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說和做課文內容筆記范文

說和做課文內容筆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說和做課文內容筆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說和做課文內容筆記

第1篇:說和做課文內容筆記范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812-2485(2013)06-048-003

1讀—聽說—寫的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由讀、聽說、寫三大環(huán)節(jié)及各環(huán)節(jié)中的若干步驟組成。下面以SEFC 1AL38為例,闡述該模式諸環(huán)節(jié)及其安排設計與操作技巧。

1.1 讀

1.1.1導讀(Preparation for reading)(2分鐘)。

導讀是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的指導。教師通常在導讀過程中適當講解與本課有關的背景知識,掃除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和引發(fā)問題。背景知識又稱非直觀信息,它包括對文章語言結構和詞匯的了解,對所論述主題的了解和一定的閱歷(普通常識)。非直觀信息儲存于學生長時記憶中,是直接影響閱讀分析和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要使閱讀有意義,不但需要非直觀信息,同時也需要直觀信息。后者是指文章的文字符號(即字母、詞匯和句子)。因此,掃除閱讀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語言障礙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好生詞的呈現(xiàn)量。有的生詞詞義應該讓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問題的引發(fā)主要是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帶著問題去讀。本課的導讀可以安排簡單講述奧運會的近況以及五環(huán)旗的標志與涵義;處理單詞可先呈現(xiàn)Olympics, compete, BC, AD,然后隨著“When and where were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in modern times?”這一問題轉入下一個步驟。

1.1.2跳讀(Scanning)(2分鐘)。

跳讀是為獲取特定的信息而閱讀(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它要求讀者能從語言材料中很快地找到特定的信息。本課的跳讀是圍繞解決上述問題展開的,要求學生在一分鐘內捕捉到有關信息,然后請個別學生回答。

1.1.3 掠讀(Skimming)(5分鐘)。

掠讀又稱為略讀或掃讀,這種閱讀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篇,領會主旨或抓住主要內容,故又可稱為獲得主旨而閱讀(Reading for main ideas)。教師先安排2分鐘限時掠讀,然后讓學生做正誤判斷練習。根據課文內容設計8—10個主要信息的正誤判斷題,用以檢查學生掠讀的理解程度。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可組織一次搶答活動。做法:教師讀一句,指定一組(大組)學生迅速搶答,答對了該組得一分,如果有一人答錯了,該組不得分。問題設計如下:

①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 are held in the same year but in different seasons.(F)

②In the old times both men and women we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F)

③The Olympic Games stopped before the year 393 AD.(F)

也可以借助投影儀或小黑板做該項練習。

1.1.4細讀(Close reading)(5分鐘)。

細讀又稱研讀(Study reading)或深讀(In-depth reading),屬于精讀的范疇。在跳讀、掠讀及做相關練習之后,再安排5—6分鐘細讀,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細節(jié)、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對篇章結構更深層次的理解。

1.2 聽說

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一連串的聽說活動深化對語言的理解,然后開展運用語言的訓練,把理解與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聽說環(huán)節(jié)有若干步驟。

1.2.1 雙人活動(3分鐘)。

為及時檢查理解程度,細讀之后組織學生兩人一組根據課文內容,一方用Wh-特殊疑問句形式提問,另一方回答,每人提問不少于五個問題(本活動是為下一步驟做熱身準備)。如:

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s held?

What's the Olympic motto? What does it mean?

1.2.2 問答對抗賽(5分鐘)。

在雙人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各大組之間進行問答對抗賽。具體做法:1組與2組,3組與4組展開競賽,限時兩分鐘,只要問對或答對均可得分,教師與沒參賽的學生為評判者。

1.2.3 歸納主題句,串講語言點(12分鐘)。

歸納段落主題句與串講語言點既是聽與說的自然結合又能節(jié)省課堂時間。教師放錄音,每段后停頓,讓學生邊聽邊看書邊總結,找出各段的主題句或用一句話歸納段落大意。如:

Para.1:It tells us how often the Olympic Games are held.

Para.2:It 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the old Olympic Games.

