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郭道甫的教育思想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郭道甫,本名墨爾森泰,簡稱墨爾色,漢名浚黃(濬黃),字道甫,蒙古族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民族革命的先驅(qū),他通過創(chuàng)辦學校、興辦學校、著書立說,宣傳和致力于蒙古的民族獨立,對蒙古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在此過程中,通過教育振興蒙古民族,一直是郭道甫不斷摸索和實踐的道路,本文通過厘清郭道甫教育思想的發(fā)展進程梳理郭道甫教育實踐之路的重要成果。
一、郭道甫的成長背景
郭道甫出生于呼倫貝爾地區(qū),與整個蒙古地區(qū)的命運一樣,呼倫貝爾也經(jīng)歷了二十世紀初的社會動蕩。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清政府實行新政,對蒙古地區(qū)實行了開墾蒙地和移民實邊政策,這樣的政策對于擁有傳統(tǒng)土地所有權(quán)的蒙古民族來說,具有明顯的掠奪性和民族壓迫性,尤其是危及了蒙古上層王公的利益;而在外蒙古地方,此時在俄國的積極策動下也與清政府之間的的離心力越來越大。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在俄國的支持下,哲布丹尊巴呼圖克圖宣布外蒙古獨立,呼倫貝爾地區(qū)也響應了外蒙古的獨立,自此,呼倫貝爾地區(qū)基本受到外蒙古局勢變遷的影響,先后經(jīng)歷了1915年恰克圖會議后進入的“高度自治”時代,巴布扎布叛亂后的呼倫貝爾失守階段,俄國援助實現(xiàn)二次獨立后的蒙旗半自治時代,1928年的呼倫貝爾事變時期。在社會大動蕩的時代,許多有識之士都在思考民族與國家的命運,而出身于呼倫貝爾索倫左翼鑲黃旗官宦世家的郭道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祖父成善曾為呼倫貝爾左翼鑲黃旗副都統(tǒng)公署左廳正堂,輔助勝福處理政務,父親榮祿也曾任左翼鑲黃旗副總管。郭道甫成長于一個與呼倫貝爾局勢變動密切相關(guān)的家族之中,再加上個人的才華與抱負,這些都推動他登上了蒙古的政治舞臺,投身于振興民族、改革社會的終身事業(yè)之中。
二、郭道甫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發(fā)展歷程
郭道甫在長期尋求民族自救與民族解放的道路中上,不斷著書立說,先后寫作或出版《為蒙古代禱文》《蒙古問題》《新蒙古》《蒙古問題講演錄》《呼倫貝爾問題》等著作,這些著作中基本上反映了郭道甫思想認識的不斷發(fā)展變化以及對教育和民族解放事業(yè)的思想認識。而在他整個活動中顯著的一點是,與他的政治活動并重的重視教育及啟蒙活動。他正是從創(chuàng)辦學校走教育振興民族之路開始的。
(一)早期教育思想的形成與教育實踐
1920年郭道甫發(fā)表《為蒙古代禱文》,指出蒙古現(xiàn)在所需和救濟之路有三:基督教-布道,教育-學校,衛(wèi)生-醫(yī)院,對教育方面認為“凡欲人類之良知良能完全發(fā)達,以盡天賦之用,必先以教育開其端而促其成。今日蒙古民族之愚弱衰微可憐萬狀,實因教育未興學校未立?!痹跁泄栏χ鲝堃曰浇叹兔删龋菑闹鲝埳峡匆颜J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教育改變?nèi)藗兊乃枷胍庾R,啟發(fā)民智,尤其是希望改變蒙古青年的思想意識,鼓勵他們投身民族解放。這一時期郭道甫正在呼倫貝爾地區(qū)竭力提倡教育,1918年郭道甫以自家房產(chǎn)作為校舍,個人出資創(chuàng)立呼倫貝爾蒙旗小學校,后因瘟疫停辦,1920年春為重興教育,郭道甫巡回北京天津招募教育資金。到1920年秋,呼倫貝爾副都統(tǒng)公署將學校改名為公立呼倫貝爾蒙旗學校,分為小學部與中學部。郭道甫為校長兼任中學部修身科教員,講授民族自決、民族自治,乃至于民族獨立及國內(nèi)、國外的形勢。
(二)郭道甫思想的轉(zhuǎn)變及對教育思想的影響
