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竹影閱讀答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竹影閱讀答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竹影閱讀答案

第1篇: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并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

學生通過多種閱讀方式,熟悉文章內容,掌握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思考,樹立“生活中處處有美,但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钡挠^點。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

了解一些中國畫的常識,領會國畫的內在美,增強民族自豪感。

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一、學習方法導航

1、本文可通過學生自主地讀、說、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覺得上語文課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3、本文充滿了童趣,可通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

二、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3、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三、教具學具準備

中國山水、人物畫和西洋風景、人物畫各一幅。

四、教與學師生互動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童年唱著快樂的歌兒離我們遠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畫面。童年時我們常和兒時的伙伴玩各種有趣的游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huán)……留心一下,你是否想到這也是在進行著一種藝術上的創(chuàng)造呢?

今天,讓我們一塊來欣賞豐子愷先生為我們描繪的一幅充滿童真童趣的“中國畫”——《竹影》。

(二)整體感知

學生先輕聲朗讀課文,再思考:課文題為"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然后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

本文敘述了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我們幾個少年在水泥地上做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fā)現。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關于作者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貒螅紊虾i_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解放后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等職。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多以兒童為畫面的主人公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2、關于文中生、難字詞的音、義

這部分內容讓學生通過自讀,查找工具書,小組內相互討論補充、訂正等方式得出滿意答案。

(1)、讀音

愜(qiè)意水門?。╰īng)蘸(zhàn)口頭禪(chán)參(cēn)差(cī)不齊

(2)、詞義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包羅:包括(指大范圍)

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不齊;又引申為有差別、不一致

2、品味賞析,體驗童趣

這部分內容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1)、課文寫“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為什么?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明確:

(1)、如: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p>

(2)、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中心?

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教師可當堂出示同一題材的兩種畫,理解“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的意思,了解中國畫跟西洋畫的不同。

明確:

所謂“符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內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關鍵是內容,而不在于形式。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兩種審美體系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響到本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是文化的鮮明的載體。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希臘—羅馬一脈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現在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畫重寫實,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一)課堂小結啟示

這部分內容由多個學生談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而有的收獲啟示,然后老師歸納補充,得出滿意的答案。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蔽覀儾粌H要善于發(fā)現美,而且更要善于創(chuàng)造美。這樣,有一天你會發(fā)現,你擁有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云,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fā)現、體驗的?后來它發(fā)芽成長了嗎?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

(五)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朱光潛先生說:“模仿只是創(chuàng)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chuàng)造。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現在讓我們假設一個人,這個人已經完成了模仿階段,現在他要真正的去創(chuàng)作,比如說他站在一叢竹前,現在要你來告訴他怎么畫,你會說些什么?每人說一句話!

明確:

要畫出竹的美的姿態(tài),活的神氣。

要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

要注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

2、課外搜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于竹的名句,名篇。

關于竹的詩文: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鄭板橋題畫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板橋《題竹石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閑居半是池。食飽窗間新睡后,腳輕林下獨行時。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guī)?。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

蘇軾《文與可谷偃竹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焉。自蜩蝮蛇。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五、板書設計

竹影

豐子愷(畫家、散文家)

晚飯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涼。

內容在游戲中爸爸引導我們走進藝術殿堂。

第2篇: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古典詩詞的形象鑒賞一直是高考的熱點,近3年來,高考對形象類進行直接考查的情況情為:2011年有6處,2012年有5處,2013年有4處。

下面擬就近幾年高考真題來具體探究古詩詞形象類鑒賞題型的解題技巧。

一、鑒賞詩中某些意象

意象既可以理解為“意加象”,也可以理解為“意的象”。詩人艾青認為:意象是具體化的感覺。指詩融合了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客觀物象,即含有某種思想感情的形象,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煙、枯藤老樹之類的,都是詩中的意象。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guī)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xiāng)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chuàng)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chuàng)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鑒賞某一意象,就是挖掘物象所蘊含的主觀情感。所謂意象是寄托詩人情感、構成詩歌意境的載體。如果要理解詩中蘊涵的情感,參透詩的意境,那就必須先把握意象。鑒賞詩歌,通過跳動的意象去捕捉詩人的情感、思緒??梢?,意象是鑒賞詩歌的中介與途徑。

(一)提問方式

1.詩中運用了哪些意象?結合全詩分析意象在全詩中的作用。

2.結合詩歌分析某一意象在兩首詩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二)答題步驟

①找準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的特點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感。

(三)答題句式

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的畫面,營造了一種……的氛圍(意境),表現了詩人……的感情。

2.本詩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圍,……(術語概括作用)地表現了詩人……的感情。

例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2012山東卷)

吳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xiāng)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吳松:即吳淞,江名。

(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2)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參考答案:

(1)描寫了清晨起航耐,江南水鄉(xiāng)風聲蕭蕭,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營造了凄冷、感傷的氛圍。

(2)孤舟聯(lián)結著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貫穿在一起,是全詩的線索;作者融情于景,表達了漂泊、思鄉(xiāng)、孤寂之感。

二、分析詩詞的意境

眾多的意象構成不同的意境,但意境的內涵又超越意象。意境傳遞了整首詩的氣氛,直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

(一)提問方式

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答題步驟

①解說相關詩句;

②概括意境的特點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感。

(三)答題句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的畫面,營造了一種……的氛圍(意境),表現了詩人……的感情。

例2.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2012湖南卷第10題)

度破訥沙①(其二)

