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c語言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引用德國職業(yè)教育的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職業(yè)化的教育模式,是目前高等職業(yè)教育主要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不是單一的教學方法,也不是簡單的幾種教學方法的結(jié)合,而是由一系列具體的教學方法有效的結(jié)合在一起,相輔相成,揚長避短。項目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指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一個項目,在項目的實現(xiàn)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完成資料查詢、項目的研究和學習,項目教學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為今后就業(yè)所必須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基于行動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在C語言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團隊意識和服務意識,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按照行動導向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步驟,C語言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大體分為收集資料階段、制定項目教學計劃階段、項目教學的實施階段、項目教學的檢查評估階段。具體步驟如下:
1.收集資料階段。
老師帶領學生通過問卷調(diào)查、資料查閱、需求分析等手段廣泛深入地進行項目調(diào)研,將調(diào)研數(shù)據(jù)加工整理,篩選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項目形成項目庫。主要包括學生管理系統(tǒng)、檔案管理系統(tǒng)、圖書管理系統(tǒng)等10個項目,這些項目的主要特點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比較好理解而且參考資料豐富。
2.制定項目教學計劃階段。
先由任課教師討論,制定項目教學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確定項目教學的步驟和教學使用的項目程序。項目的教學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nèi)容:
2.1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項目教學的課程標準。
制定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項目教學法的課程標準要依據(jù)該課程的性質(zhì)、目標以及內(nèi)容等特點,結(jié)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過程與方法的運用等方面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通過課程標準的制定,使學生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C語言的學習后,應該知道什么是C語言和C語言能做什么。該課程的課程標準主要包括C語言的課程性質(zhì)、課程目標、學習內(nèi)容、實施建議、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內(nèi)容。
2.2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項目教學授課計劃。
通過授課計劃的編寫,對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進行整體規(guī)劃,按照項目教學的要求,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可行性的將教學內(nèi)容總的方向、總的結(jié)構、課時分配等作出全面安排。授課計劃的編寫要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下,深入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靈活安排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教學目標。
3.項目教學的實施階段。
3.1項目教學法的課前準備。
根據(jù)項目教學計劃和學生本身的特點,任課教師在上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按照教學計劃準備教學課件、教案、教學材料,按照項目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分組設計,分組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差異,好壞混合搭配,勢力均衡,目的是好同學帶動壞同學。
3.2項目教學法的任務分配。
教師根據(jù)項目中的情景,布置任務。首先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的相關知識點、設想或探索的路徑供學生參考,然后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分組討論,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信息,查閱資料或?qū)で蠼處煹闹笇?,最終完成任務。
3.3項目教學法的任務實現(xiàn)。
該階段的任務是任務教學法最主要的一部分。教師在下達任務階段引導學生掌握完成任務的思路和方法后。在任務完成過程中,以學生為主,每個小組成員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交流討論等方法將理論知識向?qū)嵺`轉(zhuǎn)化,即項目的代碼編寫、調(diào)試和運行,完成分配的任務。
