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

第1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葉插在多肉植物中應用十分普遍。它是指將多肉植物的葉片一部分插于基質(zhì)中,促使葉片生根,從而成長為新的植株的繁殖方式。

步驟:

選取健康的多肉葉片。用剪刀切下葉片,或者直接用手輕輕掰下。將葉片放在沙床上,葉間距2~3厘米。葉片切口不要有碰臟,擺放通風處2~3天,晾干。待葉片晾干后移至半陰處養(yǎng)護。約2~3周后生根,或從葉基處長出不定芽。葉插成功。

2、其它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

分株是繁殖多肉植物中最簡便、最安全的方法。將多肉植物母株旁生長的幼株剝離母體,分別栽種,使其成為新的植株的繁殖方式。

步驟:

選擇需要分株的健康多肉植物。選擇合適的位置,將母株周圍旁生的幼株小心掰開。一般春季結(jié)合換盆進行。擺正幼株的位置,一邊加土,一邊輕提幼株。土加至離盆口2厘米處為止。(分株栽種好后,也可將母株一同載入)。用刷子清理盆邊泥土,然后放在半陰處養(yǎng)護。分株成功,靜待多肉恢復。

(2)砍頭繁殖。

砍頭的繁殖方法,是將多肉植物的頂端進行剪切,從而促使側(cè)芽生長的一種繁殖方式。在多肉植物徒長的時候,砍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步驟:

選擇需要砍頭的健壯多肉植物。選擇恰當?shù)奈恢眉羟?,剪口平滑。將剪下的部分擺放在干燥處,傷口不要碰臟。將剪下的部分均擺放在通風處,等待傷口收斂。傷口收斂后,將剪下的部分埋進另一盆土中養(yǎng)護。將兩盆多肉擺放在明亮光照處恢復。約20~30天,母株莖干側(cè)面長出新芽??愁^成功,一株變成兩株。

(3)播種繁殖。

播種繁殖是指通過播撒種子來栽培新植株的繁殖方式,這也是大多數(shù)植物采用的常見繁殖方式。在播種過程中,看著心愛的多肉一點點長大,感受成長的快樂。

步驟:

第2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歡迎各位讀者、作者針對以下欄目不吝賜稿。

以訪談或傳記形式介紹花卉園藝行業(yè)專家、知名企業(yè)家對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所做的突出貢獻。

介紹一二年生草本、宿根、多年生常綠草本花卉(包括果蔬,野生、藥用植物等)的栽培養(yǎng)護、配置造景等技藝,注重作者種花養(yǎng)花的經(jīng)驗表述和情感體驗,盡量減少專業(yè)術(shù)語,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實踐,用輕松愉快的文字來傳播快樂的園藝生活。

仙人掌類和多肉植物新奇特品種介紹,名優(yōu)品種的開發(fā)、改良養(yǎng)護,栽培新技術(shù)、新型基質(zhì)、肥料等推介,花友們與多肉植物相伴的生活情趣和體驗。結(jié)合家庭的具體環(huán)境,介紹多肉植物的具體應用和種植,尤其是一些花友自己總結(jié)的經(jīng)驗、方法以及盆器的配置使用,一些觀賞價值高的多肉植物品種的開發(fā)。

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各類國蘭、洋蘭品種的鑒賞,不同季節(jié)養(yǎng)蘭管護要點,蘭花養(yǎng)殖的關(guān)鍵技術(shù),與蘭花市場聯(lián)系緊密的一些熱點話題。

球根、蕨類、水生花卉新品種介紹、栽培繁殖技巧及家庭栽培、點綴應用。

適合家庭陽臺/庭院地栽盆養(yǎng)、苗木企業(yè)大規(guī)模栽培的各類灌木、喬木、藤本植物的品種介紹、繁殖栽培技巧、病蟲害防治等。

以圖片展示和簡短說明為主介紹花友在室內(nèi)、陽臺、庭院花卉種植、空間利用、品種搭配較為優(yōu)秀的案例以及花友的種植心得。

植物學基本知識、養(yǎng)花用土、肥的基本類型和功能、搭配:水、光照的基本要求、常見花藥的介紹和應用。

適用家庭、企業(yè)的各類專用花卉種植資材介紹。

中西方古典、現(xiàn)代園林理論、設(shè)計案例;現(xiàn)代園林施工控制、養(yǎng)護;各類園林景觀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國內(nèi)外經(jīng)典園林景觀欣賞點評。

商業(yè)類、家庭類、藝術(shù)類花藝的創(chuàng)作方法、欣賞

與花有關(guān)的散文、詩歌、書畫。包括花友在養(yǎng)護花草的過程中的心得,喜怒哀樂,所思,所憶以及心靈收獲;與花草植物有關(guān)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花木相關(guān)的雜說、隨想。

[資

訊] 編輯:王蔚(dahaixingchen@126,com)

國內(nèi)外花木的經(jīng)濟信息,含當月花卉的市場走向、行情以及對下個月花市的預測;對國際、國內(nèi)花卉苗木市場一些現(xiàn)象作一定深度的解析

各地大型或特色花卉苗木展覽信息預告(提前一個月);近期各地各類花事活動簡報

以插花藝術(shù)和園林景觀中、遠景為主,要求圖片清晰、畫面美觀、色彩鮮亮,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性和觀賞性。1.圖片精度要求:原圖圖片一般寬不能小于14cm,分辨率300dpi,格式為JpG,壓縮率不能小于7有特殊要求的,圖寬600dpi,寬不能小于14cm(注:投稿可先發(fā)小樣,無需原圖)。2.投稿照片上不能加文字、花紋、素材及LOGO,以便美編進行整體排版,3.作品需附詳細說明,并提交樣稿及電子文檔

第3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由于瑞鶴引入我國時間不長,而且無性繁殖也較為困難(主要原因是不易出側(cè)芽,葉插很難成功),目前栽培還不是太普遍。尤其是成型的植株更少(大部分成型植株都被用于“砍頭”繁殖了)。

基本形態(tài)

瑞鶴(Haworthia marginata)為百合科十二卷屬(也稱瓦葦屬)大型硬葉系多肉植物。植株多為單生,很少出側(cè)芽,株型較大,株幅達15cm左右,無莖,肉質(zhì)葉呈螺旋狀放射生長,葉片肥厚堅硬,狹長三角形,表面綠色或灰綠色,無疣點或有少量的疣點,光滑而有光澤,葉片兩側(cè)及背部有透明的硬棱?;ü4謮?,有分枝,為復總狀花序,花朵不大,質(zhì)硬,花筒直立,基部膨大,花瓣灰色,有綠色縱條紋,上部稍分開,下部聚合。果實和種子都較大。

瑞鶴分布在南非的南緯30。以南,按產(chǎn)地的不同分為兩類,第一類產(chǎn)于靠近南面印度洋附近,其葉面較為光滑,不帶疣點,葉邊緣的棱呈透明狀,俗稱‘青皮瑞鶴’或‘青瑞鶴’,本類型因產(chǎn)地的不同分為寬葉(產(chǎn)干Heidelberg地區(qū))、狹葉(產(chǎn)于Bredasdorp地區(qū))兩種。另一類則產(chǎn)于靠近北面的南緯30°線附近的Robertson地區(qū),其葉面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疣點,葉邊較為不透明,俗稱‘星瑞鶴’或‘星點瑞鶴’,后來又在該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種葉邊緣、葉背角質(zhì)層不透明,而且非常白的‘白折瑞鶴’(也稱‘白折鶴’、‘白棱瑞鶴’)。

