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上海高考作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上海高考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朝暉夕曬

夜深,才入寐,忽夢有烏姓編輯挾一《高考雜談》囑余為序。問之,乃知國考雖休,出題、教學、師生諸家仍有滿腹言辭待發(fā)。烏編遂應市場之需、集眾人所言,成此冊。烏編乃我忘年,盛情難卻,余遂勉為是文:

我以為,這本《高考雜談》很好,好就好在一個“雜”字。

諸子百家中,最能助秦王統(tǒng)一天下的是呂氏雜家;晚清大詩人龔自珍,最讓人念念不忘的是《巳亥雜詩》;中國現(xiàn)代文學泰斗魯迅,最可表現(xiàn)其思想成就的是雜文……

“雜”豈不很好?

當然,“雜”大多在奮斗與競爭時展現(xiàn)其好處,所以“雜物”總能表現(xiàn)出勃勃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植物方面,雜草的生命力總強于莊稼,莊稼中最有活力的是五谷雜糧,精糧水稻中最有價值的是雜交品種;動轉(zhuǎn)方面,野生動物中最長壽的是雜食動物烏龜,家畜中最得力的是馬和驢雜交出來的騾子;社會生活方面,人群中最好看最聰明的是混血兒,國家中最先進最發(fā)達的是人種最雜的新大陸上的國家,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存留下來的國家,也是因為一直以來眾多民族雜處一起不事紛爭同舟共濟。

原來,“雜”是一種多極,一種包容。正所謂“千帆競發(fā),一日千里;海聚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萬類霜天的世界才顯得自由,只有厚德載物的氣度才耐得長久,生命的活力與耐力,不正是靠“雜”才得以加強和延續(xù)的嗎?

但“雜”在梳理與整治時卻又往往是不好的,所以“雜物”是需要收拾與約束的。大自然生生相克,淘汰紛雜落后的物種;各國家制定法律,懲治紛雜敗壞的罪行;能源與礦產(chǎn),要等到提純之后再來供人使用;著書與立說,要理清規(guī)矩條理才能鉆研傳承……請想一想,在這種時候,我們豈能雜亂無章?所以,《三國演義》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是否也可以說“天下萬物、雜久必純,純久必雜”呢?

最后回到這本書上來,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雜”的精神??讓大家都來參與建設,集思廣益,使我們國家的考試制度考試方法更加成熟更加有效,使我們國家的優(yōu)秀人才更有機會脫穎而出接受培養(yǎng)服務大眾,這有什么不好?當然,“雜談”一番之后,遼是要把出題判分的事“純”交給考試院閱卷組去辦,因為他們可以“集雜成純”,不至于“雜亂無比”“趁雜牟利”。

是為序。

X X X

X年X月X

第2篇: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滋養(yǎng)文化的“活魚”

《阿凡達》的光芒照射整個地球村。我國一名導演陸川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審視國內(nèi)電影與卡梅隆的大作間的距離,我們不禁要問自己缺乏的到底是資金、技術還是真誠的心?

丹麥人有自己獨到的智慧,尺寸不夠的魚讓它們放生不是更好嗎?我國先賢孟子在冥冥之中,也將智慧的火光迸發(fā)于此。我寧愿相信,讓小魚長大不只是單純的智慧,更是一種氣度和心胸。

余秋雨撰寫《文化苦旅》時耗費了諸多日夜。但那不是空洞的時光。背起行囊,徜徉于江南水鄉(xiāng)的旖旎溫婉抑或是行走于絲綢之路的大漠孤煙,都是文化人必不可少的生命體驗。

喜愛文學的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錙銖必較想精心斟酌每個字時,文章已于無形中失色,因為計較投入與產(chǎn)出比率的心思太多。當與自然為伴與生活為友,信手拈來有感而發(fā),那種暢快才是無與倫比的。不難理解近年來網(wǎng)絡層出不窮,又如曇花一現(xiàn)般迅速沉寂是為什么?興許我們的鼠標會短暫青睞無厘頭的文字,但我們的心不會長久接納文字背后的浮華與短視。

你有勇氣像卡梅隆一樣拍完令世人驚艷的《泰坦尼克號》花十幾年光陰去打磨一部巨作嗎?你有決心像余秋雨帶著一顆深味人世滄桑的心踏上旅途邊走邊記嗎?不用細密漁網(wǎng)在池塘里捕撈小魚,折射出的是一份安然、平和的心境。

我們常說人的欲望是無限的,要會舍才會得。但我想這當中除了舍得的辯證,更需要的要有一顆甘于等待的心。敢于放棄這一刻的光華,等待整個太陽的普照,甘于讓青柿子待在樹上掛著秋霜,等待下一季滿枝盈盈的碩果。對于每一個人,這種等待的方式有所不同,對于文化人來說,這份寧靜的守候尤為關鍵。不要做只為一首歌膾炙人口的歌手,要做讓音樂滲透幾代人心靈的歌手;不要做只為票房而浪費膠片的導演,要做讓唯美畫面永駐人心的制作人。

