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內容】
《剪紙》
【教學目標】
1.了解剪紙藝術悠久的歷史,了解12生肖的基本知識及民俗文化。2.初步掌握對物體的概括、裝飾表現能力。3.通過學習增進對生活美的感受力及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生肖剪影的概括方法。
【教學難點】
剪紙基本技法運用,圖案的連貫性。
一、教學過程
1.教師活動。(1)剪紙藝術在我國歷史悠久,每逢過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窗上都會貼上很漂亮的窗花,墻壁和天花板上都會貼有大紅的團花,還有很多表達喜慶之意的剪紙帶給人們吉祥與祝福。(2)欣賞窗花、吉祥圖案剪紙。(電腦演示片段)
2.學生活動——欣賞剪紙作品。(1)欣賞窗花、吉祥圖案剪紙。讓學生了解剪紙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它具有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2)學生討論,談一談看過后的感想或自己對《剪紙》知識的了解。
3.教師活動。師:看過這么多精彩的剪紙作品,老師也想表演一下,剪一個給大家看看怎樣?(教師剪一只猴子:圖1)師:這是什么?你們從哪看出是只猴子呢?(尖嘴猴腮,長長的尾巴,瘦瘦的身體等)這只猴子和真的猴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電腦演示片段)(1)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啟發(fā)。抓住了猴子的基本特征,突出事物的形態(tài),采用從外形進行夸張和概括剪紙方法,顯得簡練、生動、形象。(2)請同學們選一個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嘗試自己剪一個小動物(以外形為主)。要求:抓住基本特征、概括外形。
圖一 圖二
4.學生活動。(1)觀察教師示范,參與討論剪小動物的方法。(2)按要求練習剪自己喜愛的小動物。(3)展示作品,學生互評。
5.教師活動:師:(出示一種動物玩具)我過生日這天,朋友送我的禮物。猜猜朋友為什么會送這個禮物給我?(引出生肖)師:你屬什么?你還知道哪些屬相?你能說出12生肖嗎?(1)欣賞12生肖剪紙作品。重點欣賞:雞(羽毛剪法)豬(形態(tài)夸張)兔(添加團花)(2)教師將“猴子”加工一下,增添裝飾花紋,并和原作比較(運用折、剪、刻等技法進行形象表現)。(圖2)(3)剪紙的基本步驟:(板書)想外形剪外形剪花紋
6.學生活動:(1)在教師引導下,了解學習12生肖的基本知識及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對物體的概括表現能力。(2)了解剪紙的基本方法(折、剪、刻等技法),重點理解和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
【設計意圖】
“十二生肖”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國民間世代相傳。學生對“十二生肖”動物較熟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以“十二生肖”這一主題為情境,直觀形象引導學生從外形特征著手,抓住了動物的簡練、生動、形象的基本特征,學習突出事物的形態(tài)從外形進行夸張和概括剪紙方法,將剪紙藝術基本意圖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傳達給學生,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再以增添裝飾花紋,將折、剪、刻等技法融入到有趣的活動中,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實現人文主題與知識技能兩者的有機結合,改變枯燥的藝術技能學習,使學生的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
二、學生創(chuàng)作(電腦演示片段:媒體播放剪紙作品及輕音樂)
1.可以為自己剪一個生肖,也可以為家人剪一個送給他們。能不能也試著剪一件?
2.注意:把握外形特征、裝飾點綴花紋
3.教師巡回輔導,及時表揚
三、展示與評價
1.學生邊展示邊自我表達與評價
2.學生互評及教師講評
四、知識拓展
1.生活中剪紙欣賞:(電腦演示片段五:知識拓展,生活中剪紙欣賞。)
2.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不少民間藝人用剪刀剪出了國際金獎,剪出了中國人的志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愿同學們用靈巧的雙手,剪出美好生活,剪出美好未來!
【教學反思】
課改以來,美術教學明顯地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課堂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與學的關系。課堂上教師重視美術情景的創(chuàng)設和藝術氛圍的渲染;注意突出情感體驗、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美術實踐;從偏向少數拔尖學生轉變?yōu)槊嫦蛉w學生;從單純追求美術知識技能轉變?yōu)殛P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及審美素質的提高;從美術教學與社會脫節(jié)轉變?yōu)榫o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過多的統(tǒng)一模式、標準答案轉變?yōu)樽非蠼虒W的多樣化、個性化;從強化競爭的教育轉變?yōu)橐院献鳛榛A的教育;從教學技術手段單一轉變?yōu)槌浞职l(fā)揮教學多媒體潛在優(yōu)勢,逐漸從過去單一的教書匠努力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有教學能力又有科研能力的學者型教師轉變。
在本課教學中,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讓美術課的教學內容走向綜合,融知識、藝術、人文等為一體。這不僅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fā)現能力,而且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美術課程培養(yǎng)的創(chuàng)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將會使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熱愛美術、了解人與社會之間的密切關系,學會在生活中發(fā)現美,欣賞美,學會自主創(chuàng)造表現美。這樣才能體現美術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得天獨厚性。因此我感到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
1.是教師要做有心人,精心設計“主題情境”。要讓學生敢于聯(lián)想,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精心設計出多樣的“主題情境”。在本教學案例中,就是設置了“十二生肖”這一主題情境,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關鍵詞:遷移學習模式;陳述性知識;積累經驗技能;無效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碼:1674-9324(2012)10-0208-02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要求教師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使學生做到主動而富有個性地去學習。”新一輪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點就是徹底改變過去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被動接受學習和機械訓練”的學習狀況,倡導“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模式,促使學生的學習模式由此產生實質性變化。因此,廣大教師把“探究性”學習模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教師卻因此出現了偏差,導致課堂教學“探究學習”活動的失敗。下面,我就幾種常見的無效探究學習活動做出具體分析和反思,以防止我們的探究活動走彎路,便于以后我們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探索活動一:“遷移學習模式”的無效探索