瑞鶴的園藝種、變種、優(yōu)選種、雜交種很多,其中深受愛好者喜愛的‘天使之淚’、‘流星雨’、‘恐龍十二卷’、‘淚珠’等十二卷植物中的銘品都是從瑞鶴中選育出來的或帶有瑞鶴的血統(tǒng)。此外還有‘瑞鶴錦’,為瑞鶴的斑錦變異品種,葉面上有白色至淺黃色斑紋。

在品種繁多的瑞鶴園藝種、雜交種中,不能不說說天使之淚,該植物因葉面上的白色疣突如同流動的淚珠而得名,由美國園藝工作者S.A.Hammer育成,其肉質(zhì)葉厚實,呈三角錐形,螺旋狀排列成蓮座形,深綠色,葉表有大而凸起的白色瓷質(zhì)疣突,其葉背的疣突較口十面多,有點狀、縱長條狀等形狀,有些植株老葉的疣突呈半透明的綠色,看上去不如新葉那么鮮亮。當年這株名卉以高貴的形態(tài),溫潤的色彩,打動過多少人的心,日本的多肉植物專家小林浩為了它曾經(jīng)多次來往于日本與洛杉磯之間,最終將其帶回日本。

近年來,多肉植物愛好者又用天使之淚與其它種的大型硬葉十二卷雜交,培育出多種不同類型的天使之淚雜交種。日本園藝工作者還培育出種‘皇帝天使之淚’,其肉質(zhì)葉上的豎條狀白色疣突更為濃密。

需要指出的是十二卷屬中硬葉亞屬的風車(Haworthia scabra)中的一些品種因葉片光滑,與瑞鶴的葉片有些相似,而被當做瑞鶴。此外,軟葉十二卷中的Ha-worthia zantneriana因短而寬的葉子與瑞鶴有點近似,而被稱為‘草瑞鶴’。

栽培管理

瑞鶴原產(chǎn)南非,喜涼爽、干燥和充足而柔和的陽光,耐半陰和干旱,夏季怕烈日曝曬,也不而寸蔭,怕積水。既不耐寒冷,也怕酷熱,為多肉植物中的“中間型”品種,主要生長季節(jié)在春、秋季節(jié),可放在光線較為充足處養(yǎng)護,如果光照不足會使植株徒長,葉片變薄、變窄,株形松散,如果光照過強則會使葉色發(fā)紅,生長緩慢,夏季強烈的直射陽光還會灼傷葉片,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積水,以免造成爛根,但也不能長期干旱,否則植株雖然不會死亡,但生長停滯,葉片變得干瘦,缺乏生機。瑞鶴在空氣濕潤的環(huán)境中生長良好,空氣干燥時可向植株噴水,有條件還可將植株放在密閉的溫室內(nèi)養(yǎng)護,也可用剪掉上半部的透明飲料瓶將植株罩起來,以增加空氣濕度,使葉片肥厚飽滿,并避免葉尖干枯。生長期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復合肥,對于剛剛上盆的植株或根系不好的植株則要停止施肥。夏季高溫時植株生長緩慢或者完全停滯,宜放在空氣流通、沒有直射陽光處養(yǎng)護,不要將植株密閉起來養(yǎng)護,以免因悶熱潮濕而導致植株腐爛,并停止施肥,控制澆水。冬季放在室內(nèi)光照充足處,如果最低溫度能保持8℃左右,并有10℃左右晝夜溫差,植株可繼續(xù)生長,應正常澆水,如果保持不了這么高的溫度,則應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甚至更低的溫度。

對于生長旺盛的瑞鶴每1~2年換盆一次,可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換盆時將植株從盆中扣出,抖掉根部的土,將過長的根系剪短,剪去爛根,對于健壯的白色或淺黃色新根則予以保留。然后再用新的培養(yǎng)土栽種,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氣性良好,含有適量的石灰質(zhì)材料,并有定的顆粒度,可用粗砂、蛭石或小顆粒的蘭石3份,腐葉土2份,并摻入少量的骨粉或貝殼粉等鈣質(zhì)材料,也可用赤玉土加緩釋肥等材料種植。

病蟲害防治

瑞鶴的病害主要有因土壤透氣性較差、土壤積水、水分中含有過多的鹽分而引起的根系發(fā)育不好,吸收能力差,表現(xiàn)在植株上則為葉子干癟、不飽滿,葉色黯淡、發(fā)紅,缺乏生機??筛鼡Q顆粒較粗的栽培材料,并用鹽酸將水的PH值調(diào)到5~6之間,以促進根系的發(fā)育生長。通風不好,悶熱潮濕則會引起莖腐病,造成植株腐爛,可加強通風,改善栽培環(huán)境進行預防,并定期噴多菌靈之類的殺菌藥物。

瑞鶴的蟲害主要有線蟲、鼠婦等土壤害蟲,可在栽種時對土壤進行高溫消毒,并在土壤中摻入一些殺地下害蟲的藥物,進行防治。

繁殖方法

瑞鶴的繁殖常用播種、扦插的方法。

第4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韌錦是我喜歡的多肉植物之一,形態(tài)自然奇特,很像海底某種附生在巖石上的海洋生物,又像一條條舞動的銀蛇,富有趣味性,白花素雅,紅花嬌艷,而且株型不大,生長緩慢,猶如有生命的工藝品,而且越大越漂亮,越壯觀,可盆栽陳設(shè)于陽光充足的陽臺、窗臺、飄窗等處,在閑暇時細細觀賞,領(lǐng)略其獨特魅力。

那么,韌錦是一種什么樣的植物呢?我們先來看看它的身份證吧。

身份證

姓名:韌錦

拉丁名:Anacampseros qutnaria

簡介:馬齒莧科、回歡草屬多肉植物,植株具不規(guī)則的根狀莖(俗稱“塊根”),表皮褐色,下端有細根,頂端叢生有細小的枝條,高1cm~3cm,細枝上包裹著白中透綠的鱗片狀小葉,花朵梅花形,生于細枝的頂端,直徑2cm左右,花蕊較長,頂端有金黃色的花藥?;ò杲佡|(zhì),白色,通常在陽光充足的午后開放,夜晚閉合,著遇陰雨天或栽培環(huán)境光照不足則難以開放,花期10天左右,根據(jù)氣候環(huán)境的差異5~7月開放。

家族成員:紅花韌錦,花粉紅色,有深淺的差異,其它特征與韌錦基本相同,在不開花時很難與白花韌錦區(qū)分。

如何打理

韌錦原產(chǎn)南非的沙漠地帶,喜涼爽、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干旱,怕積水,也怕悶熱潮濕,稍耐寒。具有冷涼季節(jié)生長,高溫季節(jié)休眠的習性,為多肉植物中的“冬型種”。

