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天窗閱讀答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在草地上坐著。我的頭上,是傍晚六時的天空。天空中,這里也是風箏,那里也是風箏。
我從沒見過這樣多的風箏,在這樣的一個天空中飄蕩著。
兒時,如同隔世般遙遠的兒時.我自己也放過風箏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時候,我手里只緊抓住那捆纏在香煙罐上的絲線。我瞇著雙眼,仰面凝視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個風箏。當然,也東看看西看看別人的風箏,如果天空中還有別人的風箏的話。記憶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別人的風箏的;因為放風箏,似乎也有固定的季節(jié)。季節(jié)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會紛紛放起風箏來。至于放的地點,或者是廣場上,或者是馬路上,或者是屋頂上。廣場不是到處都有的.從我家到廣場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們有時也懶得去。馬路上可以放風箏,確是一點也不假。那時的馬路和今天的馬路比起來,可差得遠了。那時的馬路,任何時候都是只有幾輛車,至于橫街,車子的數(shù)目更少得可憐;所以孩子們在設法叫風箏起飛時.可以手里拉著一根線,在大街上跑;而且頻頻回顧,看看背后的風箏,是不是已經(jīng)順風飛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馬路上放風箏.這倒不是因為我們兄弟兩個人缺少冒險精神,而是因為怕父親知道了會駕會打。父親管我們,管得很嚴。但我們也有很理想的放風箏的地方,那就是我們家的屋頂上。我們家的三樓,開了一個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撐,把天窗打開,我們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頂上去。屋頂上,有一個狹長的小陽臺,我們就在陽臺上放風箏。屋頂上的風很大,風箏拿在手里,只要料幾抖,就會搖頭擺腦地飛起來了。這時候,二哥就喊:“放線!放線!快!……”于是我就馬上用右手,把纏在香煙罐上的線拉出來。但是風大的時候,笨手笨腳,還是來不及拉出線來,二哥不耐煩了,會從我手里把香煙罐搶了過去,一手緊抓罐的一端,讓另一端對著風箏飛升的方向.于是一剎那間,罐上的線,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飛了出去。定睛看時,風箏已經(jīng)飛到離我們很多丈遠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線,忽然都不見了。我還記得,我們當時放的風箏,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會念書,但是有糊風箏的手藝。他糊的都是蝴蝶風箏,比一般的風箏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綠綠的顏色。當這樣一個靈麗特殊的風箏升到天空中時,二哥有一份滿足,也有一份驕傲。
15、兩篇文章相同的都是從______切入敘事,記敘的事情都與______有關。
16、兩篇文章不同的是前者著重記敘的是______,后者著重記敘的是______。文體不同《滿天的風箏》是______,《風箏》是______。
17、比較兩篇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兄弟關系。《風箏》中的兄弟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滿天的風箏》中的兄弟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兩者都體現(xiàn)了真摯的手足情。
18、比較這兩篇文章的主旨和感情基調。
《風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滿天的風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5、回憶風箏
16、兄弟同放風箏的快樂兄長發(fā)現(xiàn)并毀壞風箏散文散文詩
雪
魯彥
美麗的雪花飛舞起來了。我已經(jīng)有三年不曾見著它。
去年在福建,也曾見過雪。但那是遠處山頂?shù)姆e雪,可不是飛舞著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地隨著雨點灑下來幾顆,沒有落到地面的時候。它的顏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點,并不會飛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沒有痕跡,也未嘗跳躍,也未嘗發(fā)出的聲音。
我喜歡眼前飛舞著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樣的美麗。它好像比空氣還輕,并不從半空里落下來,而是被空氣從地面卷起來的。它像春天流蜜時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飛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著人身,或擁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靜默無聲。但在它飛舞的時候,我們似乎聽見了千百萬人馬的呼號和腳步聲,大海的洶涌的波濤聲,森林的狂吼聲……但當它撲到我們面上的時候,我們似乎聞到了曠野間鮮潔的空氣的氣息,山谷中幽雅的蘭花的氣息,花園里清淡的茉莉花的氣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種婀娜的姿態(tài);夜間,它發(fā)出銀色的光輝,照耀著我們行路的人,又在我們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繪就了各式各樣的花卉和樹木,斜的,直的,彎的,倒的。還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我還記得故鄉(xiāng)的雪:冬天的早晨,當我從被窩里伸出頭來,感覺到特別的寒冷,隔著蚊帳望見天窗特別的陰暗,我就首先知道外面下了雪了?!把┞淅舶籽笱螅匣⑼夏锬铩边@是我躺在被窩里反復地唱著的歡迎雪的歌。別的早晨,照例是母親和姊姊先起床,等她們煮熟了飯,拿了火爐來,代我烘暖了衣褲鞋襪,才肯鉆出被窩。但是在下雪天,我就有了最大的勇氣,我不需要火爐,雪就是我的火爐。我把它捻成了團,捧著,丟著。我把它堆成了一個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煙。我把它當做糖,放在口里。地上厚的積雪,是我的地氈,我在它上面打著滾,翻著筋斗。它在我的底下發(fā)出嗤嗤的笑聲,我在它上面哈哈地回答著。我的心是和它合一的。我和它一樣的柔和,和它一樣的潔白。我同它到處跳躍,我同它到處飛跑著。我站在屋外,我愿意它把我造成一個雪和尚,我躺在地上愿意它像母親似的在我身上蓋下柔軟的美麗的被窩。我愿意隨著它在空中飛舞。我愿意隨著它落在人的肩上。我愿意雪就是我,我就是雪。我年輕,我有勇氣,我有最寶貴的生命的力。我不知道憂慮,不知道苦惱和悲哀……
看呵!美麗的雪花在飛舞著呢。這就是我三年來相思著而不能見到的雪花。
(選自《魯彥散文選》,有刪節(jié))
【閱讀手記】
魯彥,浙江鎮(zhèn)海人,原名王燮臣,現(xiàn)代小說家、翻譯家。人杰地靈的東海之濱賦予作者以聰慧和韌性,洶涌澎湃的“五四”新潮給予作者以時代的洗禮。他是中國左翼作家陣營中的一員忠誠斗士,是偉大的抗戰(zhàn)文藝的一位前線勇士。
這篇《雪》是魯彥客居上海時所作,他將福建、上海、故鄉(xiāng)的雪對舉來寫,以福建毫無生氣的灰色的雪映襯上海美麗潔白、柔美多姿的雪,更以此來鋪敘故鄉(xiāng)充滿意趣、蕩漾溫情、青春活潑的雪。其細膩、樸素、自然的藝術風格展現(xiàn)無余。