文化創(chuàng)辦的起因動念繁多,但歸宿只有一個,讓文化滋養(yǎng)人心,潤物無聲地撫摸我們的靈魂。陸川對卡梅隆的崇拜不如說是對丹麥人和孟子的崇拜。每個文化人擔負起圣潔的文化使命,整個民族的華麗轉(zhuǎn)身就不難看到。

把網(wǎng)撒開吧,只默默等待魚兒長大,用這樣的情懷不僅擁抱藝術,更要擁抱生活的每個片段。唯有為那些大美、大愛和大求預設空間,魚兒才得到活水的滋養(yǎng)。到那時閑看花開花落,做觀云卷云舒,一拉釣竿,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舍小利以謀遠

丹麥人釣魚會拿把尺子量量釣到的魚,將尺寸不夠的魚放歸河中。有人或許會對這一做法生疑,辛苦釣到的魚為何還要放回去,多可惜。但其實,這卻是丹麥人智慧的做法,讓小魚繼續(xù)生長,日后才釣得到更多的大魚。我想,這就是“舍小利以謀遠”的體現(xiàn)吧。不局限于眼前的“所得”而是思慮日后的保障,這才能得到日后的豐收。就像孟子說的“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一味去捕捉小魚往后就無魚可求。唯有暫釋眼前的小利方能成就日后的滿載。

日本的養(yǎng)魚業(yè)有過這么一個事件。過去北海道漁場資源豐饒,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臨海居民都肆意捕撈,不光金槍魚等品種數(shù)量銳減,還威脅到鯨和海豚的生存,因此,日本政府下措施整頓漁業(yè),規(guī)范捕魚制度,特別加強對鯨和海豚等品種的捕殺控制,不能為了餐桌,損害了生靈也隔絕了后代與自然的接觸。同樣,這也就是“舍小利以謀遠”的表現(xiàn)。人們在生產(chǎn)活動中因為太多的無限制的索取,危害到了自然應有的平衡,唯有重拾這份和諧,才能長遠??沙掷m(xù)地生存發(fā)展下去。

舍小利以謀遠,關鍵在一個“舍”字,只有舍得,才能獲得??墒羌惫淖龇ㄒ琅f屢見不鮮。股市的急轉(zhuǎn)直下,潮起潮落,讓一些人頓失方向;樓市的風起云涌,水漲船高,讓一些人傾囊赴火。許多人在追逐眼前利益的時候往往不能預料到日后長遠的行動方向,因此常?!耙蛐∈Т蟆?。股神巴菲特在談到自己“滾雪球”的盈利的時候,就談及過在最初投資階段的不如意,但他面對不順心,面對蠅頭小利卻不動心。舍小利以謀遠,終成偉業(yè)。

舍小利以謀遠,懂得舍得,謀求長遠利益,才是發(fā)展之道??沙掷m(xù)發(fā)展的提出正是提倡人們關注自然更長久的考慮,不因急于發(fā)展經(jīng)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放寬網(wǎng)眼讓學術長大

孟老先生有云“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然在我們這個日益呼吁諾貝爾獎,召喚大師的年代,無數(shù)專家迫不及待地跳入漁網(wǎng),以求短期內(nèi)涅化為大師。這不僅使人驚呼“收獲”更多的同時驚疑,“將來會有什么?”

對碩士、博士、導師、學者的種種論文指標,輿論對大師,對諾貝爾獎的偏執(zhí)的渴盼化為一張張細密的漁網(wǎng),撈起了本應該繼續(xù)成長的小魚,留下一潭池水。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可見做學問,做出真正具有價值的學問是需要長時間。司馬公三十年著《史記》,曹雪芹十年語紅樓,這其中凝聚著他們的血與淚,超絕的學者必使用超長的時間來成長。由此看來,我們今天那細網(wǎng)中無數(shù)未成大魚專家們大師背后浮現(xiàn)的是一個個看似華麗的泡沫。何不將網(wǎng)眼放寬,讓魚兒們有更多時間來經(jīng)歷人生,充分成長?

除了時間,細雨帶去的還有學者們本應堅守的寧靜。學者,本應是耐得寂寞的。錢鐘書先生筆耕一生,留下無數(shù)讓人驚嘆的華章《圍城》、《談藝錄》、《管錐篇》,先生以他的博學一次次震驚世界,然而人們在驚于其文時卻總是忽略先生兩耳不聞窗外塵囂事的用心苦讀,忘卻了先生圖書館的一杯淡茶,一本書的寧靜身影。夢醒推窗望殘月,哪堪只影映孤墻,也許,只有寧靜淡泊的心才能在文化的殿堂中行得更遠。書中曾說到劍橋為霍金留下了一個寧靜的空間,可我們?yōu)槭裁淳鸵欢ㄒ庇趯W者們套入網(wǎng)中,曝于公眾之下,給他們留下一片寧靜吧!