李益

破訥沙頭雁正飛,鵜泉②上戰(zhàn)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注】①破訥沙,沙漠名。②鵜泉,泉水名。

(2)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6分)

參考答案:全詩描繪了戍邊將士戰(zhàn)罷歸來的圖景,前兩句寫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征人的鄉(xiāng)思;后兩句寫日出東南、鐵衣生寒,既表現了壯闊背景上軍容的整肅,也暗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詩歌擷取極具邊塞特色的含蘊豐富的意象,通過喜憂、暖冷、聲色等的比照映襯,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抒寫了征人慷慨悲壯的情懷。

三、分析詩詞中人物形象

詩詞中的人物形象有塑造的人物形象(虛構的)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我)兩種。

1.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敘事的詩歌作品中,詩人往往借助筆下塑造的人物或隱喻的人物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對社會的看法、對人生的領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們閱讀詩歌時必須把握的。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現出來,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因此,鑒賞人物形象應以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tài)、心理)、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情節(jié)為依據,以所寫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tài)度為角度進行。

2.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抒情詩歌中,詩人為了表達某種較強烈的感情,往往會設置一個“代言人”,并借此來表達愛憎是非、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這個“代言人”即為抒情主人公形象。從這個角度講,抒情主人公形象實際上是詩人自己,是“詩化了的作者”。鑒賞此類詩,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特點,并要知人論世,從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詩歌的主旨。

(一)提問方式

1.你從詩中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2.“……(詩句)”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

(二)答題步驟

①找出詩詞中描寫形象的相關語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結合詩詞主旨,指出所寫形象的表達作用和效果。

(三)答題句式

這首詩描寫了……(特定的環(huán)境或氛圍)的一個……(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身份)。

例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2013年遼寧卷)

竹軒詩興

柴門風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

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煙①來。

暑天倦臥星穿過,冬晝閑吟雪壓摧。

預想此時應更好,莫移墻下一株梅。

【注】①篆煙:盤香的煙縷。

8.本詩第二聯(lián)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5分)

9.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6分)

參考答案:

8.全聯(lián)視聽結合,生動地描寫了詩人的所見所聞,表現了竹軒環(huán)境的清幽和詩人生活的閑適;“梢影細從茶碗入”準確地描繪了茶具間光影的變化;“葉聲輕逐篆煙來”運用比擬(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葉聲與煙縷升起相伴的動態(tài)美。(5分。答出視聽結合并加以分析,給2分;若答出襯托或動靜結合并加以分析,可給1分。答出光影變化,給1分;答出比擬手法并加以分析,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第3篇: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試題再現】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小石潭記(節(jié)選)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觀第五泄①記(節(jié)選)

袁宏道

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奔糙?度石罅②,瀑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③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游人坐欹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級瀑布。②罅(xià):裂縫。③掉:搖動。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伐竹取道 齊師伐我

B.似與游者相樂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趨,度石罅 必為有竊疾矣

D.山行之極觀也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以面受沫”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無從致書以觀B.或以錢幣乞之

C.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D.皆以美于徐公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翻譯:

(2)瀑行青壁間,撼山掉谷。

翻譯:

4.以上詩文都描寫了“水”,請從中分別選一個表現水的特點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1)《次北固山下》(2)《小石潭記》(3)《觀第五泄記》

5.根據詩文內容填寫下表。

【參考答案】

1.D 2.B 3.(1)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間飛瀉,震撼著山谷。4.(1)平(或:綠);(2)清;(3)偉(或:疾)5.(1)思鄉(xiāng)之情(2)而猶不忍去。

這是一道新穎的“古詩文閱讀”題。它的新意主要表現在“詩文一體化”閱讀上。以往各地中考“古詩詞賞讀”與“文言文閱讀”都是分塊考查,前者側重考查同學們對古詩詞思想內容、情感主題的概括和理解能力,以及對生動傳神的字詞、蘊涵豐富的名句的品味賞析能力;后者則側重考查朗讀節(jié)奏停頓、常用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重要語句的翻譯,以及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概括、寫作特色的簡要分析等知識點和能力。而像這樣圍繞某一個專題將古詩與古文作為一個閱讀整體來設題考查,是一次突破與創(chuàng)新。該題圍繞“水”這一專題,選取了一首古詩、兩篇古文,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文言語句的翻譯、內容情感的概括和理解等角度,考查了初中學生應該具備的“閱讀淺易文言文”和“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能力。

但是,同學們千萬不要被這類試題的表象所嚇住。要相信:中考試卷中無論出現什么樣的試題,它所考查的知識點或能力要求都不會超出教材與《課標》的要求。為此,一方面,命題者往往會設法將考點與同學們的課內所學相聯(lián)系,喚起同學們的記憶。譬如這道題,無論是閱讀材料的選擇還是考點的設置,就都體現了課內與課外相聯(lián)系的特點,尤其是對文言實詞和虛詞的考查,還能突破閱讀材料的界限,力求輻射效應,拓寬考查面。其中第1題借材料中“伐”“樂”“疾”“觀”四個實詞,分別引出了對《曹劌論戰(zhàn)》《醉翁亭記》《公輸》《岳陽樓記》等四篇課文中的相應實詞的考查;第2題借課外材料“以面受沫”句中的虛詞“以”,引出了對《送東陽馬生序》《傷仲永》《陳涉世家》《鄒忌諷齊王納諫》等四篇課文中相同詞語的考查。