魯彥被魯迅先生親切地稱為“吾家彥弟”。魯彥總是用細膩的文筆描繪生活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動,主旨在樸素的敘述中自然地凸顯,語言清新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在魯彥的作品中,時時閃現(xiàn)故鄉(xiāng)的影子。當作者漂泊異鄉(xiāng)時,故鄉(xiāng)的山,故鄉(xiāng)的水,故鄉(xiāng)的人……故鄉(xiāng)的一切都讓他魂牽夢繞。當作者把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流溢于筆端時,無數(shù)讀者為之泛起悠悠鄉(xiāng)愁,而作者那顆孤寂的游子之心也得到了絲絲慰藉。
【提升空間】
1.查閱有關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聯(lián)系“五四”背景,思考文中畫線句子的獨特意義。
2.作者回憶故鄉(xiāng)的雪,著重描寫了哪幾件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1 程序――五個環(huán)節(jié)
1.1 第一環(huán):明確“學習目標”。學生自主閱讀“導學稿”(課前編好,引發(fā)給學生)上的學習目標,明確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1.2 第二環(huán):探究“導學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共分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師生共同探究、知識點鞏固、跟蹤練習、環(huán)節(jié)小結和評價七個步驟。①自主探究。全體學生根據(jù)導學稿上的“導學問題”自主閱讀相關課文和圖片,讀課文要標注關鍵詞,讀圖要明確圖片與課文的聯(lián)系,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解決問題。②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內成員之間交流自主探究的結果,并互相解答疑難問題,組長對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好記錄。③全班合作探究。各小組提出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其他小組幫助解決,從而實現(xiàn)全班同學的交流、合作、互助。④師生共同探究。教師對學生表達交流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及時指出,并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探究直至形成正確認識。這個過程教師一定不要直接說出結論,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互相討論交流,直至問題解決。⑤知識點鞏固。教師指導學生對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重要知識點加強記憶和理解。⑥跟蹤練習。學生通過完成跟蹤練習鍛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跟蹤練習的設計要緊密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堅決不用那些一問一答、“開天窗”式的練習題。⑦環(huán)節(jié)小結和評價。除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個人口頭表揚鼓勵外,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打分量化并將量化分記錄在提前設計好的“評分表”里。
1.3 第三環(huán):構建“知識網(wǎng)絡”。師生共同進行課堂小結,梳理所學知識,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知識網(wǎng)絡的雛形可以在導學稿上提前設計好,由學生填寫某些重點的內容。
1.4 第四環(huán):搞好“當堂檢測”。學生獨立完成自我檢測題,組員交換批閱,然后互相糾錯,教師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并點撥。
1.5 第五環(huán):用好“評價杠桿”。各學習小組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都由對應小組記錄打分,每節(jié)課結束前由各組長宣布對應小組的得分,教師根據(jù)得分點評各小組的課堂表現(xiàn)。將評分表保存好作為評選“優(yōu)秀學習小組”的依據(jù)。
2 前提――設計出高質量的“導學問題”
設計“導學問題”的關鍵是教師在備課時找到學習內容與學生探究興趣的結合點。首先,生物學知識與農牧業(yè)生產(chǎn)、生活、健康、醫(yī)學、生物科技等很多方面有密切的關系,要利用生物學本身的特點設計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導學問題”。其次“導學問題”的設計要力求語言生動活潑,要引人入勝。例如,學習《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①小明將手伸到未曬干的糧食堆里,他感到里面熱乎乎的,你想知道糧食里面為什么會發(fā)熱嗎?②為什么蘿卜放久了就會變成空心大蘿卜?③一個小孩到地窖里取白菜時暈倒了,幸虧家長及時發(fā)現(xiàn)才將他救出來,你想知道他為什么會暈倒嗎?學習“消化與吸收”的知識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①有些同學對籃球特別入迷,因此有些同學連飯后的時間也不放過,你知道飯后劇烈運動對身體有什么危害嗎?②我們每天吃三頓飯,但每天大便的次數(shù)一般是一次,而且大便的量遠遠小于吃飯的量,你想知道減少的部分到哪里去了嗎?這些問題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3 核心――探究
“探究導學問題”環(huán)節(jié)分成了7步,其他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都是圍繞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都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輔助,所以“五環(huán)教學模式”的核心是這個環(huán)節(jié),抓好此環(huán)節(jié)必須以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較強的自學能力為基礎。
3.1 探究導學問題需要高效的方法。我最看重的方法是“圖文結合法”,就是學生在自讀課文時分三步走――即“讀課文標關鍵詞”、“看圖片再讀課文”、“將關鍵詞融入圖片”三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用的濟南版生物教材的課文內容都搭配了精美的圖片,在研讀課文時要在抓住關鍵詞的基礎上做到“圖文結合”、“以圖為主”,以圖片為載體將課文內容融入圖片,這種方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更深刻。
作者:張子程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提高有效性的動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獲得更多的實驗知識與技能,化學實驗不再是簡單的訓練某個技能或驗證某個知識。同時新教材不再劃分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間讓教師創(chuàng)造性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學會化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動手動腦,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師演示:100ml的黃豆和100ml的芝麻倒在一起,搖一搖,總體積大大小于200ml。