使魚們甘于入網(wǎng)的另一個原因是名利。不可否認,求得一樁大富貴自古就是文人們讀書的重要原因,但,那些真正名垂青史的,卻大多沒入名利場??鬃釉唬骸皩W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他不甚贊賞為名利而做學問的行為。看淡了眼前的富貴,忘卻了功名利祿,留得那顆菩提心,學問之門方可開。塞林格先生以《麥田的守望者》轟動世界后卻躲入鄉(xiāng)下小鎮(zhèn),從此遠離喧囂。他在逃避什么?他在守望什么?

第3篇: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

心底里,偶爾會涌動起這樣的歌聲來,沙啞、憤怒、狂放。而我的身體卻依舊拘束于繁瑣日常事務中,只將“怒放”的聲音化為輕言細語,與身邊的家人朋友聊聊天,或是哼上幾句細柔的歌詞。

生命的本質(zhì)是孤獨的。如果將人生看作一次行旅,在最初出發(fā)時,我們常常輕狂自信,以為自己可以無拘無束、輕舞飛揚,乘坐最快的航行器,領略最多最美的風景;待到行至中途,幾乎無可避免,要經(jīng)歷各種頓挫,從理想的破滅到情愛友誼的背叛,或是親人的離別、同行者的分道,終有一日,你會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是置身于荒蠻無邊的沙漠之中,前路渺茫,難以辨清哪里才是該去的方向,身上不知何時已背負重重壓力、種種責任,疲憊不堪,卻已欲退而不能。

這樣的時候,該怎么辦?“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究竟只是一種消極逃避。逃不掉的人們,有時會任由迷惘與焦慮的情緒蔓延侵襲,甚至不堪重負,寧愿身體的自戕換取精神的自由解脫。于是,我們的時代,才有那么多抑郁癥與自殺的消息,從四面八方傳來。

盧梭說:“人人生而自由,但又在無所不在的枷鎖之中。”米蘭·昆德拉則提醒我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輕”。如此想來,每一個人原本就是“戴著鐐銬的舞蹈者”。束縛我們的,或是名與利,或是理想與責任。是在枷鎖中日漸僵化,還是保有靈魂的快樂自由,取決于我們自己的修煉和選擇。

我認識一位罕見病患兒的媽媽。與人們想象的相反,在最初的絕望過后,她已很少愁眉苦臉,因為生活已化為一件件具體繁忙的事務,不幸與艱難見得多了,讓她更懂得珍惜那一點一滴的收獲與快樂。

人生行旅該有很多風景。如果其間有漫漫長路須在沙漠中穿行,一樣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樂與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問命運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負擔與束縛而計較生命的自由與不自由。惟其身經(jīng)沙漠,才懂得與人相處,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貴;惟其受困枷鎖,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夜半沉思

夜半沉思

夜半醒來,靜靜的思考下自己,感覺自己真難得需要靜一靜了。近年來,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功利心是越來越重了。自己總希望凡事有個好的結(jié)果。沒有“好結(jié)果”感覺沒了做事的動力。在這煩躁、浮夸的世界里,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沒了“清心”,沒了拂面而過的“清風”。有時,想寫篇文章卻也屢屢無疾而終。曾經(jīng)懷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盡,再也寫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詩詞了,只得嘆曰:“吾才至此,盡矣!”

仔細回顧近年來的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靜下心來看完一本書,功利主義充斥了整個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發(fā)現(xiàn),在前進的道路上,背負的不再是“奮斗”、“努力”這些加油劑,而是“功利”這沉重的石塊。

在前行的道路上,時刻被“功利”驅(qū)使著。偶爾,心中的“圣賢”之氣,“士人”之風刮來,使內(nèi)心很矛盾,很痛苦。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是“讀書人”,沒有了浩然正氣,赤子之心逐漸被灰塵所湮沒。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沙灘上“撿貝殼”的孩子,隨著撿的東西越來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來越重,難以前行。當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動了,便會狠狠地摔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來,而千辛萬苦撿的“東西”便會霍然消失。

婆羅門說,左邊布袋,右邊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比松现罚總€人都背負很多“布袋”,當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負擔就越重,甚至有時難以前行?!肮敝?,當有一天“功利”消失,便發(fā)現(xiàn)沒了“功利”自己也就沒了前進的動力,逐漸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碑斠粋€人有了廣闊的胸襟,便不會被身邊的“布袋”所纏繞,又何來煩惱;沒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東西”所羈絆。

人生百年,何其短暫,何須要讓自己變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為圣賢,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詩書,有何等悠閑!傲立于高山之巔,撫琴一曲,弄簫斷玉,臥看云卷云舒,又何其自在。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溫柔與倔強

