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化學概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概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化學概論論文

第1篇: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jié)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把好這一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逼渲械摹叭俊倍直闶沁@個概念的關鍵了。因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電離是既有陽離子H+產生,但也有另一種陽離子Na+產生,陽離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堿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區(qū)別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講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tài);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又如在學習“電解質”概念時,學生往往容易將“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甚至同金屬的導電性混淆在一起,導致學習中的誤解。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可將“電解質”概念剖析開來,強調能被稱為電解質的物質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該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有導電性;③條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體雖然不導電,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能導電,所以NaCl是電解質。而NaCl溶液和Cu絲雖然能夠導電,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單質,所以它們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在教學中若將概念這樣逐字逐句剖析開來講解,既能及時糾正學生容易出現的誤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個概念與另一個概念能嚴格區(qū)分開來,從而使學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兩方,講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講完之后,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第2篇: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現代科學的四大支柱──生命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環(huán)境科學無一不與化學緊密聯系,說明化學本身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及人類生活關系越來越密切,下個世紀各專業(yè)人才對化學知識的需要將遠遠超過現在的水平。目前化學教材的種類比較多,大部分教材屬于以學科為中心的,理論部分篇幅較大,有一定的深度,聯系實際的內容很少,有些內容陳舊過時。課堂上講授大量以實驗為基礎的“描述性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要途徑。這樣很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中很少有不抱怨學生對化學不感興趣的。世界化學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是化學教育必須為社會、生活服務,聯系社會和生活。我們的指導思想應該是把化學教育上升到體現公民素質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1.刪繁就簡,突出重點,保證基本的化學知識。

化學課學時受聚,必須改變課程的重點。首先應該明確對于非化工專業(yè)學生教學目的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掌握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化學知識。從目前中專化學教材看,我認為有必要刪除或減少一些純化學學科理論的內容及部分化學計算,可從以下幾方面內容著手。

1.1核外電子運動狀態(tài)及排布,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徑,電離能,元素分區(qū)變化,化學健等,這部分內容在教材中占據了相當的分量,這些雖是化學最基本的理論,但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既抽象又無法應用,脫離實際,對于剛進中專的學生來說難度偏大,因為不可能要求他們從分子,原子,離子的深層去學習后續(xù)內容廣泛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刪去這部分內容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1.2關于熱化學計算,化學平衡常數計算,化學反應速率,電離度及溶液PH計算,在化學中要求這些結合基本理論應用的計算沒有多少必要性。如簡化的溶液PH值計算,誤差較大,無實際意義。當然酸堿的基本概念,如強弱,鹽水性,多元酸等概念是不可缺少的。舉些實例,讓學生知道PH值對保證機體正?;顒又陵P重要,如血液的PH值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人的食物結構應保持酸堿平衡,這樣才能有效地維持血液酸堿平衡,防止疾病的發(fā)生。工業(yè)生產中很多情況下部要控制溶液的PH值,以保證產品質量。工廠、醫(yī)院等部門的排放水要求達到一定的PH值。

1.3元素化合物部分,教材中羅列較多的物質的存在,性質,制備,用途等事實材料,內容多且孤立,大多脫離現實。許多內容可作一定修改,使之更貼近生活,更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如講授磷及化合物,可介紹磷對植物的生長作用,如促進細胞核分裂及根系生長,在植物養(yǎng)分的轉化過程中如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水解和轉移,都離不開磷等等,這些內容比單純講授紅磷、白磷的性質及對比更有實際意義。羅列氮與金屬的反應不如介紹一下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過程等,這個循環(huán)對地球上的人類來說具有十分的重要性。

2.適當拓寬知識面,做到內容充實先進

化學的教學內容也應緊跟現代化步伐,重視與其它學科的交叉與滲透。介紹一些當今人們所關心的問題。環(huán)境、能源、材料、食品等等,使化學更貼近生產實際,貼近生活。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1化學能源部分可以介紹一些未來新能源的研究。如氫燃料,目前已尋找出在陽光下分解成氫和氧的催化劑,利用太陽能達10%左右。海水中有用之不盡的氖,是最誘人的新能源,如何實現其受控熱核反應,是當今各國科學家正在研究的重大課題。氫燃燒,氖核聚變,太陽能對環(huán)境不產生污染,而被人們譽為未來理想的能源。

