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課型

習作

授課

時間

1課時

教學

目標

1.能抓住特點,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人,用上表示特點的詞語。

2.運用“用一件事表達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的寫法,并初步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xiàn)特點,體現(xiàn)個性的寫法。

教學

重點

抓住特點有順序地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人。

教學

難點

抓住人物特點介紹得生動有趣,寫清楚、具體。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分鐘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孩子們,今天我們來聊聊自己身邊認識的人,把你熟悉的這個人介紹給大家。

2.相互交流,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有的人熱心助人,愛管“閑事”;有的人天真頑皮,活潑可愛;有的人倔強,愛哭、愛鬧;有的人溫柔體貼,善解人意;有的人勇敢正直;有的人勤勞簡樸;還有的人幽默風趣……那么,你要介紹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3.今天,我們就把你熟悉的這個人寫下來。教師板書課題:(板書: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使學生興趣濃厚地投入到寫話的學習中?!?/p>

新課

教學

)分鐘

二、出示詞語,選定題目

(課件出示2:)

1.上面的詞語,你想到了誰,為什么會選擇他?

預設:看到了“熱心腸”,我想到了我的同桌,

預設:看到了“昆蟲迷”,我想到了我的表哥,他特別喜歡昆蟲,在家養(yǎng)了很多昆蟲。

2.給你的作文選擇一個題目,用上表示人物特點的詞語。

如“我們班的昆蟲迷”“故事大王張小樂”……

三、明確任務,選材構思

1.明確要求:(課件出示3)

(1)自己讀讀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2)教師和學生一塊交流,并總結歸納出本次習作的要求。

①寫熟悉的人。

②語句要通順。

③用一件事來寫。

④抓住人物的特點。

寫的人是你身邊的人,選擇其中一件事來寫,這件事必須真實,不能憑空捏造,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點,要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2.小組討論:

你想寫誰?讓你印象最深的特點是什么?準備選擇什么事例?

3.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出示詞語,引導學生確定題目,為習作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出示課件,展示寫作要求,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p>

(1)教師隨學生回答相應作評議和引導,有的學生不能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可以幫助他歸納,也可以板書學生所說的特點。(板書:抓住人物特點寫)

(2)如何把事情寫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經(jīng)過,結果。

(3)著重指導學生在寫人物時要寫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心理,豐富人物形象,豐富自己的表達。并接著板書:(板書:寫出人物的神情、動作、心理、語言)。

四、學生習作,下筆成文

1.起草動筆。教師巡回指導:

(1)學生開始自己的習作。

(2)教師巡回指導,對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在優(yōu)秀習作的旁邊做標記,爭取將每個學生的習作情況了然于胸。

五、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1.請剛才習作本上老師做標記的同學朗讀自己的作文。

2.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目標進行評價、修改。

3.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

【設計意圖:書寫作后,再引導學生修改,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p>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六、與人分享,交流樂趣

1.將自己的作文讀給所寫的人、或者爸爸媽媽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將修改后的作文謄抄在作文本上。

板書

內容

【板書設計】

習作: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抓住人物的特點

寫出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心理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教師設計的這節(jié)作文指導課《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指導孩子們學會抓住人物特點,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描述出關于這個人的事情。讓孩子們學會結合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心理等等特點,按照一定順序,描寫出熟悉的人的特征。

教學中,引導學生確定題目,抓住人物特點,討論交流有關人物的事件和特點。在充分說話的基礎上,明確了思路,弄清了特點,再開始寫作,效果會很明顯。

第2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關鍵詞:作文訓練;教學;到位

如何克服作文教學中“高消耗,低效益”的現(xiàn)象,以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呢?我認為應扎實每篇作文練習,使之訓練到位。

一、命題到位:求趣、求小、求活

命題的隨意性是作文教學的一大弊端,題目信手拈來,學生望之生畏。因此,要保證作文訓練到位,需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命題。

1.求趣,使之樂寫

命題要有趣味,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題目要新奇誘人,以奇誘人,以奇求趣。如,《我夢見了……》《我在沙漠中迷了路》;題目要傾注感情,以情求趣,如,《××,太感謝你了》《悔恨啊,我想起了這件事》;題目要推陳出新,以變求趣。如,變《記暑假中的一件事》為《夏天中的那一件事啊》,這樣題目有趣,學生必然樂無窮。

2.求小,使之能寫

命題要小,使學生力所能及。一是取材角度小,如,《我愛校園的娛樂場》,看了電影《》寫《一個感人的鏡頭》;二是中心角度小,如,《××真是熱心腸》《××,你太累了》。

3.求活,使之愛寫

學生經(jīng)歷不同,有時眾人一題勢必強人所難。為此,命題要講究靈活,迎合愛好,可出補充題,如,《××啊,你真是太……》;可出范圍題,如,寫一件你親身經(jīng)歷的使你為難的事,注意按照順序,抓住重點敘述;可出設問題,如在人的生活中,有許多的第一次,像第一次干什么,學什么,去什么地方,做什么錯事,受什么表揚……你能從中選一件寫下來嗎?這樣,可以保證人人有材可寫,個個有話可說。

如果命題從上述幾點考慮,就能在命題上和學生想到一處,使學生變“望題生畏”為“望題生趣”。

二、選材到位:求寬、求新、求深

有這樣的現(xiàn)象,雖然教師命題煞費苦心,可學生作文并不理想,材料偏俗,中心欠明。為此,需重視選材到位,以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材料,開掘明確的主題。

