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第1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人文素養(yǎng) 中學語文 閱讀教學

人文精神即語文的人文性,是蘊含在語言文字特別是文學作品之后,閱讀教學以其特有的教學功能,便于把文字特別是文學作品的人文精神內化為學生的精神依靠,使文本的人文精神的內核與學生的情感寄托融為一體。這恰恰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滲透提供了契機。

一、人文素質滲透的含義

“人文素養(yǎng)是人類在追問人的合理性或對人的存在進行理性探索的過程中提升出來的價值觀念體系,以人為尺度和對象,注重人的存在和發(fā)展,強調人的權利和價值,關注人類的命運,它主要涉及人生存發(fā)展的目的、意義、價值等人自身的問題。這是人文精神在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普遍性特點。”滲透原是物理學概念,被遷移到社會學科,意指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改變原有特點的情況下達到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既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的“傳道授業(yè)”,又不同于政治思想和道德的灌輸。是通過閱讀文本過程中人文精神的提取達到人文素養(yǎng)提高的目的。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在于創(chuàng)設條件,讓讀者用自己的情感思想去關照文本,用自己的感情去體悟滲透在文字中和文字背后的情感思想,使?jié)撛诘娜宋乃仞B(yǎng)的思想轉為現(xiàn)實的理解。閱讀教學大多采用優(yōu)秀的文本語言,有著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價值,這就為人文精神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可能性?!霸诼犝f讀寫活動中,語文聚焦于‘怎么說’,而其他課程則是‘說什么”,“言為心聲,‘怎么說’絕不是一個單純的使用語言的技術、技能、技巧問題,其中必然滲透著言說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在關注‘怎么說’的同時,學生也必然接受作者心靈和課文內容的陶冶。”所以,借助于閱讀教學,給學生搭建人文素質滲透平臺,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中學閱讀教學人文精神滲透的意義

中學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需要,更是培養(yǎng)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完善學生人格的客觀要求,概括來說,中學閱讀教學滲透人文精神包括以下意義:

第一,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提高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自信。日本教育家小原國芳說過:語文教學不能簡單傳授文字或字母,更在于教授的文本內涵。國語不是傳承古訓,而在于思想的傳遞。王尚文也指出::“教學民族語言就是在

灌輸民族的精神,鑄造民族的靈魂?!蹦壳埃袑W語文課本存在大量的優(yōu)秀文本材料,優(yōu)秀文學作品具有情感上的震撼力和感召力。中學閱讀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民族的發(fā)展情況,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底蘊,逐漸提高民族認同和自信。

第二,有利于中學生良好個性的發(fā)展,健全人格。斯普朗格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敝袑W生的個性尚未完全形成,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和歷史人物的對話,反思自身問題,引發(fā)對人生問題的思考,從而促進學生不斷提高,不斷完善,健全人格、塑造個性。

第三,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許多學生總是在說不理解閱讀內容,那是因為在閱讀過程沒有能夠把握閱讀材料的人文精神的內涵。所以,“教育并不是在學生的心靈“白板”上刻上“痕跡”,而是以他已有的精神世界(包括經(jīng)驗)作為“先有”、“先見”和“先前理解”理解教育,在理解的過程中建構教育意義,并且進入這一意義關系中,從而在相互作用中能動地選擇和接納教育的引導,允許教育進入自己的精神活動中并且體驗它經(jīng)驗它,同時擴展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學生的精神把握了教育,并且在教育的引導下自我發(fā)展?!闭\如此,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只有進行人文素養(yǎng)滲透才能懂得作者的所說所感,理解文章的精神,也是提高語文能力的表現(xiàn)。比如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藥》,如果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述,僅僅從文字表明去把握文章,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沒有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三、人文精神滲透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人文精神的滲透離不開語文材料的載體,滲透在聽、說、讀、寫過程中,語文閱讀教學更好的承擔了載體作用,是人文精神滲透的最佳方式。概括的說,中學語言閱讀教學滲透人文精神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良好的師生交流情境,為人文精神的滲透提供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是教學效果提高的保證,有效的師生溝通為人文思想的滲透創(chuàng)造了條件。長期以來,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一言堂的情況,阻礙了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形成,事實上,“師生關系是學生完整的人格與教師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對學生的生活和成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在新的形勢下,學生的主體意識、自主意識普遍增強,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評價以及對道德價值的判斷,不再普遍認同一個標準,不再盲目聽從統(tǒng)一的價值評價,他們渴望尊重,呼喚理解?!彼?,在人文滲透過程中,要努力創(chuàng)設平等的對話溝通的情境,為學生獨立思路、精神發(fā)展提供條件。

2.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的人文精神內核。中學語文課本和課外閱讀材料大都滲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養(yǎng)料,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去閱讀、體悟、激活文本中的人文精神,轉化為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鑒賞文藝,如果對語言文字的意義不理解,再高妙的語言都無濟于事。所以,中學語文教師要從語言文字入手,又要讓學生深入文本,讀懂文本以外的人文精神,在慢慢熏陶過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

