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女兒小說范文

女兒小說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女兒小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女兒小說

第1篇:女兒小說范文

璇:雪的死黨,特別喜歡她,她和雪是掌管雪璇社的人,也是學校的四大美女中的兩大美女.

浩:學校的校草,喜歡雪,成績是最好的.

航:不跟雪一個班,喜歡雪,成績也是最好的,而且也是校草.

明:喜歡雪,也是校草,成績也是最好的.

開頭

浩很早就認識了雪,他一直暗戀著雪,明沒有浩認識雪的時間久,可是他一直喜歡雪,航從剛出生就認識雪,一直喜歡雪.

第2篇:女兒小說范文

也正因為公主不可能當小妾,所以歷史上有很多以帝女的身份擠走原配從而坐上正妻之位的公主們。

東漢皇帝要把公主嫁給竇玄,于是竇玄原先娶的妻子就成了“棄妻”。

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因為要娶簡文帝的女兒新安公主為妻,與結發(fā)妻子郗道茂離異,但多年后王獻之彌留之際,仍對當年遺棄郗道茂的事愧疚不已。

西涼滅亡后,武昭王與尹皇后的女兒李敬愛被北涼武宣王嫁給自己的兒子沮渠茂虔(即沮渠牧犍),后來北魏太武帝將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在宮中再無立足之地的李皇后不得不與母親離開,沒多久就郁郁而終。不過沮渠牧犍也沒在位多長時間就被北魏所滅,而這個武威公主也是相當厲害,沮渠牧犍死后北魏太武帝為了讓她改嫁給李蓋,特意讓李蓋休掉自己的原配與氏,換句話說,就是武威公主的兩次婚姻都是靠踢走了丈夫的原配上的位。

北魏孝文帝將姐妹陳留長公主嫁給王肅,王肅的原配妻子謝氏不甘因此被休棄,特地寫了首詩給王肅想要挽回,結果陳留長公主非常強硬地代自己的丈夫回應道:“得帛縫新去,何能衲故時?”意思是有了布帛就該縫制新的衣服,怎么再顧得上去縫補舊衣服,讓謝氏不要再有非份之想。

西魏文帝為了與蠕蠕公主“通好結婚”,令結發(fā)妻子文皇后乙弗氏“遜居別宮,出家為尼”,讓出后位,后來更是干脆讓乙弗氏自盡了。

北齊神武帝為了娶蠕蠕公主為妻,原配婁皇后也是“避正室處之”,主動讓出了正室的位置。

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下嫁武攸暨,特意殺了武攸暨的妻子。

既然有公主成功踢掉原配的例子,自然也有踢到鐵板失敗的例子。東漢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喪夫后想要再嫁給朝中大臣宋弘,于是劉秀便暗示宋弘休掉發(fā)妻,誰知宋弘卻答道:“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泵鞔_表示不會拋棄自己的妻子,干脆利落地回絕了皇帝的提議。

由此可知,公主踢掉原配的事無論成功與否史書都會記載,并不會因為是“勝利者的史書”而漏記,所以哪怕是北齊后來那么風光的婁皇后,四個兒子都是皇帝,“勝利者的史書”照樣記下了當年她被人奪去正妻之位的丟人事件。

相關史料:《藝文類聚》:后漢竇玄形貌絕異,天子以公主妻之。舊妻與玄書別曰:“棄妻斥女敬白竇生:卑賤鄙陋,不如貴人。妾日已遠,彼日已親。何所告訴,仰呼蒼天。悲哉竇生!衣不厭新,人不厭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獨何人,而居是處?!?/p>

《晉書·王獻之列傳》:起家州主簿、秘書郎,轉丞,以選尚新安公主?!磶祝I之遇疾,家人為上章,道家法應首過,問其有何得失。對曰:“不覺余事,惟憶與郗家離婚。”獻之前妻,郗曇女也。

《晉書·列女傳》:涼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蒙遜嘉之,不誅,為子茂虔娉其女為妻。及魏氏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遷居酒泉。既而女卒,撫之不哭,曰:“汝死晚矣!”

《北史·外戚列傳》:李惠,中山人,思皇后之父也。父蓋,少知名,歷位殿中都官二尚書、左將軍、南郡公。初,太武妹武威長公主,故涼王沮渠牧犍之妻。太武平涼州,頗以公主通密計之助,故寵遇差隆,詔蓋尚焉。蓋妻與氏以是出。后蓋加侍中、駙馬都尉、殿中都官尚書、右仆射。

《魏書·王肅列傳》:詔肅尚陳留長公主,本劉昶子婦彭城公主也,賜錢二十萬、帛三千匹。

《北史·后妃列傳上》:文帝文皇后乙弗氏……時新都關中,務欲東討,蠕蠕寇邊,未遑北伐,故帝結婚以撫之。于是更納悼后,命后遜居別宮,出家為尼。悼后猶懷猜忌,復徙后居秦州,依子秦州刺史武都王。帝雖限大計,恩好不忘,后密令養(yǎng)發(fā),有追還之意。然事秘禁,外無知者。六年春,蠕蠕舉國度河,前驅已過夏,頗有言虜為悼后之故興比役。帝曰:“豈有百萬之眾為一女子舉也?雖然,致此物論,朕亦何顏以見將帥邪!”乃遣中常侍曹寵赍手敕令后自盡。

《北史·后妃列傳下》:齊武明皇后婁氏,諱昭君……神武逼于蠕蠕,欲娶其女而未決。后曰:“國家大計,愿不疑也?!奔叭淙涔髦?,后避正室處之,神武愧而拜謝焉。

第3篇:女兒小說范文

孤獨的少女,唯一友誼被媽媽拆散

馬蕓是北京市西城區(qū)一家事業(yè)單位的負責人,她做事干練,為人強勢,在家里說一不二。女兒劉佳上初一那年,丈夫對馬蕓長期以來的頤指氣使無法忍受,和她離了婚。

離婚后,馬蕓一直和女兒相依為命。她對劉佳學習上的要求很高,每次考試成績都要進入班里前三名,不然就會受到懲罰。自打記事起,劉佳就一直在媽媽的強勢管教下生活,對媽媽的要求不敢違抗。生活中遠離了父愛,劉佳變得內向、孤僻,別的同學放學后呼朋喚友,她從來都是形單影只。雙休日、節(jié)假日,班里的同學結伴看電影、逛公園、溜冰,她卻只能被媽媽關在家里學習。

2011年9月中旬的一天,劉佳路過學校籃球場,一只籃球飛過來砸中了她,她痛苦地蹲在地上。打球的幾個男生立刻哄笑起來。這時,只聽一個憤怒的聲音響起:“是誰把球扔過來的?如果不向她道歉,這球就沒收了!”劉佳覺得聲音有些耳熟,抬頭一看,是同班同學馮冰冰,她一手拿著籃球一手掐著腰,正和那幾個男生較勁呢!劉佳心里暖暖的。馮冰冰雖然學習不太好,但為人熱心。

馮冰冰這一叫板,那幾個男孩安靜下來了。這時,一個戴眼鏡的男生走過來對劉佳說:“對不起,球是我拋過來的,不是故意的。”雖然那個男生道了歉,可馮冰冰卻非讓他說出班級、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說如果劉佳身體有什么不舒服,還得找他。無奈,那個男生說他叫胡曉磊,不情愿地把自己的電話告訴了馮冰冰。馮冰冰這才把籃球還給了他。

第二天,為了感謝馮冰冰的幫忙,劉佳塞給她一塊媽媽從國外帶回來的巧克力。馮冰冰爽快地接受了。此后,劉佳經常和馮冰冰一起玩,兩人慢慢成了好朋友。

馮冰冰的父母是做餐飲生意的,平時很忙,無暇顧及女兒的學習,都是馮冰冰一個人打理自己的生活。一個周末,馮冰冰邀請劉佳到她家里玩,劉佳很少去同學家玩,馮冰冰就讓她給媽媽打電話請假。劉佳撥通了媽媽的電話。聽了女兒的請求,馬蕓果斷地說:“你可以把同學帶到家里玩,但不能到別人家里去?!眲⒓阎缷寢屨f一不二的脾氣,就說服馮冰冰跟她回家。馮冰冰同意了。

