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珍珠鳥教案范文

珍珠鳥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珍珠鳥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珍珠鳥教案

第1篇:珍珠鳥教案范文

一、圓融課堂的基本特征

1.目標:高度達成

課堂教學靈活變通的目的不是追求表面熱鬧,搭花架子,而是為了高度達成教學目標。需要指出的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至高目標不是理解、體會所教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而是以課文為憑借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當然,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不是固定不變的,應該根據(jù)學情及時、合理地進行調(diào)整。

2.方法:靈活善變

圓融的課堂,學生一定是自由的。當然,這種自由一定是“有規(guī)則的自由”。圓融的教學方法也一定是靈活的、變化著的,這種靈活與變化其實就是為了順應學生自由地學習。課堂教學千萬不能以某種不變的方法“牽”著學生學習。若此,就是教條主義,課堂教學就會死氣沉沉,缺少生機與活力。

3.環(huán)節(jié):轉(zhuǎn)承自然

課堂教學由各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是有機聯(lián)系的,且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圓融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是緊密的、巧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且轉(zhuǎn)承是自然的。對于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而言,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理應沒有截然的分水嶺。身處這樣的課堂,讓人感覺不到時間在流淌。

4.課感:人本合一

課堂教學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教學對話是一種藝術(shù),是一種在對話中提高師生雙方認識水平、思維能力、人文修養(yǎng)的藝術(shù)。圓融的課堂,師生神情專注,情感與文本共鳴。課堂上的對話自然,且不斷生成,師生都從內(nèi)心深處表達著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感,進入忘我的境界。

二、圓融課堂的教學預設

圓融的課堂離不開課前的精心預設。因為,靈活變通必須建立在已有認知的基礎(chǔ)上,這里的已有認知包括教師對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準確把握、課前對教材的深入理解,特別包括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以往經(jīng)驗而設計的教學流程。

1.著眼整體,板塊設計

語文教學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教學設計首先要從整體入手,通盤考慮。為了便于課堂教學的靈活變通,教學預設應該是板塊式的。當然,教師對各板塊的教學同樣要考慮充分,做到心中有數(shù),防止教學中措手不及。緊扣文眼,是對文章進行板塊設計的有效方法。筆者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前,圍繞“園子”這個文眼設計了如下三大板塊:自然之園(作者將園中的植物及昆蟲、鳥兒詳細地進行了描述,這種描述幾乎是不加選擇的)、自由之園(這是作者花最多筆墨進行描寫的,重點寫了園中植物及昆蟲、鳥兒的自由,以及作者自己的自由)、精神之園(作者對自由的向往以及懷念)。課堂上圍繞這三大板塊組織教學,思路清晰,效果好。

2.緊扣重點,有序展開

在板塊設計中,緊密聯(lián)系文章主題的段落是教學的重點。重點段落的教學更要周密設計,體現(xiàn)層次性。如《天鵝的故事》(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中反映老天鵝破冰之“勇”的第五自然段是教學的一大重點。課前,筆者是這樣預設的:教師先范讀這一部分,讓學生想一想,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其次,圍繞老天鵝撲擊冰面“篤”的聲音,想象其用肉體撲打又厚又硬的冰面的感受;再次,抓住“第二次,第三次……”來體會這種疼痛時間之長;最后,讓學生練習朗讀,讀出老天鵝破冰之“勇”。這樣的教學,層次清楚,方法得當。課堂上,學生感悟深刻,讀得專注,讀得動情。筆者以為,課堂上重點段落的教學最為重要,它決定著一節(jié)課的教學能否成功,它也最能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功力。

3.圍繞疑難,巧妙突破

教學難點未必是教學的重點,有時也不必花很多的時間來解決,但必須認真對待,不可忽視。對于疑難的解決,要突出一個“巧”字。巧妙的教學設計,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九色鹿》(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一文“究竟應該怎樣處置調(diào)達”是教學的難點。一位教師先是這樣預設的:讓學生回答“假如你是國王,你會怎樣處置調(diào)達?”結(jié)果在試教時,學生都將自己對調(diào)達的痛恨化為各種不可忍睹的懲罰手段,課堂上充滿了血腥的味道。這樣的教學并不理想,于是教者重新進行了設計。他換了一個思路,改為這樣問學生:“假如國王要九色鹿來處置調(diào)達,九色鹿會怎樣做呢?”教學中,學生由討論發(fā)展為相互爭論,最終認識到善良的九色鹿一定會再次“教育救人”,而不會采取“以惡報惡”的血腥方式。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巧妙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更大。

