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描寫花的古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花的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描寫花的古詩

第1篇: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巧于設計;適當點撥;合理拓展;尊重解讀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22-069-2

一、巧于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把握詩意

一位老師在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時,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步驟,朗讀、釋題、了解作者、理解句意、體會感情,然后按部就班引領學生亦步亦趨學習。很多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習感到索然無味。這樣的教學難以引人入勝,相反引人入睡。古詩教學可以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對于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能貼標簽,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滲透了,學生就能感悟。楊振寧先生在《談談我的讀書經(jīng)驗》中說:“滲透性學習方法就是在學習的時候?qū)W習的內(nèi)容還不太清楚,但就在這不太清楚的過程中,已經(jīng)一點一滴地學到了許多東西?!?/p>

另一位老師在學生自由誦讀基礎上,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看到一池的荷花荷葉)哪些句詩描寫了荷花、荷葉?學生興致盎然地進入古詩的學習?!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在不露痕跡中導入對古詩的學習。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古詩的教學和閱讀教學一樣,需要找準切入口,切入巧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學生充分感受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繪的美景后,問學生你會情不禁地贊嘆什么?詩人又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嘆什么呢?引入第一二行詩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的學習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走進了作者當時的內(nèi)心世界,很好地把握詩句表達的情感。

理解整首詩的詩意后,問學生學到這兒學完了嗎?老師巧妙地引出課題,繼而引導學生關注課題,從課題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從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學生更喜歡第二位老師的教學,對于這樣的引導學生學得專注、投入。方智范老師說:“哪一位老師上小學語文能把孩子的情緒調(diào)動起來,能把孩子的體驗過程拉長,能讓他和作品里的情緒發(fā)生共鳴,溝通,那么這位老師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小學語文老師。”

二、恰當點撥,夯實文字理解運用,想象情境

有專家統(tǒng)計,建國以來歷次“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中關于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基本上都一直是表述為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古詩的教學也應重視字詞的教學,使學生能夠依據(jù)文本理解字、詞在詩中的確切意思,不能僅不停留在字典上的意思,要把字典上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會聯(lián)系詩句理解,會抓關鍵詞想象畫面,感受古詩語言文字的精妙。

這位老師引導學生從通過“無窮”、“接天”感受到荷葉多后。繼而又讓學生體會碧到什么程度?在教學中由于之前受“多”的影響,學生一下子沒有什么反應,教師順學而導,提示學生,除了碧綠還有什么樣的綠?深綠、粉綠、嫩綠、綠油油……體會滿池的荷葉,綠得幽、綠得美、綠得讓人心醉。在有陌生感的語言處,要引領學生駐足涵詠品味。在體會到荷花的“別樣紅”和怎會“別樣紅”后,教師引導學生誦讀詩句,體會詩句的對仗美。緊接著讓學生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寫看到的情境。

小學時期是一個人直接感受最強的時期,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形式、聲音、色彩這些形象直觀的元素,最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在自主誦讀的指導上,注重指導學生在讀中去想象畫面,想象畫面的景物。進而抓住景物的色彩特征,讓學生捕捉心中的感覺,帶著感覺去讀,并且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內(nèi)心的感覺,在描述中加深了對詩意的理解。教師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引領學生用心體會、感受詩人對滿池荷花荷葉的贊美之情。指導層層推進,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呼之欲出。這樣的引領,恰當?shù)匕l(fā)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以及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同時也彌漫濃濃的語文味,夯實了語言文字的理解,達到了“言——意——言”學習、理解、運用的教學效果。

三、精心拓展,教材為本把握好度,深入文本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一節(jié)課學一首詩,課堂的容量太小了。對古詩的學習不應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應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耐卣?。根?jù)詩的內(nèi)容、情感進行合理拓展,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感悟作品的情感內(nèi)涵。