教師在分析段意的同時串講各段的語言點。本課的語言點主要有competition, unusual sports, win the medals, gold medal,4×100 (four by one hundred metres relay)等。講解語言點后分析文章的主要脈絡,闡述篇章結構:首先介紹夏季奧運會與冬季奧運會舉行時間不同;其次講述古代奧運會的起源及規(guī)模,以及現(xiàn)代奧運會的誕生和發(fā)展;再則揭示奧運會的箴言,贊揚運動員為獲獎牌而奮力拼搏的精神;最后指出申辦奧運會也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和較量。文章語言流暢,過渡自然,最后兩句話尤其值得品味。It 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to hold the Olympics.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is a rich prize for a country.兩句話屬于同一結構的句型“It is…to do something”,但后一句卻把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提至句首,這是運用首尾反復的修辭手法,既變換表達形式又強調“承辦奧運會”的重要性,給人以音樂節(jié)奏的美感。

1.2.4 討論與復述。

數字信息多是本課一大特點。教師板書4、2、773BC、393AD、1896、311、13、1992、250、800、150、25、16、12等數字,讓學生按小組圍繞貫穿主線的數字詞語展開討論并造句。該活動為學生復述課文作了知識上和心理上的準備。教師接著讓學生根據討論的內容,將相關的句子有機地組成一個段落。這種“綱舉目張”的復述手法使學生表達起來“順理成章”。

1.3 寫

書面表達練習是閱讀課文教學的重頭戲。它從另一側面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來表達思想的能力。寫的練習要注意兩點:1 )寫應立足于說。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提高,沒有口頭的言語交際活動,要求作書面表達是不切合實際的。2 )抓住學生對課文比較熟悉的契機,趁熱打鐵,布置改寫或縮寫等練習。這種練習可以作為課內的后續(xù)活動,安排學生課下完成。

2 討論

2.1 從以上各步驟的時間安排來看,在一課時內完成該課文的教學任務是不切合實際的。教材的編者沒有強求各模塊的閱讀課文必須在一課時內完成。初中英語每模塊授課允許近6課時。因此完成該套模式用1.5課時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加上課前的組織教學、復習與操練,處理Wb中的練習,安排2個課時也不會影響整個模塊的教學進度。

2.2 讀——聽說——寫的模式乍聽起來似乎違背了聽、說、讀、寫的常規(guī)順序,但我認為,這種安排是初中英語課文教學的需要。首先,它遵循了整體教學的原則,體現(xiàn)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活動過程,體現(xiàn)了整體教學的完整性、綜合性和全面性。其次,初中階段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讀”領先,使學生在有Information gap 的情況下展開閱讀訓練是合乎情理的,也符合教材編者對閱讀課文要進行粗讀—細讀—精讀的要求。因此在強調全面培養(yǎng)四會技能的原則下,適當調整“讀”的順序尤為必要。再則,從學習規(guī)律來看,輸入是輸出的基礎,輸入語言材料和語言知識越豐富越有利于輸出的準確、流利和多樣化。以“讀”為主旋律,配合聽、說、寫活動,可以把理解語言的能力及時轉換為運用語言的能力,使閱讀能力在聽、說、寫的活動中得以檢驗、得到升華。因此,教學由讀和聽轉入說和寫是初中閱讀課文教學的客觀需要。從安排上看,各環(huán)節(jié)內容充實,大環(huán)節(jié)與小步驟之間彼此聯(lián)系,過渡自然。從跳讀到解決一個問題,由掠讀轉入判斷正誤,繼而從細讀過渡到問答活動,均體現(xiàn)了反饋的機制。再看讀后的一系列活動,從雙人對話到問答對抗賽,由討論引入復述,由復述轉入改寫,環(huán)環(huán)相扣,遵循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習原則,實現(xiàn)了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交際化。應該說,整套模式的設計安排是比較合理的。