三、圓融課堂的實施策略

再好的課前預設還要在課堂上藝術(shù)地實施。因為,同一教案不同的人實施,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除去教師自身朗讀、語言表達等基本素質(zhì)外,教學預案的實施能否根據(jù)學情的變化而隨之應變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1.以活為旨,彈性推進

課堂預案的實施應立足于一個“活”字。當前不少教師的課堂教學其實就是“走教案”(即嚴格按照教案一層不變地實施),教學流程機械推進,效果很差。一位教師在教學《理想的風箏》(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中“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時,就沒有完全根據(jù)課前預案展開教學,反而收到了較好效果。他為了引導學生體會“漾”字的精妙,在預案中設計了“漾”與“露”的比較式教學。但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讀了這句話的體會時,一位學生說:“這個‘漾’字讓我體會到劉老師從內(nèi)心深處是無比快樂的、無比自豪的。因為‘漾’這個字,本來就表示水面上波紋圍繞一點一圈圈地向四周擴散開去。這里用‘漾’,就是說快樂與自豪從劉老師的內(nèi)心深處向周身擴散,這種快樂是全身心的。”執(zhí)教老師敏銳地覺察到學生的理解已十分到位,因此取消了換詞比較的教學方式,而是順著學生的思路繼續(xù)展開教學。這樣的教學富有彈性,是圓融的、自然的。

2.以生為本,順學而導

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本,教師只是起著點撥、引導的作用。以學生為本,就意味著課堂上要順學而導,不犯機械的教條式的錯誤。有時候,對課前設計的教學預案還要做重大調(diào)整,甚至重來,這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底氣,也需要有智慧。有時候,這種改變是必須的。筆者教學《珍珠鳥》(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一課,課前緊緊圍繞文章最后一句話“信賴,不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嗎”設計了教案,想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珍珠鳥和“我”是怎樣逐步產(chǎn)生“信賴”的。但教學中,當筆者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心句時,一位學生說文章開頭的一句話“真好!”是中心句,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沒有否定,稍一思考,覺得很有道理。因為直覺告訴我“真好!”內(nèi)涵更豐富。于是,我抓住這兩個字引導學生學習:“珍珠鳥的外形真好””小珍珠鳥膽子漸漸大起來,與作者友好起來漸漸產(chǎn)生信賴的過程真好”“由此悟出的信賴創(chuàng)造出的美好境界真好”……這樣的教學就是以生為本,順學而導。這樣的變通越多,教學就越靈活,課堂就越迷人。

第2篇:珍珠鳥教案范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整合資源;互動

我們都知道任何課堂都存在預設,預設就是對課堂未知的教學過程實施模擬、演練,就像軍事預演一樣要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的;而教學過程又是變化的,具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所以教學中隨時都存在生成,即教學中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將其中有效的生成融入課堂讓課堂變得更精彩同樣符合預設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應該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而不是相互抵消。為此,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材,設計好教學的每個細節(jié),做好預設,并對教學中的有效生成及時有效調(diào)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讓課堂變得更精彩。

一、精心預設,優(yōu)化生成

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為了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從熟悉教材,設計教案到課前的基本準備都是預設的工作。預設的好壞關(guān)系著課堂的實施效果,同時也引導著課堂的生成,好的預設能成就有效的生成,能優(yōu)化生成;而沒有計劃的,不認真的預設將使課堂變得混亂。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預設呢?