學生感悟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意后,教師告知學生詩人楊萬里一生酷愛荷花,寫了幾十首描寫荷花的詩,是全方位描寫荷花的高手。然后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边@句詩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句詩有什么不同。一句寫的是荷花、荷葉,一句描寫的是小荷,描寫的對象不同。還有呢?學生靜思。作者用什么手法寫小荷的?荷花、荷葉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了解到細節(jié)描寫和整體描寫。描寫的方法不同。學習語言,不僅要了解寫什么,還要了解作者是怎樣寫的,學習語言的同時,要學會運用語言。

四時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教師圖文結(jié)合把其它三季的景致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了解到西湖春有“蘇堤春曉鶯啼柳”,秋有“秋霞夕照雷峰塔”,冬有“冬寒不眠斷橋雪”,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的西湖?為什么?作者呢?切回文本的學習,感受作者更喜歡盛夏的西湖。

當學生了解題目的意思后,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古時交通不便,一別后很難知道何時再相見,詩人把濃濃的離別情融在了詩里。讓學生背一些送別的詩句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當然,對教材的拓展也應注意把握好一個度。如果教師在課文中碰到什么,就引出什么話題,碰到歷史就說歷史,碰到地理就講地理?;蛘呓榻B作家事無巨細,將他的生平像流水帳一樣講出來。那么,這將會使古詩的課堂教學變成“雜貨筐”。無論是對作家的介紹,對歷史文化背景的補充,還是與其他相關作品的比較,都應該緊緊圍繞作品,圍繞作品的情感內(nèi)涵來展開,以學生對作品內(nèi)容、情感的領悟為最終目的。

四、誦讀記誦,尊重個性促進交流,體會意蘊

第2篇: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水仙花的鱗莖呈卵形,活象個可愛的洋蔥頭,它的個子胖胖的,很飽滿,貯藏著許多的養(yǎng)份,難怪只需一點點清水就能抽葉開花,奧秘就在這里。底下有一簇須根,是白色的,真像老爺爺?shù)暮?。鱗莖上面長葉子,一根根葉子狹長而扁平,向四周舒展。春節(jié)前后是水仙花開花的最好時候了,小花頂在樹葉叢中的花梗上。有的還是花骨朵,夕L面包著一層透明白皮,形狀酷似扁豆角。有的花完全綻放,每朵潔白的小花由5-6片花瓣組成,花蕊帶點黃色,遠看那花像一只精美的小碗。當我靠近它時,它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古代人不愧不愧把水仙花比喻:一盤水仙滿堂香,冰肌玉骨送清香。

教幼兒學古詩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打蛸蜒幼兒園

徐紅明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教孩子學習古詩的好處,可是除了教幾首耳熟能詳?shù)墓旁娡?,家長對"教什么""怎么教"知之甚少。其實教孩子學習古詩,關鍵要把握好以下的原則和方法:

我國的古詩源遠流長,從《詩經(jīng)》開始,到晚清已匯聚成一條浩浩蕩蕩的詩的長河。面對如此眾多的詩作,我們不能"撿到籃里都是菜",而是要對古詩進行篩選,從長到短、由淺入深,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一些通俗易懂、內(nèi)容淺顯、形象生動的作品,要做到由易到難,遵循幼兒教育中循序漸進的原則。

教孩子學古詩,不能靠死記硬背這一套,這樣只會導致孩子把學習古詩視為苦事,產(chǎn)生厭倦抵觸情緒。只有運用生動有趣的方法,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方法是:

第3篇: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1.看拼音,寫詞語(10分)

yóu yǒnɡ xǔ duō hūn àn jì shù jiǎn dān 2.給下列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把正確的打上“√”(4分)

(1)小明都是自己背(bēi bèi)著書包上學校。

(2)他非常熱情好(hào hǎo)客。

(3)大雨過后,空(kònɡ kōnɡ)氣非常新鮮。

(4)本學期就要結(jié)束了,署假(jiǎ jià)就要到了。

3.比一比,組成詞語,要認真呀?。?0分)

{練( )煉( ) {臉( )險( ) {腦( )惱( ) {秘( )密( ) {燒( )撓( )4.選詞填空(8分)

象 像

大( ) 好( ) 景( ) 畫( )時 識

( )間 知( ) ( )字 ( )常5.查字典(4分)

