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勞特累克繪畫藝術特色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勞特累克繪畫藝術特色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勞特累克繪畫藝術特色探析

摘要: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是19世紀末法國最具個人風格的繪畫大師之一。他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創(chuàng)作了眾多經(jīng)典作品,其繪畫作品中色彩的表現(xiàn)力、線條的活躍性等影響了后世的藝術發(fā)展。該文介紹勞特累克及其創(chuàng)作于19世紀90年代的油畫作品,多角度分析他的繪畫藝術,以期為相關研究者的藝術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勞特累克油畫特殊性

19世紀的法國畫壇呈現(xiàn)出絢爛的景象,浪漫主義、印象主義等流派相繼出現(xiàn),受到大批藝術家的追隨,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是他們中較年輕的一位[1]。他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和創(chuàng)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筆者分析勞特累克的藝術特色,以期為相關研究者的藝術實踐提供參考。勞特累克出生于法國阿爾比的一個貴族家庭。由于父母雙方家族為了保持貴族血統(tǒng)多次通婚,出現(xiàn)了基因上的缺陷,這影響了勞特累克的人生。勞特累克自幼聰慧,小時候便已展露繪畫才華。少年時期,他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由于天生體弱不得不休學回家養(yǎng)病。更加不幸的是,14歲那年,因為一場意外,勞特累克摔斷了雙腿,愈后成為畸形。身體上的不便讓勞特雷克更加專注于繪畫。盡管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使勞特累克免于為生計奔波勞碌,但是天生的倔強與不甘讓他決定去巴黎闖蕩。在巴黎的蒙馬特,勞特累克用畫筆展現(xiàn)了法國19世紀末的燈紅酒綠。他并沒有因為生理上的缺陷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用畫筆揮灑人生。勞特累克在探索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一、獨特的觀察視角

1883年,勞特累克來到了蒙馬特高地。蒙馬特是當時巴黎娛樂界的中心,許多藝術家、音樂家、作家、建筑師等紛紛涌向此地,頻繁地出入各種娛樂場所。勞特累克很快就被這里的景象吸引,他藝術的輝煌時期也是在這里開始的。在蒙馬特的紅磨坊,許多人來到這里尋歡作樂,顧客中有不少是社會上層的紳士淑女。形形色色的藝人與客人成為勞特累克重要的繪畫題材。面對紅磨坊的燈紅酒綠,勞特累克采取了獨特的觀察視角。不同于傳統(tǒng)繪畫作品中嚴謹?shù)臉媹D、端莊的人物形象,勞特累克喜歡坐在角落里作畫,更像是一位旁觀者,安靜地記錄著紅磨坊的夜生活。特殊的視角使勞特累克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耐人尋味。如,在1890年創(chuàng)作的《紅磨坊的舞會》(圖1)中,勞特累克摒棄了傳統(tǒng)的構圖方式,從新的視角出發(fā),注重畫面的形式美感,人物分布相對靈活。勞特累克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讓畫面多了一絲靈活與夸張。在以綠色調(diào)為主的畫面中,靠前的紅衣女子顯得格外突出,這位女子很好地充當了畫面中的靜態(tài)元素。在畫面中心,一對男女翩翩起舞。長期堅持速寫練習使勞特累克能夠快速、準確地抓住人物的動態(tài)。舞男的雙腿屈伸,仿佛在迎合舞女的動作;舞女則掀起長裙,踮起腳尖扭擺,身邊圍繞著一群紳士。勞特累克將舞女嫵媚的姿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品畫面整體鮮明而跳躍,線條賦予了畫面流動感,富有動感的畫面氛圍使人仿佛身臨其境。他繪畫中活動的場面還有許多,在這些場面中,人物眾多,形態(tài)各異。除了藝人,觀眾也是重要的構成部分,這才使作品的畫面效果活躍而豐富。勞特累克獨特的繪畫形式讓紅磨坊更加絢爛多姿,19世紀的巴黎風情在勞特累克的筆下熠熠生輝。

