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狂人日記賞析范文

狂人日記賞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狂人日記賞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狂人日記賞析

第1篇:狂人日記賞析范文

一.九年級語文復習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特點

1、相對性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對于九年級語文復習教學來說,采取的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yōu)勢和劣勢的地方,不存在絕對的好方法和絕對的壞方法。從本質上說,每種教學方法都具有兩面性,即優(yōu)點和缺點。所以,復習方法是針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相對性的特點。

2、針對性

九年級語文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對象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通常情況下,老師都是采用自己比較熟悉或者是運用熟練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復習教學對具體的復習內容要有針對性,教師選用教學方法時要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因此,又具有針對性的特點。

3、綜合性

教學方法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老師教,一個是學生學,當二者達到統(tǒng)一并且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的時候,這樣的教學方法是最成功的。老師教的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示范、輔導和訓練、啟發(fā)上,而學生學的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觀察和模仿上。

二.如何運用創(chuàng)新復習法進行九年級語文復習教學

1、串講復習法,為學生大腦進行原有知識的聯(lián)結

串講復習法,是語文教學中“講”與“串”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體現(xiàn)。所謂“講”就是講解的意思,而“串”則指串聯(lián),即將上下文的意思和主體串通起來,其實質則是“講”,而“講”的特征就是“串”,也就是將字詞、句子、段落、語篇連貫、系統(tǒng)的講解。

比如,教師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將初中語文7-9年級的語文書上的基礎知識進行歸類,如語法常識、詩詞記憶、文言文、講讀課文、積累與運用、作文等幾類,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脈絡清楚,頭腦清晰,達到知識點整合復習的目的。還可以把重要的知識點進行前后串講進行有效銜接,喚醒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再認識和再理解,加深了學生大腦對新舊知識的組織性。這樣一來,復習也會變得輕松。串講重點在于教師對重點知識的有效連接,讓重點知識猶如提綱或者網絡,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聯(lián)結,啟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使整個九年級的語文知識得到了鞏固和復習。

2、筆記復習法,讓學生提取重點進行復習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記筆記復習法,使普遍所選有的一種復習學習方法,讓學生從初中幾冊語文書本中積累相關的知識重點,然后放開語文書,直接看筆記,達到突破重點的學習目的。

比如,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課本上的語文知識點,還有語文積累性的名篇名句,學生平時積累下了的,教師在復習的時候打開筆記,便于記憶。再比如,九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賞析課,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記筆記,把全冊書中的文言文所要求記憶的古漢語釋義,比如“妻子”文言文中理解“妻子和兒子”;“可憐”是“可愛”的意思;“青春”是“春天的美好景色”等,進行做筆記,使知識點變得系統(tǒng)性、整體性,復習起來也一目了然,而不是急于去查閱很多本書而尋找答案。

3、聯(lián)想復習法,讓學生對知識進行觸類旁通

聯(lián)想學習法是建立在對新知識和舊知識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復習方法。對九年級學生,已經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最后一年的學習階段,也是升入高中階段的基礎和銜接點。教師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可以想到很多知識點,這樣既連貫了知識,也使零散知識得到有機的聯(lián)系。

比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上的《故鄉(xiāng)》,由這一課的復習,學生可以聯(lián)想到很多,比如聯(lián)想到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狂人日記》;聯(lián)想到小學六年級學過的《少年潤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等;還可以聯(lián)想到所在單元的《孤獨之旅》、《我的叔叔于勒》等課文的學習,這樣學生想忘記也很難。我們所學的知識不是獨立體,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只要你善于聯(lián)想,大膽去想,一定會把看似零零落落的知識,集合與一起,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第2篇:狂人日記賞析范文

義務教育語文《大綱》,變舊《大綱》的“聽說讀寫”為“讀寫聽說”,強調了讀寫的重要性和基礎地位。同時,教材編排既確立了閱讀中的觀察體系,教學生從生活寶庫中汲取營養(yǎng),又形成了循序漸進的寫作體系,將作文訓練分為片斷與整篇,并分別穿插在課文練習與單元練習中。由此可見,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就是要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在閱讀中滲透作文。

模仿是否會使作文變成“照葫蘆畫瓢”的機械制作,甚至產生“畫虎類犬”的負效果呢?模仿何以能創(chuàng)新呢?

