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叛逆孩子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叛逆孩子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叛逆孩子教育

第1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我和女兒之間上演。女兒總是讓人很頭疼,不是作業(yè)做到一半想去玩,就是見到客人不肯問好,要么玩起游戲不肯睡覺,種種“惡習”總是讓我火冒三丈,忍不住教育一番。在我的疾言厲色下,女兒總是倔強地反抗。結果,不但每一次都不歡而散,女兒還對我越來越有成見,有什么知心話也不愿意和我多說一句。這樣下去,我擔心不僅教育不好女兒,可能還會讓母女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惡劣。痛定思痛,我決定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無論如何要先壓一壓怒氣,等到情緒穩(wěn)定了再好好和女兒交流。

那天,朋友來家里做客,我拉過女兒,好言好語地說:“寶貝,叫阿姨?!迸畠簠s低著頭,一言不發(fā),轉身跑進房間。我正想拉著她好好教育一番,但想到自己的決定,還是忍住了。晚一天再教育吧,不然,兩個人都在氣頭上,彼此都跟刺猬一樣,肯定會吵得不可開交,不但讓我和女兒覺得沒面子,也會讓朋友難堪。

于是,我抱歉地對朋友笑笑,全當這件事沒有發(fā)生。我和朋友在客廳聊天,女兒跑來跑去,一會兒玩飛機,一會兒要看電視,一會兒要吃零食。這讓我很頭疼,但還是強忍住,臉上一副云淡風輕的表情,任由她折騰。她實在不像話了,我才會溫和地說一句:“熙熙,到自己房間玩去?!?/p>

大概這是我第一次對女兒如此“溺愛”,她有些受寵若驚,居然很聽話地進了房間??磥?,忍耐還是有回報的。

雖然憋了一肚子火,但朋友走后,我并沒有立刻發(fā)作,決定把忍耐進行到底。我照常不聲不響地做晚飯,陪女兒看電視,為她準備第二天早上要穿的衣服。女兒不知道我的心思,不但飯吃得香,電視看得開心,睡得也很安穩(wěn)。

一覺醒來,我的怒氣居然不知不覺全消了,冷靜下來才發(fā)現,其實女兒的那些毛病不是多么嚴重的問題,不過是小孩子貪玩而已,平心靜氣地說一下就好。

在送女兒上學的路上,我拉著她的手,輕松地說:“熙熙,見到人要大膽問好,知道嗎?”女兒很乖地點了點頭。我接著問:“昨天見到阿姨,讓你問好,你為什么不說話?。俊薄拔易蛱煨那椴缓?,不想說話?!迸畠盒÷曕絿!?/p>

看她噘著小嘴,不像撒謊的樣子,我頓時釋然,大人也有不想跟人打招呼的時候,又何必苛責孩子?我再接再厲,想要糾正她另一個缺點:“以后媽媽和客人聊天的時候,你不要發(fā)出那么大的聲響,不然很沒禮貌哦。”女兒仰起小臉,一臉真誠地看著我說:“對不起媽媽,我以后不那樣了?!蔽叶紫聛恚χ瘟斯嗡谋亲樱骸皨寢屜嘈拍?,你下次一定不會這樣了?!?/p>

這是第一次,我沒有沖女兒吼,也是第一次,女兒那么乖巧懂事。

第2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關鍵詞】叛逆心理 成因 對策 成長教育

中學生階段是少年時期向青年時期發(fā)展的過渡時期,心理活動顯得激烈、動蕩,身心發(fā)展不僅速度加快,還伴隨著質的變化與轉折。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和教師會發(fā)現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對于長輩的教導和勸告不像以前那樣聽話,甚至會產生抵觸、反抗的情緒,人們把孩子的這種現象稱為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鮮明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

隨著社會節(jié)奏愈來愈快,青少年的交際能力逐漸強大,信息來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識面也較寬,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鑒別力,不能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合理篩選。根據專業(yè)的分析研究,叛逆青少年具有厭學、輟學、休學、叛逆、網癮、暴力傾向等行為特征,其中超過85%的青少年的叛逆期會體現在14~17歲這個年齡段。調查表明,青少年的叛逆年齡呈低齡化與擴大化趨勢。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

1.主觀方面

由于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日益增強,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在認識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常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因而易與家長的意向不同。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希望得到承認、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自尊心是難以滿足的,往往會采取懷疑和敵視態(tài)度看待周圍事物。還有部分學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為中心,愛耍小脾氣,聽不進不同意見,拒絕有意幫助,自控能力較差。

2.客觀方面

據我們調查發(fā)現,父母與家庭、學校與教師、社會環(huán)境是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關鍵因素。