3.4項目教學法的項目成果展示。
在各小組完成學習任務以后,每組選派一名本組成員進行成果展示與交流。其他小組成員可根據(jù)任務相關的知識點提問疑問或請教交流,豐富彼此的學習體驗。最后,教師對學生完成的項目情況歸納總結(jié)并引導學生對項目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以便對下一次的學習設計進行優(yōu)化、改進。
4.項目教學的檢查評估。
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項目教學的考核應根據(jù)課程標準中的目標和要求,結(jié)合項目教學的過程和成果,進行綜合打分??己嗽u價過程主要分為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時考核包括平時上課學生完成每個學習情境的情況和出勤情況,先由學生對自己完成的情景任務進行答辯,再由教師檢查評分,其成績占總成績的50%;期末考核為上機操作考試,其成績占總成績的50%,考試題目通過抽簽選取,題目的內(nèi)容為學習情境中的同類型任務。最終成績是平時考核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的總和。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jié)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目標。
三、基于行動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在c語言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對策
論文關鍵詞:英語語音矯正方法,學習者英語水平,語音成績
一、研究背景
語言是一個大系統(tǒng),語音則是構成此系統(tǒng)的重要內(nèi)容。(陳冠英 1999:51)。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由于學習者母語語音特征的負遷移影響,語音成為許多英語學習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于是,如何有效地幫助英語學習者克服語音困難,產(chǎn)出相對標準的口語,成為語言教學中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同時,通過相關研究,學術界雖然在語音教學的某些方面達成了共識,如語音教學是幫助語言學習者發(fā)展語音水平的重要途徑;語音習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不但與學習者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有關,也與學習者的生理機制有關,因為語音的產(chǎn)生是一個復雜的生理、心理過程,是在神經(jīng)機制支配下的語音符號產(chǎn)生過程。(John.C et al 2000;164)。然而,在語音教學的實踐中,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路徑依然是許多教師開展語音研究的焦點。
基于此,本文采用實驗法,以新疆某高校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本科新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英語語音矯正方法和學習者英語語言水平作為因素變量(自變量)時,對學習者語音成績(語音準確水平)的影響,以期為語音教學提供借鑒。
二、相關研究
2.1語音教學研究
語音教學的歷史相當悠久,但正式的語音教學始于19世經(jīng)末期。(M. Celce—Murcia 1996; 2)由于語音在整個語言學習中的作用,人們對語音的研究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從國內(nèi)有關文獻的檢索來看,語音教學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語音矯正及其理論依據(jù)研究,如劉錦明等(2002;88),李婭玲等(2007:66)。2)語音教學方法和模式的研究,如李明喜(2003;106),劉金梅(2005;111)。3)語音意識的研究,如姜雅楠(2007;103),莊玲(2000;136)等。
依據(jù)以上有關語音教學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得的啟示是教育教學論文,語音教學的研究正在經(jīng)歷從顯性語音教學走向隱性教學,對影響語音教學內(nèi)在因素的研究已經(jīng)成當下語音研究的趨勢。因此,本文通過實驗方式對影響語音習得的因素進行研究,試圖發(fā)現(xiàn)語音矯正方法、語言學習者水平對對語音習得效果的影響。
2.2語音教學的理論基礎
根據(jù)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語音加工水平可分為聽覺階段,語音階段和音位階段。而且人類對語音的加工是把語音的聲學符號轉(zhuǎn)換為頭腦的音位表征。(彭聃齡2003:443),而且人類接收到的語音信號實質(zhì)上就是一種信息。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感覺系統(tǒng)(sensory system)接收信息,然后通過注意(attention),對語音的聲學線索進行辨認(discrimination)和分辨(identification),繼而進行操作(rehearsal),深層加工(deepprocessing),精細化(elaboration),建立圖像(constructingimage)等的編碼(encoding)過程完成對語音信息的存貯。當特定情境出現(xiàn)時,聲音符號在大腦中的音位存貯會被提?。╮etrieval),經(jīng)過反應加工器(responsegenerator)輸出。
根據(jù)以上語音的發(fā)生學研究理論,學習者在習得語音時,必須經(jīng)過從感知到認知等不同層次的加工,這種加工與習得情境,訓練方法及學習者原有語音存貯必然產(chǎn)生某種聯(lián)系。
三、研究
3.1研究問題
采用實驗研究方法,研究語音矯正方法,學習者英語水平對學習者英語語音成績的影響程度,具體問題如下:
1)語音矯正方法對學習者英語語音成績的影響程度如何?
2)學習者英語水平對學習者語音成績有何影響?
3)語音矯正方法和學習者英語水平兩個因素變量對學習者語音成績有何交互影響?
