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老鼠教案范文

小老鼠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老鼠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老鼠教案

第1篇:小老鼠教案范文

[關鍵詞]手術;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2-200-04

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的臨床危害性較大,如不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臨床治療,將給患者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手術治療是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的常見和有效方法,手術方式也各種各樣,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髓內固定、髓外固定等。本研究為進一步探討不同手術方案治療老年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選擇了我院收治的34例老年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髓內固定術治療、倒置LISS術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患者34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收治時間在2012年3月-2015年4月,3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7例,研究方案經(jīng)倫理委員會通過。

實驗組17例均經(jīng)CT、MRI及X線診斷確診為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年齡66-95歲,平均(74.3±7.1)歲,男女比值為10:7。

對照組17例均經(jīng)CT、MRI及x線診斷確診為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年齡64~93歲,平均(73.5±7.2)歲,男女比值為11:6。

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構成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jīng)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2)年齡>60歲的老年患者;(3)骨折前可獨立行走,下肢功能正常;(4)臨床資料完整,對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具有知情權。

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嚴重病變的患者;(2)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的患者;(3)手術禁忌患者;(4)1年內伴有下肢外傷史或者手術史的患者;(5)年齡

1.3方法

1.3.1對照組采取倒置LISS術治療 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在股骨大轉子外5cm處作皮膚切口,使用鈍性分離法分離出接骨板通道,并將對側LISS鋼板倒置插入通道內,透視定位后,打入第1枚導針,確保導針位于股骨頸的正中央,在股骨頸下的三分之一處,將第2枚導針打入接骨板遠端,以起到固定作用,接骨板提拉至股骨表面,之后使用微創(chuàng)經(jīng)皮鋼板內固定術,將3~4枚螺釘打入遠端,在近端打入4~5枚螺釘,以起到固定作用,手術結束后,放置常規(guī)的引流管,并逐層關閉切口。當引流量

1.3.2實驗組采取髓內固定術治療 指導患者仰臥于手術床上,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麻醉和消毒后,將臀部抬高至15°~20°,使用足牽引器將足部固定于恰當?shù)奈恢?,通過c型x射線機對患者進行復位,在股骨大轉子后外側和大轉子基底下側的6-7cm處作切口,暴露患者的骨折部位和股骨大轉子部位,清除瘀血后,對骨塊進行復位處理,對小轉子內后側、內側的游離骨組織進行解剖復位,使用股骨近端髓內釘進行髓內固定。

1.4評價標準

對經(jīng)不同臨床治療后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髖功能恢復評分、首次完全負重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及Harris評分進行觀察。

首次完全負重時間是指患者手術結束后,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自行行走的時間。

術后髖功能恢復評分使用數(shù)字模糊評分法評定,總分在0-10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恢復效果越差。

生活質量評分使用GQOL-74量表進行評定,分值在0~10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術后恢復效果越好。

院內并發(fā)癥情況包括感染、靜脈血栓、肺栓塞、肺炎等。遠期并發(fā)癥主要是指髖臼、螺釘退出、螺釘切出和螺釘斷裂,本研究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遠期并發(fā)癥。

Harris評分法評估髖關節(jié)功能,90-10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

1.5統(tǒng)計學處理

對經(jīng)不同臨床治療后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髖功能恢復評分、Harri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首次完全負重時間使用SPSSl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95%作為可信區(qū)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第2篇:小老鼠教案范文

【關鍵詞】 酪氨酸酶基因 黑色素瘤細胞 畢赤酵母

酪氨酸酶(tyrosinase, TYR)由酪氨酸酶基因(TYR)編碼產(chǎn)生, 是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 其含量和活性直接影響著黑色素生成的速度和產(chǎn)量。黑色素具有獨特的結構和性質, 功能多種多樣, 在人體主要存在于皮膚、 眼睛及腦黑質等組織, 對人體提供某種形式的保護作用, 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由TYR結構改變或表達失控所導致酪氨酸酶的量或者活性發(fā)生改變臨床上會引起多種色素性皮膚病的發(fā)生[1]。臨床上許多皮膚病: 如黃褐斑、 色素痣、 白癜風、 白化病等均是由TYR結構改變或表達異常導致酪氨酸酶的量或活性發(fā)生改變所引起。基因突變、 酪氨酸酶活性異常升高、 黑色素合成過度增加被認為是惡性黑色素腫瘤的起因, 某些神經(jīng)性疾病如著色性干皮病, 帕金森氏綜合癥、 老年癡呆癥都與黑色素缺乏有關, 這些疾病均為難治療性疾病, 目前尚未有特異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尋找調控TYR表達的有效方法對由TYR表達失控引起的多種難治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總RNA抽提試劑TRIzol試劑購自Pharmacia公司; DNA聚合酶為TaKaRa公司產(chǎn)品; 兔抗TYR抗體由本研究室制備; Superscript OneStep RTPCR試劑盒、 zeocin、 Pichia pastoris表達菌株GS115和表達載體pPICZaA為Invitrogen公司產(chǎn)品; 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為Oxoid公司產(chǎn)品; YPDS平板(20 g/L蛋白胨, 10 g/L酵母提取物, 20 g/L葡萄糖, 1 mol/L山梨糖醇, 20 g/L瓊脂粉); BMGY培養(yǎng)基(13.4 g/L YNB, 20 g/L蛋白胨, 10 g/L酵母提取物, 0.04 g/L生物素, 100 mmol/L磷酸緩沖液pH6.0, 10 mL/L甘油); BMMY培養(yǎng)基 (13.4 g/L YNB, 20 g/L蛋白胨, 10 g/L酵母提取物, 0.04 g/L生物素, 100 mmol/L磷酸緩沖液pH6.0, 10 mL/L甲醇)。Co2+NTA瓊脂糖介質為qiangen公司產(chǎn)品。限制性內切酶、 DNA Marker、 dNTP、 T4 DNA連接酶、 克隆載體pMD18等購自TaKaRa公司; PCR引物由上海博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株常規(guī)傳代培養(yǎng) 用含150 mL/L 胎牛血清, 青霉素和鏈霉素各100 mg/L的RPMI1640, 37℃、 50 mL/L CO2飽和濕度環(huán)境培養(yǎng)18~24 h, 待細胞生長至對數(shù)生長期, 用2.5 g/L胰酶消化, 計數(shù)并收集細胞即可抽提其RNA。TRIzol試劑抽提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的總RNA, 以14 g/L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有無降解, 紫外分光光度儀測定其濃度及純度。

1.2.2 TYR的cDNA克隆 參考小鼠的已知TYR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D00440)利用DNAstarprimerSelect計算機軟件設計如下PCR引物: Primers P1(sense)5′GCGAATTCATGTTCTTGGCTGTTTTGTATTGCC3′(EcoR I site underlined), P2(antisense) 5′GCCTCGAGTCACAGATGGCTCTGATACAGC3′(Xho I site underlined),

采用一步法RTPCR合成目的基因, 操作過程按TITANIUMTM OneStep RTPCR Kit推薦的程序進行。

把一步法RTPCR產(chǎn)物用8 g/L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后, 割膠回收目的片段, 并直接經(jīng)T/A克隆連接入pMD18T載體中, 通過菌液PCR進行初步鑒定后進行DNA測序鑒定。