1.拓寬材路,確保取材的廣度

學生作文材料不理想,主要是材路偏窄。為此,可用發(fā)散法為其展開選材面。如果寫事,可由要素發(fā)散,如,《一件趣事》,可以這樣引導: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可以是家里人、學校的人、社會上的人。這樣,學生就有了廣闊的選材空間。如果寫人可由人物特點發(fā)散。如,《我熟悉的人》,可以這樣引導:寫人必須寫出人物特點,寫你熟悉的人可寫他(或她)有什么特點?你熟悉的人中哪些人具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各有哪些事可以反映其特點?這樣,學生便不再望題發(fā)愁了。

2.比較優(yōu)化,確保選材的精度

選材面寬了,學生有可能面對眾多材料難以定題,因此,需引導學生對眾多的材料作分析比較,選取能具體敘述的而舍去過程簡單的;選取能使文章起伏跌宕、引人入勝的,而舍去“一覽無余”、直來直去的;選取富有時代氣息的而舍去陳舊俗套的,以保證材料的精度。

3.剖析深化,確保立意的高度

學生作文往往對材料不加分析,因此作文常缺乏明確的中心。為此,在選定材料后要引導剖析,結合閱讀,讓學生學習“以小見大”“由表及里”“以物喻人”“借物說理”的立意方法,可通過追問而探究事物的本質,如,由“爺爺學騎自行車”一事發(fā)問:爺爺為何學?(家里又添新車)――為何又添新車?(家里的錢多了)――為何錢多了?(家里是專業(yè)戶)――為何成了專業(yè)戶?(黨的政策好)。還可由同一題材開掘多個中心,如,由“參觀敬老院”開掘“社會主義國家老人真幸?!薄罢畬先苏疹櫿嬷艿健薄熬蠢显汗ぷ魅藛T工作負責”“老人不服老,人人想自食其力”等中心。這樣,作文中心明確,立意較高,就能保證選材到位。

三、評講到位:求精、求活、求實

評講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予以重視,以求到位。

1.專題求精

學生作文中的問題想通過一兩次評講全部解決是不可能的。因此,初稿寫成后,教師可抽閱上、中、下水平的作文(各二分之一左右),對習作問題歸類排隊,結合習作要求找出一兩個突出問題進行評講。如,《我敬愛的老師》要求是:選取典型材料寫好人物要素(動作、語言等),突出人物特點。從學生作文看,共性問題是外貌描寫概念化且多游離于中心,我便以“外貌描寫與文章中心”為專題評講。此后,幾篇習作(寫人的)我分別以“照鏡子與鉆肚皮”為專題解決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的角度問題,以“他(她)返老還童”為專題以解決動作描寫不具體的問題。這樣突出重點,前后相關,能保證寫作中的問題各個擊破,使學生一步一步地達到寫作的總體目標。

2.方法求活

(1)形式多樣,靈活多變,以引發(fā)興趣。如,對比性評講――選擇優(yōu)劣習作,引導圍繞專題欣賞佳作,找出佳作,剖析劣作,找出不足。修改性評講――選擇中下水平的作文引導分析,挖掘閃光點,以激發(fā)學困生寫作的積極性;挑剔性評講――引導學生對優(yōu)劣習作找盆挑刺,提出潤飾意見。(2)示范引路,授之以法,以培養(yǎng)能力。先引導圍繞專題評講示范,授予方法,教給程序,再讓學生分組(四人為宜)評講,一人讀文,他人評析,提出修改意見,以保證人人參與,篇篇參評,從而強化效果。

3.作文求實

評講后,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作業(yè),在要求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或復作)的基礎上,對突出性問題可設計鞏固性作業(yè)。如,“寫好重點與突出中心”這一專題后,我設計如下作業(yè):(1)修改自己的習作,以突出重點;(2)根據(jù)提綱和中心確定重點;(3)根據(jù)確定了重點的提綱確定中心。

第3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作文評語的首要任務是指出小學生作文的成敗得失,但結合學生作文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批閱小學生的作文時,應針對學生作文的實情,聯(lián)系實際,準確而恰當?shù)妮o予教育性的評語,讓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縱觀小學作文訓練,大致可分為三類:寫人、敘事、寫景。下面,就小學作文訓練內容,如何對小學作文施予教育性評語,分類淺談自己的觀點。

一、寫景作文

在小學生的寫景作文中,學生往往能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想象,描繪出碎所寫之景的特點及其優(yōu)美、壯觀。但面對如此迷人之景,卻不能在文中表達出自己的贊嘆、喜愛之情。針對此類作文,應引導啟發(fā)學生在描繪好所寫之景時,更應在文中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描其景,抒己情,達到景情交融。此類作文的評語可如此:“這樣的美景,你不喜愛嗎?相信你一定會喜愛的,并為之而贊嘆,請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這一感情,好嗎?”或“面對如此美景,你會不能聯(lián)想到大自然之神奇、家鄉(xiāng)之優(yōu)美、祖國山河之壯美,并為之贊嘆嗎?”這樣的評語,可給予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寫人作文

寫人的作文,學生往往是寫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人,如父母、親友、教師以及同學等。學生大都能從衣著、外貌、神態(tài)等方面去描寫,進而會寫到他們對自己關心和愛護、教育幫助等。但面對所寫之人對自己的關愛、教育、幫助,自己應如何做卻常常忽略或很少提及。針對此作文,可結合具體作文作如下的評語。如:“你的爸爸、媽媽、同學等如此關愛你,你該怎么辦?寫出你的打算并付諸行動?!被颉澳愕母改冈绯鐾須w、風吹日曬,你不好好學習你對得起他們嗎?”這樣評語,既能讓學生明了自己文章的不足之處,又能使學生受到思想的教育啟迪。