2.2元素及化合物部分可以介紹一些質輕,強度高,耐熱,耐磨,抗氧化,耐腐蝕等優(yōu)良無機材料。長久以來金屬一直是材料中的霸主,現在已漸漸被高新技術品種陶瓷取代,如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鋁陶瓷等。

第3篇: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摘要:本文從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角度,分別列舉了國外留學生教育和國內留學生教育的概況,兩者互相比較,為來華留學生教育提出幾點改進的思考。

關鍵詞: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比較;思考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使得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日趨頻繁,教育文化的交流也隨之不斷擴展和深入。留學生教育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文明進步的一個標志,同時也是衡量一所高校開放程度和國際知名度的標志之一。大力發(fā)展留學生教育已成為各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它不僅為培養(yǎng)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在傳播本國文化、提高本國國際地位等方面有著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留學生教育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外國留學生教育工作的成敗,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可為留學生教育事業(yè)起良好的推動作用。反之亦然。因此,積極探索適合本國特點的留學生管理體制與模式是每個國家發(fā)展外國留學生教育的目標,國外留學生教育先于我國幾十年,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以便更好的促進我國留學生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1國外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概況

雖然各個國家的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不盡相同,但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學生、管理學生。現簡單介紹澳、美、英、日等同在外國留學生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新興的移民國家,在吸引外國留學生政策上提供很多優(yōu)惠。政府積極推進海外辦學,到2001年,澳大利亞已經建立了兩個促進海外教育事業(yè)的官方機構:澳大利亞教育網際委員會和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發(fā)達的遠程教育優(yōu)勢,這不僅降低了外國留學生的經濟負擔,又可以擴大外國留學生教育規(guī)模,澳大利亞38所大學在世界各國開設的“離岸教育服務”項目共有1009個。學生人數達到349056人,“離岸教育服務”的成果非常顯著。

美國一直把接受和培養(yǎng)外國留學生作為其全球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利用其龐大的高教體系和強大的資金投入保持著世界第一大留學生接受國的地位,留學生教育的層次也較高。美國大學具有很大的開放性,盡量為留學生提供獎學金、打工機會和咨詢服務。特別是對其國內急需的人才支持的力度更大。學校負責招收留學生和進行學籍管理,有專門的機構為學生提供住宿咨詢和信息服務。其余事務交由社會管理。

英國在吸收和管理外國留學生方面也區(qū)別于他國。英國學校除了負責招生和教學管理之外,還為學生提供一些旅游服務和信息咨詢。在冊的正式學生可共享許多社區(qū)圖書館,無需上醫(yī)療保險,有固定的社區(qū)醫(yī)生提供服務,住院的所有費用由英國政府負擔。每年還有專門的組織幫助聯系一些英國家庭,邀請外國學生到這些家庭作客,使外國留學生能更好地融人當地社會。英政府允許自費留學生打工,但每周有時間限制,假期除外。同時英國政府不僅十分重視本土外國留學生教育質量,而且特別關注境外辦學的留學生教育質量,在1995年10月頒布了《高等教育境外合作辦學實施準則》,并設有相應的監(jiān)督機構一質量保證署,定期對境外辦學的項目進行審查,保證留學生的教育質量,維護境外留學生的合法權益。

日本為吸引外國留學生,十分重視在經費投入和政策方面給予優(yōu)惠,日本各級政府及社會對留學生都有資助。日本政府配發(fā)給留學生的培養(yǎng)費為博士生每位80萬日元/年左右,碩士生每位15萬日元/年左右,文部省還設立國費獎學金,最高可達18萬日元/月。日本的一些地方政府、社會團體、民間企業(yè)及個人設立的獎學金較多。包括地方自治體、民間獎學金財團、市民志愿者資助的5萬-15萬日元/月不等的獎學金。另外,由于經濟條件比較發(fā)達,在日本,法律允許留學生打工,社會各界也都為留學生提供打工的機會,使他們通過從事一些勤工儉學活動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