1.設計動態(tài)的靈活預設

課堂是動態(tài)變化的,再美好的預設都不可能完全呈現(xiàn)課堂的真實過程,而在新課改重視教案設計的思潮下,出現(xiàn)了過度嚴格執(zhí)行教案的形式,教學過程變得死氣沉沉,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設計具有動態(tài)的預設,讓課堂有效生成隨時能融入教學,成為教學的助理。

例如,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內(nèi)涵,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講述自己信賴別人,別人信賴自己的故事。

生1:我們?nèi)粘W龅摹白约和蟮?,別的同學借助自己”的游戲,就是一個信賴同學的表現(xiàn),我信賴別人,可以放心得往后倒,這種信賴讓我心里很舒服,很有安全感。

生2:……

這樣的設計就給了學生靈活的表現(xiàn)機會,讓學生能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意思,融入課堂,教師再通過這些有效的生成,引導課文的預設,讓課堂不僅有規(guī)矩,更有活力。

2.預設應該整理資源

小學語文與學生的生活是密切相關(guān)的,教學預設應該從方向上掌控,讓學生在吃透文本的基礎(chǔ)上,超越教材,跳出文本,拓展更多的課外資源,鏈接生活與課文。這樣學生就能更有效地去理解課文。

例如,在教學《觸摸春天》這課時,如果沒有聯(lián)系生活學生這幾個年齡段是無法理解盲童的苦難的。而作為教師就應該讓學生認真研讀課文,發(fā)掘?qū)W生自己生活中的有效資源去理解課文,引導學生感悟盲童的內(nèi)心世界,體悟文章的真正含義。

二、捕捉生成,完成預設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所以,課堂因生成而精彩,作為教師就是要善于捕捉課堂精彩的生成機會,實現(xiàn)有效的預設目的。

1.抓住有效的問題生成,促成預設

例如,在《觸摸春天》的教學中有這樣一段話: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蝴蝶明明是被盲童抓住的,為什么寫被“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呢?

生:難道是聽出了蝴蝶的飛翔?

針對學生的回答,我乘機引導: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有一種內(nèi)在的視覺,那可能是真實的,那就是用心去看這個世界。這樣的引導讓學生走進盲童的內(nèi)心,沒有偏離預設,反而優(yōu)化了生成。

2.互動生成中感悟、思考,完善預設

教學是雙向的,很多生成都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形成的,教師要善于將生成引向預設,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思考。

例如,在《凡卡》這課的教學中,師生共同討論:“凡卡為什么會寫信?”的問題。

師:凡卡沒有讀過書,他根本不識字,為什么會寫信?

生:我知道,凡卡會寫信,是他爺爺教的。

師:是嗎?請你說說理由。

生:因為從文中對凡卡夢境的描寫中可以看出,凡卡的爺爺識字,說不定爺爺在平時生活中曾教過凡卡。

生:老師,我認為凡卡會寫信,還與席瓦列維父老爺家小姐有關(guān),因為我在課外讀過這個故事的全部文章。

師:說得很有道理,這能看出你平常很愛閱讀,涉略很廣泛,值得其他同學學習哦!

生:老師,會寫信,為何他卻不會寫信封呢?這難道是因為他沒有上過正規(guī)的學校,沒受過專門的教育的緣故?

……

通過師生的大討論,課堂不僅生成了對凡卡會不會寫信的思考,更形成了深刻的感悟。這依賴教師及時的引導和及時的捕捉課堂生成的細節(jié),讓它們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具體我們可以這樣分析:首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生成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索,但教師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將問題再度拋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感悟,為學生思維的飛躍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學生在愉悅的討論環(huán)境中相互激發(fā),思維不斷碰撞,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有效生成,教師將生成引入課文預設,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總之,預設與生成是精彩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什么樣的策略和方法,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精心的預設,有效的調(diào)控,靈活的處理,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3篇:珍珠鳥教案范文

【關(guān)鍵詞】文學類文本教學;情感體驗;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本是作者情感體驗的結(jié)晶。情感的沖動催生了寫作的力量源泉。正是由于杜甫懷有憂國憂民的仁愛之情,在目睹戰(zhàn)爭動亂帶給社會和人民巨大的災難痛苦后,情感變得異常豐富復雜,所以才會寫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包含真摯情感的驚世之作。白居易在仕途不順被貶的途中,聆聽了琵琶女凄慘的彈唱之后,聯(lián)想到自身的遭際,情感不能自制,遂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著名詩句,情感的共鳴令詩人“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朱自清在飽嘗了20年兵荒馬亂的人生況味之際,偏又逢上家境衰敗,親人去世,父親送行時所流露出的關(guān)愛之情令作者三次流淚,情感的體驗匯集成感人至深的《背影》??v覽人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文本,無不包含著豐富的情感,讀之令人為之動容,思之令人慨嘆。