女兒第一次帶同學上門,馬蕓自然熱情招待。聊天時,她問起馮冰冰的學習和家庭情況。聽馮冰冰說她每次考試都是剛及格,父母整天做生意,無暇管她時,馬蕓臉色立刻就變了。

吃過晚飯,馮冰冰提出看會兒電視,說有個穿越劇挺好看。馬蕓說:“我從來不讓佳佳看電視劇,咱們還是聽首曲子吧?!彪S后,馬蕓放了一首鋼琴曲,問馮冰冰:“你知道這是什么曲子嗎?”馮冰冰搖了搖頭。馬蕓說:“這是鋼琴名曲《夜曲》。你們這些孩子整天只關心電視劇,應該多聽些世界名曲,提高一下音樂修養(yǎng)?!瘪T冰冰滿不在乎地說:“我只知道周杰倫有首歌叫《夜曲》,沒想到這首鋼琴曲也叫《夜曲》!”聽了馮冰冰的話,馬蕓皺起了眉頭。

第二天早上,馬蕓叫兩個孩子起床。劉佳洗漱完畢,馮冰冰還不愿意起床。馬蕓對馮冰冰的印象差到了極點,她直言不諱地對劉佳說:“這個馮冰冰一點教養(yǎng)也沒有,學習又這么差,你以后不要和她來往了。交朋友要找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沒想到馬蕓的話被馮冰冰聽到了,她穿衣起床,生氣地走到劉佳面前說:“對不起,以后我們還是別來往了,免得我?guī)牧四?!”說完,背起書包就走了。

為減壓迷上穿越小說,老女兒再報補習班

盡管劉佳后來找馮冰冰道了歉,但馮冰冰還是疏遠了她。自此,劉佳在班里連個能說話的朋友都沒有,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單。一天,劉佳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曾用籃球砸到她的男生胡曉磊,胡曉磊主動向她打招呼。通過聊天,他們才知道兩家離得并不遠。兩人聊了一路,發(fā)現(xiàn)共同話題挺多的。

此后,胡曉磊和劉佳經常相約一起回家。一天,胡曉磊塞給劉佳一本名叫《輪回情緣》的小說,說這本小說挺好看。劉佳說她媽媽不讓她看小說,不敢?guī)Щ丶?。胡曉磊卻說:“我爸媽不在家,我看了小說之后,就講給奶奶聽,奶奶也很愛聽,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歷史知識呢!再說,學習這么緊張,權當減壓了。”聽了胡曉磊的話,劉佳無法抑制自己的好奇心,把小說悄悄帶回了家。

一個星期,劉佳就看完了那本穿越小說,還和胡曉磊交流心得。此后,胡曉磊陸續(xù)把一些穿越小說帶給劉佳。劉佳沉醉于穿越小說,難免會影響到學習。11月中旬,劉佳期中考試一下子倒退了10名。班主任狠狠批評了她,并把她考試成績退步的情況打電話告訴了馬蕓。

聽說女兒成績下降得厲害,馬蕓又生氣又著急,她再三盤問女兒為什么成績下降得這么厲害。劉佳囁嚅道:“我考試時來那個了。”馬蕓生氣地說:“這不是借口,如果平時基礎打得好,再怎么差,成績也不至于下降這么厲害!”

過后,馬蕓買來很多學習資料,一有時間就讓劉佳做練習題,弄得劉佳苦不堪言。劉佳越來越害怕回家,覺得自己最快樂的就是和胡曉磊在一起的短暫時光。兩人一起交流學習、讀書心得,相互鼓勵。

2012年元旦前的一天,劉佳上地理課時,偷偷看起了小說。由于她太入神了,連老師提問她她也沒有聽到。地理老師疾步走到她座位前,翻出了她藏在課桌內的小說,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厲地批評了她。下課后,地理老師又向班主任反映了劉佳上課看小說的事情。班主任非常生氣,立刻到班里找到劉佳,從她的課桌內又搜出一本小說??窗嘀魅文樕F青,劉佳嚇得不敢吭聲,她知道班主任不會善罷甘休。

那天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讓劉佳去她辦公室一趟。剛走到班主任辦公室門口,劉佳便看到媽媽已經站在老師辦公室門前。劉佳的臉頓時變得煞白,她知道,一場暴風雨就要來了。

隨后,班主任嚴肅地向馬蕓通報了劉佳上課看小說的事情,并對劉佳近來學習成績下滑給予了嚴厲批評。她建議馬蕓,一定要對劉佳的學習進行監(jiān)督,不然就這個狀態(tài)下去,別說考重點高中,連普通高中能不能考上也是未知數(shù)。

回家的路上,馬蕓陰沉著臉,一言不發(fā)。劉佳跟在媽媽后面,大氣都不敢出。回到家,馬蕓先到女兒臥室搜了一遍,結果又發(fā)現(xiàn)了兩本小說。她一下子就來氣了,狠狠打了女兒一巴掌,厲聲讓女兒跪下,然后一通數(shù)落。馬蕓數(shù)落夠了,又對劉佳說:“既然你有這么多時間看小說,那我就再給你報個補習班。你要是期末考試再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馬蕓說到做到。從下一個周六開始,劉佳在媽媽的陪同下,又參加了一個數(shù)學補習班的學習。

離家出走尋找“時間縫隙”,單親母親反思教女誤區(qū)

2012年寒假過后,即將面臨中考,馬蕓對女兒的學習抓得更緊。劉佳每天睜開眼,面對的都是無休止的學習,她對學習漸漸產生了厭倦情緒。

一天放學后,劉佳向胡曉磊傾訴了自己的煩惱。她幽幽地說:“你說我們能不能像小說里那樣穿越呢?我想穿越到古代,那里沒有煩惱,沒有媽媽的管教,沒有老師的批評,該有多爽呀!”胡曉磊認真想了想,說:“根據(j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認為咱們是能穿越到古代的。有本小說講的是一個女孩到北京故宮旅游,遇到了‘時間縫隙’,一下子穿越到清朝。如果我們能遇到‘時間縫隙’,也能穿越的?!甭犃撕鷷岳诘脑?,劉佳頻頻點頭。胡曉磊建議她也寫一本穿越小說,學習這么枯燥,寫小說算是一種調節(jié)。劉佳興奮地說:“對呀,我也可以寫穿越小說呀!”

自此,劉佳悄悄寫起了穿越小說。她寫的內容是一個男生到西安看兵馬俑,結果遇到了“時間縫隙”,一下子穿越到了秦朝,在秦朝經歷了一連串的奇遇。由于媽媽管得嚴,劉佳每天晚上都要等媽媽休息了,才打開電腦悄悄寫小說。寫一部分,她就通過網絡傳給胡曉磊,讓他提意見。兩人共同分享著創(chuàng)作穿越小說的新奇,每天樂此不疲。

2012年5月中旬,中考前最后一次考試,由于寫小說分心太多,劉佳的考試成績僅排到班里第20名。班主任對她再次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并要她通知媽媽第二天來學校一趟。想想還要回到那個牢籠似的家,第二天還要叫家長,劉佳頓時不寒而栗。放學后,她找到胡曉磊商量對策。胡曉磊想了想,說:“我也厭倦上學,不如咱們去一趟西安看兵馬俑,為創(chuàng)作小說找找靈感,說不定真能遇到‘時間縫隙’呢!”看劉佳有些猶豫,胡曉磊鼓勵她說,“我就是你的保護神,不要怕!”劉佳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六點半,馬蕓去叫女兒起床,發(fā)現(xiàn)女兒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的,卻不見女兒的影子。馬蕓頓覺有些異樣,便仔細找了找,發(fā)現(xiàn)了女兒留的字條:“媽媽,我厭倦了上學的日子,去找‘時間縫隙’了,你不用找我……”看到這里,馬蕓驚得癱坐在床上,好長時間沒有起來。隨后,她給女兒的班主任打電話,告知女兒出走的消息。班主任非常吃驚,同時,她了解到另一個班有個叫胡曉磊的男生也沒來上課。她平時就聽說胡曉磊和劉佳走得很近,會不會兩人一起出走呢?