2國外留學生教育管理的特點

上述提到的國家在留學生的管理中都有一些共性的特點:一是制定有關法律法規(guī),健全組織機構,指導外國留學生教育的發(fā)展。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健全為留學生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政府的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由于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后盾,所以能申請到各類獎學金的學生所占的比例較高,這是吸引留學生的關鍵因素之一。另外,在留學政策、簽證發(fā)放等方面政府也給予了很優(yōu)惠的政策。三是重視外國留學生教育質量的提高。在發(fā)展本國留學生教育的歷程中,各國政府紛紛意識到:要可持續(xù)地發(fā)展本國的外國留學生教育,保證優(yōu)質的教育質量至關重要。因此各國采取的主要對策不僅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還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來實施管理。各國政府都由起初注重外國留學生數量的增加,進而意識到提升外國留學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性,從而使外國留學生教育規(guī)模可持續(xù)地穩(wěn)步增長。四是在學費收取、獎學金發(fā)放、學籍管理等方面采取國民待遇,即與本國學生的機會均等。這一點大大增強了對外國學生的吸引力,有利于激勵他們努力學習。五是積極發(fā)展境外合作辦學。積極發(fā)展境外合作辦學是擴大外國留學生教育規(guī)模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教育發(fā)達國家積極通過此種方式拓展國際教育市場。

3我國留學生教育概況

20世紀50年代初期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國范圍內來華留學生的規(guī)模小、數量少,主要以計劃模式為主。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不斷拓展,來華留學的規(guī)模日益擴大。留學管理工作由國家指令計劃過渡到各校自主招生、自主發(fā)展的新階段。由于沒有規(guī)范所有學校的教育模式,從而形成了目前各院校不同的學生管理模式和體制。經過多年的探索,許多高校單一的外事行政管理已不能滿足發(fā)展的需要,紛紛成立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國際教育學院,負責留學生的招生、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和生活服務管理等,解決留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多年的留學生管理工作實踐證明,統一的學院管理,符合留學生教育教學的特殊性要求,使得留學生教學、管理、服務一體化,將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并發(fā)揮出最大優(yōu)勢。學院管理符合留學生管理的要求和特點,受到留學生的普遍歡迎,保證了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校的吸引力,從而促進了各高校留學生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4對我國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一點思考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我國的留學生教育事業(yè)正向著國際化目標蓬勃發(fā)展,但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值得我們深深的思索與借鑒。為促進我國留學生教育事業(yè)更好的發(fā)展,現對改進我國留學生教育模式提出幾點思考:

4.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制度,確保在華留學生的切身利益

參考西方國家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本著更好的為留學生服務的理念,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留學生管理相關制度,如留學生校園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留學生突發(fā)事件的有關規(guī)定,留學生學籍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等,做到留學生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在確保在華留學生的切身利益的前提下,改進留學生管理工作手段,做到系統化、標準化、數據化。

4.2加大政府獎學金投入,吸引更多更優(yōu)秀人才來華留學

我國政府應適當加大來華留學生獎學金的投入,設置不同類型的獎學金,如國家獎學金、省、市級獎學金。以及各高校根據自身情況設置的不同形式的獎、助學金,獎勵優(yōu)秀的留學生來華深造。同時發(fā)動民間組織的優(yōu)勢,吸引地方組織的贊助。為更多更優(yōu)秀人才提供減免學費的優(yōu)惠政策,吸引他們來華留學。

4.3提高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國際型人才

留學生教育質量的高低在留學生教育事業(yè)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專業(yè)教學隊伍,全面提高我國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高校教師應了解各國留學生的文化差異,采取針對性的教學,促進每位來華留學生的成長。同時為留學生提供先進的教學設施,采用與國際接軌的雙語版教材。確保來華留學生的教育質量,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國際型人才服務于社會。