2.3 教學模式是從實際中總結出來的,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易操作的活動或套路。但是,由于教學受到教師、學生、學習環(huán)境等諸多可變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教師選用模式時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來決定取舍。對于不同的課型和內容必須進行適當的調整。初中英語大多數課文都應安排一、二個與文章密切相關的問題,這是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技能的好時期。有的課文容量加大,某些課文安排了Pre-reading、 discussion和writing內容。因此,學習這些課文前預習尤為必要,它既可以大大緩解課時緊與容量大的矛盾,保證課堂投入更多的時間訓練聽、說、寫,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當然,預習前教師的要求應十分明確。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如預習SEFC2B Life in the Future一課時,請學生回顧SEFC 1A Unit 9 中的Computers話題,結合自己對電腦用途的認識做些準備,以便課上參與討論。處理writing 題目有兩種手段:一是要求學生課上做筆記然后寫短文;二是要求課前預習后做筆記,課后寫短文。

3思 考

不少教師對于把閱讀課文作為精讀來教還是作為泛讀來教這一問題感到困惑。我認為,閱讀課中要同時體現(xiàn)泛讀和精讀教學。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精讀和泛讀都要受到重視。

第2篇:說和做課文內容筆記范文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2-0153-01

閱讀是一種重要的英語語言交際方式,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獲得各種信息的 重要途徑?,F(xiàn)代閱讀理論認為,閱讀過程包括語言、心理、文化三個維度。閱讀 過程既是一個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和接收信息的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心智活 動和情感活動的過程。閱讀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感知、理解、評價、創(chuàng)造?!¢喿x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目標, 使學生學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從而從閱讀個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比如信息、知識、娛樂等。但在不同的 學習階段,閱讀教學的目標不同,所培養(yǎng)的閱讀技巧和策略也不相向。

1.小學英語閱讀

小學英語現(xiàn)階段的閱讀要求主要是:能讀懂教材個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遍喿x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因此 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而信息獲得的多少,關鍵是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我們應該通過閱讀課的教學鍛煉學生獵取信甩的能力,使他們在書面交際中增強識記理解詞匯的能力、猜測判斷語義的能力、分析篇章結構的能力。雖然小學英語教材在話題,語篇和詞匯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革,但農村受師資、教學條件等限制,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存在閱讀量有限和題材單調,詞匯有限等一些問題。

2.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農村小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詞匯量少。語法基礎也較薄弱,這兩個因素直接影響著他們的閱讀速度和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然而無論是詞匯的積累還是 語法的加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 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尤為重要。

下面筆者來分析一下農村小學生農村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2.1詞匯量小。有限的詞匯量是影響閱讀效率的一大障礙。農村小學生自身掌握的詞匯量的不足不僅影響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同時還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信心。由于自身條件的不足,有些學生就往往采取“跳躍法”閱讀,碰到不認識的單詞,就一跳而過,以致于整篇文章看過后,尚不知其所以然,就輕率地把閱讀材料棄置一旁,去干別的事情了。這種蜻蜓點水式的閱讀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太大的幫助。

2.2課外閱讀材料的限制性。農村小學生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很難找到一 些合適的閱讀材料。農村學生網絡接觸少、英語學習媒體不多, 農村小學生所采用的閱讀材料大都局限于課本教材和與之相連的各種教輔材料。

2.3小學生主觀意識上的不重視。由于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 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顯著的提高,所以很多同學認為,英語閱讀對成績的 提高沒有多大的幫助,和平時的考試更沒有多大的關系,讀與不讀都差不多,往 往就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

3.農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對策

3.1有效預習——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材料和預習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背景知識材料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視野。預習練習能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使預習有的放矢。課前預習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

3.2有效練習——拓展閱讀能力的空間。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教師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采用諸如 Look and Say 這一類的方法, 借助圖片、卡通片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對語言感知,對課文內容感知,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欲望。在閱讀課后,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練習、鞏固和擴展在閱讀課中新學到的語言知識,還要發(fā)展其說和寫的能力。課后練習有多種多樣,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閱讀課而設計練習形式,如縮寫、改寫課文、復述故事等。在關注課后練習的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能, 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后閱讀, 延伸課堂閱讀。閱讀后可以以手抄報或英語讀書筆記的形式展出,給學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語學習風采和獲得成功感的平臺。