接下來,班主任通過胡曉磊班上的好朋友,得到一條重要線索:胡曉磊有可能和劉佳一起去西安看兵馬俑尋找“時間縫隙”了。馬蕓想到女兒所寫去尋找“時間縫隙”的字條,也確信女兒一定去了西安。

隨后,馬蕓乘飛機趕到了西安。下午五點多,兵馬俑即將閉館,游人陸續(xù)走了出來。馬蕓睜大雙眼,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只見女兒和一個男孩一臉沮喪地走了出來。她趕忙上前,一把扯住女兒的手,眼淚立刻掉下來……

回到家后,劉佳精神狀態(tài)很差,經常喃喃地說:“我要穿越回秦朝……”無奈,馬蕓只好帶女兒向心理專家求助。一周后,劉佳返校學習。

2012年中考,劉佳未能考出好成績,最終被一所普通高中錄取。9月初,她已經入校學習。而經歷過女兒的出走風波,馬蕓開始反思自己對女兒的教育,她覺得自己必須做出改變了。

第4篇:女兒小說范文

關鍵詞:《灶神娘娘》,母女關系,身份重建,女性覺醒

 

一.引言

華裔美國文學在經歷了被壓抑到今日發(fā)展繁榮的曲折歷程之后,在美國文壇上取得了一席之地??萍颊撐?,身份重建。在這個歷程中涌現(xiàn)出的華裔作家不勝枚舉。譚恩美是美國華裔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蓬勃發(fā)展的華文華裔文壇中散發(fā)著特有的光芒。在小說《灶神娘娘》(TheKitchen God’s Wife)中,譚恩美準確細膩地展現(xiàn)了母女們因文化沖突導致的磨擦,將母女關系寫得細致入微,回腸蕩氣。在她的小說中,“母與女”母題得到了反復的呈現(xiàn),母女關系成為她關注的焦點??此坪唵蔚哪概P系中,其實充斥著種族,文化的對立、沖突和融合,挖掘華裔文學中“母與女”母題所蘊含的文化心理因素,對于建構華裔女性身份有重大意義。

二﹑小說《灶神娘娘》中的母題內涵

在譚恩美創(chuàng)作的小說世界里,傳統(tǒng)的中國觀念和美國的價值觀念的兩極矛盾通常以母女雙方使用不同的語言來體現(xiàn)。作為一名作家和一個美國人,譚恩美可以熟練的對不同的語言加以轉換,對中美兩種文化習俗的符號都非常敏感。小說《灶神娘娘》,刻畫了中國移民到美國的母親和在美國出生的女兒之間的關系。小說的敘事兩個框架并行,一個框架是設立在現(xiàn)代化的美國社會,另一個框架設立在母親蔣薇莉(Winnie)二戰(zhàn)前后生活的中國。小說開篇講述了女兒珍珠(Pearl)拒絕和批判母親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積極迫切的想要融入美國主流文化。母女之間似乎存在著不可逾越的代溝,“我看到我母親在很多場合坐在桌邊,就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孤獨。我感到我們之間有巨大的鴻溝,使我們無法分擔生活中的許多重大的事情……所有的這些毫無意義的姿勢,積怨已久的誤解,還有這些痛苦的秘密,為什么 我們要保留這一切?我簡直要窒息,我想逃走。”(33)母女雙方都清楚地意識到鴻溝的存在,但是都沒有勇氣來填補。因為母親和女兒都隱藏了痛苦的秘密。母親向女兒隱瞞了一段過去慘痛的婚姻和在中國苦難的遭遇,而珍珠得知自己患有多發(fā)性硬化癥之后,遲遲不愿意告訴母親。不僅僅是因為不想讓母親替自己擔心,更多的是因為她已經長期刻意地把自己的生活和母親的生活漸漸疏離開來。科技論文,身份重建。好幾次,當珍珠試圖告訴母親自己患病的消息時,總是被別人叉開話題,或者被母親一長段的話語打斷。每一次嘗試的失敗,都讓珍珠覺得更加沮喪,慢慢地讓她放棄了告知母親的念頭。這是因為母親很多時候專橫的指責和莫名其妙的迷信在母女之間制造了一條愈拉愈大的鴻溝??萍颊撐?,身份重建。

作為第一代移民的母親,蔣薇莉雖已身在異國,卻仍是徹頭徹尾的中國女性,無法拋卻與祖國的血脈親情。雖然后半生,她生活在發(fā)達的美國,但是心里時刻都沒有忘記自己的歸屬。在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她沒有主動的融入新的社會,而是通過固守并強化自己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堅決地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移民母親對女兒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一方面希望她可以自如地徜徉在美國的主流文化的懷抱中,不受到美國人的歧視;另一方面又繼續(xù)以中國傳統(tǒng)父母的姿態(tài),按照自己的理想為孩子們規(guī)劃未來人生。而在美國出生的女兒珍珠,雖外表看來與母親非常相像,卻是在迥異于中華故國的價值觀與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并不得不親身承受兩種文化與價值觀的沖撞。母親的意志必然遭到在美國長大的女兒的強烈不滿和反對。母女之間的緊張關系,固然有代溝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差異。由于處于美國的環(huán)境中,局限于中式的家教方法,使得母親漸漸在女兒的生活中喪失威信。母親的固執(zhí)是出于對美國主流社會價值觀和信仰的抵制,不愿意失去中國“根”而被美國化。而出生于美國的女兒珍珠,始終被如何徹底的擺脫少數(shù)族裔的影子﹑完全融入美國社會這個問題所困擾。她始終面臨著與生俱來的中國“根”和如果成為真正的美國人這個矛盾。

在小說中,女兒珍珠刻意的和母親保持距離。隨著讀者的深入了解,才可以漸漸得知,母親和女兒之間漸行漸遠始于蔣薇莉丈夫吉米的葬禮。當父親去世的時候,女兒珍珠哭不出來而被母親打了耳光,母女關系從那時候起嚴重惡化。母親認為珍珠不懂事,對父親的感情不深,辜負了父親在世時對她的愛;而珍珠卻是因為極度傷心而哭不出聲。一直以來,珍珠都珍藏著對父親的記憶,一方面是由于父親寬容溫暖的愛,讓她感到放松和幸福;另一方面,對于父親的點點滴滴的記憶的珍藏,其實代表的是珍珠努力融入美國文化的努力,因為父親其實象征著美國主流社會,是真正的美國人。珍珠努力擺脫被邊緣化的尷尬處境,逃離母親控制的陰影。所以對于母親身上的中國特色,她無法抗拒同時又非常厭煩。母親只能無奈地看著女兒長大成人,卻看不到她帶到美國的原則和期望,在血液中世代相傳下去的可能??萍颊撐?,身份重建。在小說的后半部分,當珍珠在事業(yè)上、感情上經歷挫折,逐漸成熟之后,再回過頭去理解母親時,當她用心審視母親的悲痛的歷史,嘗試去了解她之前拒之千里之外真正的中國文化時,才能感到與中國文化的不可分割的血脈相連,母女關系得以緩解。珍珠才能夠在之前的矛盾和困擾中尋求一種平衡,可以不再對自己的身份有懷疑和不安,兩代人才能夠從對抗走向溝通與和解。

