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愚人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范文

愚人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愚人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愚人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

第1篇:愚人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 節(jié)日文化 滲透 弘揚 優(yōu)秀文化

據調查資料顯示,如今有不少中職學生已經不知道或者漠視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jié)日,而熱衷于過西方的“圣誕節(jié)”“愚人節(jié)”等。中職學生偏愛西方傳統節(jié)日,究其原因,主要與商業(yè)的炒作密不可分。另外,西方傳統節(jié)日在表現形式上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陀^來說,“洋節(jié)日”確實有它的優(yōu)勢:溫馨的情感切合了永久的人性,輕松的氣氛緩解了工作的壓力,新穎的元素滿足了人們的好奇……

其實,傳統節(jié)日與“洋節(jié)日”并不存在孰是孰非、孰優(yōu)孰劣的問題,它們只是迎合了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而已。傳統節(jié)日味兒不濃,或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根留?。弧把蠊?jié)日”越來越受國人重視,也未必是壞事。我認為,關鍵是學校教育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節(jié)日文化的教育,對于中西傳統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大多中職學生并不太了解。

既然學生熱衷于過“洋節(jié)日”,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我嘗試著把傳統節(jié)日與“洋節(jié)日”相結合,滲透在語文課堂上,教學效果不錯,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加強學生對傳統節(jié)日風俗的回顧,逐漸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謂益處多多。下面,我就節(jié)日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談點粗淺體會。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節(jié)日文化,是時展的迫切需要

在現代化、全球一體化高歌猛進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正視中國傳統節(jié)日逐漸邊緣化的尷尬。近幾年來,除了春節(jié),在中國最火的節(jié)日,無一例外都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洋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都快成了全民節(jié)日,特別是城市的年輕一代,過“洋節(jié)”成為理所當然的時尚。而對傳統節(jié)日,許多年輕人不是不屑一顧就是壓根不知道。其實,民族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而傳統節(jié)日活動本身就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最佳機會。我認為,既然過“洋節(jié)”已經成為全社會中一個不爭的事實,那當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愛上過“洋節(jié)”時,我們不必感到悲哀。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做的是在課堂上找準時機,向學生介紹中西方的節(jié)日文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各國都很重視本國的傳統文化教育。我們需要向學生強調的是,身為中國人,對于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概念絕對不能僅停留在吃喝玩樂的層面,因為中國傳統節(jié)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之一,是聯結海內外華人情感的精神紐帶。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節(jié)日文化,應該把握時機,選好內容

(一)中國傳統節(jié)日文化的滲透

綜觀中國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春龍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元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臘八節(jié)和除夕,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獨特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等,不乏趣味性。介紹節(jié)日文化,正好契合了這些中職學生的學習心理。雖然有些學生因語文基礎知識薄弱導致聽課熱情不高,但他們普遍愛聽故事。中職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為2年,教師可以把12個中國傳統節(jié)日有計劃地穿插安排在4個學期當中來介紹,其間可同時結合比較典型的西洋節(jié)日進行介紹。

例如,清明節(jié)前夕,我會和學生一起回顧清明節(jié)日文化,從清明節(jié)的來歷、風俗和詩歌三個方面介紹,讓學生深刻感受這個祭拜祖先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大致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其獨特的清明習俗,如禁火寒食、上墳掃墓、踏青春游、折柳插門等儀俗及打球、蕩秋千、放風箏、斗雞等游藝活動。

端午節(jié)前夕,我會詳細介紹這個節(jié)日,它不僅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會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端午節(jié)的風俗,除了學生熟知的吃粽子、賽龍舟,還有戴荷包、系五彩絲、飲雄黃酒和吃雞蛋等。我向學生講述端午節(jié)吃雞蛋風俗的獨特之處時,學生聽得興趣盎然。民間相傳立夏吃蛋主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一般早晨小孩還沒出被窩時,大人就把雞蛋送到小孩嘴邊。一些地方在端午節(jié)有滾雞蛋的習俗。這天早上,老奶奶要把煮熟的雞蛋放在小孫子的肚皮上來回滾幾滾,嘴里還叨念著:“寶子吃蛋,災星滾蛋?!背噪u蛋之前,小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頂雞蛋,看誰的雞蛋可以頂到最后不破,然后再剝皮吃。

中國傳統節(jié)日文化,除了幾個重大的節(jié)日,其余的在課堂上最好也向學生介紹。因為學生比較熟悉春節(jié)和端午節(jié)這樣的大節(jié)日,對涉及的節(jié)日文化也比較了解,而其他有些傳統節(jié)日,學生或許都從未聽說過,教師在課堂上介紹更能激起學生的聽課興致。比如,春龍節(jié)(農歷二月二)在農家人眼里是很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有農諺曰: “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春龍節(jié)這天,人們要早起煮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寓意挑龍頭、吃龍膽,慶?!敖鸲归_花,龍王升天”,祈禱新的一年五谷豐登。還有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農歷十二月八日臘八節(jié)等,節(jié)日來歷和風俗知識都非常豐富。