9月底至翌年的4月為韌錦的主要生長期,根狀莖頂端的細枝開始萌發(fā)生長,可放在陽光充足處養(yǎng)護,如果光照不足,細枝徒長,又瘦又長,不僅影響觀賞,而且還容易枯萎,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土壤積水,以免造成塊根腐爛,并注意不要將水灑到小枝的基部,以免引起小枝發(fā)黃枯爛。因其生長緩慢,需要的養(yǎng)分不多,如果土壤肥沃,一般不必另外施肥,如果土壤貧瘠,可將一些緩釋性顆粒肥料放在盆土表面,供植株慢慢吸收。冬季最好能維持10cC以上的溫度,并控制澆水,5℃左右的溫度植株雖然不會死亡,但細枝容易枯萎,而且花期也相應向后推遲(這也是我的韌錦比花友的韌錦開花遲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家冬季有暖氣,而我家沒有),有時甚至花蕾形成后,還會因溫度過高而枯萎,從而難以開花?;ê笾仓赀M入休眠期,細枝雖然不再萌發(fā),但根狀莖卻在膨大生長,此時正是炎炎盛夏,可將植株放在通風良好、涼爽干燥處養(yǎng)護,避免雨淋,嚴格控制澆水,以免悶熱潮濕、盆土積水造成腐爛,并注意遮光,避免因烈日曝曬引起的細枝枯萎。等9月份氣候轉(zhuǎn)涼后再恢復正常管理。

每2―3年換盆一次,在秋季進行,盆土要求疏松透氣,排水性良好,并有一定的顆粒度,可用腐葉土或草炭2份、粗沙或蛭石3份混合配制,并摻入少量的骨粉等石灰質(zhì)材料,也可用赤玉土等材料栽種。還可在鹽土表面鋪上一層沙礫或小石子,以突出韌錦自然質(zhì)樸的特色。

第5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基本形態(tài)

萬象(Haworthla maughanii)又名毛漢十二卷,為百合科十二卷屬(也稱瓦葦屬)多年生肉質(zhì)植物。植株無莖,有粗壯的肉質(zhì)根,肉質(zhì)葉排列成松散的蓮座狀,葉從基部斜出,半圓筒形,高2.5cm或更長,基部寬約1.5cm,頂端截形,多為圓形,也有近似三角形或其他不規(guī)則形狀,截面透明或半透明,俗稱“窗”,光線可透過“窗”進入植株體內(nèi)進行光合作用。有些品種“窗”上還有花紋。葉面粗糙,有細小的疣突,葉綠色,經(jīng)日曬后呈褐綠色?;ㄐ蜷L20cm左右,小花8至10朵,白色,有綠色中脈。

萬象的園藝品種很多,其主要區(qū)別在于“窗”,包括窗的大小和紋路,以“窗”大為佳。沒有花紋的品種要求“窗”的透明度高、色彩純凈,猶如一汪泉水:有花紋的品種以花紋顯著、清晰、排列規(guī)整為佳,花紋以白色為主,偶爾有白色中夾雜著綠色、紫色花紋的品種,較為稀有。其中著名的品種有‘稻妻’、‘春雷’、‘幻日’、‘萬象大紫’、‘紫萬象’等,其中不少品種因有著不同的類型,而成為系列品種,如‘稻妻’系列、‘雪國’系列等等。由于翻譯的差異,存在著異名同物的現(xiàn)象,像‘稻妻’萬象還被稱為‘雷電’萬象,‘稻妻’采用的是日文音譯,而‘雷電’采用的是意譯。同一個品種甚至同一株萬象,由于栽培環(huán)境或季節(jié)的差異,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像‘紫萬象’、‘萬象大紫’在生長季節(jié)或栽培環(huán)境光照不足,“窗”上的紋路往往呈綠色,到了休眠季節(jié)則呈漂亮的紫色。

萬象錦為萬象的斑錦變異品種,葉面上有不規(guī)則的斑紋,斑紋顏色以黃色最為常見,罕有橘紅色、淡粉色、銀白色,其他特征與萬象相同。但長勢較弱,栽培中不必肥水太大。

選購指南

選購萬象最重要的是品種,只要品種好,即便是葉子上有些傷痕,葉片稍微有些干癟,根系不好,甚至沒有根都無所謂,只要養(yǎng)護得當,很快就會恢復應有的品相和狀態(tài)。

萬象的品種很多,不同品種之間價格相差懸殊,便宜的幾十元,貴的則需數(shù)千元,甚至數(shù)萬元,像一種叫做‘菊化石’的萬象,一個芽就賣到將近8000元。而且不同品種之間的萬象非常容易雜交,其小苗的區(qū)別也不是很大,因此就有一些利欲熏心者拿普通的萬象冒充優(yōu)良品種的萬象騙人,選購時一定要找那些信譽好的商戶,以免上當受騙。例如筆者就曾經(jīng)在花市上見到過20至30元的‘雪國’萬象,而真正品種純正的‘雪國’萬象的一個苗就需要上百元,這么低的價格能買到純正的‘雪國’萬象幾乎是不可能的,盡管這些萬象苗可能有‘雪國’的基因,但也是經(jīng)過了N代的雜交,變異性很大,而且這些萬象苗很多是商人從一些資深愛好者手中收購的淘汰苗。此外,還有一些商販胡亂起名字,把普通的萬象隨便編個洋名字,把一些品相差的萬象稱為“原始種”,把稍微有點與眾不同的萬象稱為“特選萬象”,用這些手段欺騙沒有經(jīng)驗的初學者。那么,怎么才能選購到好的萬象呢?

首先,要多學習,了解不同品種萬象的特征,購買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是選擇信譽好的商家,最好能從一些資深愛好者手中直接購買。再次,在購買幼苗時,盡量能看到母本,最好是從母株上現(xiàn)切割下來,如果是在網(wǎng)上購買,也要有母本的照片。

在購買品系不明確的雜交萬象時,要挑選那些植株低矮,肉質(zhì)葉高低一致,“窗”大、形狀圓、透明度高的植株,白色花紋要求清晰、連貫、不斷、密集、對比度高。斑錦類則要求斑錦分布均勻合理,色彩亮麗,即愛好者所說的“極上斑”。在這個基礎(chǔ)上,挑選那些“窗”大、透明度高的植株。

養(yǎng)護方法

萬象原產(chǎn)南非的開普省,喜涼爽、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干旱,怕積水和烈日曝曬,也不耐寒冷,要求有較大的晝夜溫差。主要生長期在春、秋季節(jié),給予充足而柔和的光照,避免強烈的直射陽光,但也不能光照不足,以免葉子徒長,“窗”變小,紋路不清晰。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防止盆土積水,但也不可過于干旱,否則植株雖然不會死亡,但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葉片干癟,無生機。萬象喜空氣較為濕潤的環(huán)境,但又怕葉片及植株中心部位長期積水,如果條件允許可將植株放在溫室內(nèi)養(yǎng)護,家庭也可用剪掉上部的透明無色飲料瓶將植株罩起來,這樣可使葉片肥厚飽滿,色澤靚麗。生長期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復合肥,施肥時盡量不要將肥液濺到葉片上。夏季高溫時植株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滯,可放在通風涼爽處養(yǎng)護,適當遮光,避免烈日曝曬,否則強烈的直射陽光會灼傷葉片:停止施肥,控制澆水,更不能長期雨淋,以免爛根:還要將罩在植株上的飲料瓶去掉,以加強空氣的流通,防止因悶熱潮濕而引起的植株腐爛,等秋涼后再恢復正常管理。冬季放在室內(nèi)陽光充足處,如果最低溫度能保持10℃左右,并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可正常澆水,并酌情施些薄肥,使植株繼續(xù)生長,而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0℃左右的低溫。