3.2研究對象的篩選
本實驗選取新疆某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2007級103名新生為研究對象,首先通過語音測試,選取56名語音成績低于80分的學生為實驗被試。56人中包括男生12人,女生44人,平均年齡18.05歲,平均語音成績74.3分。2007年9月,56名研究對象入學英語測試(英語水平)平均76.18分論文下載。
3.3研究設計
研究采用實驗方法進行,基本類型為單組前后測實驗模式,實驗從2007年9月12日——2007年10月22日,共40天。實驗設計因素變量兩個,包括語音矯正方法、學習者英語水平,因變量一個,即學習者語音成績(語音準確水平)。其中,因素變量中語音矯正方法(Remedy Method, 簡稱RM)設置兩個水平,矯正方法一為單詞、句型跟讀和朗讀法,總矯正時間為10m×30=300m(m為分鐘,下同),矯正方法二為視頻欣賞法和模仿法,總矯正時間為15m×30=450m。學習者英語水平(English Proficiency, 簡稱EP)設置三個水平,分別為高,中,低,56人的選取比例為:14:28:14。
學習者語音成績的獲得則通過語音測試進行,語音測試卷主要內(nèi)容包括:單詞朗讀、語音音標朗讀、短句朗讀。其中語音測試點主要為音準、詞重音、句重音,卷面總分20分,三種題型分值分別占總分的20%,40%,40%,在計算時,分值進行了百分的換算處理。
3.4研究工具
研究數(shù)據(jù)收集采用的工具包括英語語言水平測試卷,卷面分值100分,卷面試題題項難度低于CET-4水平,高于NMET水平。語音矯正設備有錄音機、電腦、電影視頻文件等。語音測試卷及語音測試記錄表等。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時使用SPSS11.0。
四、研究結(jié)果及分析
4.1方差齊性檢驗結(jié)果
通過SPSS11.0統(tǒng)計,基于三個變量的方差齊性檢驗(Levene`sTest of Equality of Error Variance)結(jié)果顯示,數(shù)據(jù)方差均來自同一誤差方差的組群,符合進行方差檢驗的要求。結(jié)果見表1。
表1 方差齊性檢驗表
F
df1
df2
sig
1.557
6
標記理論;語境;間接言語行為;會話分析;順應論;
Abstract:SinceitoriginatedwiththePragueSchool,markednesstheoryhasbeenanimportanttheoryindifferentsub-disciplinesoflinguistics,andhasbeenappliedtootherresearchfields.Thispaperbeginswithabriefanalysisofthistheory’sconceptanddevelopment,andfocusesuponitstheoreticandutilityvalueinpragmatics.
KeyWords:markednesstheory;context;indirectspeechact;conversationanalysis;adaptationtheory
1.引言
標記理論(MarkednessTheory)是結(jié)構主義語言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由布拉格學派(thePragueSchool)的音位學家首創(chuàng)于20世紀30年代,是布拉格學派對語言學的重要貢獻之一。根據(jù)《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理查茲,2000:276)的定義,標記理論認為:“世界上的各種語言中,某些語言成分比其它的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見(是為無標記成分),這些其它的語言成分稱為有標記的?!睒擞浶苑从吃谡Z言的各個層面上,如:音位、詞法、詞匯、語法、句法等。這里先以音位層面為例。音位(phoneme)是音位學(phonology)分析的一個基本單位,是指在一種語言中能夠區(qū)分兩個單詞的最小的語音單位。如:pin和bin這樣一對最小對立體(minimalpair)就是由于詞首的p和b不同,從而能區(qū)分成兩個不同的詞。音位層上的標記與無標記現(xiàn)象并不是發(fā)生在所有的音位上,而只是發(fā)生在成對的音位中,而且兩個音位的相關特征涉及某一語音特征的出現(xiàn)與否。出現(xiàn)相關標記(marker)的叫有標記成分,不出現(xiàn)相關標記的叫無標記成分。比如:英語中的t和d;k和g;p和b;s和z等。在t和d這一組音位中,t是無標記成分,因為t是清輔音,而d是有標記成分,因為d是濁輔音。也就是說,輔音的濁音特征構成了相關標記。類似地,在上面這些例子中,前一個皆為無標記成分,后一個皆為有標記成分。(紅色顯示的這部分是否也可以省略?)