三、敘事作文

第4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一、作文的選題不能刻板化、模式化

作文的選題一定要多樣化、人性化。如果把選材范圍擴大為寫身邊一個熟悉的人,學生一定能寫出來,一定能寫好,因為這樣,學生才可以根據(jù)實際生活去寫。要求學生去寫“模式化”的作文那更是要不得的,有了套路讓人感覺沒了自由發(fā)揮的可能,這樣的作文不要說學生不愿意寫,就是我們這些大人也未必愿意寫。所以說,要求學生寫作文在選題上一定要多樣化、人性化。

二、想寫好作文,要多練習,勤積累

多練習不是說一周或者一個學期要寫很多作文,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一種練習方法,叫“清晨練習法”,就是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小本、一支筆放在自己的床頭,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小本上寫幾句或者一段自己想說的,或者自己想要表達的話,具體要寫多久呢?直到你能夠隨心所欲地寫出流暢的文字為止。多練習、勤積累,是每個初學寫作文者必須要走的路,沒有其他捷徑可尋。

三、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書寫能力

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都喜歡玩,都喜歡看動畫片。我們可以常給學生放一些好的動畫片,并要求學生表演所看過的故事或者講述所看過的故事,可以更進一步要求學生把自己所讀過的故事,所表演過的故事,所講述過的故事用文字的形式寫下來。

四、不要讓學生在潛意識里認為寫作很難,要多鼓勵少批評

人的潛意識決定人的行動力,這是心理學里公認的一條定論。所以,我們永遠不要批評學生作文寫得不好,不會寫作文。要告訴學生,你寫得很棒,再努力一下會寫得更棒。我相信大家都會寫出很棒的作文,因為寫作很簡單,大家都很聰明,一定會把寫作文這樣簡單的事做好。這樣就會在學生的潛意識里告訴學生寫作文很簡單,還起到了鼓勵學生的作用。

第5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一、“那一本本子”,讓學生用觀察靠近作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觀察的原動力所在。學生對作文感興趣,無疑對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首當其沖要讓孩子對孩子消除恐懼感。所以,三年級第一堂作文課就是帶孩子玩一本“本子”——作文本,從觀察作文本一工始,讓學生的心靠近作文。

一般學校學生的作文本是統(tǒng)一的學生作業(yè)本,但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我讓孩子自己去買自己喜歡的作文本。孩子們買來的作文本紙質極好,封面很美。我?guī)е⒆觽儽纫槐?,作文本和以前用過的本子有什么不同?孩子們一下子就投入進去了,發(fā)現(xiàn)了格子不同,大小不同等。再讓孩子們摸一摸,感覺紙面怎么樣?抖一抖,聽聽紙發(fā)出的清脆的聲音;看看封面上的字和畫,并且說一說。同時,還相機介紹了修改行的作用,告訴他們,這里是老師和他們合寫修改作文的地方,好詞好句就在這里將被老師畫上波浪線與紅星;還和孩子們一起給批改欄起名……“如果讓你向一年級的小朋友介紹這種只有三年級以上的大哥哥大姐姐才經(jīng)常用的本子,你會怎樣介紹?”說完以后,孩子紛紛動筆寫下了自己心愛的作文本。

雖然這次作文連題目也沒有,但有了觀察所激起的興趣,有了傾訴的對象,有了怎么寫的方法指導,孩子們都完成得很好。只要我們善于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引導他們選準自己喜歡的,并認真用心地去觀察,就會收獲到欣喜的笑容。

“那一本作文本”——就這樣拉近了學生與作文的距離。

二、“那一棵樹”,讓學生的觀察靈動起來

對一個人來說,觀察能力非常重要,它能幫助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事物和現(xiàn)象。對于剛剛作文起步的三年級學生來說也至關重要。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

三年級單元作文中,其中《語文園地六》一次習作內容是:寫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為了指導學生寫好這篇文章,就從孩子最熟悉的校園入手吧。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呢?我先讓學生先從觀察“一棵樹”開始。學校的跑道旁盡里一棵棵筆直的水杉樹,上課的后,將孩子們帶到了水杉旁觀察。所有的孩子,圍著操場邊的水杉看個不停,嘴巴里還嘰嘰喳喳地討論個不停,感覺上這樣的觀察太簡單了?;氐浇淌?,我問孩子們:“剛剛你們觀察到的水杉是怎么樣的呢?你能跟大家交流一下結果嗎?”有的說:“水杉的葉子是綠的,樹桿是咖啡色的?!庇械恼f:“水杉長得很高?!庇械恼f:“水杉長在操場邊上?!庇谑牵瑢W生交流的內容整理成文字,出示在大屏幕上:

在學校的操場邊上有一排水杉,它們長得很高,咖啡色的樹桿,綠綠的葉子。

讀著這樣的文字,孩子們都覺得不怎么樣。所以我適時地拋出一個問題:“想讓這棵樹變得與眾不同嗎?觀察除了要用眼睛去看,還要用心去想。那一排水杉站在哪兒像什么?長得有多高?快來發(fā)揮你神奇的想象吧?!?/p>

于是就有了下面這樣的文字:

在學校的操場邊上有一排水杉,就像戰(zhàn)士一樣筆直地站在那兒,守護著我們的操場。它們長得很高,差不多有三層樓那么高,咖啡色的樹桿,配上綠綠的葉子,真是英姿颯爽。

