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由衛(wèi)生部視光學研究中心和溫州醫(yī)學院主辦的眼科和視光學高級學術性期刊。主要反映我國視光學和眼科學方面的科研和臨床新進展?,F(xiàn)用名: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地址:浙江省溫州市茶山高教園區(qū)溫州醫(yī)學院,郵編:325035。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nèi),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nèi)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shù)字用法:執(zhí)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shù)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shù)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shù)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shù)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shù)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shù)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nèi)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xiàn)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代發(fā)請詳細看。
視力表國家新版標準——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GB11533.2011)于今年五月一日起開始在全國實施
手術源性干眼
可吸收淚點栓對術前伴干眼癥患者LASIK術后的療效觀察
論著
KAI1對HXO—Rb44細胞同質(zhì)性黏附、遷移和侵襲能力的影響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wǎng)膜病變OCT與mfERG圖像的相關性
Q值優(yōu)化非球面切削矯正高度近視的遠期高階像差觀察
905例17至19歲青年人散光與近視度的相關性分析
讀者·作者·編者
常用國外醫(yī)學期刊名稱縮寫(8)
論著
光動力學角膜膠原交聯(lián)對LASIK術后角膜瓣愈合影響的實驗研究
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聯(lián)合絲裂霉素C術中應用對高度近視術后屈光度穩(wěn)定的影響
急性原發(fā)性房角關閉對側(cè)眼激光周邊虹膜切除術后接觸性房角關閉的研究
臨床研究
淚小管撕裂傷的臨床特征及手術治療
虹膜拉鉤聯(lián)合非接觸全視野鏡在小瞳孔玻璃體切割術中的應用
功能核磁技術對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正常的后視路疾病的診斷兩例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004BA720A16) | 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600694) | 5 |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602168) | 5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7BAI18B09)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471858)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030471853) | 4 |
溫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S2002A034)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530770) | 3 |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003ABA147) | 3 |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Z204492) | 3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55 |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 | 27 |
溫州市科技計劃項目 | 10 |
溫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 | 10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9 |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 | 9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8 |
廣東省醫(y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 | 7 |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 | 7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資助項目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