“勤奮”的“勤”按音序查字法,先查聲母( ),再查音節(jié)(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畫。

6.仿照例子,寫句子,用上畫橫線的詞語(4分)

(1)這些花里,有好看的杜鵑,也有清香的蘭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們誰沒有逃出來,這個人就被淹死在井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照樣子,把長句子的意思簡單寫出來(4分)

例:學生認真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

(學生)完成了(作業(yè))。

(1)小朋友們想辦法取出了那個掉在深深的樹洞里的皮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聶耳是我國杰出的音樂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感悟(37分)

(一) 古詩(12分)(錯兩個字去一分,不負分)

1.默寫《登鸛鵲樓》,沒要求會寫的字,用拼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默寫你喜歡的一首古詩,不會的字用拼音。(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25分)

1. 我最喜歡的是月季花。月季花的莖細細的,又特別長,上面長了許多小硬刺,摸摸它,它會狠狠地扎你一下。月季花的葉子是橢(tuǒ)圓形的,邊上有許多小齒。最美麗的是月季花,有很多顏色,紅的、白的、淡黃的。各種顏色的花開放時,非常美麗。

(1)這段文字共有______句話,是圍繞第_______句話來寫的。(2分)

(2)表示花的顏色的詞有:_______(3分)

2.晚飯后,我和姐姐正在門口乘涼。忽然飛來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樹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兩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對紅翅膀不住地扇著。我真喜歡它,就拿著玩起來。

姐姐看見了,大聲喊:“快把它放了,它產(chǎn)益蟲!”我聽了姐姐的話,想到益蟲的好處,就把它放了。

(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對的打“√”。(2分)

蜻(qīn qīnɡ)蜓 扇著(shān shàn) 乘涼(niánɡ liánɡ) 捉?。▃huō zuō)(2)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4分)

漂亮——( ) 喜歡——( )

(3)照樣子寫一寫。(4分)

亮晶晶_________

(4)作者在描寫大蜻蜓的外形時,具體地寫了蜻蜓的______和_____的特點。用“”在文中畫出描寫蜻蜓外形的句子。(4分)

(5)抄寫短文中的比喻句。(4分)

_______________。在這個句子中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

(6)非常喜歡大蜻蜓,為什么又把它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表達應用(19分)

(一)口語交際(4分)

你想用橡(xiànɡ)皮。但沒有帶,你要向同桌借(jiè),想一想,你該怎么說,同桌會怎么說,把它寫下來。

你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同桌: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寫話(15分)

課間活動中,你與同伴一起做過很多游戲吧,想一想,選擇一種你印象最深的游戲?qū)懴聛?,注意寫出游戲時的快樂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篇: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單元知識小結(jié)

一、易讀錯的字

湖畔(pàn)

聒(ɡuō)耳

憂愁(chóu)

停泊(bó)

王孫(sūn)

睡眠(mián)

黎(lí)明

漆(qī)黑

紅暈(yùn)

凜(lǐn)冽

降臨(lín)

心曠神怡(yí)

和諧(xié)

撥(bō)動

規(guī)律(lǜ)

狹窄(zhǎi)

榕(rónɡ)樹

樹樁(zhuānɡ)

寶塔(tǎ)

應接不暇(xiá)

倏(shū)忽

裊(niǎo)裊

嫉(jí)妒(dù)

瓷(cí)器

掬(jū)著

二、易寫錯的字

孫:子字旁的第三筆變?yōu)椤疤帷薄?/p>

榆:左窄右寬,“

”要扁寬,下邊有一短橫。

幕:上下結(jié)構(gòu),下面是“巾”。

黎: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的右邊不是“勿”,下面不是“水”。

漆:右下角是“”,不是“水”。

免:不要多寫一點。

槳: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是“木”。

暇:左邊是“日”。

三、重點詞語

王孫

停泊

發(fā)愁

寒山寺

榆關

河畔

黎明

紅暈

彩云

漆黑

愈發(fā)