(二)西方洋節(jié)日文化的滲透

西方洋節(jié)日有很多,如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感恩節(jié)、復活節(jié)、萬圣節(jié)、圣誕節(jié)……盡管過西方洋節(jié)日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新時尚,但對這些學生而言,他們更喜歡過的是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中西方文化雖然存在差異,但同樣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語文教師就應該精選每個節(jié)日的文化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過節(jié)心態(tài),過“洋節(jié)日”不能純粹為了好玩。

實際上,西方很多節(jié)日都是為“感恩”而設的。前不久,我專門給學生上了一堂感恩節(jié)的語文活動課,時間就選在11月份第四個星期四,即感恩節(jié)那天。在課堂上我給學生介紹了感恩節(jié)的來歷。感恩節(jié)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fā)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載著102個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們規(guī)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jié)日。于是,每一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就成為他們感激恩人的節(jié)日。介紹了感恩節(jié)的來歷,我還利用多媒體輔助介紹了感恩節(jié)相關習俗,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會西方感恩節(jié)的文化內涵,并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心懷感恩,感激身邊那些給予過自己幫助的人,尤其是父母的默默給予。課堂上我?guī)ьI學生欣賞了美文《最美的聲音》,穿插了學生朗誦,暢抒情懷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少學生動情地說出了對父母的感激話語,并且整堂課回蕩著背景音樂《感恩的心》,使得學生在了解了西方感恩節(jié)文化的同時,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

三、語文教學中滲透節(jié)日文化,開展方式力求靈活多變

比如,元宵節(jié)日文化的介紹,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燈謎在課堂上讓學生競猜。當然,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我一般準備的是精美糖果、口香糖等,這些小禮物會帶給學生不少驚喜。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jié),我會把它和中國的情人節(jié)“七夕”結合,安排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介紹,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傳統節(jié)日和“洋節(jié)日”之間相通的一些東西,它們各自承載著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課堂上,我會留一小部分時間讓學生比賽,說出有關愛情的詩句,還可以再說說所知道的感人愛情故事,表現優(yōu)秀者會得到一塊包裝精美又誘人的愛心小巧克力。禮物雖小,但學生心里還是挺甜蜜的。

第2篇:愚人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小學英語;復習課;轉變觀念;學生興趣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合理的英語教學模式,那么,英語教學的實質究竟是什么呢?當代教學論一致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組成的教育活動”。就英語而言,“教學的實質是交際”。在復習課上,在運用語言的交際活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皽毓识隆钡牡览泶蠹叶级?。而就英語而言,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背詞組、背對話、背課文甚至是做大量的練習題,這種復習使得老師覺得疲憊不堪,效果不盡人意,也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厭煩學習。事實上,英語復習課上要加強學生的的語言能力訓練和交際能力訓練。值得一提的是,語言活動與交際活動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我們認為語言活動是順利開展交際活動的必要前提與基礎。而學生對語言知識已掌握熟練的情況下,運用知識發(fā)展交際能力就會輕車熟路一些。

一、情景式

1.實物巧設情景。實物是最常用的直觀道具,教師應當利用那些易于準備和攜帶的實物,如在教牛津3A 3B 4A中都有水果,食物,飲料的課What can you smell?時,可讓學生帶上自己喜歡的水果和食物飲料,有了具體的東西,學生會激動地要站起來回答你那些是什么東西。再用這些豐富的實物,來創(chuàng)設一個snack bar 與營業(yè)員,與父母交談買東西的情景,學生的所有英語細胞全被調動起來了,運用語言的能力,創(chuàng)造的能力,交際能力都能到了發(fā)展。

2.生活景觀情景。教師可結合貼近有關日常生活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現場實況轉播”“答記者問”等活動。如在教“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時,教師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讓學生自帶自己的家庭相片。這樣就能夠抓住兒童的好表現的心理特征,他們都會踴躍地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family”,這節(jié)課不僅讓學生復習了“mother,fa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aunt,brother,sister”等等之類的單詞,從而也讓他們學會聽懂本課的重難點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3.創(chuàng)設情景形成語言環(huán)境。3A Unit 7 It’s niceMum is going to party. Can you choose the right clothes for Mum? 此項任務首先關心的并不只是語言形式,而是語言意義,在一般生活中會做些什么事情,任務型教學就會模擬生活中的真實情景。本節(jié)課中就通過求助的方式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幫助Mum選擇服裝,提高了用英語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任務完成的同時享受助人后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二、游戲式

將復習內容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完成,如在復習詞匯時,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活動方法:

活動A:Last Letter (第一個單詞的末字母是第二個單詞的首字母)。這個活動可以使全班學生都參與。游戲規(guī)則:學生1任意 說出一個單詞如:girl,學生2可以接lemon。學生3可以接任何一個以n開始的單詞,但是不能重復別人說過的單詞。在這種活動中每個學生的大腦都在進行活動,要么想下一個單詞可以接什么,要么考慮別人說的是否重復。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活動B:Word association(給一個單詞,讓學生說出與這個單詞有關的內容。)如food 學生會出 apple ,orange, banana, pear,peach,等等許多的單詞。