標記現(xiàn)象在語用層面也是隨處可見的,此時語言單位的標記性表現(xiàn)為語用標記。例如,在英語交際中,對別人給予的稱贊,應該說“謝謝”,但假如像中國人那樣為了謙虛而不承認甚至否認別人的稱贊就是一種語用失誤(pragmaticfailure),是一種有標記的表達。同樣,有些外國人在與中國人的交往中也會出現(xiàn)因為文化差異所引起的語用失誤。例如,在漢語交際中,中國人習慣于根據(jù)自己的觀察,通過詢問或推測對方在干什么或預備干什么來問候?qū)Ψ?,如:“在看電視啊”、“去買菜???”,等等。這些表達法都是中國人常用的一般打招呼用語,聽話者完全不必在意,只需視具體情況隨便作答,而不必作很明確的回答。但是,初到中國的西方人卻對此大惑不解。他們一是希奇中國人為何選擇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作為交際的話題;二是感到渾身不安閑,覺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別人的監(jiān)視,因為在西方人看來,自己在干什么或預備干什么純屬個人隱私,旁人是無權過問的。所以,不諳中國文化的西方人往往迷惑地反問一句“是啊?”,或者不禮貌地“回敬”一句“關你什么事?!”,諸如此類的回應都是不自然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規(guī)的,是一種有標記的表述。下面我們將具體探討標記理論在語用學各研究領域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
2.標記理論的語用闡釋
標記的概念自特魯別茨柯依(Trubetzkoy)提出以后,歷經(jīng)雅格布森(Jakobson)、喬姆斯基(Chomsky)、萊昂斯(Lyons)等語言學家發(fā)展和完善。標記理論在語言分析的各個層面上,從音位、詞法、句法到語法,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標記理論能幫助我們正確地分析語言的特征,正確地使用語言。標記理論以其獨特的方法論優(yōu)勢在當代語言學研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突出體現(xiàn)在語法學、語義學、語用學、范疇學和類型學、社會語言學、語言習得和外語教學、認知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等各個學科的研究中。本文將從語境(context)、間接言語行為(indirectspeechact)、會話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順應論(adaptationtheory)等語用學的角度對該理論進行闡釋。
2.1標記理論與語境
語境是語用學的一個核心概念,脫離語境就談不上語用研究了。這一點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共識。許多學者從語境的角度對語用學下過定義,例如:“語用學通常被看成是語境學,研究語言的顯性內(nèi)容(語義)和隱性內(nèi)容(含義)是如何通過語境發(fā)生關系的”(熊學亮,1999),“語用學是專門研究語境在交際中的作用的學科”(彭增安,1998)。由此可見,語境對于語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談到語境的功能時,何自然等人(2002:118-121)認為,從說話人的角度看,語境會影響說話人在說話內(nèi)容、表達方式、表達手段等方面的選擇;從聽話人的角度看,語境有助于聽話人確定指稱(referenceassignment)、消除含糊(disambiguation)、充實語義(semanticenrichment)等。一句話,語境會影響意義的表達和理解。
美國語言學家Givon對于語用層次的標記現(xiàn)象作過比較全面的探討,其代表觀點就是標記性取決于語境,同一個結(jié)構可能在這個語境中是有標記的,而在另一個語境中是無標記的(轉(zhuǎn)引自張鳳,1999)。換言之,標記性和非標記性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而在轉(zhuǎn)化的過程中,語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們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標記顛倒,即在不同語境下范疇的標記值(markedvalue)會發(fā)生顛倒。所以,標記性和非標記性會隨著語境的動態(tài)變化而相互轉(zhuǎn)化。例如:
a.Wouldyoumindclosingthewindow?
b.Couldyouclosethewindow?
c.Wouldyoupleaseclosethewindow?
d.Closethewindow.