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p>

也許每個人都是雙重的性格,有活潑有感傷,有溫柔有倔強。

一個人內(nèi)心是需要堅硬的,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當代,風情萬種的林黛玉本就難以生存,薛寶釵那樣雷厲風行的人才可以獨當一面。這個發(fā)展迅猛的社會,競爭不斷壓力不減,你不堅強,脆弱根本沒人管。受了委屈,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工作的不順利等等,都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外面不會有人寵你照顧你,這個時候不堅強,不讓自己變得堅硬起來,便只有淘汰的份,即使淘汰,也不會有人給你半分憐憫半分同情,在這個社會,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都市里的生活與競爭,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人們承受的極限,前段時間往上特別流行的一句話說,不管晚上經(jīng)歷了怎樣的泣不成聲,明日醒來世界依然車水馬龍。沒人管你背后的辛酸與無辜,沒人會管你內(nèi)心的掙扎與無助。在此種境地,你不堅強,脆弱給誰看?哭幾聲是不是一起哦餓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當然不可能,這個社會,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堅強的人們的存在,才日益快速發(fā)展起來。

然而,一個人堅強的久了,生活似乎慢慢就會演變成一種機械化,機械的上班,搭乘公交地鐵,下班回家,吃飯,睡覺,一切索然無味,寡淡的幾乎將人逼瘋。這個時候,你還會因為聽到一首好歌感動的熱淚盈眶嗎?你還會跟著電影里主人公命運的起承轉(zhuǎn)折或哭或笑嗎?上班的路上看到活潑的小學生們蹦蹦跳跳的手拉著手上學,還會不自覺的露出欣慰愛憐的微笑嗎?如果你還會,說明你內(nèi)心還溫柔著,你的生活沒有被這種所謂的都市規(guī)則徹底掩蓋。因為溫柔,會為一只貓感動,會為一只鳥駐足,辛苦繁雜的生活過后,偶爾還能享受生活的浪漫,于是一切就不會只是枯燥無聊,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是有童話存在的。

每個人都想盡力過得好,開心一點,無憂無慮一點,單純一點。無所謂溫柔也無所謂倔強,一個人呆著時,聽點音樂打發(fā)一下時間,悠揚的旋律緩緩圍繞自己,投入整個身心去感受去體會音樂里的世界。靜靜的感受自己的世界,與朋友聚在一起時,跟著大家伙起哄熱鬧叫囂,仿佛生命就在于這樣瘋狂的折騰,樂此不疲。

第4篇: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我在初中的時候?qū)W過的一首鄭板橋的詩,特喜歡,隨著時間的流逝,每每吟這首詩的感覺很不一樣,如同一壇佳釀,時間越久醇香越厚……其實,鄭板橋不是詩人,確切的說,他是一位清代的書法,留有著名的“板橋體”。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俗話說:“字如其人”,但我要說:“字如人生”,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嗎?鄭板橋奉賢“難得糊涂”的生活哲學,這與“板橋體”的精髓不謀而合。他一生也頗為坎坷,他四歲喪母,由繼母撫養(yǎng)長大。從板橋曾經(jīng)給乳娘的一首詩中可以想象他的童年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苦難!詩曰:平生所負恩,不獨一乳母,長恨富貴遲,遂令慚恧久,黃泉路迂闊,白發(fā)人老丑,食祿千萬鐘,不如餅在手。

鄭板橋的書法獨樹一幟,看似歪歪斜斜卻透著“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性格。尋找一顆星很很佩服這樣的字,這樣的人,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金庸先生《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他表面上是那樣的很不羈、很自在、很愜意,但令狐沖的骨子里卻滲透著大俠的風范。令狐沖的人生就是“板橋體”的貼切寫意:隸非楷,非古非今,看似歪歪斜斜,但感覺錯落有致……

何為板橋?在尋找一顆星看來,板橋代表著正直、善良,代表著堅持與執(zhí)著,這也是中國當代學子應該具有的品格。我們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長起來的一代,如今又是一個講究個性,講究時尚的年代,正直、善良、堅持與執(zhí)著似乎遠離了我們,我們也似乎失去了“定海神針”般的理想追求,恍恍惚惚,飄飄揚揚。“板橋”與“板橋體”最大的不同是板橋是內(nèi)在靈魂的直接體現(xiàn),而板橋體恰恰是我們的行為舉止,可以另類、可以時尚、可以小沈陽,可傳遞出來的還是正直、善良、堅持與執(zhí)著,這才是獨一無二的人生境界。

第5篇: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幼時學習書法,前期都是以臨摹為主,剛開始練得很辛苦;直到后來,我才深究其意。原來,學習別人的字體與風格是難,特別是要將那種字體與自己思想情感甚至你的筆法融于一體,然而,真正的境界在于練就你自己的風格,這就是難上加難。學習多年,我仍還未成氣候。因此甚是佩服鄭板橋這類的先驅(qū)。然而,現(xiàn)在書法界中許多自稱“書法家”的人,其實也與我的處境一樣尷尬,只不過他們的“火候”比我更深罷了。其實也缺少了他們的“個性”。他們的“描摹”雖能形似,卻不神似,也驗證了“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道理。又豈止書法需要“板橋體”,我們的社會也需要其注入。

