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數學個人研修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以發(fā)展為目標,構建課程體系
教師職后教育目標與課程體系是教師研修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要提升研修質量,課程體系建設至關重要。“研修一體”課程體系必須根據相應學科、對應年級教材的知識結構確定,只有弄清楚相應的知識結構,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避免隨機設課。
北京市西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結合本區(qū)域教師研修課程實施現(xiàn)狀,立足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在分析現(xiàn)象、歸納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歷史與現(xiàn)實的比較、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借鑒與創(chuàng)新的融通,逐步建構出區(qū)域教師“研修一體”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由年級、學科和跨學科三類課程構成,并具體提出了每一類課程的研修目標(圖1)。
“研修一體”課程體系的構建打破了以往單一關注問題解決的模式,突出了解決學科教學問題的“年級課程”,增加了提升教師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的“學科課程”以及提升教師學習內驅力與綜合素養(yǎng)的“跨學科課程”。也就是說,課程體系不但關注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在問題解決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自主成長助力。工作重心從關注“事”,轉變?yōu)椴粌H關注“事”,而且關注“人”,充分彰顯了一線教師在教師職后教育中的主體性,且符合“研修一體”背景下區(qū)域教師職后教育的質量觀,即合規(guī)律性、合需求性、合發(fā)展性。
二、以需求為導向,準確定位課程
課程體系明晰后,開展教師需求評價、準確定位課程是亟須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在課程體系的宏觀框架之下,北京市西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每學期均組織開設百余門研修課程,以滿足教師的多元化需求。對于教師來說,課程的開設不僅完善了分崗位、分學科、分學段、分層次的教師終身學習和發(fā)展體系,同時構建起相應的研修目標與課程體系,使教師的研修課程主題更聚焦,大大提高了研修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連續(xù)性發(fā)展。
以往的教研優(yōu)勢在于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劣勢在于問題的解決呈散點式分布,就問題說問題,缺乏整體建構,不利于教師發(fā)展。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在推進“研修一體”的進程中,小學數學學科課程設計者深入一線,通過問卷、訪談、課堂觀察等形式開展需求調研,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不了解學生以往的知識掌握情況,講授內容出現(xiàn)重復,學生不感興趣;有的教師對本年級應達到的教學目標不清晰,講授內容越俎代庖,超越課標的要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诖?,小學數學學科課程設計者依據課程標準整體設計課程,每學期開設一門課程,分別為小學數學學科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的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代數思想的研究,每門課程下設六個子課程。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先將每一個年級的教學目標具體化,然后將一至六年級的教學目標縱向梳理,使每一位教師都清楚自己所教年級的教學目標及與前后年級教學目標的銜接,準確定位教學,使教師研修課程系列化。
三、以問題為切入點,豐富研修資源
任何課程改革的推進都必須有課程資源的支持,教師職后教育課程也不例外。準確定位課程之后,重中之重就是課程資源的建設。在“研修一體”背景下,如何合理開發(fā)與利用有效的資源來提升研修的效能,是對每一位課程設計者提出的新挑戰(zhàn)。區(qū)域研修課程設計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實現(xiàn)了課程內容選擇從單一向綜合的轉化。
通過梳理眾多的實踐案例,課程設計者從問題入手尋求解決方案,改變以往“以教材和學科知識為中心”的單一格局,進行“教材和學科知識、社會生活經驗、學習者的經驗”三種內容取向的綜合。在課程資源視域下,突破以往長期固守的教材概念局限,越來越重視教學預設資源、動態(tài)生成資源、場館資源、現(xiàn)代教育技術資源、培訓者及學習者資源等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共享。
1.深度開發(fā)培訓者資源,凸顯對教師需求的引領
培訓者團隊是課程開發(fā)的核心問題之一,如果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培訓者隊伍,研修課程的質量必將受到影響。2011年,中小學書法課被確定為國家課程。課程設計者在認真領會上級精神和學科要求的同時,對本區(qū)書法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書法教師“教非所學”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教師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極為薄弱,無法滿足書法教學的需要?;诖耍W書法學科的課程設計者與故宮書畫教育中心的專業(yè)團隊合作,組織開展講學、參觀、實踐等指導活動,涵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升其專業(yè)化水平。
2.關注學習者自身資源,實現(xiàn)其個體經驗的重構
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具有成人學習的特征,他們透過經驗、對話和反思不斷生成知識。因此,知識的生成是教師學習作為成人學習的基本過程和結果體現(xiàn),而基于灌輸機制的預設培訓則無法體現(xiàn)教師作為學習者的主體性和學習的建構性,效果也自然大打折扣。①“北京市西城區(qū)骨干班主任自主發(fā)展專題研修”的課程設計者認為,教師經驗即課程資源?;谶@種資源觀,課程的組織形式以分享、對話、互動、反思為主,學習者通過學習,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自主建構解決學生問題的“小理論”,兩步九環(huán)節(jié)“我的教育公式”就是其中一例
(圖2)。教師個體經驗的重構凸顯了生成性這一特點,使研修不再是他人“輸血”,而是自身“造血”,研修效果不言而喻。
3.重視開發(fā)利用自然、社會資源,涵養(yǎng)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
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是教師研修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圖3)。隨著“研修一體”背景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課程設計者逐漸打破“以學科教材為中心”的壁壘,在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中汲取更豐富、鮮活的課程資源。中學歷史學科開展歷史尋蹤活動,參觀國家博物館,重走什剎海,考察利瑪竇及外國傳教士墓地;小學綜合實踐學科進行課程資源開發(fā)研究,遍訪北京的博物館及人文與自然景觀。教師們在與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自然的認識,獲取了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護大自然的知識,而且從中體悟到規(guī)律是不可違的,并將這種認識遷移到工作和生活中。教師們在社會資源的攝取中,感受著不同社會資源所蘊含的人類智慧和人類文明,涵養(yǎng)了學習者的文化素養(yǎng)與品位。
4.靈活利用網絡資源和平臺,開發(fā)教師學習新路徑
以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信息化資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虛擬化、網絡化等特點,對于延伸感官、擴大研修規(guī)模和增強研修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市西城區(qū)教育研修網歷經十幾年的資源積淀,為北京市西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的課程資源建設提供了有益的補充,有的課程設計者挖掘教材中存在的“空白”,為學習者提供學習的網址,推薦網上下載的文獻,以彌補教材的“不足”;有的課程設計者將西城區(qū)教育研修網作為資源平臺,組織教師開展主題研討,利用視頻案例資源進行網絡研修,分享教學設計、課件及研究成果;還有的課程設計者充分發(fā)揮常規(guī)研修和網上研修相結合的優(yōu)勢,為教師校本化和個性化的自主研修提供便利。
四、以高質為追求,轉變研修形式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為研修形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實踐中,區(qū)域教師研修形式的運用正悄然由“灌輸”向“參與”轉化。在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同時,課程實施者也改變了以往“教師講授”的單一形式,打破了全程單向傳遞知識的格局,凸顯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習者的實踐。涌現(xiàn)出以滿足教師多元化需求的“三結合”參與式研修模式。一是“集中研修與小組學習及個人自修相結合”模式,充分彰顯教師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同伴互助合作、專家專業(yè)引領,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二是“區(qū)級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模式,具體表現(xiàn)形式為“區(qū)校聯(lián)動”,區(qū)、校就一個主題開展研究,基于教學現(xiàn)場,走進真實課堂,協(xié)力研究促發(fā)展;三是“線上研修與線下研修相結合”模式,采用“課例研究”“視頻案例”“網上研討”等研修方法和手段,實現(xiàn)真實虛擬融通,促進教師深刻反思。
【關鍵詞】微課;教研;校本研修;專業(yè)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6)11-0057-04
當下,翻轉課堂、慕課等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議題。微課作為翻轉課堂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成為一線教師和研究者熱衷的對象。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其開發(fā)和應用的價值正逐漸被明確化。對于一種新的信息媒介,如何用好、用足、用得恰如其分,正是熱潮之后的冷思考。相比于微課在教學中的如火如荼,筆者嘗試在教師研修中將微課合理地引入,另辟蹊徑,倒也別有洞天。
當微課遇見教研
那么如何物盡其用,使之有度呢?誠然,微課的引入,不只是一種技術的革新,而是它給教學帶來的改變。移花接木,如果把微課用于教師的研修,以上問題不攻自破,而且可以繼續(xù)發(fā)揚微課的優(yōu)勢,使教師一度陷入瓶頸的教研別開洞天。以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為宗旨,化整為零,支持教師的碎片化學習;倡導個性,提升研修的實效;著眼課堂,解決教師燃眉之急;豐富方式,創(chuàng)新研修手段;共享資源,成就學習共同體;提升品質,加強素養(yǎng)的針對性提高。教研的創(chuàng)新最終落實到教學的翻新?,F(xiàn)以小學數學教師專業(yè)校本研修為例,淺談微課視域下的教師專業(yè)研修。
1. 見微知著――整合資源,定位適度
微課對于教學和教研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相對于教學,教研中的微課更講求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和引領,主題明確、情境真實、結構開放、易于遷移,完全吻合快捷新穎的教研手段。微課之于教研,其目的不在于信息技術的翻新,而在于它給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團隊建設帶來的全新改變。