根據(jù)生長情況,每1至2年的春季或秋季換土一次,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氣性良好,并含有適量的石灰質(zhì),具有較粗的顆粒度??捎么稚郴蝌问痈~土、草炭土,摻入少量的骨粉等鈣質(zhì)材料混和配制,對于珍貴品種,還可用赤玉土、蘭石等人工合成材料栽種。換盆時剪掉中空、腐爛的根系,保留健壯的白色粗根。

繁殖方法

萬象的繁殖可用播種、分株、葉插、根插等方法。

播種:應在花期選擇優(yōu)良品種有選擇性地進行人工授粉,切不可胡亂雜交。為了避免果實成熟后進裂,造成種子散失,可在果實即將成熟時用絲襪將其套起來。種子成熟后隨采隨播,小苗出土后應小心管理,冬季注意保溫,并注意觀察,從中選出優(yōu)良的雜交品種。

分株:結(jié)合換盆進行,將母株旁邊萌發(fā)的小芽取下,另行栽種,有根無根都能成活。

第6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摘要闡述了雪棗在晉北南部小氣候條件下的主要特征特性,總結(jié)了其栽培技術(shù),主要包括地塊選擇、苗木定植、土肥水管理、修剪等內(nèi)容,以期為雪棗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雪棗;特征特性;栽培技術(shù);晉北南部

雪棗原產(chǎn)于山東省蒙陰縣,是極晚熟、個大、質(zhì)優(yōu)的鮮食棗品種[1-3]。山西省鳳凰山生態(tài)植物園(位于晉北南部)結(jié)合棗樹試驗園建設(shè),于2003年從運城引進栽培。經(jīng)過6年的觀察,該品種在晉北南部小氣候條件下,生長迅速,早果豐產(chǎn),果品品質(zhì)上乘。雪棗成熟期特晚,終熟之前果肉較硬,在山西省鳳凰山生態(tài)植物園,在不使用任何農(nóng)藥的情況下,雪棗食心蟲蟲果率在1%以下。這一特點,在生產(chǎn)綠色果品方面頗具優(yōu)勢。不需任何特殊管理,即可獲得綠色果品。雪棗貯藏期長,可在整個冬季供應市場,價格較高,可獲得較高的收益[4,5]?,F(xiàn)將雪棗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1特征特性

1.1植株特性

雪棗嫩枝綠色,一年生枝灰褐色,多年生枝黑褐色。棗股肥大,平均每棗股生發(fā)棗吊4個,棗吊較長,平均長度35 cm,最長的可達45cm。每棗吊平均著生13片葉子,最多的17片。單葉面積較大,平均橫徑4cm,縱徑8cm,葉面光滑閃亮,葉片較厚。樹勢強健,干性較強,七年生樹樹高5m,冠徑4.5m。主干高度80cm,橫切面直徑10cm。中干上分布9個主枝,最粗的主枝橫切面直徑5.5cm。早果性強,豐產(chǎn)性強,定植翌年開始掛果,3年平均產(chǎn)5kg/株,6年平均產(chǎn)25kg/株。該品種在山西省鳳凰山生態(tài)植物園,4月底至5月上旬萌芽,5月底至6月上旬始花,10月中旬為果實始熟期,10月末至11月上旬為終熟期。

1.2果實特性

果實近圓形,個大,平均單果重23g,最大的35g。果皮赭紅色,較厚。果肉綠色,始熟時質(zhì)地稍硬,口感欠佳,終熟時甜脆可口,含糖量35%。果核小,長圓形。雪棗果實質(zhì)地緊密,成熟期晚,全面著色期在10月末至11月上旬,采收后的果實,裝入保鮮袋內(nèi),預冷15d后窖藏,可貯至春節(jié)。雪棗在山西省鳳凰山生態(tài)植物園,終熟前果肉質(zhì)地硬,不利于食心蟲為害。在春夏干旱、秋季雨水較多的情況下,有裂果現(xiàn)象。

2栽培技術(shù)

2.1地塊選擇

雪棗生育期長,在晉北南部栽培,需選擇海拔偏低、背風向陽的地塊。否則,會因為積溫不足,而不能充分成熟。未全面著色的果實,肉質(zhì)較硬,口感不佳,不具備市場價值。

2.2苗木定植

先挖1m×1m×1m的大坑,然后坑下部的60cm用有機物混土回填,中部填充有機肥、復合肥、熟土混合物,上部20cm用素土回填。回填完畢后,灌水壓實。定植時,定植的的苗木深度要深于圃地深度,覆土后稍微提苗,使根系在土壤中舒展密結(jié),然后踩實灌水。雪棗樹體高大,生長迅速,株行距以4m×5m為宜,可栽植495株/hm2。栽植后,苗木留90cm高定干,將苗木用長105cm、寬4cm的細長筒形塑料袋(袋上有通風眼)套住苗木地上部,塑料袋基部用土壓嚴,在樹盤下鋪上1m2聚乙烯薄膜,可提高成活率,有利于蟲害的防治,還可加速生長。

2.3土肥水管理

一般采取林糧間作。間作物選擇豆類、薯類等矮桿或匍匐性作物。除禁止間作高桿作物外,秋季需水量大的低桿、匍匐性作物也不宜間作,否則加重裂果。在林糧間作的情況下,一般不專門為棗樹施肥灌水。根據(jù)間作物的需求,進行肥水管理即可。

2.4修剪

雪棗干性強,發(fā)枝力中等,成花容易,坐果力強,修剪較易掌握。樹形采用自然紡錘形較好,注意結(jié)果枝組的配備、平衡樹勢,由于棗樹易形成花芽,修剪時只需注重調(diào)整骨干枝與結(jié)果枝組從屬關(guān)系。幼樹應多采用短截方法,促發(fā)枝,利于早成形。對于結(jié)果樹應采用疏、縮、放相結(jié)合的修剪方法,保持樹勢。結(jié)果枝組要不斷更新,以延長盛果年齡。冬剪時,對棗頭進行短截,疏除多余枝條即可。夏季一般不進行修剪。

2.5病蟲害防治

棗樹病蟲害種類較多。常見病害有棗瘋病、棗銹病、棗炭疽病、縮果病等;蟲害有黃刺蛾、棗粘蟲、棗粉蚧等。病害防治要合理施肥,加強樹體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做好冬春季的清園工作,摘除樹上殘余棗,去除病枝,清掃地面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早春全園噴施1次3~5°Bé的石硫合劑。病菌傳播期,噴灑1∶1∶200濃度的波爾多液,800倍多菌靈和1 000~1 500倍的甲基托布津殺菌劑,交替使用。蟲害防治要結(jié)合修剪,去掉蟲繭枝,集中銷毀。采用人工捕殺、燈光誘殺等方法捕殺成蟲。在幼蟲高峰期,采用90%敵百蟲1 000倍液、40%氧化樂果1 000~1 200倍液、2.5%的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等藥劑噴殺。

3參考文獻

[1] 李樹根.雪棗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8(13):37.

[2] 郭志達,宋承申,吳瑞旭,等.雪棗的栽培技術(shù)與發(fā)展前景分析[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05(F10):84,88.

[3] 劉雪花,孫其寶.雪棗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安徽農(nóng)業(yè),2004(11):12-13.

