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紅豆杉栽培技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紅豆杉栽培技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紅豆杉栽培技術論文

1紅豆杉的形態(tài)及生長特性

紅豆杉為典型的陰性樹種,適合生長在濕潤氣候。其生長周期較長,一般開花結果在生長30~40年之后,生長初期較慢,速生期為在5~35年期間;在生長前期紅豆杉胸徑生長較慢,速生期在10~30年期間,一般林木成熟期要50~60年。由于花期不遇或種間隔離的較遠等原因導致種子數(shù)量較少,從而限制了傳粉授精,使種子產(chǎn)量受到影響。因紅豆杉種子在自然條件下具有深休眠的特性,萌芽要經(jīng)過18個月,這些因素給紅豆杉種群增加了難度。

2紅豆杉栽培技術

2.1苗圃地選擇及整理

云龍縣種植紅豆杉應選擇地勢平緩、土層深厚、水濕條件較好處營建苗圃,土壤宜選擇微酸性的深厚濕潤性棕壤或富含腐殖質呈中性土壤。對苗床土壤進行深翻、平整,以每平方米0.5%高錳酸鉀或5~8g/m2多菌靈噴灑苗床對土壤進行消毒。按株行距0.4m×0.4m開洞,要求洞深40cm左右,待消毒5~7d后進行備栽。因紅豆杉為易扦插生根的樹種,一般選擇扦插栽植,育苗移栽為最主要的繁殖方法。

2.2搭建溫棚及蔭棚

由于紅豆杉扦插育苗對溫濕度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必須用蔭棚或溫棚,一般將溫度控制在5~30℃,濕度70%~80%為宜。在搭建大棚時,要確保棚高于2m,為方便通風控溫兩頭應各留一個通道。由于紅豆杉幼苗喜蔭,應覆蓋兩層遮陰網(wǎng)在溫棚上,透光率為30%。

2.3插穗選取及處理

采條時通常選擇母樹已充分木質化的粗壯枝條,插穗時選擇萌生枝或頂部側枝最佳。一般3月份為最佳的采條時間,要隨采隨插。插穗長度控制在10cm左右為宜,過長會降低其成活率。剪穗時,在距腋芽1cm的上端切口處平截,以葉柄基部為下切口,將其剪成馬耳形,由于大理州云龍縣多為幼齡硬枝帶葉扦插的方式,因此只需捋除插穗下端入土段的葉子,保留上端的葉片。將插穗用ABT6號生根粉100mg/kg水溶液進行浸泡后,以50根一捆進行捆扎,方便搬運和處理。

2.4扦插及管理

扦插時采用直插的方式,插入深度不能過深,以穗條長度的1/3為宜,插后將床土用手壓緊,扦插密度為5cm×10cm,扦插完成后應澆適量的水,以保證穗條成活。在插后管理工作中,控制好棚內的溫度和濕度是重點,該階段應將溫度穩(wěn)定在25~30℃,在低于20℃或超過30℃的情況下應通過增加透光、噴水等方式采取增溫或降溫措施,但降溫時盡量不要將兩邊通道打開,這樣會導致空氣濕度降低。棚內濕度應保持在70%~80%,在低于60%時,應通過噴水或噴霧提高空氣濕度,通常大棚密閉后可長時間保持高溫濕潤的環(huán)境,紅豆杉插穗的生根非常有利[3]。此外,為避免雜草與插穗爭肥爭水,在苗木管理過程中應將除草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定期進行人工拔草。通常插穗后40~50d開始生根,長出的水根又白又粗,此時可以適當?shù)膰娛?.5%的磷酸二氫鉀,并定期澆水,給插穗提供必要的養(yǎng)分,以防止苗木“假活”。待苗木生根之后,為避免苗床干燥,更應加強水肥管理,可追施適量的尿素,2年生的扦插苗便可出圃用于造林。

3紅豆杉造林技術及采收利用

云南紅豆杉造林時間宜選擇在春季2~4月,造林地選擇在海拔1600m以上的山地,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塊狀整地,挖穴大小60cm×60cm,深50cm,株行距1.5m×2.0m。造林宜用3年生以上的苗木,造林后,每年進行1~2次追肥和松土除草,連續(xù)撫育4~5年。紅豆杉幼苗在生長過程中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出苗后前兩年實生苗植株高度和莖粗生長緩慢,株高年增長不足10cm,而3~5年生苗株高年增長逾20cm,一般春秋季生長緩慢,而夏季生長較快。

3.1采收季節(jié)采收

紅豆杉的主干和枝葉是其栽培的主要目的,以此來提取紫杉醇。一般選擇在11月份為最佳的采收期,主要因考慮到紅豆杉生物量的因素,此時間段紫杉醇等藥物成分含量最高。

3.2采收方式采收

云南紅豆杉原料的方式有全株利用、截干采收和枝葉剪收,一般集約化經(jīng)營水平較高的大田栽培模式主要運用全株利用和截干采收的方式,全株挖掘帶根采收或截斷距離地面20cm的主干進行整株收獲。而四旁種植模式或山地栽培選擇枝葉剪收的方式,修剪過程中將主梢或主桿保留,采集1~3年后可生長出枝葉,這種采收方式可使紅豆杉在短時期內恢復,每年可采收一次。

4紅豆杉的效益分析

紅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具有寶貴的藥用價值,是國際公認的抗癌原料良藥,一支用于治療癌癥的紫杉醇針劑價格約為800~1000元,海外的紫杉醇價格甚至已達到30萬美元/kg。同時,紅豆杉在消積食、驅蛔等方面也是珍稀的藥材。之外,紅豆杉可供室內裝修、家具、建筑、車輛等,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現(xiàn)以每畝平均種植紅豆杉370株來進行計算,可修鮮株500kg,每公斤按照10元賣出,則種植收入5000元/畝,其中每畝的種植成本為1000元,根據(jù)計算得出,收益為4000元,可見種植紅豆杉的經(jīng)濟效益非常可觀。同時隨著經(jīng)濟效益的提高,每年種植收入可增加10%~15%,是名符其實的“搖錢樹”,也是幫助農(nóng)民致富的好途徑。

5結語

紅豆杉全身都是寶,集藥用、用材及綠化于一身,被稱為植物里的“活化石”,具有廣闊的種植前景。但由于紅豆杉自然資源較為匱乏,且藥源也非常緊缺,因此在加強紅豆杉資源保護的同時,應通過人工培育繁殖紅豆杉,有條件的地區(qū)也可以適當?shù)拈_發(fā)利用,使紅豆杉資源匱乏的問題得到解決,從而實現(xiàn)紅豆杉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楊付雄 單位: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林業(yè)局五寶山林場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