以上四句話都表達同樣一個命題(proposition)——請求受話人把窗戶關上,但它們具有不同的交際功能,適用于不
標記理論的語用學闡釋(2)
作者:教學論文,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時間:2009-05-1105:42:19發(fā)表評論
摘要:標記理論自布拉格學派創(chuàng)立以來,已成為語言學各分支學科的一項重要理論,并迅速運用到其它研究領域。本文首先對標記的概念、標記理論的發(fā)展歷程等做一番簡述,然后重點探討標記理論在語用學研究中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標記理論;語境;間接言語行為;會話分析;順應論;Abstract:SinceitoriginatedwiththePragueSchool,
同的語境。以a句為例,假如對好朋友說這句話顯然不合適,不合常規(guī),此時它就是一種有標記的表述;但假如對上級、長輩或生疏人等說這句話就非常適切,合乎自然,此時它又是一種無標記的表述??梢姡谡Z用層次,語言單位的標記性和語境一樣,是一個完全動態(tài)的概念。
2.2標記理論與間接言語行為
Searle曾在IndirectSpeechActs一文中將間接言語行為定義為“通過實施另一個行事行為而間接地實施的一個行事行為”。他認為最簡單的表達意義的情形是,說話人說一句話,他的意思完全就是他所說的字面意義。但是,在間接言語行為中,說話人的話語意義(utterancemeaning)和句子意義(sentencemeaning)是不一致的。這是由于間接言語行為同時體現(xiàn)著兩種話外行為(illocutionaryacts),即:主要話外行為(primaryillocutionaryact)和次要話外行為(secondaryillocutionaryact)。而且,他認為,話語的話外行為不僅決定于意圖,而且取決于規(guī)約。因此,他以主要話外行為和次要話外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性為依據(jù),將間接言語行為區(qū)分為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conventionalindirectspeechact)和非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unconventionalindirectspeechact)。在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中,主要話外行為和次要話外行為之間聯(lián)系緊密,具有約定俗成性、習慣性和程式化的特點(王德春等,1995:74)。因此,這屬于常規(guī)性的表達,為非標記項。例如:在“Couldyoupassmethesalt?”一句中,聽話人無需重視“詢問”(次要話外行為)的字面意義,而是直接把它理解為“請求”(主要話外行為)的間接用意,這種對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的理解無需太多的語用推導(pragmaticinference),只需對字面意義作一般推斷即可得知說話人的真實意圖,這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已成為交際雙方的一種共同規(guī)約,因而是一種無標記的表達。而在以下對話中:
A:Wouldyouliketohavecoffee?
B:Coffeewouldmakemeawake.
B以“陳述”的字面意義來表示“拒絕”的間接用意,主要話外行為(“拒絕”)和次要話外行為(“陳述”)之間聯(lián)系并不緊密,具有非約定俗成性、非習慣性和非程式化的特點,因此屬于非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根據(jù)Searle(1975)的觀點,理解非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大致需要經(jīng)過十個邏輯推斷步驟,主要依靠說話雙方共知的語言信息和說話當時的語境因素來推斷,因而較為復雜和較不穩(wěn)定,是一種非常規(guī)性的、不自然的、有標記的表達。
從上文可知,在語用層面上,標記項的判定和確立往往也是相對的。如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相對于非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是無標記的,但相對于一般言語行為(如顯性施為句)則是有標記的。Austin根據(jù)是否含有施為動詞(performativeverbs)把施為句劃分為顯性施為句(explicitperformatives)和隱性施為句(implicitperformatives)。顯性施為句即含有施為動詞的語句。何自然等人(2002:61)認為,施為動詞就像施為句所表達的言語行為或施為用意的名稱或標簽,即有什么樣的施為動詞就有什么樣的言語行為。也就是說,顯性施為句所表達的言語行為屬于直接言語行為,如:“Iorderyoutopassmethesalt.”一句通過“order”這個施為動詞明白無誤、直截了當?shù)乇磉_了“指令”這個言語行為。而“Couldyoupassmethesalt?”一句由于缺乏具體的施為動詞,說話人真正意欲實施的言語行為或者說施為用意就變得更為隱蔽、含糊,聽話人在理解時需要多費腦筋,首先必須作出判定:說話人到底是在“詢問”還是在“請求”?所以,我們認為,和顯性施為句比較,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又是有標記的。
2.3標記理論與會話分析
