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感恩教育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感恩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感恩教育探析

摘要:在初級教育的實施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成就,以幫助學生建立對世界的初步認知,對生活和價值觀的認知。因此,有必要整合感恩教育。筆者主要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感恩教育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對其他教師有所幫助。初級教育的階段,特別是針對于小學生而言,德育教育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感恩教育,新課程標準要求推進素質(zhì)教育和學生整體發(fā)展的培養(yǎng),學校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品德、智力、體質(zhì)等能力培養(yǎng),尤為重要的是學生的感恩教育。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和現(xiàn)實生活的內(nèi)容,深入研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感恩行為習慣的資料,對學生循序漸進地實施感恩教育。

關(guān)鍵詞:探索;感恩教育;品德教學

一、小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完善小學生的人格品質(zhì)

古往今來中外成功人士指出,能夠成功的人,都具備一顆感恩的心,都始終心存感恩之心;同時,也闡述了只有感恩才有真正的美德。當代的小學生從小就經(jīng)歷的是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競爭氣氛。此外,中國的素質(zhì)教育改革還沒有完全成功,應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自學生走入學校以來,學生就面臨著學習比賽和測試的壓力,缺乏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知恩圖報等美德,因此,往往會出現(xiàn)以個人為中心的行為,自然會得到父母和他人的照顧和幫助。對小學生表示感恩的教育,增強了他們的感恩之情,有助于增進他們對父母和老師等人的關(guān)心和幫助的理解,能夠做到感恩于父母、老師、學校、社會、國家與自然。從小懂得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尊重老師,怎么回饋母校和社會,以及如何關(guān)愛自然,是學生養(yǎng)成愛國情懷和責任心的基礎。

(二)有利于構(gòu)建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我國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提出了建設和發(fā)展和諧社會主義社會,實現(xiàn)社會和國家的民主與法治、平等與正義、誠實與友善,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國既要建設和諧的社會,不單單是社會的和諧,更為重要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靈魂之間的和諧,這些和諧的支撐點在于感恩,只有把感恩之心體現(xiàn)在和諧社會之中,才能建構(gòu)完善的和諧社會。而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要建構(gòu)和諧的社會,就必須建構(gòu)和諧的家庭,家庭成員之間必須做到互相關(guān)心、融合、感恩。大部分小學生是家庭中獨生子女,家庭對他們的期望值偏高,導致感恩教育沒有在其成長過程中實現(xiàn)有效地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增強他們的感恩之情,讓他們從生活的細節(jié)中感受到父母、祖父、祖母和其他長者的關(guān)心和愛心,以及為自己的成長而付出的努力,讓學生做到態(tài)度謙虛、溫柔,言行舉止謙遜,能主動為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通過自己的言行向長輩們表示感恩之情。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健康成長,還可以使父母和其他前輩感到滿意,從而營造濃厚而和諧的家庭氛圍。

(三)有利于建設和諧的校園氛圍

校園是社會的一部分,和諧校園的建設自然已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內(nèi)容之一。加強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對于優(yōu)化學生在校園中行為表現(xiàn)具有積極的意義。增強學生的感恩之情,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教師的辛勤工作和同學在成長中的作用,從而為學生尊重教師和關(guān)愛同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強感恩之情,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校園的了解,熱愛學校的花草樹木和公共財產(chǎn),然后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保護校園環(huán)境。此外,僅通過實施感恩教育,就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感恩的意識,真正建立健康、積極的社會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快樂的情懷,以及樂于助人的性格特點,使學生的感恩之心獲得形成。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消除學生的自私,冷漠和自卑感,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guān)系。反過來,升華了學生個人的魅力,并弘揚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因此,小學階段實施感恩教育,將促進建設和諧的校園氛圍。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感恩教育”成果浮于表面

“感恩教育”應包括三個層次:“一個是認知水平,第二個是情感水平,即感恩之情;第三個是行動水平,即回饋仁慈,給予友善?!备卸鹘逃@三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層次,自然形成了有機融合的發(fā)展趨勢。小學的“感恩教育”可以保持在低水平——懂得感恩,只懂得感恩,卻不知道如何通過行動來回報感恩。有些學生僅將父母視為感恩的對象,而無法涵蓋所有恩人;可能是由于心理原因,因行為原因而感到愧疚,為感恩和獎勵奇怪的恩人而感到羞恥;也可能是由于行為原因,使他們在心理上同意并接受了恩人,但不能表現(xiàn)在行為上?!案卸鹘逃备∮诒砻?,無法深入。

(二)家庭“感恩教育”難與學校教育同步

并不是全部課程的教科書都體現(xiàn)出感恩。一般情況下,課程開展的過程當中,利用老師的引領(lǐng),促使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和對具體知識的操作來對學校的感恩教育起到推動作用。換句話說,“感恩教育”只是小學德育中許多知識點之一。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存在,不是焦點,不是全部,并且無法執(zhí)行。在學校組織的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各種活動中,它起到了傳播和促進感恩的作用,但是在特定的操作過程中,它將不可避免地被正規(guī)化,并且教育本身的目的導致無法真正達到感恩。新的歷史階段,多數(shù)家長都會對孩子特別溺愛,部分家長并沒有對學生展開感恩教育,并且沒有對感恩教育具備的重大價值引起更多的關(guān)注,長期下來孩子將不具備感恩思想,甚至直接不利于孩子產(chǎn)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在教育方法方面,使用了更多的強制性方法,在評估標準中,學習成績成為唯一的標準。憑借良好的學習成績,可以斷定一切都進行得很好,這種家庭教育的概念使父母嚴重忽視了子女在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三)“感恩教育”實施程度參差不齊