第4篇: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一.關注文本本味,讀出情感基調

我在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過兩三遍后,我提醒學生注意課文中的幾個詞語:“欣然起行”中的“欣然”;“念無與樂者”中的“念”;“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中的“尋”;“懷民亦未寢”中的“亦”。我讓學生在讀中體味這些詞語的意思、潛在的感情,反復朗讀這些詞句,一次次朗讀體悟后,學生自然而然地把作者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被貶的悲涼和人生的感慨等思想和情感漸漸品讀出來了,課文的本味和情感基調也就水到渠成地感悟出來了。葉圣陶說過:“吟誦時,對于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了解,而且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p>

二.展開豐富想象,讀出作者境遇

語文老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借助于對文本的讀,引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讓學生在讀中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想象,通過個性化的自我聯(lián)想和想象,對文字或者文本“穿越”式的體驗,引發(fā)學生心靈跨越時空界限,在讀中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在讀中捕捉作者的人格魅力,在讀中激起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在讀中悟出作者起承轉合的人生境遇。真正能達到“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的境界。筆者在引導學生讀的時候,讓學生進行“穿越”,想象自己就是當年月下的蘇軾,走進文本,感悟蘇軾寫這篇文章時的內心世界。回歸了這樣的“本我閱讀”后,課堂上就形成了“情感場”,學生在區(qū)區(qū)八十四個字的文本中尋找到作者的感情變化,漸漸走進了蘇軾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進而產生了解蘇軾境遇的強烈愿望,此時教師再對蘇軾當年被貶黃州的背景資料適當穿插介紹,學生自然會讀出更多的感悟,豐富、深化自己“讀”的境界,對感悟文本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品味重點詞句,讀出深刻內涵

文章的“文眼”、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一些重點詞語或重點句子體現出來的,高明的老師一定是積極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抓住這些重點詞句,啟發(fā)學生在朗讀中領悟這些詞句所包含的深刻內涵,讓學生用心靈促動心靈,用心靈感悟心靈,用心靈走進心靈,從而體會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包涵的深刻而獨特的思想感情。在《記承天詩夜游》一文中,筆者抓住“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話,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關注兩個問題:一是作者為什么連發(fā)兩問,卻不回答呢?“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包含了作者哪些復雜的心情?對于第一個問題,我運用上下文互相比照的方法引導學生,上文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美妙的景色和此處“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兩問之間的關系,啟發(fā)學生明白這兩問,是為下面作者抒發(fā)復雜的感慨做鋪墊的。作者連發(fā)兩問,卻不直接回答。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作者這樣賞月的“閑人”卻不可多得??!答案不言自明。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在細致深入的閱讀后逐漸融入課文,從“閑人”的字面意思,漸漸深入挖掘出“閑人”之“閑”在隨緣自適的心情,排遣苦悶的心緒,曠達樂觀的心胸。通過這樣帶著問題反復誦讀,學生漸漸走進作品,進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

四.領悟作品之美,讀出最高境界

第5篇: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媽媽,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我其實還記得,還記得來時泥濘的山路,還記得赤足跑過石板的清涼,還記得家里厚重的木門栓,還有,還有我們曾共同相偎走過的那條小巷,那條深深的小巷。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小巷深處閱讀及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巷深處(節(jié)選)

林莉

①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學異樣的目光,老師分外的關切,時刻提醒著我:我,是一個瞎子撿來的女兒;我,擁有的是一個特別貧窮的家。

②我開始沉默,開始回避所有的同學,甚至開始厭惡我的家。我不再與母親相伴而走,也不再從母親賣冰棍的那條路經過。那段時間,除了幾頓飯之外,我?guī)缀跽炫菰诮淌依?,只是為了在那個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時間。有人向她問起我,A.她依舊滿面春風:“莉學習忙呢!老師贊她有出息呢!哪會在家耗時間!”除了我,誰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③時間飛逝,終于,在中考過后的一個月,我接到了縣城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我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擺脫自己家庭的陰影,住進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縣城一中了。

④臨行前,我穿上了母親用從微薄的生活費中硬扣下的錢購置的連衣裙。當我看見穿衣鏡中頗具城市少女風采的“我”時,我終于下了決心,轉向母親,吞吞吐吐卻又異常清晰地說:“媽……您……以后別……如果沒急事的話……不用去找我……”“為什么?”B.好長好長時間的沉默,終于,她點了點頭,順手取過她那根不知啥時已從角落里拿出來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擊著地面向廚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輕輕推開我:“我去幫你弄點好吃的,食堂少油?!蔽矣行┻煅剩沂裁匆矝]有說。

⑤住讀生活很快讓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親帶來的煩惱和卑微,也忘掉了臨行前的那一點點不安。誰都不知道我是誰,誰都以為我也同她們一樣擁有一個幸福的家。

⑥母親果然遵守諾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進城里卻經?;剜l(xiāng)的老婆婆幫我捎來一些營養(yǎng)品及生活費。坐落在小巷深處的那個家似乎與我完全隔絕了。我開始淡忘了家門前圓潤光潔的石凳,那門上銹跡斑駁的門鎖,甚至淡忘了黃昏后母親倚在門旁殷勤的招呼聲。這樣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過去,一直到我臨近畢業(yè)的那個學期。

⑦那個學期的最后一個星期。

⑧當老婆婆將一包雞蛋和五十元錢塞給我時,我床對面的一位室友發(fā)話了:“莉,你媽對你多好,畢業(yè)聚會把她請來,你優(yōu)秀的成績定會讓她感到光彩!”