(1)家庭教育對子女性格、行為習慣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大部分家長在對孩子教育時,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我一定要讓孩子超越別人。這種想法固然是好,但家長常常把孩子作為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安排生活,如不按照家長的說法去做,就會受到家長的說教批評,甚至會遭受棍棒式家教。當青少年與家長無法敞開心靈平等相待時,他們會反感家長的做法,進而產生了叛逆的心理。心理學研究認為,父母對于子女過分溺愛或過于專制,可能使孩子產生任性、反抗和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2)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huán)境,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師的重要角色地位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耐心,偏愛優(yōu)生、漠視后進生,教學方法簡單、陳舊,隨意拖堂,隨意停課,甚至挖苦、諷刺、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易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良好的校風及班風也尤為重要。學生生活在不良的集體或“亂班”中,會使他們生活沒有目的,缺乏理想,不完成學習任務,紀律性差,自私心重,不關心集體。部分學生還可能形成小圈子,互相包庇缺點,故意與其他同學或教師鬧對立等。

(3)當今社會文化是影響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外在因素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及大眾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樣單一,他們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別是非能力不夠強,一些帶有負面影響的信息隨之會被他們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為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這些不良的價值觀想和行為傾向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穩(wěn)定性和模仿性,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對策和建議

1.家庭教育方面

(1)家長首先需要加強與孩子在情感上的溝通交流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熱情、親切、平等、民主、信任、寬容,相處融洽,孩子會慢慢敞開心扉。家長應在工作之余盡可能給孩子提供交流的機會,如野外郊游、登山運動等就是很好的方式。在活動中孩子既可以鍛煉身體,增加交流的欲望,還可以解除煩惱,順其自然的消除了叛逆心理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2)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統(tǒng)中的基礎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統(tǒng)中的基礎,具有啟蒙性、個別性和終身性的特點。家長要尊重孩子,給他們一定的自利,改變“棍棒式”“放任式”“溺愛式”等家庭教育方法,端正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使孩子養(yǎng)成生活、學習、行為三大習慣。家長權威的樹立不是靠壓制、強求、主觀臆斷,而是采用剛柔相濟的方法。父母雙方在教育子女的態(tài)度上首先協(xié)調一致,并相互配合,應寬則寬,應嚴則嚴,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2.學校教育方面

(1)“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

感情需要交流,心靈需要對話,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熱愛學生,與學生在心靈上溝通,只有用發(fā)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有可能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這樣他們才能把教師當做知己,在心理上對教師產生親切感、信任感。一個被教師所愛的學生,常常是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而這種師生之間真摯、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轉化為學生的動力,喚醒他們內在的最大潛力來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收到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2)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

學生尊重老師,老師尊重學生,在生活中教給學生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這一理念。另外,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后進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少批評學生,要注意教育方法,語言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向學生道歉,學生的寬容之心并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到學生的尊重。

(3)“身教甚于言教”

作為一名教師,最希望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擁護,最需要權威性,自己的話有人聽,自己的號召有人響應,這就需要自身的人格力量來建樹。在教育這個神圣的崗位上,作為教師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學生以正面的影響,應端正自己的思想,純化自己的師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率先率范,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時時、處處、事事給學生楷模作用。

第3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1、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一般來說孩子會經歷三個叛逆期,2歲左右會經歷“寶寶叛逆期”,6~8歲是“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我們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fā)展、心理生理發(fā)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2、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叛逆的表現是“打人”,他們會通過這個行為表達自己反對的意見,表達“不”這個意識。這段時期是孩子與家長最早的意識分離,他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tài)度。

3、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變得任性不講道理,凡事和父母對著干;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賴父母,愛哭、嬌氣。

4、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于孩子身心發(fā)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一、敏銳洞察,了解學生特點

從心理發(fā)育的角度來說,叛逆心理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fā)展。叛逆的孩子都有些共同的特點,他們小時侯就不是很聽話,不知為什么性情變得非常暴躁、叛逆,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能夠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緩解師生之間的沖突,逆反心理才能得以改善。

二、避免沖突,保護其自尊心

對于叛逆性重的學生,教師心里不要存有偏見。有些教師有一種心理的固定模式,為了維護師道尊嚴,把學生的每次爭論都當作一次戰(zhàn)斗,非要分出勝負高下不可。這種不尊重學生人格、傷害學生自尊的做法,不僅難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時甚至助長學生的錯誤發(fā)展。教師應用熾熱的愛去點燃他們心靈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和上進心。其中自尊心是最重要的,是學生進步的基礎。父母對子女是一視同仁的,不會因子女的美丑而存在偏袒與私心。同樣,班主任也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以學生成績、品德優(yōu)劣而另眼相待,相反的,我們要對所有的學生傾注全部的愛。