4.4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適時開展境外辦學

第4篇: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新的課程改革標準中指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進行科學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探求科學知識的意識,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斷培養(yǎng)學生進行化學實踐活動的能力;通過化學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在人類生活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新課改以來,高中化學的課程內容發(fā)生了一些改動,教學目標也變得更加明確。新課程改革的重點為:一是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能夠掌握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通過開展化學教學活動,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三是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化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四是構筑有利于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二、了解學生學習基礎,做好初高中教學銜接

對于高中的新生來說,由于大多學生不是來自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所以他們掌握的化學知識水平也不相同,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化學基礎進行調查摸底,對全班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與此同時,因為新生剛剛升入高中,年齡較小,在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這些特點,在學習的進度方面適當放緩,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初中的化學教學相比較,高中化學在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高中化學知識是在初中化學基礎知識上的一次大的跳躍,其中包含較多的抽象思維內容,教材的起點難度比較大。兩者之間的主要差別是:在初中的化學教學中,主要側重于對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和基礎的化學變化。初中化學課的課程進度比較慢,教師可以有更多的課堂時間與學生交流和討論,同時,課后復習的時間也比較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化學教學“慢慢來”的習慣。然而對于高中化學來說,教材的難度和深度方面有所提高,而且信息量比較大,加之高一的新生普遍較貪玩,不能立刻進入緊張學習的角色,導致高中化學教學難度加大。與此同時,高中化學課程任務重、時間緊,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進度的調整,由慢節(jié)拍逐步地變?yōu)榭旃?jié)拍,掌握好學習進度的安排,做好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工作。

三、以學生為主體,優(yōu)化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優(yōu)化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以“主體”的身份出現,充分發(fā)揮自己主動學習的能力,實施有效學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1.興趣教學法。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多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親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科學研究帶來的巨大樂趣,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促進學生改變學習的方式,增強其化學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滿足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教學要求。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競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引導他們相互之間就某一化學實驗開展有序競爭,從而營造濃厚的競爭氛圍,讓學生變壓力為動力,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探究性教學法。新課改中倡導學生養(yǎng)成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使他們養(yǎng)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發(fā)現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安排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為學生提供廣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究中進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開展氯水成分的探究、醋酸酸性的證明等探究性試驗活動。

第5篇: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1.1實驗課時較少很多醫(yī)學高職高專院校為了保證臨床課程以及臨床實習的時間,普遍采取縮短基礎課程學習時間的做法,對基礎課程的學時都不同程度地壓縮,而實驗課時壓縮首當其沖,僅開設三到五個實驗,在10學時左右。

1.2實驗教學內容陳舊目前開設的生物化學實驗仍以沿襲多年的驗證性實驗為主,與臨床工作實際相差太遠,學生只需按部就班操作即可完成,忽視了對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會不到生物化學在醫(yī)學中的實際應用價值,導致對學習這門課程缺乏興趣,認為生物化學枯燥乏味,用處不大。

1.3學生動手機會少,基本操作技能差由于實驗課時較少,學生人數較多,為了保證授課內容,對于稍微復雜的操作,教師一般在課前就把設備、儀器、耗材等實驗用品準備好,學生在實驗中機械的模仿老師的操作即可得出實驗結果,根據不了解其中的原理,而且課后實驗室很少開放,這樣學生的動手機會就很少,基本操作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2實驗教學改革