教師:我們這節(jié)課不是討論1+1是否一定等于2的問題,而是通過上面的實驗,分析、討論為什么100ml的黃豆和100ml的芝麻倒來混在一起,體積小于200ml。
學生:黃豆大,芝麻小。黃豆顆粒間有空隙,芝麻鉆到空隙里面去了,所以總體積小于200ml。
教師:我們再看一個實驗。
教師演示:100ml的酒精倒入100ml的水里,總體積也是小于200ml。
教師:這說明什么問題呢?
學生:跟黃豆綠豆道理一樣。酒精和水同樣也是由顆粒構成的,小的顆粒鉆到大的顆粒的空隙里去了。
教師:對了,只不過酒精和水的顆粒很微小,我們的肉眼不能直接看見。這肉眼不能直接看見的微粒我們化學上叫分子。什么是分子、原子呢?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文。
學生主動地、自覺地閱讀課文,學習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沒有強迫感,真正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我經(jīng)常用的方法還有:①將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②提出問題,設置懸念;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堅持做到這些,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沒有思想負擔,敢想、才能敢說、敢問、敢創(chuàng)新。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想出很多方法。此時,老師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讓學生思考、討論,一段時間后,制訂實驗方案,再進行實驗操作。
三、準確把握課堂教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應實施彈性化的教學方案,即將每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事先策劃結合起來定出教學方案,并在教學方案設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條件。彈性化教學方案要求有“彈性空間”,要留“空白”“開天窗”,要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回答、提問。這種新的教學方案,較之設計精細的提問、預定標準答案、寫下教師上課要講的每一句話、計算好一節(jié)課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傳統(tǒng)教學方案,線條似乎要粗得多,留下了太多的不確定性。然而正是這些不確定性和可變因素的引入,使課堂教學有可能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有可能讓學生思緒飛揚、興趣盎然;有可能使師生積極互動,摩擦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涌現(xiàn)出新的問題和答案。
四、開展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應從現(xiàn)象出發(fā),從觀察出發(fā),從實驗出發(fā),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獲取處理信息,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交流合作、總結自然科學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體驗科學的奇妙和偉大,并在探究中提高、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五、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進行合作與交流
在化學教學過程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增長率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在學生身上發(fā)生作用,學生得到了老師的尊重,就能認真的思考,以主人翁的精神去開拓課堂,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知識。
2.應用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
初中化學的概念、理論涉及微觀粒子的結構、組成、運動和變化,它與宏觀現(xiàn)象或事實有著質的區(qū)別,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論形象化、具體化。通過展示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率。
3.堅持啟發(fā)式教學,為開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條件
在化學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的新方法、巧思妙解及時褒獎、推廣,以激發(fā)他們不斷進取、努力鉆研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思維,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1)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歸納等思想方法,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重視發(fā)散思維,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探索。平時我在教學中,對每一道化學題目,尤其是推斷題,總是強調發(fā)散思維,訓練學生們從多角度看問題,想解題突破口,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且讓他們自己試一試,能不能編出一道合理的試題。
4.突出實驗教學,通過有形的實驗設計,激活學生的思維
我在教學中更加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尤其是通過設計實驗這一突破口――在每一節(jié)教材安排的實驗演示完后,我都讓學生課后自己設計一套實驗裝置去做該實驗。學生自制的實驗裝置,不管符合還是不符合實驗需求,我都認真分析其原因,并在班上給予表揚、鼓勵。通過實驗設計這一突破口,逐漸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勤于動手、敢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
新《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提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要求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應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并提出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了在教學中更好地把握好這一點,筆者擬就從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對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作用、文化導入的原則以及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課堂訓練方法等談幾點認識。