案例:在教完“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基礎上,一名教師想由此得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事先并沒有布置預習作業(yè))
教師問:大家想想看,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生①答:個位上是3、6、9的數。教師問:大家都同意他的答案嗎?生②:我不同意!例如:13、16、19這幾個數,它們的個位上雖然是3、6、9,但卻不能被3整除。教師問:大家再考慮考慮,能被3整除的數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沒有同學舉手回答)
教師再說: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進行討論:能被3整除的數究竟有什么樣的特征?(同學們討論了好久,但最終得不出正確的答案。沒有一個學生能從中總結出:各位上數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一定能被3整除)
案例分析與教學反思:
教師在探究活動中應如何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學思考活動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些數學結論并不是要求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掌握,只要我們通過“推理、證明或事實驗證”就能感受這一數學結論的確切性。
在上邊的案例中,教師要求學生探究“能被3整除的數究竟有什么特征”,一般情況下,學生就會由之前講的“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與該數的個位有關,這就會對探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有明顯的“負遷移”作用。大多數同學會猜想其個位是3、6、9,很難能從中“悟”出“各位上數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一定能被3整除”。因此,我們可以對案例后半部分的內容做如下處理:教師問:能被3整除的數究竟有怎樣的特征呢?請同學們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教師接著說:同學甲,請你任意舉一個能被3整除的數,看看有沒有這樣的特點。教師繼續(xù)說:同學乙,請你任意舉一個有這種特征的數,看看能不能被3整除。最后,通過學生的舉例,使他們在事實驗證的基礎上親自感受這一結論的確切性。
探索活動二:“積累經驗技能”的無效探究
案例: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片段:
第一種探究操作。教師問:請同學們選兩個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學生開始拼)教師接著說:請同學們把自己拼的圖形到實物投影上給大家展示一下看看。(不同拼法的同學都進行了展示。幾乎所有的拼法都是學生順手拿起,隨便拼擺而成)教師繼續(xù)問:觀察這些圖形,哪些是我們所學過的?學生答:平行四邊行。
第二種探究操作。教師問:請同學們選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或鈍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學生拼后,把拼成的各種圖形展示出來)教師問:觀察這些圖形,哪些是我們所學過的?學生答: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教師小結:由此可見,完全相同的兩個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第三種探究操作。教師:請你任意選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剛才的兩次操作,生丙選了兩個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他滿懷信心地上展示臺拼擺,第一次拼擺發(fā)現不是平行四邊形,馬上又改拼還不是,這時臉已憋得通紅。再觀察其他同學的拼擺,他們大都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案例分析與教學反思:我們進行探究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其目的為了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以上案例中,第一種探究操作:教師通過讓學生用已有的經驗把兩個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拼成圖形,雖然通過學生觀察得到“兩個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結論,但教師并未引導他們探究掌握其他的拼擺技能;接下來的第二種探究操作過程,雖然學生一直在進行探究操作活動,但學生仍以之前的經驗積累拼擺圖形,實質上是第一種探究操作拼擺的重復,學生并未積累拼擺的經驗。因而在第三種探究操作中,學生就出現了上面所說的失敗結果。
所以,在第一種探究操作中,既要讓學生展示運用已有經驗拼擺出的各種圖形,也要引導學生掌握兩個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旋轉和平移),再通過第二種探究操作,讓學生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促使其形成技能。這樣,在第三種探究操作中學生就能靈活拼擺了。
探索活動三:“陳述性知識”的無效探究
關鍵詞: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有效性問題 建構策略
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由若干個問題組合起來的,教學的成功與否,學生所獲的豐欠與否,都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問的質量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不只在于會講,更重要的是有效性問題建構。有效設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源。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什么激發(fā)學習興趣呢?——問題。實質上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設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羅杰斯說:“教學是一門閉嘴的藝術,要知道如何教學,就是要知道什么時間閉上自己的嘴巴,絕大多數的時間。”教學中教師的工夫重在設疑,將知識融入情景,情景隱含問題,通過有效的設疑與追問,展開求知的生動過程,將“情景串”變成“問題串”,用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的方向,用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用問題幫助學生領悟知識的真諦,用問題對教與學進行及時診斷與反饋,引導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再將“問題串”變成“知識串”,達到建構知識體系,滲透方法,形成能力的教學目標。
一、有效性問題界說
(一)關于“有效性”。
所謂“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劃的活動并達到策劃結果的程度。就教育教學而言,“有效性”實際上指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與教育教學預期設想之間的吻合度,它體現的是教師教育教學措施、方法及過程能否促進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關于“問題”。