在我們的作文界時常會鬧出兩個字“抄襲”。如今書籍泛濫,人人都是“作家”,人人都可有一兩本“著作”。然而,卻有大部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實為狼狽。他們把名家的珍品抄襲一番,匯就一本書,卻弄得個四不像。所以說,真正有價值的、意境高的你也抄不像,不如開創(chuàng)自己的品牌,自力更生唄!

且說最近紅爆一時的小沈陽,大家都被他的搞笑天賦所吸引。小沈陽卻實在是別出心裁,獨樹新枝,但是小沈陽可有一,卻不可有二。有一,可謂之新潮,有二,有三則不然,不僅大大削減了其新意,還大大降低了整個社會的審美情趣,這可就不討好了。因此,無論怎樣,我們的社會都需要“板橋體”,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更豐富的元素,就像字體一樣。

“板橋體”不僅有助于社會的發(fā)展,也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既不可太張揚,也不可太拘泥,要將隸書與行楷相結(jié)合,才適度、中和。要根據(jù)自身條件,打出自我的天地,勇于創(chuàng)新,塑造獨一無二的個性。

放眼未來,希望我們的社會將會有更多不同的“板橋體”,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輕松舞出自己的舞臺!

[點評]考生對材料的理解緊扣提倡創(chuàng)新、發(fā)展個性這一主題,足見其有閱讀提煉能力。開篇對楷書和隸書特點的評價,自然引出作文材料,足見其對材料的處理能力。正文由“板橋體”的“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說開去,寫到了幼時學習書法“描摹”的感受、寫作界的“抄襲”、小沈陽的搞笑新潮,這一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議論,足見其有認識事理的思想素質(zhì)。

第6篇: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筆者研究了一些高考題目,閱覽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文,我們發(fā)現(xiàn),命題形式雖然在改變,但其命題的基本原則和特點是不變的?,F(xiàn)作簡要分析。

一、關注時代。與時俱進

文章合為時而著。高考作文題無論是“”前還是“”后,無論是命題作文,還是話題作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命題總是社會熱點,引導考生關注時展。出題者要把握時代的脈搏,讓自己的心合著時代的節(jié)奏一起跳動,真正用心去感悟時代,為時代而唱。

正因為一些高考題目與時代密切相關,所以一些考生在寫作時能以新聞時事作材料。世界發(fā)展風云變幻,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聞時事涌現(xiàn)。比如戰(zhàn)爭、地震等等。以這些時事為材料,可以營造出強烈的時代氣息,使文章富有更加鮮明的時代特點。

二、蘊含哲理,體現(xiàn)思辨

哲理是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jié)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于人生百態(tài)家長里短,閃現(xiàn)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哲理蘊涵類話題作文有利于考查廣大考生的思維品質(zhì)與寫作能力(包括審題能力),是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大熱點。

比如2004年江蘇提供“山給人以沉穩(wěn),水給人以靈動”兩句富有哲理的話,給所有考生以思考的起點與思考的方向,也給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間。

還有體現(xiàn)哲理性的題目如:2005年全國卷《出乎意料和寓情理之中》;2006年重慶《走與停》;2007年四川《一步與一生》;2007年浙江《行走在消逝中》。

高考命題中常見的哲學觀點有:一分為二的觀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內(nèi)因與外因的關系;涉及的哲學觀點是新陳代謝;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高考命題蘊含哲理,體現(xiàn)思辨應該是一個良好的趨勢。

三、注重品質(zhì),凸顯人文

可能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的《誠信》。高考作文注重人文性是必然趨勢。敘述親情、描繪美景、評論現(xiàn)實、反省思想、注重修養(yǎng)是中學生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檢測中學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是很有必要的。這類題目如1998年高考作文題目:《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戰(zhàn)勝脆弱》;2002年《心靈的選擇》;2006年北京卷《包容》;2006年廣東為:《雕刻心中的天使》;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為《生有所息生無所息》;2007年全國卷Ⅱ作文題目:關于“幫助”2007年寧夏省高考作文題為:材料作文,機遇與堅持不懈的精神。2009年寧夏、海南卷高考作文:《誠實善良》。

這些考題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所應體現(xiàn)的人格人品、道德情操、道義責任,充分顯示了人性的美。看來關注人類自身,弘揚以人為本的精神將是高考命題必然關注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用高尚的思想約束自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自我,立足“做人”這一根本。

