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校園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3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園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校園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3篇

(一)

一、校園文化活動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實施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方面,2004年10月到12月之間,我國團中央學校部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做過詳細調查,學生普遍反映,校園文化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社團活動和“三下鄉(xiāng)”活動是最受歡迎的載體。其中,校園文化活動由于開展最廣泛、持續(xù)時間最長,所以最受學生青睞。確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挖掘學生潛能、啟發(fā)學生智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也是促進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軌的助推力。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活動,使其成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二、如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滲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積極構建內涵豐厚的校園文化

首先,要努力營造校園文化建設氛圍。我國著名教育家毋母光說過:“辦學校其實就是辦一種氛圍?!比缃瘢瑢W生對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認識比較到位,但是缺乏對學校精神的認識。學生沉浸在積極向上的學校氛圍中,可以有效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所以學校要加強研究和宣傳學校文化、學校精神,在提升學生認識的基礎上,再營造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營造出充滿人文氣息和高雅情趣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成長。其次,不斷夯實校園文化理論基礎。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活動載體系統(tǒng)性不強/理論支撐不足的問題。所以學校要夯實校園文化理論基礎,通過深入調查學校目前存在的實際問題,采取有效性措施,以此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的層次性。學校還要抓好學生社團建設,注意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選派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課教師擔任社團建設指導,引導學生的社團活動走上正軌,發(fā)揮社團活動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引領作用。再次,著力打造校園文化活動載體只有在社會大潮中,人們才能磨練成型。學生的成長也是如此,學校要不斷打造校園文化活動載體,開展主題創(chuàng)建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而磨練意志,提升情操。學校要擴大文化教育和文化活動的覆蓋面,使學生即是文化活動的組織主體,又是受教育的主體,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二)不斷推進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不斷普及,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急劇變化。如今,網絡已經成了學校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重要載體。學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特別強,所以可以通過推進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學校要重視校園網站和網頁的建設,提升校園網絡文化的思想性、學術性和服務性,針對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網頁建設,解決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借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其次,加強校園BBS、QQ群的建設,密切關注學生的言論,關注他們的思想走向,并及時剔出網上的不良信息,努力使校園網絡建設成積極向上、文明寬松的交流空間。同時還可以開辟設計校園生活的各個版面,比如情感交流、生活娛樂、學術競賽等信息,滿足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要,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三、結語

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收到明顯的積極作用。學校組織的校園文化活動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關注他們所普遍關心的問題,跟蹤他們的思想動向,在實施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方面,2004年10月到12月之間,我國團中央學校部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做過詳細調查,學生普遍反映,校園文化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社團活動和“三下鄉(xiāng)”活動是最受歡迎的載體。其中,校園文化活動由于開展最廣泛、持續(xù)時間最長,所以最受學生青睞。確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挖掘學生潛能、啟發(fā)學生智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也是促進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軌的助推力。學校要重視校園文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成為時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陳宇 單位:烏海職業(yè)技術學院

(二)

一、基于校園文化平臺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行為,必須根據時展、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不斷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對校園文化進行整合與建構。對校園文化的重新建構可以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活動,變分散的德育力量為一股強大的德育洪流,以達到1+1>2的效果。

1.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國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高度重視,但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教學手段不夠新穎、學生實踐活動過少等問題。首先,學生實踐活動參與性不夠。一些院校往往組織少數表現(xiàn)較為突出的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存在以點代面的現(xiàn)象,實踐教學的開展帶有較明顯的局部性和偏向性,甚至某些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外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在組織實施上存在一定的難度,沒有實踐基地,沒有固定的實踐場所,導致課堂討論、演講、辯論、簡單的校內實踐活動等成為實踐性教學的主要形式。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方式單一性不能滿足大學生學習形式多樣化的要求?!?0后”大學生的性格、心理、行為特征決定了他們在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方面,更喜歡針對性強、豐富生動、切合實際的、雙向的教學方式。而現(xiàn)今,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為大班授課,分小組進行實踐教學活動難度較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方法難以實施。再次,高職院校“職業(yè)性”定位理解偏頗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高職院校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這就決定了很多學?!奥殬I(yè)為本”的發(fā)展定式,從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非主要課程,在建設發(fā)展中處于邊緣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往邊靠”的現(xiàn)象。