所以,在小說的結尾處,母親終于決定將自己一直隱瞞的痛苦和屈辱的秘密向女兒說出。女兒珍珠用心聆聽母親的故事之后,才真正地理解母親。對于母親的尊敬和理解使得珍珠終于可以鼓起勇氣把自己患有多發(fā)性硬化癥的消息告訴母親。女兒對病情的坦白讓母親在以后的歲月里有了新的奮斗目標,那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減輕女兒的痛苦。母女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紐帶再次緊緊地系在一起,心靈的溪流終于交匯。蔣薇莉最后特意送給女兒的灶神娘娘的雕像,并重新取名為莫愁女,也顯示了母親愛女的一片苦心。眾所周知,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灶神娘娘是沒有正式的地位的,只是一直默默地奉獻,不卑不亢,耐心地等待灶神的幡然悔悟。這里的灶神娘娘已經被賦予了新的身份—莫愁女—經受痛苦和孤獨的女性們的保護神。女兒珍珠接受了母親的這個禮物,不僅代表了對母親的理解和接納,在某種意義上說也象征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承認。

三﹑女性意識覺醒與雙重身份的構建

小說《灶神娘娘》不僅刻畫了曲折細膩的母女主題,還充分體現(xiàn)了女性的覺醒過程??萍颊撐模矸葜亟?。小說中講述的灶神娘娘隱忍善良的故事,也從側面映射了母親蔣薇莉的人生經歷﹑女性在中國舊社會所要求具備的賢良淑德﹑忍氣吞聲的形象。蔣薇莉在中國的時候,其實也是一個灶神娘娘的形象。從女孩子時代開始,蔣薇莉的母親因為追求自由和愛情而出走的行為就被長輩拿來做教育蔣薇莉的反面教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蔣薇莉相信女人生來就是沒有地位的,對丈夫言聽計從﹑忍辱負重才是維持夫妻情分的關鍵。所以在嫁給文富之后,她盡最大努力迎合丈夫的需要。文富對蔣薇莉的虐待充分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中國女性沒有地位,沒有覺悟和因此所遭受的苦難。蔣薇莉的轉變始于遇到吉米的那場舞會。在舞會上吉米給蔣薇莉起了一個英文名字,這個新的英文名字,與她的父親﹑丈夫毫無聯(lián)系,它象征著一個新女性的誕生和新生活的開端??箲?zhàn)勝利后,蔣薇莉開始了自己對命運的反擊,她決定馬上離婚,試圖擺脫束縛了她八年的婚姻。當文富捏造罪名控告蔣薇莉時,她終于在法庭上喊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寧可誰在監(jiān)獄的水泥地,也不愿意回那個男人的屋子里去!”(477)她甚至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發(fā)出質疑,“我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說孔夫子怎么好,怎么聰明,他叫每個人瞧不起另外的人,而女人是在最下面一層。”(322)。到美國尋求新生的蔣薇莉已經不再向過去那樣懦弱愚昧,而是勇敢堅強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帶著新的名字和新的身份來到美國后,她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萍颊撐?,身份重建。

對于母親蔣薇莉來說,中國舊社會的悲慘經歷迫使她開始反抗,成為勇敢的新女性;而美國主流文化宣揚的女性的獨立﹑堅強,也使她的主題意識不斷增強。一方面是中國“根”的烙印,另一方面是美國主流文化的包圍,蔣薇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雙重身份。對這兩個方面的正確理解和接納才能使她的新身份獲得平衡。對于女兒珍珠來說,只有認識到自己特殊的身份,承認自己的另一個自我—中國“根”,才能走出身份問題的困擾,從而建構完整全新的自我,自如地生活在多元化的美國社會。所以,在小說的結尾,作為母親的蔣薇莉理解了女兒美國化的心態(tài)和想法,而女兒珍珠也認同了母親所代表的中國文化,母女二人都經歷了新的身份建構過程,都認同了以前各自刻意抵制的文化,所以母女親情失而復得。

譚恩美借助人物的述說深切表達對女性受壓迫的同情和呼喚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她塑造的華人女性形象是動態(tài)的,這打破了西方人心目中卑微低賤、受人擺布的華人女性的定型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說《灶神娘娘》可以被看成是女性覺醒的文本。因為小說中女主人公蔣薇莉從一開始毫無地位,完全失聲的狀態(tài),慢慢覺醒為一位敢于說出秘密﹑勇于面對悲慘的過去﹑追求新生的女性。正如蒲若茜所說,“正是亞裔人的族性意識使其重視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并發(fā)出了被壓抑已久的聲音,正是這樣的發(fā)聲才引起了美國主流的重視并給予了亞裔生存及發(fā)展的機會。”(蒲若茜,2006:238)

四﹑結語

譚恩美在小說的末尾點出中國文化傳承對華裔的重要性,也讓她筆下的人物部分地認同了中國文化和身份。譚恩美將母女關系置于中西迥異的文化背景下,賦予簡單普遍的兩代人之間沖突以更加復雜深厚的內涵。譚恩美在小說的結尾,對華裔身份認同和如何在矛盾中尋求平衡等問題給出了自己理想化的答案:只有理解并認同母親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處于美國主流文化包圍下的華裔子女才能在兩種文化的沖突和兩種身份的矛盾中尋求平衡,找到歸宿。隨著母女關系的和解,中西文化的交融,女兒不完整的自我才能得以修復,身份的平衡才能得以建構。

參考文獻

[1]Huntley, E.D. Amy Tan: A Critical Companion[M]. London: Greenwood Press, 1998.

[2]Tan, Amy. The Kitchen God’s Wife[M]. Ivy Books: New York, 1991.

[3]蒲若茜.族裔經驗與文化想象[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4]譚岸青.論譚恩美小說中華裔女兒的聲音[J] .域外視野 (10).2005.

[5]譚恩美.灶神之妻[M].張德明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

第5篇:女兒小說范文

循循善誘,讓女兒接受文學的熏陶

鐵凝的父親鐵揚是一位畫家。認識他們一家的人都有這樣的共識:鐵凝有個好爸爸。

小時候,鐵揚想讓鐵凝學畫畫。然而,鐵揚很快就發(fā)現(xiàn),女兒喜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周圍的事物。上小學了,會寫字了,她開始悄悄把這些描述記到巴掌大的小本子上。有一次和媽媽去買冬瓜,冬瓜好大,小鐵凝拿不動,回到家,她在日記里寫下:“今天我們買了一個胖冬瓜?!?/p>

鐵凝上小學二年級時,迷上了舞蹈。鐵揚支持女兒學舞,對鐵凝的要求也很嚴格。鐵凝上初二時,考上了藝術學校的舞蹈專業(yè),要去報到的時候,平時督促女兒練功最積極的爸爸,卻提出了反對意見。鐵揚對有些生氣的女兒語重心長地說:“舞蹈自然是一門神圣的藝術,值得為它獻身。可是,孩子,你想過沒有,以你現(xiàn)在的文化水平,將來怎么辦?”鐵揚的一番話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他知道,女兒盡管興趣廣泛,而真正的始終如一的愛好,還是文學。如果不能幫助女兒認識到這一點,不創(chuàng)造條件使她在文學方面有所發(fā)展,女兒可能會遺憾終生。

鐵揚說服了女兒,并為她制訂了學習計劃:背唐詩,背宋詞,背古文。從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領略古典散文的美妙意境;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里,體味中華民族的內在韻致。后來,鐵凝甚至能把《三國演義》、《紅樓夢》中的某些片斷,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鐵揚還給女兒開了好多歷史書目,他對女兒說:“不了解昨天,就不懂得今天。我們在祖國的土地上生活,不知道我們的祖先怎么行!”