1.2.3 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HisTYR 的構建 引物的設計合成 根據(jù)重組質粒pMD18TTYR的測序結果與GenBank中的D00440(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D00440)序列, 結合pPICZαA載體的特點設計引物,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下: Ⅰ5′CCGCTCGAGATGTTCTTGGCTGTTTTGTATTGCC3′; Ⅱ5′ ATGGTGATGGTGATGTCACAGATGGCTCTGATACAGC3′; Ⅲ 5′GCTCTAGACTAGTGATGGTGATGGTGATGTCAATTC3′; 其中引物Ⅰ中的單下劃線序列為內切酶Xho I的酶切位點; 引物Ⅱ中的雙下劃線序列為連續(xù)5個組氨酸的核苷酸序列; 引物Ⅲ中的單下劃線序列為內切 酶Xba I的酶切位點, 雙下劃線序列為連續(xù)6個組氨酸的核苷酸序列, 點式下劃線為終止子序列。

首先以稀釋的質粒pMD18TTYR為模板, 引物Ⅰ和Ⅱ為上下游引物進行PCR 擴增反應, 獲得的片段為一端含有內切酶Xho I的酶切位點, 另一端含有5個組氨酸核苷酸序列的TYR基因序列, 命名為 5HisTYR。接著再以稀釋的5HisTYR為模板, 引物Ⅰ和Ⅲ為上下游引物進行PCR 擴增反應, 獲得的片段為一端含有內切酶Xho I酶切位點, 另一端含有內切 酶Xba I酶切位點的所需片段HisTYR。PCR產(chǎn)物經(jīng)Xho I和Xba I雙酶切后克隆至pPICZaA表達質粒, 經(jīng)酶切及測序鑒定得到重組表達質粒pPICZaATYR。

1.2.4 pPICZaATYR 轉化畢赤酵母 取80 μL感受態(tài)細胞分別與10 μL (5~10 mg/L) Sac I線性化的pPICZaA和重組表達質粒pPICZaATYR混合, 于BioRad Gene Pluser電轉儀下電轉化(電壓: 1500 V; 電容: 25 μF; 電阻: 400 Ω; 電激次數(shù): 1次/管; 時間參數(shù): 8.9 ms), 涂布于YPDS (Zeocin 100 mg/L)抗性選擇平板上篩選轉化子。

1.2.5 TYR在畢赤酵母中的誘導表達及檢測 挑取酵母轉化子單菌落接種于100 mL BMGY中, 置于500 mL錐形瓶中, 在30℃、 250~300 r/min搖瓶培養(yǎng)至A600=2~6(大約16~18 h), 酵母細胞達到對數(shù)生長期。3 000 r/min, 室溫下離心菌體5 min, 去上清, 菌體重懸于100~200 mL BMMY中, 至A600=1。將菌體置于500 mL錐形瓶中, 蓋上兩層紗布, 繼續(xù)搖瓶培養(yǎng)。每隔24 h加入甲醇至終濃度5 g/L, 保持誘導。每隔0、 4、 48、 72、 96 h, 收集培養(yǎng)物1 mL, 12 000 r/min離心1 min, 取上清貯于-20℃, 等待分析。將發(fā)酵上清液進行SDSPAGE電泳(50 g/L濃縮膠, 120 g/L分離膠), 并用考馬斯亮藍法檢測蛋白濃度。將電泳凝膠上的蛋白轉印到硝酸纖維素膜上, 用兔抗TYR抗體進行Western blot分析。

1.2.6 TYR 蛋白的大量純化 產(chǎn)物經(jīng)Co2+NTA Hiso·Bind離子純化柱純化、 復性。加酵母上清液(含目的蛋白)至樹脂中, 輕輕混合3~5 min, 然后用10倍體積的pH8.0的20 mmol/L磷酸鈉、 300 mmol/L氯化鈉溶液沖洗純化柱。目的蛋白用含有150 mmol/L N烷基咪唑的pH8.0的20 mmol/L磷酸鈉、 300 mmol/L氯化鈉溶液洗脫, 具體步驟參照產(chǎn)品說明書進行。純化的重組TYR蛋白可以用于活性測定實驗。

1.2.7 酪氨酸酶活性測定方法 采用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檢測酪氨酸酶活性。反應混合物2 mL: 0.1 mol/L pH6.5

PBS 1.8 mL+酪氨酸酶0.2 mL (20 mg/L)。37℃孵育10 min, 加1.5 g/L DL多巴1 mL, 2、 3、 4、 5、 6 min時, 用分光光度計測定A475值, 以每分鐘A475增加0.001定為1個酶活力單位。以PBS液為空白, 蘑菇TYR反應組為對照, 測定TYR活性。

2 結果

2.1 TYR 基因cDNA的克隆、 表達和純化 采用一步法RTPCR直接以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總RNA為模板擴增出了1條特異的目的產(chǎn)物, 大小在1 700 bp左右, 與預期大小一致。將一步法RTPCR產(chǎn)物經(jīng)割膠純化后直接與pMD18載體連接, 轉入DH5α, 挑取白色菌落, 小量培養(yǎng)后做菌液PCR, 鑒定陽性克隆。序列分析表明, 基因總長度為1 700 bp, 包含完整的讀碼框, 將測得的基因序列在NCBI上進行BLASTN分析, 發(fā)現(xiàn)與GenBank中的基因登錄號為D00440的核苷酸序列相差2個堿基, 這些差異沒有導致保守氨基酸的改變。

圖1 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TYR cDNA的克?。裕?/p>

1: 陰性對照; 2: 通過RTPCR克隆的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TYR基因; M: DNA marker.

2.2 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TYRHis的酶切鑒定 對已經(jīng)構建好的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His TYR進行酶切檢測(圖2)。其中圖中標注1的泳道為空載體。pPICZαA用Xba I與Xho I雙酶切作為陰性對照。從圖中可以看出酶切下來的帶為1 660 bp,載體酶切后與陰性對照在同一位置為 3 500 bp,與預期相符, 因此可進行下一步實驗, 進行測序工作, 檢測序列的讀碼框是否正確。

圖2 重組質粒pPICZαTYR的酶切鑒定(略)

M: DNA marker; 1: 經(jīng)Xho I酶切的重組質粒pPICZαTYR; 2: 經(jīng)Xba I酶切的重組質粒pPICZαTYR; 3: 經(jīng)Xho I和Xba I雙酶切的重組質粒pPICZαTYR.

2.3 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TYRHis表達后的SDSPAGE分析 以空載體pPICZαA誘導表達后的酵母上清液與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TYRHis在畢赤酵母中誘導前的酵母上清液作為對照, 誘導后每隔24 h取上清夜作為樣品, 共4次樣品(分別為第1、 2、 3、 4天的上清液), 進行SDSPAGE分析(圖3)。

2.4 TYR 在畢赤酵母中的表達及純化后的SDSPAGE 分析檢測 根據(jù)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TYRHis在畢赤酵母中的小量表達分析, 按照最大表達量的原則, 選取最適純化時間, 進行大量表達與純化。SDSPAGE 分析結果見圖4。SDSPAGE結果顯示, 表達菌在相對分子質量(Mr)約53 000附近有一新生蛋白條帶, 經(jīng)Western blot分析結果顯示該條帶在硝酸纖維素膜上相應位置處可與兔抗TYR抗體發(fā)生特異性結合反應, 而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的對照菌則無此條帶(圖4)。

圖3 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 TYR His在畢赤酵母中表達后的SDSPAGE分析(略)

14: 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TYR His在畢赤酵母中用5 mL/L甲醇誘導1、 2、 3、 4 d后的酵母上清夜; 5: 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TYR His在畢赤酵母中誘導前的酵母上清液; 6: 空載體pPICZαA在畢赤酵母中用5 mL/L甲醇誘導后的酵母上清液; M: 蛋白marker.