三、耐心疏導,抓住轉化契機

抗拒和好爭辯雖然比較令人煩惱,但他們都來自于學生對自主的渴望,這些都很正常。步入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成人化的邏輯思考能力,遇到不同觀點就可能與老師開展“舌戰(zhàn)”。其實,他們的某些叛逆行為僅僅是為了向世界顯示他們的獨立性,僅僅是因為其理論能力的提高。對這類學生,疏導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方式。教師可以廣開言路,讓學生講真話,把各種思想意見講出來,然后選準一個突破口,抓住這個教育契機,讓學生走出叛逆的陰影。

四、適時約束,提高自控能力

強行壓制學生的叛逆性,有害身心健康,相反,極端放縱,不加約束更是后患無窮。如何約束呢?還應雙管齊下,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制力,又要加強班集體的監(jiān)管力度。要讓學生們明辨是非,幫助學生分清“自尊心”與“虛榮心”、“自豪”與“高傲”、“羨慕”與“嫉妒”、“競爭”與“攀比”、“個性”與“怪異”等不同心理品質的是非界限,增強他們的自制力,提高他們的“免疫力”,讓他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五、家校合力,共同消除叛逆

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健全,分析判斷能力還不成熟。光靠學校中的教育,遠不能達成教育的目的,學校五天的教育,可能在家兩天就化為零。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只有充分發(fā)揮家長和教師協(xié)同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教育好學生。為此,作為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師和家長協(xié)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形成有效的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第5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現代作家王朔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平時很喜歡和孩子聊天,現僅以自己所學所想,與各位老師、家長分享,期望能對孩子的教育有所啟示和幫助。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會經常面對頑皮、貪玩、厭學甚至逃學的孩子,而家長在我面前訴說的也多是自己的無力和無奈。其實這多數都是因為孩子處在“叛逆期”!孩子在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會經歷兩個叛逆期(反抗期),即第一叛逆期、第二叛逆期,分別在孩子的2-4歲、10-16歲,那么,面對如此“叛逆”,我們該如何解決,順利把孩子教育成“人”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時,父母會根據自身條件和認識,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一些機會,拓展幼兒的認知,諸如各種積木、毛絨玩具、卡通片,到游樂園與其他小朋友進行游戲等。青春期時,孩子面臨的卻是寫不完作業(yè),放學時間也是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推遲。當然,這是社會教育的現狀,我們無法改變。但在這一社會化的關鍵時期,除去睡眠和飲食的時間,學習課本知識占據了孩子幾乎80%的時間甚至是全部,家長在這個時期,做更多的是要求孩子更努力、更多的付出。孩子無法承受便出現了頂撞、厭學、與他人對著干的行為。

說到這,我不得不提,有些家長在孩子做了自己不允許的事情,遭遇挫折的時候,竟然是“幸災樂禍”--“看你還敢不敢不聽我的話了……”也有家長不這么“冷血”--“你怎么能自己做呢?”直接代勞!

其實他們期望的是幫助而不是代勞!否則對他們的傷害很嚴重,他們會因此不信任你。他們不信任是因為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當他們再次遭遇困難時,往往沒有了求助對象,自己鋌而走險,你做的是“獨立完成”的錯誤榜樣,抑或者對你產生依賴,這也是他們對你的“報復”!現如今滿院子追孩子喂飯、請求孩子好好學習的家長應該也不是少數!是父母奪走了他們獲得成就感的機會,以后很多事情都不敢去自己去嘗試,創(chuàng)新的勇氣也就沒有了。同時,他們學不會在社交中,尋求幫助的能力,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合作一定會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當下,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深有體會。責任感缺失也是這一原因,凡事父母幫著做,進而成了父母的事情,最后孩子養(yǎng)成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也就讓父母著急上火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家長是難逃其咎的。面對孩子的依賴,我們應該是協(xié)助他們完成,告訴他們做不到的關鍵以及危險性。我們不需要擔心他們不懂,忽視孩子對未知的渴望,可以的話,我們應該去鼓勵,我相信孩子會因此作出一些令人驚訝的努力,比如學會查閱書籍、學習一門課程,掌握一個方法等等。學會走路,正是為了探索未知,而付出努力的結果。如果我們家長或者撫養(yǎng)者能認識到這一點,并努力實踐,少點越俎代庖,多多反省自己的行為,相信“喂飯難”、“跪求孩子學習”“拖拉作業(yè)”、“缺乏責任感”的問題,一定會少很多。

叛逆期,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尤其是青春期。但不可否認,心理發(fā)展是連續(xù)的,只是在特定時期,家長沒有跟上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節(jié)奏。因此,家長、老師以及其他相關的成人,在生活中更應該從點滴做起,不能等到問題積累到一定嚴重程度了,才亡羊補牢。相信如此,叛逆期,孩子不在有太多困惑,而你也不會感到孩子的太叛逆,天使成“人”便不再那么難了。在此,分享自己的淺薄見解,希望能幫助孩子和家長。祝愿每一個孩子茁長成長,每一個家庭快樂美滿!

