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

摘要:用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理論解析我國基礎教育體育健康課程改革過程中遭遇的實施困境:部分參與方守舊的思維慣性、路徑變遷的高成本制約、舊課程體系的路徑依賴槽產生負效應和原有課程體系的自我強化。從加強課改政策宣傳,增強參與各方課改意識;優(yōu)化三級課程管理體系,提升體育教師課程實施能力;建立科學的教育發(fā)展觀,實施多元主體評價;完善監(jiān)督機制,保證課程標準有效實施4個方面就如何形成路徑超越進行探討,力圖為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基礎教育;路徑依賴理論

1原有課程體系的路徑依賴與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困境

1.1參與方守舊的思維慣性不利于課程改革的推進

人們過去的選擇決定著他們現(xiàn)在可能的選擇,路徑依賴理論強調“歷史是重要”的,這不僅是因為制度的歷史慣性發(fā)展,更是因為人們的意識觀念和思維模式[5]。中國歷來重視經驗和傳統(tǒng),崇尚權威文化,但卻往往排斥變革創(chuàng)新[6],這種保守性固化部分人的守舊思維,弱化自我更新能力。同時,中國文化中的蹈常習故和以不變應萬變的倫理道德特性在民間心態(tài)中廣泛存在[7]。守舊者安于現(xiàn)狀,不追求超越,習慣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很大程度上阻礙著新課改的接納與參與,不利于課程改革的推進。2011版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在課改多年的經驗總結基礎上,經過專家反復論證和修改頒布實施的,具有方向性、引領性和權威性,理應得到廣大學校、教師的堅決支持和認真落實。然而,自實施以來,由于部分學校領導和教師抱殘守缺的慣性思維和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保守觀念,依然存在對新課程標準認識不準確、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季瀏[1]明確指出體育課改存在的兩大問題:第一,不少體育教育工作者,包括少數“權威專家”,依然習慣于用教學大綱的思維方式來評價《課程標準》;第二,部分專家還是用指令性文件的思想來要求《課程標準》。這些錯誤觀念在新課程改革中的表現(xiàn)有:無端批評新體育課程淡化運動技術甚至不要運動技術,堅持認為體育教學要以傳授“三基”為主要任務;不顧《課程標準》指導性而非指令性的特性[8],要求“課程內容”部分列出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時數分配;把增強學生體質的教學目標當成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全部,一切圍繞體能轉等。以上錯誤的思想反映了部分體育工作者路徑依賴的思維定勢,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課程的實施效果。

1.2路徑變遷中的高轉換成本制約

諾思認為引入新制度受到報酬遞增的制約顯著特點是需要大量的創(chuàng)設成本或固定成本[9]。制度變遷需要產生較高的額外成本,在依賴原制度收益穩(wěn)定可觀的情況下,這一成本無人愿意承擔,特別是在路徑變遷的收益沒有明確的預期時,出于對自身利益的維護和減少成本的付出,主體不會有意識地行動接受制度變遷,甚至會使用各種辦法維護原有制度,抵制制度的變遷[3]。課程改革實行課程的三級管理,《課程標準》只建立目標體系和標準,強調“目標引領內容和方法”,課程設計權利下放,鼓勵地方和學校開發(fā)新課程,創(chuàng)造新課程。但目前課程改革缺少將“課程內容”物化成“教材內容”,再到“教學內容”的體育課程教學理論。正如張振華[10]所說:目前國內體育教學研究大多集中于上位概念的“元認識”,有關“如何教學”的中觀理論難得一見,“怎樣教學”的微觀研究較為稀缺,難以滿足素質教育實施與學校體育新課程逐步推進的需求,增加課程實施的難度。同時,目前三級課程管理呈現(xiàn)出“兩頭熱,中間冷”的現(xiàn)象[11],“目標引領教材內容”僅停留在課程理念上,地方課程開發(fā)不足,不能提供充足的體育教學范例和方案[12],把具體操作問題留給了一線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要完成好課程實施的工作就必須先承擔起課程建設的任務。這相對于過去大綱教學的簡單執(zhí)行,無疑大大提高了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同時,考慮到高中學生身體水平、運動技能的個體差異較為明顯,而且體育興趣各不相同,新課程在高中階段主要是選項教學,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并形成終身體育習慣。但由于高中學生人數多、興趣廣的特點,相對于按行政班開展教學,所有的學生都學習同樣內容的傳統(tǒng)高中體育課程來說,選項教學對學校的場地和師資等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較高的轉換成本,這也是高中選項教學在課改初期難以全面鋪開的原因之一[13]。此外,本次課程改革實行三維課程目標,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發(fā)展;要求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和注重發(fā)展性評價,結合多種評價方法,使得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多元。這比以往只包含身體健康和運動技術的課程目標和評價體系更為合理,但同時也更加復雜。提高體育教師的學習難度和工作量,增加引入新課程的成本,而且完全耦合制度變遷會產生高轉換成本的路徑依賴特征。