第3篇:說和做課文內容筆記范文

一、 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優(yōu)勢

多媒體集文本,聲音,圖像于一體的立體式教學方式,史無前例地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個全新的、優(yōu)化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空間得以拓展,認知能力得以增強。它的主要優(yōu)勢有:

1.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學生在非母語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最缺乏的是聽說和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有的學生長期得不到語言鍛煉,對英語學習喪失興趣,難以調動學習熱情。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能創(chuàng)設有聲有像的情景,可以模擬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好習慣,為真實語言交際打下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呈現(xiàn)事先準備好的課件,如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栩栩如生的動畫。語言、圖像和聲音同時作用于學生聽、說、視、觸等各感覺,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最大限度地做到學中有樂,并獲取英語知識,在激發(fā)興趣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能。

2. 展示直觀,拓展思維。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多是教師講授課文內容,通過板書、描述、聯(lián)想等形式來完成授課內容,學生理解比較抽象,尤其是難度較大的章節(jié)學生更是難以理解。使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直觀的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充分調動多種感官處理功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語言和內容以形象、動態(tài)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多媒體輔助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直觀思維、形象思維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和習慣,特別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并使其直接用英語的思維能力經常得到鍛煉,能更有效地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3. 擴充信息,提高效率。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相應提高,在詞匯量、語法、閱讀理解和寫作等方面掌握得更加豐富。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上只有單調的老師聲音、粉筆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存在著學生參與面小,語言實踐機會少的缺點,而多媒體教學具有“快節(jié)奏、高密度、大容量”的特點,在多媒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情景、課文、圖片、課文朗讀、板書要點、課后習題和參考答案等設計成聲像并茂、視聽結合的多媒體CAI 課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感性材料,從而節(jié)省了板書和講解時間、增加了語言的輸出量,學生在同等時間內的語言習得也有所增加。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點遠不止以上所述,有待于我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去挖掘,發(fā)揮其更大的作用。

二、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之教學原則

多媒體教學方式和傳統(tǒng)教學方式各自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決定了他們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中,只能是相互結合、取長補短,而絕不可有所偏廢。

1.教學特點決定教學手段

就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而言,由于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課堂教學時間少,教學任務重,而多媒體教學節(jié)奏快、信息量大,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來不及思考和做筆記,尤其是那些基礎較差、自學能力不強的學生,對多媒體教學往往更容易感到不習慣甚至跟不上進度,對教學重點難點掌握的情況則更糟糕。如果教師不了解這種特點,學生剛接觸英語課堂多媒體教學時所引起的學習興趣和新鮮感很快就會減退,甚至會產生厭惡感,從而給課堂教學增加新的障礙。

因此,教師必須明白,多媒體技術只是也僅僅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也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黑板課的板書藝術,黑板課對于調動師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加強師生互動關系所具有的效果,永遠是大屏幕投影無法比擬的。不將傳統(tǒng)的講授法作為基本功練好連扎實,不練就“ 一塊黑板、一支粉筆”講課的本領,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

2.現(xiàn)代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有機結合

信息時代的來臨,使得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正逐步加快。

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師要有危機感,如果墨守成規(guī)不思進取,在教學時仍僅盯著課本上那一點內容,對各種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仍都靠講解式的灌注,那么在被世界先進潮流淘汰之前,就會先被學生們拋棄。高校教師不僅要具備本學科專業(yè)知識的深厚功底,還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掌握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熟習使用各種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以“ 適時、適量、適度”為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原則,引導學生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去尋找教材外的有關信息、材料,增加知識儲備,擴展和鞏固學習內容,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同時,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充分發(fā)揮數百年積淀下來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長處,才能更好地取得教學最佳效果。

可以預見,一個以教師教為主、多媒體技術為輔,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為目的的教學新模式,必將成為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的主流。

三、結語

教育的本質和最終價值的體現(xiàn)在于受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通過獲得知識不斷地使自身的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基于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模式固然使英語教學邁向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但是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發(fā)展也要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任何教學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教師只有“取長補短”,把網絡資源、多媒體技術等各種因素相互協(xié)調,才能充分發(fā)揮新教學模式的作用,把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改革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田曉清.大學外語教學與改革論壇[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