龍文教育第一屆“龍文杯”教育征文大賽入選作品

原標題:《如何讓天使成“人”》

第6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伴隨著層出不窮的驚喜或驚險,讓父母應接不暇。當原本可愛、聽話的寶寶,有一天學會了說“不”,往往標志著他們叛逆的開始。這是一個對成長極其重要的時期,父母應努力陪伴他們順利度過。

幼兒為什么會叛逆

寶寶出生后,短短兩年時間,學會了走路、說話,也逐漸懂得了悲喜好惡,更嘗試了許多生命的第一次。所謂“叛逆”,只是大人看到的表現,實際上是孩子在這個階段,自我意識快速發(fā)展,對獨立、自主有了迫切需求。

原因1:活動能力增強

隨著身體的成長發(fā)育,幼兒活動能力已經較強,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獨立完成”。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內心。促使他們希望擴大活動范圍,但這些要求往往會受到家長阻攔,自然而然會產生反抗。

原因2:情緒控制力弱

另一方面,2到3歲的孩子,雖然已經漸漸懂事,但由于年紀尚小,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依然很弱。因此一旦感到不滿,他們就會很“直接”地表現出來,可是很多時候并不能準確表達自己,被大人誤認為是“故意”作對。

原因3:堅持表達意志

在此之前,小寶貝們并不能將自己的意愿和他人的意愿明確分開。所以當他們可以清楚意識到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時。就想頑強地將意志表達出來。表現出不同以往的固執(zhí)和偏執(zhí)。

原因4:被溺愛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獨生子女家庭的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一輩都很寵愛孩子。甚至是沒有原則的溺愛。習慣溺愛的孩子一直倍受重視,要求也可以長期得到滿足,本身就比較自我,當到了這一年齡段,變會更加強調自我,叛逆情緒也相應更加嚴重。

幼兒叛逆期特征及家長的最佳應對

在非常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重要的劇變和發(fā)展,對每個寶寶來說,人生中不可能再有同樣的時光,他們所面對的“成長壓力”可想而知。那么幼兒叛逆期都會有哪些典型特征,家長如何進行最佳應對呢?

叛逆期典型特征1

挑戰(zhàn)父母愛說“不”

學會并喜歡說“不”是非常典型的特征之一,相信每個媽媽都有深切體會。有一天,寶寶突然發(fā)現,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敢于挑戰(zhàn)、敢于嘗試碰撞原來絕對權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長的重要表現。

幼兒的反抗行為,通常都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和規(guī)則限度,以及自己影響環(huán)境的能力。他們在積極按照自己的極限處理事情。面對公然挑戰(zhàn)父母權力的幼兒。父母一定不要急躁。

家長最佳應劉招施:

1.理解幼兒做事的動機和愿望

幼兒還不太懂什么是危險,更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時常會有出人意料的行為,因此當成人提出限制,幼兒就會表現出對成人的不滿。喜歡說“不”。其實這是他們獨立與探索、獲得新知的愿望強烈于對家長服從的表現。此時,家長應充分理解孩子的需要,盡量多創(chuàng)造條件來滿足他們。這樣他們的叛逆行為和叛逆心理會日漸減少。

2.及時轉移注意力

當幼兒與家長的意見互相矛盾時,家長可以利用他們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用其他事物引開沖突,待問題解決后,再找合適時機進行說理教育。

叛逆期典型特征2

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

叛逆期的幼兒,想當然以為別人所想、所見,理應跟他們一樣,無法理解每個人想法不同。所以當他們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時,就會表現出生氣、尖叫、打人等激烈行為。作為父母,既要接受幼兒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心理狀態(tài),又要溫柔而肯定地告誡他們,事實并非如此。

家長最佳應對措施:

1.和孩子建立良好關系

在孩子比較聽話時,家長應給予更多關注,和他們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當孩子進行危險動作時,盡量用正面方式如“你可以如何如何”來提醒他們改變。另外,家長要時刻讓局勢掌控在自己手上,這樣也會讓幼兒更有安全感。

2.適當采取“不理睬”態(tài)度

當幼兒提出一些無理要求時,家長可以采取暫時不理睬的方法,讓孩子的哭鬧變?yōu)樽杂憶]趣,待情緒平復后,再慢慢教育。使用這種方法,反復幾次,孩子便可知道哭鬧、不滿也無法達到目的。另外,在教育過程中,家長要努力讓孩子明白哪些要求合理,哪些并不合理,也不要以指導、命令的口吻說話,而要以提醒、探討等謙和的方式,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叛逆期典型特征3