3.尊重學生個性,分層次引導學生閱讀。人文精神的滲透要考慮到學生個體閱讀的差異性和閱讀習慣,要采取分層次的閱讀指導方法,尊重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信和閱讀樂趣,為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創(chuàng)造條件。個體閱讀的差異性造成對文本材料了解的不同,也使得閱讀的趣味性增加,“文本意義的生成與轉化,需要師生雙方對文本進行積極的解讀、共同構建和提升。教師對個性化閱讀的尊重,正是體現(xiàn)了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尊重與理解。而正是在個性化的解讀中,學生構建提升了文本的意義,其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也因此得到了提高?!?/p>

總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提供了契機,教師要合理利用閱讀教學,把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貫穿始終,為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藍嵐:論人文精神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D].浙江師范大學,2005,第1頁

[2]王尚文.緊緊抓住“語文”的韁繩[N].中國教育報,2004.7.8 t5)

[3]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73

[4]鄒進.現(xiàn)代德國文化教育學[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73

[5]金生鉉.理解與教育——走向哲學解釋學的教育哲學導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90

第2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一、閱讀內容的有效擴展

就現(xiàn)階段鄉(xiāng)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現(xiàn)狀來說,面臨的一個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都居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興趣傾向根本沒有得到顧及和考慮,因此,學生對整個閱讀教學沒有參與熱情也就不足為奇了。針對這種情況,在鄉(xiāng)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建議教師最好能對閱讀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的擴展,從而擴展整個閱讀教學的開展范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自主學習意識,為鄉(xiāng)村中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相應的基礎。比如,教師在閱讀教學開始之前,可以結合具體課程的內容,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去收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東西,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合理適當?shù)貙W生的閱讀內容進行延伸和擴展。

另外,教師在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擴展和延伸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愛好進行有效的考慮,爭取為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創(chuàng)造出有利的情感優(yōu)勢,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今后閱讀教學的良好教學氛圍奠定有利的基礎。

二、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

就鄉(xiāng)村中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來說,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擴展之外,還應結合鄉(xiāng)村中學生的階段發(fā)展特點,營造一個良好的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為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以及思維接受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的環(huán)境。教師在課程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音頻,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再對學生進行一些提問,通過提問,教師不僅能輕易地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動向,同時還能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提供相應的策略依據(jù)。

第3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 閱讀教學 方法 習慣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育應該立足于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量越來越多,每年的新書日益增多,且越來越復雜,如果沒有較高的閱讀能力,那么這些信息將是你處理不來的。所以,閱讀在現(xiàn)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攝取知識手段,因此閱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重的分量。我作為長期奮戰(zhàn)在一線的語文老師,談談個人的淺見:

一、創(chuàng)設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酥灰鐣?、學校、老師、父母都重視閱讀,并言傳身教,當好楷模,創(chuàng)設一些輕松的閱讀環(huán)境,積極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梢越?jīng)常舉行閱讀比賽,可以創(chuàng)辦閱讀興趣小組,家里有好書可看,有好的看書環(huán)境,那么作為學生就更能夠去認真看書,去瀏覽知識的海洋,可以推薦一些參考書、文學著作、科普知識等,讓學生“博覽群書”做到“雅俗共賞”。一旦他們喜歡上讀書,那么他們的閱讀水平就一定會不斷提高,慢慢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學生閱讀初期,首先要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學生在碰到自己喜歡的書時,往往喜歡一口氣就把書看完,一下就滿足心中的渴望。但是如果有的學生在他們的讀書興趣只有一點時,同時又要求他們做讀書筆記時,他們的閱讀興趣便會減少很多,甚至會誤認為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對書就沒有什么興趣了。因此,在學生閱讀還沒形成好的習慣之前,可以鼓勵學生去閱讀,讓學生輕輕松松遨游知識的海洋,去感受閱讀所帶來的愉悅。當學生喜歡閱讀并能自覺地去閱讀時,可以摘抄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文摘,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書籍,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解決問題。一旦解決了問題,成功的喜悅就會讓他們更喜歡閱讀。

二.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

閱讀可用多種方法。我們一般采用朗讀,指出聲的讀,尤其是大聲的讀。在語文教學中,朗讀主要用于學習語調,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演說能力,鞏固語言知識。第二,默讀,指不出聲讀。默默理解文意。第三,精讀,主要用于課堂上的課文教學,即對課文里的語音、語調、詞組等語言知識點進行精細的分析講解,使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提高運用語文技能和能力的基礎。第四,泛讀,主要指大量、廣泛、快速地閱讀,泛讀時,對閱讀材料中的各種語言現(xiàn)象不作全面、精細、認真的分析,而是根據(jù)已掌握的語言知識盡快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泛讀教學,學生可以更廣泛、更大量地翻閱、查抄資料,獲取知識,從中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閱讀速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獲得閱讀語文的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設置各種在課本上易找到的問題,也可以布置各種懸念,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熬烤故鞘裁创騽恿素惗喾业男?,讓他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傳世名曲《月光曲》呢?”“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這一設問讓學生站在貝多芬的角度,感受這件事情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即貝多芬”,在這樣的所見所聞中,“我”是怎么思考的?我的想法會怎樣?探究“打動”的過程,便是學生潛移默化的過程。就會更加關注細節(jié)背后蘊藏的內容。這樣的問題遠比“《月光曲》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從中我們體會到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等等類似的問題要來得生動,細膩,充分發(fā)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和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從小做起。抓住中學生這個關鍵期對學生進行閱讀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再施以閱讀教育將是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補。因此閱讀教育要抓住關鍵期,注意研究他們的特點,嚴格要求,正確引導,強化訓練。要在關鍵期把養(yǎng)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細、抓緊、抓實。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持之以恒。教育學生每天堅持空出一點時間來讀書,哪怕就是幾頁也好,慢慢就是一本書了,養(yǎng)成睡覺前看一會兒書的好習慣,養(yǎng)成去圖書館看書的好習慣,“書非借不能讀也”,養(yǎng)成用“心”去閱讀的好習慣。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者,在語文教學中扎扎實實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使閱讀教學的課堂充滿生機,才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才能使語文閱讀教學就能登上一個新的臺階,才能使我們的學生能更快更好地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