對兒童的教育不僅僅是老師或?qū)W校的問題。同樣,對兒童的“感恩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而是由學校、家庭和社會來完成的?!案卸鹘逃币葑ヒ恢滦浴W生的認知能力和判斷力不強。他們越年輕,對教師的迷信程度就越高。教師在孩子心中的“權(quán)威”地位遠遠超過了父母。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地約束自身的言行,通過自身為兒童樹立榜樣。全部學科的教師都需要對感恩教育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不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容易讓孩子出現(xiàn)偏差。“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在兒童“感恩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顯而易見?!案卸鞴?jié)”應該從兒童時期開始。社會是一個大家庭,特別是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如此發(fā)達的情況下,社會各界應加強監(jiān)督,大力傳播積極向上的力量。此外,當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是“魚龍混雜”,一些負面的視頻和信息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生活觀和價值觀。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感恩教育的有效開展途徑

(一)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內(nèi)容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上有許多感恩之情,包括祖國的恩典,社會的恩典和父母的恩典。在新的課程標準中,需要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恩心和增加感恩教育。由于小學生的社會經(jīng)驗不夠豐富,思維和認知能力不高,因此培養(yǎng)感恩之情需要教師作為主要引導者。通過思想和道德教學,教師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公民和家庭、公民和社會責任、公民和社會道德、公民和個人道德的美德。把孝敬父母、尊師重教、感恩教育等許多內(nèi)容可以納入小學思想教育。遵守紀律和法律,文明禮貌;熱愛工作,努力工作;熱愛科學,努力學習等。例如,當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老師講授《祖國媽媽在我心中》時,根據(jù)教科書的具體內(nèi)容,老師可以教給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感恩之情,培養(yǎng)他們對家園的感恩之情,認識偉大國土,讓小學生體驗祖國母親的愛。

(二)營造各種情境進行感恩教育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來開展感恩教育。感恩的情況包括社會生活的各種情況和人際交往的情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參考或設計感恩情境。例如,一些童話、偉人的故事或帶有情感情節(jié)或生活哲學的寓言故事;讓小學生體驗感恩的情況,以說明感恩的重要性和意義。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更隱蔽的感恩情境,以使學生從感恩節(jié)的經(jīng)歷中獲得一些教育。另外,在學校、社區(qū)、家庭或社會中發(fā)生各種人際互動事件。其中許多活動都包括感恩教育。通過創(chuàng)造一種情況,學生可以親身體驗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學《伸出愛的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向一些有需要的家庭捐款。當他們遇到有需要的人時,他們應該立即伸出援手,例如幫助老人過馬路,為盲人引路,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以及做他們可以做的事情。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在的感恩之情,對他人有幫助,同時對自己也有幫助,并為小學生提供幫助通過特定情況進行感恩教育。

(三)做好感恩教育的升華:施恩工作

在感恩教育當中要積極地引領(lǐng)和支持小學生開展施恩。從一開始的感恩,到后來的施恩,產(chǎn)生了價值上的升華。施恩過程當中,小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良好的感恩思想,并且把感恩融入行動當中。這個階段校方或者教師可以引領(lǐng)學生融入與之對應的社會性活動當中。學生融入社會實踐里,讓所有學生對感恩的認知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尤其需要重視的是,開展感恩活動要融入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支持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感恩。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形成了感恩意識,與此同時,教師和家長也得到了安慰。除此之外,校方可以實施與之對應的獎勵,針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進行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支持。施恩步驟當中絕對不能只是走過場,要保證所有的小學生都能夠融入其中,這對小學生內(nèi)心情感的升華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四、總結(jié)

感恩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素質(zhì),是每個人完整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人精神生活的支柱。感恩教育是一項旨在使自己變得更好,實現(xiàn)建構(gòu)完整的自我的教育活動。本文以小學教育為例,探討和分析了近年來小學感恩教育實踐的有效性,提出了在小學學段實施感恩教育的建議,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建立感恩的體系,以實現(xiàn)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統(tǒng)一。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學習者建立良好的感恩意識和感恩習慣,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合理利用教科書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讓小學生在自己的特定生活中實現(xiàn)感恩,發(fā)現(xiàn)、學習感恩。

參考文獻

[1]李敏.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研究[J].新課程,2020(29).[2]方明.感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語文課內(nèi)外,2020,000(015):66.

[3]羅紅.在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如何滲透感恩社會教育[J].新智慧,2020,000(001):52.

[4]梁迎琴.春風化雨——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感恩之心的幾點策略[J].課程教學研究,2020,000(005):89-91.

[5]白正軍.小學生感恩教育之我見[J].科學咨詢,2020(8):107.(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中心小學)

作者:江光輝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