追求自主,熱愛探險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指出。1~3歲是人格走向“活潑自動”或是“羞愧懷疑”的關鍵,此時幼兒必須學習獨立自主。否則可能轉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在“磨練”自己時。通過親身接觸把好奇的事情搞清楚的幼兒,很可能會有一些危險動作,家長不必過分擔憂,這些“探險”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自主能力。了解自己。

家長最佳應對措施:

1.營造無障礙探索環(huán)境

理論上,幼兒有自發(fā)性探索愿望,表示心理已有一定成熟度。如果他們要嘗試的事情不會對自己或別人造成傷害,家長應容許其盡情探索。不過家長要將家中危險物品或珍貴物品收藏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并將孩子可以探索、觸摸、試驗的東西放在他們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積極引導其盡情接觸和體會。

2.引導孩子達成目標

這個階段的幼兒樂于學習,家長要幫助教導孩子如何進行安全探索,協(xié)助他們探索未知,引導其達成目標。對孩子來說,好的引導需要清晰的步驟。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學會把一些嚴肅、認真的引導和生活教育變成有趣的小游戲,帶著孩子做,并且和他們一起完成,樂在其中。

叛逆期典型特征4

感受并開始處理更多情緒

步入1~3歲年齡段,幼兒開始第一次體會到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他們必須面對并進行處理,簡直是“大課題”。盡管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跟不上,無法順利表達自己,也會讓幼兒感到挫折和生氣。所以,可能在父母因為孩子的叛逆難搞而苦惱的同時,孩子也很不好過,要知道他們絕非“故意”與父母作對,只是處于身心劇變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

家長最佳應對措施:

1.平靜耐心幫助疏解負面情緒

遇到幼兒不明所以的糟糕情緒,家長先不要問理由,因為孩子可能很難說清,接受當時的壞情緒就好。孩子情緒激動時,也不要和孩子講道理,可以抱著孩子到安靜的地方,讓孩子平靜之后,再幫助孩子分辨是哪一種情緒作祟,搞清原因,并對他們表示同情和理解,有效疏解負面情緒。

第7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一、個案

個案一:劉同學在初一時性格開朗活潑,學習成績優(yōu)秀,有自信。初二時由于功課難度加大,成績就不穩(wěn)定了,數學下滑得尤為嚴重。之后劉同學就變得自暴自棄,不能按老師要求完成作業(yè),在班級里脾氣也變得急躁,一點就著,不愿聽取老師的教導。

個案二:呂同學是個高挑清秀的女生,初一時給人的印象就是安靜、內向,她遵守校紀,成績中等,是個惹人喜愛的女生。初二階段她判若兩人,衣著時尚、濃妝艷抹,打架、敲詐、偷竊,屢犯校規(guī)。對老師的規(guī)勸置若罔聞,對學校的處分熟視無睹。

個案三:任同學性格內向,很少引起老師的注意。初二時他突然拿了父母的錢離家出走,流連于網吧,曠課數周。返校后精神萎靡不振,厭學,不愿和同學交流,用沉默作為對抗老師和家長的武器。

二、多觀察、細思考,尋找癥結

以上三位同學的變化看似突然,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的變化之后肯定有各方面的原因,如個人的性格特點,家長和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不當,大眾媒體的渲染不當等。所以當問題出現后,我們需要的是冷靜思考和分析,抽絲剝繭之后才可能找到癥結所在。

(一)家庭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使每個人懂得:在社會面前,他的責任和對神會最重要的義務,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師,就是母親和父親。可見家庭環(huán)境與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yǎng)等方面都會打上家庭的烙印。所以老師首先應該了解問題學生的家庭情況。通過接觸三位同學的家長,我對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劉同學家境富裕,父母文化水平較高,事業(yè)有成,對孩子的要求嚴格。在旁人看來,劉同學有個無憂無慮的成長環(huán)境,但在父母和孩子的交談中,我發(fā)現正是由于他們自己的優(yōu)秀,他們時常在言語中流露出對孩子不足的排斥,甚至以此為恥,覺得很丟臉。在如此功利的家庭中,孩子學習的目的被扭曲成了為父母臉上增光。在孩子有了過失之后,父母的不包容使孩子感到孤立無援,從而產生叛逆心理。