語用學是一門研究語言運用的學科,而會話是人類最原始的語言運用形式,是話語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因此,會話分析是語用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下文我們就相鄰語對和會話中的偏好組織這兩方面進行討論,探討標記理論在會話分析中的情況。
2.3.1標記理論與相鄰語對
薩克斯(HarveySacks)等人在研究會話結(jié)構時指出,會話的特點是輪流說話(turn-taking),一次會話至少由兩個話輪或輪次(turn)組成,會話是成雙成對的。他說,“問題后面經(jīng)常跟著回答”(轉(zhuǎn)引自Coulthard,1985:69)。也就是說,問題和回答(question-answer)往往組成一個話輪對或交換(exchange)。同樣地,在一般情況下,在一個話輪對中,問候后面經(jīng)常跟著問候(greeting-greeting),建議后面經(jīng)常跟著采納(offer-acceptance),道歉后面經(jīng)常跟著撫慰(apology-minimization),勸告后面經(jīng)常跟著認可(warning-acknowledgment),抱怨后面經(jīng)常跟著道歉(complaint-apology),等等。這種兩兩相對的語句就叫做“相鄰語對”(adjacencypair)?!跋噜徴Z對”是會話結(jié)構的一種基本單位,它對揭示會話結(jié)構有重要作用。謝格洛夫(EmanuelSchegloff)和薩克斯認為,相鄰語對具有以下特征:
相鄰語對是由這樣兩段話語組成的序列:
(ⅰ)相鄰;
(ⅱ)分別由不同的人說出;
(ⅲ)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順序排列;
(ⅳ)分門別類,不同的第一部分需要不同的第二部分(或第二部分系列),如,提議跟采納或拒絕匹配,問候跟問候匹配,等。
(轉(zhuǎn)引自Levinson,1983:303-304)
姜望琪(2003:221)認為,相鄰語對是日常會話中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坝袉栍写稹?、“你有來言,我有去語”是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共同遵守的一條普遍規(guī)律。筆者以為,相鄰語對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會話現(xiàn)象,是一種基本的、自然的、合乎常規(guī)的表達,因此屬于無標記的表述。例如:
(1)A:明天天氣如何?(問)
B:晴天。(答)
(2)A:王先生,您早!(問候)
B:您早,周先生!(問候)
(3)A:今晚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好嗎?(建議)
B:好主意。(采納)
(4)A:把你的腳踩疼了吧,真對不起。(道歉)
B:沒關系。(撫慰)
在以上四個會話中,從A到B的話輪轉(zhuǎn)換過渡自然,兩者之間聯(lián)系緊密,幾乎不留空隙。B的回應結(jié)構簡單,滿足A的要求,符合交際中人們普遍遵循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principle)和禮貌原則(politenessprincip
le)。但是,假如B對于A的發(fā)話不作出那樣的回應或回話,而是像以下這樣回應,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1)A:明天天氣如何?(問)
B′:你要出差嗎?(反問)
(2)A:王先生,您早?。▎柡颍?/p>
B′:還早?。慷疾铧c兒吃到了。(反問+陳述)
(3)A:今晚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好嗎?(建議)
B′:你還有時間看電影,真夠悠閑的。(陳述)
(4)A:把你的腳踩疼了吧,真對不起。(道歉)
B′:唉呦!疼死我了。(陳述,不明確表態(tài))
我們認為,像這樣的回應在日常會話中也是有的,但和上文提到的相鄰語對相比,顯然不那么自然、合乎常規(guī),因此屬于有標記的表述。
2.3.2標記理論與會話中的偏好組織
在研究相鄰語對時,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關于第二部分的系列或范圍。Levinson在探討偏好組織(preferenceorganization)時,認為一個相鄰語對的第一部分會出現(xiàn)偏好程度不一的第二部分系列與之匹配。例如,在以下這個會話中,對于第一部分的“問題”,出現(xiàn)了包括“回答”在內(nèi)的各種反應,它們一起組成了第二部分系列:
A:WhatdoesTomdoforaliving?
B:(a)Herunsafactory.
(b)Doyouneedtoknow?
(c)I’venoidea.YoumayaskDavid.
(d)What’sthatgottodowithit?
(e)Hedoesn’t.
在以上的會話中,B的五種不同反應組成了話輪對第二部分的一個系列。胡壯麟等人(1988:280)認為,在這個系列中,各種應答語并不具有同等的地位,有的是“偏好的”或“期待的”(preferred),有些是“非偏好的”或“非期待的”(dispreferred)。而且,比較起來,“偏好的第二部分”(thepreferredsecondparts)由于聽話人滿足了發(fā)話人的期待,因而更合乎慣例、更正常,是一種無標記的表達,而“非偏好的第二部分”(thedispreferredsecondparts)由于不是發(fā)話人所期待的部分,因此是一種有標記的表達。例如,在以下兩個會話中:
(1)A:Couldyouputonthelightformyroom?
B:Yeah.(索振羽,2000:196)
(2)A:Ifyou’dliketocomeandvisitalittlewhilethismorning,I’llgiveyouacupofcoffee.
