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面具雕刻工藝的地方風格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面具雕刻工藝的地方風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面具雕刻工藝的地方風格

本文作者:牛加明 單位: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藝術學院

2006年,貴州安順地戲與皮影、木偶等第一批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戲面具,老百姓稱為“臉子”,不僅是表演時必須配戴的道具,現(xiàn)在也是該地區(qū)富有特色的旅游工藝品,其面具雕刻藝術也頗具地方特色。

一、技法多樣,塊面造型

白楊木是制作地戲面具的常用木料,將扒光皮的木材從中間剖開,挖去木髓和部分木質,在余下厚約1.5厘米的木料上進行面具雕刻。面具整體以浮雕的方式顯現(xiàn),為了加強深度空間感,藝人常用圓雕表現(xiàn)眼珠、鼻子、一些人物的外露獠牙等五官細節(jié),眉毛、胡須及其他一些紋飾多以淺浮雕、線刻或者線描的手法完成,構成了豐滿的多層次的近似圓雕的深浮雕。藝人的刀法自由,簡潔明快,面具完成后,藝人只對部分部位簡單地打磨一下,刀鑿痕跡大都保留,強調刀法的刻削意味。如關羽面具的鼻子以高浮雕的方式表達,凸起的鼻梁直接用木鑿砍削而成,鼻翼則用小鑿刻成近似蒜頭的形狀,用較大的鑿刀依木料本身弧度來體現(xiàn)人物的臉頰部分的彎曲,從近處看,整個臉頰部分類似一小塊一小塊的平面組成。頭盔上的龍鳳紋裝飾以淺浮雕的方式表現(xiàn),眉毛、耳翅上的部分裝飾紋樣以線描方式展現(xiàn)。(圖1)

二、強調整體,注重神韻

無論傳統(tǒng)的實用型還是現(xiàn)今的旅游產品,地戲面具必須以鮮明、醒目的形象出現(xiàn),因此形成了其強調整體、大膽取舍、夸張?zhí)釤挼脑煨吞攸c。藝人在制作時候都能抓住人物的形象特點,讓面具一出場就能讓觀眾知曉這是什么類型的人物。張飛黑臉、怒目似圓珠,一亮相那股粗獷、彪悍的神韻就生動的體現(xiàn)出來。強調整體的同時還注重細節(jié)的刻畫,因為一堂戲的某些面具雖然可以互換共用,但是不同性格的人物面具是不同的,必須根據戲情節(jié)的安排來表達,如由雞修煉成仙的雞嘴道人,整體是一個人的面孔,但其道冠由變形的雞、雞尾或組合而成,上嘴唇刻成彎曲的雞嘴;魚嘴道人的道冠是魚身和魚尾組成,其嘴巴是一個張開的魚嘴,整個造型兼有人和動物的特點。(圖2、圖3)

三、豐富多義的色彩

地戲面具在裝飾用色上比較講究,按藝人的話說,顏色必須與人物的性格特征相符合,即藝人口中所說“跟書走”。書上對人物的描述是什么性格,就用他們心目中有性格化的顏色來表示。一般紅色代表忠勇俠義,如薛仁貴;黑色代表正直無私、剛直不阿,如張飛;藍色代表果敢驍勇、有心計,如單雄信;綠色代表怪異暴躁的人物形象,如孟定國;白色代表英武,如馬超。這些顏色并不像其他戲曲臉譜那樣有固定的譜式,反將也同樣使用類似的顏色,如白花臉的曹操、張士貴,紅臉的金兀術,黑臉的烏麻海等。有時色彩被用來表現(xiàn)年齡,如同是一面薛仁貴,征東時他是少將,白臉,征西時他已成為老將,用紅臉。而尉遲恭、尉遲青山、尉遲號懷、尉遲寶林分別是黑臉、藍臉、綠臉、白臉,在這里色彩代表年齡和輩份。

