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唐雎不辱使命翻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唐雎不辱使命翻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唐雎不辱使命翻譯

第1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題型解析]

文言文閱讀的第一題一般考查的是文章出處及作者簡介。解答這類題目關鍵以課本的書下注釋為主,注意平時的積累。第二題一般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解答這類題目關鍵在平時的積累,考試時要結合上下文,辨明詞語的多種意義,寫出該詞語的特定含義。第三題一般考查學生對句子停頓的把握。劃分誦讀節(jié)奏,一定要參照句式的特點,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頓規(guī),以“意群”為單位,重在“語意”上下工夫,不要曲解句意。第四題一般是翻譯題。文言文語句的翻譯,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①詞類活用;②古今異義詞;③一詞多義;④通假字;⑤特殊句式等。要注意運用不同的方法去翻譯,做到準確、流暢。第五題一般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或所述之事能否說出自己的認識和見解。解答此類題目,要深入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善于分析,表達上要有新意。

[答題誤區(qū)]

1 字詞的理解方面,主要有以下失誤:①多義詞的義項選擇不準;②不能準確辨析古今異義的詞;③通假字把握不準;④不能辨別文言虛詞的多種用法。

2 翻譯文言句意方面,失誤主要有:①關鍵詞語沒有譯出或譯得不準確;②對句子的隱含意義不理解。

3 分析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方面,主要失誤有:①不著眼于全篇,孤立地回答問題;②不善于概括表達,概括不準、不全;③抓不住要點,答非所問。

4 解答開放性試題上的主要誤區(qū)有:曲解原文、故意拔高、無中生有等。

[應對策略]

1 強化記誦,增加積累,提高語言感受能力。重點篇目的經典語段,要反復誦讀,真正把握其內涵。

2 掌握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技巧,學會從中揣摩規(guī)律,形成能力。

3 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在具體語境、情境中領悟意思,把握情感。

4 對待開放性試題,要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力求新穎獨到,但切忌信馬由韁,不著邊際。

[例題透視]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唐雎不辱使命》(節(jié)選)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曰;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1 解釋下列加點詞。

(1)倉鷹擊于殿上( )

(2)長跪而謝之( )

2 翻譯下面文言語句。

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 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請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其“潛臺詞”是什么。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2)與臣而將四矣。

4 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

5 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

[解析及答案]

第1題考查的兩個字一為通假字,一為多義字,注意了實詞的覆蓋面。(1)“倉”同“蒼”,青色(2)道歉。

第2題為翻譯句子,選取的句子是秦王的話,也是文章的結局,也就是說,選取了文中的關鍵句子。譯為: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了,可安陵國卻能夠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第3題結合文章故事,考查對人物含蓄性、雙關性語言的理解,題干說是“外交辭令”,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在閱讀文章時,人物的語言往往含義深刻,要透過表面品味出其他內容,對此類句子,一定要結合故事和語境認真體會,才能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其潛臺詞分別為:(1)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將不堪設想。(2)我將效法他們三人,與你同歸于盡。

第2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 強化誦讀; 鑒賞能力

文言文是現(xiàn)行中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升學考試的內容之一,因此,認真研究文言文教學,探討符合文言文教學特點的方法和規(guī)律,從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是每一個教學人員的重要任務。。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側重在“講”字上下功夫,教師講,學生聽或記。在文言文方面,表現(xiàn)最為突出。一般采用“串講法”,即教師逐字逐詞細解釋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起來,講通之后再概括主題思想,再講解寫作技巧。作為一線教師本人就談談自己對于文言教學的見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

學生對文言文的感覺是枯燥乏味,所以得讓學生感興趣。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提出四條教學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動機原則,認為學習取決于學生對學習的準備狀態(tài)和心理傾向。學生對學習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愿望,問題在于教師如何利用學生的這種天然傾向,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師應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人人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用下列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

①播放影像資料。學習《三峽》,可以欣賞三峽優(yōu)美的風光,把學生帶到那個情境中去,激起學習的沖動和熱情。學習《口技》可以用一段現(xiàn)代口技表演的錄音導入,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致學習《口技》,體會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藝。

②講相關的故事,或改編故事,或分角色朗讀。學習《隆中對》,就給學生講一講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的故事和劉備三顧茅廬的曲折經過;對于像《唐雎不辱使命》《公輸》《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樣的文章,就應該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事先應做好相應的指導)。

③背誦相關詩文,以激發(fā)興趣。教學《湖心亭看雪》,可以用張岱的《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也怕痛,荷鋤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僅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來引入,并引導學生評價張岱,以利于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請學生背誦與雪或西湖有關的詩句來引入本文。

④誦讀作者的其他詩文或介紹作者的成就、寫作背景來引入。比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我們可以應該介紹蘇軾在詩、詞、文、書畫方面的成就,讓學生首先對蘇軾產生一種敬意;也可以用比賽的方式背誦蘇軾的詩詞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等讓學生體會蘇軾的豪邁、豁達的胸襟;背誦《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認識一個柔情的蘇軾。

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教是為了學,學是為了更好的教,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師生應該感到滿足,享受教學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使學生關系和諧,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