因此,情感是文學類文本的靈魂,“披文入情”是文學類文本的基本要求,在課程總目標中就提出:“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對中外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在教學建議中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思考”的要求;在評價建議中又強調(diào)“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那么情感體驗就應該是文學類文本教學的靈魂。要想使學生學好文學類文本,使其感受和領(lǐng)悟到文學類文本之美,教師在文學類文本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善于帶領(lǐng)學生沉浸在文學類文本的情境中,使其與作者同歡樂共悲苦,從而使他們內(nèi)在的精神向美的境界潛移默化,心靈境界也向美的高度提高升華。那么在文學類文本教學中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去進行情感體驗呢?

一、引導學生在激情洋溢的誦讀中進行情感體驗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應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的,增強教學效果。語文教學中的朗誦就是發(fā)揮情感因素積極作用重要的一環(huán)。充滿激情的誦讀,會使學生腦海里有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有所傾吐的情和意,這才能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從而進入深層次的情感體驗。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是一首意象豐富、膾炙人口的現(xiàn)代抒情詩。這首詩歌,寫的是個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愛、生死之痛以及對于大陸故鄉(xiāng)的懷念。詩歌用了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手法,旋律流暢而又深沉。教師對學生提出朗誦要求,學生自會在充滿激情的朗誦中體驗到億萬炎黃子孫所共有的那種歷劫不滅的思鄉(xiāng)之情、民族之魂。

案例1 如何讀懂一句話的情感在《背影》的教學中,一個學生提出:“‘爸爸,你走吧’這句話該怎么讀,應讀出什么樣的情感?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就拿出來讓大家討論。通過再讀文章和小組討論后,大家開始自由發(fā)言。

一個學生說:“應該讀出‘留戀’, 因為父子馬上要分離,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面,所以應是依依不舍?!?/p>

一個學生馬上站起來補充說:“我覺得她的分析不夠全面,這里面還應該有無奈,因為作者家中光景慘淡,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到北京念書,分別是無奈的選擇?!?/p>

我趁熱打鐵又叫了一個學生回答,這名學生接著剛才同學的話說:“我的看法和他不同,正是由于家境慘淡,又剛失去母親,作者也已有二十歲了,所以這句話應讀出關(guān)切的感情?!闭f完,他還用關(guān)切的語氣有感情地讀了“爸爸,你走吧”這句話,教室里發(fā)出了熱烈的掌聲。我覺得這個回答有點曲解文本的原意,是一種典型的一廂情愿的解讀。學生之所以給以熱烈的掌聲,大概是因為他讀得很有感情,所以,我說:“大家真的都同意他的觀點嗎?我請大家再讀讀上一段,看看他的回答有沒有偏頗的地方。”大家又開始放聲讀起來,讀完后,一女生站起來說:“我不認同他的觀點,這里不應該關(guān)切,他的分析缺少內(nèi)在邏輯。當父親講價時,作者總覺他講話不大漂亮,當在車上托茶房照顧時,作者又在心里暗笑他的迂。所以緊接著的這句話應讀出討厭的情感?!焙笈乓荒猩酒饋碚f:“她說得很好,但討厭用詞不當,我想用不耐煩好一點兒。”

我覺得這回答已經(jīng)比較準確了,但我沒有急于下結(jié)論,而是把以上的幾種答案拋給學生,讓他們再讀文本,前后聯(lián)系,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讀好后,大家都有了比較一致的看法,但有個學生的回答讓我至今銘記于心。他說:“在第6自然段的中間寫道: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為什么作者的眼淚會很快地流下來?我看有兩個原因:一是看到父親吃力爬月臺時的背影,二是作者剛才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和暗笑他的迂的自責心理,二者一結(jié)合,作者為自己剛才的想法深深愧疚,所以才會很快流下眼淚。注意是很快,如果沒有第二點,作者或許不會很快流淚,甚至根本不會流淚。所以“爸爸,你走吧”這句在情感上有承上啟下之效,應讀出厭煩的感情?!彼姆治鎏笍亓?,我們給予了他長時間的掌聲。