四、發(fā)掘體驗,感悟人生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作為命題者,必然會考慮生活這個因素。所以發(fā)掘情感體驗,讓考生寫出對人生的感悟應該是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思路。江蘇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們》、湖北卷《舉手投足之間》、安徽卷的《帶著感動出發(fā)》、天津卷《人之常情》、重慶卷的《在自然中生活》。這些考題,充分響應了“觀察?體驗-感悟”的新課標精神,或要求考生寫“感悟”“感想”與“感受”,或要求考生談“看法”與“認識”,考生就可以從生活中挖掘素材來寫出真感情,真體驗。

五、蘊含詩意,富有美感

第7篇: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每年這個時候,對于眾多學子來講,都是備考最為緊張的時候。敏感的同學,已經(jīng)有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一起床時間越來越早,熬夜時間越來越長,各種娛樂活動越來越少,所有這一切只為給自己將來的考試增加幾分勝算,因為誰都知道“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尷尬。于是,在這寒冷的季節(jié)里,我們也應該為明天做更為充分的準備。

而作文備考,是同學們在備考過程中一道繞不過的坎,也是很多同學心中的痛。2008年高考,江蘇省把高考作文分值提高到70分,這是繼上海、福建高考作文70分之后又一個加大作文分值比重的省份。面對這種情況,有更多的專家建議,應該繼續(xù)加大高考作文分值的比重,把高考作文分數(shù)提高到80分,90分,甚至120分。所以,作文備考,對每個將要參加高考,乃至以后要參加高考的學子來說,都顯得異常重要。因為,每個人都不希望因為作文成績差而留下終生的遺憾。

作文備考要重點注意以下兩點:

備考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文,素材準備不可或缺。因為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言之有物”,不管立意如何新穎,題目如何炫目,開篇如何精彩,一旦言之無物,那你的作文將是彩色的肥皂泡,華而不實;將是騰空的氣球,經(jīng)不起壓力的考驗。歷年的高考滿分作文也證明,運用新鮮素材的作文往往更容易得到高分。

備考話題。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會發(fā)生很多事,這些事或新鮮,或有趣,或嚴肅,或殘酷,它們都是話題,這些話題也是高考作文命題專家關注的焦點。他們或從這些話題中提煉考點,或挖掘出這些話題背后的現(xiàn)象,引導考生關注社會、人生,以期考查大家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例如,就前一段時間發(fā)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我們至少可以從中提煉出十幾個寫作話題,比如“道德”話題、“誠信”話題、“責任”話題、“人性”話題、“良知”話題、“清醒”話題、“食品環(huán)?!痹掝}、“監(jiān)管”話題、“明星代言”話題、“公平”話題、“真假”話題等。當然,這些話題也是我們寫,作的思考角度。

第8篇: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高考作文是對高考生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的測試,但同時,作為一種主觀表達意愿和空間非常大的考題,更是對考生高考后無論是走向社會還是到大學深造,所要具備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態(tài)度和能力的一次引導。

相比于此前“仰望星空”“手握一滴水”“兩條魚在河里游”等虛幻、抽象、宏大的題目,2013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題目,明顯“親民化”了不少,“接地氣”了不少,大多題目言之有物,讓考生有話可說,聯(lián)系實際,飽含哲理,具有人生啟迪與引導意義。

比如直擊學生時代、青春等問題,緊扣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讓其在作文中反思和受到啟發(fā)。像江西高考作文題目,要求考生圍繞“中學時代,學生有三怕:一怕奧數(shù),二怕英語,三怕周樹人,但有些學生喜歡對前面的‘兩怕’”發(fā)表看法;如浙江卷的作文題目分別引述了中國、英國、美國三位作家的一句有關青春的話,讓學生就“青春”發(fā)表看法,讓正值青春歲月的高考生,有很多話要話。比如全國卷高考作文(大綱版)的“同學關系”,更是直接:“如果同學關系緊張,原因是什么?”

比如引導學生思考、關注實際。像安徽卷作文題目以蕭伯納的名言為題,讓考生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為什么會這樣”和從未發(fā)生的事情“為什么不能這樣”發(fā)表看法。很明顯,此題目的亮點在于,引導學生思考事物存在及其原因,引導學生用辯證與發(fā)展的觀念看待問題。如四川省作文題目“過一個平衡的生活”。什么是平衡的生活,如何來過一個平衡的生活,想象空間很大,但卻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如全國卷新課標版作文題“經(jīng)驗與勇氣”,切開一顆珍珠,除了經(jīng)驗還需要過人的勇氣,這樣的命題可謂引人深思。

比如關注時事熱點、文化現(xiàn)象等。像全國卷“愛心傳遞”,廣東卷圍繞“富翁捐款給三人,得到接受、猶豫著接受表示會還以及拒絕三種不同態(tài)度”的作文,均將目標和焦點對準了慈善和愛心,這在紅會等慈善機構事件不斷的當下,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像山東高考作文,更是直接將焦點對準了該省高密市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讓考生根據(jù)“《咬文嚼字》雜志讓讀者給莫言等一系列知名作家挑錯誤,莫言等獲知后非常感謝雜志和給他挑錯誤的讀者”這一材料寫作。