呂同學生活在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后,她跟著奶奶生活。呂同學的父親人高馬大,性格急躁,曾在女兒出事后來過學校,結果在辦公室里就對女兒使用暴力。之后呂同學的父親就再也不愿意來學校,什么事都讓奶奶和老師聯(lián)系。呂同學的母親來過學校一次,她向老師表示自己因為忙于生計對女兒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呂同學在奶奶、爸爸和老師面前始終昂起的倔強頭顱,在媽媽面前終于低了下來,淚光閃爍的眼里充滿的是對母愛的渴望,對媽媽的依戀。可惜的是呂同學的媽媽匆匆離去,好像并沒有體會到女兒的感情。呂同學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缺失父愛母愛,因此就產生了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任同學的家庭情況一切正常,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任同學的媽媽性格軟弱,在學校和老師交流幾句就會淚流滿面,在生活中對兒子較為溺愛。任同學的爸爸反復向老師強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向來是非常民主的,但是透過事實來看,爸爸其實是把民主錯誤地理解為放任自流。比如滿足孩子對物質的過度追求,流行的手機、名牌的服飾,只要孩子要求就不會拒絕。再如在孩子犯錯后不及時指導、教育,反而對問題只字不提,認為這是大度,是包容。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又受到不良影響,孩子的行為最終發(fā)生了偏差。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我們對于孩子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孩子有害。一是忽視,二是希望太切。忽視則任其象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p>

(二)學校因素。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如果學校教育存在弊端,就會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

例如過度強調學業(yè)競爭的激烈,可能會使學生感到緊張、壓抑甚至恐懼,不良情緒長期積累,學生就可能出現自卑、消沉、意志脆弱、言行過激等心理方面的問題。劉同學的數學成績不穩(wěn)定,可是我們學校每周一都有一次數學小測驗,這就意味著劉同學每周都要為此提心吊膽,因為一旦考不好,他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失敗,還要看父母的臉色。日積月累的焦躁情緒使得劉同學在青春期異常叛逆。

部分教師重學科知識傳授而輕學生個性差異,輕學生情感需求,更有甚者輕學生品德培養(yǎng)。面對個性風格迥異的學生,老師往往容易注意到的或是活潑好動的,或是成績優(yōu)異的、落后的,或是有特長的,容易忽略那些內向安靜、成績中等、沒有什么突出特征的學生,忽略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的波動,簡單草率地用聽話、守紀為其定性。所以當他們的問題出現苗頭時很難被發(fā)現,爆發(fā)時令人措手不及。為什么性格內向的呂同學和任同學叛逆期的異常行為出乎家長和老師的意料?其實就是因為家長、老師對他們的思想感情關注不夠,沒有及時地予以正確的引導。

(三)社會因素。除了家庭和學校外,學生的心理行為發(fā)展還與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正處于轉型階段,心理狀態(tài)極不穩(wěn)定,往往缺乏是非判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極易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近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未成年人的沖擊很大。網絡、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是導致其產生叛逆心理的一個因素。有人說:“現在學校老師把學生教育成才需要一個月,而社會上某些不良環(huán)境把學生教育成蟲只要一天。”這種說法不管是否夸張,但是環(huán)境影響的負面效應是公認的。

三、多交流、細判斷,對癥下藥

想要幫助這些叛逆期的孩子們,家長和老師在仔細觀察、冷靜思考之后,還需要關切詢問、準確診斷,再及時對癥下藥。對于以上三位同學,我在仔細觀察分析他們的表現后,和他們都有過多次的深入交流。

在交流時,我堅持以下原則:

(一)尊重學生,平等對話,絕不居高臨下。面對面地交流,從眼睛的平視到心靈的平等。不要總是盯著學生的弱點,盡可能地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并多加鼓勵,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抗拒心理。

(二)不從學習入題,談人生,談理想??梢詮膶W生感興趣的事情談起,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談談對生活、對理想的看法,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三)換位思考,尋找共鳴。聯(lián)系自己的青春期體驗,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和表現,和學生有了共鳴之后,才有可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四)穩(wěn)定情緒,理智冷靜處理問題。不能把急躁、心煩等不良情緒傳染給學生,在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后再同學生交流。

在這樣的談話之后,我對這三位學生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采用了“尋找關鍵人物”的辦法解決問題。

劉同學在談話中流露出了對父親的無比崇拜和對自己學習的期望。所以我和劉同學的父親多次溝通,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達成共識。劉父表示愿意和兒子像朋友一樣相處,不再頤指氣使。對兒子會多鼓勵,促使他形成自信、健康的心理。同時我還幫助他們聯(lián)系了一位經驗豐富的數學輔導老師。在一段時間之后,劉同學的情緒明顯好轉,對老師和同學的抵觸也越來越少。

在和呂同學的交流中,我毫無懸念地發(fā)現她對母親情感上的依賴,所以治愈呂同學的良藥無疑就是母愛。為此我和呂同學的母親聯(lián)系,呂母在知道女兒的心思之后答應一定多關心女兒。我還做了呂同學奶奶的思想工作,希望她能摒棄前嫌,支持呂母的教育。此后呂同學開始慢慢地發(fā)生變化,她的衣著打扮變得整潔清爽,再也沒有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行為。

