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英語課堂支架式教學理論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英語課堂支架式教學理論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英語課堂支架式教學理論論文

一、支架式教學理論基礎

(一)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論是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另一理論來源?!白罱l(fā)展區(qū)”是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與在成人指導下或在與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決問題的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兒童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指的是兒童在某一特殊階段的智力發(fā)展,這是一種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他們還具有一種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在這種水平下,兒童需要借助成人的指導、幫助,才能解決問題,這兩種發(fā)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支架式教學法即是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進行的教學。在最近發(fā)展區(qū)里,教師和學生同時完成一個任務,這個任務的難度使學生無法獨立完成,而當教師和學生共享文化工具時,而且當學生將這種有文化中介的互動進行內化時,就促成了認知發(fā)展。在這種交互作用中,學生不是被動地獲得文化知識,學生對社會互動有自己的理解,通過將這些理解與自己在具體情境中的經(jīng)驗整合起來,從而構建自己的思想。

(二)支架理論

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基礎上,布魯納(Bruner)、伍德(Wood)和麥瑟(Mercer)等新維果茨基學派學者提出了“支架”理論(Scaffolding),支架理論旨在通過有效的教師與學習者互動,幫助學習者完成其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這一理論的發(fā)展進一步突出了互動在學習中的功能。布魯納和伍德強調長者與幼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麥瑟更看重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他認為,在學習者與學習者互動中,存在著類似師生互動的支架模式,即在解決問題的課堂活動中,能力較差的學習者在與能力較強者的合作中,其知識能夠得到增長,因此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是知識共享和潛在的理解轉化的中介。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

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實際教學,主要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搭腳手架,即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第二,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特定的問題情境。第三,獨立探索,教師按照安排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獨立探索,由易及難地進行訓練。第四,協(xié)作學習,進行小組協(xié)商、討論。第五,效果評價,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本文以《全新版大學英語聽說教程4》第四單元“DealingwithCulturalDifferences”為例,將支架式教學方法運用在聽說課堂上。第一步:搭腳手架。教師針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確定主題,并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設計合適的“支架”。“支架”的作用在于通過為學生事先做好某些部分的工作,幫助他們超越以前已經(jīng)具備的能力水平。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自己搜集、了解“如何應對文化差異”,從而創(chuàng)設有利于建構“在不同文化中的交際差異”概念框架的情境。教師在Unit3結束后,提出一些圍繞Unit4主題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前思考這些問題。如:Whatisculture?Whatdoculturaldifferencesmean?Howdopeople’sculturalbackgroundsinfluencetheirwayofthinking?Howcanwedealwithculturaldifferences?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4人一組),每個小組成員的分工不同,可以在網(wǎng)絡上查閱相關信息,或去圖書館閱覽有關書籍等??傊?,小組成員可根據(jù)興趣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分工,并圍繞自己的任務搜集材料。第二步:進入情境。教師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并創(chuàng)造合適的條件讓其獨立探索。在課堂上,教師首先播放一段電影視頻,這段視頻節(jié)選自電影《風中奇緣》,看完視頻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1)Wheredidthemancomefrom?

(2)Whatdidthemanthinkoflocalpeoplelivingintheforest?

(3)Whatdidthemanprobablywanttobethere?討論完畢,每組派出代表回答問題,之后教師提出另一個問題:Inthisvideo,youcanseetheinter-estingwayofthelocalwomansayhello.Howmanywaysofgreetingdoyouknowintheworld?同時老師給學生展示相關圖片,并給出關鍵詞,讓每組派出代表描述圖片,讓學生認識到文化差異的存在。第三步: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先由教師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攀升,然后逐步讓學生自己探索,最后爭取做到無需教師引導。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對課前提出問題的回答,教師先了解學生課前獲得的信息情況,根據(jù)學生的不足,教師予以補充,比如:Peoplefromdifferentcountriesspeakdifferentlanguages,maintaindifferentvaluesystems,andhavedifferentwaysoflook-ingatthings.Aperson’sculturalbackgroundinfluenceswhatheconsiderstobegoodmannersorbadmanners/politeorrude/ontimeorlate.Havingrespectfor/Learningaboutotherculturescanhelpyouavoidmisunderstanding.DoinRomeastheRomansdo.通過這些,逐步將學生引入更深入的理解,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發(fā)展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第四步:協(xié)作學習。進行小組協(xié)商、討論,學生分小組討論和交流,通過討論和交流,把自己的見解用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獨創(chuàng)精神。這部分主要進行Picturetalk–DescribingChineseandWesternwaysofeating。小組成員協(xié)作對圖片進行描述,找到中西方的差異,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之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第五步:效果評價。學生在經(jīng)過自己搜集材料和小組討論之后,對本單元的主題———“如何應對文化差異”有了充分的認識,并且對“在不同文化中的交際差異”進行了意義上的建構。教師這時給學生放錄音,聽本單元的聽力材料“EmbarrassingExperience”(材料內容就是有關對文化差異的忽視而造成的誤會)。由于學生在聽之前做了大量工作,聽力材料的難度自然降低了。在聽完聽力材料后,教師根據(jù)內容問一些相關的問題,檢查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如:Whatisconversationmainlyabout?WhatcanweinferaboutKateandRobfromtheconversa-tion?WhichcountrieshasRobvisited,accordingtotheconversa-tion?Whatisthemainmessagethatthespeakerswanttotellus?值得一提的是,支架式教學中的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即學生認為自己在這堂課中學到了什么;小組評價,即小組成員之間互評,每位成員在小組協(xié)作學習中作出的貢獻;教師評價,即教師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傳統(tǒng)的聽說教學模式仍以教師為中心,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種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聽說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支架式教學模式旨在通過為學生搭建學習的理論框架,借助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對知識意義的建構。因此,將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聽說課堂,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它不僅可以轉換課堂上師生的角色,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而且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與信息交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白瑜 單位:西安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