⑨“哦……這?”我遲疑了瞬間,“我媽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連帶東西都一直請別人幫忙,哪有時間呢?”那刻,我驚異于自己說假話如同說真話一樣。

⑩送老婆婆出門時,我感激地對她說:“您這三年來為了心,讓您受累了?!?/p>

“你……”她看來有些激動,停了一會兒,又說,“你考得真的很好?”我點了點頭。

“造孽!”她竟長嘆一口氣,“你……你媽怎么那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我突然有點緊張。

她不再說話,拉起我的手直沖出校門,然后拐到一個偏僻的巷子里。

老遠,我便看見了,看見了她——我的母親,C.在風中,她無助地倚在墻邊,凌亂而花白的頭發(fā)在蒼老的臉頰旁飄揚著。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滿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還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沒良心啊。這三年,我哪能每個月回鄉(xiāng)?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車,下車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東西交給我;讓我?guī)Ыo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車……”

我的視線頃刻間模糊了。朦朧的淚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長長的路,路旁那長長的小巷,巷里那根長長的竹棒,竹棒后蹣跚著一個長長的、長長的人影。

“媽媽!”我奔過去,為自己的虛榮,為自己的無知,流著淚。D.在風中,她的臉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兒卻是那么挺拔,那么堅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媽媽,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我其實還記得,還記得來時泥濘的山路,還記得赤足跑過石板的清涼,還記得家里厚重的木門栓,還有,還有我們曾共同相偎走過的那條小巷,那條深深的小巷。

問題一:1、請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取文中的詞語,梳理“我”對母親感情的變化過程(均用兩個字)。

滿足——自豪——()——()——()

3、選文中劃線的句子對母親形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請你選擇一處體味其所蘊涵的思想情感。

描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而她立在那兒卻是那么挺拔,那么堅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母親“憧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等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媽媽,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

”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把課文題目《小巷深處》改為《我的母親》或《母親贊》之類,你認為效果好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我長大后厭惡家而離開家,后來被母親深深的愛所感動而悔悟。

2、沉默(回避)——厭惡(隔絕)——回來

3、如c處:外貌、神態(tài)描寫。

抒發(fā)了“我”被母親無私偉大的愛深深感動之情,也流露出“我”對于自己無知、愛虛榮的深深自責。

4、憧憬的是:女兒成績好會有一個好的未來,將來和女兒過著幸福的生活。

等候的是:等候女兒醒悟,回到她的身邊,回到那小巷深處的家(意對即可)

5、表明“我”已經認識到過去的錯誤,重新回到母親的身邊,表達了“我”對母親真心的愛(意對即可)

6、不好。

因為“小巷深處”是母女家的所在,是他們生活的場景。這里珍藏著一個感人至深的母愛故事,這里也是真摯感情的寄托。其他題目則顯得平淡直露。

問題二:10、解釋下面的詞語:(4分)

落寞:

名正言順:

11、第一段中“我漸漸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不同一般”體現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2、第二段中“依舊滿面春風”與“心中深深的落寞”形成了強烈的對照,這樣寫說明了什

么?(4分)

答:

13、第三段中寫縣城與“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

10、落寞:寂寞,冷落。

名正言順:名義正當,道理也講得通。

11、“我”是一個瞎子撿來的女兒,擁有的是一個特別貧窮的家。

12、表現了母親強顏歡笑的痛苦心情。

第6篇: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零陵三亭記

柳宗元

邑之有觀游,或者以為非政,是大不然。夫氣憤則慮亂,視壅則志滯。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寧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達而事成。

零陵縣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墻藩以蔽之,為縣者積數十人,莫知發(fā)視。河東薛存義,以吏能聞荊楚間,潭部①舉之,假湘源令。會零陵政賦擾,民訟于牧,推能濟弊,來蒞茲邑。遁逃復還,愁痛笑歌。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稅,相與歡歸道途,迎賀里閭。門不施胥交之席,耳不聞囗鼓之音。雞豚糗醑,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然而未嘗以劇自撓,山水鳥魚之樂,淡然自若也。

乃發(fā)墻藩,驅群畜,決疏沮洳,搜剔山麓,萬石如林,積拗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嘉峰,瓏玲蕭條,清風自生,翠煙自留,不植而遂。魚樂廣閑,鳥慕靜深,別孕巢穴,沉浮嘯萃,不蓄而富。伐木墜江,流于邑門;陶土以埴,亦在署側;人無勞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陡降晦明,高者冠山巔,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備具,賓以燕好,旅以館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為首。

在昔裨湛謀野而獲②,宓子③彈琴而理。亂慮滯志,無所容入。則夫觀游者,果為政之具歟?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歟?及其弊也,則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繼是者咸有薛之志,則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予愛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書于石。薛拜子曰:“吾志也?!彼炜讨?。

(選自《柳宗元集》,有刪改)

[注]①潭部,謂湖南觀察使。②裨諶謀野而獲:《左傳》載,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則必使裨諶乘車以適野,謀作盟會之辭。③宓不齊,字子賤,為單父宰。鳴琴不下堂,而單父治。

下列對原文的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柳宗元認為,一個人心頭煩悶就會思慮混亂,如果眼光閉塞就會意志消沉。只有保持清醒寧靜,才能做到事理通達而政務有成。

B.零陵縣以前政事混亂,賦稅繁多,導致百姓向州牧控告,而河東薛存義來管理這個縣后,卻取得了很好的政績。

C.柳宗元在本文中,對零陵縣令薛存義因山就勢修建三亭,暢通道路,完備吃住等旅游服務設施的行為大加贊賞。

D.柳宗元在本文中提出了對“觀游”與政事兩者關系的看法,認為要處理好政事,必須要有供旅游休憩用的亭臺樓閣。

解析:根據文章內容一一比對即可發(fā)現D項中“必須要有”錯誤,本文只是論述了有旅游休憩之所對執(zhí)政者有幫助。

參考答案:D

【閱讀指導】

山水游記散文除寫景外,還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寄寓作者對秀麗山河的贊美,或者抒發(fā)作者個人的感受情思,或者借山水發(fā)表議論。

那么,在具體閱讀時,我們該如何鑒賞作者的情感志趣呢?

