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市場經濟背景下信仰危機的表現(xiàn)與重建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市場經濟背景下信仰危機的表現(xiàn)與重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市場經濟背景下信仰危機的表現(xiàn)與重建

市場經濟下,信仰危機表現(xiàn)及原因

市場經濟在為人們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對原本人們所具有的精神觀念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人們了解世界的方式多樣,由原本單一的從國內媒體拓寬為從國際媒體了解和接受信息,了解信息的載體也多樣化,從原來的收音機、報紙、電視機發(fā)展到從電腦、手機等載體了解,或者親自出國感受。新鮮信息的井噴使原本就沒有形成固定世界觀、人生觀的青年一代很快就淹沒在五花八門的信息大潮之中,顛覆了原有的信仰,出現(xiàn)了信仰真空,使大量的人都失去信仰,便產生了信仰危機。信仰大概可分三個方面:政治信仰、宗教信仰、道德信仰,相應的信仰危機也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政治信仰迷失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我們黨建設社會主義的摸索階段,一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大力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與此同時,精神生活層面的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不平衡。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在很多方面卻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設與宣傳,人們的政治信仰漸行漸遠,逐漸模糊。另一方面,經濟的大力發(fā)展,改革開放造就的寬松環(huán)境,讓人們有機會了解更多的觀念,資本主義觀念也進入到人們的視線。而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和外國已經逐漸成熟的資本主義體現(xiàn)出的較高的福利待遇,更讓國人對社會主義信仰產生懷疑,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已經過時,社會主義社會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烏托邦,不能實現(xiàn)。出現(xiàn)了以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為信仰的現(xiàn)象,精神上的盲目追求,進一步影響了經濟的發(fā)展。

(二)對宗教信仰理解的偏差

宗教會使人內心得到慰藉,是一種精神支柱。市場經濟為人們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觀念上的沖擊,人們對宗教信仰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宗教信仰在很多信眾的眼里,不僅僅只是精神寄托和心靈慰藉,對利益、金錢和權力的追求,使他們不再關注宗教的內核和精髓,而是把宗教表面化、形式化,更有甚者把宗教活動當作賺取利益的手段。對宗教的正確理解和信仰有助于社會的安定,否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例如對邪教的信仰。此外,還有些信眾對宗教產生盲目信仰,認為如今的好生活是萬能的主賜予的,對各路神仙盲目崇拜,例如家中有人做生意要拜財神、有考生要拜“文曲星”、有人生病或出遠門要拜菩薩求平安等等。

(三)對道德信仰崇尚的偏離

道德是一個人區(qū)別于動物、人之為人的基本,而市場經濟對價值、金錢、權力的過分追求,人們受到物質利益的熏陶,對金錢的盲目追求很快演變?yōu)閷嗔Α⑽镔|的貪戀。有相當一部分人迷失在利欲的大海之中,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權力主義很快顛覆原有信仰,使得人們對道德的崇尚出現(xiàn)偏移。中國人的道德信仰多從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中傳承下來,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丟失是道德信仰偏離的又一原因。本不應該出現(xiàn)的道德信仰的缺失,但卻真實地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社會公德缺失,老人摔倒沒有人敢扶起來,公共物品隨意破壞;職業(yè)道德缺失,食品安全令人擔憂,商品買賣中缺乏誠信;家庭美德出現(xiàn)問題,鄰里間互不認識,夫妻間互不信任等等問題都是道德信仰偏離的表現(xiàn)。信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發(fā)展經濟的目的也是服務于國家,服務于人民,若因大力發(fā)展經濟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設則得不償失。我們應該積極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續(x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忽略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

信仰體系的重建路徑

堅定的信仰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信仰的作用不可小覷,而當前卻忽視了年輕一代的信仰教育,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原因外,還有如下幾點:第一,對理想信仰的教育只講形式不講方法。雖然每所學校都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是教育方法傳統(tǒng),教育觀念老化,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感,所以結果并不理想。第二,關于理想信仰積極作用的輿論宣傳不到位。沒有相關宣傳,青年一代在一個沒有理想信仰意識的環(huán)境下成長,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沒有高尚理想的一代,而此時,此種現(xiàn)象的危害已經逐漸顯現(xiàn)。針對以上情況,提出以下幾種信仰體系重建的路徑。

第一,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十八大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以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為主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信仰體系。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發(fā)展著的思想,當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信念時,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為它的發(fā)展提供了材料和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便產生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信仰的天賦”為人們提供價值尺度、奮斗目標和力量源泉,我們要逐步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與我國社會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公民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能力,構建出集理想性和現(xiàn)實性于一體的科學信仰體系,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標。

第二,培育多元化文化信仰。在堅定了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同時,允許有其他積極的、良好的文化信仰同時存在。優(yōu)秀的文化有很多,對優(yōu)秀文化的信仰有助于我們開闊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有多元傳統(tǒng)文化、多元地域文化等。多元傳統(tǒng)文化中信仰儒家文化,可以幫助我們重樹“仁義禮智信”;多元地域文化中的京派文化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藝術修養(yǎng)。還有多元宗教文化、多元海外文化,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我們對西方優(yōu)秀文化的吸收應該持批判辯證的態(tài)度,不能全盤吸收,也不能一概否定,要結合我國現(xiàn)在的實際,洋為中用。比如西方人在科研、學術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嚴謹?shù)木袷侵档卯敶髮W生和科研人士虛心學習的,有助于我們端正信念,重建信仰。

第三,傳統(tǒng)文化的復歸。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值得當代青少年好好學習的內容,我們可以將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的精神同核心價值理念、信仰相結合,讓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為我們服務,形成新興的道德信仰,引領當代青少年形成道德素質。傳統(tǒng)文化魅力無窮,并不會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而過時,很高興近年來學習與研究國學的人呈上升趨勢,國外也同樣如此,證明了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也增強了我們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信心。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東西需要我們去傳承,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有助于重拾道德信仰。傳統(tǒng)文化的復歸正在進行中,我們開設了國學課程,開展了名師講壇進校園進社區(qū)、道德講堂等活動,讓傳統(tǒng)文化回到我們身邊。

第四,營造樹立信仰的氛圍,更新樹立信仰的方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實施切實有效的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也是重建信仰體系應當考慮的方法之一。我們要旗幟鮮明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信仰,它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發(fā)展起來并且在實踐中不斷檢驗、不斷發(fā)展的信仰。我們要在學校、社區(qū)、各種單位等公開場合以各種形式營造堅信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氛圍。將馬克思主義信仰滲透進生活的點滴當中,從家庭教育著手進行信仰教育,養(yǎng)成從小培養(yǎng)信仰的習慣。

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缺失的原因之一,是課堂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方法不足以吸引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反會激起年輕人的逆反心理,所以重建信仰首先要做的便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第一,進行互動式教學,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提供馬克思主義熱點問題的相關課題,讓學生做自己的主人,成立研究小組自己研究。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便于學生了解和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重建馬克思主義信仰;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科研、團隊合作的能力,產生的理論結果可以作為學生自己的研究成果,這對重建信仰體系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本文作者:馬姣、胡濱 單位: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