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2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2篇

(一)

一、當前基礎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會計基礎理論、會計核算方法及其與之相關的制度、法規(guī)等均是會計學科體系的基礎課程,這些課程的內容強調技術性,趣味性卻不高,所以作為初學者,會感到非常枯燥與乏味。此外,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差,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無法得到提高,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也會變得較低。基于此,很多中職學校在會計基礎教學中運用了項目教學理念,開展了以項目教學理念為基礎的實踐性教學。

二、以項目教學理念為基礎的實踐性教學具體開展情況

以項目教學理念為基礎的基礎會計實踐性教學,是根據(jù)學科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開展的,具有較高的可行性。以下是基于項目教學理念的基礎會計實踐性教學的具體開展情況分析。

1.根據(jù)任務量實施分項實訓

一般而言,理論教學是與單項實訓相配套的。所謂“單項實訓”,是指以項目作為實訓單元,然后根據(jù)教學進度予以分項實訓。通常情況下,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可以采用傳統(tǒng)教學的方法,但在學習實踐性的教學內容時,則應該根據(jù)實況采用學與做同時進行的方式,即實施單項模擬實訓。歸納起來就是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根據(jù)實際的任務量實施分項實訓,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會計操作技能。

2.綜合實訓的實施

除了實施單項實訓外,還應給學生安排一套基礎綜合實訓,實訓時間大概為半個月。綜合實訓的實施,要結合實際工作中的典型經(jīng)濟業(yè)務,如讓學生學會建賬、制作會計憑證、編制報表等基本業(yè)務。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會計模擬學習等形式,教學生填制支票、辦理銀行轉賬等其他業(yè)務。經(jīng)過這個階段的綜合實訓,既可以讓學生對各種會計核算的內容與流程更加熟悉,又可以使學生對基本會計原則、方法的認識有所加深。學生通過熟悉手工會計模擬資料,再結合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及相關的教學模擬軟件,能夠在電算化實訓室自行完成記賬、憑證編制、會計報表生成等一系列電算化操作[2]。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進行電算化的運用時,教師應該做到及時給予講解、指導和示范,若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幫忙解決,以保證實訓結果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3.頂崗實習的實施

會計基礎教學在實行了單項實訓與綜合實訓后,緊接著應該是安排頂崗實習,這要求學校應該與相應企業(yè)單位合作,建立穩(wěn)定性較高的實習基地,組織學生進行頂崗實習。此外,還包括教師適時組織學生去單位的會計部門頂崗實習、邀請會計人員到學校講解實際的會計業(yè)務等形式。經(jīng)過以上的頂崗實習形式,有利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并有利于其實踐能力的提高。在真正的會計工作環(huán)境中,既可以檢驗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又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其對會計工作整體環(huán)境和工作過程的認識,從而有利于其會計實踐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小結

通過對以項目教學理念為基礎的基礎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應用分析,可看出項目教學理念在基礎會計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尤其是以項目教學理念為基礎的實踐性教學,極具趣味性與實用性,而且還有效提高了基礎會計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對學習會計知識的興趣,使基礎會計入門難這個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在以后的基礎會計教學中,為了使項目教學理念得到更好的應用,并發(fā)揮出好的效果,還必須加大對其探索與研究的力度。

作者:蔡學延 單位:蘭州市商業(yè)學校

(二)

一、生活化案例運用于基礎會計教學的優(yōu)勢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進入中專選擇會計專業(yè),但對會計專業(yè)的學習目標和課程內容并不十分了解。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yè)學生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因此能否培養(yǎng)學生對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今后的專業(yè)學習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列舉生活化案例,讓學生能提高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到資產(chǎn)這一概念時,可以問問學生他們認為自己有多少資產(chǎn)。有的同學回答有零用錢20元,有的回答有手機價值1500元,有的說有手表價值200元……這時課堂氣氛馬上活躍了,學生開始考慮自己有多少資產(chǎn)。接著再展開資產(chǎn)的分類,學生就能討論起來,這樣的理論教學,就不再枯燥,學生也能自己思考。在講到資產(chǎn)=負債+所有者權益時,讓學生了解一下如果家里買了一套房子,會采用什么付款方式,有自己支付部分和貸款部分,從而讓學生理解會計恒等式的意義。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運用生活化的案例,讓學生來理解枯燥的理論,學生才能聽懂,也會漸漸地了解會計,喜歡會計。

(二)靈活掌握知識,加強學生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基礎會計教學中除了理論知識之外,還有很多實際操作的部分。但是學生沒有接觸過企業(yè),不明白實際中企業(yè)如何進行具體的會計核算工作,這是造成學生理解和掌握會計實際操作的主要障礙。以“總賬和明細賬平行登記”內容為例,學生還沒有接觸賬本,就算在書上讀了平行登記的概念,他們還是不理解,因此產(chǎn)生學習困惑。通過生活化案例,我們假設家庭中爸媽各有一張工資卡,他們自己保管好自己的卡,每次收入和支出他們自己都登記好。但是現(xiàn)在你是會計專業(yè)的學生了,爸媽決定把家里的總賬交給你管理,由你來記錄爸媽兩張工資卡上的收支。這時學生很有自豪感,哪怕是假設,但是他們也覺得很自豪自己學了會計。這樣自然而然地引出總賬和明細賬的概念,并且可以解釋平行登記概念和平行登記的四大要點。通過生活化案例的指導,學生就真正明白了何為平行登記,那么在平行登記練習中他們就會注意要點,操作起來就很是清晰了。

