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上課感悟范文

上課感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上課感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上課感悟

第1篇:上課感悟范文

那么,怎樣才能上好一堂體育優(yōu)質(zhì)課呢?我覺得應該從以幾個方面來說:

一、分析了解學生情況

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做到了解學生情況,包括身體壯況、身體素質(zhì)的好壞、體育技能的高低,這樣才能合理安排教材內(nèi)容的深淺、運動量的大小。對癥下藥,收到的效果就會很好。這樣可以使學生身體得到全面發(fā)展和鍛煉,才會更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zhì)、掌握體育技能。所以說要想上好一節(jié)質(zhì)量較高的體育課,了解學生情況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合理搭配教材

只有搭配教材合理可行,才能使整節(jié)課活起來,富有生氣。教材搭配要多樣化、合理化,學生興趣才大,才能體會到體育課的樂趣,從而更加熱愛體育課、喜歡上體育課。具體來說教材拾配的原則為:有上肢練習就要有下肢的練習,有力量練習就要有柔韌、靈敏等方面的練習。例如:100米、200米跑,引體向上、雙杠屈臂撐,排球的傳、墊球,這樣有下肢短跑,又有上肢力量練習,也有球類全面身體活動的項目,這樣搭配就比較合理可行。

三、書寫教案

要想上好體育課,就要認真按照大綱要求切實可行地制定出學期或?qū)W年教學進度計劃,并按教學計劃備好課。備課要著重抓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了解學生情況;2.鉆研教材;3.確定課的任務;4.安排課的內(nèi)容和組織教法;5.預計課的密度和運動量;6.培養(yǎng)學生骨干。要按照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jié)束部分三個部分來書寫,并預計出各部分的時間,這樣寫出的教案才會切合實際規(guī)范。

四、明確維持紀律與課堂管理的要求

1.建立必要的體育課堂教學常規(guī)。為了使學生能較好地配合體育教師參與體育學習活動,在教學之初,教師就要向?qū)W生明確宣布行為要求。為了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體育教師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剛剛開始上課的時候,一定要狠抓常規(guī)的執(zhí)行,待學生逐漸適應并形成習慣后,再使學生具有更多的靈活性。

2.及時處理違紀行為。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違紀行為時,教師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并及時處理。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學生只是消極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不必立即公開處理,可采用沉默、皺眉等方法處理;如果一個學生的違紀行為已明顯干擾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必須立即處理,并按情況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懲罰的方法。總之,在處理違紀行為時,盡量不要中斷教學的正常進行,尤其是不要頻繁地中斷教學來處理違紀行為。

3.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獎勵與懲罰是維持紀律、進行課堂管理的重要手段。獎勵積極性的行為是維持紀律的課堂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話說“罰其十不如獎其一”,當學生的積極得到獎勵后,這種行為將得到鞏固與強化。體育課中的獎勵方式通常是精神上的,如口頭贊揚,口頭表揚“你終于成功了”,或給一個滿意的、贊許的目光和微笑。為了維持紀律,一定的懲罰是必要的。懲罰是體育教師有意識地通過使學生經(jīng)受不愉快的體驗,以影響和改變學生行為的一種手段。懲罰的目的是為了制止或阻止違紀行為的產(chǎn)生和重現(xiàn)。在體育教學中,懲罰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挫折型,即暫時中止違紀學生參加體育學習活動的權(quán)利;二是否定型,即當眾批評、教訓,課后留下來,罰做俯臥撐、跑步等。在運用懲罰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懲罰的是違紀行為而不是人,一般情況下不搞集體懲罰。

五、教法的組織

組織教法,也就是組織能力,就是能不能叫學生按照教師的意圖去學、去練、去上課,任意而不亂地調(diào)動學生,使學生聽從教師口令,圍著教師的指揮棒轉(zhuǎn)。這里面涉及到培養(yǎng)學生體育骨干的問題。如選四個組長,加上一個體育委員,如果都能負起責來,起模范帶頭作用,這節(jié)課就能組織得較好。如果組織教法不嚴密,以上幾個步驟安排得特別好也是無功白忙。因為你調(diào)動不了學生,學生一片散沙,你指東,他往西,你要跑步,學生編要打球,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無濟于事,更談不上將課上好。我認為組織教法也是關(guān)鍵,要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組織紀律性,隊列隊形,各種步法,幾種轉(zhuǎn)法,應作為課課練的內(nèi)容。

六、講解示范

第2篇:上課感悟范文

關(guān)鍵詞:新課標;美術(shù)欣賞;教學感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126-02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美術(shù)欣賞中,觀賞者在觀賞美術(shù)作品時,最初的感受往往是獲得美感的重要基礎。學生更是憑第一印象(直覺)來欣賞美術(shù)作品,由于直覺會受到個體知識和經(jīng)驗的局限,感受美的成分和質(zhì)量都很有限。據(jù)此,課前應給學生充分的預習時間,引導其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收集與學習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從而縮短與欣賞內(nèi)容的距離,產(chǎn)生欣賞的興趣。上課時,教師出示欣賞作品后,不要立即講解,可讓學生讀畫幾分鐘,也可以討論的形式,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其觀察畫面。如畫面是以什么顏色為主?畫了些什么?顏色是暖色調(diào),還是冷色調(diào)?整幅畫感覺是歡快的,還是傷感的?等等,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做,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感覺,從而把教師唱獨角戲轉(zhuǎn)變?yōu)閹熒餐瑓⑴c。

二、讓學生動手,從中領悟作品內(nèi)涵

美術(shù)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nèi)涵,這樣可以打破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美國教育家艾斯納的dbae教育理論把美術(shù)教學分為美術(shù)創(chuàng)作、美術(shù)史、美學、美術(shù)評論四個領域,主張各個領域融匯貫通,成為有機整體。并特別看重美術(shù)評論的作用,認為在中學生沒有建立起歷史概念的情況下,美術(shù)評論對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猶為重要。同時dbae理論又認為美術(shù)教學的四個領域并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相互交融與滲透,形成多向互動的關(guān)系。因此,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賞教學始終貫穿在整個美術(shù)教學過程中,他們的關(guān)系是互為作用的,學生有了繪畫的實踐,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shù)作品,而在欣賞藝術(shù)作品之后,他們就可以將作品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敝挥凶寣W生了解作品中的優(yōu)點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導自己的美術(shù)學習活動,從中獲得美的體驗。例如:在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很想動手做一做,這時不妨讓學生照著作品的風格、形象臨摹一下。在欣賞民間泥塑一節(jié)時,教師首先展示許多學生的優(yōu)秀泥塑作品,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緊接著播放一段泥塑的錄像,講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識,最后觀看泥人的制作過程。接著教師讓他們學著大屏幕上的例子做一做,最后對自己的作品和圖上的作品進行評價,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能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作品的優(yōu)點與不足,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完成練習的基礎上展示一個發(fā)展方向,誘發(fā)學生繼續(xù)探求美的愿望,為下一課的學習作鋪墊。