第7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火龍果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作為保健型水果,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由于火龍果屬熱帶水果,種植范圍受到限制,只有在海南、廣東、廣西能較大面積種植,其他省份種植為了防止凍害需要設(shè)施栽培,種植成本較高。近幾年來雖然種植面積有所擴大,但市場缺口依然巨大,價格呈逐年上漲趨勢。

火龍果喜歡疏松透氣的土壤、所以一定要以有機肥為主、充份腐熟的動物糞便和花生餅一成、有機質(zhì)(靚土)五成、園土四成漚制出來的營養(yǎng)土就是它的至愛了、需水量方面、火龍果耐旱怕漬水但卻喜歡濕潤。繁殖主要以扦插為主,實生苗多數(shù)由專門的農(nóng)場生產(chǎn),目前多由這些農(nóng)場提供技術(shù)和果苗。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較少,多數(shù)研育和引進時才多用實生苗繁殖。

1 栽培與管理

火龍果為熱帶植物,喜光耐陰,喜肥耐瘠,其莖貼在巖石上也可生長,植株抗風力極強,只要支架牢固可抗臺風,一般畝栽300株左右,每3株中間立一根15厘米見方、高2米的水泥柱作支架,也就是說一根水泥柱的周圍栽3株。水泥柱的行距:山坡2.2 m×2.2 m,平地2.5 m×2.5 m?;瘕埞赞r(nóng)家肥為主,盡量不施化肥,栽前每株施腐熟好的豬、牛糞一擔左右,與土壤拌勻后再栽。先栽水泥柱,然后栽苗,苗與柱相隔10 cm左右,使其緊挨柱向上生長。火龍果可適應各種土壤,鹽分較高的土壤亦可種植,但以土壤含腐殖質(zhì)多、保水保肥的中性土壤與弱酸性土壤為好,為使其種植后生長旺健,后期應施鈣鎂磷肥和復合肥,用量根據(jù)植株大小而定。水泥柱高2 m,入土40 cm,上約1.6 m,在制水泥柱時,要在柱的頂端10 cm處交叉打孔待用。立柱后,用兩根長70 cm左右的鋼筋穿入成十字架,將舊自行車的輪胎(但個人建議最好不要用,一位師傅跟我們解釋,輪胎會老化,會散發(fā)出橡膠的氣味,火龍果的刺會扎到輪胎,隨著火龍果的呼吸作用,會把這些味道被火龍果吸收,可能會產(chǎn)生怪味。大部分都是使用水泥圈)擱在十字鋼筋上,火龍果植株長至與水泥柱平行時將頭剪掉,此時植株就不往上長,將會橫向發(fā)出很多橫端枝莖,往下垂,十字架輪胎是用于支撐下垂的葉莖和果實的。如用于盆景,則立柱短(1 m左右),柱以耐腐蝕的木柱或鋼筋等,辦法與上相同。

火龍果在溫暖濕潤、光線充足的環(huán)境下生長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時應多澆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長狀態(tài),在陰雨連綿天氣時應及時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瘕埞赡土愣鹊蜏睾?0 ℃高溫,為保證其常年生長和多次結(jié)果,盡量達到其最佳適宜溫度20-30 ℃左右,北方地區(qū)種植必須建溫室大棚,冬季夜間不低于8 ℃,夏季可不揭塑料膜,但必須注意通風。中部地區(qū)冬春蓋薄膜,夏季揭掉薄膜。南方地區(qū)露地栽培,不必蓋塑料薄膜(指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南部、云南等地)?;瘕埞麍@不必翻耕,及時剪除雜草即可。一般無蟲害發(fā)生,偶爾根部有線蟲、莖葉有紅蜘蛛,應及時防治。

火龍果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30 d左右,當果實由綠色逐漸變成紅色,果實微香、鮮艷時就可采收。

2 火龍果繁苗要點

2.1 扦插苗

以春夏季最適宜,插條應選取生長充實的莖節(jié),長15 cm左右,待傷口風干后插入沙床,約15-30 d可生根,根長到3-4 cm可移植苗床。

2.2 嫁接苗

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莖肉飽滿的“量天尺”(一種野生仙人掌屬植物)做砧木,于晴天進行嫁接,將火龍果植株用刀橫切成3-4 cm莖段,待傷口風干,在砧木莖部往上10 cm處用橫刀切成平面,把接穗插入,對準形成層,用棉線綁牢固定,放于室內(nèi)培養(yǎng),在28-30 ℃條件下,4-5 d傷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傷組織形成,接穗與砧木顏色接近, 說明二者維管束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進假植苗床繼續(xù)培育。

2.3 苗期管理

育苗床宜選擇通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田塊,整細作畦,畦帶溝90 cm,畝施腐熟雞糞或牛糞1 500-2 000 kg,摻入谷殼1 000 kg,攪拌均勻,在整地時施于畦面以下10-30 cm的表土層;其后再畝施100-150 kg鈣鎂磷肥,用鋤頭充分攪拌 ,施于4-5 cm深的表土層,然后把小苗按株行距3厘米種于苗床,澆透水,并噴灑500倍多菌靈一次,晴天時見表土發(fā)白,酌情(約7-10 d)澆水一次,每隔10-15 d畝施5-7 kg復合肥,等長出一節(jié)莖肉滿的莖段,就可出圃。

(1)施肥?;瘕埞渌扇苏祁愔参镆粯樱L量比常規(guī)果樹要小。所以施肥要以充足、少量、多次為原則。幼樹(1-2年生)以施氮肥為主,做到薄施勤施,促進樹體生長。成齡樹(3年生以上)以施磷、鉀肥為主,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施肥應在春季新梢萌發(fā)期和果實膨大期進行,肥料一般以枯餅渣、雞糞、豬糞按1:2:7配方,每年每株施有機肥25 kg?;蛟诿磕?月、10月和翌年3月,每株各施牛糞堆肥1.2 kg、復合肥200 g。

火龍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層,所以施肥應采用撒施法,忌開溝深施,以免傷根。此外,每批幼果形成后,根外噴施0.3 %硫酸鎂、0.2 %硼砂、0.3 %磷酸二氫鉀1次,以提高果實品質(zhì)。由于火龍果采收期長,要重施有機質(zhì)肥料,氮、磷、鉀復合肥要均衡長期施用。完全使用豬、雞糞含氮量過高的肥料,使枝條較肥厚,深綠色且很脆,大風時易折斷,所結(jié)果實較大且重,品質(zhì)不佳,甜度低,甚至還有酸味或咸味。因此,開花結(jié)果期間要增施鉀肥、鎂肥和骨粉,以促進果實糖分積累,提高品質(zhì)。

火龍果的氣生根很多,可以轉(zhuǎn)化為吸收根。進行擴穴改土,可逐漸擴寬根系分布;也可綁扎牽引誘導氣生根下地。

4.7 疏花疏果

火龍果原產(chǎn)中美洲沙漠地帶。為了適應沙摸氣候,火龍果葉片進化為刺狀,所以每個刺芽都能開花。生長正常且養(yǎng)分充足的枝條,同時能開多朵花,為了保證果實的質(zhì)量,在栽培上需要疏除多余的花,一般留1-2朵。在果實生理落果后,把多余的果疏去,原則上每枝條留1個果。

4.8 果實套袋

種植火龍果過去不用套袋,但因柑橘小實蠅危害嚴重,目前臺灣種植火龍果的產(chǎn)區(qū),要么進行套袋,要么大棚栽培。果實套袋主要是防橘小實蠅危害,同時可使果色保持鮮紅色。套袋研究顯示,紅龍果著色不需要光線,應用不透光的褐黑色牛皮紙袋可促使果皮形成鮮紅色,有光照或透明塑料袋、白色紙袋套袋,果皮成暗紅色。