所謂“問題”是指阻礙人們思維發(fā)展,牽制工作任務完成的各種障礙。它的特征表現為:對思維活動的阻斷性,對學習態(tài)度的刺激性,對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性,對系統(tǒng)知識的牽引性,對能力形成的促進性等五個方面。影響學生思維能力有效性問題可分為:瞬時性問題、長久性問題、一般性問題、關聯(lián)性問題等四方面。
(三)有效性問題的界定。
能迅速刺激學生思維,突破思維障礙,并使之向知識建構方向發(fā)展,激發(fā)認識元達到預期認識目標的“思維障礙點和生長點”?;咎卣鞲爬?個方面:本質性特征、關聯(lián)性特征、持久性特征。
(四)有效性問題的重要作用。
(1)有效性問題是激發(fā)學生活性思維,促進智力有效開發(fā)的重要途徑;(2)有效性問題是建構學生系統(tǒng)知識體系,促進知識有效生成的重要方法;(3)有效性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手段;(4)有效性問題是鍛煉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的重要措施。
二、有效性問題建構的基本原則
有效性問題建構必須遵守以下四個原則:(1)刪繁從簡、直奔主題的原則;(2)源自生活、揭示生活的原則;(3)注重實驗、結合實踐的原則;(4)承上啟下、邏輯嚴密的原則。
三、建構有效性問題的基本策略
建構有效性問題的基本策略大體可分四種:(1)準確把握學習內容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2)準確確定問題的內涵與外延,確立認知主體在問題中的中心地位;(3)準確把握問題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構建能不斷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問題串”;(4)準確把握問題的難度與廣度,使之適應不同的教學對象。
四、利用有效性問題進行設疑的基本手段與方法
(一)漸進式。
這是一種適用于新教材,與新教材精神相吻合的教學方法。它是從學生熟悉而簡單的物理情景開始的,設計逐步改變的物理情景,推出難度遞進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動腦解決問題,從而克服教學難點,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的教法。
[案例1]“人造衛(wèi)星”原理圖教學中,首先從基本問題設疑:(1)石塊水平拋出,其軌跡如何?(2)子彈從槍膛水平射出,其軌跡如何?(3)導彈水平射出,其軌跡如何?學生易得出“速度越大,射程越遠,其軌跡是曲線”的結論。
其次設疑:如果導彈速度足夠大,射程就可繞地球一周嗎?學生根據推理可興奮得出:只要速度足夠大,其射程就足夠可繞地球一周。
最后設疑:導彈的軌跡是圓還是拋物線?這一問題書本沒有強調,學生思維很容易被激發(fā)。通過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重力方向不變時是平拋運動,重力方向隨導彈位置改變時導彈是圓周運動了。
通過這三個循序漸進的設疑,學生腦海中已構建起一副完整的人造衛(wèi)星原理圖,教師在此基礎上介紹牛頓的人造衛(wèi)星原理圖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發(fā)散式。
發(fā)散性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的變化的獨特新信息的思維方法,它是對同一個問題從多種角度著眼,搜尋多種可能性,從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維過程。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起點和核心。
[2.當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撤去作用在木塊上的恒力,木塊將做什么運動?為什么?若平面不光滑,并知道木塊與桌面的摩擦系數為μ,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3.若將木塊換成帶正電的滑塊,整個裝置處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滑塊在運動過程中受力情況怎樣?做什么運動?能量是怎么轉化的?這與將木塊用彈簧豎直懸掛比較,有何異同?(水平面光滑)
(三)虛擬式。
虛擬式設疑是指以已有的認知經驗和客觀事實為基礎,通過大膽想象,暢想出超越現實的物理情景和事實并進行設疑引導,以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讓學生把求知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空間。
(四)比較式設疑。
(五)草根式設疑。
[案例5]在組織力學復習時,老師可引導學生站在“力和運動的關系”這一主干線上,按以下線索在關鍵鎖鏈上進行設疑引導:物體的運動過程特點誰來定?(受力和初始狀態(tài))高中物理典型的運動模型有哪些?[(類)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簡諧運動……]它們的受力特征分別是什么?處理這些典型物理模型的基本規(guī)律有哪些?(三條主線:力的瞬時作用效應——牛頓定律;力的空間積累效應——能量;力的時間積累效應——動量)在組織各部分內容的復習中,始終站在學科主干知識和主干思想方法的至高點上俯視各個部分,通過構建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整體進行梳理,達到高屋建瓴之功效,這樣就有了復習的“大局觀”,使復習有“主腦”,也有“紅線”,學生就能形成清晰的知識和能力系統(tǒng)。
除外,還有懸念式的設疑、多向思維式設疑、觸類旁通式設疑、導學提綱式設疑、鞏固提高式設疑等設疑方式??傊诮虒W不同階段巧妙地設疑是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產生疑問,為學生布設解決疑難的階梯,就會疑則有進,學生在設疑釋疑的過程中愉快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7.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成;教學魅力;策略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我們往往被學生的意外問題而打斷思路,這些意外問題雖然看似毫無理由,但是如果我們善于利用和把握就會演變成生動、精彩的教學資源。那么,怎樣才能將課堂中的生成,變成有效的教學資源呢?接下來,筆者就從教學案例中一一說明。
一、心中有書、全面預設教學環(huán)節(jié)
要想把課堂教學變得精彩,要想使我們的課堂變得高效,最好的辦法也是最實際的辦法就是精心備課。只有教師精心備課,才能全面掌握教學動態(tài),才能將課堂中的教學意外,變成精彩的課堂生成。其中精心備課包括三方面,一是備教材,二是備教法,三是備學生。備教材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查閱各種資料,自己先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然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逐一將其突破。備教法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文本內容的講解。備學生就是在講課之前,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進度、學習能力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戰(zhàn)不殆”,所以說,要想將課堂意外轉變?yōu)檎n堂資源就要心中有書、心中有學生。
教學案例:
在講《狼和小羊》時,筆者為了讓學生了解文本內容,布置了這樣的學習任務,自己先大聲的朗讀一遍課文,在讀完之后,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是一頭什么樣的狼,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羊?
