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小育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內容適切性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育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內容適切性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育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內容適切性思考

[摘要]小學教育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內容上存在適切性的問題。小學教育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在廣度方面,角度上要多元,數量上要精簡,同時要兼顧古代蒙學與兒童文學內容;在深度方面,要準確透徹;在體例安排方面,宜采用“縱向文學史描繪———橫向要點剖析———作品本位”的模式。

[關鍵詞]小學教育;古代文學;適切性

中國古代文學是小學教育專業(yè)(下文簡稱“小教專業(yè)”)的主干課程,隨著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日益重視,其重要性也將愈加凸顯。目前,多數高校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是借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材與體例,略作簡縮、調整。其實由于專業(yè)的不同,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的教學內容在廣度、深度與體例安排等方面較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均應有明顯區(qū)別。可以說,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存在適切性問題。對此,本文結合教學中的體會,從三方面略陳管見。

一、教學內容的廣度

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既要進行一般內容的講授,又要具有專業(yè)培養(yǎng)的針對性,以適合學生未來小學教師職業(yè)的培養(yǎng)。這樣在教學內容的廣度方面,必然有其獨特要求,主要有三點:角度上要多元,數量上要精簡,同時兼顧古代蒙學與兒童文學并盡量涵蓋中小學教材里有關古代文學的內容。首先,角度上要多元。古代文學內容是異常豐富的,這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古代文學研究中得到體現,除了作家生平、作品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外,作家考證、作品本事勾陳、文獻整理、文學體裁、地域文學、家族(姻親)文學、文學集團與流派、文學傳播與接受、文學選本、多種學科與文學交叉研究等諸多內容進入文學研究者視野并取得重要成果。這些研究視角有助于對古代文學的多方面觀照,理應進入大學教學中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古代文學教學,除了古代文學史之外,還會有多種其他必修課或選修課相輔,從詩歌、散文、詞、小說等文體,或文學研究專題等方面構成多面的知識理論體系;而小教專業(yè)則幾乎不可能安排其他課程來強化這些方面的內容。這勢必要求古代文學一門課承擔起這些多元角度內容的介紹。如,選本對于文學有深遠影響,在歷代選本中影響最大的當屬《文選》,甚至形成專門的“選學”,我們可以《文選》為例,吸收歷代文選研究成果,簡要介紹《文選》研究史,再附帶羅列一些其他重要文學選本,以此說明選本對于古代文學的影響。又如,陶淵明是古代文學史上極為重要的詩人,當時無知音,唐代受重視,宋代得定評,元明清繼續(xù)被推崇;其作品開始并不被人注意,后來逐漸成為經典。我們可以陶詩為例介紹文學的傳播與接受,說明經典并不一定從來都是經典,而是往往有一個經典化過程。同樣,對于其他重要視角的內容———甚至包括在今天的古代文學研究語境下地位不高的玄言詩、香奩體、西昆體等,也選取最為典型的文學作品,參考優(yōu)秀學術成果進行示例。通過上述多元視角的典型案例做介紹講授,能豐富學生對于古代文學史多方面、立體的觀照與了解。其次,數量上精簡。一般說來,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課時較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要少很多,這樣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必須遵循有限原則進行精簡,精選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內容進行講授。從文學體裁角度,以小說一體為例,專題介紹六朝《世說新語》《搜神記》,唐傳奇名篇,宋代話本名篇,明代《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與“三言二拍”,清代《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最重要作品就足夠了;對其他小說,則以時為經、以類相從,一語帶過可矣,如袁枚《子不語》、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等在介紹《聊齋志異》時附帶介紹即可。從作家角度,以唐代作家為例,選取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韓愈、柳宗元、李賀、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等最為重要的作家做專題介紹即可。對要介紹的作家,也不是面面俱到地介紹其生平思想、作品內容、藝術特色,而是精選最能體現其創(chuàng)作的主要內容、主體風格、藝術成就或心境處境的詩詞文作品,把作家在文學史上最值得關注的一面凸顯出來。如對陶淵明詩歌,就講授既能代表其田園內容、又能代表其的平淡自然風格的田園詩作,對其他“金剛怒目”式作品則可一筆帶過。對李白則選取體現其“豪放飄逸”風格的詩作講授,對杜甫則選取能夠體現其“沉郁頓挫”藝術風格的篇什講授。第三要兼顧古代蒙學與兒童文學內容。蒙學內容,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與《弟子規(guī)》等,可以整部書的形式融入古代文學教學,并擷取片段作介紹,讓學生有一個基本了解。同時,古代文學中有關兒童文學的內容,在教學中也要有所兼顧,可在講授文學史不同視角內容時附帶介紹。如“緹縈救父”故事,曾被福建人民出版社作為前后漢通俗演義之十出版過連環(huán)畫,屬于兒童文學方面內容。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后班固《詠史》曾經歌頌。在教學中可安排到詠史詩這個角度的專題做附帶介紹,結合班固《詠史》詩來講解,這樣在介紹詠史詩形式之一的同時,兼顧了兒童文學內容,一舉兩得。又如《小兒垂釣》是兒童題材詩歌,通過典型細節(jié),極其傳神地描繪了童心和童趣,意趣盎然。其作者是唐代胡令能,胡“少為負局鎪釘之業(yè)。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這首詩,可安排在唐代文學史描繪的“引論”中附帶介紹,以此詩為例既可介紹兒童文學內容,又可顯示唐代詩歌之盛行———以釘鍋補盆為業(yè)的人都可以寫出這么優(yōu)秀的詩歌!另外,中小學教材所選的古代文學作品都是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內容。對此,我們要盡可能合理安排,盡量涵蓋。如講授田園詩時可附帶介紹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講授邊塞詩時可附帶介紹王翰《涼州詞》(葡桃美酒夜光杯)、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講授新樂府詩歌時可附帶介紹李紳《憫農》(鋤禾日當午)等中小學教材所選內容。這樣,在教學內容的廣度方面,角度上做了拓展,數量上做了精簡,同時兼顧了古代蒙學與兒童文學方面內容,更加適切小教專業(yè)的教學。