2.1改革實驗教學內容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理論和實驗技術更新日新月異,實驗課教學也要順應學科發(fā)展,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跟據生化實驗的教學目的,在強調離心、電泳、比色、含量分析等生化基本操作的基礎上,結合生化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以及臨床工作實際的需要,完善生化實驗教學內容,將生物化學實驗項目進行重新篩選,注重結合臨床醫(yī)學,減少落后的單純驗證性實驗,加強探索性和綜合性實驗,比如:雞血細胞DNA的提取純化與鑒定,從雞蛋清中提取某種蛋白成分,檢驗幾種市售品牌奶粉的蛋白質含量等。具體做法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每個小組3~5人,由每個小組自主進行實驗設計,包括實驗目的、材料、儀器設備、實驗流程等,在指導教師審查修改通過后,在老師指導監(jiān)督下做好實驗各項準備及實驗工作,最后根據實驗結果撰寫完整的實驗報告。這些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化學實驗的樂趣,理解生物化學實驗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生物化學的世界中。此外,在實驗課教學的時間安排上,根據實驗項目靈活地安排課時,充分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時間開放實驗室,并配備實驗指導老師,增加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機會。通過這些措施,使學生加深對生化理論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實驗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2.2改革實驗教學手段方法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推廣應用,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開展多媒體實驗教學,通過視頻、圖像、聲音和動畫等多種媒介,把復雜抽象的概念、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對學生的理解掌握大有裨益,從而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此外,生物化學教研室運用信息技術開發(fā)生物化學虛擬實驗平臺,對于不具備條件開展的生物化學實驗以虛擬實驗的形式進行模擬,虛擬實驗不受實驗條件的限制,對實驗教學是非常有益的補充,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生物化學前沿技術,開拓學生的視野。

2.3改革實驗考核方式改變過去單純考核理論內容的做法,將生物化學考核改成兩部分進行,理論考核成績占70%,期末實驗考核成績占30%。實驗考核根據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評分:實驗課出勤率占10%,實驗報告占30%,基本無機化學是醫(yī)學檢驗專業(yè)學生的第一門化學基礎課,它在化學學科中處于基礎、母體地位,可以為后續(xù)課程如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及部分檢驗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提供必備的知識基礎。另外,作為入門必修課,無機化學的學習是學生建立專業(yè)思想和專業(yè)素質的重要階段,不僅能讓學生明確化學和醫(yī)學的聯系,而且技能考核(比如:移液管、移液器、離心機、分光光度計的使用等)占30%,綜合實驗能力占30%,其中實驗設計占10分,操作考試占20分,考試前兩周教師規(guī)定考試范圍和要求,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動手訓練。考核時學生當場抽簽,根據題目內容完成從準備到具體操作的整個流程,老師根據學生在實驗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表現作出評分。

3總結

第6篇: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jié)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把好這一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逼渲械摹叭俊倍直闶沁@個概念的關鍵了。因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電離是既有陽離子H+產生,但也有另一種陽離子Na+產生,陽離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堿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區(qū)別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講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tài);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又如在學習“電解質”概念時,學生往往容易將“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甚至同金屬的導電性混淆在一起,導致學習中的誤解。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可將“電解質”概念剖析開來,強調能被稱為電解質的物質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該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有導電性;③條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體雖然不導電,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能導電,所以NaCl是電解質。而NaCl溶液和Cu絲雖然能夠導電,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單質,所以它們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在教學中若將概念這樣逐字逐句剖析開來講解,既能及時糾正學生容易出現的誤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個概念與另一個概念能嚴格區(qū)分開來,從而使學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兩方,講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講完之后,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第7篇: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一、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學生為主體,參與實驗

傳統教學方式是由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得出結論。結果往往是教師唱獨角戲,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則被動接受,容易遺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高中化學學科課程標準強調實驗探究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化學實驗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制備Fe(OH)膠體的實驗中,觀察老師做演示實驗的學生課后往往只記得將飽和FeCl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膠體,至于膠體的顏色及其和Fe(OH)沉淀的區(qū)別仍不清楚。而親自動手的同學不僅能加以區(qū)別,有的同學在做實驗中還發(fā)現當水接近沸騰時滴入飽和FeCl溶液再加熱一會(此時水未沸騰)也會形成膠體,但上述現象的形成需要較高的溫度,即接近100℃。學生對此提出了疑問,并運用鹽類水解的知識加以解釋:FeCl在水中水解生成Fe(OH)和HCl,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當溫度升高到接近100℃時有利于水解生成HCl,并使之氣化,從而在水中形成Fe(OH)。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學生分組實驗,互相協作,共同探究