一、文化導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文化知識和文化適應能力則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過交際能力的四個要素,即語法性、可行性、得體性、和現(xiàn)實性。其中可行性、得體性的實質就是語言使用者的社會文化能力。要正確而恰當?shù)倪\用語言進行交際,人們不僅要知道什么是符合語言的形式規(guī)則的,更要知道什么是符合文化規(guī)約的,是文化所能認可和接受的。也就是說語言使用者不僅要遵循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還要遵循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道德準則,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等,知道什么時候說,說什么,以何種方式說,恰到好處地同別人交往,不冒犯別人的忌諱等。中西方文化差異在隱私上的表現(xiàn)是西方人比東方人更強調隱私。如英美人不喜歡被問及個人年紀、收入、婚姻狀況等方面的問題,而中國人把關心他人作為一種美德,對別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等都主動表示關心,不關心反而是不友好的表現(xiàn)。因此在于外國人交際的時候對隱私應采取回避,否則,會被認為多管閑事,甚至造成不愉快。很難想象,一個不具備某民族文化背景知識的人怎能與該族人進行語言交流。高等學校的學生,已處于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在這個階段應不斷加強文化知識的導入,并把語言與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克服語言交際中的文化誤用現(xiàn)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文化導入的原則
束定芳,莊智象指出(1996)認為,英語教學階段的文化導入必須遵循三個原則。
1.實用性原則。要求所導入的文化內容與大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焦急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文化教學結合語言交際實踐,使學生不至于認為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過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興趣。
2.階段性原則。要求文化內容的導入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jù)大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確定文化教學的內容,有淺入深,有簡單到復雜,有現(xiàn)象到本質。
3.適合性原則。主要是指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適度。教師對文化內容的講解要有選擇。對于主流文化的內容,或有廣泛性的內容,應該詳細講解,反復練習,舉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內容本身就廣而復雜,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踐,增加文化的積累。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課堂訓練方法
遵守以上原則以及交際法教學原則,筆者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具體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以下建議,共同仁參考。
1.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在語言的構成要素中,詞匯是其基本要素。對詞匯含義的解釋和挖掘也必然能體現(xiàn)民族或文化之間的差異。束定芳、莊智象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挖掘次詞語中重要的文化內容:
(1)一個民族文化有的事物和概念。由于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一種語言中有的詞匯在另一種語言中沒有相對應的詞,導致詞匯空缺現(xiàn)象。如cowboy是美國社會所特有的它與美國西部開發(fā)有關系,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和冒險傳奇色彩。反之,漢語中的有些詞匯在英語中也沒有對應項,如三伏、三九等。
(2)不同語言中指稱意義或書面意義相同的詞語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內涵意義。受民族文化的影響,有些詞匯在一種語言中有豐富的聯(lián)想意義,在另外一語言中可能只是一個語言符號。例如daffodil,象征著春天、歡樂,而它譯成漢語是黃水仙,僅僅表示一種花卉,不具有daffodil的聯(lián)想意義。(3)詞語在文化內涵上的不等值。如d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罪惡、邪惡,令人感到恐怖,而龍在封建時代是皇帝的象征。漢民族素以“龍的傳人”自稱。
(4)不同文化對相同的現(xiàn)象所作的觀念劃分的差別在詞語及語義上的顯示。grandmother(祖母、奶奶、外祖母、姥姥)、灣(bay gulf creek ,etc)
(5)體現(xiàn)一定文化內容的習語。指的是美國文化的立國精神,即所謂的人人平等自由、機會均等。
2.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
我們周圍缺少跨文化交際的環(huán)境,因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就是觀察西方人如何交際。通過多媒體手段,一方面其中精彩的片斷和對白對學生學習外語是很好的教學示范,另一方面,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能使學生領略到不同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xiàn)形式、價值取向和文化傳統(tǒng),為學生了解西方文化、風土人情、地理概貌打開了一葉天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遠遠超過了書本文字所能提供的文化知識。例如,《大學英語綜合教程》采用每一單元設一個主題的形式,而且提供了與之主題相對應的著名影片的節(jié)選片斷,這些片斷不僅包括日?,嵤?,而且將西方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些資源不僅使學生學到了地道的英語,而且擴大了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知識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化能力。
論文關鍵詞圖書館;流通部;信息資源中心;工作目標;資源共享
論文摘要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圖書信息資源中心,是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努力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運用溝通技巧,提高工作人員服務能力;流通部是文獻信息的集散地,要做好流通管理工作;關于讀者違規(guī)行為的預防及處理辦法。四個方面論述了高校圖書館流通部的服務工作。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圖書信息資源中心,是學校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出人才、出成果都離不開圖書資料的研究和開發(fā)利用,教學和科研都與圖書案館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流通部工作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利用的重要體現(xiàn),它促進了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得以充分地利用。如何做好高校圖書館圖書流通部門的工作,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窗口的作用,它與流通部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服務態(tài)度和服務效率是分不開的。