參考文獻:

①《應用寫作》月刊1997年第1期

②《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9年第3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施有效教學》

第4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閱讀教學;現(xiàn)狀;問卷調查;對策

一、調查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其閱讀面,增加其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在總目標明確規(guī)定7—9年級課外閱讀總量應在260萬字以上。切實有效地增加我校學生課外閱讀量,依托學校創(chuàng)設良好條件,科學高效地推進課外閱讀管理和指導,形成規(guī)范、準確的閱讀方法和評價手段,是本次調查的動機和原因。

二、調查目的

1.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是教學之母。閱讀能力既是學習知識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又是終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提高閱讀能力是獲取知識重要途徑和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2.閱讀習慣養(yǎng)成將影響學生終生。通過調查,采取恰當?shù)姆椒?,改善我校學生閱讀現(xiàn)狀,以便使閱讀教學有的放矢,同時從閱讀教學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拓寬學生的學習主渠道,豐富其知識,提高其能力。

3.學會閱讀是社會生活及終身學習的需要。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學習、獲取各種新信息,而閱讀是學習的主要途徑,學會閱讀就是學會生活,就能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采用抽樣問卷方式,以選擇題的形式提出,選取了我校七年級學生中的100人作為調查對象,問題涉及到中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認識、興趣、方法、習慣等,此次調查共發(fā)出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四、調查結果分析

語文閱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受教學時間限制,課外閱讀卻是開放的廣闊空間,對人的素養(yǎng)尤其是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應立足課內,引申課外。依賴語文教材和課堂是學不好語文的,只有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才能做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我們應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精密結合,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學到的方法融會貫通,并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更好地開展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一些實際情況,我們做了此次調查,并將結果統(tǒng)計分析如下。

1.大多數(shù)學生對閱讀教學的時間與任務不夠明確。學生每天閱讀書籍的時間遠遠不足,他們閱讀量的時間保證只有靠節(jié)假日,閱讀量的影響或多或少與學校學習任務有關,且需要教師的具體指導完成,建議學校開一節(jié)指導課外閱讀的課程,以便使學生達到中學畢業(yè)260萬字的閱讀量。

2.大多數(shù)學生對閱讀的意義沒有足夠認識。首先,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的書籍是動漫、科普、故事等,沒有上升到具有文學品味的經(jīng)典書籍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整本書,以豐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其文化品位。其次,對書籍閱讀的意義還不夠重視。大多數(shù)學校、教師、家長更重視學習成績,沒有把課外閱讀與提高語文成績聯(lián)系起來,對有意識地吸取課外讀物中的營養(yǎng)認識不到位,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引導,讓學生學以致用。

3.大多數(shù)學生對閱讀的認識與態(tài)度不夠端正。閱讀主要來自于學生本人對所閱讀書籍的興趣,而家長和教師的指導甚少,甚至部分家長以影響學業(yè)為由不支持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書籍主要來自于相互借閱,有些不適合學生閱讀,導致閱讀的效果不夠明顯。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開展閱讀,還要做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有意識地給孩子購買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

4.大多數(shù)學生對閱讀方法與閱讀習慣不到位。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興趣濃厚,但閱讀習慣和方法都不到位,讀書交流活動只存在于同學之間,與家長、教師交流相對很少,缺少精讀、摘抄、寫讀后感、質疑等閱讀習慣,導致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沒有突顯出來。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

五、思考與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必須在今后的教學遵循閱讀教學規(guī)律,大力進行教學研究,改變現(xiàn)有閱讀教學現(xiàn)狀。

1.閱讀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成人往往是從自身角度關心兒童,不能充分尊重兒童的個性和需求。許多家長給孩子買書都是學習輔導資料,很少考慮學生的精神需求。其實,文學書籍不僅會對作文有幫助,還能豐富我們精神世界,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yǎng)。家長和教師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些,從使得學生人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的角度認識閱讀,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價值所在。

2.閱讀教學重點是開放性學習交流。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去,才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獲得美好的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互動學習的方式,加強學生與學生、自己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家長等的交流感想,建立以小組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交流、學習、借鑒。而家長和教師則要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保持溝通,指導好學生的讀物選擇,支持學生進行個性閱讀,并鼓勵他們在閱讀中進行批判認識,使他們在閱讀層面得到充分發(fā)展,從而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語文知識,豐富精神世界和文學素養(yǎng)。

3.閱讀教學歸宿是給學生一個自由翱翔的空間。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首先,要給學生閱讀的自由,并給予他們時間上的保證。閱讀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去自由閱讀,使他們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其次,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寫一點心得體會,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水平將會得到提高。只有給學生一個自由閱讀空間,才能讓他們靈動的思維自由地翱翔于閱讀與寫作之間,從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總之,閱讀教學是中學教學重中之重。與書為友,和孩子同讀,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達到教師和家長的共同追求。

參考文獻:

[1]肖小喬.中學生閱讀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12).