分組實驗是化學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把實驗能力強的和實驗能力弱的學生分為一組,做實驗時以優(yōu)帶差,即以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為主體,動手弱的學生為輔,然后互換角色,讓實驗能力弱的同學為主體再進行實驗。這樣就可以真正做到互相協作,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

三、多增加傳統實驗的改進,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

長期以來,課本上不少傳統實驗操作繁瑣,而且都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通常由老師演示,即使學生動手做也是按照書上的步驟單純模仿,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對于一些不合理的傳統實驗教師有必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加以改進。比如必修1(人教版)NaO性質探究實驗中NaO與CO反應,傳統實驗是制取CO氣體并通入NaO,收集產生的氣體并通過做木條復燃實驗證明產生了氧氣。這個實驗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自主設計實驗加以改進。CO一定要制取嗎?氧氣一定要收集后用木條復燃實驗加以驗證嗎?帶著這些疑問,學生開動腦筋,自主創(chuàng)新了該實驗。有學生設計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用玻璃管伸進NaO粉末中然后吹氣,可以看到棉花劇烈燃燒。新設計的實驗不僅證明了NaO與CO反應生成了氧氣,而且證明了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改進后的實驗不僅操作方便,而且實驗現象具有趣味性。一般用水來滅火,有的同學打破常規(guī),改進了NaO與水反應的實驗。同樣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然后滴幾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劇烈燃燒,即水能生火。傳統焰色反應是用無銹鐵絲蘸取溶液或固體粉末,然后置于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該方法由于蘸取的藥品較少,不利于觀察火焰的顏色。針對上述問題,有的同學作了如下改進:將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于點滴板上,再將要用的藥品溶液用滴管滴幾滴于棉花上,然后點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顏色。

教師對學生傳統實驗的改進,可使實驗教學與探究學習融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動手實驗,不僅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自主意識,而且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科學探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們應努力學習、更新觀念,以實驗探究為化學教育的突破口,同時轉變自己的角色,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基礎教育的改革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許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啟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03).

[2]孫小媛,趙維秋.中學化學實驗綠色化改革的方法[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04).

[3]柯珍鳳.化學實驗課教學與素質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1999,(04).

[4]徐肖邢,陸德文,徐步田.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學化學教師素質研究[J].常熟高專學報,1999,(06).

[5]康午生.中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的形成與訓練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0.

第8篇: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jié)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把好這一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這個概念的關鍵了。因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電離是既有陽離子H+產生,但也有另一種陽離子Na+產生,陽離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堿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區(qū)別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講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tài);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又如在學習“電解質”概念時,學生往往容易將“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甚至同金屬的導電性混淆在一起,導致學習中的誤解。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可將“電解質”概念剖析開來,強調能被稱為電解質的物質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該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有導電性;③條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體雖然不導電,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能導電,所以NaCl是電解質。而NaCl溶液和Cu絲雖然能夠導電,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單質,所以它們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在教學中若將概念這樣逐字逐句剖析開來講解,既能及時糾正學生容易出現的誤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個概念與另一個概念能嚴格區(qū)分開來,從而使學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兩方,講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講完之后,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第9篇:化學概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的有效性

新的課程標準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傳統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識傳授為核心,忽視探究過程,尊崇權威,迷信書本,往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定勢思維能力強,創(chuàng)造性思維薄弱,學生被動學習,成為裝知識的容器。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將難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同志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不斷發(fā)展的動力?!币虼耍瑢嵤﹦?chuàng)新教育將是時代的要求。

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應更新教育觀念,從新定位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關系。傳統的觀念注重師道尊嚴,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只有被動的接受,新課程則要求師生是課堂的雙主體、是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由知識的代言人、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學習者,由知識的權威轉化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由過去的重“教”變?yōu)楝F在重學生的“學”,由重知識結果的接受轉化為重知識的探究過程,由重學生的成績的取得轉化為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重知識的理論性、系統性轉化為重知識的社會性、生活性、實用性。只有確立了這些新的教育觀念,才有可能變過去的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才有可能還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在這個課堂里學生的思維才有可能真正的激活,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創(chuàng)新的綠苗。