思維科學研究認為:相似塊(即人們在學習和實踐中積累起來而貯存在大腦中的知識單元)大量存在于客觀事物和認識主體的思維活動中,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是一個相互套在一起、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的綜合相似形或更大的體系(原文見《思維科學探索》一書)。貝弗里奇說:“獨創(chuàng)常常在于發(fā)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研究對象或設想之間的聯(lián)系或相似點?!遍喿x,就是貯存和豐富學生大腦中的相似塊。寫作中的模仿,就是大腦中的大量相似塊的自動匯合、接通、激活的過程,從中產生的同中異變便是推陳出新的思維結果。

心理學研究證明: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正處于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學生思維中的形象或表象通過積累將逐步讓位于概念,并由經驗型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步向理論型的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轉化。這一發(fā)展轉化都離不開具體的形象,即離不開模仿。

從文章學的角度看,“人在掌握語言和各種技能的過程中,以及藝術習作的最初階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自覺地仿效先進的榜樣,可以吸收別人經驗,擴大自己的經驗,作為進一步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見《辭?!贰澳7隆睏l)。寫作是一種技能,這種技能的獲得必須借助于現(xiàn)有的經驗遷移,并在實踐中發(fā)展和提高。簡言之,知道了“怎樣做”,還須親自“做”,即有意識地模仿。陸機《文賦》所說的“襲故而彌新”、“沿濁而更清”;劉勰《文心雕龍》中的“夫青出于藍,絳生于茜,雖逾本色,不能復化”,都是指模仿中的創(chuàng)新。古往今來,名家仿效的名作不勝枚舉,如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句,魯迅的《狂人日記》,等等。

從教學角度來說,義務教材把語文學習的過程分為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一般訓練到實用訓練、由分項訓練到綜合訓練的三個階段,體現(xiàn)了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以及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即認識——分析——綜合。大量的作文訓練表現(xiàn)為以仿寫為主帶動變寫、借鑒、評論、賞析等幾種方式,形成序列化的科學體系,體現(xiàn)為一個學生從單純模仿到逐步擺脫模仿而進入創(chuàng)造的過程。再者,“課文無非是例子”(葉圣陶),它具有示范性和直觀性。這就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掌握知識,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化知識為能力。所以,從閱讀走向寫作,模仿能起到“橋梁”的作用。

學書法要臨帖,學繪畫要臨摹,學演戲需模擬。同樣,寫作離不開模仿。

因讀寫結合方式不同,模仿作文的方式和難度也不同。以看圖作文為例,在初中第一階段的教學,偏重于解釋或描寫畫面;第二階段著重于對畫面的分析評論或感想。因此,第一階段的語文教學從培養(yǎng)一般的吸收和表達能力出發(fā),結合課文編排了大量的仿寫、變寫練習。下面就此舉例分析。

(一)仿寫

仿寫是基礎訓練的一種手段,它是依照范文提供的樣式(包括內容)來寫作的訓練。對初中生來說,在寫作中一籌莫展時,能依“法”循“章”,自然會得到啟發(fā)。仿寫一般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

1.仿內容,培養(yǎng)觀察能力

朱自清筆下的父親的背影雖然催人淚下,令人難忘,但如果缺乏生活體驗,學生是難以引起共鳴的?!侗秤啊肺暮笥幸獍才帕艘豁椌毩?,要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新的壯麗的背影”。