第5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

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核心”,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題。教師就應當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就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習體驗就是關注學生的生命歷程。在閱讀教學中,要想達到對課文的真切解讀與感悟,必須以閱讀主體的閱讀體驗為支撐,因而,學生的主體體驗更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立足點和珍貴的教學資源。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通過閱讀教學,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形成。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閱讀教學,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筆者就個人的教學經(jīng)歷來簡單的談談我們語文的閱讀教學。

一、高度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我一直對學生說“:學習語文光憑一本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多讀書,讀好書?!遍_學初,我上了一節(jié)語文閱讀能力調查課,目的是調查全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現(xiàn)狀,便于以后有所針對。調查中我發(fā)現(xiàn)班上大部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差,缺乏邏輯,而且語言生硬、呆板,即使一些平時語文成績好的學生也是如此。學生缺少必要的語文知識儲備,寫出來的文章空洞、乏味,沒有生氣。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知識儲備太少,我認為知識儲備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閱讀,因此,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不容忽視。

二、教師要做到尊重主體意識,提倡閱讀的開放性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對象是開放性的。真正的文學作品總是以豐富的思想和情感撥動讀者的心弦。編入現(xiàn)行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絕大多數(shù)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這些經(jīng)典名作往往蘊涵著作者強烈、深刻、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都具有較高的思想藝術性和審美價值,教師的講解大多數(shù)都只是側重對某一思想、某一藝術特色作比較詳細的分析或探討。但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課堂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只是課文的重點之一而已,決不能以此來代替課文的所有內涵。比如,課文《愚公移山》是通過“移山”來表現(xiàn)古代勞動人民不怕困難、人定勝天的堅強信念,而有學生卻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愚公為什么不移屋?為什么不鑿山洞?憑什么讓子孫后代都要挖山?當大家都圍著“移山”與“不移山”兩個觀點打轉轉時,他卻能跳出這個圈子另辟蹊徑,提出“移山”還是“移屋”“、挖山”還是“鑿洞”、祖輩的“權威”與子孫的“盲從”等問題。由此可見,學生對課文中問題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要比教參更豐滿,更具多彩性,也更具說服力。因此,閱讀活動中需要教師不斷地啟發(f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不把教參捧作圣經(jīng)來教學生,提倡閱讀的開放性。

三、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

古語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倍嘧x書,讀好書,必然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我校是農村中學,盡管學校配備了圖書室,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于是我和學生一起自籌圖書,組建班級讀書會,并給予指導,讓學生堅持寫讀后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到目前為止,效果甚好。閱讀過程又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我們的學生就像是“一張白紙”,我們的教師不在上面“畫”一些正確有益的信息,學生必然就會接受社會上一些不良的信息,形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情感體驗,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我經(jīng)常讓學生讀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和教育意義的圖書,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形成一種良好的情感體驗。如:多讀一些關于的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在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老山界》的教學中,我布置學生寫讀后感,檢查作業(yè)時看了學生的文章,我的心顫動了,我們的孩子是那么的動情,實在?!拔沂怯眯脑谧x,我的心流淚了”“;我們將懷念他們,可愛的戰(zhàn)士,直到永遠,永遠……”,我們的孩子寫下的這樣的話語,令人感動。誠然,他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精神,認識到我們戰(zhàn)士的可愛可敬之處。

四、 閱讀分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努力提高授課水平,在分析課文的時候,總是教師問學生答,只不過在學生答時讓學生討論、互動,將學生引入事先設置好的問題,完成預先的教學任務。雖然教學任務必須要完成,但學生是多變的,同時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如果在閱讀分析中充分讓學生提問,可能有些問題教師也始料不及,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抓住一點,那就是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不變應萬變。在課堂教學中,我經(jīng)常這樣提問:“我想請大家回答某某問題”,當然,有學生在思考,參與是不全的,而且是被動的;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用“讓我們一起來研究某個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這時候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要求,問題是大家的,不是老師給的,學生有了責任感,討論也就更具有實質性。在九年義務教學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老山界》的教學中,我讓大家閱讀后探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過高山有哪些難處”,大家討論激烈,而班級有兩名學生坐著不動,是平時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我就走過去提醒他們與大家交流,其中一名學生回答“喝水難”,教參上是四難:走路難、處境難、吃飯難、睡覺難,但我大力表揚了這名同學,因為他合作了,參與了。而且想想確實也是,過老山界,前有圍堵,后有追擊,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上是崎嶇不平的山路,停下來喝水確實很難,這節(jié)課余下的時間這位同學一直很專注,因為他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喜悅。