1.3舊課程體系刻畫的路徑依賴槽產生負效應

路徑依賴理論將制度變遷分為4個階段:給定條件、啟動機制、形成狀態(tài)、退出閉鎖[14]。從給定條件開始,參與者即為制度以后的發(fā)展設定路徑依賴槽,并導致制度逐步鎖定在這特定的路徑依賴槽上,影響新制度的引入。此次課程改革明確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改變過去體育課堂只注重體育知識傳授,學生只是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努力體現(xiàn)培養(yǎng)人的本體功能,在教育教學中做到“目中有人”,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體驗,努力實現(xiàn)三維課程目標。然而,由“運動技術中心論”和“生物體育觀”組成的路徑依賴槽,卻依然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負能量,阻礙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斑\動技術中心論”認為體育課程主要任務是傳授“三基”,課堂教學就是為讓學生更好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斑\動技術中心論”重技術輕情意,在教學中以學科為中心,“目中無人”,即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運動技術教得多、教得細的課就是好課?!吧矬w育觀”的體育課程目標則單純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教學任務就是發(fā)展學生的形態(tài)、機能和體能,應付體質健康測試和考試選拔,忽略學生的心理和社會發(fā)展,沒有充分發(fā)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多元功能?!吧矬w育觀”認為體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把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納入到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放大了體育課程的功能[15]。“運動技術中心論”和“生物體育觀”是大綱思維的突出表現(xiàn),是原有課程體系刻畫的路徑依賴槽,把體育學科的部分功能當成全部,只關心技術的教學和學生體質的提高,把體育課上成技術課、訓練課、體質課、應試課,最終形成路徑鎖定,極大阻礙新課程的有效落實。

1.4原有課程體系的自我強化效力依然存在

根據路徑依賴理論,在制度的自我強化作用下,制度的組織域內各參與方會發(fā)展為一種多方均衡狀態(tài),要想實現(xiàn)制度變遷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組織域中參與各方認為,在現(xiàn)有制度變化路徑和既定方向上繼續(xù)發(fā)展利益可期,皆大歡喜,而通過改革打破平衡將存在不確定風險,往往會事與愿違,得不償失[4]。這種制度的自我強化并不會因為新制度的引入而馬上消失,反而會持續(xù)發(fā)生效力,阻礙新制度的順利推進。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過程中,曾出現(xiàn)“健康第一”指導思想難以落實、學校體育存在問題較為突出的狀況。國家督導團在2007年對華北某省20所中小學學校體育情況進行了抽查,發(fā)現(xiàn)存在畢業(yè)班取消體育課、體育教師配備嚴重不足、體育器材只做擺設、體育教材單一等問題[16]。反映出雖然新課改已經實施,但仍有學校教育工作以應試為中心,沒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是由于原有課程體系運行多年并不斷自我強化,課程體系內各方已經形成了穩(wěn)固的多方均衡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參與各方認識到只有保持穩(wěn)定平衡,各自利益才可得到保障,任何改變嘗試都不能增加利益,這就使得局中人缺少改變均衡的利益驅動[17]。由于多方均衡牢不可破的穩(wěn)定性不斷強化了原有課程體系的慣性,就像著名的“猴子與香蕉”實驗不斷強化后來進入籠子的新猴子一樣,使得學校、教師達成了共識性的契約“分數決定論”。在以智育為中心、應試成績主導一切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下,只有成績好、升學率高才能得到上級部門、家長以及社會的認可[18]。在開展工作時,學校一切以考試為中心,對新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置若罔聞,在新課程實施上只做表面功夫,以應付的態(tài)度對待課程改革,穿新鞋走舊路。