堅定信心,為女兒尋找寫作上的老師

鐵揚深知,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文學之路是十分神秘又很渺茫的,甚至連前面會遇到多少坎坷都是未知的。會背幾首詩詞,寫出幾篇受到老師贊揚的作文,這離真正的文學之路還很遙遠。

一個冬日的夜晚,晚飯后,鐵凝突然宣布:“大家安靜,現(xiàn)在我要給你們念念我寫的小說?!痹谶@個家庭里,長期形成了一種民主氛圍,孩子和長輩是平等的。鐵揚認為:讓孩子在大人面前放得開,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鐵凝在家里這樣莊重地宣讀自己的小說,還是第一次。鐵凝一口氣念了兩篇小說:《會飛的鐮刀》和《冬虎的故事》。聽完后,鐵揚清楚地意識到,女兒是有希望的。他對沉浸在興奮之中的女兒說:“孩子,你自己闖去吧!要發(fā)表作品,可別指望我那些在文藝界的熟人。爸爸幫不上你的忙,只能給你找個老師。”

鐵揚帶著女兒找到了徐光耀。這位以創(chuàng)作《小兵張嘎》而聞名的著名作家,看到鐵凝的小說后,他難以掩飾激動的心情。此后,鐵凝寫了小說就去找徐光耀老師。從他那里,鐵凝學到不少過來人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是如何積累生活的體會?;氐郊依铮F揚常常對女兒說:“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對待藝術,對待生活,要真誠。”

在以后的生活里,鐵凝認真地思考和寫作。在徐光耀老師的指導下,鐵凝寫作的悟性越來越高了,為她以后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尊重選擇,支持女兒到農村去鍛煉

鐵凝高中畢業(yè)后,面臨著三種選擇:當兵、留城、到農村。鐵凝提出要到農村去插隊落戶。鐵揚相信,女兒到農村后,也會用筆寫下她體驗到的一切。然而,她畢竟還是個孩子,艱苦的環(huán)境能承受得住嗎?平凡的生活會不會磨掉她的理想?

第二天,鐵揚找女兒談話,鄭重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到農村去吧!即使你將來什么也寫不成,但了解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對你今后的生活是大有好處的。”鐵凝沉靜地聽爸爸說完,簡捷明確地表示:“爸爸,您放心。我已經做好了一切思想準備?!?/p>

到農村以后,鐵凝每個星期都給爸爸寫信。她在信里告訴爸爸:村里為她們蓋起了新房,四十多個人住在一起,真像大家庭一樣。一年以后,鐵揚去看女兒。鐵揚注意到,吃飯時知青們喜歡找女兒談生活,問農事,小集體洋溢著友好信任的氣氛。飯后,女兒拿出到農村后自己寫下的幾大本日記給他看。這些日記是她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坐在油燈下,把小帆布箱子放在腿上當桌子,一頁一頁寫下來的。

女兒成長起來了。鐵揚很高興:艱苦的環(huán)境沒有消磨女兒的創(chuàng)作愿望,生活的豐富色彩把它催熟了。直到今天,鐵凝一直認為,插隊的那段經歷是她一生的寶貴財富。

第6篇:女兒小說范文

關鍵詞:寵兒,身份,奴隸制度

 

1987年,托妮·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說《寵兒》問世。小說中寵兒的身份使讀者和評論家深感困惑。她是人是鬼,還是既是人又是鬼,無一定論。筆者認為,托妮·莫里森有意塑造一個身份模糊的人物,令讀者迷惑,繼而深思。通過對寵兒多重身份的解讀,讀者對黑人奴隸的心靈創(chuàng)痛與失落在富于挑戰(zhàn)性的閱讀中得到切身的感受。

首先,寵兒是塞絲親手殺死的女兒的鬼魂的化身。18年前,在奴隸主“學校老師”的追逼下,出于對女兒的愛,為了使女兒不再重新淪陷為奴隸,遭到奴隸主毫無人性的凌辱和壓榨,塞絲親手用手鋸鋸斷了自己心愛的女兒的喉管,然后在女兒下葬前以10分鐘的肉體為代價讓石刻匠在墓碑上刻上“寵兒”這個名字。多年來,寵兒的陰魂對一直對塞絲進行報復,制造了一系列“鬧鬼“的事件,使塞絲所居住的124號“充斥著一個嬰兒的怨毒”,導致塞絲的兩個兒子離家出走,加速婆婆薩格斯的精神崩潰和死亡,并使小女兒丹芙養(yǎng)成了孤僻幽閉的性格,直至男性黑奴保羅的到來。博士論文,奴隸制度。保羅在房子里亂砸一氣,趕走了小鬼魂。但不久,鬼魂“寵兒”卻以18歲少女的肉身還魂,重新走進這個家庭。

我們之所以認為寵兒是塞絲女兒鬼魂的化身,是因為小說中提供了許多證據(jù)支持這一說法。首先,她與塞絲殺死的女兒有很多共同之處:如果塞絲的女兒仍舊活著的話,她與塞絲殺死的女兒同齡;這位姑娘自稱叫寵兒,與塞絲殺死的女兒同名;她談及了塞絲丟失的耳環(huán),這點連丹佛都不知道;她還哼唱了塞絲曾教給自己孩子的歌曲,而且,她的下巴下有一塊與塞絲死去女兒相同的疤痕。同時,她有許多不同尋常的特征:她有著嶄新的皮膚,即使在指節(jié)和腳跟也沒有皺紋;她無力行走,卻能徒手舉起一把椅子。另一方面,小說里的人物也幾乎都認為寵兒是鬼。丹佛發(fā)現(xiàn)寵兒又黑又大的雙眼“竟是沒有任何表情”(55)。她相信寵兒就是跑在她母親身邊的那條白色連衣裙。丹佛和寵兒去棚屋拿蘋果汁,進了黑乎乎的屋子,寵兒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而當年塞絲就是在這里殺死自己女兒的。博士論文,奴隸制度。丹佛感到害怕,哭了起來,寵兒又神秘地出現(xiàn)在她面前。保羅·D懷疑寵兒不是一個普通姑娘,“而是穿了偽裝的什么東西”(127)。塞絲更是堅信寵兒就是自己的女兒轉世還魂:“寵兒,她是我的女兒。她是我的,看,她自愿回到我的身邊,我用不著向她作任何解釋”(201)。

其次、寵兒可能是塞絲的母親。在寵兒到來之前,塞絲的母親早已被絞死了,塞絲幾乎不記得自己的母親了。但寵兒到來之后,塞絲對母親的記憶又重現(xiàn)了。小說中有幾點可以證明寵兒可能是塞絲的母親。第一,塞絲聽其奶媽Nan說當年她和賽斯的母親在中央航道的同一條船上,兩人都多次遭到船員的。這點和寵兒自述中央航道的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第二,寵兒粗啞的聲音,與塞絲和丹佛都不同的聲調以及叫塞絲“我的女人”(my woman)而不是“母親”這種奇特的表述和塞絲的記憶中母親的不熟悉的語言和不同尋常的腔調類似。第三,寵兒哼唱的歌曲和她為丹佛所跳的舞蹈和塞絲記憶中非洲的歌曲和舞蹈相似。第四,在塞絲的記憶中,母親因長年戴口銜(bit)而嘴角微翹,似帶微笑。賽斯說:“她(塞絲的母親)不笑的時候也在笑,我從未見過她自己的微笑” (203)。寵兒沒戴過口銜,但她的臉上有時也帶有一種無法控制的微笑。 第五,證明寵兒是塞絲的母親的最強有力的證據(jù)出現(xiàn)在小說的最后一章。這時,寵兒在賽斯面前儼然表現(xiàn)出一位母親的姿態(tài)。博士論文,奴隸制度。有一兩次賽斯試圖維護其作為一言九鼎、不容置疑的母親地位時,寵兒便摔砸東西,最后賽斯不得不放棄其作為寵兒母親的身份轉而成了寵兒的女兒,“寵兒長得越大,賽斯變得越小,像一個受責罰的孩子般坐在椅子上舔著嘴唇。”