套袋應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進行。套袋前進行最后一次疏果,并噴一次防病農(nóng)藥。一般采用薄膜袋,規(guī)格20 cm×30 cm,每個約0.04元,每人工套500-800個,每個果成本費約0.06元。用雙層不見光紙袋,規(guī)格20 cm×30 cm,每個約0.15元,每個果成本費約0.17元。

5 病蟲害防治

5.1 主要蟲害

5.1.1 蝸牛

以火龍果為寄主,危害火龍果幼枝、花、果。幼枝常被其吃成缺刻,果實取食后形成凹坑狀,影響枝條生長,影響果實外觀品質(zhì)。

防治方法:

(1)消滅成蝸。春末夏初尤其在5-6月份蝸牛繁殖高峰期之前,及時消滅成蝸。一是放養(yǎng)鴨取食成蝸牛,注意要在未用農(nóng)藥時進行。二是人工拾蝸牛。三是田間撤播少量菜種,誘集后拾除。

(2)化學防治。將進人危害始盛期時,采用化學藥劑防治蝸牛。用多聚甲醛300 g、蔗糖50 g、5 %砷酸鈣300 g和米糠400 g(先在鍋內(nèi)炒香),拌和成黃豆大小的穎粒,或者每畝用6 %密達殺螺粒劑0.5-0.6 kg、3 %滅蝸靈顆粒劑1.5-3.0 kg,拌干細土10-15 kg,均勻撤施于田間。

5.1.2 柑擂小實蠅

又名針蜂、果蛆。幼蟲群集果實中蛀食果肉汁液,致使果實腐爛,造成嚴重落果。柑橘小實蠅一年發(fā)生3-5代,無嚴格的越冬過程,世代重疊。卵期在夏季約1 d,春秋季2-3 d,冬季3-10 d;幼蟲期在夏季為7-9 d,春秋季10-12 d,冬季13-20 d;蛹期在夏季8-9 d,春秋季10-14 d,冬季15-20 d;成蟲產(chǎn)卵前期夏季20 d,秋季25-60 d,冬季3-4個月。成蟲常在上午8 h左右羽化出土,夜間,雌蟲產(chǎn)卵于果皮下1-4 cm,每雌蟲產(chǎn)卵200-400粒,分多次產(chǎn)出。幼蟲孵化后群集果實內(nèi)危害,取食汁液。幼蟲3齡后老熟,穿破果皮即行墜落人土,一般在3 cm的表層土化蛹。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防止蟲害蔓延,嚴禁從疫區(qū)內(nèi)調(diào)運帶蟲的果實、種子和帶土苗木到無柑橘小實蠅的產(chǎn)區(qū)。

(2)及時摘除受害果和撿拾落果,集中燒毀或深埋,將幼蟲在人土前殺死。

(3)誘殺成蟲。每15天更換一次以番石榴香精2 g、t糖5 g、萬靈粉0.1 g和清水93 g配制的毒餌,并于投餌后7 d起添加等量香精,可有效誘殺果園橘小實蠅成蟲。在成蟲產(chǎn)卵前,用90 %敵百蟲1 000倍液或20 %滅掃利乳油2 000倍液加3 %紅糖,噴于植株樹冠中下部,全園噴1/2的樹,每5天噴一次,連續(xù)噴4-5次。

(4)翻耕果園土壤,破壞蛹的適生環(huán)境或使其受到機械損傷而死亡。在成蟲羽化期,向地面噴40緯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5.2 主要病害

5.2.1 瘡碗病

病莖表面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磚紅色壞死斑或鐵銹壞死斑,略突起。病斑初期直徑0.2 mm,后期成片生長形成長2-15 mm、寬2-5 mm的大型病斑,表面光滑,嚴重時直接傷害到肉質(zhì)莖,危及整個植株生長。該病多發(fā)生在植株中部較老節(jié)的兩棱中間,后期可見到過度生長的木栓化病斑,幼嫩莖節(jié)不發(fā)病。瘡癡病的植株發(fā)病率在50 %以上。防治藥劑有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0 %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 %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1 200倍液、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0.5 %波爾多液。

5.2.2 炭疽病

病斑初期為縈褐色,直徑約0.5×2 mm,散生、凹陷小斑,后期擴大為圓形或棱形病斑,繼而可連成片造成肉質(zhì)部干枯,病斑上散生黑色小點。防治藥劑可用40 %滅病威500倍液或65 %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腸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 %多菌靈800倍液。

5.2.3 軟腐病

病斑初期呈水浸狀半透明,后期病部呈水漬狀,為貓滑軟腐狀,發(fā)出腥臭,并且蔓延至整個莖節(jié),最后只剩莖中心的木質(zhì)部。此病多發(fā)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節(jié),由傷口侵染引起,與蟲咬和其他創(chuàng)傷有關(guān),但對植株的危害嚴重,常造成發(fā)病莖節(jié)腐爛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他莖節(jié)。如果苗期管理不善,田間土壤濕度過大,發(fā)病普遍。防治藥劑有敵克松原粉,1 000倍液、70 %敵克松800倍液、50 %代森錢600-800倍液、77腸氮氧化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抓霉素300毫克/升。

5.2.4 枯萎病

植株莖節(jié)失水褪綠變黃萎蔫,隨后逐漸干枯,直至整株枯死??菸“Y狀最早出現(xiàn)在植株中上部的分枝節(jié)上,起初是莖節(jié)的頂部發(fā)病,然后向下擴展。潮濕情況下,病株上生有粉紅色霉層。

5.2.5 莖枯病

植株棱莖邊上形成灰白色的不規(guī)則病斑,上生許多小黑點。病斑凹陷,并逐漸干枯,最終形成缺刻或孔洞,多發(fā)生于中下部莖節(jié)。發(fā)病初期噴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 %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 %殺毒磯可濕性粉劑400倍液、50 %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0 %乙麟?錳鋅500倍液。

5.2.6 潰瘍病

初為紅色針尖大小的病斑,散生于莖表皮下,后發(fā)展成直徑約0.5-1.5 mm的橘紅色斑點,病斑圓形,略突起。防治藥劑有50 %代森餒水劑500-800倍液、0.5 %波爾多液、銅皂液(硫酸銅0.5 kg,松酷合劑2 kg,水200 kg)、700單位/mL鏈毒素加1寫酒精、鏈霉素+0.1 %甘油、25 %葉枯寧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

6 火龍果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種植技術(shù)

火龍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屬多年生蔓性植物,原產(chǎn)于西半球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熱帶雨林地區(qū),屬典型的熱帶植物。后由法國人、荷蘭人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臺灣省,再由臺灣改良引進海南、廣西、廣東等省栽培。是一種新興的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水果。