2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路徑探尋

2.1加強課改政策宣傳,增強參與各方課改意識

參與者的意識觀念和思維定勢使得原有制度按慣性往前發(fā)展,不利于制度的引入。在課程改革中,各方主體由于對新課程標準的不了解、不理解,缺少制度認同和遵從制度的理性自覺,從而影響新課程的實施效果。只有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參與者的課改意識,才能擺脫思維慣性從而消除原制度的自我強化影響,順利實現(xiàn)制度的變遷。第一,在課程推行過程中,應廣泛開展各類課程實施宣傳,讓課程標準政策的執(zhí)行者全面深入了解課改的理念、目標和標準等內容。據不完全調查,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有50%左右沒有讀過《課程標準》,這就使得在日常的體育教育教學中,此部分體育教師只能靠以往經驗或者是個人理解來執(zhí)行課程標準,嚴重影響新課標實施的效果。因此,進一步加強課改政策宣傳仍然是課改推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對廣大課程實施者的宣傳培訓,使其充分理解新課標的目的、意義和與他們自身利益間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和意識,逐步轉變?yōu)檎n改的堅定支持者。第二,在加強宣傳的過程中,認真傾聽來自一線的聲音,加強互動。季瀏[1]總結一線教師缺乏課改意識的表現(xiàn):《大綱》意識很重、工具意識太強、目標意識薄弱和“專家之上”意識強烈。因此,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教育行政人員、專家學者應主動了解、認真傾聽來自一線廣大課程實施者的想法和反饋,特別是校長和一線體育教師的想法訴求,分析他們的需求,及時解開他們的思想困惑和誤解,使他們早日能夠走出誤區(qū)積極參與新課程建設。

2.2優(yōu)化三級課程管理體系,提升體育教師課程實施能力

由于舊的課程體系實施多年,體育教師對大綱要求駕輕就熟,運用成本較低,而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由于課程三級管理中間層動力不足,上下銜接不暢,體育教師對課程標準不熟悉,新課程教學能力欠缺,教學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相比較下表現(xiàn)出路徑變遷的高成本制約。因此,優(yōu)化三級課程管理體系的同時,提高體育教師課程實施能力,使其盡快適應新課程實施,是降低制度轉換成本、推進課程改革的關鍵。第一,從完善新課程體育課程教學理論和進一步充實地方、校本課程兩方面優(yōu)化三級課程管理體系。首先通過構建完善的體育課程教學理論,充分闡釋意在立德樹人的新課程教學理論與方法、策略與手段,以指導廣大體育教師較為系統(tǒng)地掌握新課程的教學方法、基本規(guī)律和實踐策略,提高他們開展教學工作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其次是進一步充實地方、校本課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省市教研員應按照地方的實際情況與發(fā)展需要,充分開發(fā)地方課程,制定具體方案,完成將“課程內容”物化成“教材內容”這一承上啟下的關鍵步驟。學校則應根據國家課程精神和參照地方教學方案,從當地社區(qū)和學校自身實際出發(fā),制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提供課程實施范例,為教師提供更清晰的指導,加大體育教學的可選擇性。第二,通過師資培訓和大學引領提升現(xiàn)有體育教師課程實施能力,優(yōu)化體育院系課程設置培養(yǎng)合格的新教師。首先,師資培訓做到全覆蓋。因為體育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執(zhí)行者,每一位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水平都關系到課程實施的效果,因此對體育教師的新課程培訓必須做到全覆蓋,使所有體育教師全面深入地了解認識新課程教學。其次,通過大學對中小學的理論引領,提升體育教師能力。大學和中小學開展課題合作、座談和交流研討,既可以發(fā)展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課題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各自的體育教學特色,又可以使其快速了解到課程改革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成果,不斷豐富理論素養(yǎng)和開拓專業(yè)視野。最后,體育院系對本科生的培養(yǎng)應注重中小學體育課程實施需求。體育院系大部分學生畢業(yè)后都到中小學擔任體育教師工作,他們走上崗位后,能否勝任新課程的教學將會影響課改實施的效果。因此,體育院系在課程設置、教學理念培養(yǎng)等方面應結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使這些未來的體育老師從走上工作崗位開始,就具備新課程的先進理念和課程實施能力,快速適應新課程教學。