二、誦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說反復誦讀能領會文章的內涵。熟讀成誦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誦讀應該有明確的要求:第一步,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讀出語氣、語勢;第四步,體味情感、感悟意境。在學生誦讀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必要時應該進行示范,要結合文章的感情意境指導朗讀,要讓學生多讀一次就有新的體會。不能機械重復的讀“望天書”,搖頭晃腦讀得不亦樂乎,結果是腦子里什么都沒裝進去。比如課文《唐雎不辱使命》,我們在讓學生讀準字音、粗知大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分析雙方的實力對比和歷史背景,結合具體語句分析討論,讀好兩個主要人物的對話,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當學生對人物特點和課文中語氣語勢的把握都比較到位的時候,再讓學生模擬表演。可以指導朗讀的文章一定要不怕花時間,要讓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一種愛意,覺得學習文言文同現(xiàn)代文一樣有趣,甚至更有趣。只要學生愛上了文言文,那一點時間就花得很值。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嘛。

三、借助注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課文的注釋比較詳細,學生結合注釋或進行合作學習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注釋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下面以《三峽》第一段為例說明注釋的重要性: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p>

本段的注釋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略無” 、“闕”、“亭午”、“夜分”“曦”。根據這些注釋,學生很容易明白本段的大意,只要認真推敲兩個“自”的意思(前一個是“在”,后一個是“如果” ),那么整段的意思就能夠輕松的弄明白了。學生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行解釋字詞和翻譯句子,教師就不用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了,學生本身也就有事可做、就有成就感了。只要這樣堅持下去,就不會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了。

四、培養(yǎng)文言文的鑒賞能力

第3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關鍵詞】 文言文教學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誦讀 理解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這些不僅是對現(xiàn)代文講的,也是針對文言文講的。學習文言文不僅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需要,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工具。中華文化的精華,中華文化的積淀,中華民族的歷史,絕大多數保存在以文言文作為記錄手段的的文化典籍中。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作為初中生應該學習一定的文言文。可是新課程改革后,探索文言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力度明顯小于現(xiàn)代文。有些教師對文言文的教學在思想認識上還這樣一些誤區(qū):一是認為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就在于讓學生理解文意。這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學習文言文,只要會翻譯就完成了任務。二是認為文言文的教學任務就在于讓學生學習語言。三是認為只有串講式教學法,才有實實在在的效果。這部分教師中有人認為采用其他教學方法花時間多,教學節(jié)奏慢,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也有人認為別的教學方法較虛、較空,無法做到字字落實、句句落實,難以保證教學效果;甚至有人還認為學習文言文,學生還不具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條件,只能采用串講式的教學方法。

那么怎樣進行文言文教學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簡單談一下對這個問題進行的一些小嘗試,在文言文教學中強調做到四“學會”:

一、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在教學中,讓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既可以養(yǎng)成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記得在講《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時,我基于學生情況和課文篇幅及難度的考慮,由學生利用注釋、工具書和積累大膽自譯,再對照文章譯文自己加以辨析和糾正。這個過程對九年級的學生而言是一個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知其然之后講其所以然的提升過程,既提高了課堂效率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同樣在執(zhí)教《愚公移山》一課時,對文意的疏通,我放手讓學生分學習小組自主解決,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就被調動起來了,他們互相答疑解惑,積極質疑,甚至有些問題的提出出乎老師的意料,如“三”是確指還是虛指的問題。這時候我并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抓住這個學習的契機,和學生一起回顧以前學過的帶“三”的文言句子,總結規(guī)律,合理推斷,然后引領學生向工具書討教,最終得出結論。這個過程,我覺得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意義非凡。

二、讓學生學會在誦讀中理解文義

文言文誦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句讀正確。此外,還要能讀出情味,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要讀出情味,就要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揣摩語言的運用;要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因此,文言文的朗讀,不僅要用口,更要強調用心,用心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感受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有自由誦讀的機會,更要指導學生讀。這樣才能利于學生吟詠玩味、體驗情味、發(fā)現(xiàn)問題。例如教學《唐雎不辱使命》一文,要求學生利用注釋,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速度課文,理清故事的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結局。再要求學生誦讀全文,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心理及思想感情,感悟人物個性化的語言。通過誦讀,學生印象深刻,遠超傳統(tǒng)的教師由講解文章思想內容、篇章結構、字詞句法的效果。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且形式多樣,有吟讀、研讀、賞讀,還有范讀、齊讀……,在讀中賞美點,在讀中研難題,在讀中獲知識,在讀中明道理。

三、讓學生學會在問題中探究學習

引導學生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弄清句義和文義,解讀文本,也是文言文教學很有效的一種方法。我教學《出師表》一文,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教師用岳飛書《出師表》的故事動情地導入課文,自然而深沉,可以很好地引起學生品讀《出師表》的興趣,帶著疑問和崇敬之情去親近文本。另外,在理清文章情和理兩條主線之后,對文章內容及寫作特色的分析回避直接的發(fā)問,而是通過設置兩次假設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品析文章,先站在后主劉禪的角度以君主的身份暢談諸葛亮言辭觸動自己的地方和原因,然后化身諸葛亮,體會他出師之前復雜的心境和情感,用第一人稱的口吻陳情抒情。這些問題的探究,使學生對全文關鍵詞句的理解幾乎都得到了落實。這樣的教學既巧妙地指明了方向,又兼顧了學生的興趣和表達的個性,可以將文本解讀得更豐富、更精彩;在這個過程中,極大地激發(fā)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中加深理解