我們在指導學生練習時,抓住了朱自清父親的困境、老境、心境進行分析,要學生從家庭生活中尋找類似的動情點,仔細觀察和描寫。據此,學生模仿出了奶奶白發(fā)飄動的蒼老背影,媽媽抽泣時的悲傷背影,父親挑擔時的搖晃背影,等等。其中,有一學生在窗外觀察爸爸燈下伏案備課的背影后,感嘆道:“這彎曲的背影不正是一座橋嗎?一座讓學生踏著走向未來的橋!”此語來自生活,發(fā)自肺腑又蘊含新意。這些都是以《背影》來引發(fā)聯(lián)想,觸動感情樞紐的??梢?,模仿課文內容鍛煉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2.仿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常常是那些耐人尋味的語言的共同特點。對初中生來說,這種“不可言傳”如果過深過細地去“言傳”,反而會使他們失去那種以神相交的誘惑和。所以,在教學中應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反復閱讀來增強語感,再以模仿來意會,從而提高學生自身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語言模仿練習,有仿句式的,有仿片斷的。模仿語言,不可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雪地捕鳥的描寫,既生動又實在,連用的系列動詞突出了百草園的“趣”。因此,筆者扣住“趣”來啟發(fā)學生,教他們從課余的游戲中尋找“趣”,如跳牛皮筋、“老鷹抓小雞”、“斗雞”、“蕩秋千”,等等,再用準確的動詞表現(xiàn)“趣”。這樣,學生的仿寫就成了自身游戲過程的描述與范文片斷的模仿,形成了自己經歷與他人經驗的統(tǒng)一,從而增強了感受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仿技法,培養(yǎng)具體的寫作技能

與寫作教材不同的是,范文是間接顯示寫作知識,具體表現(xiàn)寫作技巧的。其間接性、具體性和示范性要求學生將閱讀與模仿統(tǒng)一起來,變他人經驗為自己經驗,促使寫作知識的遷移。

例如,學習《老山界》中以聲寫靜的反襯手法,可指導學生仿寫《燈下夜讀》片斷,使他們自然聯(lián)想到夜深人靜時出現(xiàn)的響聲、書頁翻動聲、筆尖劃動聲、別人的鼾聲、狗的叫聲等等,再以比喻的手法抒寫靜夜不靜的感受。由此可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練習以丑寫美、以惡寫善、以悲寫歡等反襯手法。

4.仿思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前面的仿寫是以文章為本體;仿思路,是以作者為本體的模仿。從閱讀心理學的角度說,要深入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感情,常常借助于認同與還原的心理過程。即閱讀中化為作者,親歷其境,親作其事,進入無“我”之境,從中把握作者的思維流程;閱讀后又能還原為讀者,進行遠距離欣賞和評論。因此,仿思路訓練,屬較高層次的仿寫,它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如《寓言三則》文后的仿寫,就是要求根據華君武漫畫的構思來展開想象,寫龜免的第三次賽跑。指導仿寫時,教者可把握華君武漫畫創(chuàng)作中的求異思維,分析其構思不落窠臼,出乎意料,別出心裁的特點。因此,學生就自然想象出第三次賽跑的結局:龜兔共同獲勝或同遭慘敗。比賽這才算完,符合了文題要求。

仿寫是為了創(chuàng)造。因此,進行仿寫訓練,應選準范文的仿寫點,注意到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做到既形近,又神似。但太似為“迷信”,不似又為“迷惑”。范文不能框死作文,學生的仿寫應保持在似與不似之間,即在模仿中有所創(chuàng)新。

(二)變寫

對范文的內容或形式進行某種變動,寫出與原文基本相近又有所不同的作文,這種訓練叫變寫。它比仿寫進了一步,屬于“‘半創(chuàng)造’性的作文”(錢夢龍語)

變寫的方式大致有縮寫、擴寫、改寫、續(xù)寫等,下面結合教材談談具體方法。

1.縮寫

縮寫是在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按一定要求壓縮精簡文章的變寫方式。它不是摘錄,也不是修改文章,因此應保持意思與結構的相對完整。

如《開天辟地》是一則神話故事,文后安排了作閱讀提要的練習,這是要求比較具體的描寫。指導學生練習,可把握本文先想象,“開辟”后想象“變化”的內容,以及句式多用排比的特點,刪除枝葉,保留主干,變細致描寫為粗略敘述,以此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縮寫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綜合概括能力、語言再現(xiàn)能力。