首先是要誦讀、譯讀,感受散文的語言,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譯讀要有語境意識,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平時我們要注意夯實自己的文言文基礎,如詞義,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句式等。這樣在閱讀文言散文時,才能讀懂文章。譯讀的同時要注意理解文章內容,既要注意段落理解,更要注重整體把握,從而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志趣。

其次要注意感受山水游記散文中的生動鮮明的形象,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志趣。山水游記散文,與詩歌一樣都要借助形象,不過兩者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詩常用比興,展現的形象與具體事物之間距離較大,即使是直接描寫,詩歌的語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煉與升華。而散文寫的景象著實具體,跟生活情景很貼近,給我們一種逼真的感受。山水游記散文常通過描繪景觀來抒寫游興和感受,甚至在闡述哲理時也有很多形象的成分,包括語言的形象、舉例的形象和情感的形象等等。因此分析鑒賞散文中的生動鮮明的形象,是我們領會山水游記所表達的情感和所闡述的哲理的關鍵。如《蘭亭集序》中的蘭亭盛會的景象的描寫富有詩情畫意,從中我們可以體味到王羲之的情感是平靜、閑適的。又如《赤壁賦》中描寫的江月景象襯托的是蘇軾與客的快樂心境,與蘇軾灑脫的胸懷相輝相映。

最后要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脈絡,從整體上來把握作者的情感志趣。在弄清楚文章的形象后,我們可以從“情”“志”“理”入手,總結作者的見聞、經歷,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具體來說是,抓住文章線索,逐段篩選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想清楚文章哪幾段是敘述、描寫,哪幾段是議論、抒情,哪部分是實寫,哪部分是虛寫。把握好文中寫景、抒情和議論的文字間的關系,把握文章中的寫實與寫虛的關系,因為山水游記作品中,景、情、議是有機統(tǒng)一的。

此外,還應關注文末的注釋。有的文章末尾有注釋,這些大都用來交代文章的出處、創(chuàng)作時間及時代背景,關注這部分內容有助于我們理解文章內容和把握作者的情感。閱讀時要充分重視,不可視而不見。

【閱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三游烏龍?zhí)队?/p>

譚元春

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門左行城陰下,蘆葦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來,又見城端柳窮為竹,竹窮皆蘆,蘆青青達于園林。后五日,獻孺召焉。止生坐森閣未歸,潘子景升、鐘子伯敬由蘆洲來,予與林氏兄弟由華林園、謝公墩取微徑南來,皆會于潭上。潭上者,有靈應,觀之。

岡合陂陀,木杪之水墜于潭。清涼一帶,坐灌其后,與潭邊人家檐溜溝勺入浚潭中,冬夏一深。閣去潭雖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無所不之,反若往水軒。潭以北,蓮葉未敗,方作秋香氣,令筏先就之。又愛隔岸林木,有朱垣點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忽復得路,登登至岡。岡外野疇方塘,遠湖近圃。宋子指謂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岡下結廬,辟一上山徑,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綠,天下升平,老此無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

是時殘陽接月,晚霞四起,朱光下射,水地霞天。始猶紅洲邊,已而潭左方紅,已而紅在蓮葉下起,已而盡潭皆。明霞作底,五色忽復雜之。下岡尋筏,月已待我半潭。乃回篙泊新亭柳下,看月浮波際,金光數十道,如七夕電影,柳絲垂垂拜月。無論明宵,諸君試思前番風雨乎?相與上閣,周望不去。適有燈起薈蔚中,殊可愛?;蛟唬骸按藵O燈也。”

(選自《譚友夏合集》卷十一)

1.從宋子對“我”所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他怎樣的思想?

答:

2.分析下面兩句話分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下岡尋筏,月已待我半潭。

答:

第7篇: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1.引導學生參與閱讀教學設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理念。實踐這種理念,教師不僅要更新觀念,更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滯后的做法,嘗試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教學設計就是其中的第一步。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不但注重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而且更注重與文本對話的主體――學生,如果要在閱讀教學法中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就應該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設計,只有師生共同參與,學生才可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精讀、細讀短文,更好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與文本對話。