閑逸

凜冽

朦朧

未免

螢火蟲

大雁

炭火

火盆

走廊

窠里

船槳

榕樹

糾正

樹樁

燈塔

拋開

陸續(xù)

白茫茫

不可計數(shù)

漲潮

樹梢

畫眉

翩翩飛舞

夜幕

降臨

心曠神怡

應接不暇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義詞

隨意—任憑

夜半—半夜

相思—思念

故園—故鄉(xiāng)

黎明—拂曉

漆黑—烏黑

凜冽—寒冷

朦朧—蒙眬

漸漸—逐漸

茂盛—茂密

留戀—眷戀

照耀—照射

陸續(xù)—連續(xù)

滿盈—充盈

倏忽—忽然

嫉妒—忌妒

面面相覷—瞠目結(jié)舌

不可計數(shù)—不計其數(shù)

應接不暇—目不暇接

翩翩飛舞—翩翩起舞

心曠神怡—怡然自得

七、反義詞

歸—去

此—彼

靜寂—喧鬧

茂盛—枯萎

熱鬧—冷清

逼近—遠離

滿盈—虧缺

嫉妒—欣賞

面面相覷—從容不迫

不可計數(shù)—寥寥無幾

八、詞語搭配

春芳(歇)

王孫(留)

浣女(歸)

清泉(流)

漁舟(下)

霜(滿天)

(紅紫)的彩云

(蒙蒙)的細雨

(漆黑)的暗夜

(朦朧)的微光

(凜冽)的清晨

(熊熊)的炭火

(閑逸)的心情

(明亮)的月夜

(興奮)地叫

(緩緩)地動

(注意)地看

(燦爛)的紅霞

(茂盛)的榕樹

(粗粗)的桂樹

(疏疏)的枝葉

(無邊無際)的天空

九、詞語歸類

1.AABB

式詞語:

急急匆匆

隱隱約約

轟轟烈烈

浩浩蕩蕩

郁郁蒼蒼

恍恍惚惚

2.AABC

式詞語:

翩翩飛舞

孜孜不倦

落落大方

彬彬有禮

默默無聞

栩栩如生

3.

與鳥有關的詞語:

鳥語花香

小鳥依人

倦鳥知返

笨鳥先飛

鳥盡弓藏

鶯歌燕舞

4.

形容數(shù)量多的詞語:

不可計數(shù)

不計其數(shù)

不勝枚舉

數(shù)以萬計

多如牛毛

數(shù)不勝數(shù)

5.

描寫秋天的四字詞語:

秋風蕭瑟

秋風習習

秋高氣爽

金風送爽

層林盡染

北雁南飛

6.

數(shù)量詞語:

一(只

)船

一(個)朋友

一(支)樂曲

一(株)榕樹

一(片)綠葉

一(種)氣息

一(條)小河

十、句子積累

1.

靜態(tài)描寫的句子:

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

2.

動態(tài)描寫的句子: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3.

動靜結(jié)合的句子:

夕陽斜照西山時,動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去。

十一、考點提示

1.

背誦:《古詩詞三首》《四季之美》《漁歌子》。

2.《古詩詞三首》中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體會詩句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

3.《四季之美》中知道每個季節(jié)最美的具體時間及特點,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中的動態(tài)描寫。

4.《鳥的天堂》中知道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物的特點,常以課內(nèi)閱讀的形式考查。

5.《月跡》中知道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常以課內(nèi)閱讀的形式考查。

第5篇: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9.古詩三首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風景詩。詩人選取了從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悅之情。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后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雪梅》這首詩寫出了梅與雪的特點。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

學情分析: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惫旁娊虒W只有多讀多悟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fā)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方法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收獲。

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自主學習,通過初讀解字詞,熟讀知大意,品悟情感的思路推進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反復誦閱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課可先引導學生解詩題,知作者,并通過設計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自讀古詩,把握節(jié)奏,再通過自由交流理解詩意,其間適時引導朗讀,體會詞語的用法、詩的意境,在理解品讀中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漁舟唱晚》。

學生:搜集三首詩的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難點

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畫面引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漁舟唱晚》古箏曲,欣賞“殘陽照水圖”和“新月東升圖”)同學們看了這么美的畫面,有什么想說的嗎?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內(nèi)容。(根據(jù)不同的話進行點評)同學們講得很詳細,語言也很美,但是有一個人比你們更厲害,他僅用了28個字就把這兩幅畫面的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你們相信嗎?想知道他是誰嗎?他是怎樣講的呢?

