過不斷地發(fā)展成為世界上禮儀的共識。應該看到西方文化的個人主義不等同于自私和利己,而是在尊重個人的利益與價值的同時,實現(xiàn)集體和社會的發(fā)展。在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認同上的不同出現(xiàn)了西方人特有的對家庭、友誼的不同理解,出現(xiàn)了對個人尊重的西方文化禮儀。在中國的文化和傳承中集體主義一直是廣為推崇和贊揚的美好事物,無論是孔子的仁愛思想還是墨子的兼愛思想都對集體主義有著共同的肯定與鼓勵,在中國傳統(tǒng)意識中,有集體作為基礎才能夠有個人的利益,“大河沒水小河干”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更加強調集體的奮斗,個人的成功屬于集體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鼓勵那些為了集體而做出個人利益犧牲的人。在這樣的認知條件下中國文化禮儀更加重視集體主義,往往會出現(xiàn)對集體主義的膜拜,中國文化禮儀在表現(xiàn)形式上就變得更加含蓄和謙虛,帶有強烈的“東方智慧”的風味。

2家庭觀念不同產生的中西方文化禮儀差異

西方家庭結構較為簡單,基本為“父母———孩子”的二元結構,多數(shù)老人在經濟獨立或者有自理能力時采用分開居住的方式,老人更愿意從精神和榮譽上給年輕人以指引,而很少從金錢、體力上給年輕人以幫助。而青年人認為自己代表著希望,如果跟老年人長期住在一起將會在榮譽、自尊、能力方面受到損害,因此也不會輕易組成老少幾代、親戚朋友的大家庭,這是西方社會的文化特色,同時也產生了西方文化禮儀的特點,對于西方家庭,成員被視為平等的主體,每個人有平等的發(fā)言權,因此,可以看見西方的孩子直呼祖父母的名字,而這一點在中國無疑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才是家庭幸福和家族興旺的標志,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中國家庭的結構屬于“老人———子女———孩子”三元結構,家庭成員在一起居住和生活,在家庭中年輕人對老人的尊敬和服從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家庭尊重老人的經歷、付出和指揮,老人在家里有特殊的榮譽和特權,特別是在經濟活動中,中國家庭有彼此支持和相互依賴的特點,這使得中國家庭更加重視自身的修為,避免因自身的不足和缺失,給整個家庭的其他成員帶來損貶,這就使中國家庭成為成員共同認可的單位,因此,中國家庭具有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和榮譽感。反映在中國文化禮儀上,中國更加注重“尊老愛幼”,遵循在禮儀上突出秩序,在秩序上強化尊重。

3對民族主義認同差距產生的中西方文化禮儀差異

民族主義是對民族的認可,中國歷經了5000年的風雨,中國的國家形式也是由漢族獨自建立的。我們說的社會禮儀標準也是在漢族文化的基礎上獨自建立的。漢族在歷史上通常和他們的祖先生活,在工作期間和社會的連絡用語言表達。只是表達一個微小的行動就能表明一些意義敏感的意思。當你說一半批評或僅僅說一些事物的時候,人們能了解什么。你想要說。如此當他們表達他們自己感覺的時候,人們不需要說出他們所有的意圖。在西方人中的時候,舉例來說例如美國是一個有超過二百年歷史的移民國家。然而,美國人一定清楚地表達他們想要的和需要的。只有這樣聽話者才能很好得了解。因此他們的語言一定說出他們必須說的。6結語中西方禮儀具有著鮮明的地域、歷史特色,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組成了世界禮儀體系的主流部分、在中西方的文化與歷史演進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鮮明特色的禮儀,特別是中西方文化中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觀念分歧,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主流認知不同,家庭觀念理解不同等原因,造成中西方文化禮儀存在巨大的差異。當前中西方文化、社會和經濟的交流正在加速,對于發(fā)展中的中國應該看到中西方文化禮儀的差異性,要全面認知中西方文化禮儀差異的內在因素,從而把握中西方文化禮儀差異的關鍵,進而在文化交流、社會交往和經濟交換中更好地應用中西方文化禮儀,達到對工作、學習和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作者:劉博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外語系