B:Hehh.Well,that’sverykindofyou,Idon’tthinkIcanmakeitthismorning.–uhmI’mrunninganadinthepaperand–anduhIhavetostaynearthephone.(姜望琪,2003:232-238)
例(1)中B這樣的第二部分叫做“偏好的第二部分”,例(2)中的第二部分叫做“非偏好的第二部分”。Levinson認為,“偏好”與“非偏好”跟“標記性”有密切的關系,“偏好的第二部分”是無標記的,“非偏好的第二部分”是有標記的,它們在結(jié)構方面差別很大。“偏好的第二部分”結(jié)構很簡單,有時只需一個“yeah”就足夠了,這符合人類交際行為的“省力原則”或“經(jīng)濟原則”,即在交際中人們總希望以最少的投入來獲得最佳的交際效果。在例(1)中,B對A的請求幾乎沒有什么遲延就表示同意,發(fā)話與應答之間結(jié)構緊湊,交際效果為雙方所滿足。相比之下,“非偏好的第二部分”則結(jié)構復雜,在例(2)中,它既有“hehh”這樣的故意拖延,又有“well”這樣的“非偏好標志詞”(dispreferredmarker)和“that’sverykindofyou”這樣的致謝,拒絕的形式也不是最簡單的,沒有直接用“No”,而是采用“Idon’tthinkIcanmakeitthismorning”這樣的婉言謝絕,最后還有“I’mrunninganadinthepaperand–anduhIhavetostaynearthephone”這樣一長串解釋。根據(jù)Grice合作原則,這種結(jié)構復雜的“非偏好的第二部分”也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maximofquantity),即受話人提供了多于交際實際需要的信息。這就為聽話人的接收和理解增加了負擔,給聽話人一種意外。這種不合常規(guī)的用法因而也就產(chǎn)生了標記性。
2.4標記理論與順應論
人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交際目的、交際場合靈活地選擇不同類型的話語。筆者以為,話語雙方使用有標記的表達或無標記的表達,其實就是對語言的一種選擇。按照Verschueren(1999:58-61)的說法,作出這種語言的選擇,是由于語言具有一系列的特征,即:語言具有可供選擇的可能性——變異性(variability);這種選擇不是機械固定的,而是在語用原則和語用策略的基礎上進行的——協(xié)商性(negotiability);語言使用者作出某種選擇是為了盡量滿際的需要——順應性(adaptability)。例如,當某人試圖勸告一個夸夸其談、口若懸河、魯莽沖動的朋友時,他其實面臨著諸如以下這樣一些表達方式的選擇:
(1)Youshouldn’tshootyourmouthoff.
(2)You’dbetterholdyourtongue!Don’tberash.
(3)Iadviseyoutolookbeforeyouleap.
(4)Speakingwithoutthinkingisshootingwithoutaiming.
由于語言自身所具有的變異性,他在選擇時被賦予了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他的選擇又必須遵循一定的語用原則(如: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和語用策略(為了照顧朋友的面子,必須規(guī)避語言的外顯性,采用間接委婉的表達方式)。說話人和他的朋友之間有了這樣的互動和協(xié)商,就會選擇最符合語境要求的第(4)句,從而順應對方的要求。和前三句相比,第(4)句不僅使用了尾韻的修辭手段,從而增加了話語的注重價值和記憶價值,而且采用了一種偏離常規(guī)的表達方式,也就是有標記的表達方式,從而產(chǎn)生了生疏化(defamiliarization)的效果,輕易使聽者猛醒,并心悅誠服地接受和采納。
3.結(jié)語
本文重點探討了標記理論在語用學的幾個具體研究領域,如語境、間接言語行為、會話分析、順應論等領域的研究情況,目的是論證其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當然,許多問題的研究深度還不夠,標記理論在語用學范疇的研究也遠不只這些。所以,人們對這一重要理論的研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1Coulthard,M.AnIntroductiontoDiscourseAnalysisM.2nded.London:Longman.1985
2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3Searle,J.R.Ind
irectSpeechActsM.InP.ColeandJ.L.Morgan(eds),1975
4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PragmaticsM.EdwardArnoldLtd.1999
5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6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7姜望琪,《當代語用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8理查茲,《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英漢雙解),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9彭增安,《語用·修辭·文化》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
10索振羽,《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1王德春、孫汝建、姚遠,《社會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