2.觀看多媒體(走進作者及課文內(nèi)容),了解詩人及作詩背景。

二、指導學詩,體會意境

1.理解題意。

(1)題目“暮江吟”你是怎樣理解的?

(2)從題目看出這首詩是寫景還是敘事?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

2.學生讀詩自學,初步弄清古詩的含義,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大膽想象,用彩筆繪畫一幅《暮江吟》的圖畫。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從學生的繪畫中挑選出幾份具有代表性錯誤的圖畫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對比詩文進行評析。

2.多媒體出示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兩句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

3.多媒體出示后兩句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釋,學生自讀自悟后兩句詩。

可憐:可愛。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師指點回答。(因為這是可愛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還是彎彎的月牙。)

4.最后一句詩用了兩個比喻,它們分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們能說出來嗎?

師指點: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瑩發(fā)亮的珍珠。

(1)提問:詩中描繪的是什么時候江邊的景色?

(從傍晚到夜幕降臨的江邊景色,可見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新月升起的時候)

(2)從詩中描繪的景物,你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5.朗讀指導。

(1)請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看誰能讀出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讀出詩人的情感。

(2)(教師播放動畫:詩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誦)此時你們就是那位身著古裝的白居易,面對奇景吟詩一首……誰先來展示一下?

(3)有與他不同理解的嗎?以你的理解讀讀吧!全體同學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

(4)看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我心里直癢癢,誰來和老師比試讀一讀。

(5)聽范讀。(出示課件: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緩,輕柔;第二句,驚嘆;后兩句贊美)

(6)大家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再次齊聲讀一遍。(呈現(xiàn)秋景圖,播放古典樂)

四、繪畫著色,感受詩文的畫面美

學生通過學詩,了解了詩中描寫了深秋時候,從傍晚到夜幕降臨江邊的景色,你們能把這兩幅畫涂上適當?shù)念伾珕幔?/p>

板書設計:

暮江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背誦古詩并默寫古詩。

3.體會詩人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及詩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詩句的含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一首詩。(板書:題西林壁)

2.誰來說了你對蘇軾相關情況的了解。

(學生介紹蘇軾的生平及寫此詩的背景,教師指點、補充)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釋和字典,理解詩中詞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標出來。

5.小組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深入感悟

1.小組匯報。

2.教師對學生匯報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糾正、引導,并適時提問: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沒有體驗過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結(jié)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從這首詩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文,想象古詩描繪畫面,體會古詩的意境。(教師范讀)

4.兩個同學對讀,深入體會。

5.小組接龍練習背誦。

四、小結(jié)學法

初讀,讀準讀通;再讀,了解大意;三讀,理解句意;四讀,體會情感;五讀,想象情境。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意,領悟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長短,應取長補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在冬天,同學們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場雪了。老師帶了一些圖片讓大家一飽眼福。(課件出示:人們把雪稱為報春使者)

2.在冬天,我們總要提到一種植物,它就是梅花。(課件出示:人們也把梅稱為報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爭著報春,誰更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雪梅》。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作者在詩里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來理解詩意。指名讀注釋。結(jié)合注釋,和同桌交流,說說詩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顏色的潔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氣味的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3)顏色潔白是雪的長處,是梅花的短處;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長處,卻是雪的短處。(板書:各有長短)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不服輸?shù)恼Z氣;詩人為難的語氣;各有長短的語氣)

3.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高貴品格。怎樣才能更完美呢?(板書:取長補短)

4.讓我們一起踏雪尋梅,看看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吧!(課件引出主題)只有取長補短,既有晶瑩潔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動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報春使者。