至于任同學,我發(fā)現他最信任的人是他正在上大學的表哥,他覺得只有表哥能理解他,和他有共同語言。于是我在開家長會時特地邀請任同學的父母帶著表哥一起出席,并在會后和他們交流,希望任同學的表哥能夠為該同學在思想上引好路把好關。令人欣慰的是,這位表哥對弟弟也很關心,愿意盡力而為。后來任同學每天按時到校,再也沒有出現離家出走這樣極端的行為。

第8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關鍵詞:“90后”;皮球;叛逆;寬容

人們都說“90后”的學生難管、叛逆,在他們身上也出現了很多標簽:“非主流”“叛逆”……甚至用一些過分的詞語,比如:“垮掉的一代”。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過分地夸大他們的缺點??赡堋?0后”總是做一些我們“80后”難以理解的事情,“70后”,“60后”自然更不能理解。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是指責他們,而是想辦法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既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手段偏激。否則,只會讓“90后”的孩子們更加叛逆。

其實,每個人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中或多或少都做過錯事,讓家長和社會以及時代所不認同。既然時代和社會都沒有放棄我們,那么,我們也不能放棄他們——“90后”調皮的孩子們。我們應該用一顆關愛之心,無怨無悔地去關心他們,和他們談心,教育他們。我們應該選擇正確的方法,尋找用力的方位和力度,讓他們不再亂竄,就像一個充滿氣的皮球,我們給他的力越大,他就跳得越高,讓我們無法掌控和駕馭。有一天,我坐在辦公室將一本書重重地摔在一個充滿空氣的口袋上,書卻被拋了起來,差點打翻旁邊的茶杯,書落到了不是我想放的地方。當我重新拾起,輕輕地放上去,效果全然不同。這讓我沉思了許久。這與管理“90后”的學生如同一個道理,我給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起了一個新的名字——“皮球90后”。

其實,我們只要心存一顆善心,多給孩子關心,讓自己有點耐心,這些“皮球”就會讀懂我們的良苦用心的。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所遇到的“皮球”。

我2006年參加工作走進縣城邊上的一所高級中學。因為多種原因,那里的學生十分復雜,讀書的少,虛度光陰的多。遲到、曠課、打架,那是常事,甚至因為致人死亡而坐牢的也有。我也曾因為學生在課堂上不聽,還嚴重影響課堂紀律,沒有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差點下不來臺。第三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了一個高一班主任,或許是由于已經有兩年的工作經驗,我處理班級問題的時候冷靜了許多。高一下學期恰好一個同事介紹一個男生來到我班,第一印象還可以,礙于同事關系把他接了。開學不到兩周,我就見識了他的“可愛”。在教室抽煙被我抓了現行,遲到、曠課、打架幾乎樣樣都占了。在他姐姐口中知道他是被好幾個學校開除過的,當時都已經19歲了,可仍然不懂事。我心里有點后悔,但我沒有后退,也沒有一下把他開除,我用盡各種手段來約束他。期間,我上重慶去參加重慶市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培訓,剛下火車,就接到班長的電話,他在學校打架了。當時我就打電話讓介紹人來把他領回去,但介紹人卻找理由不管,那時我真的感到很無助。坐在公交車上冷靜下來之后,我告訴班長讓他先在班上待著,等我會后回去處理。兩天的培訓,我收獲不少,聽了幾位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的心得,我的認識上了一個臺階。回去后通過請家長了解情況后得知,他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孩子。我抓住他的這個優(yōu)點來教育他,同時肯定他的這一優(yōu)點。以后的日子里,他一天一天在改變,到期末時,雖然期間也有幾次違反班規(guī)校紀,但相比以前,變化了很多。如果我當初一氣之下把他開除,他可能就再無學習機會,或許現在就是社會的負擔了。他現在還經常給我發(fā)信息。此刻,他已經是一個高三學生了,正忙著高考前的沖刺。

在今年第26個教師節(jié)之際,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去年教的那個文科班級中一個最叛逆的女生送了我一束鮮花和一封讓我十分感動的信。課堂上她不是睡覺就是化妝,從沒認真聽過幾節(jié)課。因為她很叛逆、很特殊。我從來沒有批評過她,每次走到她身邊,她都把筆拿在手上,在那里裝出答題的樣子,我只是笑一笑,順便夸她兩句。如果她做題做正確的話我就鼓勵她,她做錯的時候就給她講一下怎么做,始終沒有一點怨言。就是這樣不經意的舉動,讓她記住了我。如今,從她給我的信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真誠??粗男牛腋袆拥醚劭魸駶櫫?。我感動,是因為一個在別人眼里十分叛逆的孩子,在你不經意的關愛中,她都能記住你。這也讓我從她身上看到教育學生,特別是“90后”這些叛逆的學生,該怎樣和他們交流和溝通。這給了我教育叛逆學生的一點收獲。其實,他們就像一個個充滿氣的皮球到處亂竄,只要我們給予恰當的力,這個亂串的“皮球”就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9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何謂“叛逆”? 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guī)律,不愿意聽從他人的意見。對于兒童而言,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希望引起別人注意的表現。如此看來,“叛逆”從某些方面來講也是父母的一廂情愿的想法,對于孩子而言則是主見和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在潛意識里想逐漸擺脫家長的控制。