入手于微,著眼于整。作為一種媒體,微課滲透至校本研修,實屬教學行動研究,要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選題要契合教師的專業(yè)研修,圍繞著課堂教學技能、技法展開。內容要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化隱為顯,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像、多姿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錄制過程中,選擇恰當的方法,短時講清講透,教師、學生均可成為授課者。雖從小角度布局謀篇,但必是要點,不忘初衷,不失整體,目標明確,教師的專業(yè)提升最終落實到學生的發(fā)展成長。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相對于紙質材料,微視頻的觀摩顯得相對生動、方便。對于微課效度的開發(fā),我們開設教研交流平臺或自媒體平臺,進行資源的聚集和展示。教研類的微課可分兩大類,基于兒童課堂的微課研究,其范圍較為寬泛,文化數學、游戲數學、生活數學、操作數學、經典數學等均可以納入其下,以此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學生課前課后研學的素材。對于教師研修,專題進行教學剖析、教學反思、解疑釋難、個性研究等均可形成校本資源庫,方便教師查找和參閱,為不同時期、不同水平的教師提供了良好的范本。綜上的素材源,不僅是材料的累積,更是校本研修的過程性體現(xiàn)。
微課視域下的校本教師研修,可以突破以學校為單位的界限,共建學習共同體,志同道合的同行均可介入其中,在微平臺或自媒體上互通經驗,傳遞信息,拓展時空,為研修的專業(yè)化和深入性帶來了轉機,也為校本教研的發(fā)展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2. 識微見遠――專業(yè)引領,挖掘深度
從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微課對于教學而言并非僅解決一時之急,一題之解。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一兩節(jié)微課學習,習得方法,捕獲思想。做中學,教師的微課研究正在于此。對內容進行取舍,替代繁復的講解;變換教學方式,增補專業(yè)內容;減輕負擔,重難點讓學生自行補助;隱性知識,趣味化的演繹。
微示范。在微課開設的初期,教師團隊要進行專業(yè)研修,針對優(yōu)質微課進行專業(yè)引領。分析制作的要點,專業(yè)的解析,技術的應用,讓教師明得其理,才能進行集體研發(fā)。以精題講解為例,小學數學中有不少經典題例,是學生學習的范本,在微課中不僅要體現(xiàn)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滲透解題思想內涵,動靜相宜,舉一反三。如數學總復習中關于三角形認識的內容,可利用第三個點的運動,把三角形按邊、按角進行分類。
微課內容:我們知道三個點可以連成一個三角形,如果移動其中一個點,你可以把它變成什么三角形?可以變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或是鈍角三角形。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點越往上,連成的就是銳角三角形,點越往下,或是往邊上移,連成的就是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也有無數個,除了這些以外,以這條底邊為直徑的圓上的點都可以連成直角三角形。
剛才所說的三角形是按角來分的,如果按邊分,在圖上的點又是怎樣移動的呢?如果點沿著中間那條垂線(高)移動的話,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將點移到三條邊一樣長時,就是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況。
接下來,我們來看三角形的分類:如果按角分,可以分成銳角三角形(它的三個角都是銳角)、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如果按邊分,可分成等腰三角形(其中兩條邊相等)、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和不等邊三角形。
學生能夠通過這節(jié)微課明曉整理的基本思路,優(yōu)化分類的策略。教師則通過類似的微課,明白選材的一般方法、制作的基本步驟、技巧的應用及過程的體現(xiàn)。通過這樣的引領,以小見大,挖掘深度,體現(xiàn)水準。
微研究。微課創(chuàng)作著實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它給教師提供了自由、開放的探索空間,極大地激發(fā)了教師的創(chuàng)作熱情。教學中,老師經常會碰到一些疑難問題,如何釋疑破難成為教師感興趣的話題。文案形式的疑難解決不夠生動形象,一時難以識記。而制作成微課則全然不同,既方便掌握又便于學習。如關于長方形周長與面積的關系,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通過自身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把教學過程制作成微課,進行交流。
第一幕:拿出一根繩子,用它圍成各種封閉圖形。
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用的是同一根繩子,說明長度一定,即周長相等,但圍成的圖形有大有小,說明面積不同。得出結論: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同。
第二幕:一個圖形周長是24cm,請你把它畫一畫,再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如圖,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的周長都相同,但圍成的面積大小卻不同。進一步可以發(fā)現(xiàn),當圍成的圖形是正方形時,面積最大。從左列的長方形中看出,長與寬越相差大,面積越小,而長與寬越接近,面積越大。
第三幕:用16個1cm2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并算出它們的周長。拼成的正方形周長最小。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小正方形接觸(接拼)的部分越多,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
通過上述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定論:當長方形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相差越小,面積越大;面積一定時,圍成的正方形周長最短。
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全程微縮化,節(jié)省時間,增強了效率。這樣的疑難熱點,可在每個年級的老師間進行征集和微課制作,進行觀點分享,互通有無,為教研的深入和針對性提供了范例。
微系列。微課制作的流行,其中一方面得益于它的簡單易操作,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隨意性。如何以統(tǒng)整的眼光來對待微課制作,使微課制作成序列、成體系,也是微課介入校本研修的內容之一。有了這樣的研究目標,我們的微課就不只是迎合教學比武,而是更廣泛意義下的教學研究,為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服務。教研團隊從高處著眼,整體規(guī)劃,注重選題的專題化和系列化,讓微課的研究有可持續(xù)性,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確保內容的新穎和啟發(fā)性,使其觀看性強、應用性更強。
隨著教研的深入,借助于課題的研究進行微課的系列課程開發(fā),如HPM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們可以制作系列微課,基于兒童視角解讀人類發(fā)展史中的數學知識體系,演繹數學的歷史和文化。把日常的知識和文化性的內容通過錄制積累、存儲起來,形成資源,作為校本材料,以供學習。微課完全可以彌補數學文化滲透零碎化、隨意性的缺憾。數學文化史的積極意義,讓學生更懂得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數學。而教師通過此系列內容的制作,其中材料的找尋、設計、開發(fā)、聯(lián)結等工作,不僅是數學材料的累積,對于數學文化的體悟會更為深刻,可謂是相得益彰。
3. 析微察異――同伴互助,提升效度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對于微課的研究,也要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參與的熱情和激情,在平等中開展對話,在自由的思想下開始創(chuàng)作。
眾人拾柴火焰高。研制一節(jié)微課,從選題到腳本撰寫、錄制等,需要個人創(chuàng)意和團隊的力量。教師們在談論時,年長的教師通常由此感嘆“錄制微課該是年輕人的事”。其實不然,處于各個年齡層的老師均可發(fā)揮各自的長處。微課要求在短時內運用最恰當的語言和方式把內容講清楚、講透,需要教師對于教材有著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團體各有所長,專業(yè)教師從教學角度進行把握,提高針對性和示范性,或從學生角度進行把控,提高趣味性和可學性;技術人員則從技術層面確保質量,保持畫面清晰,簡便易操作。在制作的過程中要相互學習,創(chuàng)新錄制方式,發(fā)揮教研組團隊的合力。
個性展示亮觀點。課堂教學中,我們講求同課異構,微課的教研,我們不妨也采用類似的方式。同一主題下的課例研究,在教研活動中同時呈現(xiàn),揚長補短。教研活動時,就同一論點,呈報不同的微課,進行比較研究,深化認識,最終形成較為成功的微課案例。微課的教研,也是過程性的一種經歷。教研組成員組成學習共同體,互聯(lián)網的介入,自媒體的便捷易行,使個性化的內容被更多同行所見,使教師間的交流互動更為多元有效。
層次更高些的研究,則可以通過名師工作室,讓教學骨干教師們從更專業(yè)的角度進行觀點闡述。每一學期圍繞著某一主題,一課一研究,一事一論點,從教材對比、教學方法商討、數學觀點闡述、難題解答、數學思想、文化史實等等,不拘形式,觀點鮮明,認證充分,把自己的教學研究成果用個性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我的題目我做主。很多時候,課堂上的創(chuàng)意來自于學生,學生的想法和做法令人稱贊。有時不妨讓這樣的活動由學生自主參與。比如,就某種解題方法、學生的數學小發(fā)現(xiàn)、小實驗等,如果錄制成微課的形式,倒也別有趣味。有時教師的絮絮叨叨總也不能有效幫助一部分學生提高解題的精確度和完整性。讓一些完成較好的同學,榜樣示范,將某道題解答過程拍成視頻,制成微課,便于其他學生自主學習,細致觀察,最終掌握這類題的清晰解答步驟和思考方法。教學相長,將此類微課在教師教研中加以展示,教師間相互交流,分享教學思想,啟發(fā)各自的教學,互助提升。
交流與應用是微課平臺建設的最終目的。通過微課這種媒介在教師研修中使專業(yè)化的釋疑得以顯現(xiàn),把個性化的思考進行展示,把隱性的內容顯示出來,通過這樣一種傳播快捷并密植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增強研修趣味,拓展研修角度,提升研修效度。
4. 防微杜漸――自我反思,體現(xiàn)程度
微課的制作、開發(fā)和利用,對于個人而言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疤煜率拢刈鲇诩殹保⒄n的盛行不能變成跟風,流行一陣便過去了。認得其好,便要全力以赴,深挖其中的優(yōu)勢,不能人云亦云。在制作后期,還需反復斟酌和修改,在不斷反思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進行改進,不斷提升制作品質。研精闡微,全面展示演變軌跡,探尋教學規(guī)律,讓教學研究走向精細化。
精益求精。在日常教學中,一位教師很少有機會錄下自己的課進行觀摩研究,微課的簡易性恰好彌補這些不足,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聽課者,教學語言精煉與否、教學流程清晰與否,均可通過事先錄制進行有效調整。教師還可以借鑒網絡上優(yōu)秀的微課制作手法,博采眾長,在自我修正和改善中迅速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精打細算。錄制微課的內容并非隨心所欲,需要進行一定的篩選,教師要選擇最適合講解、最能幫助學生通過這樣的媒介引入理解的內容進行?;蛑攸c,或難點,或疑點,或需要反復強化,或利于針對性學習,擇其一點設計教學,無形中對教師提高了要求,加深對于教材知識的整體理解,拓寬教師的教學視野。
精研細究。在短時間內教師要準確地把握教學節(jié)奏,快慢適當。要熟練地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巧妙應用,適得其中。教學語言要簡明扼要,邏輯性強,易于理解,教師知識講解與總結的能力。對于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類隱性的知識,做到講透、講深,無疑提高了教師研究力,每一節(jié)微課都是自我成長的記錄。
精耕細作。做微課,需要了解并掌握許多相關的軟件,比如PPT、錄屏、截屏、降噪等,更快促進教師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師不要故步自封,要敢于嘗鮮,跟上并趕超時代的步伐。在不斷的嘗試中拓展教學的視野,讓教學因此變得豐富。微課,最終讓教師從習慣的細節(jié)中追問、思考、發(fā)現(xiàn)、變革,由學習者變?yōu)殚_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體現(xiàn)制作的水平和提高程度,在簡單、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長。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信息技術用于教學研修勢在必行。傳統(tǒng)的教研有其優(yōu)勢所在,也應揚長避短,而微課的介入則改變部分煩瑣冗繁的教研手法,突破一成不變的教研模式,以新媒體改革舊方式,合理定位,不可越位,造微入妙,見微知著,提升教研的品質。但無論手段如何,探究教研的實際、實效,實質,以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為核心,始終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所在。
參考文獻
斯苗兒.基于教學設計,把微課融進日常課堂[G].小學數學教與學,2015(6).