2.擴寫

擴寫與縮寫相反,即把短文衍化為長文,它既要充實具體,又要精煉生動,而不是重復luō@①嗦,畫蛇添足。

擴寫常用“添枝葉法”和“增軀干法”。前者是通過增加合理的虛構成分進行擴寫,后者是把原文簡單的內容加以擴展,二者都是變概括為具體。例如,《扁鵲見蔡桓公》一文以扁鵲“已逃秦矣”和“桓公遂死”來結束故事,這是極為概括的,也是擴寫練習的好材料。指導擴寫,可要求學生把握扁鵲、桓公二人性格特征,用“增軀干法”來具體敘述扁鵲逃秦過程中的風波,用“添枝葉法”來具體描寫桓公死前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

這類擴寫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想象力,提高描寫與敘述的技能。

3.續(xù)寫

續(xù)寫是把沒有寫完的文章或事件完整的訓練方式,它能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化原作,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想象貴在合乎情理,即符合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文章的內在邏輯。所以,續(xù)寫是原文合乎情理的延伸和發(fā)展。

如《皇帝的新裝》文后提供了兩個續(xù)篇,一是皇帝濫殺無辜,一是皇帝加罪說真話的小孩。文后還要學生再作一個續(xù)篇。怎樣與前兩篇不同又符合作者嘲弄封建統(tǒng)治者的意圖呢?我們要求學生從原文“他覺得百姓們所說的話似乎是真的”一句中,揣摩“似乎”一詞,聯(lián)系皇帝、大臣們的性格特征去想象,皇帝回宮后會聰明起來嗎?大臣們會說出真話嗎?于是,學生恍然大悟,思維活躍,有的設計出騙子獻魔鏡的新騙局,有的描寫出皇后戲皇帝的可笑場面。

既然是續(xù)寫,就應注意文章的連續(xù)性、完整性,不能“涇渭分明”,或有頭缺尾。

4.改寫

改寫就是根據原文內容改變它的表現(xiàn)形式的訓練方式。它有利于訓練學生以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表達同一內容的能力。改寫的形式一般有幾種,即改變體裁、改變人稱、改變結構、改變表達方式、改變語體、改變角度等等。改寫時基本內容不變。

指導改寫時,首先應要求學生把握原文的中心意思,然后看清具體要求,在熔鑄材料、立意謀篇上下功夫。如《最后一課》文后要求以第三人稱改寫課文片斷,這就要把小弗朗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一下拉開,使學生客觀地認識到線索人物的作用及作品的深層內蘊。這是改變人稱的改寫。又如教完張志和《漁歌子》之后,為了體會詩人的情趣,可把詞改寫為散文,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喚起聯(lián)想,再用優(yōu)美的筆調描繪聯(lián)想到的明麗的畫圖,從而領略張志和瀟灑江湖、寄情山水的隱逸情趣。再如,音樂作文的難度很大,如何讓學生從課文中得到啟發(fā)呢?我們在指導時,利用《桂林山水歌》、《天上的街市》等詩文進行分析,要學生抓住相似點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讓音樂形象融入學生的心理流程,再以文字的方式將聽覺形象轉化為視覺形象。同時,我們在教學時選放了《二泉映月》、《姑蘇行》這兩支曲子,讓學生比較這兩支曲子的不同的音樂情調,前者哀怨,如泣如訴;后者愉悅,如醉如狂。這樣,學生就能借助生活體驗來展開想象,進行大膽潑辣的描摹。

所以,改寫應注意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特點,充分運用特定表現(xiàn)形式的長處。

總之,變寫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基本寫作能力,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理解上的創(chuàng)造力。它是一種現(xiàn)成的材料作文,因而也是檢測學生閱讀與寫作結合的程度和能力的便捷方式。

以初步的模仿來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對剛入中學大門的初中生來說,易入門,也易見效。在讀寫結合上的作文滲透,能使學生吸收前人的經驗化為已有,促使知識遷移為能力。它是閱讀的延伸拓展,又更好地促使閱讀,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

但模仿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教師在指導學生模仿時,應從學生的具體特點出發(fā),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尤其應注意,既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源頭活水”,觸動“相似塊”與生活碰撞而產生靈感的火花,又要在寫作中提高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發(fā)展智力,保護其創(chuàng)造性。一句話,初中語文第一階段的作文滲透應表現(xiàn)出在摹仿中創(chuàng)新的積極趨向。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