反思:在案例中學生對“爸爸,你走吧”這句話的解讀就是隨著朗讀語氣的把握而逐步深入。隨著評價的逐步深入,學生對隱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的把握也越來越準確。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朗讀實施點撥與指導,可以使學生初步掌握閱讀和欣賞抒情文學類文本的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入情入境地朗讀文學類文本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在推敲關(guān)鍵字詞中進行情感體驗

朱光潛先生說過:“文學借文字表現(xiàn)思想感情;文字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蹦切┭笠缰娗楫嬕獾奈膶W類作品,許多都是字字珠璣、聲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間滲透著豐富的美感。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從情感上認同這篇文章,就要引導學生品析文中極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詞語,引導學生深悟文中深層意蘊所包含的藝術(shù)美、情感美。

案例2 如何從字里行間揣度一個人的性格

教學《楊修之死》過程中在理解“楊修的恃才放曠”時,就進行了這樣的教案設計:

師:“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公真知魏王肺腑”嗎?

【幻燈片展示】真知?

生1:楊修對曹操他的忌諱一點兒也不知道。

師:何以見得?

生2:文中說“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shù)犯曹操之忌”。

師:“數(shù)”字應讀“shuò”音,“多次、屢次”的意思。請同學們一起將這句話讀一遍。

生齊讀

師: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楊修的“恃才放曠”呢?

生3:課文第2段開頭第一句:“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叫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边@里的“便”字,可以看出。

師:“便”什么意思?

生4:“便”的意思是“就”,體現(xiàn)了楊修擅作主張,有違軍紀。

生5:第5段,“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中的“竟”字,出乎意料的意思。

生6:第7段,“修知其事,徑來告操”中的“徑”字。

師:“徑”作何解? “其事”指的是什么事?

生6: “徑”就是“直接”,“其事”是指“曹丕用大簏裝吳質(zhì)進內(nèi)府”之事?!皬健笨梢钥闯鰲钚拮鍪虏萋?,根本不考慮后果。

生7: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一句中“指而嘆”。

師:很好,我們讀書要善于從字縫中去讀,確實,剛才同學們所談到的“便、竟、徑、指而嘆”這些字眼體現(xiàn)了楊修的放曠。

反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楊修的恃才放曠,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一些精彩的語段及關(guān)鍵詞語如“便、竟、徑、指而嘆”進行揣摩、理解、賞析,體味語言的豐富內(nèi)涵和無窮魅力,深刻體會作品的內(nèi)蘊美。

三、引導學生在想象補白中進行情感體驗

含蓄是文學語言的重要審美特征?!抖脑娖贰分袑ⅰ昂睢绷袑F芳右蕴接懀岢隽酥摹安恢蛔?,盡得風流”的說法。南宋詩人姜夔也提倡“語貴含蓄”,認為“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這種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語言,能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白,從而造成一種獨特的美感。文學類文本的魅力往往在文章的含蓄上,文章的情感更是如此,一眼望到底的文章總難以吸引人,因此文學類文本要講究“空白”藝術(shù),包括虛筆、休止、省略、殘缺等,優(yōu)秀的文學類文本往往在筆墨未染處包含豐富而深刻的意蘊、令人震顫的情感。這些“空白”的地方,正是激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情感深體驗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深刻領(lǐng)悟,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激發(fā)他們熱愛真、善、美,痛恨一切丑惡現(xiàn)象與落后思想的感情,會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案例3 如何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

李清照的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詞中省略了不少情節(jié):詞人為何那樣嗜酒,竟至濃睡一夜殘酒還未消盡?酒醒之后并未起身去看花園,那她又是什么樣的情態(tài)?她很關(guān)心花園里的花木,急切地詢問了些什么?這些問題詞人盡在不言之中,讓我們?nèi)ハ胂蟆:染?,是因為傷春,時至暮春,忽來風狂雨橫,詞人擔心春老景荒,便以酒解愁。因為殘酒未消,懶于起身有系念著“花落知多少”,便詢問卷簾人。問話,是關(guān)心海棠,這從答話中可知。用“試問”,頗有擔心后果不妙的味道。否定卷簾人“海棠依舊”的回答,告之“應是綠肥紅瘦”,未親見者比已見者真切,這是因為侍者對花漫不經(jīng)心,而詞人雖然濃睡,實際上關(guān)注著“夜來風雨聲”。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把情節(jié)補充完整,不僅如見詞人慵起懶動的情態(tài),更可以窺見詞人悼紅惜春的心情。