5.這首詩寫雪與梅的古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還告訴我們應該取長補短的道理。讓我們來背一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這首詩的作者在寫完詩后大發(fā)感慨,又寫了一首《雪梅》,算是對前一首的補充與解釋。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雪梅(二)》)

2.課后收集描寫雪與梅的古詩。

板書設計:

白____香

各有長短

取長補短

第6篇: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古詩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比較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古詩中所描寫的景物事件、人物與學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離,學生們并不能很好把握它的內(nèi)涵。在近十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總結(jié)出古詩教學的幾點方法:

1反復吟誦,陶冶性靈

馬克思說:"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就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yǎng)的人"。對于處在審美能力形成階段的少兒來說,短小精練、節(jié)奏優(yōu)美、形象生動、內(nèi)蘊幽遠的古詩正是積累審美經(jīng)驗的絕佳材料。通過吟育古詩可以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進而增加其藝術修養(yǎng)。古詩是作者由生活到文字、由面到點的結(jié)晶物。而作為讀者則要通過馳騁想象,展開聯(lián)想,將這"點"再次還原成"面",甚至可以擴大,從而得到深刻的審美體驗。這種體驗在系統(tǒng)性的教學中通過有序、漸進的積累。就使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得到逐步提高。如王安石:《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了作者于大雪紛飛之時,因嗅到梅花的幽香而發(fā)現(xiàn)墻角梅花傲風斗雪、凌寒怒放的動人景象,作者心有所悟,寫下此詩。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反復吟誦,通過聯(lián)想、想象就會自然地把"墻角"、"梅花"看作是身入逆境中的品行高潔之士,將凌寒怒放理解為一個人頑強的斗爭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堅強意識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概念的、外在的、強加的,而是形象的、內(nèi)在的、自省的,因此可以毫無障礙地接受。

2入情入境,體驗情感

對古詩的教學,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志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話,也許就夠了,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話"。我國古代有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都充滿了詩情畫意,它們就像一串燦爛的明珠,在世界藝術寶庫中放射著獨特的光輝。古詩的教學,一定要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

如:教學《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chuàng)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后,我再引導學生演一演"獐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中的獐,讓畫面在學生面前立體化起來、活起來;學生在扮演詩中角色的時候,充分調(diào)動了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把詩句沒有繪出而生活中有的聲音動態(tài)想象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也成功體驗了詩的意境。

3抓住關鍵,再現(xiàn)意境

詩歌的意境就是詩人內(nèi)在的"情"(意)與外界的景物(境)有機結(jié)合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鮮明、生動、含義深刻的生活畫面。詩人往往依靠它蘊蓄豐富的內(nèi)容,寄托強烈的感情,以啟發(fā)讀者展開聯(lián)想,去領會言外之意,并從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在教學古詩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通過詩句去分析其中豐富的內(nèi)容,領會詩人強烈的感情,并從中發(fā)掘出詩中的深刻含義。要做到這一點,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是個關鍵。怎樣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呢?這應從分析景物入手,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在頭腦中形成鮮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引導學生去品味,感受意境中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例如《早發(fā)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赫,離白帝城乘舟東下時所作的。全詩采用敘述和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富有神話色彩的藝術畫面:晨曦初露,彩霞滿天,從白帝城飛出一葉扁舟,沿著滾滾長江順流直下;兩岸猿聲,不絕于耳;層巒疊嶂,夾道迎接……好一幅長江三峽行舟圖啊!看來全是寫景,詩人是怎樣在寫景中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呢?我們可以用抓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再現(xiàn)這個意境。詩一開頭,詩人用一"辭"字,把告別白帝城時的氣氛寫得十分自然而親切,接著用"千里江陵一日還"相對照,表現(xiàn)了詩人輕松愉快之情。猿聲用"啼不住"修飾,足見詩人心情的喜悅。而以"輕"飾"舟",足見詩人心情的輕松。通過這些關鍵詞、句的點染,使形象充滿了感情,意境也自然生輝,讀來流利酣暢、氣勢飛動、歡情滿紙。詩人披霞乘舟,順江東下的鮮明形象便歷歷在目,其歡快喜悅之情也溢于言表。