胡鐵生.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關鍵詞】鄉(xiāng)村;關愛;責任;成長;培育
2016年4月,一個讓全省鄉(xiāng)村教師熱血沸騰的日子――200多個市、縣級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正式建站運行,開啟了全省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的美好旅程。
作為一名從農村學校成長起來的特級教師,一名在一線課堂摸爬滾打了30年的鄉(xiāng)村教師,我深知培育站對提高鄉(xiāng)村教師素質的意義,但我更清楚地知道,要讓好政策落地,讓文件從靜態(tài)的文本轉化為火熱的行動,需要各級部門上上下下的傾心付出,需要導師組全體成員的責任與擔當。
為了教師的成長,各級主管部門全力以赴提供成長所需要的幫助,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培育是一種幫助。在培育站,關于培育,愛是路徑,幫是方法,培育是一種愛的幫助。
回顧半年來的培育站工作,我們深有感觸:上級已經用“愛”為鄉(xiāng)村骨干培育工作指明了航向,那我們就必須用“幫”為培育工作保駕護航,向鄉(xiāng)村教育美好的明天進發(fā)。
一、起點:厘清培育工作的內涵
隨著教育均衡的強勢推進,鄉(xiāng)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在不斷改善,但是無法回避的一個事實是,農村學校的師資水平與城區(qū)學校仍然相差一段距離,這也是制約農村學校教育質量提升、農村學生流向城市學校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硬件設施的改善掩蓋不了師資水平整體偏低的尷尬現(xiàn)狀。因此,著眼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是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縮短城鄉(xiāng)教育差距的重要保證。
培育站的美好愿景由此日漸清晰起來:培育出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的鄉(xiāng)村教師,帶著我們的鄉(xiāng)村娃娃們一起接近城市學生的起跑線。
培育站建站之初,我們首先組織學員展開討論,為什么要培育?為誰培育?隨著討論的深入,老師們漸漸懂得,對于教師來說,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培育歷程,既豐盈了自己的生命,又潤澤了孩子的生命。
我們首先必須明確的是,鄉(xiāng)村骨干教師的培育不是象牙塔中的“閉門修煉”,而是為一個個鄉(xiāng)村孩子的成長提供盡可能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讓他們收獲學習的自信、成長的快樂和對美好明天的希望。
所以,在培育站研修計劃中,我們明確提出,研修主題應當立足課堂教學,結合鄉(xiāng)村實際,既要有數學眼光,更要有兒童視野,以學生的“學”為關注點,通過學員數學專業(yè)素養(yǎng)和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優(yōu)化鄉(xiāng)村學校數學課堂品質,讓培育成果惠及我們的學生。
二、準備:夯實培育行動的基礎
根據培育站建設總體要求,我們通過雙向選擇,從高郵市各鄉(xiāng)村學校挑選了一批數學教師,這些教師都是學校級別的骨干教師,有一定的專業(yè)發(fā)展愿望。我們首先對他們的教學實際狀況進行了調研,通過前期調研,我們把提高學員的課程實施水平確定為培育站研修的中心工作。本著立足課堂教學,結合鄉(xiāng)村實際,既要有數學眼光,更要有兒童視野的原則,我們把培育站研修主題確定為:以“核心問題”導學,提升鄉(xiāng)村數學課堂品質。意在構建“核心統(tǒng)領、問題引路、學生探究、教師指導”的“問題導學”課堂框架,以學生的“學”為關注點,讓課堂活動始終圍繞核心問題進行,同時,讓每一位學員在研究中逐漸提升核心知識問題化的水平,實現(xiàn)數學專業(yè)素養(yǎng)和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培育站剛成立,作為培育活動的“熱身”,同時也是為幫助學員樹立自信,我們在全市范圍內組織了培育站所有成員“一人一課”的亮相課展示活動,來自各校的鄉(xiāng)村培育站學員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有的思路清晰,活動設計可圈可c;有的樸實無華,善于捕捉學生動態(tài),抓住課堂生成推進教學,盡顯教學機智;有的注重生本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扎實有效;有的激情四溢、幽默風趣,課堂氣氛熱烈,不僅給上課教師提供了同臺競技、大顯身手的機會,更充分發(fā)揮了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示范、輻射的作用,進一步引導教師們在實踐中求索,在研討中學習,在交流中進步。
三、行動:注重“培”“研”“教”的整合
培育站大力倡導“培、研、教相互校正‘準星’,彼此搭建‘舞臺’”的工作思路,有效調動了學員追求業(yè)務成長的發(fā)展自覺,實踐了培育工作促進教學內涵發(fā)展的功能創(chuàng)新。
在主題分別為“核心提問”“學案導學”“師生互動”的三次研討活動中,我們充分整合了現(xiàn)場觀摩、經驗分享、個案點評、主題引領、綜合評析等諸多教研與培訓元素,讓“教”“研”“培”在活動中和諧統(tǒng)一。培育站組織、教研室參與、各學校承辦,鎖定研修目標,豐富培訓資源,生成教研成果,提升教研品質。
(一)聚焦研修主題
自從培育站成立以來,我們有意識地逐步培養(yǎng)培育站學員的“數學思維”“問題意識”,慢慢學著從課題的研究角度去審視課堂,研究課堂,開始學著針對“問題導學”課題的研究內容留心身邊的案例,堅持寫后記、教學反思,并在反思總結后再做新的嘗試或創(chuàng)新。本階段學習研討活動主題分別為“數學課程建設”“學生自主課堂”“深度學習”“文本解讀的兒童視角”“核心知識的問題化”等與課堂關注點高度契合的內容。
例如,在“核心問題引領下的農村小學數學導學課堂的建構與實踐”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所有成員通過典型引路,深度反思,實踐嘗試,以“問題”的發(fā)現(xiàn)、生成和解決為主線,把學生置于一個個真實有效的學習情境之中,學生通過獨立嘗試與自我探索,同伴互助與經驗分享,實現(xiàn)知識建構與能力提升。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們抓住新舊知識的分化點,遴選最具思維價值,最能揭示本質,具有遷移效能的知識方法,強化核心知識的引領功能;在學習效果的反饋中,我們允許兒童“漸進式”思考,讓他們通過反思調整,逐步觸摸數學的本質,循序漸進地提升思維水平,把數學素養(yǎng)的積淀在一次次學習活動中得到落實;在學習行為的指導上,我們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機會,組織他們進行質疑、思辨,讓知識在一節(jié)課中的發(fā)展呈螺旋式行進。
(二)豐富活動形式
針對每次具體的活動,我們都精心規(guī)劃,包括時間、地點、主題、主持人、嘉賓等。每一次活動,我們都與我領銜的工作室活動進行整合,主題靠實,活動落實,效果扎實。
半年來,我們開展了如下活動:針對研修主題“核心問題導學”的主題研討;讀同一本書《簡單教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數學》,學員撰寫讀后心得,組織交流并推薦發(fā)表;組織專業(yè)理論研修競賽,對獲獎成員頒發(fā)證書并獎勵圖書;開展“互動過程的探究,思想方法的滲透”主題沙龍活動等,這些活動都面向基層一線老師,受到了廣大老師的認可與贊揚。
4月份以來,培育站成員分別到南京、江都、南通等地現(xiàn)場觀摩徐長青、陳宏杰、華應龍、斯苗兒等專家的課堂教學和講座,感受大師風采。我們還組織學員收看名師張冬梅、劉德武的教學視頻以及曹培英等專家關于數學核心知識教學的專題講座,并組織撰寫心得交流,已有兩位學員的專題文章發(fā)表,還有3篇即將發(fā)表。
(三)強化交流意識
半年來,培育站先后與本市徐宏臻工作室、江都于正軍工作室等開展聯(lián)合教研活動,邀請著名特級教師賁友林、揚州教育學院陳開泰教授、省特級教師于正軍等為學員現(xiàn)場教學示范,進行理論指導。同時,培育站和工作室成員還主動走出去,到江都實驗小學、安徽天長界牌小學進行示范教學與專題講座。
作為全市教師交流學習的平臺,培育站在學員們的交流課程中采取開放式課堂,歡迎全市數學教師前來聽課、指導,分享經驗。學員之間的交流互動,更是我們活動的常態(tài)。每次聽課后,各位學員都能本著課堂重構的立場,和上課教師以及活動承辦學校的老師開展互動研討,在目標解讀、策略選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學改進設想,推動了全市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
(四)激發(fā)內省意識
與任何一種教育活動相同,培育行為也具有內和外的兩面性,理想的培育要能夠激發(fā)成員的內驅力,讓每一個參與教師都能從培育站的研修計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句子”,產生對培育目標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實現(xiàn)培育站工作目標與個人專業(yè)成長目標的對接,自覺開始“向內”的努力,嘗試著稍微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獲得教育教學的新突破,在自主研修,合作探究,互動生成中實現(xiàn)自我素質的提升。
我們幫助培育站所有學員建立了學習、成長記錄,內容包括學習內容安排、學習結果、階段性成長變化、導師指導情況及評語等,內容完善,過程清楚,比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員成長的軌跡。
我們在幫助教師提升的過程中,針對“核心統(tǒng)領、問題引路、學生探究、教師指導”的研修主題,突出核心知識的提煉與呈現(xiàn),以問題的提出、表征和解決為主線,引導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尋找教學研究的切入點,并嘗試以研究者的自覺行為,通過調查分析,制定方案,展開基于鄉(xiāng)村兒童數學學習水平的實踐研究。
四、收獲:重樹鄉(xiāng)村教師的自信
加入培育站半年多來,每一批學員無論從教學水平、教學策略,還是教學成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張生華、吳興坤等老師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并在省級刊物上發(fā)表,尹力、王鋒等培育站成員參加高郵市珠湖星光大舞臺教學競賽獲得全市一等獎,解碧云老師代表培育站全體成員參加揚州市青年教師錄像課比賽。
培育站成立半年來,培育站成員在省級以上刊物8篇,參加教學展示活動44節(jié)次,到外縣市交流3次。在今年揚州和高郵市縣兩級第七批骨干教師評選活動中,培育站共有16人位列其中。其中,有10人由校級骨干教師晉升為教壇新秀或教學能手,6人在原有骨干稱號基礎上成功晉級為教學骨干或學科帶頭人。有9名學員在高郵市數學教學優(yōu)質課競賽中分獲一、二等獎,24篇論文在揚州市論文評比中獲獎。兩位學員和主持人合作研究的課題成果在揚州市第二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二等獎,是當地農村學校唯一獲獎的項目。
從教學實績來看,每一位學員都能把研修培訓成果用于課堂實踐,課堂教學結構得到優(yōu)化,教學效率有所提高,受到所在學校師生和家L的一致好評。
培育站的所有工作說到底就是一種幫助,幫的藝術就是培養(yǎng)的藝術。面對鄉(xiāng)村教師,關心是一種幫,微笑是一種幫,鼓勵是一種幫,批評也是一種幫;面對工作,研究專業(yè)是一種幫,打磨課堂是一種幫,認真?zhèn)湔n是一種幫,互動研討也是一種幫。在培育工作推進的路上,幫無處不在,每一次的幫,只要心靈在場,只要能給所有成員以動力和能量,就是一次有效果、有責任的幫和有意義的幫。