在這方面,我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紙船》的閱讀教學設計,就是我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結果。上課前學生向我要求讓他們自己設計這一課的閱讀教學,我"心樂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自讀詩歌,思考練習,搜集資料,提出問題,深入探討,各抒己見,相互評點,之后達成共同認識,明確了思路,(1)背誦《紙船》營造情境,明確紙船的三個象征意義,又播放全詩的錄音,讓學生感受其詩的意境。(2)討論課題:①這是詩人冰心抒寫的思念母親之情的一首名詩,請你選擇另外的事物,以"思念母親"這個話題寫一段話。②詩歌的那一節(jié)寫得好:好在哪里?③第三節(jié)為什么寫到母親的夢境,有何作用?④如果你是導演,你來執(zhí)導"電視詩歌――紙船",請你介紹一個(組)鏡頭,并給這個(組)鏡頭擬一個名字。⑤何處何成愁!離人心上秋。結合文本想像一下,詩人冰心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的情景。⑥請你以詩中"我"的身份,擬一封家書,傳達出游子對鄉(xiāng)土,對親人那份深深的眷戀之情,這六個問題既圍繞文本的"人文性"展開,扣住文本的工具性設置;又讓學生實踐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種教學設計比板塊式更合情合理,情境營造,既省時又切入情境,既溫故又緊扣課文內容陶冶學生的情操。課題設計,既能加深理解詩人的思想和作品的背景,又使內容緊湊集中,突出重點;既有層次性又能逐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

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有利于學生個性的潛在價值得到張揚,有利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

2.引導學生對課文閃亮點進行品味欣賞

課文中的閃亮點就是課文中耐人尋味的地方,不少閃亮點是顯而易見的,如《背影》中對父親蹣跚穿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的描寫,《阿長與〈山海經〉》中阿長買來《山海經》時對"我"的心理描寫,《晏子故事兩篇》中關于晏嬰語言的描寫,《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一個典型事例中對志愿軍戰(zhàn)士的動作描寫等等。這些精彩之處,我們應仔細推敲,引導學生品味、欣賞。細讀起來,則如飲甘醇。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紀承天寺夜游》)教師若啟發(fā)學生:短短三句沒有一個月字,但句句都是寫月,學生會馬上注意到"積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亮的清澈透明,它把無形的月光描繪成具體可觸的積水,月夜露水的閃爍哪不是粼粼波光?"藻、荇交橫"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的婆娑的影子,人置身如此漂渺的世界,能不心動神馳?人是在水中?還是在月下?最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對這個閃亮點的品味欣賞,出現了始料未及的好效果,提出了深層次的問題:無聲的月光,比作有波動的清水,給人以動感,如水一樣的月光,人在月光下,又怎不是似魚游其間呢?這一處探究無疑是開拓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空間,能從細微處有所感悟。這樣不光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更是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靈光閃亮。

3.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豐富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

黑格爾說:人類"最杰出的藝術就是想象"。語文教師應肩負起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引導學生的想象,力求單調的文學符號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光屏上放映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在走進新課程時,應注意給學生提供發(fā)揮想象的機會,給學生想象活動留下足夠的余地和空間,使他們有所發(fā)現,有所想象,有所創(chuàng)新。

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摸索出了一些深受學生歡迎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搭建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的舞臺,即調動學生感覺去感受、體會、領略文本中的意境。例如我教《核舟記》時,三學生上講臺表演船頭三個人的表情與動作,兩位同學先表演,一個扮演坡,另一個扮演黃魯直,"坡"戴著高高的帽子坐在中間,接著他們做共同閱讀一手卷狀,"黃魯直"指著手卷的右邊說:"這邊,你畫的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坡"說:"正是,正是。""黃魯直"又指著左邊說:"這邊,你畫的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坡"說"知我者,魯直也"。第三位學生扮演佛印,"佛印",先做袒胸露乳,翹首昂視狀,又表演左臂掛念倚左膝的動作,余味無窮,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再如我教《斑羚飛渡》時,先讓學生細讀課文,接著帶領學生上微機課,繪圖"斑羚飛渡"的悲壯場面,學生先自由在電腦上作畫,教師巡回觀察指導,接著在網上交流、討論、評價、點撥,最后重新做出學生理想的圖畫存入自己的電腦中,……這樣,教師教學有方,學生學得有趣。

第8篇: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 走向

在“新課程”的這面鏡子里,教師和學生一樣可以“影鏡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成長自我。走向目中有人的語文課,教學氛圍:“民主、平等,和諧、融洽,魚水親和”;教學場景:“身心解放,思維開放,個性奔放”。置身此情此景,如沐春風,學習自主,“嫁于春風不用媒”。

一、讓小學語文反璞歸真

小學語文課堂的根本在于念好“識、寫、讀、背、說、作、習”的七字歌。 譬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痹谖铱磥?,閱讀能力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這既是一種閱讀教學的理念,又是一種閱讀教學實踐的形態(tài)。就教學實踐形態(tài)而言,它包括“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教師與學生對話”。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對話在于尊重“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個性化閱讀差異。這種形式上的差異,蘊涵著精神實質的一致——學生真正具有了“獨立的閱讀能力?!?當然,語文課要因課因生而異,明確教學重點,營根固本,扎扎實實地進行教學。設若如此,語文這棵樹,必將根深葉茂、挺秀參天。

二、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走向智慧

教材是專家依據“課標”要求精心編寫的經全國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的教學范本,首先要用好教材?!坝煤媒滩摹币环矫嬉馕吨處煈撠煙o旁貸地憑借教材,傳承文化,啟迪心智;另一方面意味著超越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譬如,學了童話《丑小鴨》之后,一名小學生課后讀了安徒生的原著,然后來問老師:“原作寫鴨媽媽孵‘丑小鴨’都孵得‘不耐煩’了,她看著這個丑陋的‘大個子’,覺得他‘不正?!?,當他的兄弟姐妹們都對他喊‘讓貓抓你吧,你這個丑八怪’的時候,鴨媽媽終于下決心驅逐他了,她說:‘你最好走得遠遠的吧!’我們的課本為什么一廂情愿地改寫成了‘丑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疼愛他,誰都欺負他……丑小鴨感到非常孤單,就鉆出籬笆,離開了家?”這位同學又說:“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媽媽都愛‘丑小鴨’的。養(yǎng)母跟我說,我就是一個因為‘豁嘴’剛出生不久就被媽媽遺棄了的‘丑小鴨’?!?這位同學超越教材,挑戰(zhàn)課本,給我們帶來更深層次的思考:改寫者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不愿讓涉世未深的孩童看到人世的種種苦難,但是,苦難是這樣如影隨形追擊著我們,我們不直面它,又怎能迎擊它?