第9篇: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古人有文無定“法”之說,但并不等于說文無“法”。也就是說,高考作文應該有一套獨特的寫作之“法”,是有“法”可循的。其實,高考作文不管用哪種命題題型,都只不過是題型變化而已,最終的寫作能力考查和選拔目標都是不變的。所以,探討命題規(guī)律,總結(jié)寫作竅門,這些都是作為備考的我們必須要做的。我比較贊同徐飆老師的《我的非教育寫作觀》一文提出的觀點,即我們可以把寫作分為教育寫作和非教育寫作,那么學生的高考作文寫作就屬于教育寫作。起碼來說,學生的寫作大多都是為應考而作,這也是千百年來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最原始、最有效的手段。

按照多年的備考經(jīng)驗,我將高考作文寫作的內(nèi)容劃分為三個大類別。

[作者簡介] 張宇,教育部“十二五”課題組高考作文研究專家,河南省高考語文評卷組專家組成員,中學名師,中國語文教育協(xié)會會員,市模范班主任,從事高考語文教學與研究16年。其高考作文課題――“高考寫作熱點問題教學策略研究”獲教育部課題組表彰,參與教育部課題實驗教材的編寫工作,參與編寫高考語文書籍8部。

1 和乃萬事萬物之本

和,有相安、諧調(diào)以及平靜之意。我們這里所說的“和”,主要包括人與客觀世界、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國家與國家等諸方面的和諧關系?!昂汀边@一話題涉及許多方面,例如,和諧、和平、祥和、和藹、和美、和睦、溫和、和氣、和悅、和煦、和約、和議、和順、和暢 、和好、和緩、和會、和解、和局 、和樂 、和暖、和洽、和善、和婉、和衷共濟、溫和清朗、溫和美好、惠風和暢、和藹可親、和風細雨、和顏悅色等等。

高考作文試題中體現(xiàn)“和”這一話題并非偶然,因為不管哪個國家和民族,如果沒有“和”就談不上自由,更談不上發(fā)展。所以,“和”這一話題是高考關注的,是社會發(fā)展應關注的,更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要關注的??梢姡?011年高考江西卷作文中引用孟子的“君子三樂”之論讓考生探討“和”這一主題就并非偶然了。古人注重“和”,今人更應注重“和”,“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是家庭之“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自然人際之“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國之“和”。無論作文題目的客體怎樣變,主體情感是不變的。你可以把客體換成“舊書”“鏡子”“國家巨大政治經(jīng)濟成就”“假蘋果”這些具體的物象,還可以換成“寓言故事”“名言名句”“漫畫”“哲理學說”等抽象客體,主體的愛國愛家的“和”之情永遠不變。

【高考真題歸類解析】

201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與你為鄰”,是一道典型的寫人際關系方面的題目,當然這道題目中“你”涉及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另外,題目背后也隱含著“與你為鄰”的另外一個對象是“寫作者本人”。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的材料告訴考生,不要用細密的漁網(wǎng)在池塘里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實際上,這就涉及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

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材料取自孟子關于“君子三樂”之論述,是典型的把和諧具體化的作文。一樂為和諧中的和睦,二樂為和諧中的和洽,三樂為和諧中的和弦。

……

2 人乃茫茫宇宙之尊

不管是以人為本的提出,還是人文、人本思想在歷史中的巨大作用的體現(xiàn),都足以證明人類這一地球的主人在整個地球環(huán)境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切的事物與人發(fā)生關系之后才是活生生的精彩生活的體現(xiàn)。人有情感、心理、意志、思維等內(nèi)在因素,有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因素,也有教育、經(jīng)濟、政治、文化、歷史、現(xiàn)實、未來、科技等外在因素。人的發(fā)展,人與自然的斗爭,人的道德、幸福指數(shù)、喜怒哀樂等因素都可作為命題的范疇。“人”涉及的話題很多,例如人才、人品、人性、人權、人文、人山人海、人各有志、人跡罕至、人情世故、人滿為患等等。

聯(lián)系到高考作文層面,“人”這個話題并不大。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空洞的。人本身有具體、有抽象的理解。作文應以主體――人為中心去命題、去創(chuàng)作。從重視客觀載體到重視人的情感體驗,正是作文變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歸根結(jié)底,一切客體只不過是作文命題人拿來考量主體的載體罷了,最終還要歸結(jié)到主體――人對客體的理解與看法上,即怎樣達到人與客體的和諧上。在這里,作文命題與寫作中的人則具體指寫作者這一主體,如果這道作文試題主要涉及考生的自身成長問題等,那么我們就說這道作文題是傾向于“主體”的作文試題,如果這道作文試題是傾向于“客體”在主體感知中的地位,我們就說這道作文題是傾向于“客體”的作文試題。當然,一切文章都是寫主體與客體相互關系的文章。只不過這個關系有些人能理得順暢些或者有條理些,有些人理得就不那么順暢、不那么有條理了。