1努力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體現(xiàn)人文關懷
1.1流通部是展現(xiàn)圖書利用價值的重要部門。高校圖書館流通部工作人員每天面對的是老師和大學生等讀者,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圖書館在他們心中的形象。所以流通部的工作人員應該比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更注重加強政治思想、職業(yè)道德、文化專業(yè)的教育。做到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真正做到急讀者所急,想讀者所想,把“讀者第一,服務至上”這一服務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體現(xiàn)人性化的服務,即:心到、言道、形到。所謂心到就是誠心誠意幫助讀者;言道是語言的情感化,語言是服務的工具,使用美的語言能使對方心情舒暢,內心溫暖,倍感親切。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形到即形體、外觀、眼神、動作等。臨別時給讀者到一聲再見,再送上一個微笑,誠然會營造出一個和諧寬松的服務環(huán)境。
1.2現(xiàn)代圖書館是信息網(wǎng)絡化、社會化等多元化的有機結合。隨著圖書館的服務內容與管理模式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化、數(shù)字網(wǎng)絡化的不斷發(fā)展,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僅要熟悉紙質文獻資源的搜集、整理、開發(fā)和利用,更重要的還要學會對網(wǎng)絡信息資源的搜集、分類、整合提供服務平臺。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必修具有扎實的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技術與管理學等專業(yè)知識,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廣泛更系統(tǒng)更深層次的服務,成為一個合格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信息知識導航員。
2運用溝通技巧,提高工作人員服務能力
2.1工作人員應做好與讀者的交流與溝通。溝通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圖書館流通部工作人員應具有的一種能力。工作人員與讀者的交流不僅是語言的表達,還體現(xiàn)在心與心的溝通,只有這樣才會信互理解,讀者服務工作本身就是工作人員與讀者雙方的交流互動,只有交流才會相互溝通理解。交流過程中必須要尊重讀者,只有尊重讀者,讀者才會尊重你、信任你。
2.2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是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知識教育等方面的社會需求。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所具有的教育服務功能隨著知識經(jīng)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日顯突出和重要。流通部作為圖書館的窗口,是圖書館工作的第一線,是讀者主要接觸的部門,也是讀者主要活動的場所之一,所以圖書流通工作是以讀者為中心開展服務工作的。如何做好讀者的服務工作,發(fā)揮圖書館的育人職能,是擺在流通部工作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職能,利用信息和文獻資源對他們進行教育,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并利用自己良好的環(huán)境,為他們創(chuàng)造濃郁的文化氣氛,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2.3確立讀者立場,滿足讀者需求。流通工作是以讀者服務對象,以館藏文獻為服務手段,通過向讀者提供文獻資料來傳遞各種信息,使各類信息發(fā)揮其社會效益。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是老師、大學生等,流通部要根據(jù)他們對文獻信息的不同需求開設服務項目,如:加大讀者的咨詢服務,幫助讀者解決查找資料時遇到的麻煩,開展檢索服務項目,指導讀者利用計算機檢索所需的資料。流通部工作人員面對的是來來往往的讀者,不計共數(shù)的圖書從他們的手上借出還回,工作人員每天都重復著機械式的勞動,解答著永遠解答不完的問題,有時難免會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如果不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就容易和讀者出現(xiàn)口角磨擦的現(xiàn)象。
2.4圍繞讀者對閱讀文獻的不同要求,做好館內文獻資料的導讀工作。導讀工作是高校圖書館讀者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能有效的做一些真正有助于讀者的導讀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摸索規(guī)律,流通部門的服務育人工作就能取得較大的成績。
3流通部是文獻信息的集散地,要做好流通管理工作
3.1流通部作為文獻信息的集散地,做好藏書管理是圖書館流通服務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獻資料管理的目標應該是損失少、壽命長、排架整齊準確、方便讀者查找利用。而在現(xiàn)實的借閱管理中發(fā)現(xiàn),部分入庫借書的讀者,因為不了解圖書的分類排架規(guī)律,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把圖書放錯位置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流通部的工作人員經(jīng)常巡視,如果發(fā)現(xiàn)亂架錯架現(xiàn)象及時的給予糾正。對于還回的圖書要求及時上架,這會有利于讀者的查找,并提高了圖書的流通利用率。另外,讀者喜歡看的圖書流通率高,破損率也高,如不及時進行修補,就會影響書籍的流通,及時修補破損的圖書是流通部服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任務。
3.2在藏書管理中必須做好書庫的防水、放火、防盜和書庫的衛(wèi)生工作。每位工作人員都要了解有關保障書庫安全的有關知識,如:學會用電安全、熟知書庫內各種滅火器材的使用。還要對書庫經(jīng)常開窗通風,確保文獻資料不會受潮霉變,并做好書庫內的衛(wèi)生工作。
4關于讀者違規(guī)行為的預防及處理辦法
4.1圖書館本著更多服務讀者及更開放的政策以滿足讀者的信息要求,隨之而來的卻有讀者偷書、撕書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有的讀者為了得到書刊上自己需要的知識信息,為了避免抄寫的麻煩或是其他原因,不惜犧牲圖書館的信息資料,競在借閱的圖書上開起了“天窗”,更有甚者,一偷了之。這些圖書館中最容易被偷、被撕的文獻資料也經(jīng)常是人們最需要、最愛看的。還有讀者在借閱的圖書上,隨手記錄個人信息,或是根據(jù)自己讀書時候的心喜好,在閱讀的書刊上毫無保留的加上幾句評論,尤其是那些教材及教學輔導類圖書,如我館大部分的英語四、六級圖書,多種專業(yè)課的習題集等教學輔導叢書都被讀者當成了練習冊,并在書中密密麻麻地填滿答案,這同時給其他的讀者帶來許多不便。