二、教學內容的深度

小教專業(yè)學生將承擔起基礎教育重任,所以我們在教學內容的深度方面不能降低標準,相反即使面對最常見作品也力求準確、透徹。首先要保證內容準確。如《木蘭詩》是入選中小學教材的詩歌,也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對《木蘭詩》開頭兩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中“唧唧”一詞,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郁賢皓《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都釋為“嘆息聲”,袁世碩《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釋為“織布聲,一說指嘆息聲”,皆不準確。以“唧唧”擬嘆息之聲不類;解做“織布聲”,則與下一句“不聞機杼聲”相牾。其實,此處“唧唧”當為蟲鳴聲,“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言蟲鳴不止,夜深也,而木蘭仍舊坐在織布機旁。歐陽修《秋聲賦》“但聞四壁蟲聲唧唧”,以“唧唧”擬蟲鳴,可為證一;此句一作“促織何唧唧”,“促織”正為鳴叫之蟲,可為證二;解做蟲鳴,則時在深秋,與下文“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時節(jié)相符,此為證三①。個別詞語的釋義雖對整首詩歌主旨的理解無大影響,但對其準確解釋卻能使詩脈更加通暢。其次是力求透徹。古代文學既是小教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也是大學生的人文教育課,需要對選入內容做透徹的講析。文學史上重要內容往往也是學術研究熱點,對于優(yōu)秀研究成果,我們要及時汲取到教學中來,力爭講得深、講得透徹,使學生讀懂讀透,真正掌握。如陶淵明《桃花源記》是散文名作,也被選入中學教材。對《桃花源記》多以烏托邦等思想意識去闡釋,或者進行本事考證。而錢志熙《陶淵明傳》則據清代沈德潛“此即羲皇之想”(羲皇即傳說中上古帝王伏羲氏)的論述進行內證考究,指出《桃花源記》其實反映了陶淵明對羲皇之世、黃唐之世淳風美俗的向往。這樣通過汲取學界研究成果,才能將《桃花源記》講透。在數量上精簡的背景下,力求教學內容深入透徹,就需要抓住所要專題介紹的內容最值得探究的一面。如《三國演義》作為歷史演義小說,在正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重塑歷史,體現出“擁劉反曹”的傾向。正統(tǒng)觀念不僅決定了《三國演義》思想內容上的取向,也影響到藝術上“虛實錯雜”的搭配與處理方式,是《三國演義》在教學中最值得探究的問題。毛宗崗《讀三國志法》云:“讀三國志者,當知有正統(tǒng)、閏運、僭國之別?!本椭赋稣y(tǒng)觀念之于《三國演義》的重要性。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此為切入口透徹剖析,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當然,教學不等于學術,我們在內容深度方面力求準確透徹的同時,也要注意深入淺出。