圖4 從酵母上清夜中親和層析純化TYRHis蛋白的SDSPAGE分析和TYR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略)

1: 純化后的TYR蛋白Western blot分析; 2: 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TYRHis在畢赤酵母中誘導前的酵母上清液Western blot分析; 3: 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在畢赤酵母中用5 mL/L甲醇誘導后的酵母上清液Western blot分析); 4: 離子親和層析柱純化的TYRHis; 5: 重組表達載體pPICZαATYR His在畢赤酵母中用5 mL/L甲醇誘導后的酵母上清液(3 d); 6: 空載體pPICZαA在畢赤酵母中用5 mL/L甲醇誘導后的酵母上清液(3 d); M: 蛋白marker.

2.5 TYR活性測定結果 TYR多巴速率氧化法檢測酪氨酸酶活性結果如圖5。

圖5 多巴速率氧化法檢測TYR活性(略)

3 討論

近年來, 對惡性黑色素腫瘤的基因治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主要包括免疫基因治療[2, 3]、 反義核酸與抗癌基因治療[4]、 自殺基因治療[5]及聯(lián)合基因治療[6]。一些學者將TNF、 IL2、 IFN等基因轉染腫瘤淋巴細胞(TIL), 再將轉基因的TIL回輸?shù)綈盒院谏啬[瘤患者體內, 取得了良好的抗瘤效果。另外, 近年來研究表明細胞凋亡異常在許多人體惡性腫瘤的發(fā)病學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腫瘤細胞凋亡研究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大熱點, 誘導細胞凋亡已被證明是許多有效抗腫瘤藥物化學治療作用的重要機制??箰盒院谏啬[瘤藥物2, 3羥基樺木酸及β欖香烯等的主要抗癌作用機制均是誘導黑色素瘤細胞發(fā)生凋亡[7]。

畢赤酵母表達系統(tǒng)有多種分泌型表達質粒 許多蛋白在畢赤酵母可得到高效地分泌表達胞外表達需要在外源蛋白的N末端加上一段信號肽序列, 以引導重組蛋白進入分泌途徑, 在本試驗中所用pPICZαA質粒, 含有分泌效率強的信號肽αfactor及組氨酸純化標簽, 有利于表達產(chǎn)物的純化。此外, 還具有Zeocin抗性標記基因, 大大簡化了重組質粒轉化酵母的篩選過程。本研究中, 我們成功地擴增了TYR的全基因并對其在畢赤酵母中的表達進行了初步研究。酵母轉化子經(jīng)甲醇誘導后, 其菌體裂解液經(jīng)SDSPAGE鑒定, 在Mr 約為53 000處出現(xiàn)1條明顯的清導帶, 同預期的結果相符 Western blot結果顯示, 該特異蛋白與兔抗TYR抗體可發(fā)生反應, 表明我們獲得了TYR的融合蛋白; 為更多的了解TYR的性質及采用使TYR失活的方法來治療色素增高性皮膚病特別是黑色素瘤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Kubo I, Yokokawa Y, KinstHori I. Tyrosinase inhibitors from Bolivian medicinal plants[J]. J Nat Prod, 1995, 58(5): 739-743.

[2] Rosenberg SA, Aebersold P, Cornetta K, et al. Gene transfer into humansimmuno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elanoma, using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modified by retroviral gene transduction[J]. N Engl J Med, 1990, 323(9): 570-578.

[3] Walsh P, Dorner A, Duke RC, et al.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omplementary DNA: a candidate for ge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melanoma[J]. J Natl Cancer Inst, 1995, 87(11): 809-816.

[4] Ohta Y, Kijima H, KashaniSabet M, et al. Suppression of the malignant phenotype of melanoma cells by antioncogene ribozymes[J]. J Invest Dermatol, 1996, 106(2): 275-280.

[5] Vile RG, Hart IR. Use of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gene to inhibit growth of established murine melanomas following direct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DNA[J]. Cancer Res, 1993, 53(17): 3860-3864.

第3篇:小老鼠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借助老師的講述,了解本書內容并能感悟其中蘊藏的童趣。

2、學習閱讀繪本類圖書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3、在師生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體會閱讀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練筆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年農(nóng)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馬上就要迎來這個節(jié)日了。每年的中秋節(jié),除了吃月餅,人們還會欣賞天上圓圓的那一輪明月。而關于月亮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呢。你知道哪些呢?(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亮,生日快樂》……)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看一本書,書里講的也是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想不想去看看?

故事的名字叫——(板書課題:月亮的味道)

看著這個題目,你的腦海里有沒有產(chǎn)生什么疑問呢?(生提出疑問)

看來,大家的腦海里可有很多問題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去尋找答案吧。

二、讀懂封面、封底

(一)出示封面

看,這就是書的封面,你在封面上都看到了什么?(題目、作者、月亮、長頸鹿)(出示作者簡介。)

這是一個怎樣的月亮?(圓圓的,面帶微笑的)

你覺得它像什么呢?(白玉盤、鏡子……)看著它你能聯(lián)想到哪些好吃的東西呢?(薯片、餅干……)

(二)出示封底

再看看封底也有一個月亮呢,你和封面上的月亮比較一樣,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月亮變成彎彎的了;月亮不高興了……)

(三)猜測故事

通過封面和封底上我們所發(fā)現(xiàn)的,你能不能先來大膽地猜一猜,這本書里講的會是一個什么故事呢?(生大膽猜)

剛剛我們小朋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地猜測了很多書中的內容。其實這就是我們閱讀的一種好方法哦。(板書:大膽猜測)那么書里究竟寫了什么呢?我們有沒有猜對呢?月亮的味道到底怎么樣呢?咱們趕緊來讀讀看吧。

二、感受故事內容

(一)出示圖一

師描述: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掛在夜空。動物們都仰著頭,望著月亮。看得可專心了。

1.我們的小朋友聽得也可真專心呢??墒切∨笥褌?,你從圖畫里看到小動物們了嗎?它們都躲在哪里呢?(引導生觀察圖畫中的九雙眼睛。)看來下次我們看書的時候更要仔細看圖哦。書中的插圖可以給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內容。(板書:仔細看圖)

2.通過這幾雙眼睛,大家能猜想會有哪些動物嗎?猜猜看,這會兒它們心里都想著什么???(自由猜想)

師描述:是呀,動物們望著月亮,都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還是咸的呢?真想嘗一小口?。∷麄兛偸沁@么想??墒悄?,不管怎么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著月亮。

3.它們多想吃一口月亮呀,可是夠得著嗎?所以此刻的心情——著急、急切。

4.他們每天都這么想:月亮,是什么味道呢?可是就是都夠不著。

(二)出示圖二、三

師描述:有一天,一只小海龜下定了決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你瞧,它爬呀爬,終于爬到了最高的山上。站在這么高的地方,離天空好近啊……

1.你猜小海龜夠到月亮了嗎?為什么?(生自由猜測并講理由)

2.出示句子:可小海龜還是夠不著月亮。(指名讀)

這可怎么辦呢?小朋友,你能幫它想想辦法嗎?(生自由想辦法)

3.哈哈,聰明的小海龜決定去請人幫忙。觀察仔細的小朋友都已經(jīng)知道他請來的是——大象??磥?,“仔細看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故事內容哦。

4.瞧,大象踩在海龜?shù)谋成?,長長的鼻子甩呀甩。有了大象的幫忙,你們覺得能夠到嗎?(生自由猜測并講理由)

(三)出示圖四

師描述:是呀,大象有這么長的鼻子,應該能夠到月亮了??墒恰@時候,天上的月亮聽到了,心想:“這是在和我玩游戲吧,好??!”于是,當大象鼻子往上伸,月亮就輕輕地往上一跳。所以,大象還是——夠不著。

1.于是他們決定再找人來幫忙。你們猜,這次找來了誰?(出示:長頸鹿圖)

2.這回請來了封面里我們所見到的長頸鹿,這次,你認為他們能夠到嗎?(自由猜想)