活動C:把所學的單詞分類.如:讓學生找出所學過的能通過形體表現出來的動詞。例如:cry(哭),run(跑),jump(跳),dance(跳舞),sing(唱歌)等詞。教師說出一個單詞,學生做出這個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很清楚的記住這個單詞,并且印象會非常深。

活動D:給一個單詞,讓學生畫出相關的簡筆畫,讓全班的學生猜這個單詞是什么.如:河流,山川,拖鞋,襪子,蘋果,小鳥,等等。這個活動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是課堂氣氛會很好。

活動E:從每一組找一個學生到黑板前,教師說出一個字母,讓學生寫出以這個字母開頭的單詞,寫出的單詞越多越好,組里的其他同學可接替他寫出更多的單詞,寫出單詞最多的組獲勝。

三、故事表演式

每次復習,盡可能把已學的內容串起來編成一個節(jié)目或有情景發(fā)展、有趣味的一件事。讓學生 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表演。例第二冊學Unit3c,在復習時,我把所學的字母、單詞、對話和兒歌有發(fā)展過程地串起來。

先用猜謎形式出示已學的11個字母,手持字母卡的11位學生走上臺,排列字母順序,然后教師說:Now,le t's have dialogues.學生拿起圖片,用所學的句型說話。A:Hi,I'm "a".Look,I have a cake.下面學生說:Oh,it's yellow.A:Yes,it's a yellow cake.11位拿圖片的學生逐個用已學的句子和同學對話。最后是手拿j、 k字母卡的兩位學生對話。

j:Hi,k.Nice to see you.

K:Nice to see you,too.

j:Look,what's this?

k:It's a jet.(拿起一個自制的風箏)What's this?

j:It's a kite.Let's go and play.

表演歌曲《Fly Kitc》,表示兩位學生在玩,其余學生積極參與風箏的表演。(歌聲停)

j:Oh!What's the time?

k:(朝墻上一看)It's eight.It's time for school.著急地:Let's go.兩人開始跑,下面學生拍手念所學兒歌。兒歌停,鈴聲響。

j、k:Sorry,we're late.學生齊說:That's all right.pleasedon't be late for school again.接著教師自然地引入新課教學。

生動活潑的復習表演雖然需要一定的排練指導,但指導學生表演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獨特、有效的訓練方法。學生在輕松愉快、非常有趣的情景中表演,不知不覺地積累、應用所學語言,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表達 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而情景功能對話最能體現語言的交際性。因此我認為復習課是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應付考試。在學完一本書之后,我往往會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比賽。在比賽前兩天我會讓學生自由組成4人一組,并且選舉一位組長,由組長到我這里來抽簽表演的主題,如:Happy Birthday, Let’s Go To the Park, Shopping, Animals, Where’s…? I like….然后由學生們自己利用時間進行排練、表演。在表演比賽的時候,每表演完一組,我先讓其他各組對他們作出一個評價,說一說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然后我再進行總結,給他們打分。我發(fā)現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往往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他們不僅能夠正確地找出一些小組表演過程中的語法錯誤,而且對于學生們自己找出的錯誤,他們往往更能虛心接受,并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遺忘。

四、歌唱式

音樂是通向思維的高速公路。同時欣賞音樂又可使人的性情得到陶冶,使人得到美的享受,讓疲勞的神經得到休息。因此,在教學英語的過程中,我常常利用英語歌曲復習舊知,這樣避免了機械性操練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讓他們快樂地復習舊知。我還經常在課中讓孩子或者復習所學歌曲,活躍課堂氣氛、調整孩子們疲勞的腦神經。下課前,我還經?;胤艑W過的歌曲,這樣既鞏固了歌曲的演唱,更是鞏固了歌曲中所包含的話題、英語知識點,還保持了他們自發(fā)學習英語的動力,真可謂是“一舉多得”。針對這一特點,每一堂課教師都利用或編寫了與學習內容符合的歌曲或歌謠(chant),并加以動作表演,如在學習表示小動物的單詞時,教師們采用了這樣的歌謠:

A dogsays “Woof, Woof”,

A cat says “Meow, Meow”,

A crocodile sings,

But I don’t know how,

A duck says “Quack, Quack”,

Andyes! I know how.

Quack!Quack!Quack!