第三,寵兒可能是一位運奴途中(Middle Passage)幸存的非洲姑娘。博士論文,奴隸制度。通過寵兒雜亂的思維和意識流似的記憶,我們可以拼湊出事情的來龍去脈。寵兒和她的母親在非洲采花的時候被白人奴隸販子,“沒有皮膚的人”抓上了運奴船。超載的運奴船上又黑又熱,被販運的來自非洲的男人、女人和兒童擠在狹小的空間,一個挨著一個,身體只能蜷縮著。博士論文,奴隸制度。而且,由于沒有充足的食物和水,許多黑人嚴重饑渴,吃自己的排泄物用以充饑。同時體內嚴重脫水,既沒有汗也沒有眼淚,甚至連尿都沒有,只好喝奴隸販子的尿解渴。大批黑人在穿越大西洋的途中死亡。寵兒看到成堆的尸體從船上被推入大西洋。由于不堪忍受這種人間煉獄般的折磨,寵兒的母親選擇了跳洋自殺。博士論文,奴隸制度。寵兒還提到:“別人被帶走了,我沒有被帶走…我要被撕裂了。在我睡覺的地方,他傷到我了,他把手指放在那兒”。(212)由此看來,似乎是船上的某個白人被她的容貌吸引,把她留了下來并對她進行蹂躪。寵兒走下奴隸船來到藍石街124之前,存有一個時間段。這段時間里寵兒被這位白人鎖在他的家中,任其蹂躪和享用。寵兒在獨白中也提到一個白人住在她的房間里,并且傷害她。這個白人“在黑暗中叫我寵兒,在陽光下叫我賤女人”。(75)小說最后一章對寵兒的這重身份給出了一條強有力的證據(jù)。斯坦普·沛德告訴保羅·D:“有一個女孩被一個白人鎖在房子里。去年夏天,人們發(fā)現(xiàn)那個白人死了,女孩跑掉了。這個姑娘或許就是寵兒。人們說那個女孩十來歲的時候就被鎖在那

里。”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寵兒會有嬰兒般的肌膚,即使在指節(jié)和腳跟也沒有皺紋,因為她長期被關在屋內,沒有經過風吹日曬。至于下顎下的疤痕,應該是受白人虐待的結果。

縱觀以上寵兒這些眾多、甚至矛盾的身份,她們能夠跨越陰陽兩界,穿越歷史時空,超越母女親情,但她們無一不是奴隸制的犧牲品。她們代表了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飽受奴隸制摧殘的女性,代表了“六千萬以及更多”的人。正如作者莫里森希望的那樣,把這部小說獻給“六千萬以及更多”的人。這一數(shù)字是在整個近300年的販奴活動中死于非命的黑奴總數(shù)。事實上,這“六千萬以及更多”的黑奴的經歷,正如寵兒在敘述中所表現(xiàn)的一樣,是一言難盡的。他們借助于寵兒這一載體在小說中重現(xiàn),喚醒讀者由表入里,從個體到整體,去感受歷史的真實。

參考文獻

[1].Horvitz, Deborah. “Nameless Ghosts:Possession and Dispossession in Beloved.”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Ed. Jean C. Stine. Vol. 87.Detroit: Gale, 1983. 266-270.

[2].House, Elizabeth B. “Toni Morrison’s Ghost:The Beloved Who Is Not Beloved.”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Ed. Jean C. Stine. Vol. 87. Detroit: Gale, 1983. 283-287.

[3].Morrison, Toni. Beloved [Z]. New York: NewAmerican Library, 1988.

[4].李維興,羅桂保.寵兒的多重身份再議[J]. 攀枝花學院學報,2009,(5):77-79.

[5].王小剛,黃震.人鬼情未了——對《寵兒》中寵兒多重身份的解讀[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6):43-46.

第7篇:女兒小說范文

關鍵詞:母親 關系 文化內涵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is the most unique feature of The Joy Luck Club. The thesis tries to analyse the profound symbolic meaning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emerged from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ther in this novel.

Key words: mother; relationship; culture connotation

譚恩美的小說情感細膩,語言凄美動人,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小說中母親形象的巨大感染力。這一形象占據(jù)著其小說的情感中心。母親在中國文化中的崇高性和凝聚力也是西方人所難以理解的。尤其是譚恩美小說中那些生活在美國社會中的中國母親,她們雖然與已經美國化的女兒們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沖突,但她們卻是兩種文化的參照系,是女兒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求助對象,因而最終為女兒們所理解、所接受。

一、母親作為民族歷史與記憶的中介

母親是一種血親的來源,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母親可以用來比喻和象征一切養(yǎng)育自己的事物,如祖國、故鄉(xiāng)、文化傳統(tǒng)、土地、河流等等。在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中,對母親與土地的情感是同樣深厚的,因為養(yǎng)育之恩是高于一切的。雖然那些在美國長大的第二代移民未必能夠接受并遵循這一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觀念,但當他們模糊了自我身份,體會到了歷史失落感的時候,只有母親可以解答他們的困惑,因為母親是最了解他們的,是知道全部歷史的權威。譚恩美將這一點在《喜福會》中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當羅絲與丈夫的婚姻發(fā)生危機,想去心理醫(yī)生那尋找解決內心矛盾的答案時,她的母親許安梅告訴她說:“母親是最好的,母親知道你內心中的一切。”“心理醫(yī)生只會讓你糊里糊涂,讓你黑蒙蒙的?!绷_絲“回家以后,仔細考慮她說的話。她說的對”。1 吳精美在母親死后重新思考她生命的意義時說:“她(母親)是我唯一可以詢問的人:唯一可以告訴我生命的意義,可以幫助我承擔我的悲哀的人?!?

通過這種母女關系的描寫,譚恩美在作品中凸顯了與民族歷史割裂的美國華裔后代所面臨的歷史與現(xiàn)在的矛盾以及他們對于生活、命運和人生選擇的思考。譚恩美把母親的過去同女兒的現(xiàn)在并置在文本中,形成了既是時間上又是地域上的強烈的對話形式和張力關系。

總之,對于絕大多數(shù)美國華裔來說,喪失自己民族的歷史會變得沒有根基;而如果把自己民族的歷史當做一種武器來與來與美國主流社會進行對抗也是一種錯誤。關鍵是如何把握好一個度,并能像《喜福會》中的母親們所希望的那樣將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

二、母親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

母親形象占據(jù)著譚恩美小說的情感中心。這一形象是一個具有原型特征的老嫗形象。她“體現(xiàn)了一個家族或者一個民族的歷史,具有她的群體的古老的智慧和言語能力”。3 這個形象在小說之外也許毫無意義可言,但由于作者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形式并將該形式加諸于放大了得個人經歷這上,這個形象便獲得了獨特的意義,因為她所代表的是故鄉(xiāng)、祖國、根基,是孕育他們/她們的軀體和生命的源頭。正如作者通過吳精美的口而意味深長地說:“我坐在麻將桌上我母親過去坐的位置上---東方---那兒是事物開始的地方?!?/p>

《喜福會》中的母女關系似乎是一種自由與權威之間的斗爭。母親代表著權威,試圖用自己的觀念去塑造女兒,拒絕女兒的獨立;女兒則象征著自由,竭力要否認母親的權威,拜托母親的影響。其實在這種表面象征之下,隱藏著兩種文化的沖突與較量:母親固守中國文化傳統(tǒng),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來設計女兒們的未來,就是說,需要中國的性格與美國的環(huán)境相結合,她們希望女兒們依靠自己中國人的特點去抓住由美國環(huán)境提供的一切良好機遇,一旦女兒們不按照她們的期望去做出她們認為正確的選擇時,她們就會非常生氣;而女兒們則將中國性格和美國環(huán)境這兩者弄得水火不容,她們更希望的是尋求自身的自由,完全贊成美國房市而摒棄另一種方式。但女兒長大后,更希望能夠緩和一下母女之間的矛盾,母親的影響已經深深地在每個女兒的心頭搭上了烙印,成了她們血液里的一部分,是她們永遠也擺脫不了的。

三、 結語

在這部小說中,中國文化傳統(tǒng)通過母親得以延伸,歷史和記憶通過母親得以重建。女兒們通過對母親的繼承與延續(xù)實現(xiàn)了她們正確對待文化沖突的態(tài)度,也通過理解和接受母親包容了帶有屈辱與苦難的過去。這也許就是譚恩美小說中的母親形象所表現(xiàn)的深邃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

參考文獻

1.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89. p. 210; 221; 26; 289; 32.