6.1 生物學特性

(1)對土質(zhì)要求不嚴,平地、山坡、沙石地均可種植,最適的土壤pH值為6-7.5,最好選擇有機質(zhì)豐富和排水性好的土地種植。

(2)喜光、耐高溫,不耐低溫霜凍。高溫能耐 40-50 ℃,但8 ℃以下則有不同程度的凍害,低于0 ℃會凍死。

(3)火龍果為淺根植物,根系好氧,耐旱、喜濕潤,不耐水浸。深埋或積水都會造成肉皮腐爛。

(4)花為蟲媒花,夜晚開花,一直開到翌日上午??勺曰ㄊ诜劢Y(jié)實,果實園球形或長園形,果皮紅色。果肉軟滑清甜,種子似細芝麻粒散布于漿狀(胨狀)果肉中。

6.2 育苗

火龍果主要采用扦插苗或嫁接法繁殖。

6.2.1 扦插苗

以春季最適宜,插條選生長充實的莖節(jié),截成長15 cm的小段,待傷口風干后插入沙床,約15-30 d可生根,根長到3-4 cm時移植苗床。

6.2.2 嫁接苗

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莖肉飽滿的量天尺做砧木,于晴天進行嫁接。將火龍果莖用刀切平面,把接穗插入,對準形成層,用棉線綁牢固定,在28-30 ℃條件下,4-5 d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傷組織形成,接穗與砧木顏色接近,說明二者維管束已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進假植苗床繼續(xù)培育。

6.3 種植方式

火龍果種植方式多種多樣,可以爬墻種植,也可以搭棚種植,但以柱式栽培最為普遍,其優(yōu)點是生產(chǎn)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謂柱式栽培,就是立一根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圍種植3-4株火龍果苗,讓火龍果植株沿著立柱向上生長的栽培方式。

立柱規(guī)格是:柱高220 cm,截面10×9 cm。柱心放一根6-8 mm粗的鐵絲,從柱頭突出且彎成直徑1 cm的缺口圓圈。以便在柱頂套鐵絲依托莖枝,使植株披散懸垂,增大受光面積,利于修剪和提高產(chǎn)量。

6.4 種植規(guī)格、方法及季節(jié)

柱的株行距為150×200 cm,環(huán)繞攀緣柱挖長、寬、深為1×0.3 m坑。按每柱周圍栽4株苗計算,每畝(667 m2)可栽750株。注意不可深栽,栽深約3 cm即可。種植初期應保持土壤濕潤。

植行不必作畦,可整成以立柱為中間向兩邊漸低的緩坡形,即栽行處高,行間低,方便排水暢順,避免大雨根部浸水。

火龍果一年四季均可種植。

6.5 田間管理

火龍果栽后12-14個月開始開花結(jié)果,每年可開花12-15次,4-11月為產(chǎn)果期,謝花后30-40 d果實成熟,單果重500-1000 g,栽植后第2年每柱產(chǎn)果20個以上,第3年進人盛果期,管理水平較高的,單產(chǎn)可達2 500 kg/畝(667 m2)。其高產(chǎn)栽培要點如下:

6.5.1 薄肥勤施

由于果實采收期長,每年都要重施有機肥,氮、磷、鉀3元素要均衡長期施用。開花結(jié)果期間要增補鉀、鎂肥,以促進果實糖分積累,提高品質(zhì)。結(jié)果期保持土壤濕潤,樹盤用草或菇渣覆蓋。

6.5.2 澆水

有澆水條件應小水勤澆,時時保持根際土壤、地表濕潤。天氣干旱時,確保3-4 d澆一次水。

6.5.3 除草

除草切勿傷根,栽行的草宜拔不宜鋤,一年生的小雜草有也無妨,要根除的是惡性雜草、茅草,特別是要除凈攀爬纏繞性的雜草。有割草機械,定期割剪(不必挖根),將割下雜草鋪于行兩側(cè)最利于火龍果根的生長。

6.5.4 摘心

當枝條長到130-140 cm長時摘心,促進分枝,并讓枝條自然下垂。

6.5.5 間種與授粉

種植火龍果時,要間種10 %左右的白肉類型的火龍果。品種之間相互授粉,可以明顯提高結(jié)實率。授粉可采用養(yǎng)蜂授粉的方法,若遇陰雨天氣,要進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可在傍晚花開或清晨花尚未閉合前,用毛筆直接將花粉涂到雌花柱頭上。在花蕾期、開花期噴施“海狀元”花果豐800倍液1-2次,有利于促進開花授粉結(jié)實。

6.5.6 疏枝、疏蕾及剪枝

枝條過密要疏剪,花蕾過多也要疏蕾。每年采果后,剪除結(jié)過果的枝條,讓其重新發(fā)出新枝,以保證來年的產(chǎn)量。

6.5.7 防凍(寒)害

中國北回歸線以南除海島外,冬天8 ℃以下的低溫基本上年年有,火龍果上部枝蔓輕度或中度凍(寒)害不可免,而幾年、十幾年一次的大凍害威脅最大。規(guī)模種植時切莫掉以輕心,定要備足禾草或雜草,

6.5.8 病蟲害防治

第8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如今在超市里面,我們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杏仁,生鮮柜臺上有泡在鹽水里面的脫皮杏仁,干果貨架上面有鹽美國大杏仁。至于其他有杏仁的產(chǎn)品就更多了,像杏仁酥、杏仁茶、杏仁巧克力等,連飲料貨架都被杏仁露擠占了一角。很難想象在20年前,吃杏仁還只是吃杏肉后留下的消遣工作——吃到苦的,立馬丟掉;吃到甜的呢,就隨便嚼嚼。如今,杏仁身價倍增,還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大小杏仁非同族

如果你留意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市場上的杏仁有大有小,有圓有扁。雖然都叫杏仁,但是來源確實是多種多樣。其中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以及栽培杏的干燥成熟種子通通都被當做杏仁了,這些出產(chǎn)杏仁的原生植物分類上都歸杏屬(Armeniaca)。

如今,除了少數(shù)商品杏仁來源于栽培的甜仁杏樹外,大多還是采自野生杏樹,它們的杏仁有苦與甜之分。那些苦的杏仁被稱為“北杏”,而甜的則被稱為“南杏”,在很多粵菜靚湯中的“南北杏”配料,其實就是杏仁了。

至于現(xiàn)在市場上被捧得火熱的美國大杏仁,卻不是真正的杏樹結(jié)出來的,這種大杏仁實際上是扁桃(又叫巴旦杏)的種子,在植物分類上隸屬于桃屬(Amygdalus)扁桃亞屬。與其叫美國大杏仁,還不如叫美國大桃仁來的更確切一些。這兩種植物最顯著的區(qū)別就在于,扁桃在成熟時果肉會裂成兩半,而我們熟悉的杏果肉自始至終都把種子包裹得嚴嚴實實,不會開裂的。

甜杏仁苦杏仁

對于“美國大杏仁”的愛好并不是新近才發(fā)起的,人類在很早之前就開始收集和食用巴旦杏仁了,在1.2萬年前約旦河流域的人類遺址中,就發(fā)現(xiàn)了野生巴旦杏仁的蹤跡,當時的人把它們同野生豌豆儲存在一起,說明當時的采集者就是直奔這些可食用的種子而去的。

不過,野生的杏仁并不是安全食品。

苦杏仁的毒性來自于苦杏仁甙水解釋放出的氫氰酸,這種物質(zhì)可以阻斷細胞的呼吸鏈,妨礙ATP的產(chǎn)生。每100克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就可以分解釋放出氫氰酸100毫克~250毫克,而60毫克氫氰酸就可以置人于死地,這也是杏樹保護種子的重要手段。所以,如果吃下不經(jīng)處理的杏仁,特別是苦杏仁,“中招”的風險很大。過去曾經(jīng)發(fā)生過有幼童因為好奇,吃下過量苦杏仁導致死亡的慘劇。不過只要稍加處理,苦杏仁就能變得很安全。有文獻報道,對氫氰酸含量為0.1399%的苦杏仁,用60℃溫水浸泡10分鐘,撈出后脫皮曬干,氫氰酸含量就下降為0.0667%。