每一種動物配上其叫聲,和著錄音節(jié)拍,再加上學生們繪聲繪色的表演、夸張的語氣,使學生在活潑歡快的氣氛中自然地獲得了英語知識與技能,開闊了視野,發(fā)展了智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五、拓展式

想要學好英語,一定要知道語言的文化背景,這樣在交流中自覺運用,才能使交流達到水融。對學生介紹西方文化背景能增加很多趣味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增加考試的成功性。

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對語言產生巨大的影響。英語和漢語相比,具有潛在的觀念差異以及心理因素、社會習俗造成的文化差異等等。因此,學習英語一定要深入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如:《OK手勢》,介紹OK手勢的來歷及象征意義;《如何正確地使用刀叉》,介紹為什么西方人喜歡使用刀叉以及在吃西餐時如何正確地使用刀和叉等禮儀;《典型的美國漢堡包》,介紹漢堡包的來歷和做法;《四月的愚人節(jié)》,介紹愚人節(jié)的來歷及西方人過愚人節(jié)的幾個事例……。通過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異域風情,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六、總結式

小學生對于單詞是會讀了,但還沒有辨音的意識,因而辨別能力還不強。對于單詞中的元音、輔音字母該發(fā)什么音,不同單詞中相同字母或相同字母組合的發(fā)音是否一樣,還沒有確切的認識。因而在語音教學時,只能以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為主,在讀音正確的基礎上猜猜看、說一說,跟著感覺(也就是所謂的語感)走,讓學生自己體驗成功的快樂。復習課上復習單詞時有意把發(fā)音相同的單詞放在一起,學生會總結這個單詞的發(fā)音是什么,這個也可鍛煉學生的音標掌握情況,也便于學習自我糾正自己的發(fā)音。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輔音的辨音,如: book、bike、bird、bed,學生一讀就會發(fā)現字母“b”在這些單詞中的發(fā)音為/b/。成功之后的感覺尤為激動,記憶的效果也尤為深刻。

以上幾種學習方式并不是一開始就能用,必須是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之后,并且對所學單詞、句子等掌握得較好時才行。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能使課堂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氛圍,也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小學英語教育學[M].

[2]英語課程標準[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陳家麟.學校心理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

第3篇:愚人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范文

一、開展傳統節(jié)日教育研究的目的

幼兒園傳統節(jié)日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利用節(jié)日活動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3~6歲幼兒施以積極的影響,促進其發(fā)展的過程。以傳統節(jié)日為紐帶,讓兒童接受傳統文化情感的熏陶,使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浸潤并受益于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情懷,無論對于人的個體成長、群體塑造、社會發(fā)展,還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傳統節(jié)日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厚的優(yōu)秀文化,蘊藏著寶貴的教育資源,是傳承本國文明的重要載體。但遺憾的是,人們所熟知并熱衷的卻是“洋節(jié)日”。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很有全民皆樂的味道。特別是圣誕節(jié)里那位滿臉慈祥,背著一口袋禮物的圣誕老人,更為孩子帶來了希望和夢想。而我們的節(jié)日更多注重大人的感受,親朋好友趁著節(jié)假日歡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撮一頓,對現在吃穿不缺的孩子來說,缺乏吸引力。所以節(jié)日中孩子的真實感受和體驗價值需要我們的關注。因此,利用傳統節(jié)日,培養(yǎng)孩子積極、健康的情感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二、開展傳統節(jié)日教育采取的途徑

(一)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開展傳統節(jié)日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既為節(jié)日,則需要氣氛,氣氛是由環(huán)境的設置而產生的,什么節(jié)日,什么氣氛,就需什么的環(huán)境設置。如在進行春節(jié)的教育中,要有傳統民俗食品,民俗飾物,就需我們師生利用廢舊材料或原材料動手創(chuàng)作。師生共同動手創(chuàng)設了節(jié)日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又反過來為活動過程服務。起到了烘托節(jié)日氣氛,愉悅幼兒感官、情緒的作用。是人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這種環(huán)境不再是一種擺設,而是實實在在的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能代表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是農歷新年。走進學校,迎面撲來的是濃濃的中國風情。學校的操場、走廊上掛滿紅紅的福袋,孩子們踮起腳尖,伸長胳膊,摘下裝滿甜蜜糖果和溫馨祝福的福袋,讓幸福頃刻間在臉上綻放。教室的墻面上,孩子們動手貼春聯、貼窗花,掛上紅燈籠、中國結。主題活動區(qū)里,孩子們用十二生肖卡排序、接龍;用彩色紙、絲帶等材料制作鞭炮、唐裝,學編中國結;耳邊聽著家鄉(xiāng)戲,用手絹、扇子進行自娛自樂的表演……每個孩子都陶醉在這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里,感受著民族文化的璀璨奪目,加深對節(jié)日文化的理解和記憶。

緊跟春節(jié)的是元宵節(jié),我們開展了最佳親子花燈展覽活動。于是造型各異、別具特色的燈籠,集中展現在大家面前:有可愛活潑的兔子燈,有清新雅致的蓮花燈,有雍榮華貴的宮燈,有流光溢彩的流蘇燈,有紅包制作的特色燈(后面有介紹)……雖不精致,卻體現了家長和孩子的智慧。燈籠上掛著一幅幅對聯,好多都是親子共同創(chuàng)作的作品“歡歡喜喜鬧元宵,小朋友們好運到”、“正月里來是新春,元宵節(jié)里鬧花燈”、“今年元宵看花燈,明年元宵舞龍燈”……還有許多燈謎:“中秋節(jié)是幾月幾日”,“五谷是什么”,“八仙是誰”……動感的情景化環(huán)境,使孩子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二)通過幼兒自主活動,開展傳統節(jié)日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1、看一看,捕捉節(jié)日的特色