隨著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的不斷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動形式也日益豐富。文言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這些新的教學形式,開展各種有效的活動,也可以使文言文的教學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記得在執(zhí)教《魚我所欲也》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堂活動,提出了幾個問題:1、時空連線,設置情境:假如你是孟子,你會如何評價舍身救人的孟祥斌?2、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對論點的確立可能會有爭議,在舉例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混淆“仁義”與“哥們義氣”的情況,本設計能讓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來理解舍生取義的內涵,相信經過適當點撥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學生最終會理解孟子思想的深刻內涵。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也絕不是分數就足以反映出來的,更不是幾天就能見效的,所以希望教師能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他們,把他們被異化了的能力重新找回來,陪著學生走到到達語文世界的大道上,把學生引到到達知識彼岸渡口。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第4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論文摘要:中學文言文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從讓學生通讀全文到理解關鍵字、詞、句這一過程,由教師引導學生互動的方式完成。從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并通過各種閱讀形式體驗作者情感,挖掘作品內涵,使學生受到文化素養(yǎng)的熏陶,提升學生對文言文語言的感受能力。

文言文的教與學是相輔而行的,語文大師葉圣陶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該“授人以漁”,教給方法,訓練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

一、指導自主學習

首先,定向,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例如,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樣的故事性較強的文言文作品時,我鼓勵學生根據注釋先去自主閱讀,讓學生憑興趣主動、獨立地學習,關注文章內容,獲取信息,不求統(tǒng)解、甚解,力求從整體上理解全文。其次,質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方面提出問題。再次是合作,這一步是在前一步的基礎上翻譯課文,可以采用靈活自由的方式進行。如可結成四人小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學點評、更正或補充。這樣涉及面廣,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也可按照事先編好的組別,按次序輪換,完成課文的翻譯。其間,教師加以評價,肯定譯的好的地方,明確需校正和補充的地方。

二、教會綜合比較

教學文言文難,表現(xiàn)在諸多方面,如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同義詞的比較。例如“視”是近看,《曹劌論戰(zhàn)》中有“吾視其輒亂”,“視”是“遠看”,現(xiàn)代文還常說“近視眼”“望遠鏡”通過同義詞的比較,可以讓學生學會區(qū)別詞義,從而確切掌握詞義。

古今詞義的比較。古今詞義的差別一般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古今形同但詞義不同:如《石壕吏》中講“出入無完裙”。這個“完”作“完整”講,跟現(xiàn)代漢語的“完結”的“完”(結束)詞義不同。第二,古今詞形式相同詞義也好像一樣,其實并不相同,如茍子《勸學》中的“勸學”,應當作“鼓勵學習”講,現(xiàn)代漢語的“勸”作“勸告”,“勸阻”講。當然,古今詞義也并非一刀切,要看有無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一方面,不少常用的文言實詞有很強的生命力,必須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里;另一方面現(xiàn)代普通話又常常采用一些歷史性的或陳舊的詞作為語素或構成熟語的一個詞。如“完”在“完全”、“完美”、“完好”、“完璧歸趙”、“完美無缺”等詞中仍作“完整”講,這對教學文言課文有很大幫助。

程度的比較?!读H藺相如列傳》中有“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得罪”是“獲罪”(詞組),程度重;現(xiàn)代漢語說“得罪你了”,“得罪”(詞)只是“抱歉”的意思,程度較輕。

文言文的虛詞教學是一個難點,教學時也需要幫助學生進行比較,找出規(guī)律,促其牢固掌握。如:虛詞“之”,在“陳勝佐之,并殺兩尉”中是“他”的意思,在“吾欲之南海”中是“到”的意思,在“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中是“的”的意思。

另外,在文言文教學中,還應了解一些相關的文言句式的特點。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并不是指除了現(xiàn)代漢語常見的句型,文言文還有一套獨特的句式,這也需要我們對這些句式進行綜合比較,理解其結構,準確譯出內容。

三、訓練語感能力

我們學習文言文不只知道一些詞句的差異,并會翻譯,我們學習文言文還要完成《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目標,為此,學習文言文就必須注重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

1.反復誦讀

誦讀是文言文語感教學的重要方法,是整體感知語言的有效途徑。停頓、重音的準確處理,語速、語調的準確把握均可喚起想象,引起共鳴。學生口與耳會,眼與心謀,整體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通過誦讀整篇文章記熟了,其中實詞的意義、虛詞的用法記住了,古人說話、寫文章的語氣、語調、方式、方法也就品出來了。誦讀越多,越能觸類旁通。錢理群教授曾經說過:“文學的教育,有時聲音極其重要,這聲音是對生命的一種觸動。文學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笨梢姡b讀對于語文教學十分重要。誦讀的初始階段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進行誦讀,把文言文的字、詞、句的組合與現(xiàn)代漢語結合起來,通過反復誦讀,增強其語感,獲得初步的感性知識。

2 品味語言

品味主要是指用比較揣摩的方法對語言材料的意蘊和妙處進行語感分析。品味是深入語言內部,感受語言神韻的必由之路。文言文的詞、句、段都可以進入品味的范疇。(1)品味“詞”。學習《小石潭記》中的“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如果從學習文言文知識的角度,教師會重點講“清”的詞義,然而從品味語言的角度,則應重點品評“清”的豐富內涵。柳宗元一再遭貶,心情抑郁,看到如此幽深冷寂的環(huán)境能不聯(lián)想到自己的處境嗎?這“清”既是環(huán)境的特點,也是作者內心的寫照。這樣品味,就能入情入理,深入到語言的內部,學生的所得也才是深層次的。(2)品味“句”。學習《唐雎不辱使命》,唐雎聽了秦王的威脅后,對秦王說:“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衩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碧砌聻榱藝依?,不惜以死相拼,義正詞嚴,凜然不可侵犯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3)品味“段”《小石潭記》的第二段,“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往來翕忽”等,表面上寫魚,細細品味這一段,又可感悟到處處體現(xiàn)了水的清澈。