叛逆期不僅僅在青春期

說起叛逆,很多家長想到的可能只是孩子的“青春期”。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共有三個叛逆期,在“青春期”前面,還有兩個叛逆期,只是他們的表現不如青春期那么明顯。第一個叛逆期是“寶寶叛逆期”,在孩子2歲的時候出現,就像上文中聰聰的表現。第二個叛逆期是“兒童叛逆期”,在孩子7歲左右出現。第三個叛逆期就是著名的“青春期”,持續(xù)是時間比較長,大約在12~18歲期間出現。家長們可能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青春期上,其實“寶寶叛逆期”和“兒童叛逆期”同樣不可忽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7歲左右的“小大人”,他們進入小學后,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覺得自己長大了,所以想極力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會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既然孩子變化了、長大了,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要跟著變化。如不然的話,頭疼的永遠是父母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得不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應該說,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tǒng)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作為父母,更應該因勢利導,而不應該是簡單粗暴的高壓政策。

因勢利導要優(yōu)于高壓強迫

無論是在“寶寶叛逆期”還是在“兒童叛逆期”,身為父母在警惕之余千萬不可緊張過頭,教育的方法卻可以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目的是要讓孩子在家長的關注之下既能夠健康成長,又能夠和父母、家庭形成良好的關系。孩子的成長過程猶如一匹即將脫韁的駿馬,每天都有新的變化,而爸爸媽媽一定要承擔好駕馭者的角色。

首先是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方面不要太民主。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上幼兒園要向老師問好行不行?”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回答“不好!”那么接下來父母就開始發(fā)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孩子會更聽不進去。因此,在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方面,父母應該說一就是一,沒有什么商量的余地,更不要跟孩子講“民主”。

其次是在一些生活細節(jié)上,大人可以出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比如“晚飯是想吃米飯還是面條?”“鋼琴是想在飯后彈還是飯前彈?”“作業(yè)完成后是游泳呢還是踢球呢?”等等。這些選擇題都是由父母命題,題中能夠體現出父母想要孩子完成的主要事項或者條件,既能體現出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讓孩子的行為在自己的掌控范圍之中。這樣做的好處自然就是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既尊重孩子,又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可謂一舉兩得??梢哉f,尊重是雙方的,當父母給了孩子一定的自由選擇權利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在家長的命題范圍內進行選擇。當然,如果孩子想跳出范圍,另外給出答案,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動搖,否則就會給孩子可乘之機。比如前面提到的“飯后彈琴還是飯前彈琴”,前提都是必須要彈琴,孩子如果給出了“不彈琴”的選項,則是跳出了選項范圍,父母在一般情況下則是“不可以”。

第三,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這種準備既有身體上的,也有心理上的。雖然孩子,尤其是2歲的寶寶,他們整天就是以“玩”為主,但是家長一定要“尊重”他們的“工作”,不能簡單粗暴地喊“?!焙蠛⒆泳捅仨毩⒖掏V?,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反應時間。比如,在兒童游樂場,在準備離開前,可以告訴孩子,“寶貝,我們再玩一次滑梯就要回家吃飯嘍?!碑敽⒆釉诮蚪蛴形兜乜磩赢嬈瑫r,父母可以提醒孩子,“這集看完后我們就要寫作業(yè)了”等等。當父母說這話時,一定要讓孩子聽見,讓他從心里真正重視起來,并且第一次就要真正實施起來,既不能粗暴,也不能妥協(xié)。此時千萬不要采取粗暴的方式,如果父母“粗暴”,孩子也會跟著“粗暴”,這樣就會無止休地“以暴制暴”,叛逆就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

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更應該知道相處的方式方法。因為進入青春期后,孩子身體雖然在不斷地成熟,但是心理卻依然幼稚,因此會常常遭遇各種挫折感。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耐下心來,坐下來試著跟孩子做朋友,借此來打開孩子的心扉,來真正理解他、尊重他,然后再正確地引導他。再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比如多帶孩子出去接觸不同的人,跟孩子討論某個勵志的人物和故事等。這個時候,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