點擊查看全文

古典音樂西方文化論文

1古典音樂中對人文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

1.1莫扎特:維也納樂派的另一個代表人物莫扎特

在其作品中也充分繼承了海頓的風格,將大量的人文主義因素注入進了作品中。莫扎特作品的風格可用“剛柔并濟”四個字來概括,即這同樣是受意大利優(yōu)雅風格和德國的巴赫的動情風格的影響,在音樂中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運用小調進行創(chuàng)作,如他的C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K491)和d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K466)。他還吸收了巴黎的肖貝特、埃克哈德的表現(xiàn)壓抑風格的音樂。英雄性風格在莫扎特的音樂中也有體現(xiàn),這是受意大利正歌劇和格魯克歌劇的影響,其音樂具有雄辯性的特點,敘調加進伴奏,使之更富于戲劇性的緊張?zhí)攸c;音樂中運用合唱,突出其英雄氣概;主題還帶有某種宮廷氣質。莫扎特同時又是遵守傳統(tǒng)的,形成了學院派風格。帕勒斯特里那的對位風格為他提供了范本,他把對位運用得像學院學生用宗教音樂方式做的練習。薩爾茨堡當時的音樂生活是相當活躍的,而這種學院派風格尤其受到青睞,這種飽受西方古典文化熏陶的音樂風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莫扎特產生了影響,使其作品也帶有了一些人文主義的色彩。從歷史角度來說,莫扎特的音樂作品繼承了發(fā)源于古希臘時期,興起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文主義傳統(tǒng),人文主義即人本主義,莫扎特的音樂中處處蘊含了這種以人為本,關注小人物喜怒哀樂的思想。時至當今,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之所以仍然被奉為圭臬,其主要原因就是,那種超越了時代、超越了流派的人文主義內涵。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人說,莫扎特是上帝派來的音樂使者,因為只有它的音樂才能超越了時間,超越了空間,超越了文化,帶給我們靈魂上的安寧。

1.2貝多芬:眾所周知,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是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在古典音樂史上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構思寬廣、形象宏偉、感情深邃、對比鮮明,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擴充奏鳴曲式;同時由于創(chuàng)作的形象豐富多樣,運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鳴曲式又各有特點。貝多芬的其它管弦樂作品有《小提琴協(xié)奏曲》、五部鋼琴協(xié)奏曲,兩首序曲、鋼琴樂隊、合唱幻想曲、兩首小提琴與樂隊浪謾曲等。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并不屬于同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爾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并不比海頓少,他勇敢于反抗,寧愿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后,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種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yōu)樽杂珊托腋6窢帯_@也在前兩位音樂大師的基礎上,融入了更深層次的人文主義因素。不僅如此,貝多芬的作品在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所固有的人文主義元素的同時,也融入了羅馬文化中英雄主義的色彩。在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中,羅馬英雄主義文化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貝多芬內心的“英雄”形象,并不是拘泥于某一個具體歷史人物的形象,而是他心目中中的完美救世主。這位救世主并不與政治或者戰(zhàn)爭掛鉤,而是一位精神上的救世主,他要將全人類從深切的苦難中救贖。

2總結

藝術,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從廣義上講,藝術根植于文化,同時文化也以其固有的文明特性不斷地影響藝術,從而使藝術帶有鮮明的文化特征與民族特征。因此,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有著不同風格,不同特征的藝術。而音樂,也就在這飽受文明特性滋潤的文化土壤中,不斷生長,不斷繁榮。西方文化如此,東方文化乃至中華文化亦是如此??傊?,古典音樂與西方古典文化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也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其實,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各種思想產物之間互相包容,互相體現(xiàn)的例子不勝枚舉,而融合的過程即是發(fā)展的過程,正是這種互相包容的發(fā)展模式,不斷推進著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明,滾滾向前,永不停止。