3.是呀,長頸鹿的長脖子,再加上大象的長鼻子,這次肯定能夠得著月亮了。

(四)出示圖五、六、七、八、九

1.可是月亮一看到長頸鹿,又輕輕地往上一跳。長頸鹿使勁兒伸長了脖子,可還是夠不著。他們又請來了——斑馬

2.月亮覺得好玩,又輕輕地往上一跳。斑馬伸長了身子,可還是夠不著。斑馬叫來了獅子。

3.月亮一看到獅子,又輕輕地往上一跳。還是——夠不著月亮。大家叫來了狐貍。

4.月亮一看到狐貍,又輕輕地跳高了一點。狐貍還是——夠不著。狐貍叫來了猴子。

5.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輕輕往上一跳。猴子都能聞到月亮的味道啦,可還是——夠不著。接著猴子叫來了老鼠。

(五)出示圖十

1.你們猜,小老鼠能夠到月亮嗎?為什么呢?(自由說)

2.師描述:這次,月亮看著老鼠,心想:“這么個小不點兒,肯定捉不到我的?!痹铝烈呀?jīng)有點累了,這回它沒動。老鼠先爬到海龜?shù)纳砩?,然后爬到大象的身上,長頸鹿身上,斑馬身上,獅子的身上,狐貍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后……

3.你們猜,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小老鼠咬下了月亮……)

(六)播放“咔嚓”聲

1.咦?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生聽聲音猜測)

2.它咬下了一片月亮。月亮的味道真好,值!

3.小老鼠怎么會夠到月亮呢?(回到前面的內容)我們回到這兒來看看。自己讀一讀。(自由讀)

4.指名答(月亮瞧不起小老鼠,認為它太小了。月亮累了,沒有動。)

5.是呀,那么我們再來看看,小老鼠是怎么吃到月亮的?光靠自己一個人嗎?(原來靠的是大家的團結和齊心協(xié)力。)

6.老鼠先爬到海龜?shù)纳砩?,然后爬到大象的身上、長頸鹿的身上、斑馬的身上、獅子的身上、狐貍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后……

7.原來,為了能吃到月亮,它們用的是疊羅漢的方法呀。

(七)出示圖十一

師描述:然后,老鼠又給猴子、狐貍、獅子、斑馬、長頸鹿、大象和海龜,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覺得,這是它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

1.原來小老鼠能吃到月亮靠的可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底下那么多朋友的幫助,所以它把咬下來的月亮都分給了這些小動物們。

2.猜猜看,嘗到月亮的味道了,動物們的心情如何?它們都會說些什么呢?3.你是其中的哪個小動物,你有什么話想說嗎?(指名生交流)

4.這是它們吃過最好吃的東西,那月亮究竟是什么味道呢?用上這個句式來

寫一寫。

月亮應該是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

5.交流展示

(八)出示圖十二

師描述:這天夜里,大家擠在一起睡著了。

1.是呀,月亮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脆脆的,酸酸的……每個人心中都有

自己的味道。這些小動物們終于嘗到了月亮的味道,它們滿足地睡著了。

(九)出示圖十三

1.故事到這里,你們覺得結束了嗎?剛才通過封面,我們知道了有9雙眼睛

盯著月亮,想嘗嘗月亮的味道,現(xiàn)在都有些誰出現(xiàn)過了?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老鼠、猴子、狐貍、獅子、斑馬、長頸鹿、大象和海龜)

2.咦?剛剛不是有九雙眼睛嗎?這里只有八只小動物,還有一個是誰呢?

3.出示:一條小魚看著這一切,怎么也鬧不明白:“它們?yōu)槭裁匆敲促M

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這不是還有一個嗎,喏,就在水里,在我旁邊呀?!?/p>

4.原來,還有小魚呀。小魚不明白大家為什么要費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

你明白嗎?(生自由談自己的見解)

師小結:我們剛剛在閱讀的時候,不僅僅大膽猜測了故事內容,而且結合插圖更好地了解了內容,其實,我們還在一直邊讀邊想。(板書:邊讀邊想)所以以后我們也要用用這些方法來讀書。

三、拓展推薦

(一)了解繪本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讀的這本書是“繪本”圖書。簡介繪本。

(二)推薦關于“月亮”的繪本

像這樣的繪本圖書有很多,而關于月亮的繪本也有很多,老師給大家推薦幾本有趣的與月亮有關的繪本?!对铝?,你好嗎》《公主的月亮》《我?guī)г铝寥ド⒉健返鹊取?/p>

師總結:孩子們,這個中秋,讓我們與月亮相伴,共享閱讀的快樂。用用我們今天一起看書的方法,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在閱讀中找到快樂。

篇二

繪本《月亮的味道》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合作的力量和分享的快樂。

2.了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3.引導幼兒關注生活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電子繪本,筆記本電腦、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和孩子談談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或者吃過比較新奇的東西)

小朋友們,大家平時最喜歡吃什么東西呀?是什么味道的?有沒有哪個小朋友舉手說一下。

(提問多個孩子,時間控制在2-3分鐘)

小朋友們,表現(xiàn)真不錯,說了這么多的好吃的東西,還有它們的味道。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夜里圓圓的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嗎?月亮的味道是甜的還是咸的?是苦的還是辣的?

那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看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月亮的味道》,接下來就讓我們和故事里的小動物一起去品嘗品嘗月亮的味道。

二、師播放電子繪本講述故事

1.從封面開始

師:小朋友,咱一起看一下這本書的封面,小朋友看到了什么?(老師通過鼠標或者手指引導孩子自己觀察封面上的信息)

好,小朋友看到了很多信息,那老師就把小朋友的說再給大家說一遍:最上邊是書的名字‘月亮的味道’。中間是……,最下邊是什么……。通過封面我知道了……(引導孩子一起說一下)

2.觀察扉頁圖片

師:我們翻到扉頁,我們看到了什么?(老師引導孩子看作者、書名、出版社,觀察扉頁圖片,給孩子設置一個問題“為什么圖片中圓圓的月亮,變成了陰陽臉呢?)

3.引導孩子閱讀正文內容

師:好了,我們的故事正式開始了。教師講故事……(引導孩子觀察動物眼睛的數(shù)量)。

(講故事時,每一次增加一個動物時,讓孩子猜想動物們是否吃到了月亮,增強故事的趣味性,講的過程要強調小動物找人來幫忙)

4.提問啟發(fā)思考

師:小動物們通過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終于吃到了月亮,最后大家還一起分享了好好吃的月亮?。ㄒ龑Ш⒆尤ニ伎枷嗷椭ハ嗪献鞯暮锰幣c價值,讓孩子懂得分享后大家的快樂和愜意)

……

師:故事開始的時候,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數(shù)了小動物的眼睛,我知道有9只小動物的眼睛,但是為什么一起吃月亮的動物只有8只呢,另外一個去哪了?(引導孩子細心觀察圖書的圖畫內容,學會思考故事中作者的創(chuàng)造意圖)

第4篇:小老鼠教案范文

語文《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理清文意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借鑒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見。

2、深入體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關系”的主張。

3、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yǎng)“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清思路,明確作者觀點。

2、理解煉字即是錘煉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猜謎(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或對咬文嚼字的解釋導入課文。

二、作家作品簡介

朱光潛,安徽桐城人,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和《詩論》。

三、檢查預習

1、字音字形

2、釋義

四、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速讀文本,說說文中舉了幾個實例。

明確:

2、這幾組例子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

第一組例子,關于“是”和“這”。先體會一下感情,讀如下句子:

①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②你這賤人!你這!你這你這大蟲口里倒涎!

——你是賤人?你是!你是你是大蟲口里倒涎!