十五分鐘過后,學生們一一展示自己思考的答案。
生1:這是一只狡猾的狼,因為它明明沒有理由吃小羊,卻找了三次借口。
生2:這是一只兇猛的狼,當他的借口被小羊一一駁回時,它就毫無顧忌的撲了上去。
學生1和學生2的回答都很好,這時,筆者所在的班級里突然發(fā)出了這樣的聲音,“這只狼是個傻蛋”。當話語一落,全班哄堂大笑。筆者隨機說到,這只狼確實是傻蛋,也是個笨蛋,明明可以直接吃掉小羊,卻還找了那么多的借口,從這里我們又能發(fā)現這只狼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呢?筆者面對突發(fā)的情況,之所以反應的這么快,就在于文本內容已經熟記于心了。
案例分析:
我們不怕課堂出現意外,就怕沒有應對意外有效措施,只要我們精心研讀教材和教法,哪怕課堂出現意外,我們也能將意外變成精彩的教學生成。
二、眼中有人、傾聽不一樣的聲音
很多教師有這樣的觀念,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要認真聽講,不能隨便發(fā)言,不然會擾亂自己的思緒。殊不知,精彩的教學課堂正是由這樣那樣的觀點集合而成的。只有我們的教師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善于接納不同的觀點,我們的教學生成才能更豐富,才能更有價值。
教學案例:
筆者在執(zhí)教《北大荒的秋天》時,在課前設置了美文賞析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上,筆者讓學生們分析課文的第二段內容它的妙處。原文內容是: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象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十分鐘過后,學生們紛紛展示了自己的想法:
生1:這段運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流云的美麗。
生2:天空一碧如洗寫出了天空的晴朗。
當學生們正說得正盡興時,有個學生突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這篇課文是寫“北大荒的秋天”,那第三段中為什么寫小河呢?當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后,孩子們紛紛看向我。筆者一想,還是將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討論吧,筆者說:這樣吧,現在咱們分為五個小組,來討論下這個問題。
不一會學生們紛紛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說,寫小河也是為了寫天空,天空晴朗照耀的小河就清澈。還有的說,小河也是北大荒的一部分,所以作者才寫它。學生們的答案真是精彩,接下來筆者給予了點評和指導。
案例分析:
當課堂上出現不一樣的聲音時,我們的教師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敷衍,唯一要做的就是學會傾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討論、獲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多角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將課堂生成演繹的更精彩、更充實。
三、手中有法、引導學生研究課文
有些課堂生成是意外獲得的,但是有的課堂生成也可以由教師引導而生成。要想生成精彩的教學資源,教師們就要研究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研究文本內容。筆者認為,研究文本的最好方法就是文本細讀。只有將文章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眼才能挖掘課文的魅力。
教學案例:
在教授《林沖幫打洪教頭》時,筆者分析了教材內容,認為為學生設置賞析小說中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為最佳,當把文章的大意弄明白以后,學生們便分成小組來討論語言描寫的精彩處和動作描寫的精彩處。
不一會就有學生舉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有的學生說: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這三個“來”字寫出了洪教頭的氣憤。
還有的學生說:這篇小說中的對話,很容易懂,它像是普通的口語對話。
還有一個同學從一個動詞中分析了人物性格,那就是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這個“吞”字寫出了洪教頭生氣之大。當時筆者也沒想到學生能分析得這樣到位。
案例分析:
由此可見,要想在課堂中演繹出別樣的精彩,教師的精心安排、細心引導也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每篇文章我們只是囫圇吞棗的講完,學生將一無所獲。但是讓學生自己成為參與者和學習者,學習的效果就不一樣了,因此,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我們要善于處理意外,還要善于制造意外,不管怎樣做,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讓課堂教學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曹小云.捕捉意外 生成精彩――例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意外及應對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年第04期.
關鍵詞:案例分析教學; 小學數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C-0073-01
數學這門學科是重要的,數學成績決定著學生綜合成績的高低,因此家長和教師都很重視數學的學習,但是大多數學教師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在固定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得不到提升,而且課堂的氣氛變得很沉悶,阻礙學生知識的吸收,導致學生的數學成績得不到提升。案例分析教學就是采用一些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案例都與教師要講授的知識點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對案例的思考與研討,可以讓學生對接下來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初步的了解,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更加深入地了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有促進作用。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采用固定的教學方式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板書對知識點進行講解,讓學生進行摘錄,學生不能擁有充足的自主性,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與思維能力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在進行難題的解決時,對題目中的數據進行有效的整理,從而獲得清晰的解題思路,促進解題效率的提升。在固定的教學模式中,會導致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缺乏,不僅導致課堂的氛圍變得沉悶,使學生很難有足夠的熱情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還會出現一些學生的分神現象,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效率降低,阻礙了數學成績的提高。
(二) 對于例題的選取存在不足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選擇適合學生的相關例題,導致無法實現例題教學的優(yōu)越性。例如,一些教師在選擇例題時沒有深入考察學生的數學水平基礎,如果選擇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作為例題進行探究,就會給那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帶來阻礙,這些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無法有效理解這些例題,會很大程度上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反之,如果教師選擇一些難度較低的題目作為例題,就會影響那些基礎優(yōu)秀的學生的提高,輕松解決這些例題,卻沒有對于知識量有效豐富,就會導致這些優(yōu)秀生自高自大。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案例分析教學的建議
(一) 教師需要做好教學之前的準備工作
做好教學之前的準備工作是開展教學的關鍵,在案例的選擇方面,教師需要投入足夠的精力與時間,選擇合適的案例,這樣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投入一些精力對學生基礎水平進行調查,然后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設立難度的例題或者采用分層的方式,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立符合他們實際的例題,這樣學生可以有效進行例題的分析與理解,從中吸知識,有助于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的運用方式,提高解題能力。
(二) 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
小學生缺乏主動探究意識,所以需要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通過有效的案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思考中,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參與思考的主動性。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都是跟著教師的步伐,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學中,教師不需要讓學生按著一定的要求進行思考,而是讓學生自由思索,同學之間可以展開討論,彼此交換想法。例如,講解《圓柱的表面積》這一章時,教師通過案例讓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就會明白所求圓柱的表面積,實際是一個長方形,而對于長方形面積的求解學生都很熟悉,這樣學生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
(三) 可以采取新型的教學形式
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幻燈片的播放,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而且對學生的思考有促進作用。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章時,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放映,學生可以發(fā)現平行四邊形由兩個全等的三角形組成,因此,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一個三角形的兩倍。通過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結束語