(三)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

生活化案例教學不是傳統(tǒng)知識灌輸性的學習,而是通過對一些生活中的具體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來找出解決方法,然后聯(lián)系到會計知識中,讓學生找到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自己思考理解和解決會計問題。例如在講解分配和支付電費這一核算時,為什么要用到“應付賬款”賬戶。筆者就舉了例子,當我們回家看到信箱里的電費單子,就知道這個月的電費要付多少,就形成了“應付賬款”。到周末我們可以幫家里去付水電費時,“應付賬款”就減少了。這個過程是學生自己通過思考來進行的,教師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知識,而且更加鍛煉了思維能力。同時在生活案例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滲透必要的德育教育。例如這個電費單子的問題,通過向學生了解哪些地方可以付電費,教育學生可以為父母做些事情等等。

二、案例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運用探索

(一)案例的選擇要恰當并且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

生活中的案例要想能很好地運用于基礎會計教學中,那么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案例。這樣才能便于學生理解,因此案例的設計很是重要。例如在講解會計科目和賬戶這一概念時,盡管學生認真閱讀了概念和兩者之間的區(qū)別,但其實還不是很明白。這時我們可以將賬戶比作藥房的抽屜,里面存放著一定數(shù)量的藥物,而會計科目就是抽屜外面的標簽,記錄藥物的名稱。這樣學生就能形象地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了。其次,所列舉的案例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生活,在陌生的會計理論知識和熟悉的生活背景之間建立聯(lián)系,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課程內容。例如,在講解有關工業(yè)企業(yè)材料采購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共同性采購費用分攤以及會計核算的問題時,讓同學們從簡單到復雜,從生活中的簡單計算來運用到會計中的共同性采購費用分配是比較可行的方案。因此,筆者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作為案例:超市搞特價,新到一批大米,口感很好。張三、李四和王五三個人住在一個小區(qū),一起去超市買米,張三買了2袋,李四買了3袋,王五買了1袋,每袋米是46元。三個人共同打車回家,一共花了30元。問:3個人各承擔多少運費,如何來分配?這時同學們頓時熱鬧起來,大家開始熱烈討論。

(二)巧妙結合案例,教師引導切入知識點

生活化的案例學生都能理解,但是如何將案例過渡到書本知識,這個過程還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起到循序漸進的引導作用來完成的。對于一些簡短的專業(yè)術語,通過一些簡單的例子,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口頭語言或者簡單的比喻,以達到深入淺出,一語中的效果。還是以“分配共同性采購費用”為例。同學們討論打車費用分配問題后,筆者叫了一個平時上課不太認真的同學來回答,因為筆者發(fā)現(xiàn)他也在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當然問題很簡單,這個同學說:“張三10元,李四15元,王五5元?!惫P者馬上肯定了該生的回答,他很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這時筆者繼續(xù)提問:“你為什么不平均分配出租車費呢?”學生說:“這樣有點不公平,誰買的多誰就多付點,這樣會比較合理。”這時,教學研究同學們自然得出原來我們分打的費用時是按照重量來分的。這時,筆者就叫一個較好的同學上來把剛才的計算用算式表達出來。接著,筆者又問同學們,“那是不是3個人到超市買任何東西,都需要按重量來分配打的費用呢?”這時同學們都開動了腦筋,回答當然不是,有同學回答說“如果他們各自買了一大堆東西的話,那就最好按購買的金額大小來分”,筆者很興奮地表揚了同學們的回答,鼓勵他們課堂上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自主學習,自我探究。此時筆者就很自然地告訴學生,按照什么分配就是我們所要選擇的分配標準,然后引出了本堂課要給學生介紹的計算公式。通過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更能接受這一學習過程,學習效果更理想。

(三)引入鋪墊案例,梳理實務解題思路

有了之前的生活案例作鋪墊,再講會計的計算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了。于是筆者就舉了一個會計的業(yè)務題:1月28日,向光明工廠購進甲、乙材料如下。甲材料100件,每件50元,計買價5000元,增值稅850元;乙材料150件,每件40元,計買價6000元,增值稅1020元。此外,光明工廠代墊運雜費1000元,款項尚未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甲材料重200千克,體積為150立方米;乙材料重300千克,體積為250立方米)讓同學們分配兩種材料的共同采購費用。這時筆者采用了分組學習的方法,將全班分為4個小組,每組要求他們分別按照不同的分配標準來分配。一組:按照重量;二組:按照體積;三組:按照件數(shù);四組:按照金額。接到任務后,同學們就分頭開始行動了,筆者還激勵每組同學,看哪組算得又快又準確。結果正如預料的那樣,每組都完成得很好。接著,筆者就轉入了會計分錄的編制,簡單地告訴學生買價———直接計入“在途物資—×材料”賬戶。采購費用———能分清材料品種的采購費用直接計入“在途物資—×材料”賬戶,不能分清材料品種的采購費用分配計入“在途物資—×材料”賬戶。結合之前所學的內容,還讓學生分組練習會計分錄的編制,大家一起參與討論,全班學習氣氛很火熱。

三、小結

由此可見,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我們提倡的生活化案例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對于枯燥、抽象的基礎會計教學具有很大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案例的運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活化案例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接受,但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章節(jié)內容??傮w來說,在會計教學中,案例教學是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模擬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判斷的案例,并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的特點是把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對于學生掌握學科理論,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均有較好的作用。

作者:朱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