三、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從中品味藝術(shù)魅力

優(yōu)秀的藝術(shù)作品,在總體形式結(jié)構(gòu)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種意味等等精神內(nèi)涵,即意蘊美。欣賞者的感覺在審美直覺這種表層的心理活動受刺激后,將不滿足于停留在表面的連鎖反應,這時教師應積極配合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jīng)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我們都知道,音樂和美術(sh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音樂是一切藝術(shù)門類中最為抽象的藝術(shù),可音樂同樣也是人類表達情感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手段,由于音樂的抽象性,因而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展開聯(lián)想,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起伏,眼前情與景在不斷地變幻,人的情感也不斷地變化。假如在美術(shù)欣賞課中有機地把音樂和美術(shù)結(jié)合起來,將能達到圖音并茂,聲色俱全的表現(xiàn)深刻主題的教學目的,并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如欣賞《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緊跟上述欣賞過程,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內(nèi)容,讓學生再仔細觀察纖夫們在學生勞動下的各種不同的表情、姿態(tài),放上一曲《黃河號子》……這時學生就開始自覺地“設身處地”,進入某種情景,而自覺地體驗畫面纖夫們勞動的艱辛,產(chǎn)生審美同情。這時的欣賞主體(學生)受到欣賞對象(纖夫)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接受其審美思想的啟示,展開想象,調(diào)動相關(guān)的各種感覺達到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畫面。這時學生積極認同的心理活動本身就由理性參與欣賞活動而推向深化,從而獲得藝術(shù)作品內(nèi)層意蘊的領悟和隨之而來的審美愉悅,審美想象。當學生進想境界后,教師如能用激昂的語調(diào)在音樂聲中誦出俄羅斯著名詩人涅克拉索夫的詩句:“到伏爾加河去!是誰在偉大的俄羅斯河上?這聲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纖夫們在痛苦的行進?!边@時學生們原先模糊的,朦朧的審美享受一下子就變得清晰了:那優(yōu)美而遼闊的伏爾加河風景與倍受苦難的纖夫處境鮮明對比,仿佛是一曲低沉的號子在炎夏的悶熱中與河水的悲吟渾然震顫,學生開始隨主人公一起痛苦、掙扎,逐步進入“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

“轉(zhuǎn)軸撥弦兩三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使學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內(nèi)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審美心境,這一點尤為重要。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采用電化教育法、語言描述法、設置情景等“不擇手段”而為之,往往事半功倍。

四、利用多媒體開展綜合藝術(shù)欣賞,讓學生感受更多門類的藝術(shù)形式

在欣賞課教學中,孤立地的欣賞一幅美術(shù)作品,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盡管教師使出渾身解數(shù),學生還是似懂非懂。多媒體網(wǎng)絡的應用,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增強教學效果,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為教學過程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空間,使學生在知識,審美能力,興趣、特長個性品質(zhì)等方面的發(fā)展成為可能。因此筆者認為,網(wǎng)絡多媒體欣賞教學可以采取如下教學方法:

故事型――也稱為導趣,在欣賞一幅畫的時候,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講解欣賞的內(nèi)容,具體操作方法:教師在電腦上把故事和欣賞的內(nèi)容一起錄下來,并配相關(guān)的音樂和場景音效(如打雷,下雨、喊叫聲,槍聲等等)這樣學生在欣賞時就會身臨其境。

表演、游戲型――教師在讓學生欣賞的過程中,可根據(jù)畫面的內(nèi)容情節(jié)進行表演和游戲,表演和游戲時也應配上相應的音樂和場效。教師和學生都充當一個角色,學生會全身的投入,促進師生互動,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對于教師而言,我們應用心去體驗作品的內(nèi)涵,引導學生正確地去認識作品,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意圖。

參考文獻:

[1] 朱小蔓.《教育的問題與挑戰(zhàn)》.南師大出版社

第3篇:上課感悟范文

一、良好課堂常規(guī)的建立是上好體育常規(guī)課的前提

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是體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保證,是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前提。只有強化課堂教學常規(guī),嚴肅課堂教學紀律,才能建立穩(wěn)定的教學秩序,進而保證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1.教師的課中常規(guī)

首先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用簡潔、清晰的語言,迅速組織學生進入活動練習狀態(tài),盡量減少整隊和隊列隊形練習的時間,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動起來,在孩子運動的過程中滲透課的內(nèi)容與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做到關(guān)心愛護所有的學生,要對他們循循善誘,在適當?shù)臅r間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努力和學生共同營造一個歡樂的教學氛圍。在課的結(jié)束部分要對學生的課堂練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小結(jié)和講評,讓孩子們知道自己課中的表現(xiàn),提出一些課后的學習要求,闡述下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并且安排學生歸還體育器材和運動場地的整理工作。

2.學生的課中常規(guī)

在課中常規(guī)中,學生要在上課鈴響后,準時到指定地點集合上課。體育委員要及時地整隊,小組長配合體育委員檢查和監(jiān)督班級情況,并及時向教師報告。

上課時,學生要專心聽講,仔細觀看教師動作示范和啟發(fā)引導,并積極思考,分析理解動作要領,有疑難問題及時提出,有機地將思維與練習結(jié)合起來。學生必須嚴格遵守課堂紀律,愛護場地、器械,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學習,努力完成體育課的各項目標。在課的結(jié)束部分,學生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對他人評價,并協(xié)助教師歸還器械和場地整理工作。

二、口哨、音樂的合理運用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活動范圍較大,加上室外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攏音效果較差,教師如果僅僅靠口令對學生進行組織教學,往往會對嗓子造成過重的負擔。合理地運用口哨,對上好一堂體育家常課顯得非常的重要。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哨音的長短、次數(shù)的變化來代表教師不同的口令,進而指揮學生做出不同的行為。

三、良好體育規(guī)則的養(yǎng)成

我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為了能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體育課堂上來,在體育教學中運用了大量體育游戲,每當學生聽到要做游戲的時候,往往都顯得異常興奮。這個時候?qū)W生由于興奮,一般很難在意教師對游戲規(guī)則的介紹。起初我也沒有對學生在規(guī)則上做太多的要求,比如做“捕魚”游戲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上岸”后,并沒有算他們“被捕到”;迎面接力的時候,有些孩子已經(jīng)站到了起跑線前,也沒有做出及時的糾正和調(diào)整等等。長此以往,發(fā)現(xiàn)課堂很難再很好地掌控,尤其在游戲的過程中,課堂紀律非常亂,最終沒有達到設想的教學效果。我反思過后,重新進行調(diào)整,關(guān)注孩子對規(guī)則的遵守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立即給予糾正或請出游戲來,這樣課堂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積極的師生互動