二、獨特的繪畫形式

1.形式美的表達

由于勞特累克從小的經(jīng)歷和先天的殘疾對他性格造成的影響,他對藝術的理解與眾不同,這直觀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強有力地表現(xiàn)出主觀的情緒。勞特累克繪畫藝術風格的辨識度較高,舞女形象、概括的線條、大膽的色彩等是他獨特的繪畫語言。勞特累克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構圖形式,特殊的觀察角度使他的作品構圖新穎。勞特累克崇拜德加激烈的線條和生動形象的輪廓[2],他還吸收了高更的裝飾性線條和平涂色彩的表現(xiàn)手法并加以改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畫面中線條簡練、概括性強,色彩明快、簡潔、率真。為了抓住舞女的動態(tài)特征,他下筆迅速,概括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大輪廓,扭曲夸張的人物形象成為他的作品的一大特色。同時,他注重畫面的瞬間連貫性和氣韻[3]。勞特累克還從浮世繪中汲取養(yǎng)分,學會用具有律動感的線條表現(xiàn)人物的夸張造型,并通過曲線與角度對比獲得新的裝飾效果。勞特累克不滿足于三維空間的表現(xiàn)形式,開始追求某些平面性元素,這無疑為他的繪畫藝術發(fā)展拓展了新的空間。觀察勞特累克的眾多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他在透視方面也匠心獨運。他刻意地抬高透視的水平線,使消失點移到畫面之外,使畫面的空間顯得十分深邃??臻g感為勞特累克作品的畫面布局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以《紅磨坊的舞會》為例,整幅畫面看起來縱深感很強,具有顯著特征的主體人物被放置到畫面前端,由于畫面的縱深感,后面黯淡如黑影般的人群看起來十分和諧,這樣的布局凸顯了主角。勞特累克通過油畫的形式成功地塑造出紅磨坊的夜生活場景。

2.材料運用

在油畫材料方面,勞特累克獨創(chuàng)了一種水彩式的油畫語言:先把油畫顏料用汽油稀釋,讓油畫顏料變得十分輕薄,用筆迅速地在畫面上鋪開,從而形成水彩式的透明效果,而不是像一般畫家那樣在畫面中堆積顏色[4]。勞特累克獨創(chuàng)的這種水彩式的作畫方式使他的作品畫面顯得更加通透、明亮。材質(zhì)的創(chuàng)新為畫面的痕跡感表現(xiàn)帶來了新的可能性。雖然沒有傳統(tǒng)寫實油畫的細膩質(zhì)感,但他的作品畫面多了一種形式美感。水彩式的油畫在當時的法國畫壇是一種超前的探索。在此基礎之上,勞特累克還大膽嘗試混合使用色粉和油畫材料,混合的技法使他能夠自由地揮灑畫筆,色粉的運用讓畫面的線條感更加強烈有力。勞特累克還喜歡在畫面中利用大面積留白和大面積涂黑,這種巧妙的方法把人們帶進了一個對二維空間無限遐想的世界。他把主體的三維空間和平面的二維空間結合,使畫面耐人尋味,讓人眼前一亮。

3.色彩表現(xiàn)