四、頭盔與耳翅

地戲面具的頭盔和面部是一體的,耳朵用“耳翅”代替,頭盔可以分為“盤龍尖盔”、“盤龍平盔”、“鳳翅盔”、“如意冠”、“道帽”等幾類。無論是尖盔還是平盔,都裝飾有穿插有序,或正或側的龍紋。龍紋并不需要完整地雕刻出來,有的只雕出首與尾,有頭有尾的就算一條龍。一般是三四對,有的多達18條、19條。如李世民的頭盔,因為有18家反王歸一統(tǒng)的故事,因此出現(xiàn)18條龍或19條龍(多1條正龍),周官村的胡開清曾經雕刻出飾有24條龍的李世民頭盔。“鳳翅盔”多用于女將,常常在鳳紋之上再加龍紋,鳳紋用以說明她的性別身份,龍紋代表了她的威武頑強。(圖4)

五、富有故事性的星宿裝飾

地戲面具頭盔的另一個特點是“星宿裝飾”。地戲故事中許多人物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如羅成、薛仁貴、郭子儀、楊六郎是“白虎星”輪回轉世,在他們的頭盔上都要裝飾白虎,有的用虎頭表示,有的雕刻成全虎,還有上山虎、下山虎之分。岳飛和秦叔寶在地戲中都是“大鵬星”,頭盔裝飾為一只大鵬鳥。此外牛皋是“黑虎星”,薛丁山是“金童星”,樊梨花是“玉女星”,楊凡是“丑鬼星”等等。金兀術是“赤須火龍星”,為了與頭盔上的龍紋加以區(qū)別,這條代表“星宿”的龍,常常被雕刻在鼻梁上。(圖5)

六、裝飾花紋的民間化

雖然每個面具在制作時候遵循類似的原則,但這并不代表面具不能變化,藝人經常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作,生活在鄉(xiāng)村的藝人對日常生活題材十分熟悉,他們往往在耳翅或者帽盔的底色上勾畫各種極富有農村生活情趣的裝飾花紋,如蝴蝶紋、瓜花紋、藤蔓紋、魚紋等。如曹操白色的臉龐上畫有蝴蝶花紋,鼻子勾畫成蝴蝶的軀干(圖6);華雄的耳翅上勾畫出葵花的形狀;李典的帽盔上有喇叭花的紋樣;粗拙中顯得生動。巧妙地將生活中經常見得到生動的動植物紋飾裝飾到面具上,別具樸拙的趣味。

七、趨于程式化的人物造型

地戲面具要根據戲譜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塑造,經常以特定的樣式和顏色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借以突出表達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面具造型和紋飾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套路,逐漸發(fā)展成為程式化的固定模式,保持了一種“程式化”的傾向,如眉毛的雕刻時候要遵循“少將一棵箭,女將一條線,武將列如焰”的口訣要求,少將的眉毛畫成菱形的箭頭狀,女將的眉毛畫成一根彎月似的線條,與丹鳳眼相配,武將的眉毛要畫成紅色火焰形狀,村民通過眉毛的形狀就可以區(qū)分地戲面具代表的人物形象。頭盔耳翅上的龍鳳紋要遵循故事情節(jié)不能有變化等。

八、獨特的雕刻口訣

在田野調查中,我了解到一些老藝人有口頭相傳的面具雕刻口訣,有一部分是大家所熟知共悉的,在藝人中廣為流傳;也有一些少為人知的口訣,只有村內的幾個老藝人還能講述清楚??谠E主要有以下幾類:有關下料的口訣,如巴掌臉,三三五、各一半;造型特色口訣:立眉皺鼻鼓眼睛,天包地地包天;少將一枝箭、女將一棵線、武將烈如焰(圖7);武將豹子眼,女將彎月亮(圖8);少將精氣足,文將菩薩樣等。雕刻口訣是該村藝人在長期雕刻生產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具有極強的地方色彩,這類口訣只能應用到屯堡地區(qū)特有的地戲面具雕刻,并不具有普適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口訣的流傳與應用。

安順地戲面具雕獨特的造型,自然樸素富有故事性的裝飾,體現(xiàn)出強烈的地方風格,凝聚著屯堡人們憨厚淳樸的審美情趣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集中表現(xiàn)了世代屯堡藝人的才智和心血,彰顯了鮮明的地方民族風格。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