3.背誦積累

文言文的積累主要是通過背誦來實現(xiàn)的。為此,我們需要增加學生對文言文的背誦量。背的方法很多但要講究科學,首先,要口熟。其次,要利用支撐點,就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記準若干昭示文意的關鍵語句,包括名句、佳旬以及連接上下文的語句,用它們作為支撐點將全篇(段)貫穿起來。第三,要掌握文章的思路,即努力探索作者為文之用心,特別要弄清楚文中各個層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作者行文的一些特點。教師還可教給學生一些背誦的技巧,如古人行文時常用的結構修辭法和駢文、韻文等的特點來幫助記憶。文言文教學課堂上常進行這樣的朗讀背誦訓練,日久天長,必能培養(yǎng)出學生對文言文敏銳而強烈的感知力。

4.實踐語言

第5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一、誦讀法

誦讀法是自古以來學習語言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只要讀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強語感。輔以課文注釋和教師講解,學生便會較輕松地掌握文章內容。

為增強學生的文言語感,教師不僅要提示學生反復誦讀,而且要力求讓學生在掌握下列三種誦讀方法的基礎上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疏通文意的讀法。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2.推究文理的讀法。主要在于讀出詞語、句子、段落間的停頓和邏輯重音。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語速得當。

3.品味意境的讀法。主要是讀出文章的意境和情趣。要求讀得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二、講授點撥法

文言文離我們的時代久遠,文言文中許多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學生感到陌生;古代的典章制度、文化習俗、典故傳奇學生不熟悉;古地名和通假字學生不明白;朗讀中的句讀、情感、語氣、多音多義詞、異讀詞等學生難以把握;特殊句式、翻譯原則、翻譯方法等學生不清楚……這些都是文言文教學中需教師講解和點撥的。當然這并非要求教師的講解與點撥篇篇到、句句到、字字到,而是要在每篇文言文的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教學。例如,學習《愚公移山》一文時,文中有個句子“河曲智叟亡以應”,學生說“亡”字通“無”。我趁勢引導學生歸納,在我們學過的古文中還有沒有出現(xiàn)過有“亡”字的句子?分別讀什么?怎么理解?有沒有帶“亡”字的成語,又該怎么理解“亡”字?學生們踴躍地舉出了很多。有“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亡羊補牢”“追亡逐北”“唇亡齒寒”等。這樣既掌握了新知識,又溫習了舊的知識。

三、討論品讀法

文言文教學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師生對同一語言材料的理解總是千差萬別的,而不同學生對同一文化、思想的理解也不一樣,因此就有必要進行討論。討論是一個的過程,也是一個思想碰撞的過程,討論越激烈則思維越活躍,理解就越深刻,而文言文教學中討論的論題也是比較多的,按其側重的角度可分為有關特殊文化和習俗的討論、有關人物品行的討論、有關詩文哲理與引申意義的討論、有關詩文思想情感與表現(xiàn)手法的討論等。

隨著討論的深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會逐步加深,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精彩篇章、語段進行品讀,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這里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和別樣的感悟,允許學生一句兩句的簡單點評和大段的抒情。只要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加以肯定,時間一長學生在學習中就會嘗到甜頭,這樣不但會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會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吟唱法

許多文言詩詞都可配樂(或可依古曲)吟唱,如李之儀的《卜算子》、蘇軾的《水調歌頭》等,這就為古詩詞的教學又增添了一些活躍的成分,教學中若把握好吟唱這種方法,適當借助多媒體教學,既可以讓學生耳目一新,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在美文與佳樂中得到精神的陶冶。但課堂不宜讓吟唱占有過多的時間,教學中我們應把握尺度。

五、背誦法

大多學生對背誦是極其討厭的,因為文言文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文中好多艱澀難懂的句子往往拗口且不好記憶。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求學生背誦精彩篇目、語段、名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培養(yǎng)較好的語感。這樣既豐富了文言知識,同時也為以后文言知識的歸納延伸打好基礎。

背誦的內容應該遵循多中求少、少中求精的原則,在教學中可采取這幾種方法:

1.當堂成誦。即對內容簡單、易理解、好掌握的篇章教師應精講精練,讓學生當堂消化所學知識并背誦。如《陋室銘》一文的教學除必要的講解外,教師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與探究,再通過教師點撥、分組競賽、背誦接龍等形式達到當堂背誦的目標。