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野生杏仁都有強烈的苦味,而栽培巴旦杏樹的杏仁則大多數(shù)都是甜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一個基因變異導致一些巴旦杏樹丟失了苦杏仁甙這種防御武器,使得甜杏仁的氫氰酸含量降到苦杏仁的1/3左右。這可能是早期的農(nóng)民偶然注意到一些杏樹能結(jié)出甜杏仁,不斷栽培改良的成果。也有科學家認為,巴旦杏樹之所以被馴化,就是因為它們的種子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公元前1341年~前1323年)陵墓中發(fā)現(xiàn)的栽培巴旦杏仁,意味著這種植物可能早在公元前2000的青銅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果園里的常駐居民了。

在18世紀時,巴旦杏被西班牙殖民者帶入美國。加利福尼亞潮濕、涼爽的氣候特別適合巴旦杏的生長,于是巴旦杏仁在美國安家落戶,今天,加州地區(qū)已經(jīng)成為巴旦杏仁的主產(chǎn)區(qū)之一。據(jù)說,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的兩次總統(tǒng)就職招待會上,都選擇了巴旦杏仁作為餐后小食。這么一來,巴旦杏仁被貼上了美國大杏仁的標簽,倒也合情合理。

不是豆腐的杏仁豆腐

至于中國原產(chǎn)的杏樹,最初是以果樹的身份出現(xiàn)在果園之中的,所以中國的杏仁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作為吃杏果肉時留下的副產(chǎn)品。而那些苦杏仁更多時候也是出現(xiàn)在藥鋪里面,一直被作為一種止咳平喘的藥物來使用。

雖然杏仁的苦味不大討舌頭喜歡,但是這種味道卻可以用來平衡甜食那種“膩”的感覺。所以杏仁很快跟甜品掛上了鉤,在中國最出名的當屬杏仁茶和杏仁豆腐了。

第9篇:多肉植物的栽培方法范文

1 枇杷裂果發(fā)生的原因

枇杷裂果的原因是內(nèi)部與外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果肉和果皮組織的增大不能同步是造成裂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果實通過維管系統(tǒng)和果皮吸收水分,導致體積膨脹并產(chǎn)生膨壓;另一方面,控制細胞膨脹的機理和果皮的破裂應力決定了果實的裂果敏感性。水分是裂果的直接原因,而果實細胞膨大與果皮破裂應力才是決定裂果敏感性的內(nèi)在因素。

2 枇杷裂果影響因子

2.1 品種

裂果敏感性由遺傳特性決定,親本裂果性狀可通過遺傳對后代產(chǎn)生作用,裂果程度在品種間差異顯著。如白砂枇杷比紅砂枇杷的裂果程度嚴重。果皮薄的品種更為突出。品種間裂果情況不同,大鐘枇杷裂果嚴重,白荔枝、洛陽青、單邊種和荸薺種等較抗裂果,大紅袍幾乎無裂果現(xiàn)象。

2.2 水分

無論是土壤水分還是果實表面附著水分,均是誘發(fā)裂果,是主要環(huán)境因素,促使果肉細胞急劇膨大導致裂果。

2.3 強光

易使果皮產(chǎn)生日灼,而日灼部位往往成為起裂點。

2.4 營養(yǎng)元素

鈣和硼的缺乏易造成裂果,而高氮將會加重裂果。鈣是植物組織的重要組分,維持和調(diào)節(jié)細胞功能。有理論研究指出,裂果的多少與果實中鈣含量負相關(guān),外噴含鈣化合物可明顯減輕采前裂果。鈣之所以能減輕裂果與其維持細胞壁結(jié)構(gòu)與功能有關(guān),當鈣以果膠酸鈣形式存在時,能使相鄰細胞互相連結(jié),增大細胞間的韌性,使原果膠不易發(fā)生水解,破裂應力增大,不易裂果。

2.5 其它原因

如樹勢過旺的徒長樹,果皮薄的品種,土層薄、保水保肥力差的果園易發(fā)生裂果病。發(fā)生日灼病和果銹病的枇杷也易發(fā)生裂果。

3 枇杷裂果的防御對策

3.1 套袋

3.1.1 套袋的功效。不僅可以減輕枇杷裂果的比例,而且還可防止枇杷果實日燒病、銹病的發(fā)生以及病蟲危害果實與農(nóng)藥污染,保持果面茸毛完整,減少果實與枝葉摩擦而機械損傷,從而提高果實的商品價值。

3.1.2 套袋用的材料。一般選用牢固耐用、遮光及透氣性好的牛皮紙,也可用舊報紙。大果品種以單果套袋,袋規(guī)格為10cm×14cm,中果以整穗套袋,大小根據(jù)果穗大小而定,一般袋大小為25~28em×18~22cm即可。

3.1.3 套袋的時間與方法。套袋的時間一般是結(jié)合最后1次疏果進行,套袋前要全面噴1次甲基托布津和菊酯類農(nóng)藥,預防果實發(fā)生病蟲害。套袋次序宜從樹頂開始,自上而下,自內(nèi)而外,分批完成。套袋時務必使袋鼓起,以利于通風。

3.2 設(shè)置保護屏障

設(shè)置保護屏障是指在樹冠上空設(shè)保護層,可以是溫室、大棚、簡易防雨棚。生產(chǎn)上廣泛采用的是簡易防雨棚,表面覆蓋塑料薄膜,雨前將薄膜合攏,使植株免受雨淋,雨后拉開,讓植株見光。在金華市主要可以用避雨栽培或大棚栽培或撐“傘”。有研究表明,防雨棚減少裂果的同時,還可減少真菌引起的果實腐爛。

3.3 強化栽培管理

強化栽培管理,一方面通過水分調(diào)節(jié)措施控制枇杷的水分狀況,另一方面通過合理施肥、生長適應性鍛煉提高抗逆性,從而減輕裂果。

3.3.1 合理排灌。適時適量灌水,及時排水,維持穩(wěn)定適宜的土壤水分狀況,是防止裂果的有效方法。有條件的果園可采用先進實用的滴灌、噴灌等節(jié)水灌溉技術(shù),沒有條件的果園可采用根系分區(qū)交替灌水技術(shù),既滿足樹體需水要求,又不至于使土壤水分過多。雨季來臨前,對樹冠進行噴灌可增強其對雨水的適應性,以減輕裂果。

3.3.2 起壟、覆蓋。果園覆蓋可減輕裂果,覆草或覆膜還可阻止水土流失,減少地面蒸發(fā),從而維持土壤濕度,保證果實對水分的需求。起壟加覆蓋,旱能保水,澇可排水,使土壤年周期含水量較為穩(wěn)定,能有效降低裂果的發(fā)生。

3.3.3 科學施肥。多施P、K肥,施足有機肥,適量噴施葉面微肥等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逆性。

3.4 化學方法防治

3.4.1 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果皮轉(zhuǎn)淡綠色時,噴施100mg/L的乙烯利,有預防裂果和促進早熟作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guān)文章閱讀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