4.2當前最有效的應對措施是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高校圖書館的新生人館教育;(2)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這類現(xiàn)象引起我館的高度重視,并加強了管理工作,如:在新生辦證發(fā)證同時對他們集中組織入館教育,引導他們清楚圖書的擺放規(guī)律;怎樣利用檢索機及時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圖書;借閱圖書應注意的事項。另外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了一些入庫需注意的安全知識的教育等。針對還回的圖書,及時檢查入庫,加強圖書技術庫內的防盜系統(tǒng);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加強巡查;制定一套合乎情理的處罰政策;加強公眾宣傳或展示受損的文獻資料,使讀者明白保護文獻資料的重要性,將愛惜書籍的觀念深入讀者內心;改善和調整圖書館相關政策,如增加復本量等,盡可能的使讀者不再產(chǎn)生偷書撕書的想法,杜絕各類違規(guī)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使文獻資料的缺損流失降至到最低點。
【關鍵詞】中學生 行為 學習 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
2013年12月16日至20日,為配合課題《在力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的開展,我們課題組全體教師精心設計了習水一中《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調查表》,面向高一學生發(fā)放了560張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00張。在收回的500份問卷中,那些能堅持“不論春夏秋冬能自動按時起床”、 “按照教師要求活動”、 “上課時會自覺記筆記”、 “上課時緊跟教師身體和眼神,不四處亂看”、 “每天能在小本上記全作業(yè)記錄”、 “每周知道安排復習本周內容”的同學,成績都比較優(yōu)秀。這些同學因為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好的行為習慣,做事和學習都有比較好的信心和恒心,所以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顯然,學生的行為習慣與其學習習慣是相關聯(lián)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因而能提高學習效率。
經(jīng)老師和同學們的認真討論和分析,達成一些共識,我將它們整理如下,供同仁們參考。
一、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習慣的現(xiàn)狀
第一:有上課認真的“接受”知識的習慣。上課聽的專心,想的不夠,尤其是當教師提問某一位同學時,相當一部分人就等著老師給正確答案,而不是積極地去想這個問題的正確結論是什么。
第二:缺乏深入分析、靈活應用物理知識的習慣。由于初中物理內容數(shù)量較少,要求不高,因此解答物理問題時只需對號入座即可解決,分析問題只看表象,形成死記結論,亂套公式的解題習慣。
第三:缺乏自覺讀書、積極思維的學習習慣。高中、初中物理學習習慣要求上最大的區(qū)別在積極思維習慣上。積極思維的習慣養(yǎng)成了,其它的習慣就好培養(yǎng)了,如抽象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首先需要的是學生肯于動腦筋,按照教師指引的思路想下去,才能夠按科學的認識規(guī)律來學習物理知識。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學好物理知識,除了學生原有知識能力外,還需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中學生應當具有的良好學習習慣
1.尊師重教、認真聽課的習慣
親其師而信其道。一個學生同時面對的各學科教師,參差不齊,在所難免。但學生必須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老師。從現(xiàn)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要稍不如意就埋怨環(huán)境,自甘落后。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fā)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jīng)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只有記住的知識才是屬于自己的,正如吃再多的飯沒有消化也是無用。
2.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 提前預習,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fā)現(xiàn)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lián),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后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復習是有規(guī)律的,復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復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復習。
每天盡量把當天的東西都復習一遍,每周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后再總的復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復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復的遍數(shù)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jié)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后必須有小結歸納。
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wǎng),使學到的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lián)想暢通,思維活躍。
3.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善于提問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yǎng)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shù)挠^察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能力。
“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要善于提出問題,要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積極思考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總結得出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征.