第6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一、反復誦讀,導之以法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最佳方法?!皶x百遍,其義自見”,這是經過數千年教學實踐驗證過的。不過這反復誦讀并不是機械的重復,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是逐步深入的。按照人們的習慣,閱讀任何文章都要先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才能理解文章內涵。而閱讀文言文首先就要解決文字障礙,疏通文意,然后才能探討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文言文的閱讀過程可以設計為“仿讀—解讀—悟讀—品讀—美讀”五個步驟。其中“仿讀”就是讓學生先聽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然后自己模仿、試讀,解決讀準字音和把握語句停頓的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解讀”就是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大意,并通過小組討論和相互質疑,疏通不理解的詞句;“悟讀”主要是結合對文章的整體閱讀,師生共同分析、探討,研究文章主旨,這一步不求精深,只求讓學生知道;“品讀”就是學生反復品讀關鍵語句,探究關鍵句在文中的作用及其豐富的內涵,并體味語言的優(yōu)美和修辭的巧妙;“美讀”就是讓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力求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將文章的內涵傳達出來,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愛蓮說》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一句,既存在著斷句的困難,也是學生疏通文意的難點,同時又是把握全文主旨的關鍵。教師一定要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句子,為下面的品味奠定基礎。而在悟讀、品讀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點撥就更重要了。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和相關知識,從而促成學生深入探究。在美讀中,教師應讓學生們明確文言文朗讀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應該語氣舒緩,注意停頓,要帶點“文氣”,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言的意境。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之以趣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還要從挖掘課文本身入手。有故事情節(jié)的,可以組織學生練習復述,或者指導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有對話的,可以分角色朗讀;介紹物品或描繪風景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畫圖,然后為全班同學講解;還可以通過小競賽或綜合活動等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論哪一種形式,都要力求多樣,而且要經常變化,富有新鮮感;但是無論怎樣變化,都要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對閱讀方法和閱讀思維的訓練。例如在學習蒲松齡的《山市》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敘述山市的奇景,力求生動逼真;再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物理知識,來分析山市形成的原因,并寫成小論文,在同學們中間交流。學習《荔枝圖序》,讓學生順便調查調查荔枝保鮮的方法,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

三、互動合作,促之以情

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該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而合作學習則是實現(xiàn)多向互動的最佳形式。在教學中,把學生分成由4—6人組成的學習小組,明確每個小組成員的任務,在考查或測試時以小組總成績作為評價依據。例如,在學習字詞和語句翻譯時,小組成員可以互相幫助,解疑釋難,但是在測試中每個人必須獨立完成,最后以每個成員的成績之和來評出優(yōu)勝小組。有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所有的小組考查起來不是很方便,就可以把幾個小組組合在一起,進行重新分工,以大組成績來評判。小組的任務分配有多種形式,常用的有以下兩種:一種是每個成員的任務相同,不同的是每個成員的水平或特長,只有取長補短、相互幫助,全組才能取得好成績;一種是小組成員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需要各自獨立完成,但是只有把每個人的學習成果綜合起來才有可能完成小組任務。前一種形式多用于基礎知識的學習或基本技能的訓練中,因為這是每個學生語文水平提高的前提;第二種形式多用于競賽或綜合實踐活動中,目的是給每個小組成員以展示的機會。

例如學習《唐雎不辱使命》,在教師范讀課文之后,小組成員就開始輪讀課文,相互糾正字音、停頓;然后分角色朗讀課文,為一會兒的朗讀比賽做準備;檢測初讀情況之后,組織小組成員分配角色表演課文內容,學生在興趣高漲中完成了對課文大意的理解,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在探討文章主旨時,可以把大問題化解為幾個小問題,小組成員分別研究,然后交流,綜合后完成這一任務;最后的誦讀可以選擇一段,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把幾次測試的結果綜合起來就是這節(jié)課小組的總得分。

第7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一、注重文本誦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W習文言文,熟讀課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于漪老師曾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言語,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本人之口,如出本人之心。”真到了這種境地,文義將會自現(xiàn)。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設置了以下四步:第一步,聽讀課文,認準字音。在范讀時,應做到聲情并茂,盡可能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也可讓學生聽朗讀帶,務必讓他們感受到文章的美,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讀準字音著重是讀準生字、多音字、通假字。如陟(zhì)罰臧否(pǐ)、以遺(wèi)陛下(《出師表》);不亦樂(yuè)乎(《論語》)等。對多音字和通假字字音,關鍵是要弄清某字在必定語境中的意義,這樣才能確定讀音。反過來,讀準了字音又能協(xié)助理解句義。第二步,合讀課文,明確節(jié)拍。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一邊隨錄音范讀或輕聲誦讀,一邊標畫節(jié)拍,對一些難以確定停頓的句子,應借助注釋、已有的語法知識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義,這樣才不致讀破句。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學生往往把它讀成“其一犬/坐于前”,這樣句子的意思就錯了。原句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懂得這個意思,就明白這句話的節(jié)拍劃分應當是“其一/犬坐于前”。第三步,分讀課文,領會文義。在這一階段里,我設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個人讀、分組讀,可配樂朗誦,也可開展朗誦競賽,使課堂上書聲瑯瑯不盡于耳,使學生以誦讀為樂。第四步,齊讀課文,總結全篇。最后全體朗讀,對課文有一個整體認知。

二、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

文言文教學是個難點,教師在課堂上費盡心力地講解,可學生并不買賬,膩煩情緒很大。結果是教師受累不討好,收效甚微。細究起來,從字、詞的注釋到句子的翻譯,再到主題思想的概括,無不在教師的“主講”之列。可以說,保守教學中的所謂“字字落實,句句清楚”被教師們奉為圣旨,而學生毫無主體性可言。如果我們營造良好氛圍,把學生的語言學習放在“語文大天地,生活大語文”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時刻注意語言學習無處不在,就會收到一定的實效??梢酝ㄟ^誦讀古人的文章和古人“對晤一堂”,在一個小天地里創(chuàng)造出學文言的語言環(huán)境。我在平時教學中經常把全班分成若干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預習競賽、朗讀競賽、背誦競賽、實詞虛詞查字典競賽、把文言課文改成故事及其他文體的演講競賽、對課文知識檢測的競賽等,競賽后計算團體總分,優(yōu)勝組給予加分鼓勵。通過競賽活動,增強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利用學生好勝求成的動機,激勵學生主動地細讀課文,獲取知識。