三、 師從教師,超越教師,走向智慧

一般說來,“聞道有先后”,學生應該向老師學習,但“弟子不必不如師”,有時,老師也應該向學生學習。因此,通過平等對話,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師式學生”與“學生式教師”。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的亮麗風景。請走進《白鷺》的對話教學片段:

師:“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則嫌黑?!?郭沫若把白鷺寫得出神入化、美侖美奐,真可謂神來之筆、匠心獨運??!

生:這兒的描寫算不上“獨運”,因為它是模仿楚國辭賦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中描寫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p>

師:我想談談對“模仿”的個人看法?!笆栌皺M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碑斘覀円髡b宋代詩人林逋的詩句時,有誰會想到它是“模仿”五代南唐江為的“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保慨斘覀儼葑x莎士比亞名劇《奧賽羅》時,又有誰會想到那是出自意大利欽蒂歐的《夫與妻之不忠實》?藝術不是無源之水,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時代,任何文學作品都是在前人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中有繼承,有創(chuàng)新,成功的“模仿”應該在原句的基礎上別出心裁,得其神韻而自有境界。

生:老師,聽您一席話,我佩服江為勝過林逋,佩服欽蒂歐勝過莎士比亞,佩服宋玉勝過郭沫若,因為前者是首創(chuàng),后者是革新!

師:我佩服你,因為你有個性,有主見,有思想。讓我們以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明言共勉吧——“我堅決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發(fā)表意見的權利?!保ㄕf完,與自己意見相左的學生真誠地擁抱?。?/p>

第9篇:竹影閱讀答案范文

中秋節(jié)有一項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那就是——猜燈謎,以此同時,各地都會開展有趣且好玩的活動,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2021最新兒童節(jié)中秋節(jié)燈謎以及答案大全,歡迎閱讀!

兒童節(jié)中秋節(jié)燈謎以及答案1、舉杯邀明月(打禮貌用語一)答案:請光臨

2、皓月當空(打廣東市名一)答案:高明

3、冬夏之交(打一節(jié)日)中秋

4、山水之間,一方獨立(打重慶一地名)涪fú陵

5、掌聲經久不息(打北京一地名)延慶

6、沫若鄉(xiāng)間住處(打北京一地名)郭公莊

7、重點干起,秋前方成(打天津一地名)和平

8、雄踞山寨(打吉林一地名)公主嶺

9、固若金湯(打河北一地名)保定

10、中國界首(打河北一地名)玉田

11、金烏西墜白頭看(河南地名)洛陽

12、上下四方都無險(安徽地名)六安

13、發(fā)揚大協(xié)作精神(青海地名)互助

14、黃土變成金(打一節(jié)日)中秋

15、呂布一神射,劉備愁心寬(打一節(jié)日)中秋節(jié)

16、山旁隱現橫空日,雨下埋香寂寞人(打一節(jié)日)中秋

17、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陣南(打一節(jié)日)中秋

18、華夏之后(打一節(jié)日)中秋

19、年終人口翻半番(打一節(jié)日)中秋

20、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語)答案:正大光明

兒童中秋節(jié)猜燈謎大全及答案中秋的明月怎樣才能出現在手中呢? 答案: 掬一捧水

中秋夜再次握手(打一電影)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的月亮(打一IT術語) 答案:軟盤

中秋大家一起看月亮(打一旅游術語) 答案:觀光

嫦娥的漂亮衣服(打一服裝術語) 答案:水袖

十五的月亮(打成語一) 答案:正大光明

華夏共賞中秋月(打旅游用語一) 答案:集體觀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中秋賞菊(打成語一) 答案:花好月圓

中秋月餅(打電腦名詞一) 答案:軟盤

明月照我把家還(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中秋佳節(jié)結良緣(打我國城市名一) 答案:重慶

月兒圓圓喜開鐮(打成語一) 答案:豐收在望

中秋月餅(打一電腦名詞) 答案:軟盤

中秋別后重團圓(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望月(打一《紅樓夢》詩名) 答案:賈語村的,《對月寓懷》: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中秋過后又重陽(打一鄭板橋詩句) 答案:一節(jié)復一節(jié)

春末夏初(打一字)。 旦

冬初秋末(打一字)。 八

包頭界首(打一字)。 甸

古文觀止(打一字)。 故

爭先恐后(打一字)。 急

兒童節(jié)中秋節(jié)動物燈謎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打一動物名) 兔子

粽子臉,梅花腳。前面喊叫,后面舞刀。(打一動物名) 狗

小姑娘,夜納涼。帶燈籠,閃閃亮。(打一動物名) 螢火蟲

一支香,地里鉆。彎身走,不會斷。(打一動物名) 蚯蚓

一樣物,花花綠。撲下臺,跳上屋。(打一動物名) 貓

溝里走,溝里串。背了針,忘了線。(打一動物名) 刺猬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動物名) 鱉