看著句子變得生動起來,孩子們的精神都來了,趁熱打鐵,我告訴孩子們:“觀察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用手去摸,用鼻子去聞,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嘗。你再用手去摸摸,用鼻子去聞聞,用耳朵去聽聽那棵水杉吧?!焙⒆觽冋娴娜チ?,回來就有下面的文字:

在學校的操場邊上有一排水杉,就像戰(zhàn)士一樣筆直地站在那兒,守護著我們的操場。它們長得很高,差不多有三層樓那么高,真是英姿颯爽??Х壬臉涿先グ纪共黄剑拖衲棠痰氖帜菢哟植?。綠綠的葉子就像涼傘,我們玩熱了,就到?jīng)鰝阆旅娑阋粫海祝€有陣陣清香呢。風兒吹過,水杉好像在說:嘩,嘩,我們的學校真美啊?!?/p>

這次的習作對于學生來說寫什么不難,難得是怎么寫。這樣不同層次引導學生觀察并且將觀察的結果描繪出來,難點也就突破了。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求學生平時要留心身邊的事物,仔細觀察這個多彩的世界,寫作文時,還要用所學過的語言準確地將之描繪出來。這樣的觀察,才是學生主動得來的,才能不斷得到發(fā)展,終生受用。

“那一樹“——就這樣教會了學生如何去觀察,讓觀察變得靈動起來。

三、“那一次嘔吐”,讓學生的觀察細致起來

觀察時怎樣才算細致呢?一要看全,二要看細。看全,就是了解事物的全貌、變化過程和它的來龍去脈;看細,就是了解事物的細枝末節(jié),了解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細小變化。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習作訓練要求“寫熟悉人的一件事”。當一說到這個主題,孩子們馬上就報上了小豪的名字,因為就是前一天,班級中的一個同學嘔吐了,小豪毫不猶豫地就主動掃干凈了嘔吐的臟物。班主任老師極力表揚了小豪,因此同學們記憶猶新啊。于是,就讓孩子把昨天發(fā)生的事講給我聽:

昨天上數(shù)學課的時候,突然顧昕煜哇地吐了,地上全是臟兮兮的東西。其他同學都不去幫助。這時,小豪站了起來,拿來拖把把地上的臟東西全都拖干凈了。

聽了孩子的講述,大致可以了解到當時事情的經(jīng)過,很簡單的一件事,也是很值得同學去學習的一件事。所以,再一次表揚小豪以后,我把剛才孩子們說的話打印投影在屏幕上,并且對孩子們說:“這樣好的同學,這樣無私的幫助,我們把它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孩子們紛紛表示贊同。于是,我這樣告訴孩子:“我們寫一件事,不但要知道事情的經(jīng)過,而且更重要的為了別人看明白,我們還得觀察得更全面、細致,要不咱們來開一次新聞會吧?!卑凑铡靶侣剷钡某绦?,先后采訪顧昕煜當時吐的時候的感受以及看到小豪幫他掃臟物的感受;再采訪其他同學,當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最后采訪主角小豪,當時是怎么想的,主動幫助同學掃嘔吐的臟物。

一場“新聞會”下來,孩子了解到了昨天沒有觀察到的東西,于是又趁熱打鐵告訴孩子:“我們在觀察一件事時,不但要觀察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得觀察當事人的神態(tài)動作,還要觀察周圍的人。咱們就把剛才同學說的這件事(也就是屏幕上那段話)把它寫具體?!庇谑?,有了這樣的描述(部分內容摘錄):

……上數(shù)學課時,大家都在安靜地聽老師講課。突然“哇”的一聲,大家轉頭一看,坐在最后一位的顧昕宸嘔吐了。只見他臉色蒼白,手捂著嘴巴,還在吐著。“哇,什么味啊?”傳來一陣難聞的味道,大家都叫著捂住了嘴巴。老師剛問怎么回事,旁邊的小豪站了起來,走出了教室。等他走回教室里,手上多了一把拖把,走到顧昕宸旁邊,埋頭拖了起來……

第6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十多年來,我努力地補習著城市思維,錘煉在城市獲取生存的能力,以讓自己更為順暢地契入這個城市。目前看來,我終于有點像是一個“都市人”了,我的腸胃適應了川渝的口味,情感也移居到了這里,甚至也毫無例外地患上了各種城市?。航箲],抑郁,孤獨。

可我真的已經(jīng)融入到這座城市了嗎?

很值得懷疑。

有一位詩人(也許是德里克?沃爾科特)說過一句話,印象很深。他說:白人總說我不夠白,而黑人又嫌我不夠黑。――這大概也是我這種異鄉(xiāng)人正在或將持續(xù)面臨的一種心理處境。

但對于一個寫作者而言,這種矛盾和游移又是一種好的消息,不管你身在故鄉(xiāng)或棲身的異鄉(xiāng),都有一種多余人的“旁觀視角”。

2007年,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試著寫小說的。

之前的許多年,我主要是寫詩――當然也喜歡讀小說――并沒有更多的小說寫作經(jīng)驗。可是在城市定居幾年后,我對自己身上發(fā)生的變化充滿了一些好奇和疑問,同時也觀察著都市里其他各種個體,尋找著相似的心理語言。那時我已經(jīng)覺得,短促的詩歌承載不了這樣復雜的疑問。我便開始閱讀小說。但是,我發(fā)現(xiàn)真正用筆來關注像我這種“邊緣人”的心理軌跡的作家并不多。于是,我從自己身上的困境出發(fā),開始學習寫一些故事。

最初,我學著描摹身邊的和我具有相似心理現(xiàn)實的那些人。慢慢的,我的筆觸開始不自覺地滑入到了“過去”。寫作者總有這樣的慣性,坐下來,先從自己熟悉的地方開始。