4見縫插針,大量讀誦

第7篇: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古詩詞 理解 記憶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094-01

進入中學,古詩詞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七至九年級六冊書,課文及附錄累計收錄達上百篇。對中學生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僅豐富了知識,還可用來怡情悅目,陶冶情操。但許多學生只是停留于機械記憶,考試中默寫甚至可以獲得滿分,但一旦涉及理解、賞析就出現(xiàn)問題,更別說在交流寫作中靈活運用了。學以致用是學者的最高境界,古詩文教學中如能引導學生在審美中加深理解、加強記憶,并在寫作中根據(jù)需要巧妙引用,定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古詩詞教學有別于其他文體的教學。古詩詞講究的是意象的選擇和意境的創(chuàng)造渲染,文字簡潔,跳躍性強,需要讀者發(fā)揮想象力,結(jié)合一定的時代背景,在了解作者寫作意圖的前提下理解、審美、記憶。學習古詩詞如果脫離了這些,僅停留于機械記憶,那么,最終結(jié)果是記得快,忘得也快。說到底也只是為應付考試罷了。因此,筆者在教學古詩詞時,采取了一些方法,旨在讓學生學得牢、用得活。

一 貼近自然,構(gòu)筑意象

意象的選擇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組合意象,把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繼而創(chuàng)造出“意與境和諧”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在教學盛唐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一詩時,全詩描繪的是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由于筆者任教的學校地處蘇北農(nóng)村,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于是利用課余時間,接近自然村落,采集農(nóng)村風光。不同季節(jié),景致殊異,于是選取了深冬、初春、盛夏、深秋四個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時段,分別拍攝了一組照片,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特有的美景,尤其是初春和盛夏這兩組,充分展現(xiàn)了綠樹環(huán)繞村莊的詩意美,讓身處其中的農(nóng)村孩子眼睛為之一亮,不相信這就是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就在這眼睛為之一亮的時刻,老師順勢推出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詩句,學生由衷感嘆,似乎這詩句道出了大家心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無限贊嘆。

但凡涉及自然景物或?qū)こV锏脑娮?,教師都可先嘗試構(gòu)筑意象,再引導發(fā)揮想象,接著道出機關奧妙,學生豁然開朗。例如,教學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有以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教學中,通過一組畫面的展現(xiàn),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

二 對比拓展,生感

通過對比,有利于記憶的加深、理解的深刻。在學生欣賞了家鄉(xiāng)美景、感觸了絕佳詩句后,再向大家推出一組城市的畫面: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空氣污濁,綠樹稀疏,與農(nóng)村風光形成鮮明對比;同時引導學生課后搜集積累有關家鄉(xiāng)、城市的詩句,課上交流,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過比較,學生對農(nóng)村、對家鄉(xiāng)的感情有所加深,對描寫家鄉(xiāng)的情緒油然而生,從小溪寫到綠樹,從景美想到人美,從寫景再到抒情,原本熟視無睹的家鄉(xiāng)風光在孩子們的筆下煥發(fā)生機。在一次描寫家鄉(xiāng)美的作文訓練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都借鑒了古詩名句,而且運用得恰到好處。

三 發(fā)揮想象,學習模仿

古詩詞言簡義豐,有很強的畫面感,筆者常常提醒學生,品析詩歌時,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把語言文字轉(zhuǎn)化成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畫面。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開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潔白的梨花比喻樹上的積雪,生動地勾畫出塞外八月飛雪的奇景。接著又以空曠荒涼的塞外、烏云沉沉的天空、紛紛揚揚的白雪構(gòu)成了送別的背景。“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在一片銀白的世界中,詩人特地描繪了那面鮮艷的紅旗。在整個背景和個別事物的映襯上,在色彩的調(diào)配上,是那么美麗而又和諧,全詩展現(xiàn)出一幅色彩鮮明、奇異壯偉的邊塞圖景。這樣的色彩美、構(gòu)圖美都需要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想象與聯(lián)想,否則很難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美和無窮意蘊。