三、教學內容的體例安排

目前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從體例安排上主要是以時代為經,以作家為緯;介紹作家時,主要側重于生平思想、作品內容、藝術成就以及影響幾大塊。對于極為重要作家,可能會再按照詩、詞、文、戲曲、小說等文體進行劃分。這種體例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來說固然較為合適,確實能夠把基礎性的內容介紹給學生;而對小教專業(yè)卻未必適切。在教學內容廣度與深度特殊觀照前提下,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在體例安排上相應地也有其獨特要求,宜采用“縱向文學史描繪———橫向要點剖析———作品本位”的模式。首先是縱向文學史描繪。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的教學目標首先是了解古代文學的發(fā)展演變,這需要將古代文學史的縱向脈絡描繪出來。在這一點上,以時代為經,除了其內在合理性之外,也遵循了長期以來的習慣,有其清晰明了之處。在縱向上以時代為經,按照通行做法將古代文學分為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階段,以“引論”的形式將每個階段的文學演變脈絡勾勒出來。在描繪各階段文學發(fā)展演變時,以文學內部諸因素為主,廣泛聯系文學外部諸因素,以期將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演變脈絡多面、立體、連貫地描繪出來。其次是橫向要點剖析。在每一部分“引論”之后,對這一時段不同角度的重要內容,選取要點做深入剖析講授,進而以點成線,支撐“引論”的描述。在介紹這些要點時,采取獨立篇章形式,一篇介紹一個專題,如一位作家、一首(組、類)作品、一種文體、一類題材、一個流派、一部選集、一種現象或一個問題等,以說明“引論”中對文學發(fā)展輪廓的描繪。對每個專題,一方面選取最為典型的作家、作品或事例作為重點介紹;另一方面上鉤下聯,就這個問題形成一條線,理出其發(fā)展演變的軌跡。如介紹詠史詩,可選取杜牧為要點做剖析,同時對詠史詩這一類可從班固《詠史》開始縱向梳理,以見其發(fā)展脈絡,概括不同類型,總結詠史詩特點。第三是堅持作品本位。盡管觀照古代文學的視角是多樣的,但作品終究是文學的核心。尤其對小教專業(yè)而言,更應該堅持作品本位,注重賞析。在每一專題篇章,都要以作品為先導作具體分析;對作品的分析,并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最本質、最重要之處,取其一點,略及其余;而“最本質、最重要之處”,是將這部(篇)作品放在文學史長河中觀照而提煉出來的。以作品為引導,或展示作家最主要一面,如以韓愈《山石》揭示其以文為詩;或揭示時代最主要的一面,如以孫綽《贈溫嶠詩》揭示東晉玄言詩風;或揭示文學體裁特征,如以王勃《滕王閣序》為例介紹駢文,等等。與作品本位相對應的是小切口、大視角,以小見大的方法。如介紹陶淵明,就結合初高中教材所選的也是其較為重要的田園詩《歸園田居》與《桃花源記》為切入口,是為小切口;聯系其家世與社會背景,對當時文壇進行全面審視,體現作者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為大視角。這種體例,以縱向文學史描繪為綱,以橫向要點剖析為目,綱舉則目張而不至于凌亂化、碎片化。堅持作品本位,則能多面立體化而不流于泛泛概念化介紹。總之,教學內容廣度方面的多元角度、數量精簡與對蒙學、兒童文學的兼顧,深度方面的準確、透徹,體例安排方面的縱橫結合、作品本位,是小學教育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內容適切性改革的用力方向。

作者:張作棟 單位:河池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