2.Orville Schell, “The Joy Luck Club.”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 March 1989): 3.

第8篇:女兒小說范文

出題人越來越喜歡把小說的主題作為探究題來考察,要求學生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本,獨立思考,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侯銀匠

汪曾祺

侯銀匠店特別處是附帶出租花轎。銀匠店出租花轎,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銀匠中年喪妻,身邊只有一個女兒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還只知道抓子兒、踢毽子的時候,她已經把家務全撐了起來。開門掃地、撣土抹桌、燒茶煮飯、漿洗縫補,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頭幾年就不斷有媒人來給侯菊提親。侯銀匠千挑萬選,看定了開糧行陸家的老三。侯銀匠問菊子的意見。菊子說:“爹作主!”侯銀匠拿出一張小照片,讓菊子看,菊子噗嗤一聲笑了。“笑什么?”――“這個人我認得!”從菊子的神態(tài)上,銀匠知道女兒是中意的。

定親后,陸家不斷派媒人來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點不耐煩:“總得給人家一點時間準備準備?!?/p>

侯銀匠順著女兒的意思,搜羅了點金子打了一對耳墜、一條金鏈子、一個戒指。侯菊說:“不是我稀罕金東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飾戴不完。我嫁過去,有個人來客往的,戴兩件金的,也顯得不過于寒磣?!焙钽y匠知道這也是給當?shù)淖瞿?,于是加工細做,心里有點甜,又有點苦。

爹問菊子還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轎,說:“我要這頂花轎。”

“這是頂舊花轎,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還是好的,我會把它變成一頂新的!”

侯菊動手改裝花轎,買了大紅緞子、各色絲絨,飛針走線,一天忙到晚。

她又請爹打了兩串小銀鈴,作為飄帶的墜腳。

轎子一動,銀鈴碎響。轎子完工,很多人都來看。

轉過年來,春暖花開,侯菊就坐了這頂手制的花轎出門。臨上轎時,菊子說了聲:“爹!您多保重?!北夼谝豁?,老銀匠的眼淚就下來了。

花轎沒有再抬回來,侯菊把轎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錢。侯菊有什么呢?她有這頂花轎。全城的花轎,都不如侯菊的花轎鮮亮,接親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這樣她每月都有進項。她把錢放在抽屜里,對丈夫說:“以后你要買書訂雜志,要用錢,就從這抽屜里拿?!?/p>

公公婆婆都喜歡三兒媳婦。婆婆把米柜的鑰匙交給了她,公公連糧行賬簿都交給了她。她實際上成了陸家的當家媳婦。她才十七歲。

侯銀匠有時以為女兒還在身邊。他的燈盞里油快干了,就大聲喊:“菊子!給我拿點油來!”及至無人應聲,才一個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兒有時提了兩瓶酒回來看他,椅子還沒有坐熱就匆匆忙忙走了,陸家一刻也離不開她。

侯銀匠不會打牌,也不會下棋,他能喝一點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兩塊茶干,二兩酒,就夠他消磨一晚上。侯銀匠忽然想起兩句唐詩,那是他鏨在銀簪子上的。想起這兩句詩,有點文不對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例1 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請?zhí)骄孔髡哌@樣安排的理由。

題目解析 小說的題目為“侯銀匠”,小說的主題是表現(xiàn)侯銀匠的。正因為侯銀匠勤勞、精細、能干,才有女兒的勤勞、精細、能干。小說的著眼點在于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更多,典型地體現(xiàn)了汪曾祺作品平淡而有韻味的特點。如果題目換成“侯銀匠的女兒”,恐怕開頭幾段和最后幾段的敘述角度是要變一變的,但這顯然不符合作者的本意。作家汪曾祺師承

沈從文,對人物所處的更為本質的文化背景和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視的,而女兒侯菊這枝葉正是從侯銀匠這棵大樹生長出來的,她的勤勞、精細、能干正是源于她父親同樣的品質。

錯例分析 很多學生因為知識缺陷,導致能力缺陷,同時也反映了他們的探究與命題者的思路相去甚遠。有的同學的答案是“寫侯菊是為了給最后寫侯銀匠造成懸念”,這是用形式來回答內容;有的同學的答案是“為什么寫侯菊,因為侯菊就是主要人物”,這是同義反復,另類解讀,離題萬里。

正確答案 這道題目的設置,可以引導同學們領會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價值。從父女關系角度:侯家父女相依為命,侯菊繼承了父親的勤勞品質,寫侯菊就是表現(xiàn)侯銀匠。

從人物形象角度: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寫侯菊,間接烘托出侯銀匠的人生況味。從表現(xiàn)手法角度:作者實寫侯菊,暗寫侯銀匠,以有形寫無形,更有情趣。

日月行色

楊聞宇

我們村西有一條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灘廓大寬展,自遠處眺望,淺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鋪晾在沙灘上的一派銀箔,輕輕閃爍。

農村興訂婚,“訂”者“定”也,儀式既簡單又莊重,記得訂了婚的第二天,她隨我涉水過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開些距離,不即不離,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勻凈細軟的沙灘上。她不上二十歲,剛剛撞破鄉(xiāng)下小女兒的“殼”兒,正要步入農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膽擰過頭去,想仔細瞧瞧她。她那兒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擺過臉去,避開了我,故意注視那落日。順著她的眼光瞄過去。她半邊臉頰紅紅的,與銜山半隱的落日遙相映襯,如火的晚霞從側面鋪張開來,勾畫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沒有回頭,卻輕輕放過一句話來:“村里那么多贏人、出眾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說你聰敏、靈性?!蔽一卮?。

“誰說的?”

“老人都這樣說。老人經的事闊,我信老人的話。”

她順下睫毛,不吭聲了。我反問了一聲:“你……你對我的印象呢?”

灘上晚風習習,清暢、爽涼。她翹起指尖不打算回答。這怎么成!你能問我,我就問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見躲不過去,有點不懷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說,不說不行嗎?”

我鄭重地點點頭。

“你是個鱉熊!”聲不高,字咬得很重。

鱉者,水底爛泥里的硬殼軟體爬行運動;熊者,天下蠢笨無二的“黑瞎子”。在我們那個地方,這是惡狠狠的、咬牙切齒的比喻。

“誰說的?這是誰說的?”我止住腳步,腳底猛地騰起一股無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細密的牙兒咬住唇兒,瞇縫起細長的眸子,平靜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說的!”說這話時,眼波活似烏油油一眨閃電,那一瞬間,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將盡的晚霞里顯得益發(fā)俏麗、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個砣秤錘。

“這么說,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頭了?!”

她垂低頭,沒有了任何聲息。伸出一只腳在軟沙上劃過來劃過去,劃過去又劃過來,金黃色的細沙凈凈亮亮的,宛若凝結在地的晚霞,純潔無比。

“有話早說,回頭還來得及。往后后悔就遲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態(tài)。訂婚僅僅是個形式,這“訂婚”與“結婚”之間,才橫亙著愛河里真正的關口。

她抬起美麗的細長的眼睛,瞅了瞅東方那剛剛托起新月而呈現(xiàn)暗紫色的山垣,腳趾依然下意識地劃著弧圈,劃著劃著,長長地舒一口氣:“唉!老人還說來:靈性人是鱉熊的奴!”