案例分析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可以將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數學問題簡單化,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案例分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探究能力。所以教師需要重視案例分析,在教學之前需要投入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工作,案例分析教學對學生數學成績以及能力的提高有促進作用。由于小學生缺乏主動意識,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使學生可以在正確的方向上進行數學的學習。
參考文獻:
語文教育培養(yǎng)具有漢語言文學及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素養(yǎng),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專業(yè)基礎知識全面,專業(yè)基本功扎實,品德高尚,能夠勝任初中和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與教學管理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或新聞寫作、文秘、采編、校對等文字工作者。
其主要課程包括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外國文學作品選、文藝理論、基礎寫作、兒童文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教學實踐、邏輯學、三筆書法、教育學、心理學、教師口語、班主任工作、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課堂教學案例賞析、教育法規(guī)選講、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等。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案例分析
西師版小學數學教材的優(yōu)點在于,將數學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內容相互融合,特別是對數學概念知識以案例的形式表達出來,引導小學生從經驗的角度理解數學概念,對小學生正確地理解數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西師版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西師版小學數學教材按照新一輪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指導意見,在教材的編寫上,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小學生從經驗的角度出發(fā)學習數學,從生活常識中提煉數學知識,不僅可以對數學知識以深入理解,而且還能夠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各種問題.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知識教學中的基礎部分.為了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fā)起來,可以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讓小學生針對數學概念從探索中學習,讓枯燥的概念學習變得更為有趣.開展情境教學,就是引導小學生通過不斷地觀察而針對數學問題采用猜想的方式進行思考,然后讓小學生親自操作,自主驗證概念理解的正確性.對于小學生所不理解的問題,可以鼓勵小學生相互討論,以合作的方式解決.當小學生在解決數學概念學習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的時候,如果獲得了一定的成就,就會提升自信,加之小學生充滿好奇心,且很喜歡探索問題,就會堅持下去,直到對數學概念充分理解為止.
二、充分認識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數學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也非常有限.數學教師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式,都要以完成教學計劃為主,而小學生學習的目的則是為了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因此,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往往會從完成教學任務的角度出發(fā),如果教學任務量大,就依然是以聽課和做習題為主,并不會展開情境教學.特別是數學概念教學,如果教學計劃并不符合教學實際,數學教師就會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就難以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以培養(yǎng),導致學生對數學教師產生心理依賴感[1].比如,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數學教師往往會用30分鐘時間進行數學概念教學,留下10分鐘時間讓學生做與數學概念相關的數學題,以深化小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對于沒有聽懂數學課的小學生而言,要能順利地進入練習階段是很難的.當然,也因此導致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失敗.
三、采用案例分析法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引入案例分析法,就是要引導小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獨立學習.這就意味著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為主導,“教”要圍繞著學而展開.課堂教學以案例為主要參考內容而展開,其目的是讓小學生對數學概念以充分理解.以西師版第七冊小學數學教材中“角的度量”為例.為了讓小學生對這一節(jié)中的數學概念問題以理解,可以教材內容為參考,設計問題情境,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問題情境是讓小學生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而思考的過程中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而查閱資料.由于是自主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因此而會從應用的角度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對數學概念以充分理解.
首先,數學教師可以給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即“角”的理解.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對相關概念以理解,之后,將自己的理解與教材中的概念解釋相對比,查看所存在的不同.之后,教師讓學生以討論的方式解決不同之處.比如,對于“角”的理解,數學教師可以讓小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教材中的一些圖形,看看度量的結果是否與書中給出的答案一致.在西師版第七冊小學數學教材中的65頁中有度量60°角.但是,學生度量的結果就會有所不同,或者是60°,或者是120°.如果對“角”的概念沒有準確理解,就會令小學生感到疑惑不解,為什么同樣是一個角,而度量的結果會有所不同.此時,數學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教材中關于“角”的概念方面尋找答案[2].這種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fā)而獲得理解,能夠讓抽象的數學概念讓小學生從經驗中獲得,要比死記硬背獲得數學概念知識的效果會更好.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而數學概念具有較強邏輯性,內容表達的抽象性很強.導致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西師版小學數學教材在教學設計上是具有一定實用性的,但是,當設計內容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就需要面對一些實質性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將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引入其中,可以有效地突破數學概念教學中的難點,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競賽式教學法;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學生主體性
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信息素養(yǎng)已經成為與傳統(tǒng)文化 “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信息技術課程也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同時面對信息技術課時少、娛樂游戲因素干擾大等問題時,怎樣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實現高效教學呢?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一直是眾多教學工作者追求的目標[1]。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德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要求學生必須學會用手、用舌、用腦去工作……[2]。”競賽式教學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一 競賽式教學法概述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競賽式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組織競賽,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參與其中,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潛能空間,鼓勵其個性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賽末對競賽過程和學生的表現予以評價和總結,使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競賽可以是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個人之間的競賽,也可以是以協(xié)作學習為主的小組之間的競賽,形式包括競答、辯論和成果展示等。本文主要是對小組競賽式教學法的探討。筆者以“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3]為指導,結合自己采用競賽式教學法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競賽式教學流程圖。
圖1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競賽式教學流程圖
二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競賽式教學法的教學案例分析