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地發(fā)揮師生互動的作用。比如在整隊的過程中,教師在發(fā)號“抱臂看齊”口令的時候,讓學生聽到“抱臂看”的時候,立即接著說“齊”并做出動作,要比只做動作、不接口令效果好得多。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口哨等工具來與學生互動,比如在集合的時候,教師吹一聲短促的哨音“嘟”時,學生立馬拍掌一次,并口中念“快”一次;接著吹“嘟嘟”連續(xù)兩次短音,學生連續(xù)拍掌兩次,并口中念“快快”一次;再吹“嘟嘟嘟”連續(xù)三次短音,學生連續(xù)拍掌三次,并口中念“快快快”一次進行集合。這要比教師采用常規(guī)的集合方式效果好得多。

此外在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內(nèi)容上,我們也要積極地采用師生互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只有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真正互動起來了,才能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變?yōu)楝F(xiàn)實。

五、對教材與課堂教學合理組織

教材是“死”的內(nèi)容,教學是“活”的對象,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對教材作出適當?shù)陌才排c調(diào)整,這樣才能達到兼顧全體的效果。因此,對教材的合理運用與組織,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很好考驗,也是一堂家常課好壞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

我們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不同層次運動能力上的差異,合理地組織教材內(nèi)容,在教學中要做到分層教學,不僅可以兼顧每位學生技能體能的增長,還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根據(jù)學生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組織,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上好體育家常課顯得尤為重要。

第4篇:上課感悟范文

新課標崇尚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反對教師替代的繁瑣分析,同時又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如何貫徹以上兩點教學思想?筆者認為不妨可以把朗讀和感悟語言聯(lián)系在一起,充分地利用朗讀,感悟詞句與情境,豐富語言庫存,并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但由于積重難返,傳統(tǒng)的陰影無處不在,而反傳統(tǒng)又走向了極端。當我們走進課堂,會發(fā)現(xiàn)在朗讀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現(xiàn)象。

一、現(xiàn)象舉例

在語言訓練中強調(diào)朗讀感悟。由于認知的慣性,引導的失當,往往會使課堂出現(xiàn)不和諧的節(jié)奏,甚至會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F(xiàn)在筆者以課文《荷塘月色》為例加以佐證?!逗伞肺闹杏幸欢文捴巳丝诘拿鑼懀骸扒壅鄣暮商辽厦妫瑥浲氖翘锾锏娜~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p>

現(xiàn)象1:淡化朗讀目標游離

師:請一位同學朗讀這一段文字,其他同學劃出生詞。

生:讀,劃。

師:好,請某生說說所劃生詞。

生:田田、亭亭、裊娜、羞澀、渺茫、宛然、風致

師:好,大家齊讀三遍這些生詞,力求默寫出來。

生:齊讀并努力地記憶。

師:這些詞語反映出月下荷塘什么特點。

生:(參看注解)荷葉相連,柔美,深含感情,有美的姿態(tài)。

師:好,看來同學們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還是很強的。

以上是筆者在一堂公開課上親見的一幕,應該說該教師還是善于啟發(fā)引導的,并能鼓勵學生發(fā)揮積極性。在不是公開的場合中,以上教法在閱讀教學課堂上可能更為直接地引向“概括景物特征”這一目標。事實上這個名段的語言有著整體的朦朧優(yōu)美,決不是幾個詞語就能涵蓋的。上述教學片斷,語言訓練只停留在原始的朗讀和搜尋詞語上,游離于朗讀背誦感悟的閱讀目標之外。因此可以這樣認為,此種所謂的朗讀教學只停留在形式上,忽視了如何表達、如何抒發(fā)、為何采用這種語言形式等實質(zhì)的問津,更忽略了學生“聯(lián)系”、“想象”、“理解”、“運用”等過程的創(chuàng)設。這樣人為地淡化朗讀,語言訓練目標與朗讀感悟目標的游離也就在所難免了。

現(xiàn)象2:側(cè)重分析忽視感悟

師:請大家默讀,研究一下該段的修辭手法。

生:(默讀思考回答)比喻、擬人。

師:對,但不全面。還有通感。(板書:通感)

師:同學們知道什么是通感嗎?

師:詳細地分析通感的概念、特點及功能。

師:(透徹分析后,作辛苦狀)同學們都記下來了吧,下面把通感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感悟。

這所謂的感悟在學生齊讀之后便戛然而止。這里,語言訓練只側(cè)重在通感這一修辭上,教師的講解分析代替了學生的感悟評價,學生成了事實上的“記錄員”。學生對語句的理解勢必停留在識記的淺層次目標上,朗讀形同虛設。無任何聯(lián)系思維,無絲毫觸類詮釋,至于緊扣語境、情意熏陶更無從談起。由于詞句的理解生吞活咽,一閃即逝,故朗讀如高空樓閣,缺乏根基;感悟如霧里觀花,虛無縹緲。根本達不到新課標語言訓練的實際要求。

現(xiàn)象3:忽視能力華而不實

新課標重視培養(yǎng)語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感只有在積累、感悟、體驗的基礎上才能切實得到培養(yǎng)。無數(shù)的教學實踐證明通過朗讀來培養(yǎng)語感是一個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教師對朗讀的單方面強調(diào)而忽視了語言的品味,那么即使是使盡各種朗讀手段,那種朗讀感悟也是華而不實的。

師:通過剛才的朗讀感悟和分析,同學們能否概括月下荷塘的特點。

生:朦朧淡雅,靜謐清幽。

師:不錯??吹贸鐾瑢W們的概括能力較強。好,下面我們一起把這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再齊讀一遍。

生:起勁地朗讀。

師:同學們讀得太響了,這樣讀好不好?

生:不好。

師:確實不好,朗讀時應輕一些,符合景物特征和作者的心情。好,我們再讀一遍。

生:經(jīng)過教師指導,確實讀得輕柔優(yōu)美了一些。

這樣的場面也許大家都不陌生。從表面上看,教師非常注重朗讀,甚至可以說指導也是得法的,但是筆者不禁要問,學生的朗讀能力真的加強了嗎?在形式的掩蓋之下,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又剩幾許呢?有人說,把文字讀熟了,感情自然而然也就感受到了。其實未必。葉圣陶先生曾講:“認為一味地讀具有魔法似的作用,未見得妥當?!笨梢?,這樣的朗讀是華而不實的,根本上忽視了能力的培養(yǎng)。

現(xiàn)象4:濫用媒體喧賓奪主

否定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現(xiàn)代的課堂似乎已是多媒體的天下。通過收集聲音、圖像、信息,以強大的視聽效果沖擊學生的靈智。如洪水般泛濫的這種沖擊力似乎足以完成任何艱難的教學目標。

就這樣,欣賞動感十足的畫面取代了感悟語言,聆聽優(yōu)美動聽的錄音取代了朗讀實踐。如此喧賓奪主,其效果可想而知。在那些迷戀此道的教師眼里,“輔助教學”的目標早已視若無睹。當筆者看到明亮多彩的荷花及翠綠欲滴的荷葉,不禁想問,這還是朱先生筆下畫圖難足的月下荷塘嗎?當月光曲這熟悉的旋律響起,學生們難道會聯(lián)想到作者的哀愁嗎?當優(yōu)美華麗的錄音穿過我們的耳膜,難道我們還會想到語言訓練的目標嗎?這也許是反傳統(tǒng)的一個極端和誤區(qū)吧。