比如,在教學《陋室銘》時,我在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摸索嘗試: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在預習中處理字詞,疏通文義,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課堂上,引導他們思考托物言志的寫法,讓學生談感受。我還設計了“我來講一講”的競賽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老師,講一講本人的課堂設想和規(guī)劃,并讓其他學生給出評價。最后,為了讓學生的活動有一個成果,我又給他們一個總結性的指點,讓他們進行了一次緊緊圍繞課文的說話練習競賽:“我喜歡劉禹錫,由于……”“我喜歡《陋室銘》,是因為……”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競賽中學到知識,營造了比較好的文言文學習氛圍。此外,有目的地加強文言文的課外閱讀,選擇一批與課文深淺程度相當的、有注釋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文言作品作為課外閱讀材料,教師在關鍵的地方給予點撥,使學生把課堂上學過的文言詞語和句式運用到閱讀實踐中,并且在運用中鞏固、熟練,逐步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三、注重溫習提高

溫習,就是把學過的東西反復咀嚼,使之鞏固。文言文學習更應當如此。按照課標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學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的目的,這就需要使學生把握淺易文言文的知識系統(tǒng)。由此,初中生要具有歸納與比較的能力,使多而散的文言文知識形成一個規(guī)而整的系統(tǒng)。如文言文注釋中經常碰到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就需要在學完文章后及時進行溫習歸納。《桃花源記》中古今異義詞非常多,教師要通過對“妻子、無論、仿佛、交通、鮮美、盡境、如此”等詞古今意義的總結,加深學生對古今異義詞的理解。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在于詞匯,雖然現(xiàn)在不再注重語法知識,但是對古漢語語法的了解還是有益于對文本的理解的。假如能將文言文中常見的判定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等基本句型以及一些固定格式進行拾掇,并分門別類地列出來,就便于學生理解和把握。

文言文的溫習,除了學生和教師共同總結和梳理外,還有其他方式能夠鞏固文言文知識。以小測驗形式檢測課堂上的學習情況,雖然能夠起到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作用,但并不是最佳方案。教師應采取形式多樣的活動,代替簡單的溫習檢查??膳e行一些知識競賽,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得樂趣,在力爭上游的搶答中獲得知識。如就“詞類活用”現(xiàn)象,設計關于什么是詞類活用,詞類活用分哪些情況,如何判別詞類活用等這幾大問題讓學生展開搶答,并且就每一個問題進行舉例說明。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組,以積分的形式決定勝負,負的一組要出一個節(jié)目,或講一個名人故事,或背誦一段古詩詞。如教學完《唐雎不辱使命》后,我設置了“實戰(zhàn)演練”,由教師(或學生)做命題老師,當堂考任意一個學生。我規(guī)定出題范圍和內容:1.以本文實詞為內容,設計一題詞語解釋題。2.設計一題句子翻譯題。(1)句子成分省略;(2)文言特殊句式;(3)文言實詞的直譯。3.從理解文義或感悟、評價的角度設計一題簡答題。4.根據本文與課外知識的聯(lián)系,設計一題課外拓展題。這樣,學生熱情高漲,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閱讀興趣的同時,其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8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在談初中文言文信息性閱讀的訓練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初中文言文的特點。從文章的角度來說,初中教材文言文課文(不含詩詞)主要有三大類:1.寫景狀物類(大致是15-20篇,主要是游記,不同版本的教材選得比較集中的是:《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桃花源記》《陋室銘》《記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等)2.史傳類(《曹劌論戰(zhàn)》《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對》《出師表》等)3.諸子散文類(主要選自論語、孟子、墨子、韓非子、列子等,文體有語錄體、故事、議論文等)。我們把這三類選文按表達方式劃分,可以看出大多數文章是側重記敘描寫的,這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和他們的認知水平。為了便于論述,我再把它們大致分為寫景抒情類和敘事類(議論類只有2-3篇,本文暫不涉及)來討論。

顯然從閱讀理解、積累的角度及教學策略看,寫景抒情類和敘事類文章是有較明顯區(qū)別的。寫景抒情類散文著重指導學生誦讀體情,如《醉翁亭記》,歷來人們稱贊文中多用陳述句,并以二十一個“也”字作句尾,形成一種別致的詠嘆句調,來抒發(fā)太守樂而忘返的復雜心緒。除了這個特點之外,還奇妙地用了二十三個虛詞“而”,有的句子中運用了狀語和謂語,以便于更好地描述動作狀態(tài)使動作更加直觀、形象。例如,文中有這樣的句子:“雜然而前陳者”“起坐而喧嘩者”。有的句子是利用的主謂結構,把兩個因果關系的詞聯(lián)系起來。例如,“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還有的句子直接用一個謂語把因果關系的兩個詞聯(lián)系起來。例如,“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給人描繪出了漫山野花香的場景,讓人浮想聯(lián)翩。后半句就仿佛是在烈日的樹蔭下,給人營造了一個乘涼賞花的美妙場景。這些美妙的景色描寫都可以成為學生的范文引導學生充分感受身邊的景色,然后用這些在文中學到的種種句式寫出自己的感受、感想,用自己的方式把看到的景色描繪出來。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這些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在后續(xù)的文言文學習中能夠信手拈來,更容易地理解類似的句式。另外,在教學寫景抒情類散文時,要讓學生明確寫的是什么景,特點是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么寫。抓住了景物描寫,才能緣景悟情。