所以,最后我想說,對于導師組來說,幫首先得是一種能力,其次是一種責任,最后是一種精神,唯有如此,培育工作才能形成一種智慧、一種習慣和責任、一種精神和品質。
作為一名偏遠地區(qū)農村學校的教師,平時參加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很少,因此,有這樣的機會我是倍加珍惜。每天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學任務后,只要有空時間,就坐在電腦面前“充電”。閱讀材料、學習理論、觀看視頻、學習案例、進行教學設計和反思、完成并提交作業(yè)、參加測驗、撰寫研修日志、進行主題研修、發(fā)帖和回貼……一個月的學習下來,盡管覺得累,但更是“累并收獲著”:
第一,學習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技能。比如:“淘寶”購物開了“洋葷”,盡管是出不了少洋相,但至少是“跌跌撞撞”地體會了一下現(xiàn)代網購生活;以前自己就從沒有在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分析時使用過相關數據統(tǒng)計圖表,這次學習學會了相關的使用技能并得到實際的操作;對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小學數學的測試命題技術與創(chuàng)新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了更好的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在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時,我或者向其他的老師虛心學習請教,或者充分利用網絡,對相關的領域進行搜索、學習和借鑒。
第二,是對以前很多模糊的知識、認識,比如有關學情分析、教學設計、教學工具的使用、課堂的提問與互動交流、課堂教學的觀察診斷和評價等相關的理論和認知,現(xiàn)在有了更準確、具體、深入的掌握。特別是我充分利用在班級、小組的“發(fā)帖與回貼”,對自己以前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疑難、困惑向培訓的輔導老師和學習的同行們進行了虛心的請教,得到了大家的指導和幫助。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熱愛黨,熱愛人民,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能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報告精神,做好政治學習筆記、寫好學習心得,思想端正,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辦事認真負責;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并能自覺遵守職業(yè)道德,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帶頭與同事研究業(yè)務,毫不保留自己的觀點,實話實說,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能夠顧全大局,團結協(xié)作,在各方面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適應教育發(fā)展的形勢。
二、教育教學工作:
首先,能認真把握教材。把課標、教參與課本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切實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課堂時間不斷地以新型熱點材料為背景創(chuàng)設提問角度,幫助學生拓展思路,從而使學生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第二,能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重視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達到幫助學生學會求知、不斷發(fā)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學生。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培養(yǎng),在嚴格管理的同時能尊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認知能力,提出與學生自身水平相當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每學期根據學校實際認真制定學校工作計劃并督促實施,撰寫學校工作總結,突出反映學校師生成果;統(tǒng)籌安排學校的教學工作,注重通過組織業(yè)務學習、開展校本教研、進行業(yè)務競賽、組織外出學習等途徑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個人能認真參加市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的學習,每次學習都能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創(chuàng)建個人博客,把平時的教學得失、聽課感受、培訓心得、教學困惑和生活隨想等內容上傳和同行交流分享,豐富業(yè)余生活,記錄教育人生;個人撰寫的《數據的“力量”》發(fā)表于《小學數學教學》、四年級(上)《“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發(fā)表于《小學教學設計》。
我們以“主題課例式研訓”為載體,按照小學數學的四個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應用”展開研究,按照“確定主題―確定課例―觀摩課例―課后研討―坊主點評及主題培訓―撰寫反思―網上共享”的研修路徑,重點針對概念教學和復習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模式研究。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我們工作坊在概念教學和復習課教學教學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概念教學的基本模式
實施新課程以來,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出現(xiàn)了較大的變化,教材中的很多概念不再像以前那樣直接給出明確的定義,這讓許多一線教師不知所措。我們認為,小學階段很多概念表述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定義”,數學概念教學應該重在引導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而不是糾纏于文字上的精確表述。數學課標明確了對小學概念教學的三項要求:一是使學生準確理解概念;二是使學生牢固掌握概念;三是使學生能正確運用概念。基于此,我們工作坊決定引導一線教師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模式進行專題研究。
通常情況下,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遵循由直觀形象到形成表象再到抽象概括的認知規(guī)律,因此,我們認為,進行概念教學,應處理好教學過程中實際操作與抽象概括的關系,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便于學生把直觀經驗與理性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順利地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層面。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們探索形成了概念教學的基本模式“感知(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概念)―表象(探索研究,形成概念)―概念(體會理解,抽象概念)―運用(拓展應用,鞏固概念)”。我們試以工作坊參與者張菊老師執(zhí)教的《認識公頃》一課為例,說明該模式的操作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公頃
(1)課件逐一出示以下幾個景點的照片,老師當導游邊出示、邊解說:
世界文化遺產――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積大約是1 700 000平方米;
北京中華世紀壇,占地面積大約是45 000平方米;
美麗的臺灣日月潭,面積大約是8 270 000平方米;
(2)談話:這些名勝古跡占地面積非常大,用平方米作單位,這些數據顯得不夠簡潔明了。(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2.自主探索,認識公頃
(1)認識1公頃。讓學生通過回憶100米的長度大小,想象一個四條邊都是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然后告訴學生,像這樣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接著再引導學生思考“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先獨立算算,再與同桌交流。最后,學生匯報,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板書“1公頃=10 000平方米”。
(2)感受1公頃的大小。讓學生初步想象1公頃有多大;引導學生感覺、猜測、與同桌交流1公頃相當于身邊哪些建筑物的面積。學校教室面積大約是80平方米,讓學生計算1公頃大約相當于多少個教室的面積。學生匯報,出示相應的數據(1公頃大約相當于125個同樣大的教室的面積)。加深學生對1公頃大小的感知,讓學生估一估“學校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并計算1公頃相當于幾個同樣大的學校的占地面積。讓學生把猜測的結果與計算出來的數據相比較。讓學生再次想象、感受1公頃大約有多大。
3.嘗試練習,感悟進率
(1)談話:在計量較大的土地面積時,要用公頃作單位。讓學生嘗試把幾組數據改用公頃作單位,學生獨立完成,再與同桌交流,匯報結果。
(2)課件相應出示:世界文化遺產――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積大約是170公頃;北京中華世紀壇,占地面積大約是4.5公頃;美麗的臺灣日月潭,面積大約是827公頃。
(3)把平方米改用公頃作單位如何換算?(說明:把平方米化成公頃是把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要除以它們的進率10 000,就是把小數點向左移動4位)
4.深化應用,理解公頃
(1)課件出示下列景點照片,教師繼續(xù)當導游,帶領學生“游覽”名勝古跡,請學生思考后完成填空練習,并回答其他問題。
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占地面積大約是400 000平方米,合( )公頃;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約72公頃,合( )平方米;小結“把平方米改寫成公頃,把公頃改寫成平方米的‘秘訣’”;同桌相互出題,考查“關于平方米和公頃互換”的問題,進行練習。
5.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一塊平行四邊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這塊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頃?
