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304.00/年
同學科期刊級別分類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統(tǒng)計源期刊 部級期刊 省級期刊
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知網(wǎng)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社會科學輯刊》是由遼寧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大型學術雙月刊,1979年3月創(chuàng)刊,遼寧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發(fā)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刊設有欄目有:鄧小平理論研究、哲學研究、人學研究、價值論研究、社會學研究、法學研究、文化研究、經(jīng)濟研究、經(jīng)濟理論研究、遼寧經(jīng)濟研究、國有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研究、古史新論、近世史壇、史學理論研究、北方民族歷史與文化、學術史論、中國文學與文化、20世紀中國文學、遼海書院、學術隨筆、當代學者等。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qū)泰山路86號,郵編:110031。
(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nèi)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shù)據(jù)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nèi)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shù)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nèi)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shù)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
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fā)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wǎng)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wǎng)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為保證本刊的權威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nèi)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關于中小企業(yè)的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問題研究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論的文化解析
誠實信用原則與合同義務的擴張
發(fā)展中國家政府采購進口的控制與開放
貨幣制度與經(jīng)濟績效
產(chǎn)業(yè)結構在經(jīng)濟系統(tǒng)演進過程中所依賴的兩條路徑
形而上學的“在世”規(guī)定及其“實踐”功能
尋找同一條河流——同一性問題的三個層次
想象力與柏拉圖哲學的本體論建構
歷史的模擬與模擬的歷史——利科歷史觀探析
德勒茲游牧政治哲學的欲望解轄域化生成
關于“普世價值”問題的幾點認識
非理性及其研究的社會學意義
日本介護老年父母過程中的家庭策略分析——對橫濱市一個家庭的個案研究
管理思想的演進路徑與普適性的管理觀
集體談判制度研究
村落糾紛中的正義呈現(xiàn)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BZW061) | 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6BZW022) | 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BFX118) | 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8BKS056) | 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ASH001) | 4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2JZD048) | 4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2009JJD840013) | 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AZD100)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ZD107)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8CZS012) | 3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954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183 |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 | 9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87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 | 86 |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 | 67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46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45 |
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 | 30 |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