1.2依托校園文化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

面對新形勢,在努力促進觀念的轉變、抓好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以和諧環(huán)境為追求,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達到“環(huán)境育人”的效果。校園文化是學校一門重要的“隱性課程”,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學生在校受到的教育,除了課內教學外,還有課外教育,而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典型的課外教育,也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2.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新生入學工作相結合

在新生入學之后,根據新生剛離開家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及時開展新生入學教育。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學院的傳統(tǒng)和優(yōu)秀文化,讓新生感受學院對他們的重視,使他們身處異地卻能感到家的溫暖,同時讓學生們正確認識大學生活,使他們盡快地在大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確定目標,規(guī)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隨之,積極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國情省情校情教育、專業(yè)思想教育等,幫助新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確立科學的奮斗目標。在新生軍訓工作中,加強國防教育、軍隊條令條例、法律法規(guī)和校紀校規(guī)等教育,增強大學生國防觀念和法紀觀念,為新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奠定良好的基礎。

1.2.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可以由教研室牽頭,成立學生社團,以學生社團為載體,實現(xiàn)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的有機整合。一是指導學生成立社團,結合學院的校史、校情和重要節(jié)日開展參觀校史陳列室、主題宣講和專題研討等各種形式的校內實踐活動。二是指導學生社團利用本地教育資源,結合周邊農村的發(fā)展成果,開展紅色之旅、熱點考察和社會調研等主題鮮明的校外實踐教學活動,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具體化和感性化。三是開設論壇講座,學院定期組織校內外專家、教授開展各類講座,其中校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負責開設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類報告,使其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課堂。四是將重要紀念日、節(jié)慶日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以紀念建國、建黨、建團等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為契機,以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座談征文、歌詠大賽、文藝演出等活動為主要形式,適時開展“愛國·成才·跨世紀”“黨在我心中”“永遠跟黨走”等主題鮮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大力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與影響。

1.2.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校園網絡教育結合

依托學院校園網絡優(yōu)勢,積極主動占領并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陣地。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門應以三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為著力點,大力投入課程網站建設,不斷更新學生最感興趣的時政要聞,并通過BBS、QQ群等網絡互動平臺,確保學生能在第一時間了解課程內容動態(tài),使之成為廣大師生獲取知識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

1.2.4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課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知識點的學習,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策劃、組織、表演實踐成果匯演活動。在此類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參與、熱情度高,從策劃、主持,到編排、表演,全員參與,沒有一個人是純粹的觀眾。小品、快板、話劇、手語、拍客、訪談等節(jié)目的內容都是來自學生原創(chuàng),圍繞校園生活展開。通過此類實踐活動,學生們在撰寫劇本、精心排練的過程中接受了生動有趣的理論知識教育。通過這種活動,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1.2.5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社會調查相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前擬定調研提綱,鼓勵學生利用假期、課余時間,結合當前政治、經濟、社會熱點、專業(yè)實際或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深入農村開展調研,并形成較高質量的調查報告,以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通過閱讀學生的調查報告,了解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產生的疑惑以及思想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使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

二、小結

總之,校園文化是職業(yè)院校所應具有的精神氛圍和文化氣氛。校園文化是一個不斷建設、反思、提高的整體工程,是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xiàn),更是學校培養(yǎng)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因此,校園文化在當今職業(yè)教育中應該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途徑就是從校園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充分利用好校園文化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效率。

作者:蔡巖 唐敏 單位: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 黑龍江65951部隊二中隊

(三)

一、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過程中存在問題

1.1大學生價值觀易受到外來不良文化的影響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通過網絡、手機等多媒體傳播,文化,已經變成可以無國界的進行彼此間的交流溝通。不同的外來西方文化與我國文化相互碰撞,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不斷涌入我國。其中,校園文化,在受到外來文化的積極影響的同時,西方不良思想也在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基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尚未成熟,認知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外來不良文化的侵襲,將誘導大學生價值觀的偏差,產生消極態(tài)度情緒,甚至是產生負面的極端心理。如何抵御外來不良文化的侵襲,幫助引導高校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應該是受到持續(xù)關注和研究的。