再具體些說,比如,某一道作文試題考查的是考生本身的人品、人格、情感趨向、人生感悟、人生成長這些問題,也就是說考生本人傾向自我一類的作文,我們則把它定位為“主體”式作文。比如,我的童年,我的幸福,我的誠信價值觀,我的人生畫卷,我的職責,我的奮斗等等,這類文章我們說是傾向于考生內(nèi)心深處的靈魂觸動性的東西。

【高考真題歸類解析】

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題 “找回童年”,直接涉及社會中一類特殊的人群――考生自己。要找回童年,作者就要對自己的童年有所憶,有所感。童年不單單是童年的具體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之類的,但是,找回的方法、理由等問題也是作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010年高考遼寧卷作文題 “幸福是 ”,給考生留下了自由創(chuàng)造標題的空間。幸福的可感性離不開考生,離不開現(xiàn)實中活生生的人生,所以,這道試題也是把命題的目光投向了考生本人,這也是高考作文近幾年“向內(nèi)轉(zhuǎn)”的具體體現(xiàn)。

2011年高考江蘇卷 “拒絕平庸”這一命題作文緊緊扣住了“人的性格和意志”這一內(nèi)涵,深刻挖掘自身的價值,培養(yǎng)人的高尚品性是命題的主旨所在。

2011年高考重慶卷的“情有獨鐘”話題是典型的“人之情”話題。

2011年高考四川卷的作文題 “總有一種期待”,題涉及人的期待心情,是一個心理學話題,更是一種人文情感話題。

……

不難看出,這些都是涉及考生本人的話題,直接讓考生去體驗,讓考生用自己的眼觀察世界,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以考生為本的理念,是大勢所趨。

3 客乃人類生命依存

客在這里指“客體”,也指除人之外的一切客觀事物?;\統(tǒng)地說,它可以是天、地,以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即整個客觀世界。物象、自然規(guī)律、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污染、世界氣候、就業(yè)環(huán)境、就業(yè)條件、生活條件、生存條件、公共設施等一系列話題都可作為客觀世界的客體進入考生的視野,走進考生的高考作文寫作之中。

這里所說的客體,一方面,從命題人的角度講,命題人選擇某類素材中的具體物象就是命題人考查考生能力的切入點,也可能是迷惑考生的障眼物。另一方面,從考生寫作的角度講,考生應抓取命題人設置的具體物象這一客體,去理解、感知命題人要求考生怎么想、怎么寫才是符合命題人的要求的。由此看來,這里有一點像馬克思發(fā)現(xiàn)剩余價值一樣,這一切似乎都應該豁然開朗了。

比如,2011年新課標高考作文試題,命題人提供“祖國的發(fā)展變化”這一抽象又具體可感的客體,讓考生去寫對客體的感受,而不是考生自己本身的變化、本身的性格特征、本身的情感歷程等,可見這一道作文試題是傾向于“客體”感悟的作文。像這樣的作文試題,在作文中主體情感就不能體現(xiàn)太多,甚至不能直接體現(xiàn)出。

可見,對客體的關注與感知,是未來高考命題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要命題方式。

【高考真題歸類解析】

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星空”和“大地”都是考生所要面對的客體。這兩種客體既可以是具體的物象,也可以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兩種概念的交織。考生不管從具體下筆還是從抽象入手,必須對客體――“星空”和“大地”有深刻理解,才可能寫出符合要求的精彩文章。

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試題“我生活的世界”,是一道把“主體――我”和“客體――生活的世界”融合得最好的一道作文試題。它給考生指明了寫作的方向,這個客觀的世界不是離開人的世界,是“我”真切感受的活生生的世界。

2011年高考山東卷的“這世界需要你”這一命題作文,把“客體――世界”與“主體――你”之間的關系作為寫作命題的重心,可謂綱舉目張,條清理晰。

2011年江西卷小作文是將魯迅先生的畫像作為“客體”讓考生去感知,將“人物”作為客體是這一作文的典型特色。

2011年浙江高考卷的作文題 “我的時間”,與安徽卷的“流逝的時間”十分相似,而“我的時間”更具體突出了“主體――我”和“客體――時間”之間的關系。

2011年高考廣東卷“回到原點”,“原點”是一個典型的“客體”,前面加上“回到”一詞,將“主體”與原點之間聯(lián)系起來。當然“主體”可以是“人”(主要指人),也可以指人之外的“生命體”。由此看來,弄清楚主客體之間關系命題是命題者的最終意圖。

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則是一道典型的“主體”(即考生)對 “中國的六條巨大變化”這一大大的“客體”的具體感知的試題。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