第6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當前的閱讀教學往往忽略了閱讀的本質,分析教學,肢解教學,表演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體驗與感受。在當前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用統(tǒng)一的教材和單一的思維方式,用講授和訓練的方法向學生傳播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技能和語文智力,關注的只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訓練達到的水平等客觀因素,至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特長的培養(yǎng)、主體意識的形成則被認為根本不關語文老師的事,根本不是閱讀教學的目標,把學生雕琢成一個模樣,泯滅了學生獨特的個性和真實的自我,直至完全喪失了作為人的主體意識和個性發(fā)展的欲望。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其閱讀情況又是令人吃驚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除了課堂上跟著老師分析課文的思路進行簡單的閱讀之外,課后的閱讀很少,就是閱讀了,也是隨意性較大,或者因為任務,或者用來消遣,或者憑興趣翻翻。

這種現(xiàn)狀的存在,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與傳統(tǒng)知識技能傳授的教學觀念有關。長期以夾,許多人認為教學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教,學生學,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由于傳統(tǒng)教學過于強調教師的教,于是教學活動就成為一種教師對學生單向的、線性的傳授知識的活動,因而形成了與教學本質相背離的、嚴重阻礙教學發(fā)展的“三中心論”(教師中心、課堂中心、課本中心)。

第二,與考試制度有關,以練代講,本末倒置??荚囍贫仁沟瞄喿x教學出現(xiàn)了應試化的傾向,教師在教讀課文時,自覺不自覺就會受到高考題型的束縛,把本來豐富多彩的文章內容解讀成了標準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殺著學生充溢著靈性的解讀,全班五六十人變得步調一致。他們還根據(jù)考點設計出大量習題,反復訓練學生,非多練不足以鞏固夾生的知識,非多練不足以彌補因缺少自讀而忽略的基礎與細節(jié)的知識,不足以訓練學生的基本能力。大量的各種形式的篇目、單元測試題,成了老師的法寶。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以割裂為美,把各類不同文章的閱讀拘囚于“一背景、二段意、二主題、四特點”的教學模式,使本來充滿魅力與情味的閱讀變得枯燥無味、面目可憎。

第三,與學生的生活有關。閱讀教學脫離實際,遠離現(xiàn)實生活。把學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語文閱讀教材里,學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積累和生活常識,遠離社會實踐。

第四,語文閱讀教學過于程式化,以講代讀,喧賓奪主。 缺乏課外閱讀積累、缺乏課前自讀的感悟、探究、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語文課怎樣上?把自讀放在課內,時間不允許,對于較長或較難的課文更不允許。這樣自讀的效果必然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教師苦心經(jīng)營,吃力不不討好,學生積習難返,啟而不發(fā),于是很多教師重蹈舊轍,采用了傳統(tǒng)的講授法,甚至不分講讀與自讀課的區(qū)別,或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亦步亦趨,淺層次的問題尚可以啟發(fā)解決,較難的問題就只能是老師越俎代皰了。主體作用發(fā)揮不了,就只能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喧賓奪主成了課堂的主人,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讀,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被剝奪了。教學的目的演變?yōu)橥瓿杉榷ǖ慕虒W任務,學生自然免不了成了被填之鴨,成了知識的容器.

針對這些現(xiàn)象,我們又該怎樣進行閱讀教學呢?在實踐中,我嘗試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比較式閱讀。我把教材中的內容相關的文章放在一起,如反映婦女生活的課文《祝?!?、《荷花淀》、《邊城》合在一塊讓學生來閱讀,通過比較,學生不僅明白了祥林嫂為什么會在祝福聲中死去,也明白了小翠愛情悲劇的必然性。同時,在課堂上,教師應盡力給每一個同學創(chuàng)設發(fā)表自己獨特見解的機會,使學生小到對一個詞語的理解,大到對文章主旨的認識,都能做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第二,體悟式閱讀。讓學生獨自體驗、品味、感悟文學作品的意蘊。例如,在教授李樂薇的美文《我的空中樓閣》一文時,我沒有對這一作品的主題思想進行分析,只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然后,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fā)表對這部作品的感悟和體驗。有的學生說,他已經(jīng)深深陶醉在這篇文章描繪的人間仙境中了,這是作者向往的生活環(huán)境,現(xiàn)實并不存在。有的學生說,作者的這間小屋確實存在,作者出于對它的喜愛,在描述中不免加入了許多想象和夸張。有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學生則談起山居生活的寧靜、安詳與愜意,與文中作者的感受不謀而合。這種體悟式閱讀教學使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通過自己的想象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呼之欲出的文學形象,不但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而且能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品嘗創(chuàng)新的樂趣。

第三,探究式閱讀。讓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自己尋找答案。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在學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無可言時,提出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識。

第7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閱讀教學;質疑;問題;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最基本能力,它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而且是學好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是閱讀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與手段。“疑”是思維的發(fā)動機。黃宗羲曾經(jīng)指出,讀書始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過了這一番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當中提及的無疑、多疑、解疑的過程其實就是主動、積極地學習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闪钊藨n慮的是語文課上學生缺乏質疑精神,較少有提問和回答的欲望。較多的是消極聽課,只學不問,有問不答,等待老師自問自答。語文課無問題現(xiàn)象已是我們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無思考也就無問題,無問題也就無進步。質疑在語文閱讀中是如此重要。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呢?