筆者分別用講授式教學法和競賽式教學法對1班、2班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經前期分析,這兩個班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無顯著性差異,1班(實驗班)采用競賽式教學法,2班(對照班)采用常規(guī)講授式教學法,1班尤其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以“Word文本處理”課堂教學為例來分析競賽式教學法的步驟和特點。
1 信息技術課“Word文本處理”教學案例
本次課的教學內容是“Word文本處理”,通過本次教學使學生能夠學會利用Microsoft 2003 Word對進行文本處理,包括文本格式、分欄、首字下沉、頁眉頁腳、插入圖片、調整圖片、表格操作等。
(1)競賽式教學法教學步驟(1班)
闡明教學目標:教師先闡明學習目標即學會利用Microsoft 2003 Word進行文本處理。告知學生此次學習以小組競賽式的方式進行。學生知道有競賽很興奮,表現很積極。
復習相關知識: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復習文件的存儲以及寫字板基本操作常識和WPS的基本操作,為新學的Microsoft 2003 Word 做“先行組織者”。
分組:教師根據日常教學中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按照較熟悉Word、接觸過Word、基本不會Word的三種情況將學生歸類。根據任務需要,安排每5個學生為一組,把整個班級52名學生分成了10組(有兩組6人),使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各組選擇一名較熟悉Word的學生作為組長。學生積極主動地要求當小組長。
呈現材料、提出任務:教師簡單介紹Word 軟件的相關工具和菜單,提出任務――用所給素材編輯Word文檔,要求包括分欄、字體、格式、首字下沉、圖片處理、藝術字等Word操作內容,排版要盡量合理美觀。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與操作:組長組織小組分工,共同完成任務,各個小組討論得很熱烈,學生們各自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一起配合完成任務。
小組成果展示:教師統(tǒng)一控制學生機,進行學習小組的成果展示。小組代表邊演示邊講述他們完成任務的基本操作過程。小組代表們表述很清楚,各個小組的方法也是多樣化的,對于同一個效果有許多不同的途徑可以實現,例如插入圖片,有的小組直接拖入,有的從插入菜單中插入,有的用復制粘貼。
總結與評價:根據各組闡述的任務完成情況評出優(yōu)勝小組(第二組完成的最好,Word文檔中除了頁眉格式錯誤以外全部達到了要求)。請第二小組的代表講述他們是怎樣共同完成這個任務的,第二小組講述他們是怎樣共同完成這個任務的。特別指出了頁眉頁腳是怎么樣快速添加的,也指出在哪里調整圖片的版式。然后教師總結幾個小組的共性問題,如怎樣設置文字的動態(tài)效果等,而且對每個小組作簡單點評。最后教師布置課后任務,和剛才的任務形式一樣。下次課前教師記錄學生們各自的完成情況。
(2)常規(guī)講授型式教學法教學步驟(2班)
首先教師闡明學習目標即學會利用Microsoft 2003 Word進行文本處理。然后對照課件對Microsoft 2003 Word中的文本格式、分欄、首字下沉、頁眉頁腳、插入圖片、調整圖片、表格操作等知識點逐一介紹。學生聽課像往常一樣,情緒平淡,有小部分學生在做其他的事情,例如講話、開小差、甚至睡覺。然后讓學生進行上機操作練習,而在上機操作練習時候,部分學生卻在上網、打游戲、聽歌、看視頻等,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2教學案例分析
(1)競賽式法與普通講授式教學法成效對比分析
1班和2班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無顯著性差異,在使用通過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后,實現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從課后隨機抽取若干學生的調查顯示1班的學生覺得自己這堂課很充實,覺得團體合作真的很重要,感覺自己對Microsoft 2003 Word了解的很透徹,印象很深刻。而2班的學生反映很平常,教師講的內容也能接受,印象的深度平常。這說明,1班比2班的學習滿意度要高,競賽式教學的成效顯而易見,兩種教學法的成效對比從兩個班課后作業(yè)的任務完成情況(如圖2)顯示出來。
圖2 1班、2班學生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對比圖
(2)競賽式教學法的特點
本節(jié)內容為Word文本處理,側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適于學生協(xié)作探索完成,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比被動地聽老師講效果明顯要好,同時對文本的不同處理能夠呈現不同的效果,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使學生個性得到自由發(fā)展。上述案例中應用競賽式教學法體現了該法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提高學習積極性[4],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競賽式教學法中把競爭引入課堂,利用中小學生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很好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簡要介紹Word工具和菜單后,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擁有足夠的自己探索的空間,促進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fā)揮。
培養(yǎng)競爭意識,同時增強團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本案例中既包括小組之間的競爭,又包括組內成員之間的合作,競爭促進了合作,而合作同時增強了競爭力,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下進行學習為其競爭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條件。
促進個性發(fā)展,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在案例中,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促進其創(chuàng)新性和個性化的發(fā)展。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各小組或各學生在展示自己成果時候,他們都會講授自己的方法,這樣每個學生就會知道多種方法、途徑。這給學生提供了相互學習的機會,學生可以取長補短,擴展了學習的知識面。
養(yǎng)成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理素質[5]。在競賽結束后,教師會評選出優(yōu)勝小組或優(yōu)勝個人。勝出的學生可能會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甚至驕傲自滿。而失敗時候會垂頭喪氣、非常氣餒。這時候教師要做出正確的引導,教育學生正確的面對“成”與“敗”,使學生們從小就形成正確的競爭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理素質,無疑對學生們人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大有幫助。
三 中小學信息技術競賽式教學法應用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競賽式教學法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也具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適合于所有的教學中,也不可能沒有缺點。以下就是筆者結合教學案例總結出的在應用競賽式教學法時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1 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確定是否適合采用競賽式教學法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選擇是否進行競賽式教學,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如果每堂課都用競賽式教學,首先時間上就是很大的問題,競賽式教學相比其他的教學法還是對時間要求的多一些。
2 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6]
教師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備課,還需要做好必要的教學準備。教師要明白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使教學步驟和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規(guī)劃好各個階段的時間,做好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計劃表。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準備好恰當的任務或競賽題型和題目內容,確保能反應教學目標。
3 課堂上要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與其他教學法不同,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一個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競賽式答題或結果展示,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往往情緒容易激動,中小學生好勝心理強,特別是在競賽時,教師應該把握好課堂氛圍。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包括協(xié)調師生關系、協(xié)調生生關系和優(yōu)化課堂環(huán)境。同時,教師應該合理安排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盡量按照事前準備的時間計劃表把握每個階段的時間。教師在總的框架內要靈活變通,讓整節(jié)課上起來結構嚴謹,教學過程流暢有序。
4 競賽結束后要給予合理的總結與評價
最后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教師點評,教師要強調優(yōu)勝小組或個人的學習方法和探索途徑值得大家學習,而不是去表揚學生。教師要對“勝”與“敗”的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們正確認識成功和失敗,從小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擁有敢于正面迎接“失敗”的心理素質。
四 結束語
筆者走訪了多位中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和他們對信息技術課堂中競賽式教學法進行了交流與探討。只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根據需要選擇采用競賽式教學法,注意在使用中的幾點問題,就能有效發(fā)揮其優(yōu)化教學的效能。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不妨試試這種教學法,讓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活潑起來,同時在具體問題中不斷改進與創(chuàng)新,讓學生自己想學習、愛學習,力求培養(yǎng)出現代信息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王永鋒,王以寧,何克抗等.新版學生教育技術標準與信息技術課程改革[J].中國電化教育, 2008,(3):9.