正如開篇我所提到的,哪怕我在城市繼續(xù)滯留二十年,等同于甚至大于我在故鄉(xiāng)的時間年限,但本質上,我仍然更為熟稔那個縱深的小城更不是平面的城市。

大城市里什么都有。華麗的,空洞的;主流的,另類的;成功的,失敗的;積極的,妥協(xié)的。起初我完全被城市的流光吸引。雖然這里也有失意,孤獨和殘缺,但它擁有小地方極為匱乏的東西:相對的公平和規(guī)則,便利,機遇,野心……這是一個樂園,一個事無巨細的超級欲望市場。

可是,當我漸漸適應城市生活后,卻發(fā)現(xiàn),這里似乎缺少很多我所熟悉的內容。

是什么呢?

都市雖然豐富但有距離,我所熟悉的小城,人們盡管有其虛偽但又具備真實可觸的親密感。

都市當然不乏詭譎,但故事往往宏大,在宏大里又缺了一點兒說不出的生動,少了一點兒“意思”。

這個“意思”,我想就是小f。

都市看起來很大,但實際又很小。有時你的全部半徑就是你自己的軀體;小城很小,但極盡紛繁,人情世故像是一部世俗之書隨著你徐徐展開。

都市像是一片海,一眼望不到盡頭,可在海上漂著,哪兒都是一個景致;小城是一泊湖,沿岸水草叢生,湖道彎彎繞繞讓你找不到出口。

曾經(jīng),我在湖里的時候以為那就是海,那就是整個世界,但當我來到都市――這真正的海洋――回首就能看清整個湖的輪廓,水紋,甚至是湖底的黝黑的石頭。

老實說,這是一種奇妙的發(fā)現(xiàn)――就像一個瞎子突然睜眼看見了一直沒有瞧見的日落。或換句話說,在距離的作用下,那些原本熟悉的事物霍然變得陌生起來,隨后你不得不去試著理解了他們――包括曾在其中的自己。

畢竟是待了半生的出生地,那里的一切你很難遺忘,也不可能排遣。所以,來到重慶的第一年,我?guī)е鴳燕l(xiāng)的情緒寫了一組散文,記述了我所生活過的那條街道上的人與物。很意外的,得到了比較多的反饋和喜愛。

這給我一種微小的促動。

后來,在我開始練習小說后的某一天,當我對各種故事和人物遲疑不定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可以寫一寫那些熟悉的舊年人物,試著從他們的立場去理解他們。

我決定虛構一條街――準確地說,在一條真實存在的街道上疊加上一些虛構的人物――這里出沒的每個人,都是很普通的小人物,每個人都似曾相識,但各有各的長處、秘密和情緒。重要的是,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魔幻”的東西,有一些“意思兒”。我想的是,讓這些人真切地活在街道上,在虛與實之間打通某種界限。

事實上,這條街道有個真實的名稱:勝利二路。我就在這里生活了 29年。聽名字就知道它有些年頭,有些來歷。至于位置,它處于一座平原小城的中心地帶。這樣的街道不缺少故事,不缺少有意思的人,只是缺少有人將那些意思提煉出來。尤其是,考慮到這些故事的背景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那就更有一些意思了。――當時,我就是這么構思的。

這個想法大概自七年前萌動,經(jīng)過簡單的一番“規(guī)劃”后,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了十多篇,也就是構筑了十幾個老街人物:一個講道義的職業(yè)扒手,一個只愿跟狗說話的孩子,一個始終無法融入家庭的上門女婿,一個在街上引起巨大爭議的,一個揣著秘密流浪到此地的棋癡,一個擅長花言巧語勾引婦女的農(nóng)民……

《寂靜》和《一副好架勢兒》就是這個系列中的最后完成的兩篇――之前那些稿件,經(jīng)過幾年的零敲細打,已全部在各個刊物上陸續(xù)發(fā)表。這兩個坑,其實也是幾年前挖的,但直到去年底才填補完成。

《寂靜》中的人物是一個啞巴,但我想要表達的恰恰是那些“說話”的人。當然,為了追求某種效果,我在啞巴身上植入了一絲魔幻色彩――其實已經(jīng)忘了具體的靈感是怎么得來的,只是我有段時間總在想,要是有一天你認識的一個啞巴突然開口跟你講話,你會怎樣?

《一副好架勢兒》則寫了一個青皮混混,這樣的青皮在哪個城鎮(zhèn)都可能有那么幾個,興許你也見過這樣的人物:看起來蠻嚇人,威風凜凜的,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回事。他甚至比瘦弱者更為瘦弱,比軟弱者更為軟弱。他們僅只是社會環(huán)境生態(tài)里的一個標本。這樣的人物幾乎沒什么“格局”,這樣的人物哪里都有,似乎根本不值得一寫,但細究起來,他們只有出現(xiàn)在城鎮(zhèn)這樣的地方才有意思。

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大象》似乎與前兩者完全迥異,可是就我本人看來,它是一個有意思的映照――與前面的故事有著隱秘的呼應。這個故事――如果這也算故事的話――其實是 20年后,一個從這條街道出發(fā)遠行的人回到了此地所發(fā)生的一件事。一個微小的甚至可說是屈辱的事兒,一個寒冷的雪夜的一個小時,面對一個陌生女人,他事實上袒露了一個人難以吐露的心靈履歷和情感故障。我個人其實挺喜歡這篇,雖然它的缺陷是如此明顯。我沒覺得寫下的是一個個失敗者,反而覺得那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第7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人物形象要鮮活,就離不開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個性化描寫。如何讓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個性化呢?請從以下方面著手。