每到傳統節(jié)日來臨前夕,教師們依然會將各種特色鮮明的飾物、圖片等布置在活動室或校園的各處,如:春節(jié)時的鞭炮、春聯、紅包、春卷……端午節(jié)時的菖蒲、艾草、香袋、龍舟、粽子……等。教師不再主動介紹各種物品的來歷用途,而是請幼兒自己去觀察發(fā)現教室中細微的變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這些東西叫什么?為什么要擺放這些東西,它們有什么用?這些是我們留給孩子的問題。我們以這些“為什么”,來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通過對比,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各個節(jié)日不同的特點。

2、查一查,了解節(jié)日的內涵

有了興趣,幼兒主動參與節(jié)日活動的積極性自然大大提高,抓住這一時機,我們引導幼兒主動去解釋這些“為什么”,大膽地去問一問、查一查,了解更多節(jié)日文化的內涵。幼兒通過采訪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長輩,詢問他們小時候怎么樣過這些傳統節(jié)日,了解了很多現在的孩子不知道的歷史。幼兒還在成人的幫助下利用圖書資料、網絡等收集有關傳統節(jié)日的名稱、時間、來歷、傳奇故事、習俗等,主動了解了許多傳統節(jié)日的初步認識。

3、說一說,豐富節(jié)日的知識

了解了那么多的節(jié)日知識,自然要與同伴分享,于是“說一說”這一活動也就順理成章地展開了。其實,這也是節(jié)日氛圍營造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全班幼兒圍坐在一起,介紹自己查問到的相關知識,了解到了的傳奇故事和典故,一些原本不太積極的幼兒也會熱情倍增。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幼兒再次觀察和欣賞班級中的各種實物,及時進行補充和小結;還可以展示孩子們收集到的其它各種節(jié)日物品,并裝飾在班級中,從而使孩子們對傳統節(jié)日有更全面更正確的認識。

濃郁的節(jié)日環(huán)境不再是靜態(tài)的擺設,而成為了孩子們自主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節(jié)日環(huán)境的有效運用,教師指導策略的及時改變,不僅豐富了每個幼兒對的節(jié)日認知,也更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真正成為了班級節(jié)日活動的主人,學習的環(huán)境氛圍也會更加快樂。

(三)通過家園社區(qū)互動,開展傳統節(jié)日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家園有效互動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必經之路。《綱要》提出: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當前家園合作共育不僅是幼兒教育發(fā)展趨勢,更是教育現實的需要。幼兒園的節(jié)日教育活動要取得最大化的成效,必須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生活化、自然化的特點,為幼兒社會性等諸方面發(fā)展提供了“實踐場”,統整社會、家庭資源優(yōu)勢,調動家長合作共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家園教育在目標、價值和追求上的協同,才能使節(jié)日教育活動取得真正實效。

“元宵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人們對元宵節(jié)具有特別的元宵情結。每到元宵節(jié),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鬧花燈、舞龍燈、踩高蹺、城隍廟巡演等活動異彩紛呈,節(jié)日氛圍非常濃厚。每家每戶都要包元宵、吃元宵。以此為契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元宵節(jié)”主題活動。有的班級邀請家長到園與孩子共同制作花燈;有的班級的家長是街道舞龍隊的成員,就邀請他們到園進行舞龍表演;有的班級干脆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在班上包元宵、吃元宵。到了元宵節(jié)晚上,孩子提著各色花燈與家長、老師組成了一隊特殊的踩街隊伍,成了元宵節(jié)慶?;顒右坏廓毺氐娘L景。通過這次家園合作的親身經歷,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獨特魅力,喚起幼兒情感的共鳴,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四)構建主題活動,開展傳統節(jié)日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為了使幼兒能全方位地了解傳統節(jié)日中優(yōu)美的傳說故事、精巧的民間工藝、儒雅的文明禮節(jié),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社會交往關系,我們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把傳統節(jié)日設計成一個個主題教育活動,內容涉及語言、科學、社會、藝術、健康五大領域,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等全方面發(fā)展的需要。

如在開學的第一周,我們開展了“紅紅火火迎新年”活動,讓全校學生一起共同延續(xù)和感受農歷新年的熱鬧氣氛,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小班組開展了“說說我的新衣服”、“鞭炮響,新春到”、“煙花真美麗”,通過撕紙放煙花、放鞭炮等游戲活動,激發(fā)他們的節(jié)日情緒。中大班組開展了“紅包到,祝福來”、“敲鑼打鼓賀新年”、“歡歡喜喜拜年去”活動。孩子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紅包,摘下祝福,敲鑼打鼓,分別給老師、阿姨和小朋友拜年。他們還進行了“十二生肖來排隊”、“唐裝秀”、“美麗的窗花”、“觀燈猜謎親子會”等等。在老師們精心策劃的慶?;顒又?,孩子們自信地展現自我,和同伴一起分享節(jié)日的喜悅。