[2] 薛以峰.淺談競賽式教學對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3,(1):131.
[3] 何克抗,李克東,謝幼如等.“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0,(2):3―9.
[4] [6]孫召國.“競賽式”教學法的嘗試與思考[J].文教資料,
2008,(18): 103-104
[5] 華麗青.試談競賽式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EB/OL].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ition Method in IT Teaching of Basic Education
―― Using to Teach “Edit with Microsoft Word” as an Example
WANG Xiu-rong1SUN Liang-lin2FENG Xu-peng2
(1.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Jiangxi,330031,China; 2.Education College,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31,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ition method in IT class of basic education makes it come true to use task-driven, to make students independently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interest them and foster their creative consciou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ntension of competition method and its proces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es a teaching case as well. It aims at calling for better effect of competition method in teaching.
1.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實用性不強,重復而低效
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內容理論與參訓教師的實際相脫離。具體表現為:內容陳舊,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脫離實際,對教師具體的教學實踐無指導示范作用;重普遍性而輕特殊性,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重理論而輕實踐,參訓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程度不大。目前,國家重視和大力發(fā)展基礎教育,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也極為重視,國培、省培、校培等各種培訓交叉在一起。但由于缺乏科學規(guī)劃,導致內容重復和效率低下。同時,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的設計未能體現參訓教師的差異性和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地區(qū)對基礎教育教師的不同需要。無論是城市教師還是鄉(xiāng)村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沒有教學經驗的新教師,無論是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教師還是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教師,都采用同樣的培訓內容,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劃分和設計,培訓內容學科劃分不清晰、專業(yè)特色不明顯,不能激發(fā)參訓者的學習興趣,不能滿足參訓者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不能解決參訓者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任課教師構成單一,對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規(guī)律缺乏足夠了解
目前,擔任中小學教師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大多是各地、州、市的師范院校、普通高校、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其師資力量主要是以前擔任教師學歷達標培訓任務時的原班人馬,也會聘請一些高校教師和學術專家來擔任授課教師。這些教師在培訓中大多按綱講解,脫離中小學教育的實際現狀;理論不能聯(lián)系實際,一味灌輸;教學內容陳舊過時,解決不了現實問題;注重知識的講授,忽視參訓者人格的塑造。因此,參訓者不感興趣、培訓效果不好成為了培訓的常態(tài)。實踐出真知,只有親身參與新課改實踐的專家和學者才能了解中小學教師的問題和需要,才能尋找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正確方法和可行之路,其本身的教育教學才具有示范效果和榜樣作用。
3.教學方式單調,教學方法陳舊,培訓效果不理想
中小學教師的繼續(xù)教育,作為職后成人教育的一種形式,其教學活動必然與普通教育有所區(qū)別。而目前的中小學教師培訓仍然慣性地沿襲普通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主要采用集中授課的“課堂教學”方式,或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教學形式單一,與新課改提倡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的精神相背離,參訓者對學習不感興趣。而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注入式的講授法,枯燥、呆板、空洞,與新課改提出的讓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要求相距甚遠,不能激發(fā)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好也就成為意料之中的事情。教育不是一次性消費,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不提高自身就意味著落后和被淘汰。廣大中小學教師都有學習進修的需要和愿望,關鍵是在培訓中要把新課改的精神、要求和方法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讓參訓教師掌握正確的理論、方法和手段。
4.考評方式及安排不夠科學合理,難以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目前,教師培訓的考評方式主要有考試、考評和論文,其中考試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其主要考核學員對知識的掌握,不重實際效果,對學員學習方法、技能的考核往往無能為力。一些以技能技巧為內容的科目課程結束后馬上就安排考試,很不合理。更有甚者,考試內容在上課時圈定,考試成了走過場,教育的嚴肅性蕩然無存。其實,教師培訓應根據教育對象、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和考評方法,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安排,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集中體現在其教學過程中,教學能力的高低也通過教學實踐得以充分展現。因此,只有通過對具體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的、綜合的考核,才能展現參訓教師的培訓效果,而這正是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考評體系中最欠缺之處。
5.集中培訓與訓后的個別跟蹤指導相脫節(jié),培訓難以形成長效機制
當前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是集中于一定時間、地點的班級課堂教學形式,因受制于教學設施硬件的落后和簡陋,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其教學著力于當時的培訓效果,雖因師生的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而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教師教學實踐中的發(fā)展跟蹤和問題指導則無法實現。而借助于網絡平臺的遠程教育,雖能利用網絡對學員進行跟蹤指導,但授課卻因教師與學員的分隔而難以取得較好效果。二者各有優(yōu)劣,比較而言前者鮮活生動、比較有效,但無法完成后期的跟蹤指導;后者缺少聽課的情境,效果不佳,但可以隨時對學員跟蹤輔導。二者無法優(yōu)勢互補,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及對策
1.貫徹素質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完善培訓的硬件設施和軟件配置,不斷提高培訓質量