(2)一塊三角形菜地,底是110米,高是15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它的面積有1公頃嗎?
(3)完成書本上第82頁的“練一練”。
6.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課后小調查:了解家里一共有多少塊田地?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頃?
二、復習課教學的基本模式
復習課是對學生的認知結構重新進行組織,是在整體知識背景下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重新組織和構建,它往往通過對照比較、尋找聯(lián)系等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將原來彼此分散、分割的知識聯(lián)系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從而在頭腦中把知識“豎成線,橫成片”,或“由點構成線,由線構成面”,從而形成由點、線、面構筑而成的立體式的知識網絡?,F(xiàn)在的實驗教材,重視數學與現(xiàn)實世界的密切聯(lián)系,提供了許多現(xiàn)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充分進行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探索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初步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我們工作坊在“小學數學復習教學研討”中,采用了執(zhí)教老師個人初備課,網上交流研討備課,達成共識后再上課的研究方式。如由工作坊的參與者孫武銀、周炎鋒分別執(zhí)教的復習課《四則混合運算》《小數乘法》,以及坊外教師古龍鎮(zhèn)中心校黃紅錦執(zhí)教的復習課《簡便運算》,都運用了“計算感悟―對比歸類―總結法則―錯題辨析―深化提高”這一基本的復習課教學模式。在探究“空間與幾何”這一知識的復習教學時,我們采用了“同課異構”的方式展開研究,由工作坊的參與者周原園、陳超萍分別執(zhí)教《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的復習課。
“同課異構”的目的是充分發(fā)揮每位執(zhí)教者的主觀能動性,工作坊再以不同的課作為研究藍本,并適當引入部分坊外教師參與進來,大家一起質疑、解疑,“坊主”再結合課例及大家的疑難作《新理念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小學數學復習教學專題研討》小型培訓,最后總結、歸納出基本的復習課教學操作模式,即“以題代綱、邊理邊練―分層練習、鞏固提高―自主檢測、評價反思”。下面以《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的復習課為例,簡介復習課教學的大體流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引入
(1)猜一猜,想一想。故事導入:唐僧取經回來后,打算獎勵每個徒弟1塊土地。唐僧拿出3條一樣長的繩子,叫三位徒弟用繩子各圍1塊地。孫悟空急忙說:“我要圍成長方形的。”沙僧接著說:“我要圍成正方形的?!必i八戒不慌不忙地說:“我要圍成圓形的。”那么,到底三位徒弟中,誰圍的土地面積最大呢?大家猜猜看吧。(指名猜)如果想知道它們各占地多少平方米,我們需要用到哪些知識?
(2)揭示課題。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都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復習的內容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2.梳理知識,引導建構
復習以下知識,并以知識網絡圖的方式予以呈現(xiàn)。
(1)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意義;
(2)周長的計算;
(3)面積的計算。
3.應用知識,提高能力
(1)計算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2)火眼金睛(判斷對錯);
(3)對號入座(選擇正確答案);
(4)走進生活(計算)。
李老師家有一塊梯形菜地,上底是32米,下底是48米,高20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麥400克,這塊地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小麥?
(5)首尾呼應,解決問題。
豬八戒、沙僧、孫悟空誰圍的地最大?要準確地判斷出他們三個誰圍的地最大,繩子的長是628米,動手算一算,再判斷。
(6)得出結論(分組探究)。
讓學生自行交流并小結:周長相等,圓的面積最大。
4.全課總結,注重體驗
再次呈現(xiàn)知識網絡圖。
在“名師工作室”開欄的第一個專輯中,我們集中報道廣東省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繼續(xù)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黃愛華,以及他所引領的數學教學工作室的工作情況。黃愛華老師曾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數學特級教師、深圳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曾三次獲全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在全國28個省、市的數學教學研討會上做觀摩課、示范課和專題講座,在全國多家省級以上報刊上發(fā)表教學論文百余篇, 出版專著《黃愛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智慧數學課——黃愛華教學思維的實踐策略》《黃愛華與智慧課堂》等。
黃愛華數學教學工作室是廣東省深圳市教育局成立的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之一,主持人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黃愛華。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教授、南京大學鄭毓信教授、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顏輝副研究員和彭紅玉博士組成的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黃愛華數學教學工作室秉持“熱愛(職業(yè)認同)、民主(尊重個性)、發(fā)現(xiàn)(適合路徑)、堅持(持續(xù)關注)、通道(提供空間)、思想(分享提煉)、幸福(感受成就)”的理念,在“以‘大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中,全體成員不斷提升理論研究水平,進行新的小學數學課堂結構研究,發(fā)揮名師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工作室在研究中堅持行為問題化(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問題課題化(將困惑的關鍵問題設計為研究課題)、經驗概念化(給自己的研究經驗賦予意義,用自己的概念、命題等記錄體驗與感悟),使得整個團隊共同經歷“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研究歷程。
一、構建成長型團隊
黃愛華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都在自己的教學道路上走過了一段路,在各自不同的教師經歷中,很多人發(fā)現(xiàn)自己陷于與同伴既有相同又各有差異的種種困惑之中。如何改變自己,或者如何改變周遭以及自己,是每位成員的共同心聲。這種不滿足于現(xiàn)狀、意欲更上一層樓的渴求成為工作室成員聚集在一起的共同心理基礎。工作室主持人黃愛華在課堂教學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教育科研上深厚的研究功力、在教師培訓上專業(yè)的規(guī)劃、在教育道路上精彩的人生體驗等,無不成為全體工作室成員孜孜以求的學習目標。在實際的接觸中,無論是課堂教學中一個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是課題研究中的一個方向或問題,乃至工作中的某些不明或疑慮等,在黃愛華老師那里,總會成為一個一個交流的小話題、小課題。每一次的溝通、研討都成為工作室成員超越自己的契機。大家在黃愛華老師的身邊,親其師,信其道,知道自己將會不斷地超越自己,知道自己將要“前往的地方”。
二、爭取高端專業(yè)支持
專業(yè)引領是教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快速成長的助推器。黃愛華數學教學工作室特別注重專業(yè)引領,聘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教授、南京大學鄭毓信教授,以及深圳市教科院的各位專家作為工作室團隊的智力支持。各位專家多次就工作室的教研工作,特別是課題研究進行指導,做專場學術報告,進行教學現(xiàn)場指導以及專業(yè)咨詢。
專家們對課題研究高屋建瓴的指導,使得工作室成員不僅收獲了對“大問題教學”更為深刻的認識,還留下了許多對“大問題教學”的進一步思考。與專家的對話、交流,促進了教師對課堂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磨,也使得教師對課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工作室每位成員見到的材料是鮮活的,得到的信息是及時的,受到的指導是直接的。專家的專業(yè)引領,讓工作室的課題研究活動和教學活動成為一種真正的專業(yè)性活動。工作室的專業(yè)引領真正做到了專家引領、高級研修、高端發(fā)展。
三、反思賦予經驗意義
教師反思教學實踐是校本研修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提升教師素質的最有效途徑。工作室要求成員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把自己、自己的教學行為、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效果等問題,努力成為反思型教師。在研究中,大家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緊密聯(lián)系課題研究的目標,不斷地總結、提煉自己的觀點和策略,對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的做法、經驗,從理論的高度予以提升,賦予自己原生態(tài)的經驗以更理性、更科學、更有價值的理論意義,從而使感性的經驗上升為理性的策略,進而構建具有個性特征的自己的教學觀、教學法。
對于“大問題”“大問題教學”,黃愛華數學教學工作室從特點、結構等各方面賦予其如下意義?!按髥栴}”的特點:能觸及數學的本質。不僅是數學的知識與技能,更是基本的活動經驗和思想方法;必須有一定難度,但也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跳一跳要能摘到果實”;結果不唯一,思維方式多元;“有繁殖力”,能引發(fā)學生不斷提出新問題;一般源于學生提出的“雛形問題”?!按髥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問題開始、問題展開、問題結束。以“大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步驟:建立關系(建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新學知識之間的關系);提出問題(多種方式下,師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問題,整體呈現(xiàn));嘗試探究(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課本內容自主或合作學習);展示分享(充分利用黑板、實物展臺、墻壁或其他空間展示學生的研究成果,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下分享,教師適時追問,引發(fā)深層次的對話和碰撞);共同概括(師生圍繞“大問題”及“大問題”的解決過程,共同參與梳理和提煉,得出結論);問題延伸(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共同設疑解答等多種形式,對知識進行鞏固、深化和延伸,提出后續(xù)研究的問題)。