二、理性思考

以上現(xiàn)象羅列僅是冰山一角,但已令人觸目驚心。因此很有必要進行理性思考。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高考指揮棒的客觀存在。應該這樣認為,由于高考根本不設朗讀題,朗讀水平之高低無關(guān)緊要。除了默寫名句跟背誦發(fā)生關(guān)系外,其他就要算閱讀題了。默寫只需硬背即可,而閱讀最重要的突破不是朗讀,更不是感悟,而是理解分析。因此,朗讀感悟理所當然地被淡化,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而把重點放在理解分析上。另外,高考指揮棒也指揮了教學評估,對考分的瘋狂追逐取代了對學生“讀”書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導致朗讀感悟的目標始終得不到落實。

(二)認知上的主觀誤區(qū)。一種是傳統(tǒng)誤區(qū),認為朗讀感悟無非是加強了閱讀訓練題的分量,根本不須要大張旗鼓地宣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練出好分數(shù)來考試不就行了嘛;另一種是反傳統(tǒng)誤區(qū),認為多媒體教學完全涵蓋朗讀感悟,有了聲光色,還用得著那么出力不討好地提倡平淡無味的朗讀嗎?只要形式上熱熱鬧鬧不就能獲好評嗎?以上認知雖說勢不兩立,但實有殊途同歸的嫌疑。即都忽視朗讀感悟,都拋棄傳統(tǒng)精華,都漠視素質(zhì)培養(yǎng),都無視教學大綱。

基于以上原因,在新課標條件下給“朗讀感悟”一個新的定位并拿出對策顯得尤為必要。

三、對策研究

(一)新定位,新認知。首先,立足新課標,走出慣性認知,在素質(zhì)教育的總體目標要求下真正落實朗讀感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功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聲調(diào)、思想、表情,心靈甚至肢體動作確切感悟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內(nèi)涵及其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促成認知領域、技能領域、情意領域的總體提升。其次,結(jié)合高考,在高考能力層級目標要求下正確定位,高考的能力層級目標包括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應用、寫作等,無不與朗讀感悟有著密切關(guān)系,可以這樣說,朗讀感悟正是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橋梁。最后,應該認真仔細地研究新課標,在語文教學中不折不扣地落實朗讀感悟。因為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必由之路,感悟是提高素質(zhì)的必經(jīng)之途。

(二)重能力,重方法。走出重形式輕能力的誤區(qū),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作為語言訓練乃至整個閱讀教學的重點,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因此必須非常講究方法的選擇。筆者擬從品鑒字詞、品味語句及感知整體三個層面并結(jié)合教學實際作簡要論證。仍以教學《荷塘月色》片段為例,筆者曾作以下設計,取得了較好的反饋:

《荷塘月色》片段朗讀感悟?qū)W案設計

階段 內(nèi)容 方法 啟發(fā) 感悟

詞 曲曲折折

田田、層層

亭亭、星星

縷縷、脈脈

彌望、點綴

裊娜、羞澀

渺茫、顫動 自由讀

輕重音讀

比較讀

分類讀 分類依據(jù)

輕重音量

比較所得 疊詞、

輕音為主

以動襯靜

音樂美

用詞恰當

句 比喻句

通感句

擬人句 范讀

品讀

精讀 修辭妙用

感覺互通

花如其人

語句傳神 形象再現(xiàn)

花人合一

感覺開放

音樂美感

體 整段/聯(lián)系全文

整體/感情基調(diào)

氛圍/情景交融 多媒體

小組讀

精讀

鑒賞讀 聲情并茂

語境意識

恰當評價 淡淡哀愁

環(huán)境清幽

畫面靜謐

景語情語

以上學案貫徹新課標的要求,體現(xiàn)了朗讀感悟的目標重點,在設計上,注重了方法的多樣性,特別是真正地把多媒體放到了輔助的位置。在這個基礎上,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在能力培養(yǎng)上則形成了識記、理解、分析、鑒賞的層級開發(fā)。

回想課堂教學中的我們,往往把很多時間花在內(nèi)容的分析上,把精當?shù)恼Z言講解得支離破碎,破壞了課文的意境,而把朗讀訓練冷落一邊。如我們能在教學中建立以朗讀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將朗讀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那么,在反復的誦讀中,文章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必會轉(zhuǎn)變?yōu)楦谢牧α浚辉诼暻椴⒚囊髡b中,豐富的內(nèi)容、深厚的情感必會陶冶幼稚的心靈;在抑揚頓挫的吟詠中,精湛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必然可以潛移默化為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朗讀這一教學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熟練地加以掌握和運用,只有讓朗讀回歸語文課堂,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多姿多彩。只有充分運用朗讀這一日積月累的手段,才能使語文教學獲得深厚的底蘊,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F(xiàn)代漢語教材中題材廣泛、內(nèi)容生動豐富,朗讀這些材料,使學生漸漸領悟到怎樣正確地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形成潛在的能力,并遷移于閱讀與寫作之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許高厚.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第5篇:上課感悟范文

關(guān)鍵詞:多媒體 生動 美的教育 陶冶情操

沒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中學語文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極為豐富,其內(nèi)容和形式都蘊藏著豐厚的審美因素,為

學生的審美活動提供了客觀條件,而且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又是伴隨著審美活動進行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傳統(tǒng)的教學,學生往往產(chǎn)生厭倦情緒,難免會使課堂效率降低,因此,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陳舊的?,F(xiàn)在,多媒體的使用,有效地解決了此問題。多媒體手段的最大特質(zhì)是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圖、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現(xiàn),信息量大,形象生動,色彩逼真,可以對人的視覺、聽覺甚至心理觸覺產(chǎn)生全方位的刺激,這很適合學生的接受特點,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激發(fā)學生主動去參與審美活動,受到美的熏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初中語文教材的自然美、社會美、藝術(shù)美、道德美、人格美都強烈地蘊藏于文本之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挖掘、感悟、再造這些美?下面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一些粗淺認識。

一、在視聽中感受美

我國教育家荀子早已指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贝蠼逃铱涿兰~斯也指出:“事物是核心,詞是

外殼,在教學時應當使一切能看見的東西用視覺,能聽到的東西用聽覺,能感觸到的東西用觸覺?!?/p>

“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興趣”就是帶有情感意味的注意。興趣愈濃,觀察就越仔細,感受亦愈強烈。多媒體為語文教學提供帶有極強感彩的形、音、義統(tǒng)一的信息集合體,學生的各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起來,從而撥動學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語文學習,在“視”中感受形象美,在“聽”中感受音韻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如教學《小石潭記》時先讓學生帶音樂聽課文錄音,并提示學生要邊聽邊想象進入情境。聽完后全班交流一下感受,學生們暢所欲言對小石潭心生向往之情。這時再在大屏幕上出示小石潭的優(yōu)美畫面,學生們邊看邊發(fā)出一聲聲感嘆,他們已深深地被這人間仙境所感染。再講起這篇文章來