三、開展傳統節(jié)日教育獲得的成效

(一)幼兒能初步了解我國一些主要傳統節(jié)日的由來,知道傳統節(jié)日的具體日期,感受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氛圍。

中國的民俗文化中,傳統節(jié)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傳統節(jié)日是一種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節(jié)日活動,孩子體驗社會情感,獲得社會化技能,促進其社會化的進程。主題游戲以它獨特的興趣性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的心,通過主題游戲,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初步了解了一些傳統節(jié)日的來歷,節(jié)日的具體日期,和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最讓人欣喜的是孩子們對我國傳統的節(jié)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從傳統節(jié)日的活動中嘗試關心和尊敬別人。

通過重陽節(jié)的親子游戲活動,充分激發(fā)了中班幼兒主動關心、愛護長輩的意識,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孩子們與長輩的充分互動,而且通過一種年齡差距上的合作,中班孩子在這種過程中自信也得到了提高。發(fā)展了孩子的德育水平。

(三)從傳統節(jié)日的活動中嘗試與同伴、教師及家長共同合作參與游戲。

第4篇:愚人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范文

2021年快樂萬圣節(jié)的講話稿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四班和五班的xx。我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愉快的萬圣節(jié)》。

金:你知道嗎?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jié)日——萬圣節(jié),也叫鬼節(jié)。萬圣節(jié),家家掛南瓜燈,給搗亂的孩子發(fā)糖果,所以萬圣節(jié)是外國孩子最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人們還把自己打扮成怪物來嚇跑鬼魂,這就是萬圣節(jié)的由來。

魏毅:上周,我們青崖園的孩子們舉行了他們父母組織的萬圣節(jié)活動。我們有些人穿著怪物服裝,有些人穿著公主裙,有些人戴著面具,有些人拿著南瓜燈籠。我們挨家挨戶敲鄰居的門,說“惡作劇”

或者請客”,然后從鄰居那里拿到糖果,大家都很開心!

同學們,你們一定有問題。為什么孩子們在萬圣節(jié)挨家挨戶去買糖果?古代西歐的愛爾蘭異教徒認為鬼魂會在萬圣節(jié)聚集在他們家周圍并接受宴會。后來這種習俗延續(xù)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慷慨家庭的笑話。

南瓜燈籠是萬圣節(jié)最常見的象征。我來給大家講講南瓜雕空燈籠的故事。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中,一根小蠟燭被放在一個中空的蘿卜里作為燈籠。據說愛爾蘭人到美國后不久,發(fā)現南瓜在產地和雕刻方面都優(yōu)于蘿卜,于是老蘿卜燈籠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南瓜燈籠,南瓜成了萬圣節(jié)的寵物。

同學們,妖怪只是傳說,萬圣節(jié)只是一個普通的節(jié)日。偉大的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我們應該熱愛科學,因為人類沒有比科學更強大、更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反對迷信,崇尚科學。首先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看課外書,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其次,不能參加迷信活動,同時要勸親朋好友不要搞迷信活動,不要信。我們要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向人們揭示真理,讓人們不再相信迷信,而相信真理和科學!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和我們的導師鄭一起聆聽!謝謝你

2021年快樂萬圣節(jié)的講話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昨晚,我參加了英語學校舉辦的快樂萬圣節(jié)“Happy Halloween”活動。一進門,就感覺充滿了神秘的氣氛,黑咕隆咚的,掛滿了老師們自己制作的小魔鬼,墻上貼滿了“黑蜘蛛”、骷髏,還有大南瓜咧著各種各樣的嘴型……老師們還帶著各種各樣的面具,也讓我們自己選了面具,我選的是小精靈。老師還放著骷髏的影片,他們說的各地語言我都聽不懂。

燈亮了,突然,一個套著白套的“魔鬼”出現了!她介紹了萬圣節(jié)的來歷和單詞。緊接著又出現了一個“巫婆”,身穿黑斗篷,帶著尖尖的黑帽子,提著一個橘色圓形的南瓜燈“orange and round”。魔鬼和巫婆相互問好,魔鬼送給巫婆一朵小花,魔鬼發(fā)現巫婆提了一個南瓜燈,于是就問:“南瓜燈是送給我的嗎?”,巫婆回答道:“今天誰表現,得的小貼貼(sticker)最多,就把這盞燈送給她,但是,我可以先讓你保管一下!”魔鬼提著南瓜燈說:“白送你花了,我自己先玩去嘍!”