1921年,外蒙古第二次宣布獨立,郭道甫在1922年訪問外蒙古后出版《蒙古問題》一書,明確提出以教育為根本途徑,建設蒙漢大學以解決蒙古問題,認為“非從教育文化著手必不能收效”,“以建設蒙漢大學,恢復兩族間之情誼”。并對于建設蒙漢大學提出了具體的規(guī)劃,用一章的內(nèi)容向政府、各省、先覺新聞界、學界、商界、教會以及民眾提出倡議,以期獲得資助,并制定建設蒙漢大學大綱,對學校的校址、學制、分科、管理機制以及運營方式進行了具體規(guī)劃。《蒙古問題》可以說是郭道甫先生“興教育以救蒙古”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蒙古問題》出版不久,郭道甫再次出訪外蒙古,并可能與外蒙古的政治領袖有了深入交流。訪問結(jié)束回國后,郭道甫出版《新蒙古》一書,坦言此書的寫作意圖:一面披露外蒙國民政府改造蒙古之成績,一面打破外人從中離間之黑幕而促成中蒙接洽之機會。這一時期郭道甫思想上更傾向于通過革命實現(xiàn)蒙古的民族獨立,因此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革命實踐上。他通過在北京蒙藏學校任職和領導呼倫貝爾青年會,積極參與當時的蒙古人民革命黨的發(fā)展,后經(jīng)歷了黨內(nèi)紛爭和呼倫貝爾問題,認識到以政治革命手段尚無法改變蒙古民族的現(xiàn)狀,又重新思考以教育興蒙古之路。1928年,為了在太平洋問題調(diào)查會上與日本就“滿蒙問題”論戰(zhàn),郭道甫在1929年出版《蒙古問題講演錄》,郭道甫指出,外蒙古并未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蒙古民族如果與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的民族聯(lián)合,必然被同化和滅亡,因而要聯(lián)合同樣處于弱勢的漢族。內(nèi)蒙古現(xiàn)在“貧、病、愚三者相互交錯”,并且“貧、病的根源在于愚昧”。基于此認識,郭道甫先生解去戎衣回歸于振興教育之路。并在1931年出版的《呼倫貝爾問題》中,重提教育的必要性:“用教育上的振興,以謀文化上的溝通,而教漢蒙兩族間的隔閡,完全打破,并且諒解了互相扶助的必要?!弊源斯栏﹂_始了他對教育興蒙的最重要的實踐。
(三)碩果-東北蒙旗師范學校
呼倫貝爾事件后,郭道甫在張學良邀請下來到沈陽,為呼倫貝爾事件善后,同時也決定利用沈陽的環(huán)境繼續(xù)發(fā)展民族文化教育事業(yè)。1928年郭道甫在沈陽倡導建立“蒙古文化促進會”,同年10月正式成立,該會的宗旨是:促進文化,興辦教育,擺脫愚昧無知狀態(tài)。1928年末郭道甫以蒙古文化促進會名義向東北政務委員會提出建立東北蒙旗師范學校的提案,在多方的促成和努力下,東北盟旗師范學校于1929年7月在沈陽正式成立,這是一所正規(guī)化的民族學校,以造就蒙旗師資,促進蒙旗文化為辦學宗旨,為蒙古近代民族解放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它有著如下特點:
1.學校生源廣泛,民族成分眾多,并重視蒙旗女子教育。到1930年為止,學校共招收蒙旗(蒙古、達斡爾、鄂溫克)學生400人,漢(包含滿族)、朝鮮族學生100人○11。同年經(jīng)郭道甫向東北政務委員會提案批準設立女子講習科、女子家事講習科,以促進蒙旗女性教育的發(fā)展。
2.教師資質(zhì)和教學水平極高。該校的校長、理事長、副理事長等均為社會名人,并招聘了許多著名學者及名人為教員。如:訓育主任金鶴年為呼倫貝爾事件東北政務委員會的代表;蒙古語教員克興額為著名蒙古語研究者;教務主任黃成光精通蒙古語,曾為西北籌邊使徐樹錚的幕僚;數(shù)學教員王樹屏為東北大學教師;國語教員李東白為漢語專家,等等○12。
3.課程設置多元現(xiàn)代化,語言方面著力提高蒙語和漢語。課程包括數(shù)學、歷史、地理、理科、圖畫、音樂、體育、法律、經(jīng)濟等現(xiàn)代學科,還設有師范類教育需要的教育學、心理學、論理學,語言方面著重提高蒙古語和漢語,兩門課程的授時遠高于其他課程,這應是郭道甫先生蒙漢聯(lián)合的努力。
4.學校運營自由經(jīng)費充足。學校的教學計劃和行政都不受官方的審查和約束,經(jīng)費十分充足,不經(jīng)教育廳財政廳,由長官公署直接支取,學校的教員和職工工資到要高于其他學校。郭道甫的一生都在為蒙古的民族解放事業(yè)而不斷探索,他興辦教育,培養(yǎng)民族人才,走教育興蒙之路,從呼倫貝爾盟旗學校到東北蒙旗師范學校,是郭道甫先生教育思想不斷深入的努力實踐,也是民國蒙古族近代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作者:楊雨微 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蒙古歷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