一、閱讀要伴以問題思考,教師在教學中設置疑難問題

閱讀不是單純形式上的瀏覽,其實質是通過展開思維,調動原有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對文章進行最充分的感知、領悟和鑒賞,并借助聯(lián)想、想象內化積淀為屬于自己的精神財富。因此,有讀有思,邊讀邊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由于現(xiàn)代中學生閱讀內容十分廣泛,文章意蘊理解多元化,再加上學生的閱讀經(jīng)歷有限,如果沒有問題引導、點撥,學生閱讀時就會天馬行空,或暗中摸索。如果教師設置出最佳的問題情境,刺激學生將作品內容與社會生活連接,讓作者的情感宣泄與自己的心靈體驗碰撞,那么,學生就會展開思維,凝神思索,進而披文入境,由事見情,就會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學氣息和人文精神。

二、教給學生質疑、提問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詩中曾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笨梢?,提問并不容易。語文課學生不喜歡提問題也許有一些重要的原因:不知道該怎樣提;或對提問的方式方法,內容敘述的要求等沒有掌握;有時即使對某種現(xiàn)象產生了疑問,但害怕提的問題過于淺顯或落俗而遭人譏諷等。所以,教師應當教給學生一些找問題或提問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做法有如下幾點:

1.學會從課文中尋找問題

圍繞課題尋找疑點。課題便是文章的“眼睛”,要是學生能圍繞課題提問題,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題能力,同時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寫作方法、背景等方面去設疑、思考和解疑,還可以從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問題,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探究能力。

2.從答問題中學會問問題

對于那些不知如何提問的學生來說,教師的提問和教師設計的問題對他們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和啟發(fā)性。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提問示范,設計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思考興趣,且具有一定的梯度,讓懸著的果子擺在“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位置,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使學生在層層剖析中,在問題的解決中去突破教材的重難點。而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發(fā)展了能力,而且對問題的模式也有所了解,他們會模仿提出問題,進而主動地、更好地提出問題。這對學生主動學習以及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都有正面引導作用。

例如,在教學《山居秋暝》時,就可設計如下問題:

(1)王維是哪個朝代的?他的作品主要是反映什么的?這首詩的題目“山居秋暝”點明了哪些內容?

(2)首句創(chuàng)設了怎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中間兩句作者描寫了怎樣一個畫面?他是如何描寫這個畫面的?

(3)“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反映作者怎樣一種情緒?

(4)這首詩表現(xiàn)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和追求?

這樣引導提問學生,使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地學習詩歌鑒賞的內容后,可以啟發(fā)學生“讓你自己學習古代詩歌,你可以通過哪幾方面來學習?”然后引導學生模仿運用,提出類似問題來自學該部分內容,掌握有關知識。假如我們平時都能做好示范、引導,學生自然潛移默化,從而學會向老師和同學發(fā)問,并在向老師和同學發(fā)問時,把學習內容引向深入,突破教材的重難點。

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了,他們不再滿足于弄懂幾個問題,也不再對教師和教材所說“照單全收”,而是會產生許多自己的想法,產生許多新的困惑。

課堂上“一家之說”少了,“異口異聲”多了;下課后,圍著教師問這問那的學生多了,教師可以“輕輕松松”地走出教室的機會少了……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真正得到鍛煉和發(fā)展。語文教師只有真正做到這些,語文課程改革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三、讓學生學會質疑,對閱讀內容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呂淑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使學生樂學、善學,離開教師也能學?!庇山踢_到不需要教,需要使學生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質疑問難。

學生質疑,時間可以放在課前、課中、課后,這樣可以使學生在一課教學全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隨時可以提出問題,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

1.課前預習中的質疑

預習是學生自己動腦求知,自己主動探索的重要方法。預習不僅僅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預習可以使學生通曉學習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了解困難所在,以便帶問題上課。因此,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的“治本”方法。

轉貼于

在預習中,要使學生會問:這一課傳授什么知識?教學重點是什么?我們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這樣有目的有計劃地預習,將問題一一化解,肯定事半功倍。當然在預習中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預習題。

2.課堂教學中的質疑

經(jīng)過了預習階段,學生都熟悉了課文內容,筆者就讓學生就課文的字、詞、句、段、篇等各方面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時,不需要教師過多的啟發(fā)、引導,學生就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這個詞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能不能換成另外一個詞?這句話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等等。大部分問題一提出來,就會有學生作出解答。有時,一個同學答得不夠完整,教師還沒來得及評價,就會有學生舉手補充。有的問題學生一時想不到點子上,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花太多時間的必要,就師就要適當?shù)攸c撥一下,然后進入下一個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就師要善于運用贊揚的方法,既要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又要表揚學生的勇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fā)揮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才能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知識,才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時,學生的回答確實是挨不上邊,筆者就說:“某某同學雖然沒有給這個問題做出解答,但他給我們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边@樣,就不會打消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