2.3建立科學的教育發(fā)展觀,實施多元主體評價

課程評價對課程發(fā)展具有導向規(guī)范、診斷鑒定及激勵改進等方面的價值。新課程標準雖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但由于以往“學科觀”“生物觀”和“考試中心論”被廣泛運用,評價標準依舊,導致體育與健康的教育教學仍然沿著原有路徑繼續(xù)運用,呈現(xiàn)出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特征。由此得出,在新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要想消除原有制度的自我強化和路徑依賴槽牽制等負效應,有效實施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是關鍵。第一,課程評價者要建立科學的教育發(fā)展觀,堅持“身、心、社”的三維課程價值。由于基礎教育體育課程除正常的體育教學外,還要完成體質測試和體育中考等其它體育工作,而這些工作既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又關系千萬學生的體質狀況和升學等現(xiàn)實利益,這就造成了課程評價往往顧此失彼,以體質優(yōu)良率、升學率來評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際上,《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就是要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努力實現(xiàn)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的三維課程目標[19]。課程評價應該根據課程目標合理選擇評價內容[20],體質測試和體育考試反映的是學生知識與技能、體能的發(fā)展水平,只是課程評價的內容之一。評價者應秉持科學的教育發(fā)展觀,結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進行課程評價,力求準確、全面,不能片面追求體質優(yōu)良率、考試分數和升學率,用“應試教育”的標準來評價“素質教育”的體育課程。第二,課程評價主體應進一步擴大,做到多元主體評價。以往的課程評價往往只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活動,體育教師、學生和家長并不參與其中,這雖然可以保證評價的專業(yè)性,但卻忽視了體育教師、學生和家長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教學評價是課程評價的內容之一,包括教師自我評價和學生評價兩種形式,所以體育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是課程評價的參與者。《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在評價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反應和社會有關方面特別是家長的評價意見。因此,學生和家長也應該納入到課程評價中來,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一種對話合作關系,一起促進課程改革的推進。

2.4完善監(jiān)督機制,保證課程標準有效實施

路徑依賴中的制度變遷,夾雜著參與各方理性和非理性的博弈。課程標準實施時,實施者往往是根據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個人經驗采用不同方法策略,效果不盡相同,甚至出現(xiàn)政策執(zhí)行的偏差。這就要求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課程標準實施監(jiān)督機制,能夠防范和及時糾正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政策規(guī)避和政策失真等問題。完善課程標準實施的監(jiān)督機制,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教育督導條例》和《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把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相關工作列入各級部門和學校負責人業(yè)績考核評價指標,成立獨立于執(zhí)行機構的政策監(jiān)督機構,落實學校體育工作的“掛牌督辦”制度,健全學校體育的監(jiān)測機制,加大對學校體育政策執(zhí)行主體的問責力度等。同時,監(jiān)督機制應定期反饋,調整落實。監(jiān)督機制的建立是為了推動課程標準的有效實施。因此,監(jiān)測的結果應該及時向政府、公眾和教育利益關系人公布,以便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為課程實施者指明改進方向。最后,監(jiān)督機制應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主體作用,努力實現(xiàn)三級監(jiān)督體系。過去課程監(jiān)督是國家層面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事,學校更多的是被監(jiān)督、被監(jiān)測,處于被動迎檢角色。如果將學校納入到課程監(jiān)督體系中,必定激發(fā)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課程監(jiān)督更直接高效,從而充分發(fā)揮課程標準實施監(jiān)督機制的作用。正如諾斯所說,任何制度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都表現(xiàn)出路徑依賴的特性。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新課程體系的高轉換成本制約、部分參與方的舊思維定勢、原有課程體系的自我強化和路徑槽依賴,這些問題所產生的負效應阻礙了課程改革的縱深推進。但不能因為引入新課程標準遇到問題就否定其正確性,而應該發(fā)現(xiàn)問題,找準突破口,盡快打破路徑鎖定,使新課程標準進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并迅速優(yōu)化,轉換原有制度的負效應為新制度的正效應,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程可持續(xù)地向前發(fā)展,早日實現(xiàn)新制度的路徑依賴。

作者:羅偉柱 鄧星華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 深圳市福田區(qū)北環(huá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