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xiàn),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
4. 仔細審題、獨立作業(yè)、強化記憶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作業(yè)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xù),是學生最基本,最經(jīng)常的獨立學習實踐活動,也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做作業(yè)的同時也時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學的作業(yè)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書面的,二是看書思考或實踐操作的。
做作業(yè)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學生做作業(yè)的目的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復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的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yè),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并且盡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同時還要培養(yǎng)自己能從作業(yè),考試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5.練后反思、整理糾錯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復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第二,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jù)的原理;第三,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yǎng)求異思維;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fā)散。當然,如果發(fā)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其次,要把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用一本子認真記下,形成自己的錯題集,經(jīng)??纯?,盡量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然后再找些可以接受的同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6.客觀評價的習慣
學生應養(yǎng)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shù)的好習慣。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 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xiàn)。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好的學習效果、好的學習成績要從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開始。希望同學們能從我做起,盡快養(yǎng)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認真學習,不斷進步。
學習習慣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因素,學生學習物理的習慣,也只是物理教學任務中的一個方面,它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應該統(tǒng)籌考慮把它放在適當?shù)奈恢?,即不夸大習慣的作用,也要重視它的作用。
后記: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一個班級, 一個企業(y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如此,對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為人,每個人都需要踏踏實實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習慣正是幫助我們構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習慣是一個人終身的財富。習慣是一個人的資本,你有了好習慣,你一輩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壞習慣,你一輩子有償還不了的債務。
管得住自己,你是習慣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習慣的奴隸,做主人還是做奴隸;全在于自己的選擇。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梢?,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關鍵詞】淺析課堂活動有效性
眾所周知,數(shù)學是一門嚴密性、邏輯性、科學性要求較高的學科之一。數(shù)學中的概念、公式、法則等本身也是比較枯燥的。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于教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和學生活動的有效性??墒?,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有效性呢?
一、“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睌?shù)學課程的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的發(fā)展展開,當學生已經(jīng)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時候,就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完成習題和解決問題,當然,只靠學生自己是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依然是重要的。因此,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在有限的時間里,精心預設,進行有組織、有紀律、高效率的數(shù)學學習。我的具體做法是。
1、轉變教學觀念實現(xiàn)角色轉換。
教師要確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數(shù)學,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數(shù)學,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數(shù)學,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shù)學的學生觀。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先學的超前性、獨立性、異步性的特點,分層次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生學習。實踐教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掌握一定知識的前提下,能夠獨立進行課前預習,通過先學,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教師就可以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表現(xiàn),掌握知識的多少,做到以學定教,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2、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活動的學習環(huán)境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 《數(shù)學課程標準》就如何實現(xiàn)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提出建議:一是數(shù)學教學應 ”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二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認識到 ”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三是應認識到 ”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xiàn)不同的數(shù)學學習傾向,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二、先教后學—以教導學,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我認為組織教學能力的關鍵還是“問題”二字。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引領性問題,并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其中教師的課堂提問尤顯重要,它能打開學生求知的天窗,也能使它過早地關閉。因此運用好課堂提問是提高學生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路,學非問不明?!庇軐W家培根也說過:“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边@都說明“問”是何等重要。教學中的“問”。包括學生問與教師問兩個方面。學生“疑而能問”,教師只需“解惑”。但對于“讀書無疑者”,則“須教有疑”,正是“學非問不明”,但是在數(shù)學課堂上問什么?如何問?這里又頗有一些學問。經(jīng)常在課堂上聽到這樣的問題:對不對呀?是不是?等等這樣過于簡單的問題。不該設問處卻設了問,且提問又不具有思考性,啟發(fā)性,學生無須思考,也無法思考,只能機械地做出應答。那么怎樣講求提問的藝術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大致有以下三點內容。
1、問什么?