③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是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④你是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

——你這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

前三個,不論“是”“這”怎么好,“這”字表現(xiàn)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第四個例子,“這”仍有力量。但與“是”具有不可比的環(huán)境限制。因此哪個更好,決不可定論。作者說改成“這”神情完全不對,應理解為,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不可以濫改,見了就改,否則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積極意義了。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有必要咬嚼一番。

第二個例子,“李廣射虎”一段。我們能理解作者的觀點,李廣射“虎”,是在一種特定情境之中的,這種情境造就了他的“激變能力”以千鈞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沒鏃”,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記,因此這段內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簡潔的。

這個例說明文字與所要表達的情境有關,值得玩味。

第三個例子,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還有味道嗎?作者發(fā)常人所未發(fā),不走舊路,不恭維定論,分析了“推”的妙處。作者教我們一種推敲(咬文嚼字)的方法:運用聯(lián)想結合竟境。即文字與意境有關,必須“咬嚼”。

第四個例子。蘇軾的詩句,“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作者說了一句話“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關聯(lián),原文就簡直不通。”這個關聯(lián)指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效果是點鐵成金。應該注意的是,作者在評此詩前舉了“煙”的聯(lián)想意義的一組例子,這是在教我們聯(lián)想的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廣泛聯(lián)系。

這一則例子說明,世間廣泛存在著聯(lián)想,因此必須咬文嚼字,運用聯(lián)想,發(fā)掘出聯(lián)想義。

第五組例子。這是為了補充“聯(lián)想”一節(jié)而設的,文章顯得周全,補上了聯(lián)想易生流弊的看法,引人注意。然而這不是主要的。這段文章的意圖在于表明作者的是一個重要主張:要創(chuàng)新。即克服惰性,在思想上、感情上、語言上力求不落俗套,創(chuàng)出新意。其實,這也是咬文嚼字的成果。

3、我們現(xiàn)在可以總結,作者在前三個實例里說明了什么道理,后兩個實里

又表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

前三個實例(1—5段):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

后兩個實例(6—7段):說明文字聯(lián)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

4、閱讀第8段,作者的觀點對我們的閱讀或寫作有什么啟示?

明確:

全文小結。作者指出讀者應從文章所闡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領略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養(yǎng)成創(chuàng)作和欣賞都必須潛心琢磨的好習慣。

五、探究發(fā)現(xiàn)

以下兩個問題選一個討論

1、本文對例子的解析,你有不同意見嗎?

2、對作者的觀點,你有不同意見嗎?

六、拓展延伸

1、 選取煉字的一些例句。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解說:“眼看”沒有“忍著”的悲憤意味。

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解說:“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

情。

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

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解說: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

景象隨著上有“聲”的意味。日常經(jīng)驗里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

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

(本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適當先援引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先行進行解說,最后在總結課內外諸多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

2、 選取一些美文段落。

3、 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賞析。

七、總結全文

八、布置作業(yè)

1、以“推敲再推敲”或“對《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為副標題,寫200字左右的小論文。

2、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一番審視,推敲推敲,咀嚼咀嚼。

 

北師大版語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高中語文必修5《咬文嚼字》教學設計(2)

2.咬文嚼字優(yōu)秀教案設計

3.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第5篇:小老鼠教案范文

關鍵詞:迷宮游戲:空間智能

迷宮是二維或三維空問結構的精簡,也是在充滿復雜的通道中,探索一條到達從入口到指定地點的道路。迷宮游戲能發(fā)展孩子的空間方位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對事物的觀察中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幼兒期的孩子非常喜歡走靜態(tài)空間的迷宮,經(jīng)??吹剿麄兡弥槐久詫m書,小手指彎來彎去,享受著成功到達出口后的喜悅。此時幼兒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對上下左右前后分辨得很清楚,部分幼兒還知道了東西南北方向.有的甚至出現(xiàn)設計平面圖的萌芽,開始學習利用較為復雜的標記,并對動態(tài)空間概念產(chǎn)生興趣。針對幼兒出現(xiàn)的這一特征,如何借助迷宮游戲發(fā)展他們的空間智能,我們展開了探索,并獲得了一些經(jīng)驗。

、選擇合適的迷宮內容是前奏(一)有情節(jié)并富有挑戰(zhàn)性的迷宮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幼兒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到了后期抽象邏輯思維有了初步發(fā)展。有情節(jié)的迷宮就好比一個有趣的游戲,這游戲交給孩子一定的任務,有著一定的挑戰(zhàn)性。一旦成功的完成任務,他們的情緒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并且在迷宮中找到自信。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間,我們選取迷宮的情節(jié)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規(guī)律.小年齡的幼兒選取的迷宮如《我需要什么》,游戲情節(jié)單一,明了,道路上沒有障礙;《小蝸牛去旅行》有了出口入口的概念,并在路上找尋必須品帶走;《小老鼠回家》的迷宮則稍微復雜,路途中碰到貓,老鼠要躲開它的天敵,并且路途有兩條可走。這些迷宮都是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設計的(二)畫面意思簡潔的迷宮,適合幼兒的理解能力幼兒絕大多數(shù)是不識字的,他們對圖片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因此迷宮嘲面的設計要簡明,主題要明確,進出口的標志要明顯,讓孩子一看就能理解畫面所要表達的《我需要什么》《小蝸牛去旅行》《小老鼠回家》意思。因此我們選擇一目了然的畫面為主,比如線條簡單清晰,意思簡單明了的動物找朋友迷宮《蝴蝶找花》,隨著孩子理解和年齡的增長,我們選擇一些畫面復雜的圖片如《危險的農(nóng)場》等。《蝴蝶找花》《危險的農(nóng)場》(三)蘊含多種知識滲透的迷宮,為幼兒帶來樂趣幼兒是不斷發(fā)展的個體,喜歡接受新事物,喜歡接受挑戰(zhàn),提供的迷宮書籍不能單一、局限,否則幼兒的興趣很快就消失,因此我們選擇了多種知識類型的迷宮,比如有昆蟲迷宮、人體迷宮、水族迷宮、動物迷宮、恐龍迷宮、人物迷宮、童話迷宮等等,在這些迷宮中展現(xiàn)出大干世界的奇觀。幼兒在此游戲樂此不疲,一本接一本的接受挑戰(zhàn)(四)不同材料的迷宮,讓幼兒在靜態(tài)空間和動態(tài)空間中自由轉換1.書籍迷宮書籍迷宮以靜態(tài)為主,也是幼兒走迷宮的主要學習點,書籍迷宮有平面、二維、三維類型,內容有深有淺,適合不同水平的幼兒,在選擇上有更多的自主權。

2.木質磁性迷宮

木質磁性迷宮材料上更堅固,比書籍迷宮有了些許的動態(tài).也就是在走的過程中借助手引動磁鐵,而判斷能力也需加強,一旦走錯得牽動磁鐵重新走。

3.電腦軟件設計的迷宮

電腦軟件設計的迷宮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種模式,畫面的情景、語言、動作設計惟妙惟肖。但對孩子的視力來說不易持續(xù)太久。

4.建構游戲中自創(chuàng)的迷宮

建構游戲中自創(chuàng)的迷宮路線是幼兒迷宮活動的一次升華,幼兒借助各種玩具,利用所學到的迷宮元素和一些規(guī)則,進行以物替物。

5.以小區(qū)路線或公園為藍圖的現(xiàn)實“迷宮”以小區(qū)路線或公園為藍圖的現(xiàn)實“迷宮”是孩子空問智能的運用。在其中,孩子們利用工具,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各種路線.并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來展開設計或按照圖紙進行挑戰(zhàn)。