反思:文學性文本的意境并不是露天的珍珠、碧空的銀星,抬頭便可輕易看得見。這就需要我們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經(jīng)驗,在頭腦中再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性呈現(xiàn)出文本所描述的意境,使自己如同身臨其境,將自己融入情景角色之中,同作品中的人物、事物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從而受到文本情境的感染,而產(chǎn)生深切獨特的體驗。

四、引導學生在比較改寫中進行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不能拘泥于課本和課堂,文學類文本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情感,首先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來強化和豐富學生的情感,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空靈生動,豐富多彩。

案例4 如何在比較體驗中深化認識

比如吳敬梓的《范進中舉》和魯迅的《孔乙己》,講的都是不幸可憐的人的故事。范進得知自己中舉后,為什么突然發(fā)瘋?盡管專家們已經(jīng)提出了各種見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識和思路,大膽地談自己的看法。作品中精彩的人物語言、有趣的動作和心理描寫,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胺Q經(jīng)典,這是精讀課文的又一重點。關(guān)于《孔乙己》的主題,也是眾說紛紜,學生們可以展開討論,魯迅曾認為《孔乙己》是他寫得最好的小說,孔乙己也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學典型。大家可以認真探究:孔乙己好在哪里?我們可以從大師的筆下學到什么?在精讀和質(zhì)疑之后可以從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物形象的刻畫、作品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歸納中將新舊知識自然聯(lián)系起來,掌握同類知識的規(guī)律性,從而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提高學生綜合歸納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比較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說立意的比較,意境的比較,風格的比較,也可以是對同一作家在不同時期的作品的比較。

其次,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改寫,通過作品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美的感受和享受,去感受文本中的情懷。如在講授《曹劌論戰(zhàn)》時讓學生進行改寫,改寫時要注意恰當運用語言、外貌、心理、行動等描寫,尤其要善于運用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這樣才會使人物性格更為突出,形象更為鮮明,思想感情更為豐富。比如曹劌與鄉(xiāng)人交談時的神情,肯定與他和魯莊公交談時的神情不一樣,如果運用生動的文筆細膩描繪曹劌的神態(tài),曹劌的遠見卓識和鄉(xiāng)人的目光短淺便凸顯出來了。當然,也可以適當?shù)厍度雽﹂L勺之戰(zhàn)的場面描寫,通過作戰(zhàn)場面來渲染烘托人物。這是改寫獲得成功的手段。

改寫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進行人稱改寫,如魯迅的《孔乙己》以掌柜的視角改寫;也可以進行文體上的改寫,如朱自清的《春》改寫為詩歌。在改寫中可強化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場合產(chǎn)生的。特級教師于漪指出:“課的第一重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學生情感的浪花,或者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币虼耍瑸榱思て饘W生學習的情感,教師可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根據(jù)具體的需要,通過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再現(xiàn)文中描寫的情景,或渲染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對課文學習產(chǎn)生感情,使學生觸景生情,以情激趣,融入到畫的情境中去,進入到文字描寫的情感氛圍之中,從而充分體驗到情感之美。

(一)課堂導入時運用

導課時可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教學內(nèi)容中,如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與本課內(nèi)容有關(guān)的音像資料,或片頭音樂,或用數(shù)碼攝像機自制相關(guān)內(nèi)容的錄像帶,或者播放彩色幻燈片,把學生帶入特定情景之中。

案例5 課間播放滿文軍的歌曲《望鄉(xiāng)》

【投影展現(xiàn)歌詞】

師導入:課間我們聽的滿文軍的《望鄉(xiāng)》中有這么一句:捧一盞鄉(xiāng)酒陪伴著你。那么臺灣作家琦君陪伴她度過余生的又是一杯怎樣的酒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春酒》,去品一品別樣的風味!

