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手術室護理醫(yī)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手術室護理醫(yī)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手術室護理醫(yī)學論文

1、安全管理

1.1手術室的安全隱患

1.1.1手術護理工作,搶救記錄不完善,急診手術,手術中搶救時需執(zhí)行口頭醫(yī)療。

1.1.2手術發(fā)展與手術配合之間存在差距,隨著醫(y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新手術不斷開展,大量精密儀器設備和技術應用,使醫(yī)學技術水平和醫(yī)療質(zhì)量進入一個新的高度。

1.1.3護患溝通中聽說的問題,患者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患者的每一個細微反應,都可能是病情變化的反應,工作人員每一句話都會給患者造成影響。

1.2防范措施

在手術室急救時常執(zhí)行口頭醫(yī)囑,使用口頭醫(yī)囑后要求醫(yī)生一定要及時補記醫(yī)囑,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nèi)據(jù)實補記,并加以注明并準確全面地真實記錄,搶救記錄是護理人員為進行搶救、治療、實施管理以及病情動態(tài)改變的記錄,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視的重要性,加強業(yè)務學習,提高業(yè)務技能,確保護理質(zhì)量,對每項新技術,新機器的使用,制定出工作流程,懸掛工作間內(nèi),便于人員出現(xiàn)流動時,在最短時間內(nèi)有條不紊的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護理。使各項操作都能一絲不茍的執(zhí)行,將差錯事故降至最低,在排班時注意將不同業(yè)務水平,健康狀況、年齡、學歷的人員適當搭配,有助于各層次護理人員職能的發(fā)揮,從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重視患者主述醫(yī)護職責分明,打造“團隊精神”與醫(yī)師達成共識,對疾病病情及治療的解釋非常謹慎,一般由醫(yī)生負責解釋,護士只做保鍵宣傳,積極配合麻醉師做好患者工作,維護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

2、手術前的安全護理

主要是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手術方式的確認,接患者時嚴格按手術通知單與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部位核準,頸、腦、胸、腎、肢體等部位以及疝的手術,應在通知單上注明何側。接到手術后,必須送指定手術間,巡回護士及時做好十二項核對工作,麻醉前與麻醉醫(yī)師核對;手術開始前與手術醫(yī)生再次確認手術部位,必要時借助CT和X線片。

3、手術中的安全護理

3.1手術用物嚴格執(zhí)行清點制度

手術開始前,洗手護士、巡回護士或手術一助共同清點紗布敷料及尖銳物品,每進行1次均計數(shù),手術中追加任何物品立即記錄。關閉體腔、深部組織及傷口前后均需再次清點計數(shù),術中更換人員、交接班時亦應計數(shù)及記錄。

3.2手術體位擺放遵循三要素原則

護士要嚴格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格做好三查十二對,詳細核對手術通知單、病歷、患者,最后和手術醫(yī)生再次核對手術部位。護士應熟悉安置各種體位有關的解剖位置,熟悉各種手術體位架輔助墊及手術床上各種體位調(diào)節(jié)開關的正確方法。安置任何一種體位時,要盡量使患者處于生理功能位。平臥位時,患者頭、頸、胸、腰在同一水平線上,避免頭部過度扭轉,以防椎動脈供血受阻。上肢外展不超過90°,防止臂叢神經(jīng)損傷;安全俯臥位時,保持患者的頭、頸、胸椎在同一水平上,保持頸椎中立位,避免頸過伸造成醫(yī)源性脊髓損傷。女性防止乳房損傷,男性注意外生殖的保護。安置截石位時,避免腓總神經(jīng)損傷。麻醉前進行全身皮膚評估,注意皮膚不會因體位而受損或壓瘡。手術前,巡回護士遵醫(yī)囑放體位,予防護措施。手術中注意皮膚外觀及顏色變化,特別是受壓肢體。手術麻醉蘇醒后,移動患者再次進行全身皮膚評估。

3.3手術中用藥安全

手術期抗生素的應用要做到患者、藥名、劑量、給藥時間、給藥途徑正確,并簽名。搶救用藥及即刻使用的藥物,巡回護士執(zhí)行醫(yī)囑時要口頭核對2遍藥名、劑量、給藥途徑。手術結束后才可以將藥品包裝棄去。輸血時必須與麻醉師共同核對無誤后方可輸入。

3.4電刀的安全使用

手術前巡回護士檢查電刀性能是否良好,使處于備用狀態(tài)。選擇尺寸合適的負極板,粘貼在肌肉豐富的部位,應遠離心臟。乙醇消毒處必須待皮膚干后再使用電刀,防止局部燙傷。完成手術觀察巡視連接處負極板有無異常,手術后去除極板后進行皮膚評估。

3.5無菌技術安全操作

3.5.1手術人員

面對無菌區(qū),雙手保持腰以上無菌區(qū)內(nèi),更換位置時采取面對面或背對背更換。非無菌人員與無菌區(qū)保持30cm的距離,對燈或傳遞物品時,勿跨越無菌區(qū),避免在兩個無菌區(qū)或無菌人員之間通過。

3.5.2手術臺

只有臺面是無菌的,無菌包確認在有效期內(nèi),若有破損、潮濕或掉落地面均視為污染。任何無菌物品如果懷疑其無菌性就應視為污染。

3.6氣壓止血帶的安全使用

3.6.1部位選擇

上臂宜在上1/2,向下會損傷橈神經(jīng)。下肢應置于股骨中上1/3,盡量靠近大腿根部腹股溝處。前臂和小腿不宜結扎止血帶。

3.6.2壓力和時間設置

成人上肢為40kPa,下肢為53.2~79.8kPa,不超過80kPa。小兒上肢為20~25kPa,下肢為25~35kPa[6]。時間上肢為1h,下肢為1.5h,重新使用間隔10~15min,連續(xù)最多不超過4h,以防肢體缺血性壞死。

3.6.3包扎在袖帶下墊紗布墊或繃帶卷,綁在手術部位上端,至少應距手術野10~15cm,再外加繃帶固定,松緊適宜。術中嚴密觀察使用止血帶的肢體出血及病情變化。

4、手術后的安全轉運

要確認患者引流管功能安全,蓋上敷料前巡回護士確認引流管深度及固定線是否牢固,確認引流管(瓶)已置于安全功能位置。交接班時,共同檢查引流管的功能及流量、顏色、性質(zhì),并確定固定線有無脫落。護送患者至病房。做好交接班。輸送中輸送人員及醫(yī)護人員需有2人分別位于患者頭腳兩側,注意患者手腳是否伸出平車,輸送過程中維持患者正視前方的輸送方式。

5、總結

手術室是醫(yī)院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檢查、診斷并相關搶救工作的重要場所,做好手術室的安全護理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愈后是至關重要的。手術室每一個護理人員必須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強烈的使命感,要增強護理安全意識,強化“慎獨”精神,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種不安全因素,使手術室護理工作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