二、開展迷宮游戲是關鍵

迷宮游戲不同于其他游戲的組織和指導,沒有現(xiàn)成的教案和教材.迷宮的實踐者更趨于個體行為或小組行為。這對教育者的組織和指導是一個挑戰(zhàn),那既然幼兒喜歡迷宮且迷宮能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智能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們采取了相應的教育策略:(一)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條件,激發(fā)幼兒興趣1.環(huán)境的布置提供豐富的迷宮書籍,放入迷宮區(qū),根據(jù)孩子階段性的發(fā)展適時調控書籍;墻上布置木質磁性迷宮,在玩中學走迷宮;區(qū)域中制作或擺放顯著的立體標志,如紅綠燈、斑馬線、禁止通行等:電腦里安裝適合幼兒能力的一些迷宮軟件。

2.時間空間的選擇

每天的自由活動時間幼兒都可以自由出入迷宮區(qū)角。公共區(qū)域的墻上布置的木質磁性迷宮,幼兒出園人園經(jīng)過時都可以觸摸,晨間活動的迷宮建構區(qū)材料豐富,幼兒可以單獨或者三五成群結伴游戲。區(qū)域中電腦軟件迷宮每周開放三次。

轉貼于

(二)把握目標,適時介入,積極展開游戲幼兒在不同階段呈現(xiàn)的迷宮游戲水平是不同的,孩子呈現(xiàn)的水平歷程是簡單到復雜,靜態(tài)到動態(tài),平面到立體。由此我們把迷宮游戲的目標梳理了一遍,也分成了六個階段:1.掌握迷宮結構,知道迷宮規(guī)則,了解迷宮的基本走法,學會自我檢測。

2.會走沒有障礙物,彎路5條以下的迷宮。

3.能不受障礙物的干擾,能通過彎路10條以下的迷宮。

4.走線條復雜,靜態(tài)的立體迷宮。

5.與繪畫結合設計簡單的迷宮。

6.能看圖設計立體迷宮,并能在設計的迷宮通過。

有了目標也就有了相應的迷宮內容,教師在指導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比如在“掌握迷宮結構,知道迷宮規(guī)則,了解迷宮的基本走法。學會自我檢測”這一階段中我們事先組織了一次談話活動,選取的話題有“你走過的迷宮是怎么樣的”“迷宮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什么”在孩子們的各抒己見中,我們了解了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對下一步展開游戲提供了方向。于是結合教學活動,借助迷宮的形式展開,孩子們在集體和小組活動中了解和掌握了迷宮的玩法。同時我們在區(qū)域中提供了一些簡單明了的迷宮圖片,以點代面發(fā)動大部分孩子愛上迷宮,喜歡玩迷宮游戲。在孩子們走迷宮時細心觀察,根據(jù)不同表現(xiàn)進行不同指導,共性的問題拿出來探討,個性的問題個別指導,工作中加以記錄隨時反思。比如個別孩子在走迷宮中出現(xiàn)不成功的現(xiàn)象,建議孩子試試倒著走迷宮(從出口到進口),并鼓勵孩子兩兩檢測,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當幼兒掌握了迷宮的基本結構后。就會對迷宮游戲樂此不疲。

(三)合理組織,靈活指導,提升迷宮游戲水平迷宮游戲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導致在組織和指導上也是多樣靈活的。

1.集體教學模式

單純的迷宮游戲以集體組織的方式開展得很少.一般是借助迷宮形式整合開展各類集體教學活動。這種方式一般放在迷宮游戲的階段總結和學習新經(jīng)驗的開始。

如中班數(shù)學活動《走迷宮》是孩子們掌握初學迷宮的技巧和方法。將數(shù)學知識融人走迷宮游戲中;繪畫活動設計《螞蟻的家》,是檢測孩子對平面迷宮設計的水平,感受方位.教師引導幼兒加入迷宮元素進行設計螞蟻之家;數(shù)學活動《測量兩條道路有多遠》,是在學習多種測量方法的同時檢測對立體迷宮的掌握水平。教師一般采取直接指導的方法,通過提問、講解、評價等手段,直接指導幼兒的活動。

2.小組結伴學習模式

在設計立體迷宮的時候一般采取小組結伴學習模式。迷宮的設計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有了一定的要求.其中涉及一些合理的判斷,總結,推理和空間表現(xiàn)能力,孩子們在活動中相互討論,修改方案,互相檢測。如《行走在田埂上》,在動態(tài)的空間探索中教師經(jīng)常利用手中的照相機拍攝孩子的精彩瞬間加以記錄和分析.此時教師指導非常靈活.需要及時把握適時介入,引領孩子繼續(xù)游戲。比如在晨間活動時一組幼兒在建構公園主題,其中有個孩子無意中說怎么像迷宮,教師聽到這句話提議該組孩子試試建造迷宮。孩子們在樂意接受任務時不斷開動腦筋,其間出現(xiàn)過一條直路的迷宮、通不過的迷宮、路太窄過不去的迷宮、出現(xiàn)合作不配合的現(xiàn)象、及至最后造了有兩條通道的迷宮。在此過程中老師在旁不斷鼓勵、點撥,在孩子們迷宮建造成功的基礎上,還建議幼兒測量一下迷宮兩條路的距離,孩子們紛紛利用各種材料進行測量。大家興致盎然,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學習活動就此展開。

3.個體自主學習模式

靜態(tài)迷宮(書籍中的迷宮)孩子們一般采取個體自主學習模式。孩子們在迷宮角中獨自思考走迷宮,偶而也會兩兩結伴,一個走一個看,此時教師在周邊設立一張游戲成功評價表,記錄孩子走過什么迷宮,有沒有成功。

4.親子學習模式

第6篇:小老鼠教案范文

一、課程游戲化的主要內容

1.在傳統(tǒng)課程的基礎上完善。課程游戲化是一項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并不是說就把以前舊的內容全盤否定,這種否定過去而重建一套游戲化課程的做法是走了極端路線。課程游戲化是在幼兒園傳統(tǒng)課程的基礎上,對現(xiàn)行的教育進行改革與完善,充分利用幼兒園課程建設的經(jīng)驗,使課程游戲化更科學有效。但是,既然是改革,幼兒園就一定要分析以前教學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課程應與《指南》進行對比照,找出不足之外,我們的課程建設是不是體現(xiàn)了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精神?是不是以幼兒的學習為主要出發(fā)點,體現(xiàn)了幼兒的學習主體性?幼兒在游戲中學到了什么樣的知識?學到了多少等等。

2.從整體上推動課程游戲化。游戲化并不是簡單地把教案改一改就可以了,也不是多做一些游戲就可以了。而是應該把課程游戲化看成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先從理念的更新入手,準確地審視目前的課程建設水平,再多挖掘資源,研究游戲化組織的多種組織形式等,從多方面考慮,整體上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3.消除一些誤解。很多老師認為課程游戲化就是游戲的設計有預定性目的,強調老師的指導作用,在課程表上寫上游戲課,在活動中硬加游戲環(huán)節(jié),進行專門的游戲比賽,對老師的游戲教學進行檢查等,這些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要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考慮,讓課程游戲化成為一種育人的游戲活動,真正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二、課程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