反思:在這里,教師用滿文軍的歌曲《望鄉(xiāng)》,以及低緩、柔和的語調(diào)、感情充沛的語言,共同營造了一種溫情、舒緩的氣氛。這種氣氛與課文的情感協(xié)調(diào)一致。這樣,就為學生準確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了感情上的準備。

(二)整體感知時運用

整體感知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有聲文本內(nèi)容,設置情境教學,把課文中優(yōu)美的畫面、詩一般的意境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陶醉其中,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因美而生情。

案例6 配樂朗誦

教學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一文時,利用多媒體放映萬物復蘇、百花盛開的春景圖,再配上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春江花月夜》,教師示范朗讀后,學生自己進行配樂朗誦。

反思:教師聲情并茂地配樂范讀,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感情,學生也都能放得開,大膽、激情地讀,感受到了春雨那細膩柔和的美,達到了朗讀教學和情感體驗的有機融合。

(三)欣賞品味時運用

欣賞品味是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研讀、交流、提高,是課堂教學部分。教師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口、耳、眼等多種感官的基礎(chǔ)上,引導其在情感上與作者、作品中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讓文、聲、情、畫等音像視聽功能在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中綜合應用,使學生五官都受到刺激,調(diào)動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展開想象的翅膀,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情感體驗。

案例7 深刻發(fā)掘“背影”的情感因素

《背影》教學中,在教師緊緊抓住最能體現(xiàn)“背影”的情感因素—“蹣跚”、“探”、“攀”、“縮”等幾個飽含深情的字眼,充分品味父親背影的基礎(chǔ)上,播放電視文學類文本《背影》中的相應片段。

反思:電視文學類文本《背影》中的相應片段引導學生更深入品味父親對兒子真摯、深厚的情感,讓學生體悟父親對兒子關(guān)心的點點滴滴,使學生更加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真情。

(四)理解領(lǐng)悟時運用

理解領(lǐng)悟?qū)⒆寣W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這時教師就可運用多媒體,利用圖像、動畫、色彩等手段來特別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把握文本的情感體驗。

案例8 電影《群鳥》片斷的運用

郭初陽老師在教學《珍珠鳥》時,當學生思維來到“信賴,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時,播放電影《群鳥》中人被鳥趕進電話亭、汽車、房子等一類象征籠子的建筑片段,比照“力量一籠子”進行探討,思考:

①人和鳥的力量對比是怎樣的?

②影片中有沒有籠子?

③你被鳥關(guān)在籠子里,成了“珍珠人”,你渴望怎么樣的美好的境界?

反思:郭老師用“叛逆者”的眼光審視那些許多人所“想當然”的東西,結(jié)合電影《群鳥》的片段,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作者筆下的“信賴”原來隱藏著如許令人不安的“歷史密碼”,精致的鳥籠原來窒息了生命的自由沖動。讓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深刻理解什么是信賴,什么是美好的境界。

(五)課堂結(jié)尾時運用

精彩的結(jié)尾,不僅能為教學內(nèi)容起到畫龍點睛、為情感體驗起到提煉升華的作用,還能充滿情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教學臨近結(jié)束時精神為之一振,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而在樂聲中激發(fā)學生用詩歌朗誦、理性思維等形式結(jié)尾方式,不僅滿足了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需要,而且升華課文的主題。

案例9 《春酒》教學中的完美升華

《春酒》的結(jié)尾部分,主題升華之時教師就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這句話于我們可能是淡淡的感傷,可對海外游子來說,卻足以讓他們潸然淚下了。琦君為什么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為她已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了。

引入對作者琦君的介紹:(配樂激情)

琦君,1918年出生于溫州,12歲遷居杭州,31歲赴臺灣,57歲定居美國,90歲……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啊……

師:這個溫婉的女子歷經(jīng)了數(shù)十年的滄桑變化后依然對家鄉(xiāng)念念不忘,在她的文章中也多次寫道:

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xiāng)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

——琦君《鄉(xiāng)思》。(師動情朗讀)

她還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xiāng),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若能不再哭,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生深情齊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