1.2校園文化建設偏重物質文化,輕視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核心。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校園精神文化涵蓋了高校長期以來形成的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應當起到輔助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作用。然而如果高校過分的注重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過度注重外在硬件條件,即教學要件、生活要件、活動要件、人文環(huán)境要件等的環(huán)境文化和教學設備、辦公設備、生活設備等學校必要設施的設施文化,輕視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的建設,將會導致“空有其表”的高校校園文化。

1.3忽視傳統(tǒng)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資源和財富,是大學生思想信念的重要范本和精神方向引導。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學習,能有效的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起到加強其民族責任感和加深其愛國之情的作用。然而大學生存在對“傳統(tǒng)事物”拋棄的現(xiàn)象,錯誤的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存在認識的偏差,往往會忽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1引導大學生新時代價值觀的形成

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高校校園是文化產生的重要陣地,是傳播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擔負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歷史重任。校園文化建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教育引導的作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正確指導,以主流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文化氛圍中,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確立正確的方針路線。校園文化通過文化環(huán)境和文化精神的熏陶,使生活在校園中的個體在潛意識對其思想意識、觀念形態(tài)、行為習慣、價值觀取向等多方面對所處于的校園文化模式產生認同。強大的校園文化精神,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對生活在校園中的師生形成的文化價值觀起到了正確的導向作用。利用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將符合新時期要求的時代價值觀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活動中去,形成正確有效的價值導向作用和校園輿論正確引導作用,以此對學校師生產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的持久作用。

2.2積極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校園文化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和主要途徑。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開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校園文化生活中,便于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圍,使得高校大學生在文化活動中更易于主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感染。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寓教于樂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指導路線,使學生主動自發(fā)的感知思想政治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的思想積極影響。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踐中也充分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

2.3活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通過校園文化這一特殊的社會亞文化動態(tài)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在逐漸擴大,于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注意到在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校園文化生活活動能有效的活化帶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潑力、吸引力、感染力,脫離死板呆滯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載體的校園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校園文化具有滲透性強、影響持久、形象生動、直觀易懂等特點,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從而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校園文化建設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

3.1思想育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币陨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fā)展方向,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明文化傳統(tǒng),吸收人類文化先進成果。以實施科學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黨的理想信念為核心,建設優(yōu)良的校風校紀,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導向,努力建設具有社會主義文化特色、新時代文明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注意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時,加強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進取的思想政治意識和精神動力,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凸顯高校校園文化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2文化育人—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同時,精神文化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的道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發(fā)展方向。具體體現(xiàn)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系上的建設,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tǒng)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tài),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就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改變以往忽視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個性發(fā)展的傳統(tǒng)教育觀,確立創(chuàng)新教育觀和合作教育觀,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個性發(fā)展,促進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想的形成。其次,建立促進個性發(fā)展的教學觀。例如啟發(fā)式教學觀、研究式教學觀、吸引式教學觀、自主學習教學觀等等。最后,引導學生樹立實踐創(chuàng)新人才觀。如,樹立實踐成才觀、創(chuàng)新人才觀等等。

3.3管理育人—促進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制度文化,即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其中包括高校的文化傳統(tǒng)內容、儀式和各項相關規(guī)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的重要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tǒng)。高校在制定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的同時,必須設立相關的組織機構予以負責將各項規(guī)章制度進行執(zhí)行落實。由此可見,加強建設相關組織機構和隊伍顯得尤為重要。制度文化建設包括三個方面,即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起到保障作用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使制度建設能夠有效的發(fā)揮作用,進行相關校園文化的監(jiān)督管理職能,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3.4環(huán)境育人—完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首先要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景觀,其次要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建設。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就是在明確創(chuàng)新型校園文化建設的原則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文化建設和設施文化建設充分體現(xiàn)創(chuàng)新訴求,從而形成一種鮮明的創(chuàng)新物質文化氛圍。對校園成員情操的陶冶,對校園成員心靈的美好塑造,對校園成員開拓進取精神的激勵,對校園成員的不良風氣的約束,對校園成員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促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yǎng),都有著積極、奮進的作用。

3.5實踐育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學生在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的同時,形成和鞏固集體意識、團隊協(xié)作精神。廣泛開展社會實踐調查,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可以就目前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了解社會、學校和自身能力中,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個人能力。通過學校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更好的從實踐的角度,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

作者:高原璐 何潤霞 梁婧 單位: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