在色彩表現(xiàn)方面,不同于印象主義對光的依賴,對于勞特累克而言,光線的作用就是照明。光線的變化不會改變勞特累克作品畫面中的色彩,畫面中的各種形象也不會因此發(fā)生變化。勞特累克的大多數(shù)畫作在室內(nèi)完成,因此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理想的冷光。這些冷光在畫面中隨處可見,不管是在人物的臉上,還是畫面的大色調(diào)上,都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添了趣味。以1892年勞特累克創(chuàng)作的《在紅磨坊》為例,整幅作品的色彩運用十分大膽,畫風粗獷,藍綠色的背景突出了畫面的氛圍感。畫面前端的女人叫珍妮阿弗莉,是當時巴黎有名的康康舞者,也是勞特累克作品中較為人知的人物形象。然而,勞特累克并沒有把她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美麗,而是大膽地運用藍綠色彩,烘托了紅磨坊嘈雜、喧囂、頹靡的氛圍。畫面前端的珍妮引人注目,成為畫面的一大亮點。在畫面的中央,一群人圍坐在酒桌前,或是高談闊論,或是消磨時光,但絲毫未展現(xiàn)出真正的快樂。勞特累克大膽地運用冷光,畫面的色彩飽滿,成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冷色的運用強化了畫面整體的氛圍感。他為后來的野獸派和立體主義繪畫帶來了一些啟發(fā)。

三、“丑化”的人物形象

勞特累克在給友人的信中說:“我盡量描寫真實而不是描寫理想。”[5]他的作品也的確如他所言,無論是什么樣的人物,他都表現(xiàn)出其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勞特雷克描繪的是19世紀真實的社會狀況,他用獨特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對生活的切身體會、對紅磨坊的“小丑”的理解。在紅磨坊,販賣笑聲的“小丑”包括妓女、康康舞女郎、馬戲團演員等。在蒙馬特的這段日子里,勞特累克對于“丑”有了新的見解。在紅磨坊,勞特累克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各有特色,各有各自的美。他用批判的眼光審視著眼前的一切,用畫筆記錄著紅磨坊的喧囂。畫中被“丑化”的人物形象,是他用畫筆表達對那些像他一樣不幸的人的同情。他刻意避開描繪人物身上美麗與優(yōu)雅的氣質(zhì),把人物的形象加以夸張表現(xiàn),使人物“丑”得各有特色。這樣的繪畫手段為他的作品增加了更多的形式美感。拉古留曾經(jīng)是風靡巴黎的舞后,是康康舞的代表性人物,長相甜美,性格開朗。對于這樣一位受人追捧的舞者,勞特累克將其描繪成八字眉、眼睛無神、撇著嘴巴,仿佛對眼前的一切不屑一顧。勞特累克采用夸張的手法,畫中拉古留的胸部下垂,卻又擁有著與身材不相符的細腰。勞特累克曾說:“丑陋總是有他美麗的一面;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是令人激動的?!眲谔乩劭擞米约旱睦L畫語言表達他的美學觀念,他表達的美不拘泥于表象,更多是精神上的追求。從這種角度看,畫中人物形象本身的丑與美不再重要。勞特累克用這種獨特的表達美的方式為畫面增添了韻味[6]。

四、結語

勞特累克的命運和個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對繪畫的追求,他博采眾長又積極創(chuàng)新,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通過對勞特累克藝術特色的探究,人們可以認識到他作品中夸張的色彩、激烈的線條、奇特的人物形象背后體現(xiàn)出的對繪畫藝術的獨特追求。勞特累克對藝術風格的創(chuàng)新影響了后來的藝術家,畢加索、馬蒂斯等人都從勞特累克的作品中汲取養(yǎng)分。勞特累克用畫筆呈現(xiàn)出真實的19世紀法國社會生活面貌,眾多作品體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價值,為后世留下了深遠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1]余婷.直面世俗的奇才——“紅磨坊畫家”勞特累克[J].才智,2010(22):179.

[2]周宏智.西方現(xiàn)代藝術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6:34.

[3]潘羅敏.勞特累克的邊緣視角——平面的構成及其表現(xiàn)力[J].創(chuàng)意設計源,2020(3):27-30.

[4]張仕秋.蒙馬特之魂——勞特累克作品探析[J].美與時代(下),2019(7):67-69.

[5](意大利)利奧奈洛文杜里.西歐近代畫家(下集)[M].朱伯雄,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

[6]孔海鷹.十九世紀末法國畫家圖魯茲-勞特累克藝術淺析[J].新美術,1994(4):57.

作者:張志強 江雪 單位: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