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嵩山古建筑的建筑藝術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嵩山古建筑的建筑藝術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嵩山古建筑的建筑藝術探析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間,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而建,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磚塔,密檐式簡體結構,其形式結構獨特,在中國建筑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塔的造型,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下層平面為十二邊形,是我國也是世界現(xiàn)存佛塔中的孤例;塔身上段的外部輪廓是優(yōu)美的弧線形,下段塔門的火焰券形門洞和壸門內(nèi)雕刻的獅子裝飾等,開拓了與樓閣式塔不同的建筑形式,是中國建筑藝術與西域、印度交流的產(chǎn)物;其塔檐多達15層,每層塔檐皆用疊澀磚層層向外疊出,由于疊澀磚層外露部分有序的長短不一,形成了出檐很深和檐凹絢美的結構特點和藝術效果。嵩岳寺塔從整體造型到細部雕飾均有明確的宗教文化涵義,是佛教文化傳播與演變在建筑上的重要體現(xiàn),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杰出建筑物,它標志著我國古代的磚石結構技術向前躍進了一大步②(圖1)。

觀星臺是中國元代初年郭守敬、王恂等人進行歷法改革時所建的一座天文臺建筑,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古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從建筑結構與功能上,它包含著觀星與測景等獨特的天文觀測特征;從建筑上它直接繼承唐、宋建筑的基本特點與風格。觀星臺為磚石結構建筑,由臺體和石圭兩部分組成。臺體平面正方形、左右對稱,布局嚴謹;立面下大上小,呈覆斗狀;高度、下基邊長和上沿邊長約為9:16:8,所以從四面看均有明顯收分,而且由東西對稱的雙踏道簇擁著高聳的臺體,臺北壁中央一凹槽,貫通上下,槽南壁上下垂直,東西壁則有明顯收分,這是依據(jù)郭守敬新創(chuàng)高表40尺特設的功能結構。石圭(量天尺)上有注水槽、泄水槽,石圭的建造是對日影、梁影進行測量的一種計算尺度的結構,這個結構和臺體結合起來,整座建筑顯得十分穩(wěn)重壯觀而富有特色(圖2)。

精美的建筑裝飾

在整個嵩山古建筑群中,雕刻、壁畫分布廣泛,形式多樣,不乏精美之作。這些裝飾多附屬于宗教建筑和禮制建筑,表現(xiàn)內(nèi)容與建筑的用途密切相關,風格面貌則受到當時普遍流行的藝術樣式的影響。

漢三闕。雕刻藝術中最為突出的代表之作當屬中岳漢三闕的畫像石雕刻。造型古樸的漢三闕,本身就是仿木構建筑的大型石雕,在其表面覆蓋的雕刻紋樣,既有傳統(tǒng)圖式鋪首銜環(huán)、四靈圖、獸斗圖、羽人圖等,也有僅存特殊圖式蹴鞠圖、夏禹化熊、啟母化石等,無不是現(xiàn)實生活的縮影和人們思想觀念的反映,展現(xiàn)了兩漢的社會風貌,是人們研究漢代風俗、歷史事件的真實依據(jù)。這些雕刻以淺浮雕、陰刻或陽劃的形式,極其夸張的人物、動物形象,運用雄健的線條,表現(xiàn)出漢畫典型的飛動之美。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為表現(xiàn)雕刻主體的內(nèi)在力量和氣勢,特別善于捕捉運動中的人或動物瞬間的典型動作,恰到好處地予以夸張,給人以強烈的動感,其獨具本土特質(zhì)的藝術面貌因存世稀少而顯得彌足珍貴③(圖3)。