就很輕松,而且學生們興致很高。

二、在對比中認識美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以變教學抽象的講述為直觀形象的演播,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產(chǎn)生“樂學”的情緒。初中語文課本中有相當比例的童話和寓言之類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為基礎,通過幽默諷刺的語言,褒貶相間地贊揚真、善、美,鞭撻假、丑、惡。教學這類課文,要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多媒體獨特的美育功能,誘發(fā)學生的“樂學”情緒,強化學生無意注意,使學生深刻地體驗人物形象的內(nèi)在意蘊,自覺地將課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分析對比中提高認識美的能力。如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形態(tài)逼真、聲情并茂地展現(xiàn)出皇帝和騙子以及眾大臣的偽善、欺騙、狡詐的本性,突出小男孩天真,敢于講真話,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從內(nèi)心喜愛美好、厭惡丑惡的思想感情。通過對比,“真正視學習國文如游泳在趣味之海里”,學生在賞心悅目、分析對比中提高了認識美的能力,培養(yǎng)了愛憎分明的思想情感。

三、在動靜中感悟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闭Z文教學離不開情,離不開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電教媒體精心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增強對學生的感官刺激,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達到以情激情的目的。情感是實施美育的關(guān)鍵,學生情感充沛有助于深刻地感受美。多媒體語文教學的其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鮮明生動的情感紐帶,將教師、教材、媒體、學生緊緊地連結(jié)起來,使多媒體語文課堂教學能產(chǎn)生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而這種情感紐帶并非機械地組合,而是將圖、文、像有機地結(jié)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學習氛圍環(huán)境,形成情感輻射力,叩擊心靈,營造心境,將學生情感流向引入軌道,以期引起強烈的審美共振。在教授《童趣》一課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產(chǎn)生物外之趣?”學生們一時難以回答。我就將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沈復觀鶴成蚊、神游山林的情節(jié)以動畫的形式播放,學生們將文字和動畫結(jié)合起來很快便得出了答案,物外之趣就是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并通過仔細觀察產(chǎn)生的。回答得準確而簡潔。

四、在實踐中產(chǎn)生美

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里進行的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于教學目標的需要,根據(jù)內(nèi)容創(chuàng)造出師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統(tǒng)一,融洽和步調(diào)一致的情緒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興趣才會得到激發(fā),求知欲得到刺激,才能更有效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主動地參與、探索,從而在知識和技能上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第6篇:上課感悟范文

同上一堂奧運思政大課心得體會和感悟800字左右

奧林匹克宗旨就是更快更高更強,這不僅是指運動員之間的競技,也是指對自身的突破和提高。今天的李_說奧運,就讓李_帶咱們一起去聽聽東京奧運會上最勵志的兩個故事,雖然故事的主人公都沒能拿到獎牌。

在東京奧運會迎來了帆船女子激光雷迪爾級獎牌輪的比賽,很可惜,我最喜歡的運動員徐xx并沒有出現(xiàn)這一輪的比賽中。徐xx的故事我們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她是當下中國秀的帆船選手,也是身體素質(zhì)最不適合做帆船運動員的選手,她的運動生涯要克服先天的視力、聽力障礙,曾經(jīng)遇到極端天氣差點命喪大海、項目被移出奧運被迫改項,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擋她成為一名選手。本屆奧運會上,徐xx遭遇了成績被取消,然而卻不抱怨不氣餒,成功逆襲,從末位回到首位。

隨后,傷病困擾加上又一次的成績?nèi)∠?,徐__的本屆奧運征程還是在獎牌輪前止步了。然而,沒有得到獎牌的徐__,在本屆奧運會上贏得的關(guān)注,甚至超過了她在倫敦奧運會上拿到金牌的時刻。為什么,因為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出色運動員高超的競技水平、遭遇挫折而不言敗的競技狀態(tài),同時,也讓帆船這項中國人還不是特別熟悉的運動走入大眾視野。

從“媽媽級”選手到“奶奶級”選手,她的那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的誓言,讓無數(shù)人動容。如今兒子的病情已經(jīng)好轉(zhuǎn),就在多數(shù)人認為她會就此退役陪伴家人的時候,丘索維金娜卻做出決定,重新回到祖國,站在東京奧運會的賽場上,代表烏茲別克斯坦參賽。在20歲就被稱作老將的體操賽場上,如今的她已經(jīng)41歲了。這一次,她不再是為了獎金,為了兒子,而是為了熱愛,為自己而戰(zhàn)!結(jié)束了里約的征程.

這是兩個人的奧運故事,他們雖然都沒有帶走獎牌,但是都帶走了我們的尊敬和祝福。他們是我們心里的冠軍!

同上一堂奧運思政大課心得體會和感悟800字左右

主教練郎平接受采訪時說道:“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這番話引發(fā)網(wǎng)友刷屏點贊。當升起五星紅旗,唱起《義勇軍進行曲》時,郎平教練和她的女排點燃的,不光是幾代人對記憶的重拾,更是對精神的回味。

勇于奮斗,敢于爭先的精神。30多年前,中國女排在世界杯、世錦賽、奧運會上完成了5連冠,成為世界排壇第一支連續(xù)5次奪魁的隊伍,中國女排成為中國人的模范和驕傲,更成為中國騰飛的象征。30多年后,面對奧運會賽場強大競爭對手的不利影響,多次上演著逆襲之戰(zhàn)。在中國女排這個集體中,她們始終保持分分必搶、球球必爭的拼搏精神,不放棄自己,更不放過對手,奮斗到最后一刻,創(chuàng)造了一次次“逆風翻盤,向陽而生”的奇跡。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精神。在實際的比賽和工作中,女排姑娘們都深刻踐行著對我們的告誡和要求,始終堅持夢想,繼續(xù)攀登。當中國女排的黃金一代逐漸離開賽場、新老隊員更替與磨合時,年輕的中國女排的發(fā)揮可謂時起時伏,并且可能球迷們都會忍不住嘆息:這場比賽又沒戲了,但是她們始終相信“風雨過后必有美麗的彩虹”,不斷努力,一定會收獲好的結(jié)果。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郎平說,“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有過硬的技術(shù)。”前NBA著名球星科比說,“我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天才不能光靠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更重要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即永不停歇的訓練、訓練、再訓練。賽場上女排姑娘們一記記的“重扣”和隊員間默契的“傳球”,正是她們用汗水澆灌夢想,以卓越成就人生的精彩瞬間的寫照。

有一種記憶,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生命不止,戰(zhàn)斗不息!即使跌倒了,也要漂亮地站起來再哭,中國女排咬下了一場又一場硬仗,不斷書寫運動場的傳奇。不是只有勝利才值得歡呼,不是只有贏球才有女排精神,它早已跨越了時代與體育,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共尊共享的精神財富。

同上一堂奧運思政大課心得體會和感悟800字左右

每一個運動員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所有人都緊張的等待這一刻。他們都知道,只有金牌才能被世人銘記!這一次,一定要全力以赴!一定要奪得金牌,一定要為國爭光!一定要讓自己多年的努力得到最好反饋!不能遺憾而歸。

看,“亞洲飛人”蘇炳添上場了!只見他兩手著地,目視前方,以完美的準備姿勢迎接那即將響起的發(fā)令槍。砰!他瞬間起身,如疾風般往前奔馳。矯健的身姿出現(xiàn)在跑道上時,所有人都為之歡呼。最終,他以9秒98的成績榮獲第6名,第八次破1“亞洲飛人”這個稱號他當之無愧!