要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自然學科的發(fā)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發(fā)展過程,知識的更新、科技的飛快發(fā)展都是人類不斷創(chuàng)新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要時刻滲透化學的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觀。如我在講燃燒時,介紹了拉瓦錫敢于向當時的燃素學說挑戰(zhàn),提出了自己的氧化學說。阿拂伽德羅、道爾頓不迷信五行學說提出了分子—原子論。侯德榜敢于向帝國主義列強挑戰(zhàn),不斷實驗終于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打破了帝國主義關于純堿生產技術的壟斷。波義耳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由紫羅蘭遇酸變紅的現像發(fā)明了酸堿指示劑。門捷列夫由原子的質子數的變化發(fā)現了元素周期表。還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哥白尼的日心說……這些重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無不凝聚著他們辛勤的汗水,更與他們不迷信權威敢于創(chuàng)新分不開的。

要結合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史中,實驗一直是探究問題、獲課改取知識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手段。傳統的實驗注重于它的驗證功能,過分重視實驗中的技能訓練,學生只能機械地模仿學習。新世紀的基礎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就不能不重視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能讓學生擺脫“照方抓藥”的實驗模式。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地思考,大膽地提出猜測,圍繞猜測設計實驗研究方案,制定實驗步驟,自主操作,觀察思考、分析得出初步的實驗結論,師生相互交流探討,得出更為準確的實驗結論。實驗過程真正變成了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同時要敢于放手讓學生改進課本上的有關實驗,如P23葉測定空氣里的氧氣含量,此實驗無論如何操作規(guī)范,也無法使液體上升到廣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因為紅磷不可能反應完全,點燃時氣體受熱會逸出,此時可與學生一起探討尋找一種更好的方法,有的學生提出更換一種能完全反應的藥品,有的提出把廣口瓶換成試管便于觀察,有的提出更改點燃方式不讓氣體由于受熱逸出,此時可提醒學生白磷在。400C就能燃燒,這樣一來可把左邊的廣口瓶變成了試管,紅磷變成了白磷,燃燒匙可不要,為了便于觀察可在水中加入幾滴紅墨水,也可將水換成CUSO4溶液更好。又如課本上的制CO2的實驗裝置不能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可讓學生進行改進或重新設計使之能夠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學生經過認真思考,設計了多種裝置,有些學生還動手設計了裝置,用醫(yī)療上的點滴管代替導管,用礦泉水瓶代替試管,其中有這樣一套裝置較好,把藥品放于礦泉水瓶中,瓶底打好小眼,用點滴管與橡膠塞連接好塞于瓶口,用玻璃杯裝酸液,反應時將礦泉水瓶壓入酸液中,停止時取出即可。此裝置很有創(chuàng)意,用于實驗室時將瓶子換成試管,管底磨出小眼,玻杯換成燒杯即可。諸如此類的實驗均可讓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喜悅之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設計、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關注學生的解題思路的有效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只關注解題結果的正誤,很少關注解題過程是否簡練,解題思路是否有創(chuàng)意,這樣一來學生極易形成狹隘的思維方式,不能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考慮問題,無法形成發(fā)散式思維,更不能進行創(chuàng)新。如下題判斷下列物質中N%的大小關系:A.N2O5B.NO2C.N2D.NO本題如通過計算很容易得出結論,但此種做法頗為費時,純屬一種機械式做題,無法起到開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此題不妨換一角度考慮,從氮氧原子個數關系上分析,其一可把氮原子變成相同個數為A.N2O5B.2NO2C.N2OD.2NO不難看出氧原子個數依次為5,4,1,2,答案顯然出來了。其次也可把氧原子個數變成相同數目,或者從氮氧原子個數比考慮。同時可將其加以引申到這一類型的題目。如:SO3與SO2中氧的質量相等,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為多少?此題由氧的質量相等可知氧原子個數也相等,便成了2SO3與3SO2的質量之比,諸于此類題目均可如此解決。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時時這樣引導,學生的思維將會變得非常活躍,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超級秘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