1.運用游戲化課程幫助幼兒適應環(huán)境。大班的孩子經(jīng)常接觸繪本,他們能仔細觀察圖片,解讀圖片內容,大膽想象猜測故事情節(jié),并愿意積極表達,但是孩子們對九宮格形式的繪本很少接觸。大班的孩子已經(jīng)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就要升入小學,進入新的環(huán)境,認識新的老師、新的同學,適應新的生活,很多幼兒對小學生活向往,也有些孩子有些畏懼,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適應新的環(huán)境。我們可以運用游戲化的活動幫助幼兒很快適應生活環(huán)境。比如,《奧古斯汀》是一則繪本故事,它的文字非常少,用簡短的文字構筑出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因為爸爸有了新的工作,喜歡畫畫的小企鵝奧古斯汀跟著爸爸媽媽搬家去北極,在那里他轉進了新的學校、新的班級,認識了新的老師和同學,很快,奧古斯汀用自己的方式適應了新的生活。本次活動將繪本內容以九宮格的形式呈現(xiàn),引導幼兒根據(jù)九宮格提供的關聯(lián)圖片信息進行分析和解讀,并能積極表達,同時通過九宮格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懂得面對未知的環(huán)境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2.運用游戲化課程幫助幼兒形成豐富的語言。大班的孩子非常喜歡閱讀繪本故事,故事中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以及形象的畫面能引起孩子們閱讀與講述的興趣,他們能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故事線索能較快地理解并講述故事內容。同時大班的孩子對動物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對一般人都比較害怕的蛇類有著獨特的好奇。故事中的活動中大部分孩子能嘗試用清楚的語句進行講述,但是有的講述不夠完整,詞匯量不夠豐富。比如,舉行一次繪本《克里克塔》的活動來豐富幼兒的詞匯量,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繪本《克里克塔》,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一條友善、聰明、可愛的蛇與一位老太太溫馨地生活在一起,老太太像愛孩子一樣愛著這條蛇,蛇也像親人一樣和人們友好相處的故事。故事充滿溫情又不乏幽默,充滿智慧又不乏想象。本次活動主要通過自主閱讀和游戲感受蛇的聰明及與波特太太和小朋友的友好相處,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3.運用游戲化課程幫助幼兒學會社會交往。大班孩子喜歡繪本閱讀,具有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在老師情境渲染下,能體會出繪本中角色的矛盾心理,并能結合生活經(jīng)驗自發(fā)產(chǎn)生幫助他人的意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不能很快改正,這時朋友的相伴和智慧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們在智慧幫助朋友方面缺乏經(jīng)驗。比如,《怎樣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是一本能一下抓住讀者的眼球,勾起讀者閱讀興趣的繪本。繪本中的主角是一只孤獨、寂寞,且有著隨時會吃掉朋友壞習慣的小恐龍,“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這是小恐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盡管每次他都想忍住不去吃掉朋友,可這個壞習慣卻總是改不掉。直到一只個子小小、靈活聰明的小老鼠莫羅出現(xiàn),它用了一個聰明的小計策教會了小恐龍做蛋糕。小恐龍在朋友莫羅的相伴和幫助下,改掉了吃朋友這個壞習慣。本次活動以繪本情景為載體,以“九宮格”游戲為推手,引導幼兒在傾聽和觀察中理解小恐龍“吃與不吃”的矛盾心理,懂得思辨,產(chǎn)生想幫助小恐龍這個朋友的意愿。最后孩子們在感受到“一個人做事有點難,有了朋友的幫忙就簡單”的基礎上,用畫筆畫下自己的幫助之法,進一步體驗朋友相伴的重要。

【參考文獻】

[1]虞永平.課程游戲化的意義和實施路徑[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5(3)

[2]范曉麗.淺析幼兒園游戲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亞太教育. 2016(10)

第7篇:小老鼠教案范文

【關鍵詞】教育案例研究;教育行為;認識與改善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4)01-0021-04

【作者簡介】吳亞英(1968-),女,江蘇常州人,常州市新北區(qū)銀河幼兒園園長,中學高級教師。

教育案例研究,是基于教育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育過程中持續(xù)進行實踐改進,直至問題解決的一種研究活動。它具有基于需要、持續(xù)研究、見汪效果、形成結論等特點。教育案例研究在優(yōu)化教師教育行為、促進理念與行為一致性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一、研究常態(tài),激活內需

改進自己、優(yōu)化行為,其根本前提是,教師內心有需求。這個需求的產(chǎn)生,必須源于教師的自知,知道自己日前的教育行為不適宜。如何才能判斷教育行為適宜與否呢?對常態(tài)情況下的教育案例展開規(guī)范深入的研究,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辦法。之所以取樣常態(tài)教育案例,是為了獲取最真實、最有代表性的實證。

【案例1】大三班邵老師組織的語言活動《皮鞋車》(片段)

活動開始,教師出示PPT,而后問:“如何讓又臟又大的皮鞋變成漂亮的皮鞋車?”

幼1:在皮鞋上裝上發(fā)動機。

幼2:在皮鞋上插上花。

幼3:除了發(fā)動機以外,還要裝上馬達。

師:讓我們聽一聽小老鼠是怎么做的……

【簡析】對幼兒的想象,老師們除了“嗯”“好的”之外,沒有其他回應,就直接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講故事。幼兒的回答,僅僅成為故事前的引子

【案例2】大一班周老師組織的操作活動《小小設計師》(片段)

在這個活動中,喬喬設計并制作的是面具、只見他先把一張長方形的卡紙對折、再對折……用剪刀在紙的相應位置比劃比劃,小臉繃得緊緊的,果斷地用剪刀頭在紙上戳個小洞,“嚓嚓嚓”幾剪刀,兩個“眼睛”就出現(xiàn)了……放下這張基本成臉型的卡紙,只見他拿起一條型紙,圍著腦袋比試著,接著,又拿起一張條型紙,用雙面膠涂抹兩頭,接出一段……面具做好了,戴上又拿下(眼睛與“眼睛”不對號);“眼睛”太小了

喬喬又操起剪刀,三下兩下,“眼睛”變大了……

此時,周老師走了過來,她看了看喬喬腳下的紙屑,皺了皺眉,面對喬喬,用手指了指地毯。只見喬喬無奈地放下剪刀,急切地、胡亂地揀著紙屑……

【簡析】一個充滿主動探索精神的思維過程被教師的“無知”打斷了。

上述案例在教育實踐中司空見慣,如果不進行案例研究,我們很少有“我的行為適宜與否”的自覺觀照,也就不覺得我的做法有什么不妥。而當我們微格剖析、追問內心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習以為常的行為,問題其實很多。歸納一下,主要是對新課程觀念的理解一知半解,對自身行為沒有審視“為什么、如何做”的自覺。

比如案例一,新課程觀念要求我們,教育要從幼兒的需要出發(fā)。第一個問答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幼兒的經(jīng)驗基礎、激發(fā)幼兒的想象與表達愿望。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幼兒回答得也很好。但是實踐場中的我們,思路又回到了曾經(jīng):變設計時的幼兒中心為習慣了的授課中心,我們太習慣于按教案上了。

案例二中的我們,也是如此,我們習慣了組織,習慣了提醒、要求。對于“關注并敏感地察覺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的綱要內容,我們忘記了;對于孩子行為表現(xiàn)的觀察,對于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思維的解讀,我們忽略了。

每個人都有向上的欲望,尤其是在發(fā)現(xiàn)自己必須向上的時候。上述兩個常態(tài)案例,再現(xiàn)了我們依舊奉行的“老路子”的尷尬,再現(xiàn)了我們教育行為上的不足。事實面前,教師自我改善的內在需求被激活了。

二、研究經(jīng)典,尋找參照

對于經(jīng)典案例的研究,一般來說,首先必須有源于教師需要選擇合適案例的研究思路。在此思路指導下,我們挑選了上海冰廠幼兒園池莉老師組織的《我和風兒做朋友》的案例,對適宜的學習方法、有效的教師應答展開研究。研究時,所有參與人員都觀看錄像,集中關注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觀察,從而對關注點進行思考和判斷。

【案例3】萬老師對大班《我和風兒做朋友》案例的剖析(擇取“對抗賽”片段)。

實錄:

比賽開始了。本節(jié)活動中“是否喜歡風”的辯論環(huán)節(jié),幼兒清一色選擇“喜歡”,于是老師“被選擇”了“不喜歡”。錄像中此時的師幼位置是這么安排的:幼兒坐在椅子上,教師單腳跪地面對幼兒。與幼兒視線平等。

幼1:我喜歡風,因為風能把頭發(fā)吹干。

師:風能把濕的東西變成干的。真不錯,貼上一個風爺爺。

師:我不喜歡風。早晨我剛剛把頭發(fā)梳得整整齊齊的,風一吹就把我的頭發(fā)吹亂了,所以我不喜歡它。這個理由能成立嗎?(幼:成立)好,我也為自己貼上一個風爺爺。

幼2:我喜歡風,因為風能發(fā)電。

師:你的知識真淵博,來送你一個風爺爺。(幼兒開心地拿著“風爺爺”貼到黑板上)

師:我不喜歡風。女孩子是特別愛美的,可是風一吹,把我的皮膚吹得很干燥,皮膚都裂開來了,是不是?(幼:是)那也獎勵我一個風爺爺好嗎?(幼:好)請一幼兒為老師貼上一個風爺爺。

幼3:我喜歡風,有了風我們就可以放風箏了。

師:風可以和我們一起做游戲,怪不得小朋友喜歡它呢。

師:我不喜歡風。有一種風叫龍卷風,好端端的就把我們的房子給吹走了,太可惡了。(教師夸張的神情一下吸引了幼兒的注意)

幼4:我喜歡風,因為風能把濕的衣服吹干。

師:風能把濕的東西變成干的……(幼兒內哄:不算不算?。?/p>

師:為什么不算?(幼:因為他重復了)

師:嗯,這可是游戲規(guī)則,說過的不能重復,但至少也說明他已經(jīng)在積極地動腦筋了。這樣吧,我們拍手鼓勵鼓勵他。

【簡析】了解風的利與弊,有助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而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在活動中,首先要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將大班幼兒感興趣的“競賽”性游戲融入活動中;其次,用豐富的情感、體態(tài)語不斷地激勵幼兒,用自身規(guī)范而富有哲理性的語言適時地點拔、引導,提升幼兒的經(jīng)驗,激活幼兒的思維,開闊幼兒的視野,使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借助經(jīng)典案例,教師們在反復觀看、詳細記錄、深入思考、理性判斷的過程中,內化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理念,比照著自身,‘尋找學習的榜樣。

因教師的需求不同,我園參照“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xié)會(IEA)學前項目中國第Ⅱ階段研究”的測查工具材料一“對教師行為的觀察”,設計行為類別分析表,確定具體觀察內容,具體如表1(見下頁)。

三、研究專題,享受過程

改善教育行為的案例研究,特別強調持續(xù)跟進,特別需要發(fā)揮群體實踐智慧的診斷、重構,還特別需要被研究者由內而外的更新、改善、優(yōu)化。

因不同階段,教師有不同的發(fā)展需要。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確研究的對象和主題。對象和主題,可以是教師個體,也可以是群體中的共性不足。其次,要進行以課為例的教育研究,必須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

下面,我們以大班科學活動《我們的小腳丫》為例,關注師幼互動環(huán)節(jié),對教師的觀察解讀行為、回應表現(xiàn)展開跟進研究。研究過程中,每位參與者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尋找改進教學、改善行為的出路和方向,為后續(xù)的實踐提供良好的認識與技術基礎。具體過程如下:

【一研】發(fā)現(xiàn)問題:在師幼群體互動過程中沒能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幼兒主體間的關系。

實錄:

A組幼兒的探索活動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幼1:我發(fā)現(xiàn)腳上有一條一條綠色的筋。

師(大聲地):其他小朋友有不同意見嗎?

(聲音較大,好多幼兒把目光轉向了教師。)

幼2:應該是藍色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幼3:那是血管。

師:說得很對……

幼4:我發(fā)現(xiàn)腳像滑滑梯。

師(大聲地):你能不能說得明白點兒?

幼兒5:我用手拉住大腳趾,把腳用力蹬出去,我的腳就像一艘船了……

幼6(連比帶劃地):我用手一壓,這兒突然就變白了。

師(大聲地):你壓在腳趾甲上,原來腳上有趾甲。

幼7:趾甲長在腳趾頭上。

診斷:結合錄像進行

從表面看,教師非常關注并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行為,與幼兒交流頻繁,顯示出一派“熱鬧喜人”的景象。似乎已經(jīng)將幼兒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似乎做到了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細細品味,可我們發(fā)現(xiàn):胡老師雖然非常想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但是由于缺乏與幼兒群體互動的技能,導致了為尊重個別幼兒需要卻左右大部分幼兒思維,看似尊重幼兒實質是教師中心。

診斷建議:

降低音量和個別互動。

鼓勵幼兒結伴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二研】放低音量,引導幼幼互動

實錄:

B組幼兒的探索活動開始了:

幼1:我發(fā)現(xiàn)我腳上一條一條的線。

幼2:我手上也有的。

師(對著兩人小聲地):觀察真仔細,那叫什么?

幼1:我知道了,是手紋。

師(看著幼2):是嗎?

幼2:手上的線叫手紋,腳上的線叫腳紋。

師(同樣小聲地):真聰明!

診斷:還是結合錄像進行

在這次活動中,教師能正確認識到幼兒的活動需求,在與個別幼兒互動時降低音量,盡量不影響其他幼兒的思維,并能用簡單的語言以及眼神引導幼兒間的交流。但在交流時,還是顧此失彼。

診斷建議:

所提問題的指向要集中,不能散。

在交流同一邏輯的不同發(fā)現(xiàn)時,直接告訴幼兒“一個一個輪流說”。

用語言、手勢、表情等提醒幼兒傾聽同伴說。

用追問“誰還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來提醒幼兒說不同的答案。

【三研】熟練師幼群體互動技能

實錄:

c組幼兒開始探索腳丫的秘密了。

(幼兒同樣有很多的發(fā)現(xiàn),從外形特征、部位特點到對腳型變化的想象。胡老師能很好地傾聽、小聲地互動,繼續(xù)引領孩子相互說著、笑著。集體交流開始了――)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只見舉得高高的小手,只見急不可耐到屁股離開座位躍躍欲試的樣子。

師:來,讓我們一個一個輪流說。

師:還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的,請說?

診斷:

本次活動中,胡老師根據(jù)二研的診斷建議,不慌不忙地提問、提醒、回應,所有的孩子都有表達交流的機會。胡老師還較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并在相應的外顯行為上逐步老練:能根據(jù)交往對象的多少調整好說話音量、較好地運用體態(tài)語言等,在靈活參與活動、自如應對眾幼兒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四、研究流程,形成結論

教育案例研究是效果非常明顯的研究。

(一)具有清晰的操作流程

確定研究專題、采集教育案例后,所有參與者借助文字、表格、符號或影像手段,詳細記錄教育過程中幼兒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表現(xiàn),記錄被研究教師的言行舉止、神情變化,讓流動的教育過程靜態(tài)化、固定化,進而針對專題展開分析和解讀,直至開出改善的處方。

(二)具有明確的研究目標

即幫助教師正視自己原有的教育行為,敢于剖析自己的內心想法,激活自控意識,練習反思路徑――從幼兒學習效果反觀我們自身行為的適宜性,反復研究應對教育不確定性的策略和行為,自覺調整或優(yōu)化教育行為,提升實踐智慧,促進專業(yè)化成長。

我們針對不同的教師、不同的行為類型,總結出不同的操作辦法和程序(表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