瞧,全紅嬋也以數(shù)次登上熱搜。他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剛剛夠參加奧運會的年齡,她在跳板上輕輕起跳,隨后如風火輪一般在空中轉(zhuǎn)了數(shù)個圈之后落水。一跳所有人都直呼“完美”最終他以416.65分榮獲第1名,奪得金牌。我也不敢相信,這個只比我們大了兩歲的小女孩,卻已經(jīng)獲得了如此成就。

還有那氣步槍冠軍獲得者楊倩和楊皓然。他們在7月27日氣步槍團體混合決賽時,以633.2的成績奪得本屆奧運會首金,再次為中國健兒增添了勇氣和信心。

可是,細細思考,又有幾人真正懂得他們背后的努力?有人說過“天才是靠1%的`天賦和99%的汗水”我們也有句老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就,一定在背后付出了比這多的多的汗水。只有不斷的練習,不斷爬起來,不斷吸取經(jīng)驗,才能獲得今天這至高的榮耀。

又一句話是特別催淚的。前面也提到了那位14歲的跳水冠軍獲得者全紅嬋。當別人問他想干什么的時候,她卻說自己想去商場里抓娃娃。再見我們看似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對她來說卻是可望不可及的夢。她只比我們大兩歲,也是一個尚有童心的孩子,可他卻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玩樂,只能逼著自己一次一次練習。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樣,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奧運精神,這種吃苦精神。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更好的報效國家,更好的報答社會!奧運精神永存!

同上一堂奧運思政大課心得體會和感悟800字左右

當耀眼天光,激活了千年古老的日晷,伴著高亢的缶樂,巨人腳印沿著古老的北京中軸,穿過百年的歷史煙云,在激越的轟鳴聲中,走向鳥巢。從奧林匹亞到萬里長城,從浪漫的雅典到神奇的北京,當奧運會的圣火在它的故鄉(xiāng)熄滅,在神秘的東方雄雄燃起,一場用世界語言講述的中國故事,舉世為之歡騰。2008,中國奧運,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次飛躍。

當張怡寧用嫻熟的球技為國又添一金,郭晶晶優(yōu)美的跳水姿態(tài)奪得裁判贊賞的同時,一枚金牌又成了我們中國的囊中之物。許許多多的奧運健兒施展著自己的本領為祖國勇奪一枚枚金燦燦的金牌時,奧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中國奪得了52枚奧運金牌,位居世界金牌榜首。人們歡呼雀躍,都為北京奧運會運動員取得的豐功偉績贊嘆:“我們中國不再是東亞病夫,我們已經(jīng)沖出了亞洲,沖出了世界,沖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做為中國人,我們自豪、我們驕傲!2008,也成為每個中國人永恒的輝煌記憶。

2008奧運會結(jié)束了,但奧運精神的星火卻照亮了每個人。你、我、他,我們是高科技網(wǎng)絡社會的新一代,雖然我們年齡小,但同樣肩負著歷史的使命,而奧運圣火恰恰就是一面熾熱的旗幟指引我們前進。奧運健兒們拿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釋放耀眼的光彩,星空下被多少人傳誦著無與倫比的偉大!

“苦心人,天不負”奧運健兒們正是用這種精神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價值,中國的奇跡!

我只是很多學生里普通的一員,雖然不能接走上奧運賽場,為中國的榮譽而拼搏,也沒能在北京做志愿者和奧運做零距離接觸,但是,奧運的激情依然在我心中蕩漾。我努力學習,因為我是中國學生,我便要展現(xiàn)中國學生的拼搏精神;我加勁鍛煉,因為我是中國少年,我便要顯示中國少年的體育素質(zhì);我文明禮貌,因為我是中國公民,我便要弘揚中國公民的傳統(tǒng)美德。

“有志不在年高”,我堅信,只要讓奧運精神永存心中,它會讓我們的腳步走在世界的頂峰,讓我們中國人的身影出現(xiàn)在世界各地。

同上一堂奧運思政大課心得體會和感悟800字左右

奧運的體育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強。這句話也一直是我的座右銘。

不經(jīng)風雨怎么見彩虹,成功必須是付出巨大的辛勤勞動和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多少才收獲多少。

我是一名摔跤運動員,在學校進行了幾年的正規(guī)訓練,參加了許多比賽,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特別在湖北省十四屆摔跤比賽中,我經(jīng)過一番努力,終于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別看摔跤是個野蠻運動,其實靠的更多的是技巧而不是力量。是以四兩撥千斤之力。在那次艱難比賽的開始我們相互試探對方,我明顯的感覺到對方的力量比我大,再一次疏忽中被他抓住了靶位,手抓住我脖子就是一個過肩摔。我被摔在了地上,只要我雙肩被壓三秒我就是輸了,突然間耳邊響起來教練的話語,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棄。于是在哪個爭分奪秒的時刻我抱住他的要使出了全身力氣,做了對手三個滾橋,于是還領先了對手二分。比賽還有三十秒結(jié)束,氣氛變得更緊張起來了,在上一回合的比賽中我已經(jīng)使出了全身力氣。在這回合的比賽中對手似乎已經(jīng)看出了我已經(jīng)用完了力氣,只是守而不進攻了。于是在最后的時間里對手發(fā)起一次次猛攻,我終于抵擋不住被他拉住了靶位,被做了個三分動作,于是領先我一分。僅僅因為這一分之差,冠軍與我無緣。我以一分之差輸給了對手。這是我最后一次參加省運會了,我恨自己沒有拿到第一。賽場上全力拼搏的我打動了我的教練,他并不怪我只拿了亞軍,也只是安慰我到你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也許場下人更多的只是關(guān)注勝利者,可是我并不是這么認為,體育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只看結(jié)果論成敗。往往一次比賽的備賽中,你們永遠不知道訓練的我們是要經(jīng)過多少的傷痛多少的付出。

第7篇:上課感悟范文

關(guān)鍵詞:呼吸道感染;抗菌藥物;處方

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出現(xiàn)了很多濫用的現(xiàn)象,這個問題已經(jīng)得到了全球人士的重視。在門診治療中濫用抗菌藥物,出現(xiàn)了嚴重的抗菌藥物副作用現(xiàn)象,增加了細菌耐藥性,使病人承受過重的使用藥物經(jīng)濟負擔。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I)在門診出診率比較高,尤其是兒科門診,出現(xiàn)URI的幾率更大,能夠治療URI的抗菌藥物種類比較多,人們對這個問題也越來越關(guān)注。本文依據(jù)某院的兒科門診病人的看病病例,統(tǒng)計并分析出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然后找出相應的對策,對抗菌藥物的濫用情況進行控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2月到2015年-5月,在某院的兒科門診對就診病例進行隨機抽取,數(shù)量為605份,總就診病例為1000次。在就診的1000病例中,最小年齡兒童為10歲,最大的為16歲,小于1歲的為67例次,1歲到3歲之間的為251例次,5歲到9歲之間的為194例次,9歲到13歲之間的為136例次,13歲到16歲之間的為49例次。平均年齡為5.7歲,男性兒童有647例次,女性兒童有353例次。