外貌描寫抓特點

“千人一面”是初學寫作者的通病,解決辦法就是抓住每個人的突出的外貌特征來寫外貌,一眼就知道是張三而絕不是李四。寫人物的外貌一般采用從整體(體態(tài)、穿著、年齡等)到部分(器官、飾品等)的寫法,但忌面面俱到,從頭寫到腳。有時也可把外貌描寫靈活地穿插于整篇文章中。只要善于抓住突出的人物特點,再運用一些比喻等修辭手法,了了幾筆就能勾畫出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來。如描寫整體體現(xiàn)特點:那人仿佛一個大啤酒桶,又像一只球慢慢滾過來(矮胖子)。再如,局部描寫體現(xiàn)特征,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打著卷披在肩上的金黃的長發(fā)給人的印象就特別深。其次,穿著打扮,是外貌描寫的重要組成部分,穿著打扮能體現(xiàn)人物職業(yè)特點,就像醫(yī)生與戰(zhàn)士的服裝是一目了然的。

對話描寫有分寸

言為心聲。語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透露。寫人的文章,可以通過人物自己說的話或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寫好人物的語言呢?

語言要有個性化,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讓人物說的話反映人物的職業(yè)特點,性格特點,年齡特點。面對一件事情,大人的評論和孩子的評論一定會不同,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大人說大人話,小孩說小孩話,讓讀者一看就知道這話是誰說的,符合誰的某個特點。

對話時的情態(tài)不可少,說話時總要有動作、表情和語氣的,這些都是說話人的態(tài)度與感情地自然流露。你看這段對話就很有意思:求美心切的媽媽不停地在臉上揉涂大米,涂后就跑來問爸爸:“你看,斑點是不是淡了?”爸爸連看都沒有看,說:“真的喲,效果果然神奇!”媽媽又高興地跑回屋涂抹她的大米去了。

對話的形式要多樣,仔細看我們學過的課文,對話時,“說”字的位置或在前或在后,或者在中間,這樣靈活的變化順序,有利于表情達意,讀起來也更有味道。

行為描寫要恰切

人物的行為動作,是完成事件的主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表現(xiàn)事件地推進過程,而且可以反映人物的內心。動作描寫運用恰當,非常重要。例如:一個小朋友寫“渾水摸魚”中有這樣的句子:我們使勁攪水,水底的黑色淤泥也攪起來了?!昂昧耍⒁庥^察水邊!”喲,水邊果然冒出一個個小魚頭,張著個小嘴巴忙著喘氣呢。我迅速從小魚下面用雙手半攏起來往外一攉(huo),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就在沙灘上了。我們邊攪邊捉,收獲也越來越多,渾水摸魚真是痛快!

這段話中的動作描寫就很恰切,不僅僅告訴我們如何摸魚,還寫出了摸魚時的愉快緊張的心情。

心理描寫要到位

心理描寫是一種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從而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人與人的內心活動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心理描寫就是要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人物特有的心理,從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實、深刻、完整和感人。例如:我懷著緊張的心情來到表演現(xiàn)場。每一位小選手都漂漂亮亮的??此麄冋勑︼L生的樣子,我就知道他們是經(jīng)久考驗的老手了。沒有一點表演經(jīng)驗的我,心里似乎有十五只吊桶在打水——七上八下的!表演該開始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撲通、撲通”跳起來。我聽不清前面的每位小選手表演的是什么曲目,只覺得有二胡聲、古箏聲,似乎還有小提琴聲在我耳邊滑過。這段文字寫出來登臺表演的復雜心理。

習作要求

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做的一件事,這件事情最好是自己也參與的。寫的時候,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把事寫具體,把人物寫鮮活。

范文點評

愛心草莓 韓冰

今天是母親節(jié),可媽媽不舒服。我想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為媽媽做點事,讓她高興一下。①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到商店用自己積攢的零用錢買了兩朵康乃馨,我知道這是媽媽最喜歡的花。回到家,媽媽還躺在床上。我把這兩朵花插在媽媽床頭的花瓶里,屋子里很快氤(yin)氳(yun)著淡淡的花香。媽媽深情地望著我,臉上蕩漾著幸福甜美的笑容。②

我來到媽媽身邊,問媽媽我能幫她做點什么。媽媽說:“我想吃草莓,你去買一斤吧?!蔽乙宦沸∨軄淼劫u水果的阿姨那兒,買了一斤,又飛快地跑回家,把草莓洗干凈,把果盤放在媽媽床前。③誰知媽媽只吃了幾個小的就不吃了。我問媽媽為什么不多吃幾個,媽媽微笑著說:“我的草莓丫丫,你不是最愛吃草莓嗎?還是你吃吧?!雹?/p>

我恍然大悟:原來媽媽不是自己想吃草莓,而是想給我吃!看著這些鮮艷的宛如心形的草莓,我的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這一顆顆鮮紅的草莓,不正是媽媽對女兒的愛心嗎?⑤

①開篇交代原因,為下好了鋪墊

②精心選擇節(jié)日禮物,并且是用積攢的零用錢買的,難怪媽媽會那么幸福!“蕩漾”一詞用得非常恰切,寫出了笑容的樣子

③這系列的動作,體現(xiàn)出女兒對病中媽媽關切的迫切心情,是孝心的具體表現(xiàn),

④媽媽的動作語言,體現(xiàn)出媽媽對懂事的女兒的關心!