例2 簡要概括文章主旨。

題目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地解讀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一般要從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入手,聯(lián)系作品的典型環(huán)境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推知小說主題。

第9篇:女兒小說范文

關鍵詞:反諷:人物刻畫;情節(jié)

簡·奧斯汀(1775-1817)是英國十九世紀初的小說家,她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而持久的地位。奧斯汀一生所寫的六部精彩小說.已成為純正英語的典范。其代表作《傲慢與偏見》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小說名著。這部小說寫成于1796年,原書標題為《第一印象》,后經過作改寫并于1813年用現(xiàn)名發(fā)表。該書是奧斯汀最成功的,也是最受歡迎的作品。

故事圍繞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班納特和男主人公達西及另一對人物簡·班納特和查爾斯·彬格萊展開。主人公們平凡生活的起起落落— — 喝茶、訪客、散步、舞會、聊天以及其他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插曲— — 最終導致了兩對主人公的幸福結合。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成功運用反諷的典范之作。反諷在人物刻畫與情節(jié)發(fā)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對話中詞語上的反諷以及情景或戲劇性反諷都值得注意。反諷,即事與愿違的事情.通過運用這一手法.我們看到了班納特太太的愚蠢和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嘲笑。從情節(jié)發(fā)展來看,整個故事似乎是由諸多的反諷組成的。故事開頭,達西和伊麗莎白都對雙方持否定態(tài)度。此后反諷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xiàn):相互的厭惡變成了彼此的吸引,言辭的爭吵變成了各自的自責;有意的擺脫變成了不期而至而又求之不得的相聚;傲慢變成了謙恭:被誤解的變成了悔改的。

在其他人物身上,反諷也比比皆是。科林斯先生向一個求婚卻又與別一個成婚:彬格萊小組為了網住自己的至愛而極力抵毀情故,卻使自己的愛人對情敵產生了更大的興趣;班納特先生忽視對女兒的管教.尤其對小女兒不耐煩.結果小女兒與人私奔給了他應有的懲罰:威克漢姆的謊言導致自己本性的暴露:德·鮑夫人對伊麗莎白和達西婚姻的干涉卻燃起了達西的希望.促成了他們最終的結合。

在文章的第一章中,作者貌似實事求是。但從班納特夫婦對話的描寫中。從對丈夫與妻子的生動刻畫中,特別是在開頭的一句話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絲淡淡的諷刺。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痹谶@句著名的開場白中,作者作了一個反諷的暗示:在她所描寫的社會、家長們總是為他們的女兒尋找有錢的丈夫。這個句子奠定了整個小說的基調,因此這部著作無論從結構上講還是措辭來說都是反諷的典范。句子一開始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小說即將展開的是有關重大哲學問題的討論。“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暗示小說是關于真理的討論,而句子的正式陳述方式與其最終的意義之間的反差構成了反諷。這里所說的真理即是一個擁有財富的男人一定需要一位妻子.而句子實際隱含的意思是一個沒有財富的女子需要一位富裕的男子作丈夫。這句話將小說引入了一種嚴峻而委婉的反諷筆調之中.緊接著班納將夫婦談論彬格萊先生租尼日斐花園的一段對話,將“舉世公認的真理”所包含的兩方加以戲劇化。班納特先生本人說話很幽默,帶有諷刺意味,班納特太太雖然說不出諷刺話,都是說的又長又別扭,有如感情沖動的叫喊.個性表現(xiàn)得極有喜劇色彩。

作者將班納特太太描述為:“一個智力貧乏、孤陋寡聞、喜怒無常的女人。一碰到不稱心的事,就自以為神經衰弱。她平生最大的事,就是把女兒們嫁出去。她生平最大的安慰就是訪友拜客和打聽新聞?!敝灰犝f女兒即將結婚。她就心滿意足了。她并沒有因為擔心女兒得不到幸福而感到不安.也沒有因為想起她行為不端而覺得丟臉。當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牧師的求婚,結果這位有錢的“單身漢”轉眼被鄰居盧卡斯家的女兒搶了去時,班納特太太在這一打擊下病倒了。正在這時.她的兄弟媳婦來探望,使她轉悲為喜,用她自己的說來說:“你來的正是時候,給了我極大的安慰,我非常喜歡昕你講的那些— — 關于長袖子時興的消息”。

除班納特太太,柯林斯先生是奧斯汀筆下另一位“糊涂、滿腦子錯覺和自相矛盾”的典范。他這個主觀主義者生活在對自己的妄自尊大的幻覺中。他盲目自信、裝腔作勢、扮演著想像中的角色,但同時對貴族德·鮑夫人又自卑自賤.兩下里相比,十分滑稽。他尚未出場,就已在信中透出十足的酸勁和市儈氣。那笨拙、累贅而又裝腔作勢的文風把整個人活托出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一開口馬上把自己的自賤自負、狹隘愚自己準備娶班家的一個女兒,以彌補其繼承財產而對其一家的損害。他首先確定以大姐吉英目標,班納特太太暗示吉英已有所屬,于是“柯林斯撒開吉英不談,改遷伊麗莎白.一下子就選定了—— 就在班納特太太撥火的那一剎那之間選定的” 柯林斯先生向伊麗莎白求婚的一場戲是英國小說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他的一番表白,像宣讀布道文一樣虔誠而有條理,但也因此顯得特別乏味和令人作嘔,暴露了他的粗鄙。最妙的還在于出了客廳柯林斯牧師與班納特太太相會的場面。盡管伊麗莎白用最明白的語言拒絕了他.可是柯林斯認定“這不過是婦女照例說說罷了”,而班納特太太更不可想象哪個女兒膽敢違拗她那“舉世公認的真理”,拒絕求婚者。于是這兩個執(zhí)迷不悟的愚人就互相祝賀起來。這不就是幻覺與現(xiàn)實的絕妙喜劇性對比嗎?對班納特太太,柯林斯之類人物,反諷手法運用得最為明顯和充分。

奧斯丁的諷刺藝術,不僅表現(xiàn)在人物的喜劇性格上,也表現(xiàn)在眾多情節(jié)的喜劇性處理上?!栋谅c偏見》中最喜人的場面.莫過于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的場景。在權貴面前自賤,在普通人面前自負的柯林斯,因要繼承班納特先生的遺產,為了“彌補”班家的損失,他要娶班府的一位小姐為妻作為對班家的“補償”,遂向風雅機靈的伊麗莎白求婚,遭到婉言謝絕后.仍不死心.于是他說:“你們女人照慣例總是拒絕男人的第一次求婚.你剛才說的話也很符合女性的微妙性格,足以鼓勵我繼續(xù)追求下去。”伊麗莎白只得義正詞嚴地回絕道:“請你別把我當作一個優(yōu)雅的女性,存心想要捉弄你,而把我看作一個理智的人,說的全是真心話。”將說的故事情節(jié)推向喜劇的。

奧斯丁的諷刺藝術,還貫穿在整部小說的構思中,讓現(xiàn)實對人們的主觀猜想進行嘲諷。達西最初認定,班納特家有諸多不利因素,幾個女兒很難找到像樣的人家,可后來卻是他本人和自己的好友彬格萊先生娶了班府的_-tJ,姐和大小姐。而伊麗莎白曾發(fā)誓決不嫁給達西,可最后還是欣然做了達西夫人。還有那位專橫跋扈的德·鮑夫人,為了讓外甥達西娶自己的女兒,防止伊麗莎白與他的結合,不辭辛苦,親自出馬,先是去威嚇伊麗莎白,然后又去訓誡達西,當伊麗莎白與達西之間尚需一點溝通之時,德·鮑夫人及時“穿針引線”,促進達西立刻第二次向伊麗莎白求婚和伊麗莎白的欣然應允,讀者定會想象,德·鮑夫人多么后悔。就在這幾位“智者”受到現(xiàn)實嘲弄的同時.那位最可笑的“愚人”班納特太太,最后卻被證明是最正確的。畢竟“舉世公認,有財產的單身漢都是要娶親的”。這種荒謬與真理的滑稽轉化,盡管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是非觀念,卻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體驗。

簡·奧斯汀運用反諷的筆調是為了向讀者展示她的理性思考.她的反諷反映了她的不屑,她的幽默折射了她的無奈。她的小說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具有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 朱虹.奧斯汀研究【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