初祖庵。建于北宋末年的初祖庵,其大殿的石柱、石群肩等處的雕刻堪稱精美絕倫。殿身12根外槽柱除4根素面,其余8根雕刻,表現(xiàn)于室內(nèi)外兩面的露明部分。正門兩側(cè)的雕柱上,以淺浮雕精美的海石榴花區(qū)分出層層的伎樂人物。各類伎樂人物分別演奏鈸、笙、排簫、琵琶、捫板等樂器,兩柱側(cè)面刻有各種花卉和生動活潑的化生童子,顯示著佛教的智慧和力量。其他柱子分別刻有海石榴花、寶相花、牡丹、蓮荷、飛鳥以及各式卷草花紋,都是佛教的一種美學象征。殿內(nèi)4根內(nèi)柱上高浮雕刻四大神王像,頂盔披甲,手持寶劍、金剛杵、鉞等法器,威武雄偉,可畏可敬。前槽內(nèi)柱神王頭上方刻游龍,內(nèi)向雕有舞鳳;后槽內(nèi)柱神王頭上方雕人頭金翅鳥,神王的后部,則刻以盤龍等圖樣。四內(nèi)柱之間的須彌座佛壇的“束腰”部分各面均有雕飾。正面及側(cè)面是追逐斗持的猛獅、獅子滾繡球、卷草紋等。背面的浮雕堪稱是一幅山水、人物風俗畫卷。背景是層巒疊嶂的連綿群山,東端有寶塔及殿堂半隱半現(xiàn),表現(xiàn)出是一座寺院。寺旁一株古樹,樹上有一鳥巢,二鳥盤旋于其旁。西邊山間有人牽著毛驢在趕路,有沙門負經(jīng)卷向寺院走去。小河中船夫撐船而行,小橋上行旅者悠然漫步。還有樵夫負柴返回……畫面儼然是少室山下、少陽橋邊的少林寺及農(nóng)家山居圖,表現(xiàn)出寂靜山林中的自然情趣。石群肩內(nèi)外兩面刻有42幅浮雕圖案,浮雕則以驚濤駭浪為背景。殿內(nèi)各壁多為人物圖像,有羅漢騎鹿游海、拄杖羅漢觀海以及童子、武士渡海等形象,還有天官拜謁圖等,是宋代佛寺生活的畫卷。外壁多為動物,有龍、蛟、蛇、魚、蟹、龜、螺、蛙、海馬、人頭魚等水族,這些動物在此是一種佛法無邊的象征。這些雕刻包羅萬象,人物、山水、神怪、民俗風情栩栩如生,工藝精湛,華麗繁密,集中展現(xiàn)了北宋末年民間工匠高超的石雕水平,具有非常大的欣賞價值,其美學風貌精雅宏麗,代表了嵩山古建筑群極高的建筑藝術成就。正如意大利人馬里奧•布薩利所說:“北宋人將視覺的整體性和結構的靈活性完美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線條均稱、美觀和功能并重的建筑風格?!雹艹踝驸志屯昝赖赜∽C了這一評價。

復雜的建筑結構

木造結構方法,最主要的就在柱梁的應用。其用法則在構屋程序中,先用木材構成架子作為骨干,然后加上墻壁,如皮肉之附在骨上,負重部分全賴木架,毫不借重墻壁。嵩山古建筑群中的會善寺、中岳廟等無不秉承這一建筑藝術特點。

會善寺大雄寶殿是嵩山地區(qū)現(xiàn)存唯一的元代木結構建筑。面闊5間,進深3間,單檐九脊殿。建筑在廣闊的月臺后部,出檐深遠,斗拱碩大,外跳五鋪作重拱雙下昂,殿內(nèi)采用減柱造,當心間減前內(nèi)柱兩根,次間減后內(nèi)柱兩根。梁架為四椽袱搭牽,結構嚴謹,保存完整。其典型做法,如斗拱、角梁、乳袱、剳牽、丁栿、沓頭、丁華抹頦拱等,雖經(jīng)明、清兩代多有重修,仍不失其價值。⑤(圖4)

中岳廟保留著清代重修后的規(guī)模,是五岳中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還是京畿之外最大的清代官式建筑群之一。其中核心建筑中岳大殿,面闊9間,進深5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上下檐分別施七踩和五踩斗拱。殿內(nèi)中部有精雕的盤龍藻井,滿飾天花,品位極高。建筑面積920平方米,是河南現(xiàn)存最大的單體建筑。著名建筑學家劉敦楨先生考察后說:“第大殿雖建于乾隆,而平面配置及梁架結構,不盡與清官式做法雷同,盡堪贊美。”(本文作者:孫曉燕 單位:河南工業(yè)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