我們學了有關萬圣節(jié)的單詞,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和家長一起玩了游戲。我們玩得非常開心,歡聲笑語不斷!

我知道真正的萬圣節(jié)是十一月一日的那天,前夜是十月三十一日,鬼魂最怕光,人們就是用南瓜做燈,鬼魂也做了燈,于是,人們又在南瓜上挖出了一個笑臉,表示傻子才會被騙。最早人們沒有南瓜燈,所以用蘿卜燈代替。

我得了三個小貼貼,那個姐姐是最多的,她有八個小貼貼,所以她得到了那個南瓜燈。我一定不要氣餒,下次積極參與互動,再接再厲,爭取取得好成績!

2021年快樂萬圣節(jié)的講話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六年級2班的xxx。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快樂萬圣節(jié),歡樂你我他》。明天就是同學們期待已久的萬圣節(jié)了!萬圣節(jié)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jié)日,用來祭奠亡靈,所以也叫“鬼節(jié)”。

隨著時間的推移,萬圣節(jié)漸漸演變成了當今孩子們和年輕人喜愛的節(jié)日,風靡世界各地。這一天,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們可以在同學間組織萬圣節(jié)派對,穿上無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著南瓜燈,喊著“TrickorTreat!”——意思是“不給糖就搗亂”去討糖。

南瓜燈是萬圣節(jié)必不可少的道具,大家手工刻制應該更有意思;最簡單的服裝就是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摳兩個洞留出眼睛也是蠻嚇人的呢;各式各樣的面具淘寶上也都可以淘得到;糖也要準備的,不然是會被搗亂的哦!

“Trick or treat”,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祝大家萬圣節(jié)愉快!謝謝大家!

今天就是萬圣節(jié)了,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祝大家收獲滿滿,玩得開心!

我的話完了,謝謝大家!

2021年快樂萬圣節(jié)的講話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中一班的x。

我演講的題目是萬圣節(jié),一個充滿快樂的節(jié)日。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傳統節(jié)日萬圣節(jié)前夜。當晚小孩子們會穿上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服裝,帶上面具,挨家挨戶索要糖果,這樣的活動一直會持續(xù)到11月1日。所以說萬圣節(jié)是屬于孩子們的節(jié)日,當然也是年輕人的化裝舞會。

第5篇:愚人節(jié)的來歷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興趣;情感;非智力因素

每個學生都想學好英語,但并非個個都能成功。有的學生英語課上很認真,但進步不大;有的學生平時很活潑,可一上英語課就害怕;有的學生……。這些都是我們幾乎每天會碰到的問題,如何讓學生們體會到學英語不是痛苦的,而是輕松快樂的過程,是擺在我們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急需解決的難題。

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成功不僅取決于學生的智力因素,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習慣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說來,絕大多數的學生智力差別并不太大,但學習的效率、成績可能會相差甚遠,而這些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如何科學利用這些“非智力因素”,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力,讓每個學生在輕松、愉悅、自信中學習,是我們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要挖掘并科學利用“非智力因素”,首先得找出造成學生英語成績差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然后再制定科學的教學對策。

一、影響學生英語成績的“非智力因素”

1.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確,不了解學好英語的重要性,沒有形成學習英語的動力,也就無從產生學英語的興趣。

2.意志薄弱,學習的持久性差。有些學生,一遇到閱讀課文、語法、短語、聽力、寫作材料,或是一兩次的考試失敗,就對英語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堅韌意志和信念,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英語的興趣,開始貪玩、厭學。

3.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初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較差,往往是上課聽,課后完成作業(yè)了事。而不注重理解;偏重課本上的單詞、短語、語法,而不善于對已學知識的歸納、整理,對英語知識掌握的松散、零亂,沒有系統性。

4.自信心弱,自卑感強,易自暴自棄。由于受教師、家長和高年級同學的影響,有些學生在未接觸到一些系統的英語知識之前,就對其產生了畏懼心理。而一旦接觸這些知識,稍有困難,便自暴自棄,認為英語不是他能學好的,導致最終失去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比如,九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和“定語從句”時,就有相當一部分差生覺得復雜、難懂而放棄學習。

了解、分析了上述影響學生學好英語的“非智力因素”之后,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著重進行了幾個教學對策的探索、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對策

1.激發(fā)興趣,增強信心

(1)針對經濟資源一體化、信息資源全球化的特點,向學生闡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激發(fā)學習動機,形成學習英語的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針對厭學、厭惡英語的種種原因進行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在聽、說、讀、游戲、表演、辯論等各種活動中,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表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不僅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每次活動都是教師精心設計的,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學生在參與和表現過程中,學到了知識,增強了信心,對學習逐步產生了興趣。因此,筆者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以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3)強化對學生意志的磨練。意志在學生學習、掌握知識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就會在學習上苦下功夫,鍥而不舍,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筆者在引導學生參與知識探究的過程中設置了一定的困難,有意識地磨練學生的意志。設計的提問或練習,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勵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不畏困難,知難而進。同時,讓學生學會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緒(如恐懼、慌張、挫折、悲觀、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擾,強迫自己保持平靜的心境面對學習。