大致有四問四忌:(1)問有關知識,忌離題太遠。(2)關鍵處發(fā)問點撥,忌不痛不癢。(3)難點處反復設疑,深入淺出,忌避重就輕。(4)鞏固性提出問,歸類記憶,忌膚淺零雜。
2、問誰。
也有四問四忌:(1)高深或靈活性大的問題問優(yōu)生,其他人復述,各有所得,忌“槍槍卡殼。”(2)基礎題,綜合題,最好依次問,忌“留死角”。(3)少數(shù)人舉手時,提問要選擇代表多數(shù)人水平的學生,忌“以情緒定人。”
3、問法。
(1)提出問題,要給學生留一定的思考時間。(2)問題的提出要簡明、準確、循序漸進。(3)問題要有啟發(fā)性。(4)教師要善于引導,鼓勵學生思考。(5)提問要因課堂內容而異,靈活運用。
在把握了問什么,問誰,問法三者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師要注意結合所教知識和學生進行具體實踐,使教師的“問”有助于學生的“學”,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4、提問的方式方法
(1)、開門見山的問。所謂開門見山的問,是直截了當?shù)靥岢鰡栴}。這種提問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積極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引入新課、復習鞏固及講解分析之中,常用這種問法,。如在數(shù)學課中,教師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屬于開門見山的問。
(2)、創(chuàng)設情景的問。創(chuàng)設情景的問是要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整堂課的眼睛。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懸念法就是用疑團、困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式。選用懸念式提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容易捕抓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chǎn)生躍躍欲試,急于求知的心理,為整堂課的主動學習埋下伏筆。 例如,在講授有理數(shù)的乘方前,教師把厚度為 0.01毫米 的薄紙演示對折,然后問:“請同學們估計,若對折32次后,將有多厚?”學生有的說:“電線桿那么高”,“五層樓那么高”,……。最后教師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瑪峰還高得多!”,學生不信,教師及時提出:“如果利用我們這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知識——有理數(shù)的乘方,你會很快算出結果的”。這時學生流露所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問題產(chǎn)生了一種余味無窮的吸引,學生愿學,自然的引入本堂課的學習。
(3)、窮追不舍的問。窮追不舍的問是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方法,是整堂課的核心部分。此時采用遞進式提問,通過一連串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寬思路,抓住本質。這樣不但能挖掘知識信息間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師思維的全過程,給學生一頓思維的套餐,師生之間產(chǎn)生共鳴。而采用逆向思維發(fā)散式提問,又能促使學生多重角度思考問題,在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中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思維深廣度的訓練,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精神。例如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一節(jié)中,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1)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設想一下,車輪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長方形,結果會怎樣呢?(2)想一想,車輪的軸心和車輪邊緣上的任意點之間的距離有什么特點?(3)如果是方形的話,車輪的軸心和車輪邊緣上的任意點之間的距離有什么特點?(4)根據(jù)上面的問題,想一想,要使車輪能平穩(wěn)地滾動,車輪的軸心和車輪邊緣的任意點之間的距離,應當滿足什么關系? 這些設問不僅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暗示,而且也給學生流露出教師思考問題的方式。這樣處理,重新把問題拋給學生,促使他們多重考慮問題,增加思維的深廣度。
(4)、層次分明的問。層次分明的問是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把知識方法系統(tǒng)條理化。教師可以把所要復習的內容設計成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去討論。例如在九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章的復習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本章中你學過的三角函數(shù)有哪些?(2)這些三角函數(shù)的值隨著角度的變化是如何變化的?(3)請?zhí)剿饕幌?,這些三角函數(shù)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4)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的(5)舉例說明三角函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6)如何測量一座樓的高度?你能想出幾種方法?這樣層次分明地提問,歸納出本章的知識點,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三角函數(shù)的概念,性質以及不同三角函數(shù)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知識。
三、激發(fā)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
學習積極性的形成與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是形成學習積極性的內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tài)變?yōu)榛顒訝顟B(tài)的過程。 教師要循循善誘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障礙,通過學習成功的體驗不斷提高學習以至人生的境界,這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持久的學習動機的根本途徑;教師要把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貫穿教學過程之始終。 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中,教師應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協(xié)商,鼓勵和監(jiān)控學生的討論和練習過程,但不控制學生討論的結果;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通過示范邊想邊說以及演示幫助學生把新信息與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和指導給學生線索和反饋,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合作學習者、合作研究者:教師把自己當做學習者,與學生一道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四、 營造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二者目標取向完全一致,是對應的統(tǒng)一關系,而這種統(tǒng)一必須通過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來實現(xiàn)。研究表明,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而權威或放任自流的方式對學習都有不利的影響。為了促進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教師要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在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爭辯和合作,教師自己要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 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氣氛是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至關重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tài)度,雙方情感的協(xié)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系,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
(1)要讓學生樂于參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可以對學生說: ”有進步,誰能再補充一下?“等等。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主動參與互動的積極性會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