工作室每位成員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深入反思,提煉“以‘大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教學”基本策略,并且定期就某一專題(如“導問”“導學”)進行教學策略的交流與研討。如:劉全祥老師提出的“叩問疑點、重錘節(jié)點、準拎課眼——以‘3的倍數’教學為例談大問題創(chuàng)設的基本思路”;高雅老師提出的“提煉關系、轉化語言、體會等價——‘方程的意義’課堂教學實錄、反思與評析”;林煒老師提出的“設計導學案導學‘大問題’——以‘年月日’為例談‘大問題’教學策略”;唐朝暉老師提出的“變‘小問題串’為‘大問題’,以‘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為例談‘大問題’教學策略”;史冰清老師提出的“問我所疑,問我所想——以‘認識平行四邊形’為例談‘大問題’教學策略”等。
這種基于案例的反思與提升,幫助工作室全體成員脫離了泛泛的經驗之談,大家經過了理論的學習與思考,經歷了課堂的實踐與淬煉,從知識的本體性、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認知心理的分析、新課程相關的教學理論等各個方面去尋求其背后的原因,而不是進行簡單的經驗性的性質判斷……使得我們的反思更有深度。
四、多種方式深入研究
1.聚焦課題,序列進行,研修內容系列化
被譽為美國“思想巨匠”的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出的第六個好習慣是“統(tǒng)合綜效”,就是創(chuàng)造出遠勝于團隊中個人意見的第三種方案,實現(xiàn)1+1>2的成效。工作室成立之初,團隊對于“進行什么課題研究”進行了研討。有成員提出:黃愛華老師在導學上獨樹一幟,工作室要研究課堂教學的教師導學語言,揚導師之所長。又有成員提出:現(xiàn)如今課堂上問題質量差、問題瑣碎,導致課堂效率低、導向性差,課堂教學導問的藝術值得研究等。思維的碰撞激蕩出新的浪花,工作室最初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以問導學”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大家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課堂中呈現(xiàn)的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從而引發(fā)了對“大問題”的思考,隨著研究的深入,又發(fā)現(xiàn)“大問題”的提出引起課堂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工作室最后確定了研究課題:以“大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一種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
工作室按計劃圍繞“大問題”的“大”和“導”開展了五次教學研討,層層遞進,解決了成員們研究中的許多困惑。如高雅老師試教“方程的認識”時,“大問題”是老師為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提出來的,顯得過于牽強,且問題不明確,有為問問題而問之嫌。高老師的疑惑是:不知道提什么問題才是“大問題”,用什么方式導學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集體備課,研讀課程標準及輔助資料,高老師對本節(jié)課中的“大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什么是方程、方程有什么用、方程就是等式嗎?本節(jié)課教學以三個“大問題”為教學主線,引導學生用手勢讀出方程,體驗天平兩邊質量相等逐步展開。
2.聚焦課堂,課例引領,教學、科研一體化
課題聚集了團隊成員的注意力。工作室成員帶著“大問題”的種子,耕耘在各自的課堂中,從教學目標入手,研讀文本,提煉課眼,精心設計“大問題”。
為了能更突出我們課題研究的意義,黃愛華老師主動做實驗研究的“小白鼠”,提供了兩個課例,教學內容都是“百分數的認識”,兩節(jié)課分別是在2006年和2012年上的。2006年的課雖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經過課堂觀察統(tǒng)計,教師提出問題高達143次!而2012年6月的第二次授課中,黃愛華老師僅提出了三個“大問題”:為什么喜歡用百分數、百分數的意義是什么、百分數特殊在哪里。三個問題如海上航行中的燈塔,指引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非常精彩。黑板上學生密密麻麻的板書,書寫著學生們對百分數知識的稚嫩思考,紅筆圈圈點點升華著學生們對百分數的認識。撥開迷霧見日出,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僅收獲著知識,更提升了學習能力。對于兩節(jié)課的對比研究,再次證明了我們課題研究中提出的觀點,兩三個覆蓋全局、直指本質、涵蓋重難點的“大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支架。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在40分鐘的時間里充分解放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充分解放自己的雙手,主動操作;充分解放自己的嘴巴,表述觀點;充分解放自己的研究,勤于觀察。就這樣,工作室成員就“大問題”研究進行辯課,提出自己的觀點,觀點在辯課中越辯越明,越來越深入人心。
以課例為載體辯課,可以實現(xiàn)課堂與科研一體化。我們的研究方法是以磨課為主,每一次工作室的大型展示課前,黃愛華老師及組里的成員都會聽試教,在各抒己見中達成共識,教學思路豁然開朗。在深圳福田、南山、寶安,在四川綿竹、北川,在東莞,我們工作室?guī)サ恼n例深受老師們的歡迎,“大問題”的種子開始生根發(fā)芽,植根在每位老師的心中,潛移默化影響著一大片人。
3.聚焦策略,一門深入,研究內容主題化
磨礪心智的有效方法是寫作。通過不斷記錄自己的想法、經歷、見解和學習心得,我們的思路會更加明晰、準確和連貫。工作室成員把課題實踐中收獲的鮮明的觀點、典型的案例提煉成策略,大家定期進行交換,互相啟迪。通過五次“大問題”課堂教學的研討,導師與成員們一起提煉策略,整理出“大問題”的五個金規(guī)則:
“大問題”的“導”需要引發(fā)問題。能引出學生問題的問題,就是好問題?!按髥栴}”始終要讓有問題的孩子保持有問題。
“大問題”的“導”需要關注差異?!按髥栴}”教學的核心詞是“大”和“導”?!皩А币⒃谛屡f知識的不同聯(lián)結點上,并要建立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
“大問題”的“導”需要回頭看看。讓學生把自己探究“大問題”的過程補充完整,是一個重要的習慣。
“大問題”的“導”需要主動探索?!按髥栴}”的教學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探索者而不是操作工,讓學生本人去發(fā)現(xiàn)想要學的東西而不是被灌輸。
“大問題”的“導”需要深度對話?!按髥栴}”并不意味著教學的開放。走向教學開放,最關鍵的是師生互動關系的重建。
關鍵詞:學分制;校本培訓;模式創(chuàng)新
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是教師培訓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分管理制度背景下開展校本培訓,可以消除教師培訓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實現(xiàn)長效性和連續(xù)性,消除形式化和片面化,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和專業(yè)發(fā)展,有利于教師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梢哉f,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是校本培訓政策導向的“導航器”,是推動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驅動器”,是衡量教師參加培訓多少、好壞的“計量器”。
一、“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政策深入的“導航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了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2010年,國務院頒發(fā)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D2020年)》,其中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要加快繼續(xù)教育法制建設,健全繼續(xù)教育激勵機制;要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對中小學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2011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全體中小學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每五年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周期內,每一位教師要參加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隨后,湖南省教育廳下發(fā)了《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管理試行辦法》。我省對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常德市教育局在轉發(fā)該文時對學分登記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這些政策的出臺,對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為順利完成“十二五”期間的教師培訓任務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師〔2011〕1號)從培訓任務、機制建立、學分登記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對“建立嚴格的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提出了具體要求:教師在5年周期內,需修滿規(guī)定360學分(學時)的培訓課程。如:新任教師崗前培訓不少于120學時,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每5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360學時,所有班主任每5年須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專題培訓。在360學分(學時)培訓中,校本培訓占120學時,占整個培訓課程的三分之一。可見,校本培訓在新一輪繼續(xù)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是很重要的。
二、“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目標達成的“計量器”
教師培訓學分制實現(xiàn)的首要條件是,要根據3個方面的要求制訂培訓方案,設置培訓課程:一是學習者所處的專業(yè)發(fā)展階段,二是學習者當前的學習需求,三是學習者的學習支持條件。如果教師培訓主管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能夠很好地做到這些,培訓課程及其實施必然具有較強針對性,適應學習者的特點。
培訓目標、課程設置、學分量化、過程管理、學習評價等構成培訓的整體性,這些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互相作用。要素之間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每個要素也是一個子系統(tǒng)。對于學習者來說,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學習場所這幾個因素,也是具有整體性的,學習者需要系統(tǒng)地設計自己的學習,展開學習,控制學習。如果學習者不能整體地計劃、系統(tǒng)地設計,將直接影響學分取得和學習效果。
校本培訓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陣地,立足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再學習、再提高的一種培訓形式。