第8篇: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

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識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是教師以優(yōu)美的導語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就是蘇醒,就是溫暖,就是繁榮,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鳥的天堂,是詩的故鄉(xiāng)。春天如此美好,有許多詩人都用優(yōu)美的詩句贊美春天的可愛,你能背出1-2首你學過的與“春”有關的詩嗎?然后指名背《春曉》《絕句》《草》等詩。聽了這優(yōu)美的旋律,老師仿佛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你聽,窗外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著。多好的享受??!接下來,老師請你們欣賞一段畫面,看看哪位同學觀察地最仔細,想得最深入(播放有關柳樹的畫面,目的讓學生感受柳樹是春的使者,帶來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滿生機)

師:看完了這段畫面,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生:交流,談感受

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師在想什么嗎?此時此刻,老師就想把唐朝詩人賀之章寫的《詠柳》推薦給大家。

(邊出示詩句,邊朗誦)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chuàng)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3.反復誦讀,體會感情

多美的柳樹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讓人喜愛?你準備怎樣讀這首詩,讓別人聽了確實感到很美。自由練習,你可以在書上做上記號(換氣、輕聲、重音)

師: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讀讀這首詩?你自己認為那里讀得最好。(老師可以幫助點評)

師:你認為誰讀得最好,讓我們象他那樣去讀,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看誰讀得最美。

讓我們一起靜靜地再聽一遍古詩,請同學們將眼睛輕輕閉上。

師: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誦,不會的就看書朗讀。

默寫,同桌對改,訂正,集體反饋:錯在哪兒?

第9篇:描寫花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效率;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2-0191-01

一、巧用多媒體導入課堂教學

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贝_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出好的課堂開頭,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在小學的課本里,有許多描寫景物的文章,例如《三峽之秋》,通篇文章,作者采用了很多的修辭手法,描寫出了三峽的不同時間段的秋天景色,時而明麗,時而熱烈,時而幽靜神秘。那么,怎么樣使學生從這些文字中感受到美景同時又可以學到描寫景物的方法呢?我是這樣設計的:講課之前,我就出示一組配有優(yōu)美旋律的三峽秋天的圖片,讓學生由眼睛開始去感受景物的美麗,另用聽覺刺激,利用優(yōu)美的旋律帶動學生的情感。一下子,學生就被這樣的優(yōu)美畫面所吸引,情感也不由自主地被其感染。這時候,老師輕聲講述:多美的三峽??!好想去親身感受一下這樣的美,你們想去嗎?那作者又是怎樣把這種美描寫出來的呢?這樣一引入,學生首先有了感官上的刺激,進入了情境,迫不及待地想讀一讀這樣的文字,同時又明確了這堂課的學習目的。我想,這是~般引入方法所達不到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古代詩歌詩

小學語文教材中,古代詩歌占有一定的比重。這些詩歌語言精練,意境優(yōu)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缺乏,對詩歌中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而,古詩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題。如果,古詩教學中能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展學生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還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如古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絕妙,但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體會。而錄像地恰當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教師先提問:“生”字是什么意思?詩人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緊接著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畫面上:草木蔥籠,蒼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巒疊民而香爐峰此時Ⅱ: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不斷從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勝收,錄像將古詩中抽象的文字轉(zhuǎn)化為具體的動態(tài)畫面,給學生以美享受。學生學習興趣極為濃厚,他們積極觀察、思索,很快從香爐峰的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的動態(tài)畫面中領悟到“生”字的妙處:“升”字僅僅只能看到煙霧升起,不一會就散去;而“生”字還含有“產(chǎn)生”的意思,這說明香爐峰始終處于云霧級繞之中。

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彩。實踐證明,在古詩教學中電教媒體發(fā)揮了它獨特的優(yōu)勢,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由眼、耳、腦、口多種感官協(xié)同進行思維加工,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在古詩教學中,如充分發(fā)揮電教媒體傳遞、變動、再現(xiàn)作用,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這樣有利于將學生帶入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境界去感受美,領悟美,表達美,就會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詩教學效果。

三、巧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放飛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