(4)讓學生參與評價。在作業(yè)的檢查上,筆者采用了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評、同學之間互評,最后由教師點評的方法。比如,口語作業(yè),一個學生在小組內讀完課文后,先說說讀得怎么樣,其他同學再加以評論;否則,大家一起指出他的問題及原因,再由教師給予指導,這樣,讀的學生認真,聽的學生仔細,是否能過關由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決定,沒有偏見,人人平等。而書面作業(yè),則由組長為主先行在組內進行初查,作業(yè)中出現的知識性錯誤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生生間的討論,再由教師進行點評。這種方法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他不是總聽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同樣也有機會評價別人、指出別人的不足,學生們在互評的過程中也能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了興趣,增強了自信。

2.培養(yǎng)“情商”,以人為本

(1)在感情上接近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無可否認,師愛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好的教師應善于用情激勵學生,用情溫暖學生,用情鞭策學生,把微笑、輕松、信任帶進課堂。然而,執(zhí)教三十余年來,筆者深深地體會到,要真正令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單有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真正能令學生折服的集多種才智于一身的高素質:在課堂上要有親切豐富的表情、端莊自然的教態(tài)、敏捷嚴密的思維、純正優(yōu)美的語音、規(guī)范漂亮的板書,當然最好要有淵博的、跨學科的知識;在課外,教師要能和他們一起談論比爾·蓋茨如何發(fā)跡,談論“蛋白質女孩”如何溫柔、“波西米亞風格”的狂野與浪漫。談美洲豹的速度、流星雨的神秘……時代在變,學生的實際心理年齡在變,對教師的定義也在變。只有讓學生懷有一種亦師亦友的情懷的教師,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覺中陶冶他們的情趣,塑造他們的人格。要做到這些,我們首先要尊重、理解學生,在情感上接近他們,誠摯地聽取他們的傾訴;在與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注意了解學生的語言、學生的愛好,進一步熟悉學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對老師多一份親切,少一份陌生。其次我們要真正地關心、寬容學生,對那些學習失敗的學生,在他們即將失去自信心的時候,要及時幫助他們找出優(yōu)勢所在,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而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點名批評,要給他們“留面子”,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對犯錯誤的學生要寬容,不翻舊賬、不存偏見,一視同仁,學生才會認為你是一個公正的教師,不“偏心”。

(2)滲透文化差異,展示教師品位。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存在離不開文化。由于沒有母語環(huán)境,缺乏文化背景知識,學生會因套用本族文化而導致語用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并將其巧妙地滲透于教學之中。幾十年來,筆者已習慣了在上課前簡介相關的風俗文化。如2月14日介紹情人節(jié)、4月1日介紹愚人節(jié)、12月25日介紹圣誕節(jié)等。同時,將諺語、習語巧妙地運用到課堂中。如在教“steal”時,筆者采用了諺語“He that steals an egg will steal an ox”;看到某個學生有“濫竽充數”的嫌疑,筆者會說“He is a‘fish in troubled water.”下課時會說“I will wash my hands off”等等。有時間的話,還會給學生介紹這些習語的來歷,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讓他們體會到語言能充分地體現民族文化,正是這些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世界豐富多彩,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究世界的熱情,達到自覺地適應他國文化的境界——“入境而問禁,入國而隨俗,入門而問諱”,最終形成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合理利用語言的交際性,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素質教育“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與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币蟀褜W生的“交往活動”納入學習活動之中。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課堂教學更離不開合作關系。因此,在充分挖掘學生的合作潛力方面,第一要重視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誠意、方式、態(tài)度等。同時,還可以設計一些合作的分歧,增強學生的受挫感。第二,要選擇恰當的合作話題,這些話題應與課本內容有關,以便學生有話可說;這些話題應難易結合,具有開放性。在英語教學中,從造句到看圖說話,從講故事、情景對話到角色扮演、即興發(fā)表見解等都具有大量的需要學生積極合作的語言交流活動。那么,教師在備課時要善于利用這些授課形式,捕捉一些有利于合作的題材。這樣,學生才能擁有表達思想感情的廣闊天地。第三,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像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技能;傾聽的技能和反思的技能等。

以上種種是筆者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的嘗試、探索,目的是充分挖掘和科學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地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熱烈的學習愿望是一種道德和政治的情感,培養(yǎng)這種情感首先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學習愿望并不取決于學生的任何天賦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勞動中、在克服困難中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一種品質?!币虼耍覀円粩嗤晟?、提高自身的能力,以真摯的愛生之情去打動他們的愛心;以對英語的酷愛,激起他們對英語的深情;以對教學的熱忱,喚起他們的學習責任感;以對他們的信任,增強他們的自信;以對他們的贊美,激勵他們參與并走向成功。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堅持不懈地探究、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加以科學利用,真正地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快樂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