桃源縣在新一周期的教師培訓中,結合本縣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桃源縣教育局、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以下簡稱“我?!保┲朴喠恕短以纯h中小學教師新一輪繼續(xù)教育校本培訓方案(2010―2015年)》及《桃源縣教師校本培訓工作考評細則》。考評方案從“職業(yè)道德執(zhí)教規(guī)范”“職業(yè)技能教科研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科研課題研究”“校級和校際教研”“青年教師培養(yǎng)”等模塊,圍繞“廉潔從教”“文明執(zhí)教案例”“教師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等33項具體內容。采用分析討論、學習交流、展示答辯等培訓方式,選修或必修相關內容。同時,從“組織與管理”“基礎建設”“培訓內容”“培訓機構”“培訓效果”等方面,按照“培訓制度”“新課程理論培訓”“培訓方式”“培訓措施”“培訓效果”等具體評價內容。采用100分制對單位與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的考評。
三、“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模式創(chuàng)新的“驅動器”
為了解中小學教師對新一輪繼續(xù)教育培訓工作的認識,掌握其培訓現(xiàn)狀與需求,桃源縣特別注重聽取廣大教師對新一輪繼續(xù)教育的培訓方式、方法及校本培訓內容、方式、評價考核等方面的意見,多次在桃源縣中小學范圍內開展了培訓需求調研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會同縣教育局領導組織師訓教師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培訓的迫切需求。僅就2013年開展的調研活動來看,收回調研問卷500多份,參加座談教師達300多人,收集整理了部分中小學校本培訓經驗資料10多本。通過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以往的教師培訓還存在培訓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評價考核失真等諸多問題。
我們通過對調研情況的分析,認識到改進與創(chuàng)新培訓內容是解決教師培訓問題的突破口。為此,我們在設計培訓內容的時候,力圖做到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
尊重學員的實際需求,讓全縣每一個教師都有培訓的機會。本著這樣的服務宗旨,桃源縣進修學校為特殊教師群體量身定做了不少培訓項目。近幾年的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教導主任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后備干部培訓,中小學校長培訓,考慮到偏僻鄉(xiāng)鎮(zhèn)村小的教師信息閉塞、教學任務重、電腦操作水平欠缺的客觀情況,特地為他們安排了暑假集中培訓,為他們開設了“新課標解讀”“課件制作”“校本研修基礎理論”等課程。
在如何突破培訓內容的問題上,陬市鎮(zhèn)、龍?zhí)舵?zhèn)、漆河鎮(zhèn)的200多位參加調研座談的老師給了我們這樣的信息:每次培訓的內容老是那些教育教學的理論,我們學的時候感覺是那么回事,但是回來之后還是不知道怎么做……
這些信息沉甸甸的,猶如重錘敲打著我們的每一條神經,深刻思考之后我們幡然醒悟。
在近幾年的校本培訓實踐中,我們正視現(xiàn)實,敢于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由“單式”轉向了“多式”,我們走出了“灌輸式”“講授式”“教條式”的培訓老路,構建與實施了“案例式”“情境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的培訓活動?!?+3”教師培訓模式,以及與模式特點相應的“四結合”就是教科室、繼教室根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特點整合而成的策略。
1. 理念輸送與案例分析相結合
我們依托高校,長年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嚴格按照5∶3∶2的比例設置教師培訓團隊,聘請西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專家來校上課、講學,每年聘請專家十多名,一線骨干教師三十多名,他們博學多才、理念前位,學員無不為他們的理論修養(yǎng)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折服。同時,我們充分發(fā)揮我校附屬實驗學校這個基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學教師研修活動。除此以外,我們還把湖南省桃源縣文昌中學、湖南省桃源縣漳江小學、湖南省桃源縣三陽鎮(zhèn)中學等8所學校作為進修學校開展教師培訓的基地,充分整合教育資源,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上掛高校、下聯(lián)中小學的培訓機制,優(yōu)化了資源配置,實現(xiàn)了優(yōu)勢互補。
2013年3月,我們?yōu)榱送苿犹以纯h中小學的校本研修工作,召開了桃源縣中小學校長、人事專干專題研討會,聘請了西北師范大學李瑾瑜教授、院長來校講學。我們還主辦了全縣中小學教導主任、骨干教師校本研修專題研討活動,分別聘請了湖南師范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學校的知名專家講學。通過專題研討,大家把握了校本研修的理論,明確了桃源縣開展校本研修的具體思路。
我們針對部分教師知識儲備過少、教學技能單一、現(xiàn)代教育技術信息閉塞等問題,在培訓內容設置層面,我們大力改進,從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出發(fā),特別是選擇以教育教學技能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chuàng)設真實課堂教學環(huán)境。如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我們開展了以“新課程背景下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課堂教學探討”為主題的研討課觀摩活動,學員現(xiàn)場聽課評課,共同交流研討課的教學情況,及時解答課堂教學中的困惑,有效地解決了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在小學學科教師跟班研修中,我們帶領學員來到高效課堂示范校――湖南省桃源縣漳江小學,參與他們的課改實驗活動,學習教研組集體備課技巧,參與制作導學案,讓全體學員在學中做,在做中體驗,不斷提升學科教學專業(yè)能力。
2. 名師引領與骨干帶動相結合
我校名師李安軍的美術教學打造了“美術工作室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校為工作室配備電腦、彩印機、一體機等先進的教學設備?!鞍曹娒佬g工作室”,這是一個藝術創(chuàng)想的實踐空間,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一種能夠使教師更加主動參與其中、帶有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形式――美術工作室教學模式,更好地激活了農村美術教學。40米藝術長廊延伸至盡頭的“安軍美術工作室”為老師們營造了寬松自由、充滿人文與藝術氛圍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們在美術活動――這種特殊的游戲中自由地想象,大膽地表達,發(fā)現(xiàn)小天地里的大世界。工具材料充足是工作室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勢,老師、學生來到這里,根據自己的意圖,拿起工具,選擇材料就可以進行創(chuàng)作。為師生們分門別類放置的期刊、畫冊、圖片、教師自刻的近千張CD影像資料、上百本教師美術藏書隨時供老師、學生翻閱、瀏覽、查看,幫助他們在綜合的美術學習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開放的美術工作室使受訓教師與學生流連忘返,樂在其中。美術工作室活動模式在校內教學中的運用,體現(xiàn)了尊重教師發(fā)展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個別分層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在湖南省美術教學經驗交流會上,我?!掇r村小學美術教學走向美術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索》的經驗交流,受到與會領導及教師的高度評價。
特級教師葛國清是我校師訓工作的一面旗幟,他在“湖南省優(yōu)質空間課堂”項目申報中,個人成功獲得“首席教師”榮譽,所帶領的團隊獲得優(yōu)秀團隊稱號。
名師的引領帶動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骨干。2014年9―11月,湖南省小學數學教師信息技術提升工程骨干教師培訓五、六班的培訓落戶桃源,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桃源縣實驗學校高質量地完成了湖南省教育廳交給的任務,學校骨干教師江華波、王惠娟、黃敏、劉娟等,分別展示了案例課《角的度量教學設計》《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圓的周長教學設計》等優(yōu)秀教學案例,受到了來自湖南省14個地州市的參訓老師的高度評價。
名師引領,骨干帶動,使桃源縣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2014年5月小學學科教師培訓的跟班研修中,我校首先選派實驗小學骨干教師赴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小學跟班學習,然后回到各自的崗位,帶領桃源縣小學學科骨干教師在崗實踐探討,通過現(xiàn)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如小學語文學科教師針對“如何避免語文教學走入肢解課文的怪圈”話題,很多老師都主張以“肢解”為契機,將“生成”化為“精彩”,組織學生開展正反小辯論。讓學生在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時進一步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然后積極思考,組織最有感染力的語言駁倒對方以維護自己的觀點。在這一系列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中自主完成“與文本、編者的對話”,達成課程目標。這樣的閱讀教學不算用“教條”“牽鼻子”,而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同時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審美標準。如果把“哈姆雷特”解讀成了“李爾王”,那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就都要走調了。
培訓過程中,要求參訓教師按所任教學科每人上一堂展示課,我校組織教研室教研員對展示課進行評定通報。在中心小學校長培訓活動中,我們組織了掛職培訓,要求中心小學校長到桃源縣高效課堂示范學校――湖南省桃源縣漆河鎮(zhèn)中心小學、湖南省桃源縣茶庵鋪中心小學,名優(yōu)學校湖南省桃源縣彰江小學掛職鍛煉,集中學習這些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管理,讓校長在與名校的零距離互動中感受高效課堂,學習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
3.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
2009年,我校第一次作為教學點參與了湖南省萬名班主任遠程培訓項目。在桃源縣教育局領導的重視,學校領導班子的周密安排,全體師訓老師的齊心協(xié)力下,桃源師訓一炮打響,桃源班主任一班順利地被評為湖南省優(yōu)秀班級。同時,這一支優(yōu)秀的培訓團隊從此就有了更好的發(fā)展因子。