在質疑的過程中,有時還會出現(xiàn)一些爭議較大而又一時難以統(tǒng)一意見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正好是文章的重、難點,筆者就讓學生把這個問題板書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這樣,通過質疑,既訓練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質疑中,教師不輕易給學生出題(除非學生有明顯的疏漏),更不給學生答案,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還是要教給學生的。這樣,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才能全面提高。

3.課后復習中的質疑

遺忘曲線證明了及時復習的必要性??鬃诱f得好:“溫故而知新”,課后教師大可質疑問難。如“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到哪些知識?你認為哪些知識是最重要、最關鍵的?你覺得這節(jié)課掌握最好的知識是哪些?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提出來討論等。

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教學中教師的法寶?!盀閷W患無疑,疑則有進”, 相信隨著學生質疑習慣的養(yǎng)成,隨著學生自主探究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鑒賞水平會不斷得到提高的。

參考文獻

[1]衛(wèi)燦金.語文思維培育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

[2]張紅苓,張銳.中學語文教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3]黃興耕.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途徑[J].中學語文教學,2004(7).

第8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提高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

這幾年來,現(xiàn)在的中考命題形式已基本定型,就有個別老師投機取巧了,到了初中二年級,語文課本根本就不上了,就去做大量的中考題,教會學生答題技巧,認為只要學生做得起題就可以了,我個人認為這是舍本逐末。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教學生完全就是為了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分數(shù)嗎?我們到底是做的素質教育呢,還是應試教育?教科書(課本)就那么無足輕重嗎?我們教育教學改革的真正出路又在哪里?又如何處理好教育與課本的關系?又如何運用好教材?筆者認為:我們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不是分數(sh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應該重視教材,重視語文閱讀教學。

那么,什么是語文素養(yǎng)呢 ?簡單的說,語文素養(yǎng)就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人格,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首先,讓學生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語文教科書具有傳遞知識、啟迪智慧、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操、培養(yǎng)語文能力等作用,兼有思想情感教育、知識傳播和技能訓練三種價值。有效地用好語文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教育質量的關鍵。運用好教材,重要的方法就是教會學生閱讀。

學生閱讀能力是衡量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學生語文實踐性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必不可少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積累的祖國語言文字加以運用,并在閱讀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體驗理解,豐富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再積累,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F(xiàn)在我縣在教科局教研室的指導下,大力提倡運用中學閱讀課型教學,為學生閱讀提供了閱讀方法的保證。當然,我們對閱讀課型方面要需要專家的大力指導,充分利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型研究》教材,由生疏到熟悉,由理解到運用,指導學生讀書,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型研究》的基本理念就是“以讀為中心”,閱讀教學的十種基本方法,形成了十種基本課型,即:朗讀課型、背讀課型、說讀課型、議讀課型、疑讀課型、析讀課型、抄讀課型、寫讀課型、賞讀課型、演讀課型,哪一種課型里都有這個“讀”字,所以說,“讀書、讀書”就是要讓學生有書可讀,這書,首先是課內課文,再次才是課外的文章,如果,我們在課堂上都不重視“讀”課文,學生又怎么去課外讀文章呢?而長期以來,我們好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講”而不重“讀”,讓學生不是讀書,而是“聽書”,就是聽老師講書,這樣的教學,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如何能得以提升呢?所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型研究”更加突出了學生“讀書”的地位。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那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怎樣運用潘澤遠老師的幾種課型呢。下面我簡單介紹三種。

第一種朗讀課型,分為三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讀課文,學習朗讀知識。

結合課文朗讀,學習語調、語速、重音等朗讀知識。

第二步:讀課文,訓練朗讀技能。

學生朗讀課文,確定每段朗讀的語調、語速、重音。

第三步:讀課文,討論朗讀體會。

就是用朗讀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這種課型主要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誦讀來體會作者的感情,感悟理解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在“讀”中體味,在“讀”中感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運用好這種方式,也等于教會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怎樣才算正確地讀出重音,活用語調,巧用語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談自己的體會。例如:這個詞為什么要讀重音?由讀準重音的理由談對詞語的理解。 這句話為什么要用這樣的語調?由把握語調談對句子的理解。這段話為什么要用這樣的語速?由語速的運用談對內容的理解。朗讀到位了,文章理解了,體會也便加深了。

第二種“說讀課型”,就是邊讀邊說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通過“讀”和“說”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說話能力、概括能力,“讀”要讀全文,讀重點段落、句子?!罢f”要按要求說課文的內容、特點,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其充分活動。

第三種,“寫讀課型”就是用寫作促進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寫讀課型,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讓學生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結構立意等特點,同時進行寫作訓練,使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整堂課的全過程中的一種課型模式,以對課文的仿寫、縮寫、擴寫、改寫、續(xù)寫、評析等靈活多樣的寫作形式來促成學生讀中語寫,寫中思讀,有效地提高讀寫能力?,F(xiàn)在的學生特怕寫作,可我們用現(xiàn)有的課文教學生怎樣寫作文,不就節(jié)約了很多時間嗎?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是提高了嗎?