1.2 調(diào)查內(nèi)容和方法

依據(jù)就診人員的年齡和性別進行統(tǒng)計,同時對初診、復診、診斷、抗生素應用、用藥品種、聯(lián)合應用、用藥途徑、血常規(guī)等預定好的項目進行登記、統(tǒng)計、分析。以主訴中的首發(fā)癥狀為統(tǒng)計對象。

1.3 診斷標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符合《兒科學》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

2 結(jié)果

2.1 兒科門診不同疾病病人應用看抗菌藥物的情況

在1000例次的就診病人中,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有860人次,腸道疾病的有78人次,其他疾病的有62人次。在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來,上呼吸道感染人群中只應用抗生素藥物的有817人次,應用率達到95.1%;應用抗生素聯(lián)合藥物的有355人次,應用率達到43.5%。腸道疾病人群中只應用抗生素藥物的有59人次,應用率達到75.65%,應用抗生素聯(lián)合藥物的有19人次,應用率達到32.19%。其他疾病人群中只應用了抗生素藥物的有23人,應用率達到38.5%,應用抗生素聯(lián)合藥物的有3人,應用率額為12.9%。

2.2 兒科門診治療URI抗菌藥物應用的情況

首發(fā)臨床癥狀的抗菌藥物使用和血常規(guī)檢查情況,詳見下表。

注:(1)抗菌藥物使用率;(2)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構(gòu)成比。

3 討論

小兒常見的疾病之一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的病原體較為常見,占90%以上,主要侵犯小兒的部位是鼻部、鼻咽和咽等,流清鼻、咽痛、鼻塞、發(fā)熱和干咳是常見的癥狀。休息、抗病毒和對癥是治療初期的方法,如果病情通過哦初期的治療,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發(fā)生了細菌感染或者是并發(fā)癥,那么就要采取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抗菌藥物是青霉素類和復方新諾明,療程一般控制在3天到5天??捎们嗝顾仡惡皖^孢一代的抗菌藥物治療高熱合并呼吸道感染。

本文資料顯示,兒科門診處方中抗菌藥物濫用嚴重。治療URI抗菌藥物使用率為95.01%。本文資料顯示門診處方中抗菌藥物使用率達95.1%,是抗菌藥物濫用的典型表現(xiàn)。對流清涕、咽痛的病人使用抗生素率為88.08%,伴咳嗽、咳痰者抗生素使用率為98.25%,伴發(fā)熱者的抗生素使用率為100%。目前尚有許多醫(yī)生沒有及時更新觀念,認為URI的抗菌治療作為主要或輔助用藥是不可缺少的,否則不能確保療效或合并細菌感染使病情加重很難“交代”,從而造成應用抗菌藥物預防和“保險性”治療URI。醫(yī)生對URI的病原學診斷含糊及對抗菌藥物的依賴性意識明顯成為目前治療URI抗菌藥物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

本資料顯示,用于URI的常用抗菌藥物前三位為頭孢一代、青霉素類、頭孢二代,多以靜脈給藥或聯(lián)合用藥,這不符合URI的正確治療方案??咕幬锲贩N更新快、廣譜高效抗菌藥物增多、藥源豐富、加之醫(yī)生對URI治療觀念不正確、用藥指征掌握不嚴,造成可以不用抗菌藥物的照用,可以用低起點、窄譜、口服的,卻用高起點、廣譜、靜脈給藥等;也與目前有些抗菌藥物的促銷手段有一定的關(guān)系,使醫(yī)生盲目追求“洋、新、貴”;家人對獨生子女的關(guān)注、醫(yī)療市場競爭也使得醫(yī)生在治療URI時出現(xiàn)了求快速、求療效的急切心理,使不應有的聯(lián)合用藥率高。增加了抗菌藥物的毒副作用,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醫(yī)療費用,還可能導致醫(yī)生和患者忽視了對病毒性感染可能有效的其他治療和支持療法。

4 措施

對醫(yī)生要進行定期培訓,加強醫(yī)生使用抗菌藥物的能力。和平常的??朴盟幱兴煌?,在臨床科室內(nèi)幾乎都不對醫(yī)生進行抗菌藥物的使用培訓和知識上的更新教育,也只有一少部分醫(yī)生能系統(tǒng)了解抗菌藥物的實際使用。通常情況,醫(yī)生獲取抗菌藥物知識的途徑,一般都是通過藥品說明書,或者是藥品廠商下發(fā)的宣傳資料,但是這些資料都過于片面,不但不能對醫(yī)生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甚至出現(xiàn)誤導的情況?,F(xiàn)在抗菌藥物的品種都更新很快,很多時候醫(yī)生也只是知道藥品名稱,并不知道藥品的化學成分是什么,甚至有一些醫(yī)生對藥品名稱都不知道,就去盲目使用藥品或者是聯(lián)合使用藥品。相關(guān)部門應該對醫(yī)務人員專門開展抗菌藥物知識的培訓,或者開展專題講座等培訓,這樣能使醫(yī)生明更多地了解抗菌藥物知識,也能使不合理用藥的現(xiàn)象減少。

同時,還要提高醫(yī)生專業(yè)水平,對URI的診治觀念也要相應更新。治療URI時候,對血細胞進行初步的分析就能判斷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但是在該院實際的治療中對URI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的才達到14.6%,這并不能對用藥做出很好的指導。因此,提倡兒科醫(yī)生在診斷治療URI時多做血細胞分析,以減少抗菌藥物的濫用。

參考文獻

第8篇:上課感悟范文

關(guān)鍵詞:“五課”說課;反思過程;探究途徑

反思是教師以自身活動為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決策水平來促進能力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時下,很多教師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教育教學反思。但是,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教育教學反思能否順利進行、能否把反思當作生活常態(tài)、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深入思考的話題。

一、反思――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

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由“教書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轉(zhuǎn)變是現(xiàn)代信息社會和知識經(jīng)濟社會對教育發(fā)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識更新越來越快,具有傳統(tǒng)經(jīng)驗的教師再也無法勝任培養(yǎng)人格健全、富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人才的教學工作,迫使教師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對教學進行反思和研究,教學反思實質(zhì)上是在外部條件變化的刺激下,教師完善自身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學中的反思依賴于理智的思考和批評的態(tài)度與方法,是教學主體自我解剖的過程。教師在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研究過程中,也將會品嘗到自我成長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那你就要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庇袀€教育學博士生導師曾經(jīng)說過,只要你能堅持每天寫教學隨筆,我相信你將來一定是位教育家。這話雖說得有些絕對,但也充分說明:學習、反思、記筆記對教師的成長作用是巨大的。