敘事類的文章中,重點是要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作者的思想觀點,有的則要明了歷史背景,知人論事。這種深入理解和知識的積累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是有作用的。

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有一定的閱讀障礙。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的好材料。從文言文閱讀能力測試的角度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加強上邊提到的兩類文章中的信息性閱讀的訓練。閱讀測試理論把閱讀能力分解為:理解、欣賞、評價三個層面。理解是閱讀能力的核心,理解體現(xiàn)在信息的確認、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解釋、信息的整合幾個方面。下邊我就結合文言文閱讀測試談談什么是信息的確認、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解釋、信息的推斷、信息的分析及整合。

1.信息的確認。把比較難的句子翻譯成白話,讓學生辨認對錯,就是信息的確認。

例:找出下列句子不符合《孟子二章》原文意思的是一項。

A.若要征服天下,首先就要征服人民的心,而不是用武力去踐踏他們。B.一個國家只有有了憂患意識才能不斷發(fā)展,如果總是沉浸在一片安逸享樂的氛圍中那么早晚會被滅完的。C.在這種情況下,是地利不如人和啊。D.人們總會犯錯,但是他們犯錯是為了改正錯誤。

2.信息的提取。在閱讀的過程中,要知道文章的關鍵點,一邊閱讀一邊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在掌握這些重要信息的前提下理解全文。這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技能。例如,在《核舟記》一文中,我們閱讀的時候要掌握核桃上一共刻了幾個人,他們都分別在做什么?這些基本信息的掌握是理解、掌握文章的前提。

3.信息的補充。在掌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后,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與重要信息相關的內容以對重要內容作相應的補充說明,使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全文。《岳陽樓記》中登樓者面對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極而悲”,或“其喜洋洋”,這樣的情懷分別源自他們怎樣的人生經歷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4.信息的推斷。在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后,我們就要對文章中一些不理解或存在疑惑的內容進行大膽的推斷。先猜測其大概意思然后再通過閱讀來驗證自己推測的是否正確。這是全面理解文章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最重要的一步。隨著時間的推移,推斷能力就會逐漸得到增強,我們的閱讀能力也會得到增強,文章中需要推斷的內容就會越來越少。

5.信息的分析、整合:根據要求從原文中找到相關內容做分析后概括回答,就是信息的分析、整合。請看下邊的一道中考題。

唐太宗論弓矢

上謂太子少師蕭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奘嘉蛳蛘弑嬷淳?。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問題:從這個語段中,你認為唐太宗作為一位君主他表現(xiàn)出了怎樣的君主態(tài)度?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唐太宗是一個十分關心百姓的皇帝。原文中“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理解到這一點的同時我們還要理解“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這句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唐太宗做出更加全面的評價。

第9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范文

關鍵詞:文言文 朗讀 翻譯 鑒賞

文言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最豐富的載體,為了應對考試,教師重視教,忙于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生怕學生不會,一味地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學,長此以往,學生對文言文深惡痛絕,以致文言文能力難以得到提高。如何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能力?我結合自己教學體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朗讀

1.讀準字音

(1)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把注解有出現(xiàn)的注音注入文言文中。這樣在讀的過程中不易出錯,并且通過手寫一遍可以加深印象。對于不會讀的字小組可以討論解決。對于還不會讀的字,課堂上全班一起解決。

(2)對于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現(xiàn)象,教師要加以引導。A、通假字現(xiàn)象。例如《論語》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說”通“悅”,讀音應為“yuè”而不是“shuō”。B、詞類活用現(xiàn)象。例如《桃花源記》中“此中人語云”中的“語”是“告訴”的意思。所以讀音是“yù”而不是“yǔ”,這種現(xiàn)象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

2.讀準停頓

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不該停頓的地方就不能停頓,如果停頓不當,就不能正確理解文章。一般句子的停頓可考慮以下情況:(1)主謂之間的停頓。如“操蛇之神/聞之”(《愚公移山》)(2)動賓之間停頓。如“懼其不已也”(《愚公移山》)(3)介賓短語之前停頓。如“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4)轉折連詞之前可停頓。如“宋無罪而攻之”(《公輸》)(5)句首虛詞(又稱發(fā)語詞)之后可以停頓。如“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zhàn)》)

3.讀出感情

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如《岳陽樓記》第一段是對滕子京遭貶取得卓著政績的贊頌,應帶著敬佩之情朗讀。第二段時對氣勢磅礴的洞庭湖美景描繪,應帶著贊美之情朗讀,第三段是對陰雨天景色的描繪,登樓者情緒低落,應帶著悲傷之情朗讀。第四段是對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繪,登樓者心情愉快,應帶著歡快之情朗讀,第五段是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的展現(xiàn),應滿懷豪情壯志地朗讀。學生在讀書時要沉浸到情與理的芬芳里,讓思維向各個方面自由伸展,從而體會到文章的精美。

二.翻譯

學習文言文,翻譯至關重要,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不要包辦,可大膽放手??勺寣W生對照書本注解翻譯,不會翻譯的字、詞、句做個記號,然后小組展開討論,解決一批不會翻譯的字、詞、句。在全班集中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并對于一些特殊的詞句進行翻譯,教師應給予指導并教給學生翻譯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1.“補”即補出省略成分。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明日徐公來,孰視之”“孰視之”承前省略了主語“鄒忌”,翻譯時要補出。

2.“調”即翻譯時要將文言文特殊句式語序調整。如《陋室銘》“何陋之有?”這是一句倒裝句,翻譯是應將“有”調到前面,應譯為“有什么簡陋呢?”