所以說,要想真正抓素質教育,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們得真正重視教材的運用,真正把“閱讀教學課型”落到實處,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一定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1.《中學語文教學課型研究》

第9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 閱讀教學 綜合素養(yǎng)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15-02

語文閱讀教學課是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相關課程,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中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最好用培養(yǎng)閱讀觀念、積累閱讀量、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方法等方式實現(xiàn)新課改理念下開設語文閱讀教學課的初衷。

一 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教學理念

新課改理念下,傳統(tǒng)的中學語文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都受到巨大沖擊,為了順應時代要求,實現(xiàn)新課改理念下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需要先為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教學理念?,F(xiàn)在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理念更為開放、信息量更大、閱讀的對象仍是各種各樣的文章,而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則是通過教學讓學生能讀懂文章內容,讀透文章內涵,確保學生能夠得到鍛煉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能從閱讀的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對文中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概括總結,還要能將文章中提取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能給予文章最為中肯、客觀的評價和鑒賞意見。

二 做足閱讀教學輔助工作

教學方式想要達到最佳效果,除了必要的課堂教學外還有許多輔佐工作需要及時完成。有時閱讀教學的輔助工作反而會成為扭轉乾坤的關鍵,所以督促學校和老師為學生做好各項閱讀教學輔助工作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

1.積極開展各項語文教學工作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是整個中學階段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從現(xiàn)實情況和辯證唯物主義雙重標準考察下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體的語文教學水平,反之高效的語文教學工作也能推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此外,分屬于語文教學范疇之內的其他語文教學活動也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有影響。

2.加強學校日常管理工作

學校日常管理工作有序開展不僅能為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還能從管理層次推動中學語文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學校中的校風校紀管理、教師授課的安排等內容都屬于學校日常管理范疇,而且這些內容也都能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條件。如以普通的高中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為例,在有序的學校管理后營造出來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能為閱讀教學提供環(huán)境上的支持和幫助。

3.設計合適的教學方式

語文閱讀課比較新穎,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都還處于探索中前進的階段。根據(jù)新課改理念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比較合適的教學方式可包括互動式的教學和梯度化教學設計等。

梯度化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從參與閱讀教學的學生層次和水平的不同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教學設計。梯度化的教學能讓學生避免閱讀時選擇不一的干擾,還能促進學生層層遞進式地掌握閱讀教學的精髓。梯度化的教學設計可使班級中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學生能在合適的教學設計下發(fā)揮出最大的學習積極性,間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

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在開展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注意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一方面,教師負責教授閱讀方式、推薦閱讀內容、安排閱讀教學進度,而學生負責根據(jù)閱讀教學安排閱讀相關書籍并加以分析和理解,并將理解后的感悟和不理解的問題一一反饋給老師,向老師尋求解惑。另一方面,老師和學生還要多注意心理溝通,家訪和電話訪問以及一對一的談心等都是主動出擊的互動方式?;邮浇虒W方式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值得持續(xù)和發(fā)展。

4.做好學生心態(tài)管理

心態(tài)問題是心理問題的重要內容,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態(tài)管理也是教師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快樂地參與閱讀教學活動之中或是在閱讀中獲得快樂;主動好學的心態(tài)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方坦然的心態(tài)能幫助學生降低焦慮、疑惑等不良情緒的影響。

三 培養(yǎng)科學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態(tài)度決定人生”、“性格決定命運”,在明白這些道理時更不應忘記“細節(jié)決定成敗”。閱讀習慣在整個中學語文教學系統(tǒng)中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最易被忽視和放棄。但被習慣性理解為細節(jié)的閱讀習慣其實是決定中學閱讀教學成敗的關鍵。

根據(jù)新課改理念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初高中學生們需要培養(yǎng)的閱讀習慣主要包括:(1)確保每周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對閱讀時的坐姿、看書方式等都有著明確規(guī)定,以確保身體健康、知識積累為主。(2)避免走馬觀花式閱讀,閱讀文章時要深入、細致,能明確分析出各類閱讀文章的本質內涵。(3)養(yǎng)成制定閱讀計劃的習慣,根據(jù)自身語文知識水平和高中學業(yè)進度規(guī)劃閱讀書籍的難易程度和基本數(shù)量。(4)養(yǎng)成邊讀邊記的習慣,一方面保證閱讀時“靈光一現(xiàn)”的產物能完整保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閱讀時集中精神,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5)培養(yǎng)主動閱讀的習慣,中學階段的學生自律性不強,大多時候需要老師的強迫和監(jiān)督才能完成歷時較長的閱讀任務。然而一旦養(yǎng)成了主動閱讀的習慣,便能順利地持續(xù)下去。

四 增強真實而強烈的情感體驗

“感同身受”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感染力較強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若能多積累生活經(jīng)驗、有著豐富的情感體驗便能真正從文字的世界中讀懂感情。多增強真實而強烈的情感體驗,能幫助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帶入其中,從文章中某一角色的角度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和道理。這樣感同身受的教學策略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本質特點。

參考文獻

[1]付瑤.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