點擊查看全文

英雄觀念下的中西方文化論文

一、從文學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中的英雄觀念比較

隨著歷史的推移,“英雄”這個詞語內涵得到不斷擴充,中國《古籍漢典》中將“英雄”定義為“非凡出眾的人物。指見解、才能超群出眾或領袖群眾的人”。而英雄一般都與世界的興旺存在著關系。無論是中西方文化,英雄都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氣吞山河、攻城拔寨的將軍,貌似潘安、玉樹臨風的才子,或者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文人,或是日進斗金、家財萬貫的財主都可能是人們眼中的英雄。這些英雄給后人留下了說不盡的話題,每個時期的人們都會對這些英雄形象有著不同的間接與闡釋。而下文以《奧德賽》與《西游記》兩部中西方經典文學作品為例,從文學角度比較中西方文化中英雄觀念的異同。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英雄觀念的相似之處

1.英雄漂泊的相似之處

小說《奧德賽》主要講述的是在特洛伊打完十年勝仗的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凱旋的故事,這一路上奧德修斯備受折磨,起因僅僅是由于得罪了波塞冬。因此雖然奧德修斯在大海上漂泊了十年之后,卻依然憑借自己的智慧一路降妖除魔,抵擋了各種誘惑,最終回到故鄉(xiāng)。而相比之下,小說《西游記》主要講述的是叛逆的孫悟空一路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段饔斡洝分械乃膫€主人公在外漂泊了十余年,跨過了十萬八千里長的路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縱觀兩部小說的主人公,奧德修斯和孫悟空不僅漂泊經歷相似,甚至在敘事結構與空間方面也趨于相同。兩部小說在敘事空間方面將故事發(fā)展定位在了人、神、魔的三層空間內。除此之外,作者在敘事方式上都采用了一明一暗兩條主線的方式。小說《奧德賽》中的明線是主人公奧德修斯歷經磨難在海上漂泊的故事情節(jié),而小說的暗線則是天神宙斯和美神雅典娜對于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的幫助。而在《西游記》中,唐僧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是故事的明線,而各路神仙對于他們師徒四人的幫助則是故事發(fā)展的一條暗線。由此可見,雖然創(chuàng)作者之間存在文化差異,但是在英雄觀念上存在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一般來說,這些傳奇英雄實際會表現(xiàn)出兩層意義,第一層比較容易被大家理解的是,在自然領域中遭遇到磨難象征著人類物質所存在的平凡世界與將要面臨的生存環(huán)境;而第二層含義主要表現(xiàn)的是,外來的誘惑象征著人類固有的風光旖旎的內心世界,而人們必須要經歷雙重磨難才可以收獲成熟的心智,實現(xiàn)多彩的理想。

2.女神幫助的相似之處

在希臘神話中具有多個神靈,每個人做什么都會被上天觀察到。在奧德修斯的路程中,天神宙斯一直在天上看著,每當這個英雄遭遇到磨難束手無策的時候,女神雅典娜也會及時出現(xiàn)對其伸出援手。即便奧德修斯智勇雙全,也無法斗得過海神波塞冬,只得屈服于他。孫悟空所處的世界也有諸多神靈,天上有玉皇大帝、如來佛祖,地上有妖怪、野獸、美女等。他跟隨唐僧取經的路上一直被如來關注著,每當師徒四人遭遇到困難的時候,觀音就會前來幫助。盡管孫悟空本領高超,會七十二變,但是終究無法翻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只得乖乖服從佛祖的安排,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這些英雄在經受磨難旅途中都會有一個女性神靈來幫助自己、引導自己,例如雅典娜女神和觀音娘娘。這些女神有時候會以女性面容露面,有時候會變成別的物體,象征了自然中的保護力量,就像人類幼年時期來自于母親的保護力量??藏悹栐浾f過:“這種保護力量來自于內心……這些英雄們勇敢地走下去,他逐漸會發(fā)現(xiàn)所有力量都可以被自己利用?!?/p>

點擊查看全文
相關熱門標簽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