3.“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如《唐雎不辱使命》“此庸夫之怒也”“也”表判斷,翻譯時可刪掉。

4.“改”即有些詞語無法直譯,或直譯后很別扭,可用意譯。如《出師表》“引喻失義”“引喻”:稱引,譬喻?!傲x”恰當。如果直譯就很別扭,可用意譯,翻譯為“說話不恰當?!?/p>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和老師方法的指導,學生學文言文的積極性會調動起來,他們的翻譯能力會漸漸得到提高。

三.指導背誦

背誦是語文學習的最基本的“硬件”,學習文言文不背是不行的,學生在記誦時往往時間投入較多,而收效卻不佳。那么怎樣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背誦呢?

1.理清背誦線索法

理清文章的背誦線索,就能條理連貫地背住全文的內容。如學習《與朱元思書》時,我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背誦線索:

①總寫富春江山水的特點:奇山異水。

②分寫異水:澄清、透明、湍急。

③分寫奇山:山的整體形象,山的情趣。

我先讓學生記住背誦線索,再按順序對應擴展。如“山的情趣”即“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賺不窮,猿則百叫無絕?!?/p>

2.化整為零法

記憶心理學認為,記憶的單位越小,越容易記憶。背誦篇幅較長的段落,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它的結構層次,化整為零,然后逐層逐層地背誦,如學習《魚我所欲也》第一段篇幅較長,要讓學生背起來不容易,我先指導學生給這段分層,共分為三層:

①用魚和熊掌作比喻引出論點。

②從正反兩方面對論點進行具體的分析。

③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賢者能夠保有本心。

采用化整為零法,學生的背誦效率大有提高。

3.抓重點詞法

學生在背誦時常常因一個詞想不起來,而導致后面的內容不完整,而這個詞往往是文中的重點詞。如果背誦時能抓住這些重點詞,就能增強記憶,如背《馬說》的最后一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我就指導學生抓住重點的動詞“策、食、鳴、執(zhí)、臨”背誦,學生很快就能當堂成誦,并在背誦中提高了理解感悟能力。

4.抓句式法

如背《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我引導學生這些句式有什么規(guī)律可循,最后得出這些句子都是“人名發(fā)于或舉于地名”的句式。找出共同點之后,學生很快就背熟了。

5.想象法

指導學生展開想象,讓文言文中的人、物、景在腦海里呈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有利于提高背誦能力。如學習《岳陽樓記》,文中第三段“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是對陰雨天景色的描繪,我讓學生腦海中想象文中描寫陰雨天的景物,有雨、風、浪、太陽、星星、山岳、桅桿、船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背誦,效果很好,通過想象的背誦。

四.品味鑒賞

文言文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文體上,學會字、詞、句是基礎,學會品味鑒賞文言文,才是更高能力的要求,所以對文章內容進行美的挖掘,會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文章思想的認識。如何品味鑒賞呢?

1.品味語言

文言文語言凝練、優(yōu)美,講究精煉,值得推敲,并且運用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如《岳陽樓記》本課文語言精煉,色彩感強,對偶工整,驅散結合,瑯瑯上口,如文中“銜遠山,吞長江?!苯處熆梢龑W生品味“銜”、“吞”這兩個詞好在什么地方。在品味的過程中,學生領悟到“銜”、“吞”這兩個詞形象地寫出了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壯闊氣象,以人格化的方法把靜止的景物寫得栩栩如生。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2.品味人物形象

很多文言文都涉及到典型的人物形象。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鄒忌智慧、勇敢,善于思考,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如學習《晏子使楚》,可以讓學生感悟到晏子有著不卑不亢的外交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這些人物形象以偉大的人格魅力散發(fā)著動人的光芒,在學生品味的過程中,會深深感染他們,震撼他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他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從他們身上攝取精神食糧,更好地激發(fā)自己。

3.品味情感

學習文言文要深入地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如學習《出師表》要讓學生領悟諸葛亮“報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情感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品味情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文章的感悟,給學生的思維一個自由發(fā)揮的平臺,這樣學生在無形中學會用現(xiàn)代的觀點代觀念去審視作品的思想傾向。

五.鞏固訓練

讓學生加強課后的訓練和鞏固,才能更好地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訓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歸納整理。

把文中帶有相同性的,有一定規(guī)律的東西加以歸納整理,有利于記憶。如學習《口技》就可以把表示聲音發(fā)生先后的詞語歸納在一起,有“少頃”、“既而”、“一時”、“未幾”、“俄而”。這樣學生印象深刻。又如學習《核舟記》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為”的句子,整理在筆記本上,比較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有助于掌握“為”的用法,而不致于混淆。

2.練習訓練。

學完新課文后,讓學生養(yǎng)成復習的習慣,及時掌握文言語段的翻譯和重要的字、詞、句。教師可出相應的練習,讓學生及時補缺補漏,做到溫故而知新。

3.仿照課文的句式寫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