⑤結尾通過心理活動描寫,照應題目并揭示中心。

山東五蓮縣街頭小學

點評:

母親節(jié)、康乃馨、草莓、愛心這是本文的四個關鍵詞,而這四個詞卻演繹了一個母女互愛的情深故事。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的是母女的親情,從數(shù)處細節(jié)地描寫中體會到的只有感動和溫馨。

指導老師:秦緒梅 張傳德

佳作引路

捉魚 張小牛

第8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怎樣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呢?從創(chuàng)新思維,心理技巧等角度來說。

談談我的作法:

(一)從細節(jié)入手,發(fā)現(xiàn)人物個性。首先觀察人物的細微特征,發(fā)現(xiàn)其人物個性?!叭松弦话?,形形”,即使是孿生兄弟,也有其差異。體操王子李小雙兄弟倆,一個活潑,一個沉穩(wěn),他們不僅性格上、連形象上也有差異點。廣而言之,人與人這間的差異點,主要表現(xiàn)在人物自身的言談舉止,交友處世上。每個人的行動都是受性格支配的。即使是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作出的反應就不同,處理方法也就不同了。比如同是在大風中吸煙劃火柴這件事,性情暴躁的人會罵一聲“他媽的!”將火柴梗踩在腳下;而另一性情怯懦的人會嘆一口氣說:“真倒霉!”就完了。同是喝酒,有的是踱進店里慢慢坐下喝;有的自斟自飲;有的欣賞似的,陶醉似的一飲而盡;有的一小滴一小滴地品嘗式地喝;有的是邊皺眉邊喝;有的是邊喝邊劃拳;有的邊喝酒,邊搖頭……真是形形。因此留心人物的細微差異,就能發(fā)現(xiàn)人物的個性。又如金日成在朝鮮招待志愿軍總司令時,有一細節(jié),金日成用了一個燉雞,還有幾碟泡菜和幾個罐頭……彭總首先用筷子挾起泡菜,放在嘴里嚼著說:“哎,這個東西好吃,清口下飯-有辣子沒有?”這生動地展示了彭總的個好。

(二)質疑思維就是順著已知的問題逐步探根究底,是寫好寫活人物的有效方法。每一個人物,包括人物的每一個紐扣,每一根頭發(fā)絲都要清晰地區(qū)別開來。正如著名作家老舍曾舉例說:“……如下巴光和腳腫,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雞腿……這種形容一句便夠,馬上使人物從紙上跳出來,而永存于讀者的記憶中?!蹦侨宋飩€性也就鮮明了。如果寫“運動員5號跳高,跑上前,嚓的一聲,跳了過去”。這句話就缺乏個性。可以自問:跳高怎樣跳?跳高時甲的神態(tài)與乙的神態(tài)、心理等如何?“嚓”的一聲是怎樣“嚓”的?像什么?“跳過去”的形態(tài)、情態(tài)是怎樣的?……經(jīng)過這一質疑,作者寫出:“只見5號運動員目光凝視前方,嘴唇緊閉,臉上顯現(xiàn)出既緊張、又充滿信心的神情,試跳兩面三刀下,量了量起跳步距,彎了彎腰,伸了伸臂膀、舒了口氣,盡量平衡自己的心,便飛步奔向跳竿 騰空而起,嚓的一聲,像小鳥一樣飛過了高高的跳竿,穩(wěn)穩(wěn)地翻坐在墊子上,露出愉快的表情?!?/p>

(三)運用對比法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都t樓夢》中的林黛玉憤世嫉俗,時懷憂傷的個性和薛寶釵裝愚守拙,圓滑陰柔的個性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晴雯的風流靈巧,潑辣耿直的個性,與襲人的貌似忠厚,心藏奸詐的性格都在對比中愈現(xiàn)鮮明?!豆枢l(xiāng)》中的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對比;胡屠戶自身前后性格的對比,都是突出了人物鮮活的個性的成功范例。因此,運用對比法,把人物形象進行比較,能找出共性中的個性。

(四)適當?shù)乃囆g加工,突出人物個笥。魯迅先生說:“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文學家可以把三個婦女形象集中在一個“吳瓊花”身上,學生作文也可以進行適當聯(lián)想揉合。必要的虛構是豐滿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作者高度駕馭想象思維的表現(xiàn)。讓學生塑造出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似曾相識的新人物,是很有必要的。

根據(jù)熟悉的材料聯(lián)想出不熟悉的情節(jié),就是運用聯(lián)想思維進行虛構,使之情節(jié)豐滿自然,具有個性?!稛釔凵愤@一類征文,有的學生就虛構了二哥在越南戰(zhàn)場上犧牲前給媽媽、小妹的一封信,信中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但是更充滿了對祖國、對人民的愛,為了祖國人民的生命,他們甘愿血灑在這邊關疆場。此情意深,終于獲了獎。這是生活中的常事,誰能說不是事實呢?又誰能說她真有一位二哥犧牲了呢?經(jīng)過這一虛構,人物個性就鮮明了。

根據(jù)眾多的材料進行雜揉,虛構出精彩的細節(jié),可以突出人物的個性。寫人的作文,最忌諱寫成流水帳。人生漫長,材料極多,面對人物經(jīng)歷的許多事件要進行認真篩選,篩出最有說服力的典型材料,然后進行必要的虛構,充實人物的個性細節(jié),就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分馬》中孫老頭從馬上摔下來,將鞭子舉得高高的,又輕輕的放下的細節(jié),鮮明的表現(xiàn)出了老孫頭的個性?!都t樓夢》中的四十四回劉姥姥進賈府,賈府眾小姐丫環(huán)的笑,這一細節(jié),把每個人物的個性以及每個人在賈府的地位都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