船板硬,船面高。四把槳,慢慢搖。(打一動物名) 烏龜

一把刀,順水漂。有眼睛,沒眉毛。(打一動物名) 魚

一星星,一點點。走大路,鉆小洞。(打一動物名) 螞蟻

腳兒小,腿兒高。戴紅帽,穿白袍。(打一動物名) 丹頂鶴

小小船,白布篷。頭也紅,槳也紅。(打一動物名) 鵝

長胳膊,猴兒臉。大森林里玩得歡。摘野果,搗鵲蛋,抓住樹枝蕩秋千。(打一動物名) 長臂猿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個釵子。(打一動物名) 蟹

進洞像龍,出洞像鳳。鳳生百子,百子成龍。(打一動物名) 蠶

尖尖長嘴,細細小腿。拖條大尾,疑神疑鬼。(打一動物名) 狐貍

為你打我,為我打你。打到你皮開,打得我出血。(打一動物名) 蚊子

無腳也無手,身穿雞皮皺。誰若碰著它,嚇得連忙走。(打一動物名) 蛇

背板過海,滿腹文章。從無偷竊行為,為何賊名遠揚?(打一動物名) 烏賊

日飛落樹上,夜晚到廟堂。不要看我小,有心肺肝腸。(打一動物名) 麻雀

說馬不像馬,路上沒有它。若用它做藥,要到海中抓。(打一動物名) 海馬

海上一只鳥,跟著船兒跑。沖浪去抓魚,不怕大風暴。(打一動物名) 海鷗

小時像逗號,在水中玩耍。長大跳得高,是捉蟲冠軍。(打一動物名) 青蛙

白天一起玩,夜間一塊眠。到老不分散,人夸好姻緣。(打一動物名) 鴛鴦

姑娘真辛苦,晚上還織布。天色蒙蒙亮,機聲才停住。(打一動物名) 紡織娘

有位小姑娘,身穿黃衣裳。誰要欺負她,她就戳一槍。(打一動物名) 黃蜂

身小力不小,團結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打一動物名) 螞蟻

頭頂兩只角,身背一只鑊。只怕曬太陽,不怕大雨落。(打一動物名) 蝸牛

你坐我不坐,我行你不行。你睡躺得平,我睡站到明。(打一動物名) 馬

穿著大紅袍,頭戴鐵甲帽。叫叫我阿公,捉捉我不牢。(打一動物名) 蜈蚣

沙漠一只船,船上載大山。遠看像筆架,近看一身氈。(打一動物名) 駱駝

身穿綠色衫,頭戴五花冠。喝的清香酒,唱如李翠蓮。(打一動物名) 蟈蟈

頭胖腳掌大,像個大傻瓜。四肢短又粗,愛穿黑大褂。(打一動物名) 熊

個兒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氣又善良,從來不打架。(打一動物名) 長頸鹿

鼻子像鉤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打一動物名) 象

遠看像黃球,近看毛茸茸。嘰嘰嘰嘰叫,最愛吃小蟲。(打一動物名) 小雞

兄弟七八千,住在屋檐邊。日日做漿賣,漿汁更值錢。(打一動物名) 蜂

皮白腰兒細,會爬又會飛。木頭當糧食,專把房屋毀。(打一動物名) 白蟻

身上滑膩膩,喜歡鉆河底。張嘴吐泡泡,可以測天氣。(打一動物名) 泥鰍

長得像黃菊,引誘小魚蝦。觸手捕食物,舞爪又張牙。(打一動物名) ???/p>

像魚不是魚,終生住海里。遠看是噴泉,近看像島嶼。(打一動物名) 鯨

兩眼如燈盞,一尾如只釘。半天云里過,湖面過光陰。(打一動物名) 蜻蜓

黑臉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扯起八卦旗,專拿飛天將。(打一動物名) 蜘蛛

駝背老公公,胡子亂蓬蓬。生前沒有血,死后滿身紅。(打一動物名) 蝦

像貓不是貓,身穿皮襖花。山中稱霸王,寅年它當家。(打一動物名) 老虎

身長約一丈,鼻生頭頂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洋。(打一動物名) 海豚

遠看像只貓,近看是只鳥。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覺。(打一動物名) 貓頭鷹

腿長胳膊短,眉毛遮住眼。沒人不吭聲,有人它亂竄。(打一動物名) 螞蚱

頭插花翎翅,身穿彩旗袍。終日到處游,只知樂逍遙。(打一動物名) 蝴蝶

身子輕如燕,飛在天地間。不怕相隔遠,也能把話傳。(打一動物名) 信鴿

腳著暖底靴,口邊出胡須。夜里當巡捕,日里把眼瞇。(打一動物名) 貓

頭前兩把刀,鉆地害禾苗。捕來烘成干,一味利尿藥。(打一動物名) 螻蛄

四柱八欄桿,住著懶惰漢。鼻子團團轉,尾巴打個圈。(打一動物名) 豬

生的是一碗,煮熟是一碗。不吃是一碗,吃了也一碗。(打一動物名) 田螺

頭戴周瑜帽,身穿張飛袍。自稱孫伯符,脾氣像馬超。(打一動物名) 蟋蟀

身穿綠衣裳,肩扛兩把刀。莊稼地里走,害蟲嚇得跑。(打一動物名) 螳螂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選范文推薦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