二、不會反思

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而不會反思卻是困擾我們一線廣大教師發(fā)展的一大問題。

1.“困惑”

教師不知道對哪些事件進行反思,認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沒有反思的價值,對周圍發(fā)生的教育現(xiàn)象抱著一種見怪不怪的態(tài)度。

2.“狹隘”

教師的反思局限在教學領域,只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并且往往只是對教學失誤反思,對成功的經(jīng)驗不去反思或反思較少。

3.“淺薄”

教師的反思只局限于一般意義上的教學回顧,難以與教學理論聯(lián)系,不會提煉自己的經(jīng)驗,使自己的教學仍然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

4.“無緒”

教師普遍認為反思是自己的事情,是個人行為,沒有必要交流自己的反思,從而使教師之間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阻礙了學校的整體發(fā)展。

5.“萍浮”

教師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教育現(xiàn)象進行反思,沒有把反思作為自己的自覺行為,而是把它理解為完成任務似的硬性規(guī)定。因此,反思往往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效果。

三、教師如何反思,反思什么

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fā)展的基礎,教師從經(jīng)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那么,教師具體應該反思什么呢?

1.反思我們的教學觀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項的“培養(yǎng)活動”,學圍繞教轉(zhuǎn),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教學關(guān)系變?yōu)椋何抑v,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課堂上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新課標強調(diào),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shù)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光承擔教的任務,而且通過師生對話也被教,學生在接受學習、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

2.反思我們的學生觀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過去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我們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其結(jié)果導致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于一種極為被動的狀態(tài),也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滿堂灌”。這種暗淡無味甚至痛苦的學習生活,在學生的思想中也就會慢慢演變?yōu)椤翱謱W”“厭學”,甚至逃學等癥狀了。今天如何看待我們的學生呢?他們首先是發(fā)展的人,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我們教師必須掌握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還要看到每個學生身上都潛藏著巨大的發(fā)展能量,都是有培養(yǎng)前途的。其次,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同學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zhì)、性格、特長方面各不相同、各有側(cè)重。我們在教學時“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而要學會“用多把尺子量學生”。再次,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把學生看做是獨立的人,不是我們教師支配的對象,絕不是教師想讓學生怎么樣,學生就怎么樣。

第9篇:上課感悟范文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課文。這是一首兒童詩,以“我”的內(nèi)心訴求為主體,文字充滿童趣和詩意,淺顯明快,富有生活氣息,蘊含豐富的情感,具有廣闊的拓展空間。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語言滲透,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我在課堂教學中要思考的問題。我從生活經(jīng)驗入手,展現(xiàn)生活場景,讓學生感悟詩歌的語言美。

一、活化語言,顯示生活的畫面

兒童詩的語言美,在于具有畫面感,學生透過文字,仿佛看到一幅幅生動鮮活的水墨畫,既能受到熏陶,又能獲得文字的感染。但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將字詞教學作為重點,而忽略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基于此,我在課堂伊始便著手引導學生回憶課文內(nèi)容: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有的讀出了小朋友的愿望,有的讀出“我”想變成大荷葉的渴望,有的讀出了雨滴的可愛,有的讀出了星星的頑皮、彎月的美麗。如第一段:“夏天來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熱情地問我:想變成什么?”為了讓學生真切體會夏天,我借助課件,展示夏姐姐的樣子,并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生活的畫面之中:夏姐姐來了,你想和她說些什么?學生都覺得夏姐姐很美,到處都是綠色的,還有朵朵花兒。然后,我啟發(fā)學生想象:夏天最好玩的是什么。學生有的認為蝴蝶飛來飛去真好玩,有的認為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真開心,有的則認為雨滴在荷葉上滾來滾去更好玩。學生一邊想象,一邊根據(jù)自己的感覺朗讀課文:“我想變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綠葉上;我想變成一條小魚,游入清凌凌的小河?!痹诶首x中,學生將自己的感覺融入文字中,再將自己的想象滲透在語言中,在不知不覺中讀出了韻味,仿佛看到了一幅真實的生活畫面。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我將夏天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體驗到語言的畫面之美,并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使語言動態(tài)化,更鮮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

二、扮演角色,活現(xiàn)生活的場景

角色扮演是低年級學生喜歡的一種語文學習方式,也是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中,針對“我”想變成雨滴、蝴蝶、小魚、蟈蟈、星星、新月、荷葉這些奇特的愿望,學生如果不能將自己代入角色,很難體會,也無法體驗到文字的美。為此,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比如喜歡雨滴的就做雨滴的動作,想象雨滴躺在綠葉上的感覺;喜歡蝴蝶的就模仿蝴蝶,張開翅膀飛舞。學生說,我要在綠葉上滾來滾去,我要在小河里游來游去,我要在花叢中扇動翅膀飛來飛去。我繼續(xù)啟發(fā):雨滴是什么樣的?小魚呢?蝴蝶的翅膀會怎樣?學生通過角色的代入,透過文字體會:雨滴亮晶晶的,滾動在綠葉上,綠葉就像滑梯一樣舒服好玩。小魚像個調(diào)皮的孩子。清澈的小河像一面鏡子,能夠倒影天上的云彩。

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在語言的感染下,活現(xiàn)了生活場景,能夠感受到詩歌中各種角色的內(nèi)心,豐富語言積累,情感也得到了升華,有助于對語言內(nèi)涵的感悟,實現(xiàn)言語的發(fā)展這一目標。

三、相機拓展,同構(gòu)語言與精神

對語文教學來說,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語言與精神的同構(gòu)共生。與此同時,這也是完善學生語言系統(tǒng),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工具性入手,相機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為此,我讓學生在詩歌中體會語言的生活化,又在活現(xiàn)生活場景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將生活資源與語文學習結(jié)合起來。

我讓學生想象:“如果你變成了大大的荷葉,小魚來了,你會怎么做?蝴蝶來了呢?”學生說:“我會讓小魚在我下面游泳,為它遮擋陽光;蝴蝶來了,我會讓蝴蝶坐下歇歇腳?!薄澳敲葱◆~和蝴蝶會怎么樣呢?”學生說:“小魚會感謝我,蝴蝶會很開心?!薄懊鎸Υ蟠蟮暮扇~,想象一下,還有誰會來呢?”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認為青蛙會“呱呱”地跑來,坐在荷葉上唱歌;蜻蜓也會飛來,在荷葉上跳舞。

師:想一想,你要是能變成一片大大的荷葉,你想做什么?

生1:我看到農(nóng)民伯伯在干活,我想為他們遮擋陽光。

生2:我看到有人淋雨了,我愿意做他的傘。

通過點撥和啟發(fā),課文的語言空間得到拓展,學生既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又能夠進行有效的語言表達,豐富詩歌的情感意蘊。在生活化的情境的啟示下,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精神得到了升華,自然而然,毫不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