根據(jù)生活的原型進行適當?shù)奶摌?,突出人物個性,正如巴金談人物淑英和慧時說:“這兩個人物都是虛構的,但是我也并非完全無中生有,憑空創(chuàng)造,我從我的姐姐妹妹和表妹妹的身上看到過他們的影子,我東拼西湊地把影子改變成活人?!?/p>

第9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我們平時看報紙讀雜志的時候,往往是先了解作者,再讀文章,今天我們來先讀文章,根據(jù)文章提供的信息猜猜文章的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請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把課文掃描一遍,然后從作者的性別、年齡、學歷、身份、長相、愛好等方面進行判斷。

好,請你告訴我,作者的性別。年齡。學歷。身份。長相。愛好。

好,請看大屏幕,作者的名字叫做劉亮程,這是作者的長相,這是作者的介紹。

劉亮程,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一個小村莊里,讀過一年小學,三年初中,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幾年鄉(xiāng)農(nóng)機管理員。勞動之余寫點文字。大多寫自己生活多年的一個村子。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風中的院門》等。

你們猜得怎么樣,如果你覺得你們猜得還不錯的話,請為自己鼓鼓掌。

二,再讀課文討論“改變”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改變世界,改變事物。

“我”改變了那些事物?按順序把它們找出來。(在荒野上挖兩锨,把土包鏟平,幾年后……在平地上挖大坑,幾年后,……為別人增收了幾斤玉米、改變了兩棵樹的長勢、把一棵樹上的麻雀趕到另一棵樹上,把一條渠里的水引進另一條渠,在牛屁股上拍了一锨,趕走一頭正在的黑公羊。)

我讀一下最后第二小節(jié),大家覺得這一節(jié)寫作者改變了什么?哪一句話最值得玩味?

村里的人是怎樣看待我的勞動的?他們能理解作者的勞動嗎?

同學們怎么看待作者的勞動呢?

作者怎么看待自己的勞動呢?在他改變了一個個事物時他是怎么想的呢?請?zhí)x全文,找出一些能透露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請猜測一下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成就感)對嗎?或許大家說的是對的,或許大家說的是錯的,因為作者說“這時我內心……”

作者改變了事物,什么改變作者?時間。時間不僅改變了我,還改變了村里的一切,乃至世上的一切。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節(jié),思考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在時間面前,人是怎樣的一種形象?(渺小、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當作者明白了這個道理后,作者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深深地思考)

(2)請大家把最后一句話齊讀一遍,體會作者有沒有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作者在寫最后一句話時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平和、坦然、幡然醒悟、大徹大悟)

劉亮程究竟悟出了什么大道理?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筆墨寫他干了那么多微不足道的事情呢,他想告訴我們什么呢?(他想告訴我們,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人,一輩子所做的事往往都是小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些小事足以改變一些事物的命運,所以我們不能輕視這些小事,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往往是有意義的。)

我們再來看作者與記者的一段對話

記者:我還和別人說你是個“閑錘子”,愛在荒野上晃悠,把跟你無關系的一個土包鏟平或在一片平地上無故地挖一個大坑,去把一棵長得歪了的樹用繩子拉直,很得意地說這是你改變的事物。

劉亮程:鄉(xiāng)下嘛,就這樣,沒什么大事,牲畜、草木、天氣、一小片陽光,吃、勞動、睡覺。除了這些小事再沒啥想頭。那個地方,能讓人日久天長地想一些小事情,不是事情的事情,一想很長時間,想得沒意思了撂掉。實在沒啥想頭了拾起來再想。一件小事就是這樣被想成大事,想成另外一件事,到最后它就不單單是一個村莊的事了。

著名文藝評論家蔣子丹這樣評價劉亮程的散文,“身邊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動靜皆可成詩,散文中透出的那種從容優(yōu)雅的自信,是多少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久違了、陌生了、熬長了黑夜搔短了白頭也找不回的大才華。這當然是一種哲學,是發(fā)現(xiàn)的哲學,是悲懷和樂世的哲學,是生命體大徹大悟頂天立地的哲學。”

劉亮程就是因為把鄉(xiāng)村的平凡小事想成大事,被稱為鄉(xiāng)村哲學家,請大家沿著這位哲學家的思路思考,人的一生究竟怎樣才可以留下痕跡?人的一生可以留下多少痕跡?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當我們想到我們每做一件小事,都會留下痕跡,我們肯定會認真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當我們想到我們每做一件小事,都會改變事物,每個人在自己的“村莊”里都可以實現(xiàn)個體生命價值,我們的人生肯定是無怨無悔。劉亮程的散文讓我們的心靈感到好溫暖。

劉亮程的散文集叫做《一個人的村莊》,他說過,我全部的寫作都是為了完成一個村莊。這村莊就是他勤勤懇懇建造的精神家園,是人類靈魂的棲居地。在這個村莊里,陽光明媚,清風徐來。當燥熱的城市越來越難以容下遠道而來的流浪者,劉亮程用他一個人的村莊庇護了眾多城市人無處依附的心靈。劉亮程也因此贏得了眾多的好評:

劉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條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個字都干干凈凈,但洗盡鉛華的文字里又有一種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個字都重得好像要脫手。

劉亮程是中國二十世紀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但是又沒有那種原始的浪漫情調,在那里夾雜地生長著的,是一種困苦,一種危機,一種天命中的無助,快樂和幸福。

四,布置作業(yè)拓寬視野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選范文推薦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