隨著遠程培訓事業(yè)的興起,我們的培訓管理也逐漸形成了一種風格。從多人帶班到后來的兩人或一人帶班(班主任、輔導教師),培訓教師們的輔導和管理能力越來越強。無論是國培還是自主培訓項目,桃源的各項指標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兼具美術和技術的班級學情簡報已經成為了遠程平臺的一大亮點。簡報的激勵加上精細的輔導,讓參加遠程培訓的學員一步步進入培訓的最佳狀態(tài)。
當然,書上得來總有限,功夫還得親身練。我們把集中縣城培訓與送培下鄉(xiāng)相結合。開展“送教下鄉(xiāng)”“送培下鄉(xiāng)”的活動已經成為我們開展校本培訓的一種常態(tài),它集中凸顯了中小學教師將教學理論變成具體教學實例的一種演繹水平。我們把桃源縣所有中小學分成東、西、南、北、中幾個片區(qū),每個片區(qū)選擇一所學校為基地學校,近三年來,我們以這些基地學校為依托,開展了20余次的送教、送培活動,將遠程培訓的課程精髓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讓學員對新課標、對新課程有了真切的體會。
校本研修是教師研修之本。網絡研修的線上、線下結合,同伴互助、結對幫扶、觀課、摩課等都是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根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特點,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2+3”教師培訓模式,“2”是指兩個階段,即“集中培訓階段”“校本培訓與分散研修階段”。一個是“集中培訓階段”,學員在我校集中接受職業(yè)道德、教育理念、學科知識、教學方法、教學能力的集中培訓;另一個是“校本培訓與分散研修階段”,學員集中培訓結束后,回到所在學校參加規(guī)定課時的校本培訓,完成相應的作業(yè),或完成規(guī)定的分散研修任務。只有兩個階段培訓均合格,才能頒發(fā)培訓合格證書和繼續(xù)教育證書。這樣做,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利于新理念的實施,有利于教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利于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落實。
“3”是指集中培訓階段的三個模塊。即“專業(yè)引領”“教學實踐”“總結提高”。在集中培訓階段,按三個模塊組織培訓?!?+3”培訓模式,遵循了“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認知規(guī)律和能力在實踐中培養(yǎng)的練習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很切合我們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實際。
4. 課題研究與課堂實踐相結合
用課題研究來引領課堂教學與教師培訓的實踐,是我們近幾年來教師培訓工作的一大特色。目前,我校正承擔著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專項課題“農村中小學“三?四”式校本培訓實踐研究”的課題。“三?四”式的基本含義是:“三”指義務教育階段內三種不同類型或者不同塊面的學校,即“城鎮(zhèn)中小學”“鄉(xiāng)鎮(zhèn)中學”“中心小學”“鄉(xiāng)鎮(zhèn)村、完小”;“四” 指每一類型學校所構建的四種校本培訓模式,如“城鎮(zhèn)中小學”校本培訓主要運用的模式有:①網絡自學模式;②專題訓練模式;③骨干示范模式;④課題研究模式。
這一課題的實施,在桃源縣中小學校本培訓中起到了引領與指導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中小學教師“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課堂,體驗到了教師“任務式” “參與式”“案例分享式”的研修成果。
2013年,我們創(chuàng)辦了內部交流刊物《桃源師訓》,至今已有四期成果,這本內部刊物的發(fā)行為桃源縣中小學老師提供了展示與交流的平臺。
四個結合,多種形式,我們把豐富多彩的培訓內容加工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營養(yǎng)大餐,讓一線老師見色動心,聞香動腳,嘗味欲罷不能。
近幾年來,我們共組織培訓項目18項,培訓人數6118人,參訓率達98G以上,合格率達95G以上 。網絡研修是目前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們在縣教育局領導下花大氣力,下大功夫,除了提前完成全員遠程培訓外, 還借助省網、國網平臺,指導教師堅持網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研修方法。2015年桃源縣作為參與教育部師范項目“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湖南省四個單位之一,推薦8個單位350名中小學教師參訓。在全國學情總結視頻會上,桃源縣被評為優(yōu)秀項目縣,湖南省桃源縣實驗學校數學一組被評為優(yōu)秀教研組。
近幾年來,在學分制管理的背景下,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培訓活動,不斷總結與反思,力求達到培有所需、培有所用。
加強教學管理,落實教學常規(guī),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對各校的課程表進行檢查,是否開足開全及安排是否合理。確保開齊國家課程科目,開足課時,特別是開好實驗課、體育與健康、藝術和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并創(chuàng)建條件開好地方課與學校課程,突出學校辦學特色。
2、繼續(xù)做好教材培訓與各科教學研討,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進一步落實鄉(xiāng)鎮(zhèn)培訓,強化校本培訓,學校要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綜合規(guī)劃,走研訓一體化之路。一是積極組織骨干教師參加省、市、縣教研部門組織的研修活動,繼續(xù)抓好小學教師課程標準、教科書的學習研究活動;二是在各校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的基礎上,各科要組織全鄉(xiāng)性教研活動至少二次以上;組織教師各類比賽評選活動。
深化課堂改革,深入課堂聽課,組織講課比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積極配合縣教研室的活動,與學校通力合作,集中骨干力量繼續(xù)進行課堂教學科學性、實效性、高效性的研究,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和效益。一是在全面推廣教學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3-5-x教學策略、“學案導學”策略,實施“以學定教”的策略;二是各學段、各學科潛心研究研究課、示范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全面優(yōu)化課堂教學,努力使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三種課型教學效率再提高。三是結合縣教育局提出的高效課堂展示月活動,在各校制定計劃、自行組織的基礎上,教研員深入課堂聽課,協(xié)助老師提升授課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四是認真組織各科教研活動,協(xié)助各校業(yè)務教干從研究教材,落實策略、備課、上課、作業(yè)、單元檢測等每一環(huán)節(jié)進行督促檢查,積極撰寫教學案例和論文。
二、推進科學化教學管理,加強教學質量監(jiān)測評估。
1、加強校本教研的指導。
教研室搭建網絡信息平臺(公共郵箱是longjiaquanjys@163.com ,密碼:20092009),各校立足于本校實際大力開展校本教研,以課例研究為載體,個人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導相結合,每周都制定出切實、高效的校本教研計劃,每月都要進行教研總結,并分別于每周一和每月底發(fā)送至教研室公共郵箱。
加強教學質量的檢測(抽考)
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對各校教師的單元檢測進行督促檢查提高利用效果,在期中考試時對某一個年級進行抽考,全面掌握本鄉(xiāng)鎮(zhèn)的教學質量情況。
3、落實好考核制度,加強過程管理。
落實龍家圈鄉(xiāng)小學教師考核細則及龍家圈鄉(xiāng)學??己思殑t的有關內容,進行過程性的檢查管理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4、教研下沉,努力培養(yǎng)骨干教師,并發(fā)揮其作用。
各教研員要深入課堂聽課,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教學骨干。在全鄉(xiāng)舉行公開課、示范課。創(chuàng)造條件選派骨干教師外出學習,努力培養(yǎng)一批德才兼?zhèn)?,有影響的名師隊伍?/p>
5、繼續(xù)大力推行蓓蕾讀書工程。
各校在制定教研工作計劃時,必須將蓓蕾讀書工程作為工作的一個重點,詳細、細致的制定好師生讀書計劃,并遵照執(zhí)行。
三、加強教研室建設。
1、抓好制度落實。教研室要著力加強自身建設,認真總結教學教研工作的經驗,積極向先進地區(qū)學習教學教研工作的好做法,虛心聽取學校的意見,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調動全體教研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教研素質,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動全鄉(xiāng)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2、加強個人學習,提高業(yè)務水平。個人建立理論學習筆記,每學期學習一本教育理論專注,每人在所包扶學校確立一個教學實踐班級,認真?zhèn)浜谜n,每周到實踐班級授課一節(jié)以上,積極推進課改實驗,大膽進行教學改革,總結并推廣富有成效的教學經驗,全面提高包扶學校教師及全鄉(xiāng)本學科教師的授課水平。
3、以課題帶動教研。教研室人人有縣級以上課題,各學校校校有鄉(xiāng)級以上課題。
4、爭創(chuàng)星級教研室。根據臨沂市鄉(xiāng)鎮(zhèn)教研室評定標準,結合我鄉(xiāng)實際,進一步完善教研室內部的教學管理制度、內部管理制度、教研活動管理制度,促進我鄉(xiāng)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爭創(chuàng)臨沂市先進教研室。
5、建立健全各類業(yè)務考核檔案。加強教研室檔案建設,建齊建全各類業(yè)務檔案。認真落實鄉(xiāng)中心校制定的小學教師考核細則,公正、公平地對全鄉(xiāng)教師進行業(yè)務考核。建立健全全鄉(xiāng)教師業(yè)務檔案。
龍家圈鄉(xiāng)中心校教研室
2009年9月
附:
龍家圈鄉(xiāng)2009年小學教研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
1、部分學科進行教材培訓
2、迎接縣市小學教學調研
共2頁,當前第1頁1
3、參加縣小學數學教學能手、教學新秀課堂教學展示
4、組織參加縣小學語文教師備課評比
5、參加全縣部分學科召開的教研員會議
6、參加全縣小學科學教學研討會
7、全鄉(xiāng)小學英語教師限時、現(xiàn)場書寫教案比賽。
8、全鄉(xiāng)各科集體備課
9、組織全鄉(xiāng)小學生“慶祖國六十華誕”系列活動(手抄報、作文、書法、朗誦)
10、教學綜合視導
十月
1、參加全市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研討會
2.舉行全鄉(xiāng)數學研討會。
3、組織全鄉(xiāng)兄弟單位課堂教學互幫互學聯(lián)誼活動。
4、參加市級英語優(yōu)質課評比。
5、參加市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會
6、參加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
6、教學綜合視導
十一月
1、組織開展各校高效課堂展示活動
1、組織參加全縣小學生寫字、作文大賽。
2、組織參加縣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調查報告評比。
4、迎接全縣教學工作評估。
5、各科教學反思評比。
5、教學綜合視導。
十二月
1、迎接全市小學教學工作評估。
2、2009年教研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