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新課改的根本任務。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只教會參訓者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和掌握學科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教會參訓者正確看待和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態(tài)度、品質和價值觀。即培訓的目標不僅僅是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技能和提升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質,使他們更有效地開展教育工作。“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的真正內涵乃是養(yǎng)成學生健全的個性或人格,而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通過教師人格的深刻影響產生的,因此,在全面提高參訓者業(yè)務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參訓者的人文素質,是今后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內容。
2.根據受訓教師的實際和新課程標準設計教學內容,逐步提高培訓效能
中小學教師培訓要以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解決教師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目的、以滿足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個性需要為目標,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培訓要進行科學分類,新任教師的崗前培訓、在職教師的提高培訓、骨干教師的研修培訓屬于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應根據對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和培訓課程,力求教學內容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參訓教師自主選擇需要的、喜歡的課程接受培訓,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培訓效果。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都有一定的學歷和學力,他們的專業(yè)基礎不同,教學經驗的程度不同,從教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只有合理設計課程內容,使其具有層次性和遞進度,才能消除人們認識的不平衡,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教師的學習潛能,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貼近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開展主題鮮明的教學技能培訓,提高實踐性課程在培訓課程中的比例。要遵循立德樹人的要求,提高學員的人文知識、人文能力,培養(yǎng)學員尊重他人、關愛社會、樂于奉獻的人文精神,增強學員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立國培、省培、校培的不同目標和具體要求,避免培訓的重復低效,實現不同層級培訓的無縫對接。國培主要負責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的研討,使中小學教師進一步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內容和教改理念,了解教材的特點及教學策略;省培主要負責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經驗交流與問題研討,使中小學教師進一步梳理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交流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掌握教學研討的策略和方法;校培主要側重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使第一線的教師掌握教會學生探究式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學會用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方法設計課堂教學。這樣可以避免多種培訓方式的重復,節(jié)約教育資源,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針對頂崗培訓、輪崗培訓、脫產研修和業(yè)余學習等不同培訓形式,也要區(qū)別對待,根據其特點和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3.豐富和完善任課教師構成
選聘一批有學術造詣的專家型中小學教師擔任主講教師,科學提高教學質量。打造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培訓者隊伍,是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的關鍵。各培訓機構要建立自己的培訓專家?guī)?,并根據需要進行動態(tài)調整,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教師培訓者隊伍:精選一批長期從事中小學教育的一線優(yōu)秀教師作為兼職培訓教師,發(fā)揮他們看問題準、解決措施有針對性的優(yōu)勢;對來自高等院校的兼職培訓教師,要求他們掌握基礎教育的改革內容,了解中小學一線教師的實際問題和培訓需要;對培訓機構自有的專職培訓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學習和提高業(yè)務水平,深入教學第一線研究中小學教育的規(guī)律和實用方法,實現培訓教師隊伍構成的多元化。在用人上實施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能者上、庸者下、不適應者淘汰,合作學習,增強內部競爭力和凝聚力。通過提高培訓質量,促使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有明顯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理念。
4.改革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培訓效果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思想和理念認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儲知識,而是學會探究,以便為終身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這是中小學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根本性變革,決定了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教學方法也要進行實質性的改變。要貼近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通過典型教學案例分析、設計真實課堂教學環(huán)境,現場指導,實際操作,切實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要針對教師學習的特點,探索走進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huán)節(jié),通過案例分析和現場診斷幫助參訓教師解決實際問題。要尊重參訓學員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和新穎性,讓他們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反思—學習—創(chuàng)新”來提高教學水平。要改革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吸引學員參與互動,積極研討,發(fā)展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改善教學行為,確保培訓質量的不斷提高。改革和創(chuàng)新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參加培訓的學員大多是在職的中小學教師,他們有的是城鎮(zhèn)教師,有的是偏僻鄉(xiāng)村教師;有的是高級教師,有的是新上崗的大學畢業(yè)生;有的是掌握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師,有的是對新課改知之不多的教師。他們層次不同,水平也有高低的差異,這就要求在培訓中應根據不同地區(qū)、不同職級、不同水平的學員特點分層次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既要保持教育的先進性、引領性,又要緊貼中小學教師的需要,回答和解決他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堅持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5.淡化理論知識的考核比重,增加教學實踐在考評中的比重,推動受訓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中小學教師培訓應樹立以學員為中心、以技能提高為依托、以教育觀念的轉變?yōu)橥黄瓶诘呐嘤柪砟?。改革培訓考評體系,降低理論知識在考核中的比重,增加教學技能在考核中的比重。改變單一的考試形式,補充考查報告、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論文作為考核的備選方式。將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師德教育和信息技術作為常規(guī)課程,引進培訓內容。通過教學現場的案例分析和問題診斷,考查學員質疑和反思的能力,并將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要指標計入學員的培訓成績。
6.運用現代網絡及計算機技術,拓展培訓的空間與時間,實現實體培訓和虛擬培訓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