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紅花油茶繁殖栽培技術(shù)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紅花油茶繁殖栽培技術(shù)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紅花油茶繁殖栽培技術(shù)論文

1實生繁殖及栽培技術(shù)

1.1苗木栽培及造林

苗木長成后再選擇健康、無病蟲、根系發(fā)達的優(yōu)良苗木造林。時間以立春至雨水或10月選陰雨天,土壤濕潤時定植。初植密度每667m2種70~80株,后疏除部分苗木,保持每667m2種植40~50株為好。幼齡期實施分段修剪培養(yǎng)樹冠。

1.2撫育管理

1.2.1溫濕度宛田紅花油茶喜歡溫暖多濕,不耐寒冷,適宜在年均溫度15~18℃,年降雨量1000mm條件下生長,生長期260d左右。溫度高,濕度大,開花多,則壽命短;溫度低,濕度低,開花少,則壽命長。因此,在茶花種植時要求空氣有一定的濕度,空氣中水分子多,植株生長便會旺盛。在地面及空氣干燥的情況下,可經(jīng)常噴水以保持濕度。

1.2.2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礎(chǔ),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不宜在中性和堿性土壤種植,pH值在4.5~6.5之間,要求肥沃的排水性能良好及滲透性好的基質(zhì),黏性重的土壤或積水地段的生長環(huán)境會導致植株霉爛枯萎而死。

1.2.3光照宛田紅花油茶喜朝陽、忌西曬。光照適宜,光合作用好,花蕾花朵長得好,春、秋季陽光不直射,最適宜宛田紅花油茶的需要。幼樹耐蔭,大樹需充足陽光,才能正常開花結(jié)果。不能種植過密,郁閉度以0.7~0.8較為適宜。生長發(fā)育較慢,壽命長,盛產(chǎn)期可維持50年以上。2.2.4施肥要求每年施2~3次有機肥,如骨粉、草木灰、油粕等,以氮肥為主,并適量施過磷酸鈣或氯化鉀,每667m2氮肥10~15kg,磷肥30~35kg,鉀肥10~20kg。修剪樹冠以自然開心型為宜,適當疏刪,使疏密適度,通風透光即可。7~8月施1次磷鉀肥,以促進開花結(jié)果。2.3采收及處理方法采用人工摘球果,避免損壞,在平坦處均勻鋪開日曬,使球果開裂后收集茶籽。采收時間要準確,在10~11月進行,出籽率約為28%左右。留種球果,只曬1d,然后陰干,待其開裂后收集種子。貯存在濕潤、低溫、通氣的環(huán)境中。采收規(guī)律:先高山,后低山;先陽坡,后陰坡;先水肥好的,后水肥差的;先老樹,后幼樹。

2無性繁殖技術(shù)

2.1扦插繁殖

每年4~6月采用半木質(zhì)化的嫩枝進行扦插,每穗保留2~4個葉芽,插入沙內(nèi),插前下端點蘸生根粉溶液,每天葉面噴霧,保持濕潤。3~4周可發(fā)根成苗,2個月后可移至圃地培育,2~5年生后,出圃供綠化用。適期在梅雨季節(jié)后4~6月間進行,土壤溫度約20~25℃。插穗可取長度約8~12cm,保留2~4片葉子。剪取后可直接扦插,若留置超過1h時,須先行浸水保鮮于40h內(nèi)扦插完成。扦插入土1/3~1/2深度即可。

2.2嫁接繁殖

對于繁殖材料少的可采用此法。適期可于2~3月或6~7月間進行。接穗可取2年生的充實枝條,每節(jié)留1芽1葉切取,葉部切除僅留1/3即可。砧木必須培養(yǎng)生長強健壯。采用嫩枝劈接法,用刀片將芽砧的胚芽部分割除,在胚軸橫切面的中心,沿髓心向上縱劈一刀,然后取紅花油茶接穗一節(jié),也將節(jié)下基部削成正楔形,立即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裂口的底部,對準兩邊的形成層,用棉線縛扎,套上清潔的塑料口袋。約40d后去除口袋,60d左右才能萌芽抽梢。

2.3壓條繁殖

方法簡單,全年均可進行,但以4月或6月最為適宜。梅雨季選用健壯無病蟲害1年生枝條,離頂端20cm處,行環(huán)狀剝皮,寬1cm,用腐葉土縛上后包以塑料薄膜,約60d后生根,剪下可直接栽培,能獲得較大苗木,成活率高,但不能獲得大量苗木。

2.4組培繁殖

外植體常用實生苗,經(jīng)常規(guī)消毒后切成1cm長接種在添加激動素1mg/L、6-芐氨基腺嘌呤1mg/L和吲哚乙酸0.1mg/L的MS培養(yǎng)基上,經(jīng)4周培養(yǎng)只形成愈傷組織,而不形成芽。再轉(zhuǎn)移到新的培養(yǎng)基后,開始形成4cm的單個枝條,然后在吲哚丁酸0.5mg/L溶液中浸泡20min,再轉(zhuǎn)移到1/2MS培養(yǎng)基上,4周后長根。在長根培養(yǎng)基上生長8周后將苗移栽到裝有珍珠巖和泥炭的盆中。

3大棚栽培技術(shù)

設置隔離帶,控制溫度、水肥管理,小型機械護理作業(yè),化學和物理防治病蟲害等技術(shù)。方便科學管理,能減少污染,園地環(huán)境安全,提高產(chǎn)量??商峁﹫@林綠化苗木、切花和庭園擺設觀賞花木。

3.1建棚

塑料大棚選用鋼管做構(gòu)架,棚體東西走向,一般單棟寬5.5m,中心高1.8m,邊緣高1.1m,長寬視株數(shù)而定,一般667m2栽1500~1800株。選用藍色無滴蓋膜,上覆黑色遮陽網(wǎng),遮光率60%~70%。

3.2棚內(nèi)管理技術(shù)

大棚便于觀察生長習性、撫育管理、修剪養(yǎng)護、防治病蟲害及采收等工作。栽種前不必施足底肥,定植時不宜過密,株行距各為50~60cm。栽好后,澆透水。大棚內(nèi)適宜生長溫度18~25℃,濕度為80%~85%。白天通風降溫,晚上使棚內(nèi)不低于15℃,可在棚上覆蓋草簾保溫,做到夜蓋日揭。保持棚內(nèi)空氣流通。如通風不好,易受紅蜘蛛、介殼蟲等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殺蟲。

作者:邱泉 單位:桂林市訾洲公園管理處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guān)文章閱讀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